最新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 走进新课程的读书心得(优质6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笔砚最新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 走进新课程的读书心得(优质6篇)

军训总结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学习总结的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读了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深受启发,感触很深,特别是觉得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在推进课程改革中担负的责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借助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谈谈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想法。

《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存在着单一、被动、封闭、单向度的知识接受等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获得知识技能的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没有自己的小天地,集体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经常是阅读书本知识,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活动性和实践探究性质的学习很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人信息化时代,这些正在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冲击着原来的教学模式。如数的计算是原来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在这方面的内容,已有所减弱。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课程改革要求学习方式转变,的确是看到了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缺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问题,自己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的理解是: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必需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此笔者就此进行了点滴探索。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是将圆分成16等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又均分成2份,再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推导方法。结果有的学生将圆折拼成平行四边形后同样能推导圆面积公式,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更简捷。这时又有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他们将圆折成三角形、梯形后也能推导出来。这样的气氛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政治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引导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xxxx年5月24日—25日,我和高级中学领导及各科老师代表参加了地兵团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第二次观摩研讨会,这次学习听课使我收获颇多,我对高中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虽然一天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但我们听到了来自课改区的专家老师的教学心得,学到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对我们即将面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更加有信心了。以下是我对本次听课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来自宁夏银川一中的政治课改专家杨学萍老师说到“新教材,重选材,轻体系,新课改后教师的备课最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书本,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书本。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从以教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改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为了完成上述的转变。教师还要自主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才能深刻理解新课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新教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挑战。

新课改要改变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和观念,是很不容易的。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新课改不一定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学生的配合——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在华山中学听了三节课,老师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华山中学学生的勤学思考和较高的个人素质,而各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如何在非重点中学开展新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坏的学习习惯。这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种行政方式推进的,培训教育不足。杨老师说到新课改后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新课标下的如何考核考评,以适应课程改革,还未有具体化。教学缺少范本,导致一线教师的教学上的困惑,对于新课改的推进产生很大的阻力。这一点,还是要请专家们编写出更多的实施案例。使一线教师有模仿研习的机会,更好更快的提高。

总的来讲,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国家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光荣的职责。它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与我们社会现实相适应的具体做法与步骤,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断的改进。使新课改能顺利的实施,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使中华民再次腾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我有幸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受益匪浅,我更新了教育理念,领会新课改精神,对我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新课改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能真正得到落实,体现时代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时代发展需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现在,我们要改变过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把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能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改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三、新课改体现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多元化。传统的学习,学生都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引导,在做法上大多习惯于“我说你听”的理论指导,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我们教师最重要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知识,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符合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不参与教育科研,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

五、新课程十分重视语文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做一个“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总之,我读了朱教授这本书认识到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应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重心由传授固有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新型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以及如何生存。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现实中很多人已早厌倦了教育这种日益重复单调的工作,这些人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认识教育艺术的含义,其实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唯有懂得了教师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更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去奉献,也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开放"的思想。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的反映。众所周知,生命起源于海洋,为什么不是江、河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比江、河更加宽广的海洋积聚了生命必需的氨基酸,社会规律和人类的思想也是,只要你打破了常规中束缚自己发展的东西,必定有新奇火花出现,正如常言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和内容、学习的方式等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开放,可以巨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方法以及广阔的知识面,同时也教师的教育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途径。

三、"创新"的思想。教育要发展、要前进必须走创新之路,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教育的每天都是新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并用他的的激情与诗意造就着人生与事业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发展了教育者本人,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师用自己的创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发展"的思想。"发展"有层含义,一是教师要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二是树立教师自身发展、学习的思想。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一些社会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性个体或组织,教师肩负着教育的历史使命,他的素质就应该如同商家形容企业的品牌一样,是"偷不走,留得住,可发展"的',也如同前面所说:教育的每天都是新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育。因为从来就没有不适应教师的学生,只有不适应学生的教师,这也是新时代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的需要。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效的课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双基知识,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主学习;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掌控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实现这些呢?体会有以下几点。

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变以前课堂教学的那种“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在概念等知识的讲解中,要将概念来龙去脉的背景材料展现出来,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通过一些课本外的知识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要参与其中的探究概念的情绪冲动,从而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才能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机械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老师,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力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这里又包括: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上,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并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想象,这样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猜想、类比、归纳等。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归纳猜想推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用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用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用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用特例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用构造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等。并让学生全程参与数学的思维探求过程,通过知识的基本点、交合点、生长点的提练整合,总结技巧规律,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力度,所以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将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而我们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教师要多设置“数学建模”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性活动,学会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去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并通过一定的解题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技巧方法以及活跃的思维等素质。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而以个人电脑、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知识的积累途径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所以,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具备的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