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碧墨

教案能够提供系统化的指导,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下面是一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编写的教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一

1、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答: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潜艇的潜望镜;投影仪的反射镜。

2、阳光是彩色的吗?答:阳光是彩色的,阳光是由有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答: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4、举例说明光对我们的利和弊?答:光对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如: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等;光对我们的危害有: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

5、什么是肺活量?答:是指当你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

6、怎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答: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浴;注意添衣防寒;按时休息。

7、生活中有哪些力的现象?答:有摩擦力、重力、磁力、浮力、风力、弹力等。

8、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在大气压力的帮助,人们才能用吸管吸到汽水;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注射药物时,必须靠大气压力的帮助。

9、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圆珠笔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架夹能夹紧衣物,利用了弹簧的弹力;自行车里也用了不少弹性材料,目的也是利用弹力。

10、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应用了减少摩擦力?答:轮胎上的花纹是增大摩擦力;雪橇底部做得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力;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1、在哪里还能看到彩虹?答:背着阳光看洒水车洒水;阳光下农田的人工降雨;阳光下的肥皂泡。

13、写成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4、当睡眠不足时会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答: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身体感觉到疲劳和难受。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15、常言说:大脑不用会生锈。大脑真会生锈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才能防止大脑“生锈”?大脑不会生锈,但经常不用大脑会使人迟钝,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16、我们怎样做到劳逸结合,合理用脑?答:1、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消除人脑疲劳。2、课间活动一下身体,脑子会清醒起来。3、合理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17、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巨大的轮船也是铁制成的却能在水上漂浮,这是为什么?答:巨大的轮船由于是空心的,内部空间很大,所以船体可以排开较多的水,所以,受到的浮力比较大。而铁块是实心的,排开的水不是很多,受到的浮力比较小,所以就不能浮在水面上。

18、汽车的轮胎上都有很深的花纹,应用所学的知识说说应用了什么原理?答:汽车上很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19、机动车都有减震这是为什么?应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弹簧的弹性使车子在颠簸路面减少振动,保护车子部件。应用了弹力的原理。

20、要做到饮食均衡,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各类的食物每天都要吃一些,“塔基”的食物要多吃一些。

21、怎样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答: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22、将一个乒乓球抛起来,它会掉到地上。把他压到水里,放手后会浮到水面上。在这两个活动中,乒乓球分别受到了什么力?这些力的方向指向哪里?答:(1)将一个乒乓球抛起来,它会掉到地上。抛起时乒乓球同时受到了向上的外力和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乒乓球下落是受到了向下的重力作用。(2)把它压到水里,放手后它会浮到水面上。把它压到水里时,乒乓球同时受到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浮力的作用,乒乓球浮到水面是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23、实验题:实验证明阳光是彩色的。实验材料:装满清水的玻璃杯、一张白纸实验过程: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到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观察。实验结果: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

24、实验题:小石块有没有收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小石块、水槽、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出小石块在水中的重量,比较小石块在水中的重量比在空气中的轻,说明小石块在水中收到了水的浮力。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

提问:什么是土壤?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

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课后小记:学生通过动用各种感官,发现了土壤的特征,知道了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如何保护土壤,教学效果良好。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2、能独立分析搜集的资料。

3、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4、能用简练的词汇对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标准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2、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3、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2、能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描述其发展史。

3、能说出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缺点。

其他目标:

1、能说出一种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考虑,选择外出旅行的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优点。

教学难点:

想象未来交通工具的外形和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谁来说说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化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化交通工具的知识。

(二)授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1)出示古代的交通工具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挂图。

(2)请学生认一认哪些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哪些是现代化的工具?

(3)交通工具的分类。

(4)小结: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化了。

2、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交通工具。

(1)外出旅游如何行走?怎样的工具方便?

(2)自己设计并画出一个简单的行程图。

(3)汇报。

3、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

(3)汇报。

(三)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现代化了,刚才同学们想象未来交通工具的外形和特点,我们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书籍再,画一幅未来交通工具的想象画。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二、投影出示:

1、10个亿();10个十亿是()十个百亿是()。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700。

一、学生口答:个、十、百、千。

二、多名学生口答:

1、十亿、百亿、千亿。

2、是十。

三、一名学生读数,另一名学生写读作。

四、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五、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千万。

是一亿,千万位满十向亿位进一。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亿。

是十亿,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

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学生拨出六十一亿。

学生读出六十一亿。

2、学生读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3、学生读数并相互纠正。

4、归纳:

同:亿级数要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异:亿级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4、凤仙花。

凤仙花花。

果实。

种子。

课后小记:本可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化的特征,并且知道了花的构造,教学效果好,学生观察仔细认真。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六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师总结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板书设计:

第一课冷与热。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八

教材分析:

《温度计》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二课。属于观察实验活动课。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自主、合作、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分析:

学生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热的科学知识。第一节课《冷与热》时,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即身体感觉物体、环境的冷与热,用手去感受水温的冷与热去认识冷与热的现象。《温度计》一课在前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热的知识:学习探测热的仪器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应用温度计,使学生实现用理论研究科学,用实践来证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实验。

(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

教学准备:

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

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

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

c、什么叫量程。

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中建筑物的轮廓)。

师: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状,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

(贴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并贴出画有长方体平面图的卡纸)。

(过渡语)师:我知道同学们也带来了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给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摸,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接下来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感觉吗?没错像这样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师:那除了面,我们还能摸到长方体的其他组成部分吗?

