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碧墨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写作意图和目标读者的考虑,以及语感和感染力的传达。以下是几篇被评为年度优秀作文的佳作,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题材出发,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一

那天,正是学校中午吃中饭的.时间。我盛好饭,回到座位上吃。同桌"我的同桌是个“超级无敌”大胖子,而且,他特喜欢吃土豆,今天就刚有它梦寐以求想吃的土豆。可是,他吃得太快了,土豆三下五除二就被他”ko”了。我看他吃得这么快,就问:“你这么喜欢吃土豆,为啥不去当土豆仔呀!土豆不够还可以把自己给吃掉,多好!”“唉,人生苦短,将来我一定要办土豆公司,整天出土豆!”“好吧!”

说完,他朝我盘子里的土豆看了看,然后又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可怜巴巴地对我说:“请给予一点土豆吧!”听了同桌这样说,我心里默默地想:这家伙,平时没东西吃净偷吃我东西,害得我好几次都吃不饱,这次,我该好好整整你了。嘿嘿!想完,我便假装答应了他,然后,从盘子里弄了一片生姜,因为生姜和土豆长得很像,所以很难辨别。当我把生姜放到碗里时,他乐得都跟什么似的。我暗地里也默默地在笑:“嘿嘿,你上当了。我终于‘报仇’喽!”

同桌一看到土豆,两眼就放绿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忽然,同桌“哇”地叫了一声,把生姜吐了出来。叫完,就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跑到饮水机前。可他没拿水杯,又飞快地跑过来拿杯子。这次,他拿着水杯跑到饮水机前时,最后剩下的水被坐在饮水机旁的许杭锗给倒走了,我瞧着他那衰样,哭笑不得,都快笑到地上了呢!

饮水机里没水怎么办,同桌灵机一动,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去了厕所。为了解辣,竟想到去厕所喝生水,真是服了他的。

当他从厕所回来时,我看他都辣虚脱了,看到他那样子,我笑到地上打滚,你一定不会觉得夸张!我得意洋洋得走向同桌说:“哼,谁叫你经常偷吃我的东西,就是这下场!”“女侠饶命,女侠饶命,下次再也不偷吃了呀!”

嘿嘿,看同桌下次还敢不敢来偷吃我东西。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猫呀!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二

这是第七册第二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点拨。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有了更好的选择。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一课时

教师课前收集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寻找大陆漂移的动画演示,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

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跟课文有关的信息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

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互相点评。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三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捕捉信息.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大发现产生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引发兴趣.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

2.面对这张世界地图,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魏格纳会有什么发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再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二.通读课文,掌握概意.

1.老师给同学们4分钟时间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开始吧.(学生读)。

(4分钟后)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第二段有困难,这段确实很难,可以多读一遍,读顺畅哦.

2.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老师相信我们一定能读好,请7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做小老师,听听他们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了没有.

(生读,正音,强调静谧舒适,精神大振等词)。

3.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了吗?谁能把这段话填完整?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ppt出示:1910年的一天,在病房里,魏格纳通过观世界地图,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找到了,在第几段啊?谁还能再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太古时代:太古时代是什么时候啊?老师告诉大家,大约在2亿年前.

漂移:为什么不用飘移.因为是在海洋上漂动.

吻合:老师把这张纸撕成两片,再拼起来,是不是完全拼合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过程.

1.魏格纳的这个奇思妙想是凭空出现的吗?是胡思乱想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到魏格纳是如何一步步发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若发现学生不容易找到,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ppt出示:第一次发现:___________;第二次发现:___________;第三次发现:_____________.)。

2.找到的同学请先说.

ppt出示三次发现内容.

(1):南美洲和非洲的图.

吻合吗?用课文中的话来说: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第二次发现.齐读.ppt:两条海岸线的轮廓.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3)第三次发现.两条海岸线的轮廓完全吻合,这时,魏格纳的心情怎样?那用兴奋的语气来读第三次发现.齐读.地球上所有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在一起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到老师这来看一看,也可以自己回家去观察世界地图.

3.小结:魏格纳就是这样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思考,所以他的发现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_____________.(引读)。

四.考察证据,论证假象.

