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JQ文豪

五年级教案应该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小编整理了一些五年级教案的模板和实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一

《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那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由于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山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22课,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检查预习。通过同学的预习,交流我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感知课文内容。

2、利用外祖父喜欢梅花的情感,研读弄脏墨梅图这件事通过从哪些句子体会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同学们找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了解人物情感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人物的外貌来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音。

3、感受爱梅之因。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读,找到梅花的品格的句子。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憾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中的图片是一幅梅花怒放的图片,一幅是百花凋残,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图片说出梅花的品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接着交流梅花的品格其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交流外祖父流泪的句子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4、利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5、诗朗诵《乡愁》师生配合读,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让感情升华。

这次教学效果较好,源于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能力。

不足一:朗读不够充分。

在朗读教学中,注重了齐读的教学,但缺乏多种形式的朗读。

不足二:课文思想挖掘不深。

赠送墨梅图的意义是什么?教学设计设计了这个问题,但讲课时忽视了。

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完美的境界。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成功之处: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知道,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武术动作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2.在欣赏武术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武术简笔画。

活动准备:

磁带、男儿当自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武术操今天,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武术动作编到我们的音乐里好吗?

要求幼儿听音乐节奏有力地做动作。

2.把动作画下来。

(1)上次我们学习了武术中的基本动作“马步冲拳”,谁愿意上来做一下,并把动作要领说出来。

(2)今天要给你们出个难题,谁愿意上来把这个动作画出来?要求只用简单的线条很快就画出来。

(3)幼儿自由绘画这个动作。

3.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你们觉得谁画得既简单又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做的什么动作。

4.设计我喜欢的武术动作线条人。

教师:请你来设计,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动作的武术线条人?先想好动作,并把它做出来,然后去创编。

5.展览幼儿作品。

请幼儿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的创意。说说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听听同伴的想法,然后请幼儿看武术线条人做动作。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三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投影。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

(2)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3)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实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

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

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

板书草船借箭。

邀请鲁肃同去取箭。

船近曹营擂鼓呐喊。

曹操惊疑万箭齐发。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课后。

小结。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四

p23例7、做一做。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四、作业:

p26第10题第(2)题、第11题。

五、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商的近似数。

3.81÷7≈0.5432÷42≈0.76246.4÷13≈18.95。

0.5440.76118.953。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万籁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3.在阅读中领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能够通过学习此文进而学会感悟和体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领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

1.课前读熟课文,注意“万籁俱寂”、“炙烤”等词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万籁俱寂”、“炙烤”、“抚弄”、“莫名其妙”等词的意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音乐和画面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自主感悟的境界。同学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在享受幸福和温馨的时刻。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格拉迪?贝尔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然后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注意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勾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

学生们很容易找出:“孩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生命是最美好的时刻。”

3.针对“生命是最美好的时刻”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并再次阅读课文。

4.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体会3——5自然段。

(1)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母亲一只手拉着我挨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理解。

(结合文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深刻感受那种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画面。)。

(2)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却依然蕴含着一种生机,从文中“奔跳”“欢笑”“悄悄生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的活跃,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等也都显示了生命的成长。(出示小动物们的活跃,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的生长的动态画面来感受生命的律动。)。

(3)第五段。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你看见的将是一个个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

“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它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可出示这些植物花谢结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过大自然的抚爱,不断的成长壮大,这是自然的奇迹,是自然孕育了世间这么多可爱的生命!)。

(4)第六段。

“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当自己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

(这一幅幅画面讲述着一个共同的结果: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小结:当你发现生命力在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四、延伸主题,积累实践。

师: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值得回味?

预设:

师: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你感受到了吗?它又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呢?请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六

使同学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练习课。

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课件1]。

2/38/513/2435/223/18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件2]。

36/1812/524/448/1564/16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课件3]。

15÷1635÷1827÷29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依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课件4]。

27/8326/731/722/825/9。

5,填数.[课件5]。

3=()/87=()/16=()/12=18/()。

9=()/85=()/74=4/()=24/()。

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课件6]。

248712。

二,综合练习。

1,p105.4。

2,p105.5。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8。

(1)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2)板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局部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需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局部拿出1来进行改写.

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家作。

p106.6,7,9,10。

板书设计: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局部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需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局部拿出1来进行改写.

3,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八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2.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万籁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学习运用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并且写上批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读熟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眼前时常浮现出一幅最温馨的画面:天刚黑的时候,我放学归来,看到屋子里的灯亮着听到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灯下母亲正踩着缝纫机干着活,“妈妈”,听到我的喊声,母亲答应一声。温馨至极,幸福满溢。这画面一次次出现在眼前,出现在梦中……我想,这就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最温馨的画面。

你感觉最温馨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人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美国作家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廊世界上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的独特体验。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静谧的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读熟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读书情况。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忆方法,自学课文。

回忆我们学习前两篇课文的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

3.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4.默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

5.说一说文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关词句,读一读,了解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四、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找出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感受。

2.小组同学交流。

五、交流所得,领悟情感。

1.全班交流。

(1)先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读一读。

(2)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带着感受,再读课文。

2.教学预设。

四周很静,没有一点儿声音。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的清香。

我下了床,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我们就这样,谁也没说一句话。

(1)生读句子谈感受:看了这段文字,我感受到了夜的宁静。

生:我感觉和母亲坐在一起,不说话,很温馨。

(2)师:我们经常一句话来形容晚上的安静——夜深……。

对,就是夜深人静。夜晚本来就是宁静的,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使得宁静变得“无边无际”。

(3)带着理解读这一段,让别人感受到夜的宁静。

也许,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1)生读句子,谈感受:从这些描写中,我感觉到世界一点也不宁静,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在晚上也不停止活动。

生: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我感觉一切都在生长,我在一分一秒中不断长大,虽然短时间内我没有感觉到。

(2)师:生命的运动,永不停止。宇宙中的星星一直在转动,地球也一直在运动,我们的心脏一直在跳动,血液在流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它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1)生命是什么?

