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改写练习题及答案(优质12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温柔雨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改写练习题及答案(优质12篇)

导游词要富有情感,以引起游客的共鸣和兴趣。导游词的撰写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舒缓的语调和恰当的语言,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情感共鸣。导游词的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游览的顺利进行。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一

一、把下面的句子换为“被”字句。

1、我把桌子修好了。

2、秋风吹落了树叶。

3、售货员的态度感动了我。

4、雨水把战士们的衣服淋湿了。

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为把字句。

1、他的病被医生治好了。

2、小花猫捉住了那只花蝴蝶。

3、洪水淹没了庄稼。

4、大地被太阳烤热了。

把下面的陈述句换为反问句。

1、这里的风景很美丽。

2、这么远,箭射不到。

3、这个故事很感人。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5、西瓜没有授粉,不会结出瓜来。

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换为陈述句。

1、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2、难道落花生的精神不令人敬佩吗?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那些好书不正是你的.良师益友吗?

5、领头的纤夫,难道不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吗?

五、把下面的直接引述句换为间接转述句。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父亲说:“我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就会养蜂了。”

3、老班长说:“我早就吃过了。”

4、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感受惩罚。”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二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波涛

()的狂风

()的小屋

()的海风

()的神情

()的天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内容梳理。

《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____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品质。

四、如果桑娜和渔夫站在了你的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汹涌肆虐温馨猛烈严肃恶劣

二、

1.

(1)心神不定。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要承担后果。

2.神态语言桑娜的担心和忧虑。

3.神态动作语言

4.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三、俄列夫托尔斯泰桑娜和渔夫收养两个孤儿沙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四、略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三

1、一个圆柱的地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2、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用一张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卷成一个圆柱,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侧面积是()。

4、把一个直径6厘米,长15厘米的圆柱截成两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厘米。

1、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a、3倍b、6倍c、9倍

2、制作10节底面直径为2厘米,长2厘米的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平方厘米。

a、125.6b、1.256c、1256

1、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7.68分米,高3分米,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2、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高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四

一、修改病句。

1、在河边吃草。

2、他是一个优秀的、出色的少先队员。

3、一个这是美丽的传说。

4、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5、今天,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参加了会议。

6、菜园里,种着西瓜、黄瓜、红豆、扁豆等蔬菜。

7、正在批改作业。

8、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和写作文。

9、这个班的学生不少于60人左右。

10、画画对我很感兴趣。

11、小明匆匆忙忙飞快地向学校跑去。

12、老师和全校师生都来到操场。

13、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上空飘扬。

14、是一个古老的城市。

15、他的作业全部做完了,只是生字没有写。16、我断定这件事可能是刘强做的。

17、他目不转睛地不转眼地望着老师。

18、听了他的话,很受教育。

19、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操场上锻炼。20、我忍不住不禁笑出了声。

21、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22、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3、“六一”那天,同学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24、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25、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26、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27、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二、改写句子。

1、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奶奶不小心碰倒了花瓶。

“把”字句“被”字句父亲背回了成捆的桑叶。

“把”字句“被”字句弟弟不小心弄坏了我的作业本

“把”字句“被”字句

小明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字句“被”字句

河水冲走了他的书包。

“把”字句“被”字句

大树拔起了树根。

“把”字句“被”字句

2、用关联词连话。

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时间十分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丽丽会唱歌。丽丽会跳舞。

星期三下雪。星期三我们不举行冬季越野赛。爷爷快八十岁了。爷爷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3、改为比喻句。

他爬上了山顶。

石级又高又陡。

月牙挂在天空。

柿子挂在树上。

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

4、改为陈述句。

你难道不是少先队员吗?

蜜蜂怎么能看到永远的家呢?

他不可能不来上课。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难道你感觉不到他的关心吗?

