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纸韵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动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字表达方式。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一

防控新冠疫情是一场严峻斗争,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_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忆最后15天的工作轨迹,回望22年的组工生涯,施_以舍身的壮烈、执着的坚守,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全民抗“疫”,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年仅47岁的施_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7岁的盛年,22年的组工生涯,连续奋战15天,这三个貌似普通的数字,构成了施_别样的壮烈人生。47、22、15,这三个不同的“数字”,体现出施_高尚的情怀,铸起了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

47岁的盛年,保持“战斗”姿态。“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这是施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正直、正派,或曰“公道”,是一件看似简单践行起来却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要做到“公道”,很多时候就要放弃个人利益。然而,施_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对三种人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对那些套近乎、拉关系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对那些探听口风、打听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同志,他不让他们“吃亏”。他有着一副铁肩膀,一生扛起忠诚公道的担当,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组工,堪称“实干”楷模。党建工作是引领一切工作的“头羊”,而组工工作又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2年的组工生活中,施同志始终抱定“实干”的态度,不搞那些冠冕堂皇的花架子,而是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为事业发展留下什么?”这是施_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找准方向、确定项目、培养人才,施_用“绣花”的功夫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特别是在打造“养人”环境中,他总是说:“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党建格局下,各项工作的推进顺风顺水。

15天的奋战,践行“服务”初心。这场新冠疫情阻击战,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作为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_毫不犹豫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防疫是场人民战争,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仗,是检验锤炼我们党性的时候。”这铿锵有力的坚定誓言,是施_全身心投入战斗的力量源泉。他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严格落实上级安排,谋划开展了“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推动组建了“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就这样,连续15天的超负荷工作,铮铮铁汉也受不了。“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就这样,施_战斗到最后,用真诚的“服务”践行着不变的初心。

一身正气,践行人生的价值;满腔热血,谱写生命的颂歌。“掬一捧清泪,思一身清风!念劳累身影,追奋进足迹!”这是一名包河区基层干部追思施_时写下的。是呀,情虽切切道不尽他的舍身壮烈;数语寥寥绘不出他的执着风姿。好领导魂兮归去,爱心更当接力传承。施_用生命中的三个“数字”,铸起的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将屹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二

余元君,生于洞庭湖畔,感受着水旱灾害无情,从小就立志为家乡做些贡献。进入湖南省水利系统25年,走遍洞庭湖每一条水系、每一处堤防,全心守护这一江碧水,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所钟爱的事业。8月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余元君的先进事迹,正式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_时刻即日起推出“时代楷模余元君”系列报道,细数他在平凡岗位和工作中的不平凡事迹。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科学统筹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和奋进状态。

一、严以律己,清白做人。

对待上门送卡送礼品,请求在水利工程项目上通融一下的承包商,余元君向来都是嗤之以鼻。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进入水利系统25年来,余元君经手的项目有上千个,项目资金达到数百亿元,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清醒,没有动用手中的职权为家人和朋友行任何“方便”,为支持余元君上学而辍学的兄弟姐妹,至今仍在农村务农,或在外省工厂务工。

二、宽以待人,热心公益。

对待上门求教施工技术难题的施工人员,余元君却是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甚至将自己辛苦收集整理的珍贵资料无偿相授。余元君干净做事的风格,一度让家人认为他变得决绝无情。但听说家里晚辈上学费用有困难,余元君二话不说,帮忙资助学费、生活费。家乡要修一条水泥路,余元君也立马从工资卡中取出2万元钱,当了解到修路资金缺口比较大后,他再次取出3万元现金,交给村干部。到底什么是亲情,什么是乡情,余元君分得一清二楚。

三、后继有人,星火相传。

余元君的事迹让人感动,他走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平凡之人的非凡之处。全国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掀起向他学习的高潮。余元君的儿子将许久未回家的爸爸视为偶像,立志将来成为爸爸那样的科技工作者。他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已经从临时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管理员,他的儿子也取名为余梦泽,以洞庭湖为名,意为传承好守护洞庭湖一江碧水的精神。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三

