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优秀十五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二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学习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二、民主导学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排比,读起来让人特别亲。真会读书,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3.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这些文字看上去是不是重复了,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4、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这个园子是萧红的家园)。

5、这个园子是萧红的乐园,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更是她的家园。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三、检测导结

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 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

板书: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     爱园     家园

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马上回来。

指名说(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

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

3、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指名学生读本小节。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来。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

5、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蝴蝶、黄蝴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板书:自然之园)

6、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读。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就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出示第13小节)

教师领读红色部分。

7、同学们,这小节中哪些语句你最能感到自由,用笔画下来,指名说。

a、(倭瓜……也没有人管。)

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别呢,咱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不要小看这个“就”字,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相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你读“愿意”部分,我读“就”的部分,指名读,读后问有什么样的感觉?(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同桌配合读。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全班学生。

师:自由吧。倭瓜、黄瓜自由了,还有什么自由了?指名读。

b、(蝴蝶随意地飞……又高又远。)

这里白蝴蝶、黄蝴蝶虽然不好看,但它们又出现了,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也很自由自在)

这里好看的不好看的它们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一切是活的,一切是自由的?

c、(花开了……说话似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领读这一句,同学们,这里的“睡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再读这一句。

小结:是啊,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这一段自由的话。(出示第13小节)

8、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萧红眼里的自然之园,这一自然段又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

小结:其实植物昆虫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自由呢?你是怎么想的?(作者自己是自由的)这样写作的方法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二、走近童年的“我”,体会“我”的自由、快乐、幸福。

原来,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我的自由之情,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我的自由的呢?

默读3——12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指名说。

1、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出示:祖父戴一顶……)

2、同学们,萧红的语言很朴素,像孩子说话似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么再来读一读。(师有意加上:祖父在劳动……)“我”是在劳动吗?

3、课文有好几个特写镜头,写得有趣,让人有一种想玩的冲动,小组交流,说感受。

小结:作者的自由、快乐就藏在铲地、浇花、拔草这些小事中,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想玩就玩,想闹就闹。我玩累了……学生齐读(出示最后一节),这些自由之情就藏在这些小事之中,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叙事抒情(板书)。

三、走近祖父,感受祖父浓浓的爱。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个自由是谁给予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比较少,请大家读一读3——12小节,画出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小结:是啊,祖父勤劳、幽默、宽容、有耐心……

四、再进园子,体会这是萧红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1、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会给你造一座天堂,祖父分明就是为我造起一座爱的天堂,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还表现了自由和爱,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园子里为什么只有祖父而没有爸爸妈妈?萧红的童年果真这么幸福吗?……)

2、联系课文默读资料。

“等我出生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是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还有后花园!”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3、作者简介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父亲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继母对她恶言恶色,祖母更是对她恶毒,只有祖父给了她疼爱和温暖,祖父去世后,她对这个家庭已没有丝毫的眷念,毅然离家出走。当她走投无路,孤独寂寞时她想到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当她生活困窘,付不上房租,吃不上饭时,她想到了——,当她遭到丈夫的抛弃,悲痛欲绝时,她想到了——,当她疾病缠身,弥留之际时,她想到的还是——。这园子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这园子已经成了她无法忘却的“精神之园”。

五、推荐原著,深化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同学们,当萧红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她似乎又看到了园子里的一切……(出示:祖父戴一顶……)

是啊,在这样的园子里是多幸福啊!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

《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幻灯出示)同学们,读《呼兰河传》吧,它一定会把你带进萧红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四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一、揭题

1.配乐范读作家卡片,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见天我们学的课文就选字第三章。板题,读题。

2.质疑,交流。

3.带着问题去阅读,互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园子,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提出的问题。

4.学生初读。

二、学习2、13小节

1.通过阅读可能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课文哪几小节写的是园子?

2.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随机板书)

4.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到的,能和大家说说?交流,指导朗读

作者写园子里的蝴蝶、蜻蜓、蚂蚱,着重写了他们的颜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丰富的园子。你能读好吗?

作者的笔触就像一部摄像机,献给了我们园子的全景,随后给蜂子来了个放大的特写,读读写蜂子的句子,你又有什么感受?(充满生机)

这样一个应有具有,充满生机的园子,你喜欢吗?赶紧去读一读,背一背。

5.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出示13小节)读读这一段,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交流感受。这段中有那么一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是哪一句?(出示中心句)一起读一读。

“一切都活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根据你的意思,把课文略作改动,你看好不好?(出示句子)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花、鸟、虫写活了。写的生动、形象。谁来读一读。

6.(出示中心句,点“自由”)这个自由,作者是怎么写的?谁给大家读读。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课件点“愿意……就……”)愿意怎样就怎样,要怎样就怎样,多么自由啊。谁再读读。