(3)朗读句子。

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通过最后一自然段的排比句,说说八岁的孩子对相应的事物分别是什么感情。

星星雪松——被迷住了。

小鸟啼鸣——说不出的高兴。

母亲的手臂——安全、舒坦,~w。

六、回顾全文,拓展写作。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配乐诵读课文。

2、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4rz。

b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发现生命力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七、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抓住生活中的瞬间。

2.用行动创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九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

1、使同学对自身在这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

2、把这阶段所学的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和分数除法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并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初步的体系。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整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巩固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深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2、反思数学学习情况,小结学习方法。

一、活动一:

1、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能系统的整理一下吗?都有什么好方法?

(3)下面你就自身整理一下“分数乘法”的知识。并在小组中交流。

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2、认为自身的方法好的同学请上来向大家展示。

分数乘法。

举例。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

x7。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整数乘分数。

9x。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整数和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

xx。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意: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二、活动二:

1、对于“分数除法”和“长方体”这两局部的复习整理,又有什么好方法?

2、谁愿意来向同学们推介一下?

3、展示同学整理的方法。

三、回顾与交流:

4、这三局部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局部的'知识?为什么?

5、你觉得最困扰自身的又是哪一局部?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6、反思自身这段时间的学习,在学习方法的积累方面你有什么进步?

四、针对你的整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

同学相互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一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战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优惠的购物战略。

1、同学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在第二次赛马中获胜靠的是什么?(生答)。

2、揭示课题:

战略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商业中,商家为了卖出更多的.商品,挣更多的钱,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条件。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面对不同的优惠条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店进行购物呢?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要考虑的问题,想出省钱的购物方案就是顾客购物时的战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战略。(课件出示)。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家搞的一些促销活动。你见过哪些促销活动?(生答)你知道商家为什么要搞这些促销活动吗?看来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呢?商家搞促销活动是为了吸引顾客,增加商品的销售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创设情境。

夏季是销售饮料的最佳时期。甲商店,乙商店,丙商店为了促销某种新饮料,分别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战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谁来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信息。(指名读)。

师:甲、乙、丙、三家商店各推出了什么优惠战略?(生答)。

师:作为顾客,面对不同的优惠战略,会考虑什么问题呢?(生答)。

师:对啊,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要考虑的问题。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二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田野在召唤》的一声部。

2.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3.找出难点,重点解决。

4.请同学们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设计力度变化,在__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

5.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6.课后反思。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三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写字,辨认“八、入“”九、几”。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2 认识1种笔画“”。

一、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

(二)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三)板书课题

1、一去二三里

(四)自读课文

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五)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

(六)认字、写字

1认字

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

2写字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二、作业(练习笔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抽学生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课文

三、词句解释

1、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2、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3、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4、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教室到桥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桥到教室一个来回。

四、朗读、背诵

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标知识扮演民歌《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盼红军》等音乐作品和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难点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编花篮》。

三、聆听《花之歌》。

四、扮演《盼红军》。

五、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2.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竞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

3.聆听《花之歌》。

4.收集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一局部同学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心情。

生扮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设计舞蹈动作。

并翩翩起舞。

聆听并回答问题。

听辨。

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当自身感到有掌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设境激趣。

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同学听辨选择。)。

培养同学听辨能力。

(“”)。

(供老师掌握同学自学的情况,和时调控。)。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质15篇)篇十五

星期二,别的学校的许多老师到我们学校来,起初我以为只是来参观,学习我们学校的一些优点。后来,我发现不对劲,哎呀!完了,是上公开课。

我没猜错,还真是来上公开课的。上午从第一节开始一直到上午第三节都是公开课。班主任不停的给我们施加压力,她说:“这些老师年纪都很大,他们都是教了十几年书的,今天是决定他们一辈子命运的,你们一定要好好配合他们……”我们只好认了,把腰板挺得比平时直,老师提出的问题懂或不懂都举手,然后摆出一副很正经的样子。我十分紧张,生怕老师叫到我,然后答不出来支支吾吾,班主任还坐在后面听着呢。

只有下午最后一节体育课不是公开课。以前我认为体育课是所有课里面我最讨厌的课,但今天我倒感觉体育课特别好玩。上公开课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坚持认真上课,还带了一些糖果来,只要发言了就有糖吃,我想这应该是上公开课的唯一一点好处吧。

相关范文推荐

    可贵的友情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它能够打动人心、启发思考。以下是一些评选出的优秀作文范文,其中每篇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友谊的温暖怀抱友谊的温暖(专业19篇)

    优秀作文是一座桥梁,将作者的思想与读者的心灵紧密相连。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指导

    节约粮食标题(实用20篇)

    优秀作文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思绪的激荡。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知识与技能:1、通过

    药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精选15篇)

    通过自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强项和短板,及时调整工作、学习策略,提高整体素质。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自查报告样本,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老虎台职工矿医院药剂

    监理部质量月活动总结(热门14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特定活动的整体归纳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商铺销售代理合同书(优质14篇)

    销售合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双方的实际需求。销售合同范文的收集和分享有助于促进行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英语班团支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5篇)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应该包括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等内容。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编写自己的总结有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热门20篇)

    春节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祭祀祖先、祈求丰年和驱邪避灾的重要仪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春节总结范文,共同分享这个特殊节日的感受。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

    开学我的新目标(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方式,通过文字表达出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写作范例。

    初中期试表彰会校长讲话稿(专业18篇)

    讲话稿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其表现力。最后,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携手走向成功的道路,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尊敬的各位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