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文锋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自我。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从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一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犹如灯塔,为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中旬,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观看了xxx教授的专业解读视频,并进行了学科研讨,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暑假期间,我再次捧书研读,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数学课程改革积累的经验。其变化与突破主要体现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建构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结构等。

20xx年版课标在20xx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凸显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变化与突破。

(一)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

20xx年版课标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会”是数学教育对未来公民数学素养的期望,旨在通过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课标组将核心素养分学段进行表述,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核心素养的表现侧重于意识,即基于经验的感悟。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的明确提出,为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调整以及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20xx年版课标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总目标以“三会”为统领,体现基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四基”、基于问题解决的“四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0xx年版课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将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分解为四个学段的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基于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提供依据。

(三)建构了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20xx年版课标虽然在内容结构上保留了20xx年版课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又进一步对各领域的主题进行了结构化调整。

例如,第一至三学段,将“数与代数”领域原有的六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将“图形与几何”领域原有的四个主题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从而表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与概念的性质、运算或者关系融于一体;将“统计与概率”领域原有的“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意在突出大数据时代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与主题调整的思路一脉相承,内容的表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

20xx年版课标还对一些具体内容做了增删或调整。为了加强对基本概念的感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取消了“简易方程”,强化了“字母表示数”内容的学习;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和加强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将“百分数”的内容纳入“统计与概率”领域等等。

(四)提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20xx年版课标改变了20xx年版课标单纯述说内容的方式,对各学段的每一个学习主题,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内容要求是对学习范围的表述,表达“学什么”;学业要求是对学习程度的表述,表达“学到什么”;教学提示是关于教学实施的意见,表达“怎样学”。三个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养的表现,使得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融合。

例如,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的学业要求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还有核心素养达成的要求。

20xx年版课标的教学提示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阐述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指出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等等;强调以跨学科的主题或者项目活动为载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五)建构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20xx年版课标通过“学业质量”“评价建议”部分阐述与评价相关的内容。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为依据,以结构化的数学内容主题为载体,利用不同水平的情境和活动方式,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出要求。特别注重“四基”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体现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价建议”提出了形式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建立与核心素养一致的命题规划和方法。

重点与建议。

20xx年版课标对教材编写、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实施的重点在于切实理解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内容本质、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准确理解数学课程理念,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课程实施者要全面理解以“三会”为统领、融入“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目标,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认真分析每一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建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关联的核心素养,创设和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把课程理念和目标落实在每一个环节。

关注结构化重组的思路和部分调整的内容。

课程实施者要理解20xx年版课标对各领域的主题进行结构化重组和部分内容的调整是为了使概念与概念的性质、运算或者关系有机结合,有利于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例如,小学阶段新设定的“数量关系”主题,增加的尺规作图内容,调整的百分数内容,以及去掉简易方程、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变化等。教师是20xx年版课标的最终实施者,有效的教师培训、目标明确的校本研修非常重要。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个别知识点的学习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整体研修、整体备课是必要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清楚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与核心素养是怎样融合的,还应当清楚教学内容与前后年级所学内容的关联。

总之,20xx年版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既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良好契机,必将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深化。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二

在xxx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指导下,我结合xx教授的课标解读对2022版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研读,进一步领悟到了教育理念和新的目标,充分认识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概括与感悟:

1、十八大、十九大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0xx年教育部提出通过“核心素养”落实,对高中课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课标应如何修订落实,如何衔接。

3、学科融合对于义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倡把学科内容、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课程。

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数学眼光即数学抽象,体现的是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即数学推理,体现的是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即数学模型,体现的是数学的广泛性。

核心素养的教育特征:使学生拥有某种意识即基于经验的感悟;使学生拥有某种观念即基于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拥有某种能力即基于实践的掌握。

核心素养的阶段特征:低学段基于感官,对知识的要求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基于概念,对知识的要求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初中7个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几何直观等几个方面。

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结合xx教授所讲我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并非直接通过学习就能得到,而是在各种概念的理解中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渗透从而在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这样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地生根。

