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JQ文豪

在编写三年级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编排教学进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一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测量、探究发现等多种方式,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判断、儿歌,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1米=10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二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币一枚,纸条若干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一、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一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毫米、铁钉长()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三、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四、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三

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个例题先通过讨论铅笔盒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一些列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进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实际长度。最后要求学生在米尺上数一数一米有几分米,来推算出分米与米的进率从而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起完整的联系。第二个例题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引出不足1厘米引起小朋友的认知冲突,教材再引导小朋友数小格子来明确测量结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厘米中间每一小个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数,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确厘米与毫米的关系。随后还呈现出一些1毫米的物体,借助这些直观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学生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最后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关长度的表象。随后想想做做6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只是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的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或者描述物体、线段的长度。

教学方法:

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教学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银行卡等。

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个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展开活动。

第一层次:体验和感受1分米。

1:指一指。

让学生量铅笔盒的宽引出10厘米是1分米。并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一个1分米,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指给同座位看一看。可以从刻度0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到11,从刻度2到12,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画一画。

让学生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画,然后上台来演示交流各自的画法,画完后交给同桌的同学测量一下,以检查画的是否正确,这里可以从0厘米画到10厘米,这时教师要乘机引导学生如果老师的尺子没有0刻度,你还能画出1分米吗,在感受不同画法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说一说。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有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生通过上面这3个活动充分体验到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且再次感受1分米=10厘米这个单位间的关系。

第二层次.认识1米=10分米。

对于这个环节,除了要求学生通过在米尺上数一数获得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推算: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第三层次、认识和感受1毫米。

1、引出毫米,让学生分小组测量本册教科书的厚度,当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时,教师适当提示:既然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那么测量结果可以怎么说呢?你有没有注意到在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还有很多小格,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几个小格,由此说明,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通过测量教科书的厚度,引起学生的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冲突时,让学生通过比划感受到这里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来表示,自然引入毫米,在情感上,学生是很自然的接受了毫米,知道这个单位是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先要求学生目测,估一估大约是几分米,写在纸上,再实际测量。学生认识了1分米后,通过估一估,再实际测量,进一步强化对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印象,培养其估算能力。

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同桌合作先选定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大约各是多少?这一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厘米和毫米的单位比较。

第二层次: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这一题要重视让学生看清楚是怎样看出测量结果的,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黄瓜长2()大米宽2()。

比较虽然数字都是2,但单位不同所以表示的长度也有所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件物品,结合给定的数思考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使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这些物体实际长度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第三层次:改错题。

出示题目: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洗完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跑步到学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四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条边和()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你能画出一个角吗?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五

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科书6061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指导自学法。

直尺、皮尺各一根。

1课时。

师:上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校秋季运动会,我们班杨明在哪一项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生:800米赛跑。

师:在刚才这位学生的回答中有一个长度单位,谁听出来了?是什么?

生:是米。

师:你知道一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生展开双臂用手势表示)。

师: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这个长度单位?

生:测量黑板的长。

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生:测量大树的高。

师:你们还学过哪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

师: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在直尺上找出来。

(生在直尺中指出来)。

师: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

生:测量课本的长和宽。

生:测量文具盒的长。

生:测量铅笔的长。

师:用厘米做单位,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

(生测量)。

师:结果是多少厘米?

生:半厘米。

生:不到1厘米。

师:用什么样的单位测量就能得到精确的结果?

生: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测量。

师: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0页,仔细阅读60页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下来。

(生仔细阅读,认真划重点句子)。

师:同桌3人交流一下你划的句子。

(生同桌3人交流)。

(指名全班交流)。

生: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师:你为什么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1毫米。

师:大家在书中划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看看。

(生指互相看)。

师:数一下1厘米有多少1毫米?

(生认真的数)。

生:1厘米有10毫米。

师:大家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互相看看。

(生在直尺上指互相看)。

师:在直尺上数一下,1厘米有多少1毫米?

(生数)。

生:1厘米有10毫米。

师:2厘米有多少毫米?

生:2厘米有20毫米。

师: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的长度。

(生用手势表示)。

师:说说你对1毫米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太小了。

生:几乎无法用手势表示出来。

生:跟我的牙缝差不多。(同时张嘴让大家看他的牙缝)。

生:1毫米跟1分硬币的厚度差不多。

生:1毫米太短了。

师:用毫米这么小的单位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生:测量橡皮的厚度。

生:测量男生头发的长度。

生:测量铅笔的厚度。

生:测量板凳面的厚度。

师:三一班有个学生的凳子坏了,他爸爸想帮他做一个,和你座的一样的凳子。但不知道板凳面的厚度,你们帮他测量一下。

(生用直尺测量自己坐的板凳面的厚度)。

生:我的板凳面是17毫米。

生:我的板凳面是18毫米。

师:为什么你们测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坐的板凳面有厚有薄。

师:认识了厘米的小弟弟毫米,厘米还有一个小哥哥是分米。想认识吗?大家自学61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师:大家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句子划下来,同桌交流一下。

(生认真划重点句子,认真交流)。

(指名全班交流)。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你为什么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这句话告诉了我1分米有多长。

师:大家在书上画的尺子中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看看。

(生认真的指,互相看)。

师:拿出皮尺,在皮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互相看看。

(生认真的指,互相的看)。

师:在皮尺上数一下1米有多少1分米?