5、改反问句

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家乡好。

在强大的压力下,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6、扩句。

阳光洒在院子里。

爸爸看报。

他是孩子。

我坐在教室里。

我游览了西湖。

翠鸟飞了过去。

我是学生。

7、缩句。

昙花悄悄地绽开淡雅的花蕾。

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小金鱼自由自在地玩耍。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了山顶。

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骆驼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8、改成拟人句。

文竹长出新芽。

太阳升起来了。

花儿开了。

小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

8、改转述句。

他对连长说:“我去炸掉敌人的碉堡。”

汪老师叮嘱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爸爸对我说:“你把那本书给我拿来。”

9、按要求写句子。

写一个陈述句:

写一个疑问句:

写一个反问句。

写一个感叹句: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五

一.判断对错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二、选择题

(1)长方形的_________________,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b.宽一定c.面积一定

(2)圆柱体体积一定,________________和高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b.底面积c.表面积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六

1、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答案与解析:

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近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2、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辆车仍以原速度继续前进,客车到达乙站、货车到达甲站后均立即返回,结果它们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

第一次相遇时,客车、货车共行走了1倍的甲、乙全长;也就是第二次相遇距出发时间是第一次相遇距出发时间的3倍,第一次甲行走了40千米,则第二次甲行走了40×3=120千米。那么有120-20=100千米即为甲、乙的全长。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七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56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8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6、用12.56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4、修一条公路,前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

22、某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数少了41.4,原来这个数是多少?

2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它的底边是1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7、把长48厘米的铁丝折成三条边的比为3∶4∶5的直角三角形,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八

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许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学习语文,应该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

(一)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是学生求索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把书读熟、读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我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些句子,紧扣“草塘怎么会像大海呢”这一点,进行边读边想边想象,再读再想再想象.这样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学生通过反复读悟,终于明白草塘无边无际,苇草在微风吹拂下,此起彼伏的动态美就像海浪在翻滚。

(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学贵有疑。“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以外的惊喜。”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火攻曹营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黄盖怎么知道哪一天刮东南风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当时已有了天气预报。”有的说:“不对,因为黄盖聪明,会算。”有的说……这时,一个学生站起说:“我看过《三国演义》,是诸葛亮知道的。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他能算出哪一天有东南风。”这时,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个同学学习,同学们积极效仿,读到后面曹操从华容道逃跑时,同学们不禁提出了结果怎样的问题,老师因势利导,要知详情怎样,请读《三国演义》,同学们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三)进行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例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学完课文,我问学生:“我们该做怎样的人?”大多数学生回答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人,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当今社会,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真才实学有内在美得人固然好,但如果只会踏实工作,不会推销自己,也是不行的。所以,我要做一个既有本事又会展示自己的人。”说得多好啊,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学生的独特感悟。

(四)鼓励学生勤读书,多积累,勤练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读一、两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摘抄几个好词佳句或写一篇日记,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比如一次课堂习作《我惹大人生气了》,30分钟完成作文,全班56人,作文各有特色,令人十分满意。

(五)营造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九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这个()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2分米,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分米。

3、一根长20厘米的圆钢,分成一样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20平方厘米,原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倍,圆柱的体积的()就等于圆锥的体积。

6、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7、把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

2、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

4、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3倍b、9倍c、6倍

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共同的公式是()

a、v=abhb、v=a3c、v=sh

a、16b、50.24c、100.48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d、缩小6倍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它的高有多少分米。

2、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3∶2,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样的2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十

今天上午在徐小陪同区教研员听了两节六年级的课,一节是“比例的应用”,现在就听课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记录如下,供做课教师参考。我就按教学环节的顺序来谈。

上课伊始,张老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昨天学习的内容,从比例尺的意义,到各种形式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再到解决实际问题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我觉得整个环节中体现了复习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理解意义,和应用意义。复习形式有个别口答和全员写练,以及学生板演等形式,效果较好。

复习之后,老师组织学生继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引出例1,把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通过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学生板演,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效果也较好。