学段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三个学段变为四个学段,其中小学1~2年级一个学段;3~4年级一个学段;5~6年级一个学段;初中7~9年级一个学段。学段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衔接知识点凸显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课标体例发生了变化:增加一章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中增加内容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体例变化使教师更清楚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习什么、学习程度、如何学习)。变化原则:增加代数推理、增强几何直观。

内容方面的变化:初中增加:理解负数的意义、《九章算术》方程篇、近似计算、了解代数推理、韦达定理。

作为教师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变化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尤其作为一个新老师要以课标作为导向研究教材才能更精准的明确教学深度和广度。

无论课标如何变化,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涓涓细流”。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就变了,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却不能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进取做学习型的“新”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三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2022新课程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行。暑假期间,在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指导下,我结合史宁中教授的课标解读,对2022新课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我获益匪浅。

一、2022年新课标出台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并且现阶段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到糊了新要求、新挑战。加之2011版课标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的地方,这些因素都使新课标颁布成了必然要求。

二、2022新课标“新”在何处。

2022新课标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调整:

1、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

2、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3、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

4、趋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

5、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新的教学评价,2022版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有了明确规定,建议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

三、《新课标》学习后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必须以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

2022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整体去思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还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是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进而再去考虑,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目标。当然,有时候我们一节课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及应该思考,在这一章节中如何实现,或者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实现。

2、教学中必须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则。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清楚新课标中哪些知识点的教学有变化,还必须要清楚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这些,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清楚本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进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将这个知识点讲到什么样的层次。是了解还是理解,是熟记还是掌握?比如,之前的教学中涉及到的证明都是几何证明,而新课标要求中不仅涉及几何证明还加入了代数证明。这些问题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

3、教学中必须以核心素养的要求去评价。

2022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整体去思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还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是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进而再去考虑,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目标。当然,有时候我们一节课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及应该思考,在这一章节中如何实现,或者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实现。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创新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实现党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四

随着金猴的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当我再次捧读《数学课程标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双基”的提法变成了现在“四基”提法,《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贯穿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与过去的课标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通过学习,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特别是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达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广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应用它。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谐统一,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认识角度会有所不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体现差异性培养,一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侵犯!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五

通过对《新课标及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对于2022版新课标和原来相比,它的要求有哪些变化?在新课标和双减下教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就是说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我们的备课质量,挖出我们生活中的元素,加强学生的思考,驱动学生的学习,最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了解到对学段的划分从原来的三段变成了四段,我们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丰富咱们的教学模式,加强综合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单元式的整体教学,多利用单元式的整体教学模式。多利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思考,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经过大量的探讨和总结发现:我们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创造教学情境?应该由生活中创造,也可能利用学科知识,或者利用我们的科学知识。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学科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课堂随着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备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课改下,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学习,多维度的去评价学生。我们要抓减负,更要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把学生指引到哪里去?这就需要我们细心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新课标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咱们的数学课,平时同学们反映出来都是没意思,没特点,但是新课标中加入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使我们固有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意思,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咱们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陈老师强调,在新课标中,很多东西没有变,而我们主要围绕变的部分去研究。我们应该多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其实是自古以来都有的观点,我们也一直在实践的路上,但是这条路走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问题的导向,减少重复的、大量的、无效的作业。

第三:课标变化以后,对我们有什么新的要求?新课标更强调课程学习主体化,主体学习情境化,情境问题内容化,问题内容数学化,数学问题理论化,理论问题应用化,主题学习反思化,这很符合学习的规律和认识。这与现在的新课标也相一致,理性认识必须有感性材料的支撑,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我们也更应该进一步了解我们教学方式的变化趋势。

第四: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的社会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求老师是有个性的,有特点的,并且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必备的品格和高尚核心素养的老师,只有这种老师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才具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也应善思独立。课堂的主人现在不好当,我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多看,多思,多想,多学,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位适应新课标下新型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六

今天我通过xx工作室发送的视频,学习了xx教授为大家解读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

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

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教育步伐也从未停滞。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我们教育更应该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要坚持育人导向。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作用重要,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与经验的感悟等。

