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时间:2023-11-30 作者:XY字客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一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中央每年都极其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在开展专项活动,如此的高压态势,既体现着扶贫资金的重要性,也说明这是条“高压线”。

应该说,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政府助贫的大政方针为贫困县的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等、靠、要”等“痼疾”的深入,让贫困县尤其是当地政府依旧不能好好利用大环境和政策摆脱贫困。而这些痼疾的影响,是贫困群众不能摆脱精神贫困的根源,更是某些党员干部不能切实将扶贫落到实处的诱因。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不断“铲除”“小苍蝇”带来的“大麻烦”,无疑是让扶贫的良好政策无法收获群众良好回应的最大障碍,而出现此类障碍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村干部、扶贫干部工作以及扶贫资金的考核不到位。

当前,许多贫困地区所拥有的优先权往往比其他地区多,但相应的发展却比别人慢。要解决这样的现象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地生产、生活、教育和发展模式的改变,是党员干部能够真正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更是要坚决杜绝政策惠民路上的腐败问题。我们国家现有的建档立卡等等的帮扶制度,仅仅能够从政府角度去关注扶贫,而要真正地让贫困地区脱贫,就必须让贫困地区政策落地,让群众真正了解政策、明白政策,监督政策落地的同时也监督腐败。与此同时,需要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真正将监管职责落实到位,真正让扶贫资金用到实处。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讲述的是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据了解,近期有些地区收到的群众反映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信访举报件最高有100件重点问题线索。引起了我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以此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定原则、立规矩、明底线,进一步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的机制,推动全面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为打赢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用权行为。要从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入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查找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内容,深化机构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明确工作流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制度诱因,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

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完善信访举报电话、信访举报网站、政风行风热线等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多层次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对群众反映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发挥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层层压实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扶贫部门的牵头抓总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压力逐级传导到县镇、责任压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大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传递“伸手必被捉”的警示,让扶贫领域形成“不敢贪”的社会氛围,切实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二

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必须确保坚决打赢这场硬仗。而脱贫路就像人生路,风雨兼程,坎坎坷坷,岁月的风寒写进每个角落、充盈每个日夜。只有不断寻“医”问药给好方剂,才能让贫困群众的生活不断改变。

经常问诊“西医”,那些日常之“病”就能药到病除。西医治标不治本,但对于贫困户的一些常见困难,往往通过“西医”就能药到病除。首先要经常给药。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加大对没有劳动能力、长期生病卧床、没有一技之长等贫困人群的扶持力度。其次要经常就医。强化联系帮扶,积极关心关注群众脱贫指标的下滑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跟进、及时补上,确保贫困群众各项指标均达标;重点关注因病因灾等意外返贫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再次要医在关键。坚持靶向治疗原则,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到最需要政策的贫困户、用到贫困户需要的方面去;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重点抓好日常生活、孩子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基础保障。

持续问诊“中医”,那些长年之“病”就能逐渐好转。中医治本效果较慢,但对于那些难以根治的脱贫问题,往往通过“中药”就能逐渐好转。首先要治思想之病。要坚持中医理念,以系统思维深化思想教育。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把群众广泛发动起来,让他们在实干中尝到甜头、得到好处,从而有效破除等靠要思想;聚焦脱贫最薄弱的环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提供保险、帮助代销、最低保障等方式帮助他们,从而有效打消贫困群众的思想顾虑。其次要治发展之病。以“中医”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总体规划要求,系统谋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发展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要素不齐备、资源不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采取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添什么的原则,系统推进问题解决。再次要治落后之病。加大发展观念、生产技能、实用技术等方面教育培训,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想发展没有思路、没有技能、没有办法的问题;加大帮带力度,充分动员各类帮扶力量,采取既给物质帮助,更给智力支持等方式,推动“扶智与扶志”上水平上台阶。

