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笔舞

五年级教案是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四、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二

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正方体。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物品,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

粘贴工具、彩笔若干。

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出示正方体实物,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引导幼儿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感知正方体的特点。

观察正方体,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6个面都一样大。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正方体的物品。

引导幼儿将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拆开,查数拆开后纸盒上的正方形的数目。然后将拆开的纸盒重新装成立方体。

引导幼儿用彩笔装饰自己的立方体,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生活中的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健康《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优质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主题身体的秘密)大班语言绘本《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三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展示: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b类。

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相等特殊2.12a723.5×12=60(厘米)。

b类:

72÷12=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4.正方体10厘米6个9.cfd。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四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五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展示: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六

课本p38~4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线系好),木块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五、教学设计。

(一)铺垫选择研究方向。

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视频脚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4.土豆放入水杯的动画片。)。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2)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发现并认识体积。

2.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3.提问汇报。

(1)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2)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回答。

生: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一定空间。

4.表象再现。

(1)闭眼回忆刚才验证物体的样子。

(2)学生闭眼想象。

5.抽象体积的概念。

(1)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

(2)学生回答。

生:我们先把小石块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处作个记号。取出石块,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发现水面比原来的水面高了。

(3)为什么上升的水面会比原来的高?

(4)学生回答。

生:因为大石块占的空间大,所以上升的水面比原来的高。也就是说,物体的大小不一样,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6.看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学生回答: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看书质疑。

(三)自我探索体积单位。

2.猜想。

你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汇报:将你们学习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学生回答。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视频“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的演示)。

3.估量体积单位。

(1)1立方厘米的空间有多大?比画比画。

(2)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接近1立方厘米?

(3)1立方分米有多大?比画比画。

(4)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5)1立方米呢?

(6)1立方米有多大?利用一些工具体验大小,你们钻进去试一试。(准备3个米尺)。

4.填入适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

(2)桌子的体积大约是240()。

5.质疑。

(四)体积的初步计量。

1.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摆)。

(1)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3)(改变长方体的摆法)这是长方体吗?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仍是6立方厘米?

(4)(再改变形状)形状变了,体积有没有变?为什么?

(5)为什么不管摆什么形状,体积都是6立方厘米?

2.学具操作。

(2)为什么所摆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9立方厘米?

3.归纳概括。

(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刚才所摆的图形,你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根粉笔的体积大约是10()。

(2)讲台桌的体积大约是0.4()。

(3)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大约是0.35()。

(4)一张信纸的面积大约是5()。

(5)一块城砖的体积大约是3()。

3.拼一拼,说说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计量: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七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八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a×a=a3。

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a表示3个a相加。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33页8、9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九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一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

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总结。

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二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经历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物体。

4.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正方体模型,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师:正方体具有哪些特征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组1:我们组发现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且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组2:我们组还要补充很重要的一点,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长方体的长、宽、高不会出现都相等的情况。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组3:我们组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组4:我们组发现正方体相对的面也完全相同,正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也相等。因此,我们组认为:正方体也是长方体,只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

3.小结。

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有12条棱且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生1: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正方体的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都研究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正方体。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特征的研究是以长方体特征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教学中把两者联系起来,通过长方体特征的研究方法的迁移,使学生自主进行正方体特征的研究,学生运用实物、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并明确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发展了空间观念,也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知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是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三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训练习题投影或小黑板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2、第2题

将后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五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六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1.完成指导丛书。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七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教具、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八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实用19篇)篇十九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相关范文推荐

    监理公司年终总结(精选13篇)

    年终总结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评估,也是对下一年目标的制定和规划。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年上半年工程经

    谈读书说课稿(模板15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

    请相信自信的力量(汇总17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人心。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过去的时光,我无数次的跌起爬起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总21篇)

    范文是指一篇文章的典型样例,可以作为写作参考和学习借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范文范本,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吧。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

    医检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23篇)

    院系:医学技术学院。专业:医学检验。班级:xx。电话:电子邮箱:1、个性随和,待人真诚。2、观念开明,通情达理。3、对未来充满期待,崇尚健康简单的生活。4、自信

    如花的日子(模板21篇)

    优秀作文常常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读后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发言材料(模板21篇)

    在撰写工作报告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经验,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可以激发你的灵感和创造力。今天上午列席听取了*县长

    大自然的画(模板16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性,

    网格员演讲稿大全(17篇)

    演讲稿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过度夸张和空洞的词藻,以保证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演讲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一百字发言稿(专业19篇)

    发言稿的撰写不仅需要细心和耐心,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改进,以确保最终的演讲效果更加出色。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以下精心准备的发言稿,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