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温柔雨最新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大全8篇)

在撰写文章或演讲前,制定一个清晰的提纲可以帮助整理思路。总结的逻辑结构应该清晰,要注意 paragraph 的衔接,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观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提纲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文章或演讲的准备和组织。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一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的职责

当前,群众盼什么?希望党委政府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走访了姚山村部分群众,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村民陈其坤是一位种植食用菌户,谈起种植食用菌,他说得头头是道:“种植食用菌对俺村来说,原料较为充足,但目前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渠道较窄,整体效益不够好。一是机械化程度不高,仍以手工为主;二是农户缺资金、缺技术;三是农村信息来源不够,希望政府能够在信息、资金、销售门路等方面提供帮助,技术上给予指导。”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二

早上八点左右,我来到了大湾村****家,一名妇女正在和****不停的交谈,话语中透露出了悲伤的言语。据了解,这个妇女是从湖南嫁到大湾村的浦大姐,浦大姐有两个儿子,22岁的大儿子在外面打工,小儿子读小学5年级。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她的丈夫5年多都没有回家了,自己要承担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和操心全家的生计和儿子的读书费,生活变得非常艰苦。

当问起她家是否享受农村低保的时候,浦大姐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她和她的小儿子都被评为一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但办理低保是以丈夫的名字去开户的,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而不回家,致使浦大姐不但没有领到每个月的低保,反而家里面的负担全部由她承担。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大儿子没有读多少书打工做的都是重的体力活,也没有钱寄回家贴补家有和供小儿子读书,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

临走前,我向大湾村支两委了解情况,建议她向乡社会事务办申请把低保存折上丈夫的名字更改为浦大姐的,并给她说明了相关的办理程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夫妇女的坚强、朴实和辛酸!

****年4月2日星期二雨

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和丙溪村支书****来到村民****家,他正从外面干活回来。在闲谈中得知,****与妻子两年前离婚了,留下他与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常年生病,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平时就靠自己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初,****在修建房屋下基脚时损毁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两家互不让步,矛盾不断升级。经吴支书和我的调节和劝说,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晚上,****热情的邀请我们吃晚饭。****很朴实、也很开朗,他欣慰的说: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母亲医病的钱也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还被评为了二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很是感谢党和政协的帮助。

夜深了,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路虽然很滑,但是我们为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我的心里感觉满满的,很高兴!

****年3月6日星期二阴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三

省卫生厅6人到社区检查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称赞我们这项工作做得好。

今天是端午节,中午为社区内的“金拐杖工程”帮扶老人送粽子、糖糕。“金拐杖工程”今年扩大实施范围,今天还上报了6个需要照顾的老人。

6月10日

今天开会部署排查“九小场所”安全隐患,重点是小歌厅、小网吧、小幼儿园、小旅社、小饭店、小美容院等有无居住、工作于一体的,消防安全措施做得如何。近期工作较多,要学会“弹钢琴”,把流动人口排查、残疾人普查、征兵通知等工作做好,要进入到每个楼院和住户家中。

6月23日

早上7时开始对社区进水情况进行排查,8:10结束,大雨未进楼道。排查情况如下:1.七一路和工农路交叉口,积水在道路上有20厘米深。2.七一东路南侧一棵树倒了,没有人员受伤。3.五交化家属院曹凤花家房子漏水,床上2个盆、地上3个盆接水;苑本荣,89岁,住简易房,房子进水,已搬出。

7月1日

庆祝建党90周年,与周口师范学院物理系学生联合举办义务维修家电进社区活动,总共7天,每天一个家属区,今天在社区门口进行。以后分别到五交化家属院、教育局家属院、大隐名座、法院家属院、东宁庄居民点、能源公司家属院开展活动,帮学生搭好桌子、接通电源、张贴通知。

全区唱红歌比赛,我们得了金奖。

7月22日

司法所所长许苏到郑州培训学习《人民调解法》回来后,办事处集合社区主任共同探讨民事纠纷调解这一问题。大家提出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民事纠纷,对如何解决处理展开热烈讨论。学习结束后,社区全体人员和司法所全体人员到七一路、工农路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群众反映非常好。