坚持“中西”结合,那些杂症之“病”也能峰回路转。“中西”结合能够标本兼治,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但对于那些难治之症却是正途。首先要点面结合。采取抓重点、重点抓的方式,对相对贫困的地区、贫困群众相对贫困的方面,以“西医”方式进行重点突破,推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以“中医”方式系统制定综合方案,循序渐进、以时间换空间,推动面上问题解决。比如,针对产业发展不起来的问题,可以采取抓点示范的方式进行,然而再以点带面总体推进。其次要长短结合。切实整合各类脱贫资源,统筹推进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对一些保障性的、必须解决的目标,以“西医”方式及时解决;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长期性的目标,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教育培训等,通过“中医”给药逐步进行优化,形成长短结合、推进有序的良好格局。再次要内外结合。配好“西药”,充分调动可能调动的各类资源,切实解决好当前性、根本性的一些问题,诸如日常生产生活方面的事情;同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思路,积极用好“中医”,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借鉴别的地方的长处,搭建与优势地方协同发展的桥梁,真正走出内生动力、内部资源等不足的问题。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吃劲时候”“紧要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精”字为先。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扶贫干部要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下功夫,全面准确掌握每户贫困人口数量、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因地制宜、因户而异,一户建立一本台账、一户制定一个脱贫计划、一户研究一套帮扶措施,“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精准帮扶,真正让贫困户去“穷根”,奔“富路”。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严”字当头。干部作风是脱贫攻坚提供重要保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作风越硬效果越实。从一些地区和部门近期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地方仍在搞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有的乡、村两两级压力不够、紧迫感不强,个别地区“上热下凉”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中走了样,既损害了干部形象,又损害了群众利益。党员干部既要有细的品质,又要有严的作风,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作风建设推动脱贫攻坚,让作风的“虚火”降下来,坚决克服急躁症、漂浮症、虚假症,严防急功尽力、弄虚作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锤炼过硬工作作风,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一鼓作气战脱贫,要“实”字为重。扶贫工作要务实、脱贫过程要扎实、脱贫结果要真实。脱贫不停顿、扶贫不止步,实绩是最有力的扶贫助推器。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面子工程”,导致扶贫政策“失准”,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群众脱贫的“主心骨”,全力开拓贫困群众致富“主阵地”,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找准推进脱贫的“金钥匙”,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做真为、善作善成,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四

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开播。该片聚焦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连日来,《摆脱贫困》在我省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2月18日,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方舟在村工作群、党员群和脱贫户群里都转发了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当晚开播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收看。“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创造了人间奇迹!从片子中也看到了赵庄村这些年巨大变迁的影子。”第二天一见面,干部群众就展开了热烈讨论。

《摆脱贫困》第一集名为“庄严承诺”,方舟到赵庄村后也感受到这份承诺沉甸甸的分量。赵庄村地处嵩山脚下的浅丘陵地带,土薄石多、干旱少雨,种粮靠天收,村集体经济曾是一片空白,2014年该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定点帮扶该村,先后派出了三任第一书记。他们牢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庄严承诺,一任接着一任干,累计引进、投入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等产业项目,该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该村还被评为郑州市卫生村和登封市文明村、产业发展红旗村。

“乡亲们信任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代表着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节后,我们正在加紧推进郑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舟说。

“期待已久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正式播出,作为一名全程参与脱贫攻坚的基层扶贫干部,多年来精准扶贫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久久回响在耳旁。”2月20日,观看了《摆脱贫困》前两集的嵩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刘小闯深有感触地说。

《摆脱贫困》中讲到,为兑现“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面对9899万贫困人口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党中央向全世界宣布,“十三五”期间搬迁深山贫困人口1000万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施如此规模、如此艰巨的伟大工程。”刘小闯说,作为“三山一滩”地区的扶贫干部,过去几年他亲身参与了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酸甜苦辣历历在目。看到如此丰硕的成果,他感到无比自豪,更坚定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信心和决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先贤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刘小闯在《摆脱贫困》观后感中这样写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宋彦峰说,《摆脱贫困》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同样,我省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改革创新解决难题,聚焦重点难点攻坚,探索实践了多种卓有成效的扶贫模式和路径,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了“河南智慧”。

“我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了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宋彦峰说。