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魏格纳又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话,看看那些词句使你感受最深,用直线划出来,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2.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魏格纳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枉费心机:白费心思.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生回答: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远渡重洋)。

4.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假设我们都是科学家,我们来检查检查魏格纳的这个证据是否足以说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ppt:因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你就是科学家,你认为魏格纳的假想正确吗?为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魏格纳的假想是正确的,所以在1912年____________________.(引读最后一段)。

五.升华总结.

ppt出示图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ppt: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它资料.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多,有待我们探索,发现,只要我们学习魏格纳,勤于观察,勇敢探索.

4.这篇课文有许多四字词语,我们把它们划下来,抄两遍.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四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五

我今天学了《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课,感受颇深。

课文主要讲了19,魏格纳住进了医院。他在这里非常无聊,就站起来用食指画大陆的海岸线。可这一画没白画,魏格纳发现了地球上所有大陆块的海岸线都可以较为吻合的在一起。第二天,魏格纳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大科学家柯彭教授,可是教授却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可魏格纳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又做了很多考察。终于在19,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我叹服魏格纳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小学生中。没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精神,而我就在暑假中得到了一次锤炼。一次妈妈为我冻了一号电池大的冰块,我用手抓了15分钟,虽然手冻的没了知觉,但我坚持下来了。从这件事情我体会到,只要坚持不懈,没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每天坚持早读,那我们读课文一定又优美又生动。如果我们每天坚持写钢笔字,那我们的字一定又大又美。如果我们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定会非常健壮。

我叹服他勤于观察的精神,在科学上,我们就应该富有这种精神。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奇妙的.细菌世界。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校园是多么美好、可爱。如果缺乏这种观察,你就会变成一个粗枝大叶的人。

我叹服他的仔细思考的精神,如果他不仔细思考,就不会发现在远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会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就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他就是我学习榜样中的一个,我也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河北张家口涿鹿县实验小学四年级:韩羽。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六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七

1课文简说。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2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住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什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魏格纳是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人。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的地现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教师:课件。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默读课文。

2、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3、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

4、把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

三、直奔重点,自读自悟。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什么?

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这样的奇妙想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自读第2自然段,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加深理解。

(3)、齐读“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3、有了这样的奇妙想法后,魏格纳又做了什么?

学生自读第6、7自然段。

(1)、考察。

(2)、寻找。抓住“浩如烟海”体会魏格纳寻找证据的困难及他执著求索的精神。

(3)、得到重要材料。

(4)、继续考证。

板书:寻找证据。

4、最后魏格纳取得了怎样的成功?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取得成功。

四、小结,体会人物品质。

板书: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执著求索。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搜集了解有关大陆漂移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过程: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取得成功。

原因: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执著求索。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八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

1.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3.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1.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1)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3.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1.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3.中心:《世界地图会引出的发现》通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1.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执著)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九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本课是略读课文,但此文对于启发学生平时做事要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两个重点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陆漂移的有关资料、图片和动画,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的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接体会魏格纳的发现。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看中体会,同时领悟出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

8月的一天,我买了一个地球仪,我从来没有使用过地球仪,真新鲜呀!

那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后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盒子;“哇!原来地球仪是这样的呀!我兴奋地喊着;于是,我拿起了地球仪,挥手画起了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这时,我在心里想:“不愧是地球仪呀!那么有趣!”

突然,我的'手停在地球仪上亚洲的泰国区域上面,眼睛却盯着澳大利亚,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我对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我急忙跑到爸爸那里高兴地对他说:“爸爸!我能当科学家了!”爸爸奇怪地说:“就你?能当科学家?为什么呢?”我跟爸爸说:“我发现在地球的大洋洲上的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泰国可以吻合起来呀!所以我能当科学家了!”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你太天真了,这早已被魏格纳发现了。”

一听到这消息,我才知道我的计划泡汤了。不过这也能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也不错嘛!我端详了它一会,原来地球仪有那么大的作用!而且还挺有趣的,我真的得花时间好好研究研究,我要玩透这个地球仪。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一

我心爱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存钱罐、台灯、文具盒……但我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地球仪。

我的地球仪是我过十岁生日时,哥哥送给我的礼物,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喜欢上了它。它穿着五颜六色的'大衣,仿佛在跟我说:“小主人,祝你生日快乐!以后我就是你的了,一定要爱护我哟。”

