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武汉博物馆心得体会(大全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QJ墨客2023年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武汉博物馆心得体会(大全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篇一

具有91年历史的江汉关大楼,结束了武汉海关办公大楼的使命,历经3年改建成江汉关博物馆,12月28日开馆。30日下午3点钟,随着久违的浑厚悠扬的江汉关铜钟报时声响起,我们参观完馆藏文物走出江汉关博物馆大楼,内心感慨良多。1862年,江汉关设关;1924年1月,江汉关大楼落成。作为武汉市地标建筑,江汉关大楼见证了武汉百年沧桑巨变,是武汉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们

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篇二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办公地点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负责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早期活动旧址及武昌起义门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对外开放;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

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农讲所1926年底开始筹备。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武昌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李达等在农讲所任教。

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暴动、黄麻起义以及参与创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占地面积909平方米。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复原旧址纪念馆。同年12月,周恩来题“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馆标。1963年纪念馆正式开放。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5人,设有办公室、陈列宣教部、资料保管部、总务科、保卫科等业务机构。1982年农讲所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中宣部分别授予武昌农讲所纪念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将武昌农讲所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30多年来,武昌农讲所、武昌毛泽东旧居已接待国内外观众2000多万人次,成为观众游览瞻仰的胜地,学习研究中共党史、中国大革命史,特别是农民运动史的课堂和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农讲所旧址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毛泽东1927年撰写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农讲所编印的《规约》、学生佩带的《证章》,有周恩来、董必武、张平化、伍修权等领导人的题字、题词。有黄兴、邓演达、陈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过的实物,均为珍贵的革命文物。馆内有毛泽东同志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复原陈列、《农民革命大本营》基本陈列。对外开放的复原陈列有办公室、总队部、教务处、庶务室、医务室、财务部、大教室、学生寝室,以及毛泽东同志旧居复原陈列。除此之外我馆还开辟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适时围绕主旋律举办临时展览。

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82名代表出席。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五大开幕式复原后的现场: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参会的落座图、标语、长形桌凳等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张贴着马克思、孙中山、列宁领袖像,领袖像两边悬挂着“ccp”旗,墙上可以看到几个标语“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会场上的陈列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是同世界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近距离接触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盛况、大会全程等历史图片和部分历史实物。通过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共五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到中共五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局限性,中共五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推进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参观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恋恋不舍地乘上了返程的车,车上同学们依然兴奋的谈论着这次活动。这次参观使同学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志;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要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安定团结,使中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探索中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坚定,他们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与艰辛,不断前进,一步步向前,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隐藏着血泪,艰辛与血泪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作为当代知识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后,我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使我们的党发展得更加壮大,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繁荣、昌盛!(本段部分内容参考于互连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真理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加坚定了,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早点加入进来,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这次的参观再次体会了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人民、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历史,已成为过去的东西,但我们仍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有的事,如若只从大处去说,只是大而化之去说,都好说——但说并不能代替做,但管用的、致命的还是细节,是千千万万的一时一事,是“水磨工夫”。千层之台其余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脚踏实地,吴不成者。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篇三

20参观武汉博物馆作文年8月10号早上,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从深圳坐火车去武汉姨妈家玩。一到姨妈家,哥哥姐姐都说带我去武汉博物馆玩,就这样我就到了武汉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先领了一张参观券,那里非常凉快,空气清新甜润,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先去了古代陶瓷艺术陈列馆,那里有一个陶瓷我非常喜欢。那个就是马家窑变形蛙纹彩陶罐。变形蛙纹彩陶罐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场类型的代表性器物,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首次在甘肃临沂马家窑遗址发现而命名,距今约53至4200年。它泥质红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手制而成。它器形庄重,胎质细腻,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我还去看了一些齐白石的作品,比如虾图......

最后,我们坐了一辆出租车回家了。

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憧憬着武汉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历史底蕴。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武汉的摄影展览,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的独特之美。通过与摄影作品的互动,我收获了许多灵感与体会,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细节描写

展览的第一张作品是一幅照片,它展现了武汉著名的长江大桥。照片中,大桥的轮廓清晰,夜景的灯光在江面上映射出美丽的倒影,给人一种萦绕于江城的壮美感觉。我被照片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江岸两岸的繁华与生机。

第三段:情感表达

穿过大桥的照片展区,我来到了一组展示市井生活的作品之前。照片中有一位老爷爷,他坐在街边卖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他拿着线轴,仔细地陪伴着每一个风筝放飞,嘴角挂着微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跟着父母放风筝的场景。我通过这张照片与摄影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组作品的喜爱和思考。

第四段:思考与启示

除了个人的情感共鸣,参观摄影展让我开始思考摄影作品的背后意义。每一张作品背后都有摄影者的感悟和主题,他们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和技巧,传递出自己眼中的武汉。这让我意识到摄影的力量和魅力,它可以不仅仅只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第五段:总结与收获

通过这次摄影参观,我的摄影技巧和视野得到了拓展,我更加明白了摄影的故事性和表达性。通过观察和借鉴他人的作品,我逐渐发现自己对于摄影的热情与才华。未来,我希望能够不断拍摄、学习和进步,用镜头记录下更多美好的瞬间,分享给更多人。

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的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我前往华中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武汉,参观了一场摄影展览,这次的参观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在展览中,我领略了许多摄影师们的才华与独特的艺术触觉,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与价值。我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段落一:展现历史与文化

摄影展览中的作品给予了我对武汉的深入认识。展览中展示了武汉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仅有古老的建筑风貌,还有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发展的历史瞬间,也让我们窥视到这座城市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我深受启发,意识到摄影可以通过镜头与时间交织,将历史与文化凝固在一瞬之间,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城市的魅力。

段落二:触动内心与情感

摄影展览中的作品多样而丰富,其中不乏展示社会问题与人文关怀的摄影作品。面对一张张充满情感的照片,我感受到摄影师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亲密接触,他们捕捉到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象,更是人们内心的故事与情感。令人难以抑制地流连忘返。这让我意识到,摄影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充满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方式。通过透过镜头,摄影师们成功地将自己的感受和照片传递给观众,而我们作为观众也能在作品中找到共鸣。

段落三:展示技术与创新

除了情感的表达之外,摄影也是一门技术。在摄影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创新的摄影技术的应用。利用不同的镜头、光线和构图技巧,摄影师们展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其中一些作品运用了特殊的景深和快门速度,以及独特的后期处理技巧,使照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美感。这些作品启发了我,让我明白摄影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达,还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掌握和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

段落四:引发思考与反思

摄影作品可以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但许多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人性关怀。摄影师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呼吁社会关注和思考。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例如环境破坏、贫困、儿童失学等。这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让我意识到摄影作品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摄影展览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种呼唤和反思。

段落五:激发兴趣与创作

摄影展览给予了我对摄影的新的启示和理解,激发了我对摄影的兴趣。通过观看摄影师们的作品,我对于摄影的技术、构图和创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决定将这些收获应用到实践中,尝试自己拍摄一些照片,并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我相信,我将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并希望能有机会在未来能够举办自己的摄影展览。

通过参观这场摄影展览,我收获了真实、情感与技术的结合的美妙,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摄影作品。摄影是一门通向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桥梁,通过它,我们能够与艺术家和观众共同享受美,也能够用相机记录我们自己的生活。摄影的魅力无穷,唯有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到这一无声的艺术表达形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