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琴心月

编写教案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编写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4、凤仙花。

凤仙花花。

果实。

种子。

课后小记:本可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化的特征,并且知道了花的构造,教学效果好,学生观察仔细认真。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二

1、心脏和血管的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它通过有节律的跳动,像水泵一样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遍布全身的血管就像繁忙的运输线一样,让血液流向人体的各个器官。

2、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与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来研究运动与心脏跳动次数的关系。平静时,儿童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约为90次。

3、年龄、性别、体质、运动、情绪等因素都会影响心跳的快慢。

4、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三

1、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答: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潜艇的潜望镜;投影仪的反射镜。

2、阳光是彩色的吗?答:阳光是彩色的,阳光是由有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答: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4、举例说明光对我们的利和弊?答:光对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如: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等;光对我们的危害有: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

5、什么是肺活量?答:是指当你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

6、怎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答: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浴;注意添衣防寒;按时休息。

7、生活中有哪些力的现象?答:有摩擦力、重力、磁力、浮力、风力、弹力等。

8、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在大气压力的帮助,人们才能用吸管吸到汽水;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注射药物时,必须靠大气压力的帮助。

9、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圆珠笔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架夹能夹紧衣物,利用了弹簧的弹力;自行车里也用了不少弹性材料,目的也是利用弹力。

10、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应用了减少摩擦力?答:轮胎上的花纹是增大摩擦力;雪橇底部做得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力;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1、在哪里还能看到彩虹?答:背着阳光看洒水车洒水;阳光下农田的人工降雨;阳光下的肥皂泡。

13、写成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4、当睡眠不足时会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答: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身体感觉到疲劳和难受。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15、常言说:大脑不用会生锈。大脑真会生锈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才能防止大脑“生锈”?大脑不会生锈,但经常不用大脑会使人迟钝,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16、我们怎样做到劳逸结合,合理用脑?答:1、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消除人脑疲劳。2、课间活动一下身体,脑子会清醒起来。3、合理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17、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巨大的轮船也是铁制成的却能在水上漂浮,这是为什么?答:巨大的轮船由于是空心的,内部空间很大,所以船体可以排开较多的水,所以,受到的浮力比较大。而铁块是实心的,排开的水不是很多,受到的浮力比较小,所以就不能浮在水面上。

18、汽车的轮胎上都有很深的花纹,应用所学的知识说说应用了什么原理?答:汽车上很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19、机动车都有减震这是为什么?应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弹簧的弹性使车子在颠簸路面减少振动,保护车子部件。应用了弹力的原理。

20、要做到饮食均衡,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各类的食物每天都要吃一些,“塔基”的食物要多吃一些。

21、怎样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答: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22、将一个乒乓球抛起来,它会掉到地上。把他压到水里,放手后会浮到水面上。在这两个活动中,乒乓球分别受到了什么力?这些力的方向指向哪里?答:(1)将一个乒乓球抛起来,它会掉到地上。抛起时乒乓球同时受到了向上的外力和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乒乓球下落是受到了向下的重力作用。(2)把它压到水里,放手后它会浮到水面上。把它压到水里时,乒乓球同时受到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浮力的作用,乒乓球浮到水面是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23、实验题:实验证明阳光是彩色的。实验材料:装满清水的玻璃杯、一张白纸实验过程: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到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观察。实验结果: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

24、实验题:小石块有没有收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小石块、水槽、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出小石块在水中的重量,比较小石块在水中的重量比在空气中的轻,说明小石块在水中收到了水的浮力。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四

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

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五

科学概念: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组成。生长变化的过程:花蕾-开花-凋谢-果荚。

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两性花。但花不会又缺雄蕊又缺雌蕊。

3、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作用。植物繁殖新生命的主要过程:花的雄蕊产生花粉,传播到雌蕊上使胚珠受精,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按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鸟媒花。

4、不同植物的果实有很多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种子也有很多不同。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都是一样多,但荚里种子多少是有分布规律的。

5、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撒播方式:利用:水流传播(椰子、莲蓬等)、弹射传播(喷瓜、凤仙花、豆类等)、风力传播(蒲公英等)、动物传播(苍耳、野果等)。