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2月15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八点档播出。当天,___区组织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形式,认真收听收看节目。同时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榜样、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___区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观看节目后,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时代楷模们用发光的事迹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伟大英雄,我们将认真学习他们立足本职、锐意进取的人生追求,学习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在他们的号召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身体力行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___持续长期全面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四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廖俊波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政和县从全省倒数第一成为“经济发展十佳”,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赶路。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五

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诉患者,即便远离家人,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单,让我们共渡难关。

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赶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十几天的患者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一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钟后,患者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这里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许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

在护士们的眼里,赵培玉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现一分风险,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

今年,已经是赵培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__年,25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紧张彷徨,化作每一个细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除了护佑生命,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里,许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

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后悔。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六

20__年11月29日上午8点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在酃峰宾馆召开,这是他生前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饶祥明说——。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我们都觉察到他身体不舒服,但是谁也没想到竟这么严重。

最后这次会上,他讲了什么呢?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这是他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个脱贫攻坚动员令。

他用生命,展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位扶贫书记“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的壮烈人生,炎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七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抱怨无所事事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坚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前线,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在他的眼里分明能看到泪光。84岁,本是应好好休息的时候,您却选择日日夜夜为我们操劳,为了14亿人,您辛苦了!

在我们看来,这个春节少了,许多聚会游玩的机会,但至少我们是和家人在一起,而那些白衣天使们放弃了回家团圆,而是选择留在前线,他们的年夜饭,不过是方便面,蛋黄派等零食。86岁的董宗祈教授,坐着轮椅一上午看了30多位病人,很多人担心老教授的身体,他却说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看了一辈子的病,救了无数人,他们早该停下来歇一歇,却依然为了病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像董教授这样的英雄们,还有很多。一位不知名的医生接诊了101名病人,却依然向接待第一名病人是那样精神饱满,桌上厚厚一摞生死状,承载着他们,即使有去无回,也初心不改的决心!一位全副武装的医生,望着千米外七岁的女儿流下热泪,仅一道急诊室的房门成了妇女间最遥远的距离。大年30的夜晚,他们与家人告别奔赴前线,他们难道不想与家人一同吃着年夜饭,安心过年吗?他们想他们那满含泪水的眼中充满不舍,但他们不能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句话“有小家才有大家,扶危度,厄医者担当。”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天使,那一定就是这般模样!

白衣天使们在前线努力,他们的背后也有许多人为他们打气助威!湖州,一名83岁的老人来到社区,在桌上放下整整一万元钞票,而后他朝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他不求留名,只求为国家出一份力。一万元对于本不富裕的拾荒老人来说,这得多少个日夜才能积攒下来!然而知道国家有难,他却没有一丝犹豫,在海南海口一家便利店,老板有六万只口罩,却只送不卖,免费发放给市民。某派出所一名男子匆忙丢下500个口罩,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转身就跑,民警急忙去追,却没能追上,最后望着那小伙的背影,敬礼致敬!

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的你们都是民间英雄!

或许我们不能在前线医治病人,不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但我们仍能为抗击病毒尽一份力。在当下和陌生的人的每一次接触和联系都可能会造成新型冠病毒的传播。过去我们常常会抱怨太忙,很少在家休息,现在不是有机会了吗?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少出门聚会,戴口罩不添乱,尽量远离密集人群,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这难道很难吗?比起那些人坚持在前线的英雄们,这些都微不足道。我们用暂时牺牲一次聚会的快乐,换来更多的最安全健康,给前线的工作人员减轻负担,不仅为了自己的安全,因为社会的安全,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在电子资讯发达的今天,家庭聚会,可以暂时用现代化手段代替。通过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向对方表达,深情祝福向老人们表达内心的孝敬,天涯亦是咫尺,我宅我骄傲!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你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筑起了防护的堡垒,使这个寒冬因一点一滴爱的汇聚而变得格外温暖。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八

