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雨中梧2023年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一分钟可以决定你是否能够抓住机会。一分钟内,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以下是一些在一分钟内提高学习效果的技巧。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一

美术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套的程式化的方法,打破统一化、标准化、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发挥其独特性,倡导创新教育,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可造就独特的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不竭源泉。大胆的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和绘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人教版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流淌思想、大胆想象甚至幻想,及时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表扬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我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出来的作品是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创造中去,张扬个性,享受因创新所带来的快乐。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使他们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肯定、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才能观察灵敏、思维活跃,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境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学生的天份与潜质如何,只要适时地给予科学评价,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强迫为自觉。心情愉快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就变得集中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当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时,学习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教师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终生难忘的回忆。

美术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创新、喜欢创新和实现创新为己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之具有长久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二

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意识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创新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国防发展中重点提倡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

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3.教学准备工作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统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4.方式创新与实践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

(2)技能教学的创新在篮球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小组传球、头顶传球的方式,经历创新以后,出现了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的方式,还可以有单手运球方式,通过新颖的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养成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试图去创新,从而养成创新思维。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优势,应该大力进行开发,通过思想与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三

(此文荣获《中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书库》举办中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特别中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

[1][2]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四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它具有强烈的个体特征。正是有了这种强烈的个性特征,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去指点学生研读文本,使学生在个体主观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读完一本书能对书中的人物或者是事件等之类的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书中能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火花、净化灵魂,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乐趣,身心能够得到愉悦。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就和课程大纲的目标相一致了,育人的目标就达到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独有的个性化的认识,如此来训练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学生阅读的能力强了,教师上课就轻轻松松;如果学生的阅读不好,上课时连课文都读不下去,那么教师怎么上课呢!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加强阅读,如果教师不采取一定的阅读方法措施,那么学生的阅读就是没有效果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加强自己的阅读教学是最简单易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世界上的发明都是由于好奇心才有可能的,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个一个地掌握在手,哪个学生爱看什么书都掌握清楚了,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去给他们布置阅读篇目,当然了,如果能把课文糅合到阅读的整个过程就是最好的事。

就课本本身而言,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有的课文内容清新典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课文富有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有的课文富有幻想,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去遨游、带进科学幻想的境界,使学生陶醉于精神愉悦的世界;有的课文的语言文字十分精美,富有生活气息;有的描摹事物非常形象生动……如果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在配上音乐、挂图,就具有别样的情趣和氛围。现在多媒体普及了,我们把语言文字和现代的高科技结合起来,那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如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尽管学生对雪见惯不怪了,可想让学生真正体会课文的内容情感,教师还需要好好去设计。教师可先利用幻灯片给学生播放,大雪纷飞的情景,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雪中”,使其立即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同时引导学生联想以前见过的雪景,学生在欣赏美丽雪景的同时就有了求知的欲望,会马上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雪景的,这个雪景跟我们眼中的雪景是否一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四读四自”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有好奇心,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好奇心。教师教学时间长了,方法陈旧,思维固定,如果不去变革,势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带着问题去阅读,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带什么问题去阅读,这是个难题。问题设计得简单了,学生不去好好阅读,问题设计得深奥了、复杂了,学生会失去信心。所以如何把握问题的尺度和火候是关键。我们不能因为问题不好把握就不去设计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教师要想到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自己的教学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科学发明。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想象力是无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完成教学任务的。这一课是寓言故事,寓言往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我们生活中要学习的、要明明白白借鉴的。教师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先把课文精读一遍,再大声地读一遍,然后快快地读一遍。在学生读完几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悟、认识等。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照常规设计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设计合理合情的问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启发学生健康乐观的、发问。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中专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追求新意识,通过独立思考,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语文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宽松氛围思维定势自主学习实践创新

对语文而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语文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让学生在十分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情况下,分角色表演。让每个角色都在表演过程中说出与人物身份符合的话语,做出与人物身份吻合的动作,表现出与人物身份符合的心理。在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兴趣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创新,不断培养学生让其打破常规,学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教学《项链》一课结尾时,莫泊桑用省略号给作品设置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艺术空白”。我想作者莫泊桑构置的这个“艺术空白”的妙处绝不应该由教师传授反复强调的结论,而最好应该由学生实践体验得出。可让学生跳出作者的思维,设计故事走向,续写小说“结尾”,让学生猜想、编写众多可能发生的结局。这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三、指导自主学习,激发创新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挣脱传统的教和学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勇于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训练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善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动机

鼓励学生对语文问题各抒己见,敢对老师或同学的解题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发难”老师,提出新问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出现失误时,面对学生的质问,老师不能怕丢面子,随便搪塞过去,或冷言冷语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浇灭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应当诚恳地接受学生指出的问题,和颜悦色地针对错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这样既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机会,也不损害教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努力探求新知。

参考文献:

[1]《创新,时代的灵魂》,《辽宁教育》(3)

[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管理》2000(1)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六

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意识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毕业生面临着步入社会就业,走向生产企业的第一线的局面,这使环保教育既有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有实践应用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高职化学的专业教学中,积极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通过在企业中结合环保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处理企业的环保问题,加大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视程度,由此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能进一步树立高职院校的教学品牌。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进行实践教学,解决生产企业节能排污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增长其专业的实践技能,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企业、院校,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潜在的投资价值,其深远意义与影响将为学校与企业,用到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到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由此展开了各类院校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从学校的基础教育开始环保教育的整体落实,这是有效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问题的全面解决。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环保意识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寻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以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时代性的改变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危机,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从基础培养与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以期对生态环境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将环保知识与基础学科有机结合的典型实践教学改革。