2)这里“愿意怎样就怎样”一句一句连起来写,这就叫排比。

3)还从哪看出自由了?交流“随意”,指导朗读。

4)你们有没有注意这句话(出示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写这句话,交流蓝天和白云都是自由的。

7.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分享这种自由。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3-12小结,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三、学习3-12小节

1.学生读书后交流板书。

2.祖父劳作,我也劳动吗?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关键词语,说说我在园子里干吗?(板:瞎闹、乱闹、乱勾)

3.(出示三句话)你们也注意到了吗?大声读读,你觉得作者在园子里实际上在干吗?4.(指板书)哪里是——,其实是——;哪里是——,其实是——;哪里是——,其实是——;不管是浇水、下种、除草,我都是——,说到底我就是随着祖父在园子里——(玩耍)而且玩得是那样的——,那样的、——你能把这种快乐的生活读出来吗?

5.对于我的瞎闹,祖父怎么做的?交流

从这段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板:宽容 慈爱  疼爱)

有了祖父的疼爱,我在这园子里玩得越发——越发——(出示句子“愿意——就——”)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写我这自由而快乐的生活。交流

6.在这充满了祖父疼爱的园子里,我是自由的,随之而来的,我感到身边的花、鸟、虫是自由的;玉米、黄瓜、倭瓜是自由的;蓝天、白云是自由的;作者借助对园子里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这种自由而快乐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又进这座园子,去感受这种心灵的自由,空间的自由。齐读13小节。

四、小结延伸

1.萧红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很不喜欢她,从小她就跟在祖父的身边,可以说她的童年是不幸福的。那为什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会如此的自由而快乐呢?交流讨论体会祖父的爱。

2.所以,她在开头第一句这样写道(出示句子)

你发现这种写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是因为在我的眼中,只有祖父,只有我和祖父的——

3.许多年后,她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写进了这本《呼兰河传》,也把对祖父和园子的回忆写进了这本书。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里,去看看(出示作家卡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过程: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前活动: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 (要有趣)

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复习导入

上课!

刚才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作家萧红也有许多快乐的童年往事要与我们分享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两节,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板书:生机勃勃)

师 :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看看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1、生自读课文。

2、交流

师:读得真投入。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板书:自由自在)

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

(答出: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答不出:那么这一段都是写与××有关的内容了?对吗?)

答出后出示中心句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

(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

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

生读(评:这花真醒了,够精神。  这花还有点睡眼矇眬呢!还没完全醒来)

师:鸟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生读(好的评语:真高啊!不好的评语:还可以飞得再高些!)

师:虫子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生读。(多自由啊!多快乐啊!)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生读(读得真神气,我知道,你已经走进了园子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点击)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齐读。

师:这不就是——点击中心句,师生齐读。

师: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

(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指名读

师: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师:是啊!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想挑战一下吗?

生自由读,背。

师擦一句生背一句。

师:现在请来“读一读”吧!

生背。(真棒)

师: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出示:

同学们,这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指名说)

这是一个            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 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  倭瓜是——  黄瓜——  玉米是——  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生浏览3—12节。

2、交流

生用幻灯片上的句式说萧红在园子里干什么。

师连起来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 (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 (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我真的是在干活吗?

生:不是,瞎闹、玩……

师: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4、交流。

师: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这样种菜什么时候能吃到菜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  出示 

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

生边做扬水动作边喊。

师: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

师:谁想展示这份快乐?

指名读。

师:都想来吗?齐读

这哪里是在浇水,分明是在跟祖父乱闹嘛。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这不就是新版的小猫钓鱼吗?

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 生读。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

这是一个               的园子。

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5、感受祖父之爱

师: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

生:祖父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读书

交流:

拔下锄头杆——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会读书。)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

师: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当我把菜种踢飞的时候,祖父在笑。(出示)  当我—— 

指名说。

师: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师: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同学们,如果现在再问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会说——

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

每说一个词就带着感情读一遍课题。

(温暖  就请你温暖地读读课题。  幸福  幸福地读。 充满爱  亲切  让人怀念  眷恋 )

看来我们读懂了萧红家的园子,读懂了萧红的内心世界了。这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出示:

这是一个充满爱 的园子。

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传》

所以萧红又说:出示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师: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生:有其他人,但因为祖父带给萧红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萧红只怀念自己的祖父。(意对即可)

师: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

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结尾这样写道:

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就去读《呼兰河传》,点击课件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点击出示作业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六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福建省福鼎市桐北小学 夏爱云)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七

前几天,我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我和祖父的园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他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很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更生动地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法,并当堂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来写一段话,可谓并蒂莲花齐开放。