他认为,我省脱贫攻坚的胜利也深刻改变着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也为接续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重申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贫困人口基数很大,脱贫任务异常艰巨。然而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短短7年时间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扬。贫困人口从20__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__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征程。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一大批先进分子和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于党的旗帜下,使得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群众基础,蕴含了无穷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同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发展问题。针对社会贫富差距还较大,一些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还处于贫困状态,党中央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__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方略可以概括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方面。精准扶贫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是让贫困群众走上幸福生活道路的重要途径,也是将贫困群众获得感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从更高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根本点,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能形成社会合力。精准扶贫是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会有的放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因贫困需求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正是坚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措施,才有了产业扶贫、人才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涉及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方面内容。精确识别就是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科学依据。精确帮扶就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致贫原因不一样,帮扶措施也不一样。将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才能确保帮扶效果。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精准管理涉及农户信息管理、具体操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等方面。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不到位、管理缺位、管理错位、管理越位,精准扶贫就会表里不一,扶贫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成了很多大事和难事,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赢得了主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彰显的是众志成城的力量。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扶贫能够取得成效,关键也在于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施,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获得了巨大资金支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精准扶贫都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贫困地区的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巨大变化。有了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贫困地区的人民才能走出大山,获得发展机会。有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靠政府帮扶建立起来的产业才有了更大范围的市场,贫困地区的人民,才拥有了平等展示自己的机会。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有了“硬核”的实现方式。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单就易地搬迁安置而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绝对不会有如此“硬核”的成就。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与几位准备做网上直播卖货的村民亲切交谈起来。他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直播平台深入乡村,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党员干部应紧跟时代潮流,推进直播电商新业态的普及发展,聚力开拓线上销路,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拓宽脱贫致富的“发展金路”。

拓宽脱贫致富的“销量之路”,主动开拓线上平台,打通深山产品销路。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直播平台也深入广袤农村,为农副产品的“香气”飘向远方提供条件。首先要主动对接直播平台,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结合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制定相应直播销路。其次要科学培训,直播带货也是一门“学问”,更需掌握卖货技巧,我们在开展网红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训直播技巧,让农户快速上手、轻松卖货。最后要配齐包装物流,要有品牌意识,单打独斗只会恶性竞争,我们需创立品牌优势,完善售后物流等保障工作,让农副产品一样有良好网购体验,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的“销量之路”。

拓宽脱贫致富的“文化之路”,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书写独特扶贫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脱贫致富的的过程更激励人心,脱贫攻坚不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来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挖掘脱贫攻坚的文化底蕴,将脱贫攻坚的故事传递更广更远,不断激励后来者。直播平台不止是“带货销售”,还需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拓宽脱贫致富的“文化之路”,展现秀美山川和风土人情,讲述奋斗历程和扶贫故事,为网友带来更完美的直播体验。一方面要挖掘贫困区域特色文化,很多贫困地区都是革命老区,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挖掘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区域名片保留下来。另一方面要传播扶贫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先进事例,通过讲述亲历的脱贫故事,将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拓宽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创业增收、招才引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乡村直播平台的崛起给了农村产业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也为吸引人才返乡创造条件。我们要抓住“直播红利”,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同时,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是鼓足“钱袋子”,通过直播平台开拓线上市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充实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二是群策“谋路子”,借助网红效益,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扎根乡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参与村务治理,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提供人才基础。

我们应以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为契机,用好“直播带货”新模式,开拓线上市场,挖掘文化聚焦产业振兴,拓宽脱贫致富的道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指作风“病灶”,为各级干部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激发干实事、抓落实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存在“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现象,把本该实打实的工作变成了作秀和数字游戏,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只顾“面子”、不要“里子”的花架子,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虚耗基层干部大量精力,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整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排除不良作风的干扰和掣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难题,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去解决。要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坚决摈弃各种繁文缛节,着力精简和优化考核督查工作,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解难题、求实效、办实事上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干得很辛苦,工作压力很大,对他们要多一些关心关爱,多一些理解包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要过硬,本领需高强。贫困地区往往既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也存在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情况下,新老问题层出不穷,对干部的作风、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八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时,特别强调要制定与实际相符合的政策措施。一是发展要从实际出发。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希望能上一些大项目,如修铁路、建大港口、办开发区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问题,他指出,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实际。正确的路子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实现逐步发展。他反复强调不图虚名讲实效,不能为开放而开放。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大农业”的区情;要依区情区力,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要根据自力更生的方针,工业的发展要与自我平衡能力相适应;要立足区域优势,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三是对外开放要从实际出发。他说,由于时间、地点、生产要素组合不一样,开放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照搬特区、开放城市的做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四是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究竟如何宣传闽东文化,他提出了四点符合闽东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一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二是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多讲经济效益,铜钱扔到水里也要有几个响声;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对一个地区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客观分析,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街道、少数民族家庭开展调查研究。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和讲话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有感而发。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