(生认真地数)。

生:1米有10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互相看看。

(生用手势表示,互相看)。

师: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分米?

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生:测量课桌的高。

生:测量桌面的厚度。

生:测量桌面的长和宽。

师:第一组的同学以毫米做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厚度,第二组的同学以分米做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第三组的同学以分米做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宽,同桌3人合作测量。

(生合作测量)。

汇报结果:

生:桌面厚8毫米。

生:桌面长12分米。

生:桌面宽7分米。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认识了毫米和分米。

生:我知道1毫米和1分米分别有多长。

生:我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认识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六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科书p4页例2,p4页“做一做”及p5页第3题)。

教学建议: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针对学生选择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分米。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去发现分米和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相互验证,比划1分米的长度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认识。”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做单位的检验,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操作,用多种方法来展示。

练习一中的第4题,是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如,3厘米-6毫米=()厘米()毫米等。

第5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测,前两道题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

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需将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第7题,属于小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完成此题有困难,可以改换其他调查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七

认识分米一课重点是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能知道1分米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和计算,并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比一比一分米的长度、说一说那些物体大约一分米,再数一数一米里面有10个1分米得出结论1米=10分米。量一量桌子的长、宽、高、感受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和生活中分米的运用。画一画1分米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体会和运用,真正建立分米的表象。

在本节课的练习题中大部分同学也能正确利用分米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局部同学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如黄瓜长2(),孩子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看来还要让孩子加强练习和体会。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八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1、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不到1厘米。

这根金箍棒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啦,要想准确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

(2)认识1毫米。

那1毫米有多长呢?(一把直尺)请看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同样这1小格的长度也是1毫米(课件演示)。那你能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感受1毫米。

现在请大家在你的文具盒中拿出1分硬币,然后测量一下他的厚度是多少?那你能借助这一枚一分硬币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指一生到台前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硬币,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通过比划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吗?看来1毫米很短很短。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举例,教师适时纠正引导)。

(4)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直尺仔细观察,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厘米=10毫米。)。

(5)准确测量小金箍棒的长。

学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准确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长度?动手量一量。全班汇报测量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3厘米3毫米来表示也可以用33毫米来表示。

2、认识分米。

(1)引入认识分米。

下面请同学们把小手里的东西放好,坐正。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从孙悟空的耳朵里出来并逐渐变长)老师也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同样长的金箍棒,它又有多长呢?看谁能快速准确的测量。(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齐读)。

(2)感受1分米。

(3)单位换算:(课件出示)。

老师还想知道1米=()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1、知识梳理。

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2、选单位。

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那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课本34页第4题)。

3、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这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各是多少呢?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填在课本34页第2题的表格中。

八戒的日记。

3月12日星期六晴。

早晨,我从________长的床上起来,拿起_________长的牙刷,挤出________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高的哥哥一起上学去。走了________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高的凳子上,拿出长的铅笔和________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谁能帮八戒完成日记。指生说。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题,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分硬币、学生用尺、米尺、纸条、小棒、超市购物卡、光碟。

教学过程:

今天很高兴与小朋友一起学习,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讲卫生,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刷牙、洗脸,然后吃饭上学。老师教的学生中有个男孩叫豆豆,他也很爱讲卫生,上周五早上他到学校后和我说了几句悄悄话:(幻灯片示出)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了约15米长的牙刷刷牙,刷牙后急忙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跑的太快,把1米厚的橡皮丢了。

师:你们笑什么?豆豆的话说错了吗?能告诉我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确答案:

厘米的长度吗?(引导学生从直尺的左端刻度0开始:刻度0到刻度1是厘米)。

量什么样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故事,找出错误的单位名称游戏,唤起了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分米、毫米做准备。)。

师:电脑键盘约长5()(幻灯片出示)你知道用什么长度单位吗?

板书:认识分米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学生小组活动:直尺量出纸条、小棒。

师: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生:长度都是10厘米)。

(纸条的长度是1分米,小棒的长度是1分米,)。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生:10厘米)纸条的长度是几分米?(生:1分米)10厘米长还是1分米长?(生:一样长)我可以用哪个符号表示1分米和10厘米?(生:等于号)。

(板书:1分米﹦10厘米生齐读)。

师:在自己直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0,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一共有多少厘米?(生:10厘米)。

追问:10厘米就是几分米?2分米是多少厘米?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设计意图:分米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量纸条、量小棒的长度都是10厘米的基础上,老师介绍: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感知到1分米的长度,并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构1分米表象。)。

(3)找一找。

小朋友听听。(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4)画一画。

(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提出要求:同桌小朋友交换量一量画的线段,及时纠正错误。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联系生活,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小朋友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从文具盒中找)。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拿一个长1分米的纸条,学生接纸条。老师拿出1米长的。

师的1米一样长?几个1分米等于1米?

