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念青松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结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一

本课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教学,让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学习是学生从长度的学习过渡到面积的学习,这是空间形式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多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知识上要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能力上,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并培养学生对面积大小的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经验来学习,让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卡纸,方格纸,硬币,剪刀等。

一:比赛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涂色比赛: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男生涂小黑板,女生涂正方形的纸,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比赛结束后,男生肯定会认为不公平,因为男生涂的黑板“面积”大。(板书课题:面积)。

二、实践体验——感受面积概念。

(一)、认识物体的面。

1、借助教室,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物体?并且用手摸一摸身边的这些物体。

2、引导学生比一比: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3、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有几个面,比较一下,每个平面是否一样大?

4、得出结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

1、请同学们把文具盒的一个表面描出来,看看是什么图形。

2、小组内把描出的图形比一比,是否都一样大?

3、得出结论:平面图形有大小。

(三)、推导出面积得意义。

从以上我们得出的两个结论可以看出:

(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一)、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1、出示两个正方形,请学生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拿出准备好的两个正方形,比比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3、讨论汇报比较的方法。

(二)、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1、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提问:“能用刚才的比较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2、小组合作竞赛: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多。

3、讨论汇报比较的方法。

四、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活动要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有趣图形,看看谁画出的最多。

五、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后“做一做”。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1题。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二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三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四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件。

一、复习旧知。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课件出示图形。

2、写出正确公式。

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四、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80页6、7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长+宽)×2(a+b)×2。

正方形周长=边长×44×a。

长方形面积=长×宽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a×a。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五

《国土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多位数大小的比较与改写。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1、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不是很难,而且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试着做书中出现的题目,我适时的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最后再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出比较更大数的方法。从整体上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在让学生自行总结时多数学生不知如何说起,看来今后我们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从实际出发,学习身边数学。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到的资料,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以及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教育教学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对于数学而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变被动接受过程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体验教学的过程,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会读、写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课前我就有意识地请同学们在互联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理解所收集的数据的实际意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进行有效学习,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做充分铺垫。

课始我进行情境导入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地图,问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主要是书上的几个国土面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同时给学生简单说一说为什么要开发大西北。

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让学生把这一组数放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总结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在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必要性的教学环境中,我不生硬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再提议他们去比较、分析数据的特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感悟出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做,学生通过万的改写总结出去掉8个0。随即我又出示了几个大数.让学生试一试,看来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住了.个别错误是由于把0数错了.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更大的数让学生用"亿"为单位进行改写,学生大部分都知道是把8个0省略改写成"亿"字.学生掌握得比较快.我让学生把书打开,先把书读了读,然后让学生试做书本上试一试,并指名板书,学生基本上没有错误.可是此时下课时间已到,课后练一练没来得及处理.课后有3道题目,我只能留做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书上.课下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节课,课上又没耽误时间,为什么课还没上完.按说课后练习也应处理完,前边的内容我赶的也比较紧.

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能说出答案,可是却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我想这是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北师大教材淡化概念,在课本上没有概念、方法性文字出现,所以教学中,我有时也疏忽这面的锻炼,在今后备课中,我会参考人教版教材,使新老教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二、教学技巧的运用。

在这堂课,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告诉他们先分级,位数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三、四个数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就错。我以为是学生马虎,我还不停的在课上强调要注意比较的方法。

下课后我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先把要比较的数分级,然后再标上序号。根据题要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再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连接起来。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后,真的很少出错。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六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活动二:实践练习。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七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第六课时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八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九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9×37+9×639×37+9×6338×29+38。

102×43=333+567=9×(37+63)=38×(29+1)。

=(100+2)×43=900=9×100=38×40。

=100×43+2×43=900=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一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二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三

《国土面积》一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授多位数的比较大小。以下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

一、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学生对与数的比较大小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所以上课开始,我举了具体的例子比较45000、4000和45600的大小,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正确答案,我又进一步问学生,那你能总结一下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吗?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能说出答案,可是却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我想这是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北师大教材淡化概念,在课本上没有概念、方法性文字出现,所以教学中,我有时也疏忽这面的锻炼,在今后备课中,我会参考人教版教材,使新老教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二、教学技巧的运用课堂上,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告诉他们先分级,位数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三、四个数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就错。我以为是学生马虎,我还不停的在课上强调要注意比较的方法。下课后我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先把要比较的数分级,然后再标上序号。根据题要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再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连接起来。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后,真的很少出错。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四

《国土面积》一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授多位数的比较大小。以下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总结。

一下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吗?