《摆脱贫困》充满哲学思想,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活教材。书中收录的29篇文章和讲话篇篇充满辩证思维和智慧,让贫困地区看到希望,找到摆脱贫困的科学路径。在如何看待宁德地区的贫困和发展时,他提出:“‘硬’的我们缺少条件,可以多讲‘软’的。”“软功夫是贫困地区这只‘弱鸟’借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他在《闽东之光》一文中指出:“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在如何促进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他提出要抓主要矛盾。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他提出要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大关系和认识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四大关系,堪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十大关系”。宁德地区摆脱贫困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总书记也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地干出成效来。”他还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

简约朴实的文风。

邓小平曾经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写作过程是再思考和锻炼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写作内容需要借助于一定形式表达出来,文风代表工作作风。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不断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勤奋写作。从已经出版的著作来看,《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就是典范。拜读这些作品,犹如清风扑面,只有短、时、新,一扫假、大、空;篇篇如行云流水,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只有朴实严谨之风,没有矫揉造作之气;句句讲的是实话,处处流露出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拜读这些作品,犹如领袖坐在对面促膝谈心,在循循善诱中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他在《为官四要》中告诉年轻人为人处世特别是为官的基本道理,“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真理,读后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九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全新的困难和挑战。疫情致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贫困户生产经营受损,驻村帮扶工作受限,扶贫项目开工和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延迟,这些都是需要啃下的“硬骨头”。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到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对此,要进一步发挥“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从顶层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脱贫攻坚进展顺利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贫困分布、扶贫进展和脱贫困境,将贫困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案。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主心骨”“定盘星”和“压舱石”,把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如此,不仅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能力,而且建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夯实了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历史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原生驱动。“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亿人减少至年底的55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至20的0.6%。到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从实践看,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力量之源。“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特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资源跨域性流动、政策针对性倾斜,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4月30日,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挂牌督战全面实施、有序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7.5%、扶贫车间复工率97%、扶贫项目开工率82%。消费扶贫已实现销售323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干部人才超额到位。实践证明,正是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建立“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贫困治理体系,打造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攻关机制,推动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坚信,有着优越的制度保障,有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着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年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相信通过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奋斗,我们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

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党员干部要念好“一”字诀。

始终如一的目标不移。我们党是拥有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战争年代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如今的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这种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品质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迸发在党员的身体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收官之际,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党员干部思想要重视,深刻分析当前的脱贫攻坚形式,鼓足劲、在决战决胜之时,按下脱贫攻坚的“加速键”,以实干拟补失去的时间,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一往无前的姿态不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奋斗的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暂停键”,广大党员干部当有“夸父追日”的追求,有“愚公移山”的坚持,有“精卫填海”的执着,践行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一步一个台阶,不停攀登,翻过“贫困”这座大山。“行百里者半九十”,要逆水行舟用里撑,滴水穿石不可弃,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关键时期,咬紧牙关,一往无前,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如果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精神力量的源泉,那这一信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不彰显了国家领导对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厚爱。我们普通党员干部应铭记于心,付之行动,把对人民的爱体现到一言一行中。在决战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深植为民的情怀,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力量,心怀初心、肩扛使命,把人民从贫苦疾苦中解救出来,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永远为了人民,永远追求人民的追求,幸福人民的幸福。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一

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期越来越近,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就显得日益紧迫。中央的决心很大,各级政府的投入也很大,户脱贫、村出列等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

然而脱贫攻坚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一路上难免会有很多坎坷、泪水、痛苦。痛苦之后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委靡不振;二是更加强大。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想变得更加强大收获成功,就必须有良好的心态。