2月20日,___水文分局党支部召开“时代楷模”专题学习会。

会上,集体观看了江苏先锋网视频《孤岛32年》,讲述了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32年来与妻子王仕花以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守大家、舍小家,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边防事业的感人事迹;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黄大年》,讲述了顶级科学家黄大年放弃海外优厚待遇,不远万里回国扎根科研一线,在科研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用短暂生命诠释了“我爱你,中国!”的先进事迹。

国之英者,时之楷模。从这些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身上,大家读懂了王继才同志“戍边32年,坚守孤岛”的无怨无悔的执着付出,感佩于黄大年同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更找到了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楷模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

分局党支部书记___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王继才同志这种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心中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他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水文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时代的感召下,要克服困难、扬鞭奋进,每个人都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全局形成见贤思齐、争先奉献的强大正能量,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为___水文发展的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九

正沉浸在过年热烈欢庆氛围中的国人们,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暴发而人心惶惶,从2019年12月29日开始收治第一位患者到今天已经整整27天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守护着患者,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悉心护理,尽管他们心里充满恐惧与担心,但穿上白大褂,隔离服后的他们,似乎觉得有一种神圣的使命肩负在自己的肩上,强大的内心让他们战胜了恐慌与恐惧。但悲剧还是发生了,1月23日委继军医生在查房后奔赴发热门诊时,由于他几乎每天完成着超负荷的工作,劳累过度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我致以深切的缅怀,并向过大年舍去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坚守第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除夕夜紧急集结驰援武汉,还有各国朋友的关注与支持。请相信有党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最细致的防护准备,有最科学的预防治理,有最强有力的合力保障,武汉一定会挺住!中国有信心继续向前走!我们的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的!这不,昨日(1月24日)浙江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称,目前有几种已确认安全性的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仅管临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这在新型冠状病毒抗击治疗科学研究上已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2020的危急状况与2003年抗击非典的一幕有些相似,在中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发明了抗生素,非典病毒得以彻底遏制。所以我们不应让恐慌情绪四处扩散,有理由相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指示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各地方各部门的快速跟进到专家医生的全身心投入,大到交通部门保障物资运输,小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完成了场坪建设,在这场战斗中,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所以我们要坚信,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

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我们大家自觉不外出旅行,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拜亲访友,不聚会聚餐,宅居家中,就是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在这里,我要呼吁自疫区武汉返乡走亲的人员,积极配合各地政府所采取的行动与措施,考虑到病毒两周的潜伏期,自行隔离,服从隔离,及时接受诊断和救治,因为只有您平安了,我们全国14亿人民才会平安!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

肖文儒,人如其名,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名。

“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从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与矿山结下不解之缘。

“老队员塞给我一个氧气呼吸器,能不能从事故里出来,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山救护大队的头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练,最终能闭着眼用几十秒把呼吸器装好。

肖文儒难忘当时矿井救援的艰辛,“那真是冰与火的淬炼!”有一回,某矿区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编织的袋子,浇透凉水,冒死进火区打密闭墙。火区,是80多摄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彻骨的冷风,他和队友抱着砖头,顶着极限温差,进出数十趟。

从业多年来,肖文儒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命悬一线。20多年前,肖文儒带队赶到一处积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矿现场,他刚用水冲开煤层,火光就“噌”地一下蹿出来。

火、煤尘、狭小空间……短短几秒钟里,他快速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危险——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间,火焰爆燃,吞噬了矿井。

尽管氧气稀薄,肖文儒和队友仍紧紧趴在地面上,举起水枪,持续灭火。“要是当时没果断趴下,或停止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回忆,他时常会梦到那些穿行在火海边缘的场景。

他的记忆中,有无数次亲历的生死关卡——20__年,辽宁某铁矿炸药爆炸。肖文儒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被废墟中散落的炸药、雷管包围着。