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能说出答案,可是却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我想这是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北师大教材淡化概念,在课本上没有概念、方法性文字出现,所以教学中,我有时也疏忽这面的锻炼,在今后备课中,我会参考人教版教材,使新老教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在这堂课,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告诉他们先分级,位数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三、四个数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就错。我以为是学生马虎,我还不停的在课上强调要注意比较的方法。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六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对此,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接着,可以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询问学生对国土面积的了解情况,并逐步引出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来体会改写的方法,可以提出: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然后,将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同样,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练一练〗。

第1题。

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因此,在开展这方面的练习时,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而不要只是单纯地进行改写数的练习。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有: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

第2题。

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七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39—41页“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大小的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从遂昌出发,坐车来到湖山,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生b:表面。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生a:桌子的表面光光的。生b:桌子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

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

师:说得真好。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形成板书)。

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圆比三角形小。

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

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把两块硬纸片的长和宽量一量。

师:你们说可以吗?生:可以。

师:这个办法行。(板书:测量法。师生测量长和宽„„)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红颜色的纸片面积大。

师:说得对,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生a:重叠法。生b:叠比法。

师:都很好。我们就叫它为重叠法吧。

3、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看来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分四人小组探究: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学生汇报:总结出重叠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和用方格纸这三种方法。

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面积的大小。

生a:有9格的图形面积最大。生b:只有16格的图形面积最小。

师:你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师:(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a:上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生b:是的。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c: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而格的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说明统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就在我们刚才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时,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2.怎样才能知道谁铺的面积大呢?拿出对应的纸片比一比。3.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4.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5.回到原题,找出冠军。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2.你能说出什么是面积吗?

3.还学会了什么?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六、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面积。

观察法。

大小的方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

用方格纸量。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十九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二十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比较大小(第9页)。

[教学目标]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探索、归纳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多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题目。

(1)比较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7856()78658999()10000。

(2)将以上4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2、学生尝试比较。

二、探索新知。

1、看书,读横线上的数。

2、说一说这些数格式几位数。

3、提出问题。

(1)哪一个数最大?哪一个数最小?

(2)黑龙江省与西藏比较,谁的面积大?

(3)黑龙江省与新疆比较,谁的面积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将上面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7页“试一试”第1题。

活动要求。

1、先读数,了解数据意义。

2、同桌互相提问。

3、将上面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板书设计]。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教学后记]。

国土面积教案(精选21篇)篇二十一

《国土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多位数大小的比较与改写。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1、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不是很难,而且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试着做书中出现的题目,我适时的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最后再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出比较更大数的方法。从整体上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在让学生自行总结时多数学生不知如何说起,看来今后我们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从实际出发,学习身边数学。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到的资料,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以及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注册迟到检讨书(精选12篇)

    编写检讨书是为了反思自己的错误,补救过失,并通过此过程成长和进步。如果你还不太清楚如何写检讨书,下面的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尊敬的xxx:早在我踏进校们,辅导员

    满月宴致辞经典(专业20篇)

    致辞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用恰当的词句和形象的比喻来打动受众的心灵。此外,这些范文还包含了一些优秀的启发性语句和感人的表达,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抓住听众的心。

    幼儿园门卫岗位职责心得(实用21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规划和任务分配。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岗位职责的核心要点。一、按规定的时间开、关园门:。1、早上7:00

    部编版月光曲课件范文(19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径。这些范文范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

    档案管理个人述职报告(精选23篇)

    述职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要将工作内容和成果进行有序的展示,便于上级和同事的了解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述职报告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分享,

    初级职称评定自我鉴定(专业19篇)

    范本鼓励我们创新和自我发展,通过参考范本的优秀之处,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风格。推荐给大家几篇范文范本,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参考和学习。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实用14篇)

    演讲稿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演讲稿,它们展示了演讲的艺术和魅力。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古诗:“清明时

    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的讲话(热门17篇)

    演讲稿既可以是为了向听众传达某种信息,也可以是为了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演讲稿范文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进我们在写作和演讲方面的共同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实用15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

    诚信教育的国旗下讲话(模板16篇)

    在国旗下,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7.在国旗下展示自己的才艺,是我们展示自身风采的机会。何谓诚信呢?忠诚老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