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在一堂课上既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又要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是很难的。这两件事情一般情况下分开学习为好,但法根老师却把两件事情揉合在一起,时而体会情感,时而欣赏写法,在欣赏写法中体会情感,在体会情感中又欣赏写法。虽融合但一点也不杂乱,相反觉得这两件事情相互促进、相互依附,有融汇贯通的圆熟之感。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不得不佩服的是——他钻研教材的真功夫。他把课文读成了这样几块:一、欣赏我和祖父劳作的段落,体会我的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二、欣赏祖父和我的对话,感受祖父对我的爱。三、欣赏园子里的自由、美丽等,体会作者写园子的自由,是为了抒发我自由的情感,由此渗透借物抒情的写法。四、学习表现园子自由的写法——用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让学生当堂练笔。这是他对教材的解读也是他的教学过程。这样一个看似随意,但层层深入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解读文本的功底。

其次,他的评价语也是令我深深佩服的。从课前的谈话到课堂上对学生发言、朗读的点评,给人的感觉是那样贴进学生的心。老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原有水平了如指掌。他能准确估计,并能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然后对他们给予帮助、引导和评价。

最后,再细细品读薛特的课,感觉到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他的引导是由浅入深的,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丝毫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负担和痛苦。真正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我的自由。他首先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老师的引导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所以教师们都感觉薛特就像邻家大哥哥那样,在亲切的交谈中让你恍然大悟。我想这才叫真正的水到渠成,也是课堂教学的真境界。

薛特的课堂教学,给我如此多的感受和感慨。在学习、钦佩之余,我不禁要思索哪些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的,而且是现阶段可以学习并能够逐渐学会的?结合自己的个性和教学特点,我觉得在引导方面,是可以向薛特学习的。特别是他设计进入问题时贴近学生实际这一点,是应该学而且一定要运用的。其次他在引导时为学生搭的一阶一阶台阶,是逐步深入的,没有特别高的一阶,也没有特别险的一阶,但一阶阶连起来就引向纵深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而且要努力学会的。

另外对课文的深层次解读也是当然要学的。但这个本领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它必须*日久天长的积累和不懈地再学习、练习,有时甚至是一种天生的敏感。我只能尽力而为,不求和薛特一样深入和独到,只求能读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就让我足够欣喜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八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3、 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二、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三、精读课文,认识园子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2、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悟“我”的快乐

1、过渡:你还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5)所以萧红又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师总结: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记得的只有祖父。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所以她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五、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 样样都有 快乐

五彩斑斓 自由

充满生机

衬托 比喻 排比 拟人 借景抒情

我 好奇 幼稚 可爱 天真 淘气

祖父 宽容 耐心 慈祥 爽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拼音写字词。

hú  dié  mào  zi   xiā  zi  chǎn  chú

(      ) (      )  (      )  (       )

mài suì  pāo  qì   róng  máo  jiǔ  cài

(     ) (     )  (        )  (     )

2、给带点字注音。

嗡嗡   溜平    倭瓜   玩腻了   水瓢

3、辨析形近字。

蜓( ) 拔(     ) 锄 (     )   割(     )

蜒( ) 拨 (     )  铲 (     )   豁(     )

二、问答。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园中的景物?

2、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3、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

4、13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5、“倭瓜”是什么?“谎花”是什么意思?“活”什么意思?

6、仿句练习: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我就是________,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一切都是活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7、第13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仔细看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你发现了吗?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_______,_______。

9、课文仅仅写了园子里的昆虫和庄稼吗?还写了什么?

10、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1、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为什么?

1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13、闹够了,玩够了,我就干什么了?

14、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更大的原因是她有一个好祖父。这位祖父好在哪里?

15、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什么?

16、祖父的园子是“我”的____、____、_____。

17、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

18、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

a4号选手:顾文艳(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上课内容: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

时间:2010-12-1下午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

实录:仓山一粟

学生: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五(3)班

一. 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 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下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一

师:请问你们是五年级几班?

生:八班的。

师: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问个好 还搞这么复杂?说“老师好”就可以了。说话越简洁越好,哪怕就一个字,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的他,依然蹲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

师:你们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你们老师一定会要求你们把课文读好,把生字读准确,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四遍

师:真自觉,一定要预习,至少可以自学生字,自学课文。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引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朗读课文。看看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看谁看得清、看得全、记得住。

(生自由读书。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

2. 反馈,说说在祖父园子里看到了什么

师: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有什么呀?

生:我在园子里看到了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

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重复的不说。

生:还有小白菜、黄瓜……

师:他又有新发现。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还有韭菜、谷子……

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还有什么?

生:除了植物,还有花、鸟。

生:还有倭瓜

师:什么是倭瓜?

生:就是瓜,弯弯曲曲的瓜。

生:就是南瓜。

师:对,倭瓜就是南瓜,记住了吗?你还记住了什么?

生:倭瓜还开谎花

师:什么叫谎花?

生:南瓜上的花

师:南瓜的花很多都是谎花吗?

生: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师:是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叫谎花。花有雄花、雌花,雄花不结果,人们便叫它谎花。

师:我把你们说的概括一下,无非是两种:植物、动物,还有别的吗?