8月12日

第二次到五交化家属院,全体社区人员和五交化居民讨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事宜,大家要求先把院内垃圾清理干净,再把院内地坪整理出来,作为居民活动场所。与七一路上门面房业主及区消防大队联系,讨论扒垃圾道、建消防通道的事儿,因为牵涉到业主的两间简易房要扒掉,我们与业主讨论得非常激烈,这件事没谈成。

8月15日

经过投票选举,选出五交化家属院院内的业主委员会,共12人,一个院长、3个副院长、8个楼长。居民说,在月底前要把小区的垃圾死角清理干净,种上些花草,使小区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和临街门面房业主再次协商扒房的事儿,市政协委员易新明、叶茜参与调解,还是没谈成。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四

前几天,市里派出了几个贵客来到本市来考察文明程度。可是,这并不能使百分之一百的市民都了解到这一点。

今天我放学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看到绿灯快要灭了,急匆匆地跑过马路。她本以为安全了,却殊不知一位民警走了过来,朝她脸上训斥道:“绿灯停了你还过马路,等一分钟怎么了?再给我回去走一遍!不然罚款。”“走就走,现在民警真没素质。”她白了民警一眼,嘲讽道。对此现象,也是一场喜剧罢了,但也不能一笑而过。

可中年妇女的'这种行为是极不道德的,她不知道若运气差,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市里带给民警的压力,也使他变得“文明”,这种文明是一种强制,一种粗暴,我觉得应该委婉地教育犯错者为好。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五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

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驻村帮扶工作队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在面对面交流中宣讲惠农政策,在心与心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六

早上八点左右,我来到了大湾村***家,一名妇女正在和***不停的交谈,话语中透露出了悲伤的言语。据了解,这个妇女是从湖南嫁到大湾村的浦大姐,浦大姐有两个儿子,22岁的大儿子在外面打工,小儿子读小学5年级。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她的丈夫5年多都没有回家了,自己要承担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和操心全家的生计和儿子的读书费,生活变得非常艰苦。

当问起她家是否享受农村低保的时候,浦大姐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她和她的小儿子都被评为一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但办理低保是以丈夫的名字去开户的,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而不回家,致使浦大姐不但没有领到每个月的低保,反而家里面的负担全部由她承担。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大儿子没有读多少书打工做的都是重的体力活,也没有钱寄回家贴补家有和供小儿子读书,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

临走前,我向大湾村支两委了解情况,建议她向乡社会事务办申请把低保存折上丈夫的名字更改为浦大姐的,并给她说明了相关的办理程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夫妇女的坚强、朴实和辛酸!

***年4月2日星期二雨

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和丙溪村支书***来到村民***家,他正从外面干活回来。在闲谈中得知,张文培与妻子两年前离婚了,留下他与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常年生病,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平时就靠自己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初,***在修建房屋下基脚时损毁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两家互不让步,矛盾不断升级。经吴支书和我的调节和劝说,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晚上***热情的邀请我们吃晚饭。张文培很朴实、也很开朗,他欣慰的说: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母亲医病的钱也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还被评为了二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很是感谢党和政协的帮助。

夜深了,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路虽然很滑,但是我们为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我的心里感觉满满的,很高兴!

***年3月6日星期二阴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年3月13日星期三雨

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年3月23日星期六阴

为进一步加快沙子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率先达到小康。沙子坳“干群连心室”工作人员积极为村民找路子,谋划致富产业,通过与村支两委班子、党员及村民代表的座谈会,结合本村实际,选择了市场前景很好的黄桃种植产业。通过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为该村争取到黄桃树苗9000株,肥料4000斤。

3月23日,我带领连心室工作人员***,一起帮凉庭寨村民***树栽黄桃苗,栽完黄桃苗后,看着这成片的黄桃,村民***笑了!