他的记忆中,有队友英勇牺牲的遗憾——1987年,山西某煤矿火灾,一位队友在井下打密闭墙时,迷失在浓烟中,意外撞掉氧气呼吸器,最终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矿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矿工家属,让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从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再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路走来,肖文儒对于应急救援的坚持从未改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斗志不减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儿子上小学时,曾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一年里,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现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只打包好的行李箱,“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参与应急救援38年,他难得主动休两次假,一次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一次是做心脏支架手术。“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手术后,医生再三叮嘱。

20__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火速赶赴现场。长时间疲劳加暴晒,他的血压已经升高,感到头晕目眩。“你的身体还能扛得住吗?”从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姐姐拨通了他的电话。但他就着凉水吃了几片药,还是硬撑了下来。

肖文儒的手机里存满了救援现场的照片,心里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队赶赴新乡,连轴转了12天。“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过那么多苦,只说这一句话,却让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写‘大’,这就是肖文儒。”谈起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孙国建说。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被称为“救援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工作38年,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跟肖总工出差,是我们最荣幸的事,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今年1月,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实属罕见。更棘手的是,该矿岩层复杂,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一筹莫展时,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一子落而满盘活。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月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在应急救援中,建议是否科学可行,最为关键。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一

日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体现着崇高的时代精神,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这是坚守与奋斗的壮举,也是信念与意志的传奇。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全省干部群众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抒写奋斗者的壮歌。

要学习他们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担当情怀。面对肆虐的风沙、家园的存亡,“六老汉”毅然立下治沙誓言,坚决向沙患发起冲锋。38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生命和汗水,成功击退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

要学习他们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求实作风。38年来,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八步沙林场的发展与变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支撑绿色成长,始终着眼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环境与效益兼得。

要学习他们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坚强斗志。他们将庄重誓言融入传世家风,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父死子继、子承父志,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用耐心、苦心、坚持心,战风沙、斗荒漠,不惧艰难、勇毅前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曾经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今天的林海绿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二

男儿从军去,百战卫家邦。

解甲归田后,丹心系乡梓。

远去了金戈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今天,在如水的岁月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96岁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

20多处伤疤,是刻在身体里的军功章。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

副连长支全胜在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等人到来,令他精神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阵地!”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从中午到深夜,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守住了,但伤亡惨重。“阵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个战士,其他人都牺牲了。”老人回忆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毙敌多人,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报告团回国。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这些伤疤,成为刻在老人身体里永远的军功章。

解甲归田,他默默拿起锄头。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老兵心语:“我是在替战友活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许多年后,孙景坤的赫赫战功才被村民们了解。65岁的村民张德胜回忆起最早发现孙景坤的“秘密”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我从废纸堆里捡回一本旧书,翻书时,我看到里面讲一位战斗英雄叫孙景坤,还有他的照片,我一看这不是孙大爷吗?”

拿着这本书,张德胜跑到孙景坤家。孙景坤不识字,张德胜就把文章读了一遍,听到支全胜等战友的名字,孙景坤点了点头:“是,写的是我。”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出心底的想法:“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三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了战斗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多次荣立军功,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但是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甚至连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了解了这些事迹,我感触颇多,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是衷心体国、淡泊名利的先进楷模,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你,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牢记服务宗旨,为学生为家长奉献一切,做一名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为党员教师,就要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对不好管的学生、不好带的班、不好教的课不回避、不推脱;作为党员教师,就要用大爱热爱和关心所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就要对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生和学困生更多一些爱心和关怀,持之以恒,从学习和生活上大力帮助,使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作为党员教师,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开拓奋进、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就要积极体现宗旨意识,精益求精、专注执著、追求极致,恪尽职守,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勤勉有为、甘于奉献的精神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党员教师,就要严守自律,遵守纪律,强化师德师风修养,始终保持纯洁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慎独慎微,慎初慎终,让清正廉洁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工作中,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不办课外补习班,不接受家长礼物和吃请,不参加低级趣味活动,做到为人师表,知行合一。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四

今年的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如突如其来的拜访使我们措手不及,让原来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也让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打起了战争的泡古。这是一场硝烟的战争。