生:还有祖父、萧红。

师:有人还有事?什么事?

生:吃黄瓜,追蜻蜓

生: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睡大觉

生:还写了祖父和萧红铲地、浇水、种菜。

师:说得不错,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很多植物、动物,还看到了人——祖父和作者,还看到了他们二人做得很多事。同学们再一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很多物和人

(板书“物”“人”“事”)

三、默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

1.默读,写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读了作者笔下的物和事,你又读出了什么?用心去默读课文。

一生举手,师走过去让学生把手放下,告诉她:“这可不是一眼就看到的,必须用心读书。”

师:把你用心读书之后的感受写到第106页下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如果没有读懂,就再读几遍。

(师巡视)

2.交流感受

师:于老师读完之后,读出了两个字,不知你们读出了什么?

(指生回答并让学生上台板书:幸福,快乐,天真,活泼,童真,随心所欲,调皮,有趣,好玩,瞎闹 ……)  

师:你们很会读书,当我们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又读出这么多感受!

师:这么多的词,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

生:有趣。

师:还有哪个词最重要?

生:童真。

师:对!我们从萧红写的物和事中,读出了童真、童趣四个字!这四个字书上没有,是我们读出来的!于老师读来读去,也读出了这四个字:童真、童趣!

四、指导朗读——读出童真童趣。

师: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天真、有趣,你就去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童真童趣。

(生自由练读,刚开始就有一生举手。)

师:准备好了?手放下,再练习,朗读出感情来可不那么容易。

(指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效果不好,生流利但没有情感。)

师:锄草这件事真有趣,他没读好,可惜没读完,谁再来读读锄草这件事。

师:一生读,但说实话你读得也没趣。咱们班谁读得最好?还有谁画了这段?(学生大部分起立)你们从中推荐一位。(大家一直推荐一名女生)

(女生读书,比较动情。)

师:果然很不错,可惜你的表情我不满意,大家听老师读,看我的表情。虽然于老师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但是表情丰富。(笑声)

(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很有感染力,博得一片掌声。)

师:同学们一起练读,看谁练得好,看谁练得投入。

(生练读, 再指刚才读过的女生读。)

再指刚才读过的女生读。

师:友情提示,看见于老师的表情了吗?你也要笑,要有表情。

(女生笑眯眯地读,比刚才有很大的进步。)

师:还有哪些写得有意思的事情?

(生读,“浇水”部分。该生音色很好,但语速较快。一位同学又读,很有味道,于老师让他再读。该生扬着手洒水的样子,欢呼着“下雨了,下雨了。”很到位。)

师:有趣,作者写的植物、动物有趣吗?

生:有。

师:哪一段?

(指生读“黄瓜愿意……”一大段,但不理想。师范读。)

师:大家再练读,(指刚才的男生),好好练,等一会儿我还找你。

(指该生读,该生读得很有趣味。)

师:同学们,有趣的事情多的是,连睡觉都有趣呢!——谁读读?

(指生读)

师:我还是不太满意,听我读。好吗?

(师范读)

(生练习,指读,再领读,读得很有味道。)

好,同学们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读——朗读,默读;还有,要思考。

(下课休息十分钟。)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展示

◎学习导引 (一) ——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 (二) ——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       。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            ,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                         ,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                             ,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             ,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           ,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         。我要做什么,         ,要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    想……就……)

五、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             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             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四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支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      。” 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平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 “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上难点。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篇十五

★ 学什么

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 怎样学

1、读文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日积月累

抄写你喜欢的句子。背诵最后两小节你会很快乐。

3、仔细推敲

为什么说园子是“我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什么?

★ 测一测

一、语音世界(看拼音、写汉字)

hú  dié    cǎo  mào    xiā  nào      chàn  dì      jiǔ  cài

(      )   (        )   (        )    (        )   (        )

dào  suì    pāo  kāi    suí  yì      qí  shí      yīn  liáng

(      )   (        )   (      )     (      )     (        )

二、词语广角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黄瓜花 一(    )草帽 一(    )黄蝴蝶

一(    )狗尾草 一(    )谷穗 一(    )大蜻蜓

2、填上合适的动词

(    )菜 (    )花 (    )草 (    )瓜 (    )瓢

(    )水 (    )地 (    )土 (    )架 (    )脸

三、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

2、“园子里是自由的。”按要求分别找一个能表现出自由的句子抄下来。

“我” 。

植物 。

动物 。

3、课文写得生动有趣。作者是怎样描述以下事物的?

太阳 倭瓜 蜜蜂

天空 黄瓜 蝴蝶

★ 再提高

1、读了课文,我们能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而作家萧红的一首小诗“从异乡又奔向异乡,这愿望多么渺茫,而况送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

接我的是乡村的风霜。”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事写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