本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国家所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七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次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革新。非常荣幸参加了xx市x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新课标解读培训,有幸能观看各大专家对新课标改革的解读,专家老师们用实践说理,坐而论道。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有了更系统、清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一、新课标的变化:1。呈现三大亮点:拓展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强调核心素养。2。落实根本任务:第一是立德树人。第二是实现学科融合,这是一个世界潮流。3。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没有发生变化,为了更好适应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化总趋势。数与代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过去数与代数中的四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数量关系,常见的量移入综合与实践。六个主题进一步整体化为两个主题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统计与概率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综合与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统整。学习变化与建议这部分内容,认识到“数与运算”主题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以数与运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将原来的四个知识子领域统整为两个知识子领域,即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整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通过知识结构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小学三个学段的主题调整为“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重点强调数据的处理。收集、整理与表达是数据处理的主要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数据意识的形成。原课标中的“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一致,二者构成一个整体,都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前者是后者必要的准备。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统计离不开数据,二者都是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数据,从而逐步形成数据意识。“综合与实践”领域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与组织。4。增强了指导性。新的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做”的具体指导。

今后不仅要关注课标中的变化,还要思考课标中的“不变”,不变的恰恰是数学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把“根”留住。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弄清楚课标变化前后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践行课标理念,赋能新课堂。

(一)、潜心研究教材。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整体结构及编排体系,了解新旧知识衔接,注意预设与生成,把握知识点的纵横关系,要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本质,探究数学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价值。研究教材可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二)、聚焦目标达成,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引领着教学的方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1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领域的教学应把握最终的落脚点。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致力于落实核心素养。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义务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位的单位的教学设计,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整体化、结构化、一致性,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学习方式可以是前置性作业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让儿童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力量。唤起儿童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1)前置作业学习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集中体现为先学后教。前置作业是学生在生活和课程之间的行走。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广度,不要局限与一个小的知识,要重在学生的经验积累,注重学生通过前置作业沟通学生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2)单元主题教学就是将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个主题单元,通过对核心知识内容进行集中的深度探究,解决与之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强调学科大观念、大主题组织内容,以大项目或大任务完成学习,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蕴含的思想以及学生素养的培养。

(3)项目化学习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积累思维方法和活动经验,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理想效果。

以上这些学习方式都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思维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把以上学习方式进行融合,以任务为驱动,开展“主题”或“项目”学习,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儿童在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优化作业设计催生课堂变革。

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不是碎片化的知识死记硬背,更不是重复机械地刷题,而是注重真实情境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培养学习力。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减的是统一、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需要学生情感与思维卷入的作业与活动,增加拓展型、探究型、实践型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生活中当下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面对当下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提取切适的成分,或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借着这一棵“树”来认识广大的森林。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考、新征程,我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八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一课“a能表示什么”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臵这样的作业“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我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在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我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双基”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四基”与“双基”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的“双基”特点:

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的“四基”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学习”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四基”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四基”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渗透”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渗透”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之类的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双基”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三维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四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九

借助网络平台,聆听了解xx教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通过专家的解读,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概况、变化、核心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首先,xx教授对于信息科技课程作了总的概括,信息科技教育是全民都要接受的教育,数字素养是未来公民必备修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发布,全新定位了课程性质,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更清晰地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意义”。xx教授也指出信息科技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观,提升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了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概括,才能为接下来的课程调整打好基础。

接着,xx教授讲了本次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与之前的不同,一是课程属性的更改: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都具有显著的变化;二是课程总目标定位从信息素养变为数字素养;三是“跨学科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信息科技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四是更加强调自主可控、原始创新和原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忽视学生面临问题时“窥测方向”的过程,也就是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最初方向——原创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因此,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原创思维,使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百花齐放”成为可能。

然后,xx教授给我们讲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要体现的课程理念,包括五部分:一是反应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价值);二是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结构);三是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内容);四是倡导真实性学习(实施);五是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评价)。从价值、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五部分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这意味着,学校在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时需要引入在线教学平台,采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并开展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最后还拓展了解了一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人,不仅需要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创新力、学习力、迁移力以及其它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

xx教授阐明此次课标修正的目的是希望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让课标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我们作为信息科技教学的船长,在课标作为风向标的指引下,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

