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念青松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汇总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一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博物院于20xx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博物馆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xx余件。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13朝古都、一千多年建筑都史为主线,突出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专题陈列设有以“宝相庄严”为题的佛教造像艺术、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的古代书画、以“天地之灵”为题的古代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陈列;临时陈列则以“京畿遗珍”为题,首次将市属相关区县的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二

西安,这十三朝古都,居四塞之地,帝王之资,西安博物院观后感。它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古迹更是漫山遍野。文化的交集在这里迸发,灿若星辰。

20xx年5月21日,怀揣着对历史的憧憬仰慕,我们经管学院青马班全体成员一起来到了西安博物馆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国教育,一睹中午盛世的风貌,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安博物馆地处古长安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毗邻关中八景之一的小雁塔,深处幽地。在这里不仅拥有西安各个历史时期文物13万件,更采用了高科技电子成像,全息投影,感应技术来全方位展示。

一走进博物馆,我们便看到一层巨大的地图,它详细得刻画了西安历代都城示意图,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走进去,是周边的环形陈列厅。哪里有形态各异的人俑,有华美精致的服饰,更有气势磅礴的武器兵马。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繁华壮丽。

接下来的展厅是临时展厅,他的主题是“环肥燕瘦”,讲述了汉唐风采与人文荟萃。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在其古代历史上达到最文明和最繁荣的时期。图集典章,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盛况空前。出土的各类人物陶俑,再现了长安城里太平人的生动形象。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体态丰盈,姿态各异的唐代仕女俑。她们各具神韵,恬然大气,真实反映唐朝的特点。我想,唐代仕女俑之美,在雕塑艺术上不是孤立的,是与时代的脉搏合拍的,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唐初,百废待兴,仕女俑清秀颀长,衣纹严谨。武则天后,大唐盛世出现,有一个文化高潮到来,雕塑艺术随之出现了新的篇章。仕女俑形象逐渐丰满,五官集中,宽袍大袖,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独特气质。

继续往后走,一个大的电子显示屏印入眼前。这是一个古今结合的感应壁面。画中人物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唐代美女,参观者可以在感应区作出相应的动作,画中人物也会随之运动,连衣裙的飘动都形象的刻画出来,可谓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完美得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我为古人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而惊叹,更为现代人物高科技所震撼。虽然没有细致得欣赏每一件文物,但是通过这短短一个小时的参观浏览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华大地的变迁,看到了盛唐那个年代的文化底蕴。

我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能力,更赞叹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西安作为三朝古都,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回首历史,反观当下,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因肩负起心中的使命,将这悠远的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三

西安博物院地处西安城南,占地面积245亩,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馆、塔、寺、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自20xx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博物院主体建筑的博物馆,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被评为西安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余平方米。在13万件馆藏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有14400余件,其中近20xx件文物系首次面世,精品荟萃,异彩纷呈,演绎了古都历史的万千气象。博物馆内的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基本陈列设于主展馆底层的三个展厅,以"古都西安"为题,综合运用大量图片文字,千余件文物展品和多种多媒体数字展示技术,介绍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现辉煌灿烂的周秦汉唐文明。

专题陈列

长安佛教造像艺术陈列设于主展馆一层,以"宝相庄严"为题,主要通过160余件佛教造像展品,表现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不同的佛教石刻艺术风格,领略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的过程。

玉器专题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天地之灵"为题,主要通过170余件不同种类的玉器展品,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印章专题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颗粟大千"为题,展品有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官印私章400余件,其中以秦汉印章和金代官印为精品。

古代书画艺术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陈列100余件元明清书画珍品,其中不乏名家精品。

临时陈列设于主展馆一层,曾先后展出区县精品文物展及从17位民间收藏者的藏品中精选出的270余件文物组成的"民间收藏精品展"和"牛气冲天--陕西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藏品展"等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华夏文明辉煌历史。