6、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蚕豆种子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长成根。子叶有提供种子发芽所需养料的作用。

三、食物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一般分三类:来源于植物的食物叫素食(水果、蔬菜、粮食等);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叫荤食(肉、蛋、水产、奶等);其他(水、调味品等)。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5、面包等食物放久了有的要长霉菌。霉菌生长需要湿润温暖的环境。

6、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霉菌、细菌等)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用冷冻、晒干、腌制、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就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了解食品,可以从包装上获取不少信息。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方法、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保质期。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保质期短的往往有利健康。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沉积岩(水成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地球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3、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见科学书第61页。

4、岩石有不同的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标准见科学书第73页。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可以在瓷板上摩擦。在识别矿物时,条痕的颜色比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地表的岩石在慢慢地不断地变化着。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叫风化,岩石的风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6、岩石和矿物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如: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花岗岩用于雕刻等。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七

教材分析:

《温度计》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二课。属于观察实验活动课。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自主、合作、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分析:

学生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热的科学知识。第一节课《冷与热》时,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即身体感觉物体、环境的冷与热,用手去感受水温的冷与热去认识冷与热的现象。《温度计》一课在前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热的知识:学习探测热的仪器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应用温度计,使学生实现用理论研究科学,用实践来证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实验。

(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

教学准备:

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

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

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

c、什么叫量程。

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2、能独立分析搜集的资料。

3、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4、能用简练的词汇对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标准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2、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3、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2、能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描述其发展史。

3、能说出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缺点。

其他目标:

1、能说出一种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考虑,选择外出旅行的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优点。

教学难点:

想象未来交通工具的外形和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谁来说说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化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化交通工具的知识。

(二)授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1)出示古代的交通工具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挂图。

(2)请学生认一认哪些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哪些是现代化的工具?

(3)交通工具的分类。

(4)小结: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化了。

2、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交通工具。

(1)外出旅游如何行走?怎样的工具方便?

(2)自己设计并画出一个简单的行程图。

(3)汇报。

3、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

(3)汇报。

(三)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现代化了,刚才同学们想象未来交通工具的外形和特点,我们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书籍再,画一幅未来交通工具的想象画。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二、投影出示:

1、10个亿();10个十亿是()十个百亿是()。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700。

一、学生口答:个、十、百、千。

二、多名学生口答:

1、十亿、百亿、千亿。

2、是十。

三、一名学生读数,另一名学生写读作。

四、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五、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千万。

是一亿,千万位满十向亿位进一。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亿。

是十亿,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

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学生拨出六十一亿。

学生读出六十一亿。

2、学生读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3、学生读数并相互纠正。

4、归纳:

同:亿级数要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异:亿级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师总结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板书设计:

第一课冷与热。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1、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2、能发现动物的身体某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表演辅助工具(棍子、悬挂铁丝、小物件等,两个特大号的袋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表扬同学们的第一次研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我们就会越来越像科学家。”)。

二、研究动物的运动方式。

1、小组活动。每组积极准备,选择教师提供的辅助工具,模拟一种或多种动物运动的方式。

2、表演,全班一起评价。边讨论小结各种动物运动方式。

3、竞赛。教师准备两个特大号的布袋或较厚的塑料袋,全组同学一起模仿袋鼠妈妈带着两个袋鼠宝宝一起跳跃。看哪组速度快。

三、小组集体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完成后讨论小结。

四、小组活动: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看哪组的分类标准最多分得最恰当。鼓励发散思维。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

教具准备:

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

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

生:(手)拉(风筝);(手)推(门)。

生:至少两个。

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来根据出上面的物理常识)。

二、感受推和拉。

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推和拉,我们做下面的一个游戏。

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

师:(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师: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并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

生: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师: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同理感受拉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可给获胜方一个“小奖品”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师:还可以让学生做掰手腕等游戏。

师: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列举的例子多。

生: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同。

生: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开冰箱门;拉灯;拉窗帘;拉落水儿童;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按图钉;拔钉子等。

评:改变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三、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和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纸蝙蝠,用推和拉让它飞起来。

活动目标:

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重要过程。

实验过程:

1、(1)拿出你们的学具,将一张正方形纸形折成一个三角形。

(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的蝙蝠装扮的漂亮一点。制作完后,让学生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用图或文字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纸蝙蝠,并把推或拉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评价建议:1、用下面的评价表进行个人评价。

学生姓名:__________活动:纸蝙蝠。

评价项目:

1、我能按示意图制作的蝙蝠。

2、我做的纸蝙蝠造型美观。

3、我用手推或拉蝙蝠的翅膀,发现它的耳朵跟着张或合。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四

1、出示古诗,学生齐诵。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2、这些古诗中的“婵娟、玉兔”指的是什么?