一是戒躁。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气,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急躁”常使人不能冷静地审视客观条件而任意行事,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抑制自己急躁的脾气,千万不要动怒,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凡事深思熟虑,依法依规行事,将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多一点“完美主义”。这里的“完美主义”不是指的吹毛求疵,而是立足实际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严以律己的工作追求,是提高党性修养的政治觉悟。做工作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就像发射一枚火箭前,要检查几万个螺丝钉,每个螺丝钉都要保证松紧程度恰到好处,才能尽可能减少失败的几率。工作如果不“较真”,不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最后不仅会费时费力,工作也难以符合要求。因此,从“知”和“行”上多一点“完美主义”,精益求精,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才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三是勇于担当。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绘制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这个蓝图的实现,需要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磅礴力量为之奋斗。党员干部要应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把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体现自己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情怀。搞清楚群众真正需要我们做哪些事、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顺利完成党对脱贫的庄重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我国人口众多,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是人类历的一次伟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以来,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剩下的全部都是难中之难的贫困地区。因此,要啃好这批“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就必须牢牢把握精准要义,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实现对点对人的扶贫脱贫。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现在是最关键的一年,凡重要的会议、时间节点,总书记都不忘对脱贫攻坚作出布局、指导,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坚定信心,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不但要看数量更注重质量。找准发展路子,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持续多彩为民路,创办农家乐,鼓励农村人进行农业种植、育苗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体系,让农村成为亮点,把农业和旅游两手抓,实现两者融会贯通的优势,实现农民收入资金持续增长。

拒绝扶贫虚假信息,落实脱贫成果。扶贫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场腐败之风,让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贫政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扶贫干部也要认识到,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松,怎么样把产业做好做实,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摘帽不松劲的作风。

加大扶贫人才培养,让教育深入贫困地区。乡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群众心里挂念的事,要坚决加大农村支教人才的培养,大力出台支教政策对相关人才进行支持,让支教人才为发展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培养,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稳固脱贫成果,健全脱贫体系。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花大力气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落实后续,一定要做到脱贫后“四不摘”,确保扶贫工作长期有效机制防止返贫。

让我们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战!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二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脱贫的系列重要论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加深了对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刻认识,提升了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性的高度认同,进一步强化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脱贫攻坚的成就令人震撼。事实胜于雄辩。几组数字就能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成就。我国贫困人口从2020__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20__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20__年至20__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3416元增加到20__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20__年,我有幸跟随领导分别到宁夏固原和云南墨江进行了扶贫调研,实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效。拿固原来说,昔日“西海固苦甲天下”,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千沟万壑,黄土漫天,十年九旱,颗粒不收,农村饮用水只能靠“母亲水窖”工程捐助修建水窖,蓄集雨水。如今,固原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昔日荒山已经变成满山的绿树和青草,地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总书记当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负责对口支援宁夏工作,亲手打造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对不适宜居住地区的农民进行搬迁移民。经过二十多年,如今一个全部由搬迁移民组成的闽宁镇,已经成为6万多人口的“江南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__年的11976元,增长了22.8倍。这样的扶贫奇迹只有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生。

(二)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信念。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必须如期实现的,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势必是严峻的挑战。疫情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产品销售、产业扶贫、扶贫项目、春耕生产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和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强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信心。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障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20__年以后,随着我国现行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将暂时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脱贫工作仍然不能停步。就相对贫困现象,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巨大。我国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就必然受到城乡和区域两种差距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然和历史条件的严重制约,突出了相对贫困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二是脱贫后重新返贫现象难以避免。有的脱贫户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稳定脱贫能力还没有形成,一旦遇上疫情、灾害、病故、意外等特殊情况,很容易重新回到绝对贫困状态。三是现行贫困标准会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现行贫困标准是20__年定的人均纯收入3000元人民币,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__年约为4000元。此外,还有“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五个一批脱贫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标准将会不断提高,也会出现低于贫困标准的贫苦户和贫困人口。

要巩固扶贫成果,实现真正脱贫,就必须打破“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既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又要因地制宜,针对贫困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支撑和保障体系。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三

脱贫攻坚,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要求完成的目标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到了扶贫工作中,深入贫困户家中,见面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家庭的生活、生产、子女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致贫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帮扶打下基础。通过这次走访,是我深刻的了解到,在偏远的乡镇,仍有部分老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也成为我们中国梦一个重大的缺口,不能解决贫困人群的困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抓住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四