据悉,该村黄桃种植面积已达210余亩,三年后,每年会给村民带来近350万元的收入,真正的给村民栽下了“摇钱树”,养起了“下蛋鸡”。

***年5月6日星期一阴

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家,此时罗仁贵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七

1.

“刘主任,我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你们!”昨下午,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瑜康社区,居民王月森专程向工作人员致谢。原来,困扰老王家几年的下水道问题被写进社区“民情日记”,经社区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王月森家住明瑜恒康小区,两年前开始,下水道常被堵,后来发现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换。但要从楼上向下换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烦,问题一直也没能解决。

前几天,水管又堵了。老王听说社区有个“民情日记本”,专门记录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区反映。没过两天,社区就派人上门把困扰许久的问题解决了。

从9月开始实行的“民情日记”,已记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脱页。第一项是明瑜恒康127-2-1的低保户王婆婆反映的记录。她认为水电费几个月累积收取,单次缴费过高,难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议得到采纳。

“民情日记”大多记录居民们咨询政策、法律知识,反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以及生活困难寻求帮助等内容。刘主任介绍,社区工作者每天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及时阅读这些意见,尽快为居民解决。同时社区还推出焦点公示栏,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决的信息,及时公布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内。

昨下午,社区居民吕子玉和一位朋友来到公示栏前查看信息。她说:“我们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比较实在。”

2.

针对辖区老年人多、离退休人员多、空巢老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低保人员多的状况,今年5月,段塘街道在全区首先推出了“社区民情日记”,其中包括困难户名册、残疾人名册等13项分类台账和5项动态信息记录,并且规定每个社工每星期走访居民住户不少于4次,以及时掌握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设置了“社工民情日记”回音箱,分别安装在居民楼内,每天开箱收集意见,并记录到“社区民情日记”中,经社区汇总后,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街道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每月将破解的难题在社区宣传橱窗进行公示,向居民进行反馈,构筑起民声“回音壁”。

“社区民情日记”推行5个月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街道通过“民情日记”的渠道,共掌握各类难点问题13件,破解13件,完成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98%。其中协调解决了水库移民、宁兴物流公司噪音扰民、针织厂排放污水、非法茶水房、违章搭建等问题,还改建、新建了118个垃圾房,改建和新建公厕17座。

通过“社区民情日记”从“记”到“办”的全过程,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明显转变,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各社区相继建立了“康乃馨”、“邻里守望”等志愿者队伍,对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联系用工单位推荐就业岗位,已帮助70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城市日记这个品牌样篇八

二十年前只身一人第一次走进这座城市,在那一霎间便怦然心动。那是四月里的一个清晨,天空飘洒着绵绵细雨。我站在那座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桥上,依凭着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洁的桥栏,看雨雾中平阔而略显寂寥的江面,江左静默的白墙黑瓦,和对岸隐隐绰绰的树影。回望身后那座名叫华山的小山岗,老树新绿清荣俊茂,无数的白鹭在一片浓绿之上蹁跹起落。仿佛邂逅了一位眼里略略含些哀怨的长发少女,当下就有几分在这里卸下沾满风尘的行囊的奢望。五年之后,这座城市的每个黄昏就有一个张望着我的窗口,每个夜晚都有属于我的一室灯光,每念及此,无不深深感激命运女神对我的眷顾。十五年里我与这座城市相守相望,沐浴着它的款款深情,将生命契合进它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当初与它相遇时,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座城市,只是一座依傍着新安江的小镇。千百年来古徽州腹地里盛产的茶叶、桐油和木材,在这里汇聚后扬起风帆顺江而下,也成就了临江逶迤三五里石板古道,和两旁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店铺。我初来这里时,每日穿过虚华褪尽后充盈着朽败的气息的老街,看风帆已飘向了岁月深处的新安江,江面上绿藻恣肆,水草摇曳,一艘老渡船孤独往返两岸。我与这座城市相依相偎的日子,见证着那条江从沉沦中复苏,从枯寂一日日走向丰盈。大型的推土机隆隆开进了江心,江底落满的千年心事被深挖、托举然后运到远处的阳光下摊晒,堤岸伴随着草坡、矮树和白玉兰状的路灯在江的两岸上下延伸,城市的下方建起了一座拦水坝,碧蓝的江水盈盈地作了这座城市的底色。每日清晨我在江堤上漫步,伸腰、踢腿、快步走,东方的山岗上有了蛋黄状的太阳,眼前迷蒙一片的江雾逐渐消融、化解成丝丝缕缕,在平阔的江面上旋转、飘升,渐渐看清了江堤下三五个边说笑边捶洗着衣物的妇女,一叶扁舟在这时款款贴岸,船舱里蹦跶着晶亮的小鱼。也渐渐看清了对岸海市蜃楼般的楼丛,街道和车流人群。飘升的江雾被对岸高楼的墙面和玻璃折射过来的光芒调和得光怪陆离,使人仿佛置身于阆苑仙境之中。