当我得到了地球仪之后,我每天都很细心地爱护着它,我害怕别人会进我房间,把它搞坏了。于是我就在我房间门上写了“闲人勿近”这四个大字,把它当作宝物珍藏。

每当我看到地球仪上那色彩缤纷的各色图案,仿佛世界各地的景色都展现在我眼前。比如寒冷的南极和北极,一群绅士般企鹅在向我挥手,还有毛白如雪的北极熊正向我展现它们那强大的捕食技能。转动转轴,我又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我淹没在金色的海洋里。再轻轻转动,我又来到了美丽的加勒比海,这里的水非常清澈,感觉能一眼看到海底。这一刻我还能看见世界之最,最长的建筑――万里长城,最长的河――尼罗河。这一刻我又可见地狱的入口――百慕大,神秘而恐怖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还有12的大风暴,被世界认为是唯一一个达到飓风级的风暴。

地球仪有了你,我的生活才更加美好,是你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二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静泌、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等。

2、我懂得“静泌、不可思议、浩如烟海”等词语的意思。

3、我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如:不可思议、浩如烟海)

4、我会流利读课文。

5、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中,我知道这两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生2:从“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泌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中使我体会到魏格纳好动的性格不能适应病房的[宁静与舒适的生活。

生3、从“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中,使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的吻合在一起。

捞针般搜集资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可以推想出他为了取证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2)悟写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怎样巧妙地使用过渡句?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同学们,魏格纳的故事是不是让你很受启发呢?你在玩耍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告诉大家吧!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四

这是第七册第二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点拨。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有了更好的选择。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一课时

教师课前收集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寻找大陆漂移的动画演示,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

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跟课文有关的信息

1 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2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3 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4 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

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5 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6 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7 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8 写感受

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互相点评。

9 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五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胆猜想、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本节课我紧紧抓住课文提示部分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3、说说你的感受!这几个问题来展开教学,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拟小标题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做得不足的地方:

1、课前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六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

1、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1)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3、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四、交流感受。

1、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3、中心:《世界地图会引出的发现》通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仔细观察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七

读后感一:。

魏格纳他性格豪放,天性好动,他应为在无聊的时候,总指着地图上,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当他画到南美洲时,他发现巴西凸出部分跟非洲凹处部分相互吻合。

魏格纳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他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杜彭教授家里,可杜彭教授却对他说让他不要浪费心急,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能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调查它们是不是相吻合,因此他每份资料读要读懂为止。

后来经过长期的努力研究,魏格纳终于确定了这种假设,并编成一部《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在我们中国有好多像魏格纳这样的精神。

读后感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世界地图引出的一课,这篇课文我受的启发最大。我认为课文中的魏格纳非常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因为教授都叫他不必为此事枉费心机了,可是他的心却毫不动摇,坚持不懈,不轻易改变自己想。后来他勤奋钻研,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证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哪!魏格纳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做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并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我要好好学习魏格纳这种永不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精神。

读后感三:。

今天,我学了《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讲了魏格纳有一次生病了,在病房里,很安静,他觉得无聊,就指着世界地图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画,消磨时光。结果无意中发现巴西的东部和非洲本部不可思议的吻合,他继续观察,发现,所有大陆都能较好的吻合在一起。第二天,它推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教授肯定了他的道理,说:“以前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不必白费心机。后来,魏格纳经过长时间的考证,终于成功了。我觉得魏格纳他处处留心,勤于动脑,也善于动脑,所以才成功了。

一次,我订了一个航模,自己一开始不按说明书和图纸做的,很马虎,拼好以后,觉得很乱,拼得很糟糕,不是很漂亮,该贴的地方没贴,不该贴的地方贴了,飞起来也不行,飞不远,方向不稳。后来,我又重新装了一遍,而且是照着图纸认认真真拼的,一边拼还一边思考:这什么要这样装……新组装的飞机飞起来像一只翱翔在蓝天的雄鹰。

有一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所有的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只要勤于动脑、处处留心、善于动脑,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读后感四:。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为生病而住在医院里。他不喜欢病房里的安静,于是他在病房里转了半天看到了一张世界地图,他在地球上用手画了好几个地方的图形,魏格纳突然发现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洲湾正好吻合。于是他想起了一个好方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专家,最后他用了许多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读后感五:。