近日,为深入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讲好脱贫攻坚感人故事,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国务院扶贫办推出脱贫攻坚网络展,5月15日起正式上线。该展览包括前言、综述、组织实施、地方实践、先进典型、结语六部分。我收获甚大,让我对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革命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即使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信念和举动。小康是十三亿人的小康,不是沿海地区,不是发达城市的小康,是连最落后最贫困地区都要实现的小康,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使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立的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宗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实现,早日让贫困人口享受我国改革开发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要把蛋糕分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我们举全国全党之力坚决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兑现党的庄严承诺。作为基层干部,要坚定脱贫攻坚信念,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披荆斩棘。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五

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更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

在这里用了更高两个字,能够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并在后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表明了坚定态度。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

二: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观中国经济,“定力”二字贯穿始终。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计一时得失。这样中国的经济肌体在新陈代谢中充满活力,中国经济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的心永远和人民牵动在一起,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强调物质增长到注重公平正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不断织就人民幸福线。

四: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使命担当,为伟大事业掌舵领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聚集脱贫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六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通过精准扶贫使得贫困人口每年减少了1000多万,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前脱贫攻坚工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是的政治任务,任何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工作,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以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更细致的工作举措,坚决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坚定走好脱贫攻坚路。

讲政治,顾大局。扛好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明的政治纪律,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落实政治任务,尤其要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将上级精神转化为我们的具体行动,确保各项扶贫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确保政令畅通。当前,部分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政令不通问题。一些地方该落实的不及时落实,责任出现空转虚化,导致脱贫攻坚工作出现偏差。因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领导干部务必要履行好扶贫攻坚突击队队长职责,落实四个亲自。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来执行,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事的现象。

扛责任,强担当。压紧压实责任,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决胜脱贫攻坚,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所有领导干部责无旁贷,必须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点上,切实担负起分内之责应尽之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一是深入基层,把身子沉下去,把事情搞清楚,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二是讲究策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务求实效。三是督办问责。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工作成效好的进行表扬,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毫不含糊。

严纪律,正作风。脱贫攻坚能否决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作风,一定要聚焦重点,克服漂浮作风,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不分心、不走心、不折腾,静心谋划,抓紧抓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重点查处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不坚决、不到位,以形式主义、敷衍塞责对待脱贫攻坚工作等行为,特别是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强占掠夺等问题认真查办,查处一案,形成震慑一方,坚决杜绝扶贫项目资金上打歪主意,动手脚的行为。

硬督查,实问责。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黄金棍下出好人。因而制度的生命在在于执行,一分部署,九分执行。严格脱贫攻坚督查制度、约谈制度,通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动真格、真正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要对扶贫攻坚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应强化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严肃驻村工作纪律,并对纪律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违反工作纪律的给予问责;要对驻村帮扶措施不力、走读现象、挂名式〃帮扶严肃处理。查问题,寻出路。找准问题比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关键。认识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认识有多高决定工作成效有多高。凡是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是认识上去了;凡是认识不高的地方,工作严重滞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不仅要发挥工作队帮扶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要通过搞新时期农民远动讲习所形势,彻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落后观点。要用道理去说服群众,用真情去感召群众,用耐心工作等待群众思想变通,不存争议。为什么叫我们干部,是因为干部具体接受磨练。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银行柜面年终总结范文(14篇)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调整和提升。在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最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汇总19篇)

    优秀的作文,应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指导。尊敬的各位评委、各

    2023年难忘的暑假英语(汇总19篇)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外语,也是一门文学艺术,通过学习英语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英语,我整理了一些英语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旅游专列心得(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问题或情境。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漫画老师幽默范文(20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改变,使读者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

    2023年商场超市庆元旦策划书(实用15篇)

    策划书需要包含项目或活动的目标、计划、预算、执行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等内容。策划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策划书,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为了增强全体教职工

    最新船员聘用合同(优质18篇)

    聘用的目的是为了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且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以下是一些聘用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在招聘和聘用过程中有所帮助。甲方:法人代表:乙

    2023年政府法制办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6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提升和成长。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政府法制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中秋国庆活动致辞(实用21篇)

    通过致辞,可以向听众传递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反思。经过精心挑选,我收集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婚礼致辞,希望能给新人带来一些灵感和祝福。

    个人自愿放弃承诺书(汇总16篇)

    范文范本是以某一个具体篇章为样本,可以作为其他类似篇章的写作参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寻找灵感和素材。1)本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