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篇八

摘要:新课程理念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科学课更不例外,肩负着引导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为此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民主氛围、质疑情景和质疑环境来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神奇而又重要的东西,它是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重要推力,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而要使我国具有创新力,就得让教育得到创新。尤其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死板教条,将书本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以应付考试,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对科学的认知还比较少,思维正是处在还未定式,极度发散的时期,而这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时间段。我们科学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潜力。

一、创设民主氛围、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力,首要环节便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这话不假,人是环境型的,处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激发出不同的潜力。就算是爱因斯坦,如果从小把他放在一个必须要死读书,读死书的环境下,那相对而言,他的“相对论”可能就要提不出了。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要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让学生融入进来,使学生乐于参与,愿意思考,积极动手。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恰当地放低一些老师的架子,在科学的道路上,无论你成就多么的高,知识储备有多么的充足,你永远都只是个探索者。所以面对学生,更需要把自己当成个引路人,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提高对科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学语言要有亲和力,最好是能够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担子,畅所欲言,务必要能够让班上即使是最胆小的学生也能站出来说出自己奇怪的想法。在讲解时,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自问自答地唱独角戏。更不要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即使是面对最简单的问题,也要耐心听取学生哪怕是在你看来是错误的想法,对他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赞扬并拿出来和大家进行讨论。千万不能嗤之以鼻地一棒子打死,因为这一“棒”下去很可能就把学生们刚刚朝探索创新道路上小心迈出的腿给“敲断”了。在营造了良好的师生氛围的同时,也要营造好学生之间热烈的探讨氛围。因为无论老师表现的有多么的亲和,学生表现的有多么的大胆,师生间总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会让学生忌惮自己的一些想法会不会太幼稚,会不会出错招老师讨厌,因此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总是会有所保留。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平台,能让学生彻底地倾诉自己心中所想,这就是学生间的交流起作用的时候了。学生间如果能够形成良好地讨论氛围,在小小的攀比心理作用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此时更是可以顺水推舟,提出一些命题或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将他们讨论出的结果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当然不是看它们的'准确与否或实际与否,而是要以创新性为主,对那些好的奇思妙想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鼓励和赞扬。

二、创设质疑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源于疑,只有对一个事物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认为,这样做”这样的疑问,才会思考到“能不能那样认为,那样做”的创新。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由于知识储备的有限,提出的疑问可能仅限于是对于一些事物现象的不解,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对人类的常识或固有的生存方式发起挑战,从而创造出颠覆性的理论或影响世界的发明。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道路上,这个开头不仅难,而且十分重要。在过去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许多学生的创新力在不仅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还被不断的压制,那些偶尔在脑海中浮现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多少是被家长或老师冠以“胡思乱想”给扼杀在摇篮中,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只会去解决一些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无法回答开放性的问题甚至无法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养成即使在课下,也能够对身边的事物提出疑问和想法,让他们养成这个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上就要以多提问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这样做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时,先让一个学生吹气球?当气球鼓起来后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生答:“空气。”于是我说:“同学们对空气都非常熟悉,你们还想研究空气的什么?”学生们纷纷提出许多见解:空气我们用眼看不到、手抓不到,但能感觉到。我又问谁还有办法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问题,如用手捂住口、鼻很难受,说明我们离不开身体外的空气;还有的提出把很多空气压缩后会怎样?甚至还有的学生提出把一只老鼠关在封闭的瓶子里会怎样?学生提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样就为学生开启了思维之门,开启了创新之门。

三、创设开放课堂、培养学生挑战能力

很多伟大的创新理论或发明,都是源于那些科学家具有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这个世界很多事没有绝对的正确,有的只是认知的局限。比如,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一个斜塔实验,挑战了同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当时几乎全世界的人的认知,结果证明他对了,全世界错了。何为创新,那便是颠覆旧理念,创造新理念。如果一个人连“旧”是错的都不敢去想,何来“新”?所以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他们敢于对“旧”提出挑战,而不是一味地只对一些自己从未涉及过的知识感兴趣。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来挑战自己,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代表了一定的“权威”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去挑战更大的权威,才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实验是最好的认证途径,要多引导学生做实验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去挑战权威。例如,教学《神奇的水》一课时,学生之前通过实验认识了“毛细现象”,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我每组有意放了两块长方形玻璃片并讲道:“我想大家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俗语,我觉得很对,水不往低处流难道还能还能倒着流,流到天上?现在我给大家一个机会,告诉我我错了,你们来用两个小小的玻璃片看看能不能让水往高处流?”学生听后都积极投入到动手实验中,实验时学生往往会用一块玻璃片试一下,水不往上爬,没有“毛细现象”,有些小组在多次实验后发现用两块玻璃片夹在一起,在一端用小纸片隔开,水就往上爬了,实验成功的学生很激动,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非常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我再提“有孔隙”,这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两块玻璃片与一块玻璃片的区别是中间有“孔隙”,所以发生了“毛细现象”。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学生还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总之,我们科学教师要遵循创新教育的规律,或启发引导、或营造氛围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的兴趣,更要采取各种策略让学生在发现中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小学科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建,多互动,多提问,多实验,尽最大努力去培育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作者:张国强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