3、对于月亮,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表述,出示几种典型的月相,并告知名称(满月、弦月、娥眉月)。

小结:月亮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月相有圆有缺,月相的圆缺变化成为月相变化。

3、出示圆月,了解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有认识。

(1)这样的月亮一般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2)农历十五、六之前的月相会是怎么样的?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3)十一、二,初七八,初三、四,十八、九,二十二、三,二十六、七不同时期的月相又是怎样的?请给不同的月相找到相应的位置。

二、模拟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1、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2)我们需要模拟哪些事实?我们要观察的是什么?

2、学生模拟实验,并画下乒乓球在不同位置“亮面”的形状。

3、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调整一个月中不同时期的月相排序。

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月相变化的一些规律。

a、月相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b、上半月月相和下半月月相的凸面相反。

c、一个月中有几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准备:

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物体)怎样了?

要求:用简单的图形来描述现象。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

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让学生立足现实感受,以利于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

三、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让学生在观察现象中分析与发现科学规律,并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形成对力的概念认识。)。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

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

2、游戏:弹棋子。

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

记分方法。(板书说明)。

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五、反馈。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

(让学生形成概括性的思维,通过对新问题的提出以发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以便于拓展性的学习。)。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七

科学课并不仅仅局限于35分钟的课堂时间,它拥有无限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我们决不能将科学课理解为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讲,而应该将孩子引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自然天地。课堂往往不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切探究的机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将视野放之课外,室外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在本课中我们大胆的将课堂拉向校园里,为科学探究提供广阔的场地。孩子们也乐在其中,专注观察,虽然纪律、自主性有待提高,但这是我们大胆尝试要勇于面对的问题。课后教师有意提出的科学小任务,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科学探究很好的延伸到课外。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习自主性。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八

教学四年级上册《推和拉》一课,为了避免以前“机械地使用教材,照本宣科”,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打开学生的思维,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1.以纸蝙蝠导入,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在“让小蝙蝠动起来”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推和拉”的研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我用飞动的纸蝙蝠的可爱形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学习,探究出制作方法,再通过“让小蝙蝠动起来”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推和拉,激发他们浓浓的研究兴趣。

2.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以及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感受推和拉。

先让学生进行教材中“推手掌”和“拉手臂”的运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感受推和拉.在充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发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最后再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推和拉的不同。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刻理解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更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只有用教材进行创造,才能使我们的科学课精彩纷呈。

2023年粤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优秀19篇)篇十九

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

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补充知识点:

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冬季安全培训工作总结(优秀21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为领导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小编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安全工作总结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最新陶醉为话题(精选21篇)

    优秀作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添文章的魅力和吸引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我爱蛙鸣。那一声清脆的鸣叫,唤醒了沉

    最新乡镇建设规划述职报告(优秀17篇)

    写述职报告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促使我们更好地前进。下面是一些写得很好的述职报告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20xx镇辖66个行政村,人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7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学生学情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精选18篇)

    学生演讲稿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既要包含学生的个人观点和经历,也要涵盖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热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幼儿园自查工作情况报告(模板14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我要求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了解自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

    劳动者代表发言稿(精选13篇)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表达能力,为听众带来有意义的信息和观点。发言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和引用资料。劳动,是历练人生的

    最新图书出版合同样本(通用14篇)

    合同样本是约定双方权益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我们需要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样本是为了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达成共识,保障合作顺利进行而准备的标准文书

    最新医院以案促改活动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这个元旦,我在医院

    最新读后感永远的西瓜小丑(实用17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作品进行客观分析和主观感受的综合体现。如果你正在为写读后感而苦恼,不妨看看下面这些精选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困惑。寒假开始了,我迫不及待拿出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