84岁,该是儿子儿媳孝敬自己享清福的时候了,但是钟南山院士并没有这样选择,在疫情迅速蔓延的时刻,钟南山院士一边劝大家“尽量不要出门,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一边穿上白色的战袍挂帅出征。尽管以前已是高龄,尽管危险万分,他也没有放弃努力,没有停止战斗,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一个又一个病危的患者,从死神手里抢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尽管再苦再累,他也无怨无悔。

“白衣天使”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父母,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丢下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合家团圆,前赴后继奔赴疫情一线,是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幸福,让千万个家庭幸福团聚,他们是多么伟大,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这就是最完美的逆行”他们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内心那种设计为人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为这一次疫情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身为平常人的我们,虽然只能宅在家里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了解疫情,但我们也可以用手中的笔,口中的话来表达我们对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敬佩之情和精神上的支持。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我身后都是老百姓,我要守护我必须要守护的人。”这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向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何__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经常挂在嘴边、愿意跟人分享的话。这句简单而朴素的话道出了他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显现了他在危难时刻和急难险重面前的责任和担当。何致忠作为千千万万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当中的一员,他在抗疫路上的点点滴滴,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窥探出奥秘。

一个馒头,一碗稀饭,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选择了吃住在社区,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稀饭,十分简单。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区内为居民张贴宣传单,仔细核对湖北入赣返乡人员的信息、收集返乡人员的体温记录。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当乡里领导考虑到他身体情况,想把他安排到二线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何致忠坚定地说道:“如今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尽管我身体残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从未因这点累而抱怨,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扎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对社区居民爱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献付出只是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党员本色在战役火线越擦越亮,让党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一碗蛋炒饭,一勺豆腐汤,是抗疫路上的“营养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给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又做了豆腐汤。他常说,这个搭配是最有营养,最养生的。吃完午饭,他又做起了“配送员”。“何书记,给我带点几斤肉,回来给你钱”“何老板,给我带条鱼回来”……“收到,晚上我就给你买过来,明天给你们送过去”,他答应道。每天下午4点去买菜,5点左右去送菜,晚上还要守夜班,有时候睡眠不足4—5个小时,可他依然乐此不彼。他说,“以前服务大家总觉得累、觉得苦,但现在觉得很快乐、很开心、很光荣。”社区居民都说:“我们书记虽然是独臂,但是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冲在前面,我们就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诠释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撑起了战胜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点,才把社区群众需要的东西给准备好。又想起了要对返汉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又急忙跑去了给他们测量体温并记录。虽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测体温、劝返群众”,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核查,但他从不马虎,坚持做到一丝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对他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在帐篷里和亲人视频对话,在街道社区为居民采购就是日常……亲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却说道:“疫情当前,我必须冲在一线,报答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人们常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只许胜利的战役中,哪里有疫情、险情,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默默坚守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职责!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五

“哇,原来军营这么整洁!”近日,第74集团军某旅组织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50多名香港学生走进该旅“硬骨头六连”近距离体验火热紧张的军营生活。

一进班排宿舍,学生们的目光就被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和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吸引住了。“怎么才能把被子叠得如此方正?”“床单上怎么做到一点褶皱都没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敬佩地围着战士们请教诀窍。

参观完宿舍,他们来到了六连荣誉室。讲解员如数家珍般向学生们介绍了六连光辉战史,并一一讲述每样历史遗物和荣誉的来历,学生们充分了解连队光荣传统和光辉历程,真切体会六连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品质。随后,学生一行来到室外体验轻武器装备。抓一抓握把,抠一抠扳机,瞄一瞄靶星……他们对着桌上一线排开的各式枪械爱不释手。官兵们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武器的操作要领,几名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某型步枪的操作使用方法。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六