今天,我读了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里面主要讲了魏格纳因生病在医院里住着。他觉得医院里没意思,用自己的手指在地图上画。突然他发现地图上每一块陆地都能吻合。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会上演讲了《大陆与海洋的起源》,提出了关于大陆飘移的假说,引起了轰动。

我觉得魏格纳很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他怎么知道每一块陆地都能吻合。他一个一个得对着,一点也不觉得很烦,所以我觉得魏格纳有耐心。因为魏格纳观察仔细,所以他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地图奥秘。

是第八课的魏格纳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以后一定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耐心和仔细观察的优点,对身边的事物、人物进行观察,为写作文打基础。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八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十九

一、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安精神仔细如海。

飞洋心机。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1.“魏格纳性格豪爽,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这句话中,把比作。

2.“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追求的人?(用原文回答)。

答:。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二十

新课标上说到:课堂是生成的。我开始是半信半疑的,但在一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教学中,有了深刻的感触。

课前,我按照传统的惯例,写了一篇教案,虽然谈不上严密,但结构还是很清晰,上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按自己备课的程序在讲),在我给他们转动地球仪时(学校可用的就这一个),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何不画幅简单的世界地图呢?我在黑板上简单的描画出了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并用彩色粉笔涂出了水和陆地(图略,这是学生给我的灵感)。接下来,我按照教案的步骤进行着,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他们可兴奋了这是他们展示的好机会。他们都找了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的句子,并说明了原因,我很是为他们的精彩发言而高兴。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有个问题想不通,漂移是漂浮、移动的意思。我查字典知道的。我看世界地图上,地球主要由水和陆地构成,而且我知道水能淹没陆地,那这个陆地是怎么漂的呀!”

这位“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给了我一个“意外,我放眼一看:有的孩子脸上显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好号!而有的孩子却把手高高的举起,一副迫不及待想帮助他们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呢!!课堂马上沸腾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的眉头,时而紧缩,时而舒展时而紧缩……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我结束了小组讨论,请孩子们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原因引起的,他在转的时候,把陆地转到一边去了。

生2: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是地震、火山震动时引起的移动。

生3:我个人不赞成他的观点。地震、火山也没那么大的力量呀!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漂的。

生5:我课前预习时,看了相关的资料(他拿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题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加上日、月潮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的硅镁层山的硅铝层逐渐的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

生6:我还知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才重新被人们重视。

生7:……。

我为孩子们的回答鼓掌,并表扬他们会思考,会学习,会提问,会收集资料……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发出了幸福的笑声,看着他们脸上洋溢出快乐的微笑。我竟也品出了与众不同的味道。课堂是生成的,用死板的教学想要框住灵活的课堂是不可能的。老师写教案是非常辛苦的,但当学生能够提出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让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更新的东西来。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二十一

说实在的,当老师辛苦,当语文老师更辛苦,当个称职的小学语文老师极苦。这几天事务特多,课也没准备好。第一节下课了,我是上第三节课,赶紧看看今天准备上的教学内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匆匆读了一遍课文,没感觉;于是读了第二遍,似乎有一点认识。看看单元训练重点,才明白编者选了本文的意图: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都是介绍作者缌观察事物的文章,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到底要培养学生的什么呢?读了两次,这纯属一篇科学性极强,说理充分的斜事性文章,怎样和单元知识重点相扣呢?再读文章,依稀有点印象了:课文的重点不再于我们弄懂地球板块移动的问题,而再于抓住理解魏格纳“观察地图——发现问题——引发奇想——努力求证——引起震动”这条叙事线索,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与同学交流感受。

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如何能很快理解课文内容呢?时间比较紧,又是一篇阅读课文,怎样设计来引领学生呢?我在初读课文第一遍的时候是囫囵吞枣,只一点点印象,那学生初读课文又会出现怎样的境地呢?我意识中感觉学生一定是茫然不知所措,正因为这样,我在上课之初设想到这样来引入教学:(学校没有世界地图,也没有地球仪,于是用百度找出世界地图,用一张2开白纸,初略的勾勒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然后用红色笔,详细的标出巴西,几内亚湾的海岸线。上课了,我首先引导学生一起来了解世界地图的大体情况,并有意识的指出巴西,几内亚湾的位置及海岸线。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再进行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同学们自由提问,学生的大致问题归纳为:是谁?发现了什么?什么情况下发现的?结果怎么样呢?(他的发现有什么作用?)要解决如下问题,就得让学生阅读。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饶有兴致,通过小组阅读,讨论,交流,逐渐把整个课文的线索理清,加之课前的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注重什么?