近期,我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线上还学习了xx教授的《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和《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xx版)解读》的报告。通过学习,对20xx年新课程标准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发展性。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本质上是抽象,就是从生活到数学,数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逻辑推理,也就是从数学到数学,数学的语言,本质就是数学模型,也就是从数学再到生活。“三会”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体现,也是对数学教育目标,数学课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准阐述。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数学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数学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数学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研读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开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培养学生“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依据和终极目标。

课标对初中部分课程内容有所调整,其中新增内容18条,两条选学内容中的星号删除,删除了4条内容。其中,新增内容中了解代数推理,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做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等内容都值得关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都成了必学内容,这些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数学教师对知识的体系有新的认识。

在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几何内容中更加强调直观,代数内容中强调设计合适情境,提出合适问题。xx教授明确指出,本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坚持不单纯介绍概念,不单纯介绍方法的原则。数学的概念,源于生活的抽象,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概念,只是形式,没有本质;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方法,也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实质,而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思考、表达、理解现实世界的问题。所以,课程内容的安排,尽可能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中抽象概念,研究它的性质,丰富它的内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标修订还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习成就表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更加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业质量也是对课程内容深度、广度的解读,新课标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更加科学,设置更加明确,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

1、注重对数学课程的宏观认识。

新课标已经明确了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我们研读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进行课堂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有宏观明确的认识,如本节数学知识最初的生活和数学来源是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情景?本节数学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程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与学生前后知识有哪些联系?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的?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准备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2、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让学生感受结构化知识体系,能够学会挖掘,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学科本质。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对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有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前后递进有系统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有整体把握,对内容体系和知识网络有清晰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的是问题,是数学思想,是思维方法,是生活问题的情境化,情境问题的数学化,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这样才能在课堂把握本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注重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

课堂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思维品质的主要载体。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更新理念,我们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育人。每堂课多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启发思维,归纳出一般性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数学活动,交流探讨,思考内化,尝试训练等多种途径,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总结规律,提升思维,发展品格,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用心课堂实践,努力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一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二

《课程标准(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件事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愧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三

近几天来,我们听了专家对细化新课程标准解读的报告,感觉非常迷茫,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指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二、要把教育变成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学智慧。把培养学科能力、思维方法作为最高的学习目标。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出来的,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改进以往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三、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总之,专家报告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四

通过这次讲座,我看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在语文课程性质方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来说,学习的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各民族语言、方言的运用不在其内。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一方面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等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另一方面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更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第三,新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板块,也是一个重难点。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次讲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新战士行军前的饯行宴,授予我基础的理论知识,又告诉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鼓励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理解和运用,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学习,钻研其与旧课标的异同,并着重关注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这几个学习任务群,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五

我认真观看了xx师范大学文学院xxx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次树立语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观,明确了义务教育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以及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课标与旧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上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设置以及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这6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的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这给我在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启示,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在这次讲座中,也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初高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讲座中也对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举了实例分析,让我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中,过分追求分数,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是否达成。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综合评价,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聆听xx教授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全体语文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让教师们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晰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老师们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篇十六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所学的运算律掌握运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情境图中。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培训的心得体会题目(热门14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独特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非常值得一读。为全面、正确评价我区得教育教学工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心得体会大全(17篇)

    通过反思和思考,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对我个人的成长非常关键。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心得体会大全(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从而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向。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读完后或许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校园商业街商业计划书范文(19篇)

    计划书是为了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学习或生活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行动方案。通过阅读这个计划书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计划书质量。

    装修免责任协议书范文(18篇)

    装修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过程,需要我们对细节和细节的把握和关注。以下是一些装修案例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装修的思路和灵感。甲方单位:乙方单位:甲方将

    销售之星评选方案(专业16篇)

    计划书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工作或项目的目标、内容、步骤和预期结果进行详细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这些计划书范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基础,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计

    销售个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范文(22篇)

    销售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销售策略和提高销售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高一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失败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

    书记培训心得体会标题(优质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所接受培训内容和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对于个人成长和提升至关重要。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方案(专业19篇)

    计划书的编写既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又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和调整。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