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满腔热血演绎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他人。初中毕业后,朱有勇回到了陆良的窑上公社。当时上高中由基层推荐,但公社并没有推荐他,他初中时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谢楚老师认为他这棵好苗子不读书太可惜了,通过来回奔波才让他上了高中。老师的坚持,改变了朱有勇的一生。老师在带给他新的希望的同时,也将一颗感恩的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朱有勇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帮助更多的人。进入云南农业大学后,安心读书成了他大学期间最大的事。深知读书机会不容易的朱有勇,学习特别勤奋。朱有勇的大学同学张玉源在谈到他时,透露出钦佩:“我们约他去玩,他经常是抱着一本书苦读,除了专业课程读得熟练外,英语词典等工具他也用得很熟。”大学四年,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早起晚归,苦读苦记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朱有勇渐渐感知到了农业科学的博大精深,踏上了学农爱农的道路。朱有勇深知,“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的幸福,中国农业要发展靠的是人,而农业人才需要大力培养”。朱有勇育人讲究的是言传身教、严谨治学。他的博士生黄惠川谈到,朱老师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实验室,最晚才离开,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在休息放松时搞“突然袭击”,悄悄到实验室转一圈,看看有谁在,都在做什么。在这样的鞭策和督促下,朱有勇团队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工作的氛围,实验室成了大家努力工作、快乐工作的场所。

朱有勇育人还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方面,他通常只给出研究题目或者研究范围,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等。他的“放手”给了后来者和年轻人信心、成长与成功的机会。出生于1979年的朱书生,慕朱有勇之名从北京回到云南,刚到的第一年,就承担了省里的科技攻关项目,在同学中成为承担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第一人,如今已成长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院长。谈起朱有勇,他心怀感激:“我很庆幸加入到这个团队,是这个全国一流的平台让我成长成才。”朱有勇育人同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选择团队新成员时通常要经过初试、面试等好几关,他吸纳了很多优秀人才进入自己的科研团队,这些成员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朱有勇经常躬身实践、率先垂范。他的学生刘屹湘博士说:“老师也随时身体力行做事情,学生也很受鼓舞,很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但是能感受到。你在田间地头做事情的时候,老师也和你同时战斗,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而是一个团队在做。在澜沧扶贫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的脚踝扭伤了,但他还坚持到林下三七种植点看情况,种植点坡度路滑,他随地捡起根粗木棍,然后拄着慢慢地一步一步走,感觉挺震撼、挺感动的。”

他能把高校的学生培育成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还能把不识汉字、不会汉语的农民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除在学校带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外,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县也带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针对澜沧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文化落后、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生产方式落后等素质性贫困短板,朱院士团队决定在澜沧举办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把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解知识,用学员看得懂的方式手把手传授技能。“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了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每次开班前,朱有勇都要亲自面试学员,目的只有一个:挑选出那些真正愿意技术致富的人。朱有勇与农民学员们同吃同住,今天上完课,明天就带着学员到地里亲自实践。刨土挖地,看温度测湿度,分析病虫害,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帮助农民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站已培养了14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学成返乡后,像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带回家乡推广,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正在形成。

他潜心问道淡泊名利,他默默耕耘用收获反哺母校,为师生带来榜样的力量。朱有勇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功名浮躁,不要仅仅为发文章而搞科研,而要研究农业当中的真问题和好问题,尤其是农民所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做大事就要从急功近利中超然出来,以干事业求学业为乐事。20_年12月,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农业教育科研系统的第一位院士,为云南省和云南农业大学争得了荣誉,学校特别奖励了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通过奖励优秀本科学生、研究生和优秀教师,以激励更多师生不忘初心、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20_年,他又将自己“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有勇奖学金”基金数达400万元人民币。“有勇奖学金”设立以来,至20_年已经连续颁发了6届,数十名师生受益。很多单位慕名来高薪聘请朱有勇,都被他拒绝了。对他而言,他关心的始终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农业、农村、农民,还有农业教育事业。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做点事情,无愧于党和国家,也无愧于人生。朱有勇说:“我们的科研成果开花结果在千家万户农民家里面,比拿多高的奖金、发什么文章、给多少钱都还高兴,那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高兴。”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七