第一、教师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教师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中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元素;教法学法充分尊重学生,强调互动;教学过程注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教师在初读时,感觉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略显深奥,因此才在教学之初设计了解有关世界地图的知识。这是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表现之一。

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朴实、扎实、真实”,注重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训练为本,听说读写训练真实有效。符合年段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第三、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积累和语言训练,朗读指导注重目的性、层次性,通过读书帮助理解语言,用理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四、教师应注重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流畅准确,富感染力;仪态大方,自然得体;激趣激趣,启导点拨,深情并茂,贴切自然,干净利落;课堂上应变自如,处理严谨,关注细节。

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与课堂的有效性有关呢?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那么究竟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与课堂的有效性有关呢?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

2.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

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3.教学设计合学生胃口。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显然,如果你的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

4.了解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5.准确简洁的语言。

数学课侧重于思维的锻炼,准确简洁的语言有助于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发散想象,减少那些不必要或错误的语言信息的干扰或误导。

6.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理论越丰富、扎实,教学实施起来就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所需发展的方面是多样的,若能在各个方面发展的越好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

外一篇。

今天讲的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写的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的故事。孩子们兴致较浓,课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只不过应该一节课完成的问题用了两节,不过第二节也一块把所有的练习处理完了。这是我授课过程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课时超长,我想我知道原因,因为我太喜欢发散,课堂上常常会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讲些课堂之外的东西,因此而耽误了时间,可我却乐此不疲,并且还有点沉浸其中的意思。这应该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忌讳了,希望我以后能够积极改正,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补上一句,课前我备课的时候觉得应该那个世界地图给孩子们演示一下,去图书室借的时候,图书室老师说没有,而且还好心的告诉我用不着那个,你只要在黑板上一凹一凸表现出来就行。我当时听了之后有些疑惑,可以吗?没想到老教师经验丰富就是厉害,这个地方用不着地图,如果用地图的话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我们教学也一样,常常会舍本逐末,我们用些教具、课件都是用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工具性,有些时候我们往往是过分关注了课件、教具,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课件与教具的制作上,而把真正重要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甩到了一边,我们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变成了课件的演示与教具的展示,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整堂课看起来可能丰富多彩,但结果真的好吗?谁都说不清楚。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二十二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最新地球仪引出的发现(优质23篇)篇二十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先基于本单元学习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

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习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与学习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大陆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

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

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理性,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结果发现”“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黄老师在这部分学习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我美丽的家乡莱州(热门20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人以启发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几篇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花都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地

    最新学校周年庆典校长致辞(精选14篇)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摇篮,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校的周年庆典活

    最新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7篇)

    8.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和感悟的深刻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触发改进机制。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2023年版防溺水安全承诺书(实用12篇)

    范本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提高写作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参考。我向父母亲及学校郑重承诺:1.未经父母

    我有一位好同桌(专业20篇)

    优秀作文在表达人情世故和洞察社会现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令人赞叹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还记得吗?那天放学值日

    最新工程施工安全协议(模板24篇)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以下是一些施工总结的实用建议和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为加强合作意识,明确责任,本着“安全第一,预防

    2023年当元宵节撞上情人节(模板12篇)

    元宵节通常有很多美食可供品尝,比如元宵、汤圆、八宝饭等,每一种都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以下是一些元宵节庆祝活动中的经典舞蹈表演,让我们一起欣赏。1再过一周就是

    最新教师大会上班主任发言稿(汇总22篇)

    发言稿是在会议、演讲等场合上用来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具有提纲式和结构化的特点。范文五: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想用这次演讲来勉励大家拥抱挑战,并实现

    2023年标准的实习合同范文(16篇)

    一份合同协议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其对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撰写合同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风险提示:基本信

    2023年确认仲裁协议效力(通用16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特定事务中达成的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同行业的合同协议存在差异,以下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