(板书:1米=10分米生齐读)。

(设计意图:长度单位之间近率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用手中的1分米长的小纸条接起来贴到米尺上,直观清晰的让学生探究出1米里有10个1分米,也就是1米=10分米。学生在贴纸条、看一看中自主探究了1米与10分米之间的近率。)。

2、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观察: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数数每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生: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课件出示)。

(板书:1毫米教给学生读法)同桌小朋友指一指。

(2)沟通厘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数一数:(习题纸第27页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3)举例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的师出示:一分硬币(厚度)、医保卡(厚度)、苏果、时代超市购物卡(厚度)、光碟(厚度)。

要求:在数学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猜一猜,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大约1毫米)。

师总结补充)。

(3)量一量现在请你们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告诉同桌你量的答案。

(4)比一比1毫米。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数学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8张纸,一人轻轻的帮他抽出书,大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就大约是1毫米。

(设计意图:毫米是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学生从直尺上数每1厘米间小格子的方法直观的感受了1毫米的长度,并自主探究出了1厘米和10毫米之间的近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书8张纸厚度、购物卡厚度、一份硬币的厚度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毫米这样的长度单位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3、说明。

毫米与米、分米、厘米一样都是单位长度。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幻灯片出示)。

1、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

(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哪个最。

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这些单位长度,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单位长度的理解、认识,通过比划、比较这些单位长度的长短,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合理的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在习题纸上填空,交流确认答案。

2、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想想做做第6题。

(1)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单位长度?和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从你学到的长度单位中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赵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赵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赵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赵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是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描述并说一说自己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接下来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1秒;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件计时,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体验一分钟与一秒钟,强化1秒钟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三、存在问题。

1、只注重对秒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时与分)相联系;

2、在学生动手播时间的时候,课堂纪律较差;

3、课上对于感受1秒钟的体验有些少,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秒钟。

四、改进措施。

3、适当增加学生对具体时间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三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3)照这样计算,1000米要走几次?大约走多少步?

(4)走10个100米的距离和走2000步的距离大约都是1000米。

4、以周围环境为素材,深入感悟1千米。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从学校出发到哪儿的距离是大约是1000米?

(2)展示长度是1000米的路线。

出示图片:从学校门口到京深海鲜城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

从学校门口到肖村的火车道距离大约是1000米。

5、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太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它们区分开。

出示: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2)我们之前猜测1千米的长度对吗?

(3)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1千米=1000米1km=1000m。

小结:1000米也可以写作1千米。

(4)填空。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6000m=()km12km=()m。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从学校门口到宋家庄地铁站口大约2()。

(2)一支铅笔大约长18()。

(3)学校的旗杆大约高7()。

(4)中国的领土从东到西最远大约长5500()。

2、计算。

(1)一节地下管道的长度是20米,()节管道的长度是1千米。

(2)公共汽车1站大约长500米,()站之间的距离是3千米。

3、解决问题。

600米。

学校足球场。

350米700米400米。

图书馆小明家。

650米。

4、丰富知识。

(1)还有比千米更大的单位,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光年)。

(2)读一读: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年的时间叫“一光年”。即约九万四千六百亿千米。

五、畅谈体会、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课后用步测法测量:

(1)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2)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板书。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五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专业16篇)篇十六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物品都很重。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敢转争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以下是一些真实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转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敢于

    龙腾瀑布之旅(专业17篇)

    优秀作文是一座精致的艺术品,它融合了作者的智慧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五一”放假时,我们第一次

    最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立自强事迹材料(优质20篇)

    事迹材料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的经历、成就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下面的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典型人物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念。自08年入学以来,罗

    单身青年联谊会主持词(通用19篇)

    尊敬的各位嘉宾,感谢您们的光临,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供借鉴的主持词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活动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23年服务礼仪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成功人士的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2023年音乐给我快乐(实用20篇)

    优秀作文的核心在于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被感染。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2023年小班体育小猫钓鱼教案大全(14篇)

    编写小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小班教案范例,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公司保安的辞职信(精选17篇)

    辞职信需要明确表达个人的离职日期和向公司安排好交接工作的意愿。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辞职信范本,让你的离职更具风度:尊敬的公司领导: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机会来

    烦恼的暑假(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它能够启发读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思想碰撞。以下是一些知名作家的优秀作文摘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优秀作文的力量和魅力

    放炮小学四年级(优秀18篇)

    优秀作文要求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读者读后有所收获。优秀的作文是一种艺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