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时刻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赢得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日前,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重和悼念。大家认为,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不愧为时代的楷模。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号召,向这些心系人民的“时代楷模”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廖俊波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的亲友、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八

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是太意外了。第一次感觉待在家里,居然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2019年的冬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然滋生,并且伴随着春运的“大迁徙”,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它的源头来自“野味”。这,是否可以说成这是对中国“吃货”的警告或惩戒?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等数目不断上升,日日更新。这些数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人们不断逃离的路上,有些人于我们背道而驰,他们就是——医生。洁白的白大褂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奔跑的身影是他们的承诺。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他们守护着,他们爱着,为了人民的健康!

是否还记得今年春晚的那句话“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还平安的我们。“可能心里会有些不知道是恐惧或者是担心,或许都会有,但感觉穿上那个衣服就没有担心了。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做出的承诺,只因为她是医生,只因她有爱。她可以舍自己而为别人,不仅是因为她是医生有好的隔离装备,更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同事在危难关头可以拯救自己,相信自己的国家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科技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专家们从医院开始收治感染患者那刻开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反复斟酌常常讨论到深夜,为守护人民健康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钟南山教授,84岁的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劲头来了,很多东西都可以解决。”这是他热泪盈眶所说的。他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仅我们国人在努力,世界各地也都在努力。他们一样牵挂着这些数字!美国日本送来了口罩,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供应危机。这时国与国密切联系,我们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低估,但我们绝不屈服!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专业19篇)篇十九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前进奋斗的方向;一个楷模就是一座丰碑,凝聚着汹涌澎湃的力量。连日来,革命战争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徐振明同志为榜样,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践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那些为祖国作出牺牲奉献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闻宣传处处长隗公海说,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在吉林省广大退役军人中引发强烈反响。下一步,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以学习徐振明同志事迹为契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部队、敬重英雄的良好氛围,落实好各项优抚保障政策,维护好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同时,号召全省广大退役军人要以徐振明同志为榜样,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吉林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徐振明是一名坚守信仰的共产党员,是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是一位默默付出、甘于奉献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吉林省军区警卫某中队战士李文婧由衷地说,“我要在徐老的事迹中汲取前行力量,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辜负组织和战友的信任,珍视岗位,积极工作,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军人。”

长白山管委会民政局综合科孙圣权说,“徐老转业后放弃了相对轻松的工作,毅然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像徐振明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通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转业干部洪立全表示,作为转业军人、一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他要以徐振明为榜样,树牢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宗旨。“我们要把徐振明老人的精神传承好,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为推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红色接力棒’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18级护理二班姬美同这样说。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反省考试没考好检讨书(通用13篇)

    检讨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还可以提醒我们在相似的情境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接下来是一些名人或知名企业的检讨书范文,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尊敬的老师:您好!期末考

    建党周年班会主持词(优质17篇)

    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个美丽的场地,与各位共同开启这次盛大的活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鼓掌,为即将登台的演员们加油。同志们:。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

    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书(汇总24篇)

    通过撰写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如果你正苦于写申请书,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申请书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尊敬的学校领导:你们好!首先很

    小学学会放下(专业1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立意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流畅的语言和准确的表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学会放下,相信

    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心得(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领域学习或经历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100年前,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那风雨如

    党史教育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优质16篇)

    对于汇报材料,我们还需要注意语言准确、用词严谨、逻辑清晰,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我们的观点。如果你正在准备一份汇报材料,不妨看看以下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

    河道清理申请书(热门22篇)

    更多申请书是一个机会,我们需要好好把握,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通过学习申请书范文,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近日,为进一步巩固河道周边环境和管

    写西安的初中(热门23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描述生活、诠释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它能够让人感悟生命的智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一年一度教师节专题(汇总21篇)

    在写作文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以提升作文的文采和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秋风送爽,踏着九月

    起重吊装应急预案(实用20篇)

    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危机,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的成功与否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