作为西安博物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本名"荐福寺塔",是唐代长安著名佛寺荐福寺的佛塔,唐末战乱,寺院毁于兵火,惟存小雁塔。明清时期,寺院屡次重修。现存荐福寺内除小雁塔为唐代建筑外,其余殿宇均为明清及近代所建,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东西相对钟鼓楼、慈氏阁、左右小亭、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在藏经楼西侧院落有方丈殿,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期的布局,规模严整,朴素大气,是一处延续千年的古代文化遗产。寺内另有金代铁钟一口,明、清之际,始称为"关中八景"之"雁塔晨钟"。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雁塔文物保护区于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在园内充实了一些民俗类文物。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与长安古乐、拴马桩等民间文物以及各种民俗艺术展览相融合,为游人打开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在建设西安博物院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原有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另一方面在原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进行了扩展,极大地改善了小雁塔与荐福寺的周边环境。在新扩建的区域内,增加了湖面以及新的园林绿化景观,使历史名胜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成为一处集文物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身,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

漫步在西安博物院,不仅使人了解到古都西安悠久历史,也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现代西安的崛起和勃勃生机。

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我和妈妈,爷爷一起参观了四川博物院。

走进院内,几盆粉红的三角梅栽种在路边,似乎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忽然,十六根高大乌黑的柱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们就像哨兵一样矗立在路旁。爷爷告诉我,那叫乌木柱,在江水里“生活”了一千年以上,我不禁发出惊叹。

我们继续前进,踏着古朴、严肃、高贵的花岗石台阶进入了有雕刻精美的铜门把守的展览大厅。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陶瓷区。陶瓷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泥与火的完美结合。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创造了陶瓷,在英文中“china"是陶瓷的意思,所以,陶瓷也是中国的代名词。我们先欣赏了先秦时代的陶器艺术,陶器惟妙惟肖,多姿多彩,令我目不暇接,有五光十色的简形彩陶瓶,栩栩如生的陶虎等。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汉代的陶塑,有陶马、三彩骆驼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咦,那是什么?哦,原来是多姿多彩的唐宋三彩啊!唐宋三彩旁边还有陶文俑、陶武士俑等许多陶器。

参观完陶器后,我们又来到了瓷器展区。

我们先看了青白同烧玉堂窑,这种窑一窑可烧制一万五千件以上,怎么样?可谓规模空前吧?!接着我们欣赏了浑厚凝重的广元窑,它始烧于五代晚期,停烧于南宋或元初,以烧黑釉瓷为主。还未看完广元窑,一个莲瓣状的杯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样的美丽,工巧中不乏严整,莹润中不失端巧,哦,原来是磁峰窑啊!磁峰窑,线条流畅,粗犷豪放、严整生动、工细秀丽,是瓷器中的佳品。

“宝贝儿,快来看!”听到妈妈的呼唤声,我急忙跑过去。妈妈指着一种瓷器对我说:“这是青釉瓷,柔和淡雅,青莹纯净,被誉为‘瓷器之根、瓷器之母’。我看了看,没想到,这青釉竟然是“万瓷之首”呢!

“妈妈,那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那呀,是青白瓷,又名影青翁,是以宋代江南景德镇窑场为代表的一类新兴物种,其色彩淡雅明澈,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

妈妈话音刚落,我又指着另一件瓷器抢问:“这个绿绿的又是什么呢?”“应该是龙泉瓷吧!”妈妈顿了顿,又说:“龙泉瓷厚胎薄釉,宛如巧夺天工、青翠欲滴的美玉。可谓:叩其声,铿锵如金;视其色,温温如玉。”

好问的我在欣赏一番后,又向妈妈发出了提问:“妈妈,这个花花绿绿的又是什么瓷啊?”妈妈为难地说:“这个我也不知道,要不你去问爷爷吧!”我去问爷爷,爷爷说:“这是彩绘瓷,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类,大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艺术的表现力。”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青花瓷等。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张大千艺术馆,不禁为他超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所折服。

今天,是让我难忘的一天。因为,今天我领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神韵。但是,四川博物院内的藏品只是一小部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参观许多文化遗址,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范爱英

西安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五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博物院于20xx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博物馆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xx余件。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13朝古都、一千多年建筑都史为主线,突出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专题陈列设有以"宝相庄严"为题的佛教造像艺术、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的古代书画、以"天地之灵"为题的古代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陈列;临时陈列则以"京畿遗珍"为题,首次将市属相关区县的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