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LZ文人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知识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二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字母前的数字,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果一个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末知数的次数是1,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及步骤:合并同类项—移项—系数化为1—去括号—去分母。

概念总结:

1、正负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称作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相除等于-1,0的.相反数仍是0。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同类项相加时,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这个过程也叫合并同类项。

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三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四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五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新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六

为了使市场调研资料的表达直观生动、通俗易懂、便于分析比较等,可以利用统计图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预测和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发情情况。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

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七

1、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2、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3、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4、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八

【知识点】:

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九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5.com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十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管理好自己的笔记本,作业本,纠错本,还有做过的所有练习卷和测试卷。冯老师称,这可是大考复习时最有用的资料,千万不可疏忽。

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