(预设1)生:我还摸到了长方体的棱。

师:那请问长方体的棱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指出长方体的棱)。

(预设2)生回答不出来。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接着让生在自己的长方体物品里找出长方体的棱指出来给同桌看看。

3.指导学生观察顶点。

师:同学们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板书: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4.师小结: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具体位置。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朗读活动要求。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和面的数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对(没有公共边的面)及相邻的面(有一条公共边的面)。

(2)若学生(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出示课件,并让生把长方体的定义齐读一遍)。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请个别生读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2-3分钟,请生回答。

(预设)生:我要用细木条来当长方体的棱,橡皮泥用来黏住细木条,同时橡皮泥充当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

注意:请每组拿出一本书垫在下面再制作长方体框架。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

(2)师:仔细观察长方体框架,你发现长方体用了几根细木条?

生:12根细木条。

师:这些细木条其实就是长方体的12条棱,如果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生1:分为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

(预设)生2:我想分为四组,每一组里有一长,一宽,一高。

2.认识长、宽、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生:我还知道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练习巩固。

1.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想一想,做一做。

书本第21面练习五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十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小学数学成绩差怎么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习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习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一

1.10个0.1是(),100个0.01是().

2.0.2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一个数由8个一,4个十分之一,6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4.0.089扩大()倍是8.9;0.73缩小10倍是().

5.9.38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6.把26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7.把369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亿.

8.不改变数的大小,把105.30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二、判断1.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

2.把一个数扩大10倍后是0.9,原来这个数是9.()。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4.根据小数的性质,80.600可以写作8.6.()。

5.小数点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6.整数比小数大.()。

三、直接写得数(6分)。

0.55×10=0.375÷10=4.05×100=。

10.04×1000=0.03×10=2.01×1000=。

7×59÷100=0.7÷1000=7.8×100=。

4.5÷100=0.516×100=7.05×100=。

四、读出下面各小数。

(1)0.8(2)10.4。

(3)24.05(4)0.04。

五、写出下面各数。

(1)十五点零八(2)二百点九三(3)零点零七五。

六、改变计数单位写数(26分)。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6分)。

0.800=()20=()8.530=()。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分)。

2075千克=()吨()千克。

2米9分米=()米。

0.85米=()分米=()厘米=)分米()厘米。

4米2厘米3毫米=()厘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8分)。

684900=()万720300900=()亿。

67万=()亿10万=()亿。

七、化简下面的小数(12分)。

(1)8.9060=(2)203.4600=(3)0.0074000=。

(4)0.807060=。

(5)6.060600=(6)9.400000=。

八、比较小数的大小(12分)。

(1)0.87○0.870(2)8.09○8.9(3)7.65○6.75。

(4)2.99○3(5)7.009○7.09(6)8.5○8.487。

九、应用题(12分,每题3分)。

1.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4.甲数是3.8,乙数是38,在它们的末尾都添上两个零,这时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十二

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

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补充知识点:

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三

科学课并不仅仅局限于35分钟的课堂时间,它拥有无限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我们决不能将科学课理解为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讲,而应该将孩子引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自然天地。课堂往往不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切探究的机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将视野放之课外,室外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在本课中我们大胆的将课堂拉向校园里,为科学探究提供广阔的场地。孩子们也乐在其中,专注观察,虽然纪律、自主性有待提高,但这是我们大胆尝试要勇于面对的问题。课后教师有意提出的科学小任务,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科学探究很好的延伸到课外。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习自主性。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实用1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准备:

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物体)怎样了?

要求:用简单的图形来描述现象。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

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让学生立足现实感受,以利于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

三、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让学生在观察现象中分析与发现科学规律,并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形成对力的概念认识。)。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

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

2、游戏:弹棋子。

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

记分方法。(板书说明)。

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五、反馈。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

(让学生形成概括性的思维,通过对新问题的提出以发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以便于拓展性的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冬季安全培训工作总结(专业14篇)

    在安全工作中,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下面是一些安全工作总结的案例和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陶醉为话题(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在思想深度、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方面都具备卓越品质的作品。这些范文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层次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个让我陶醉的人是带我遨游知

    乡镇建设规划述职报告范文(16篇)

    运用述职报告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特长,为个人发展和晋升争取机会。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详细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

    最新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计划(实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管理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习他人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在中国教育系统

    2023年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优质13篇)

    演讲稿是学生在特定场合向听众发表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大家好!我是来自0202班的学生xxx

    幼儿园自查工作情况报告(汇总15篇)

    在我们的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写一份自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自己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自查报告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最新劳动者代表发言稿范文(17篇)

    发言稿的结尾要有个人观点的总结和对听众的启发,让演讲更加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接下来要分享的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发言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

    图书出版合同样本(实用20篇)

    很多人在签订合同前都会借鉴一份合同样本,以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合同样本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合同写作有所帮助。文书帮为您整理了最

    医院以案促改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个元旦,我在医院参加了一场有趣的活

    读后感永远的西瓜小丑(模板20篇)

    读后感是读书过程中的一次总结和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观点。接下来,小编精选了几篇读者对名著的读后感,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