接下来说学习例2,老师领着老师看地图,明确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或者同位交流各自的想法,接着组织学生独立解决,最后老师把学生的每一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教学内容上,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但是是不是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首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这个过程是静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交流题目中条件和问题,完成审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动的过程,接下着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解决,全员参与,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这是一种静的过程,基本完成后,可是让学生先在同位或者小组内交流一下,这是一人生生互动的过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方法,判断正误,并进行比较异同,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至此完成了动静结合,教师没有任何包办代替,只是提出要求,只是反问与追问,让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弄清哪种方法侧重于哪一点。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的问题。

下面就这部分的知识,我再谈谈我的想法。知道了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方程,也就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一种是利用分数与比的关系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由比例尺得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再利用图上距离除以几分之一,求出实际距离;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种用比例尺的意义,实际距离就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这时有必要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更有利于我们的计算。第四种方法就是利用一幅图的比例尺是一定,根据倍比关系,图上距离是比例尺前项的多少倍,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后项的多少倍,第四种方法就是利用等比知识,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的比等于实际距离的比,从而列出等量关系式来解决。这几种方法有的用到了算术方法,有的用到的方程,各有侧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的'设计上区教研员也提出一种设计方法,就是利用一题多变,就复习中的求出比例尺后,是不是可以变换条件和问题,改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题目,进一步沟能比例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者也可以根据比例尺来转化为线段比例尺,实现两种比例尺之间的互换,更好的理解两种表现方式。这些想法,我们都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尝试。

整体来说,张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思考,她能够把市教研员吴老师讲的理念和方法在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就说明张老师是一位很虚心上进的老师,是一位努力追求自身专业成长的老师,而且这一节课上处处能体现出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上,都可以看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十一

1.假如你在车站玩,老师会劝你说:

2.你要告诉别人李老师和她的学生正在上英语课,会说:

3.假如老师想知道班级的出勤情况,会说:

4.别人想看你的新玩具,会说:

5.想知道别人会不会从10数到100,怎么说:

6.想知道是否可以跳舞,可以说:

7.要告诉别人是去操场的玩的'时候了,可以说:

8.想知道树上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可以说:

9.问妈妈自己可以吃些什么,可以问:

10.不知道书桌上的钢笔是谁的,可以问:

11.想知道在汤姆的包里是否有照相机,可以问:

12.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后面有条河,可以说:

13.想知道海伦的新连衣裙多少钱,可以问:

14.妈妈想知道海伦对绿的毛衣有什么看法,会说:

15.请别人到你家做客,可以说:

16.要睡觉了,可灯还开着,妈妈会对你说:

17.想别人照看好你的妹妹,可以说:

18.想告诉别人电影院在邮局附近,可以说:

19.有人向你问路,但你不知道,你要他去问警察,可以说:

20.想知道如何去公园,会说:

21.要告诉别人自己将去踢球,会说:

22.假如你迟到了,你会说:

23.别人想把书包放在你的课桌上,会说:

24.要告诉别人自己是六年级三班的学生,可以说:

25.想夸奖别人的英语说得好,可以说:

26.想让别人知道你早上上四节课,下午上两节课,可以说:

27.想告诉别人你喜欢画画,可以说:

28.天冷了,妈妈拿着毛衣对你说:

29.老师让学生们把图画里的飞机途成红色,回说:

30.李雷生日了,你会对他说:

小学六年级训练试题篇十二

1、一个数是由5个亿,64个万,2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省略万后的尾数记作(),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2、一个数由3个1,4个0.1,5个0.01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在这个数的未尾添上0,它的大小();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就();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它就(),得到的小数叫做()小数。

3、一个八位数,最高数位上的数是2,千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八位数写作()。

4、给一个自然数的'末尾加上两个零,所得的数比原数多297,这个自然数是()。

5、用0、2、5、4、7、8组成不同的六位数,其中最大的比最小的数多()。

6、39个连续自然数,第一个是a,最后一个是()。

7、把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是3.30,原来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再向右移动一位后是2.003,原数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