这座城市是清秀灵动的。

晨练之后我常常要去菜市场,菜市场是一座城市人情味最为浓郁的地方。那些瓜果蔬菜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摊位并无多少引人之处,反倒是僻静处摆放在几个半蹲着的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妪身前的菜篮往往使人眼前一亮。譬如这个时节,那些菜篮里有采自涧水边的水芹,长在田埂上的马兰,刚探出身子一脸惊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的香椿,还有浑身沾满这个清晨的露水的野竹笋。它们总使人想起童年、故乡和春风拂荡的田野。再过一段日子,那些菜篮子里或许就摆放着一捧散发着浓烈药香味的五加皮,还有几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菜市场的斜对门是水果市场,梅雨连绵的时节门口摆放着许多宽大的树叶遮盖着篮子,里面盛满了产自歙县富岱的杨梅;酷暑难耐的日子市场里堆满了来自太平仙源的沙地西瓜。农业和农村的气味总是长驱直入,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肤。这时已到了上午上学、上班的时间,大街上的人流骤然稠密了许多,却还用不得“车水马龙”这个词来形容。在这个骑辆电动车从东端到最西端只需十几分钟的城市里,选择汽车作代步工具显得过于奢侈而无趣。于是更多的人干脆徒步上下班,腋下夹了个小包,踱着方步向供职的地方去,既强健了身体,也还节约了燃油费。

这座城市是随和从容的。

尽管距离风光惊艳天下的黄山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也可算是在黄山脚下,这座城市便以黄山市作了现在的名字。五湖四海的游客们从黄山上下来,脸上沾满了黄山的烟霞,心里满怀的是游览归来的幸福。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我时常要为其中来自远方的新朋旧友聊尽地主之谊,前些年不谙世事,找一家饭店点了毛豆腐、臭鳜鱼之类端上桌,只是想让他们尝尝老徽州的特色菜品,朋友中善加掩饰者也随声说好,性格直率者便作举箸难咽状,于是知道尽管徽州菜是人间至美,却并非人人都能消受。吃好了饭陪这些朋友去逛老街,教他们看歙砚、徽墨,看砖雕、木刻,看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他们大都懵懂然如听前朝故事,于是所谓徽文化博大精深的话题只得悄悄咽回自己的肚里。夜晚过了八点一家家店铺关门打烊,高楼上兀自闪烁的霓虹灯益发烘托出街道上的冷清。我把朋友们送回住宿的宾馆,让他们静静听着窗外的雨打芭蕉,盘算着明天各自的前程。他们不知道这是一方被程朱理学浸染了千余年的土地,尽管这座城市出落的清新秀丽,但不会有浓烈扑鼻的香水味,不会有勾人魂魄的媚眼,永远是一副素面朝天,静若处子的模样。

这座城市是含蓄内敛的。

一年之中我有不少机会公务出差或是外出学习培训,也到过不少风光旖旎的景区和繁华喧闹的都市,但往往三五天之后,“归去来兮”的心情便一日日地迫切。或许是早已过了“仗剑天涯”的年纪,也或许是与这座城市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已浓浓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之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