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字海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8篇)

奋斗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满足,享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对于奋斗的成功至关重要。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奋斗的电影和书籍推荐,一起来感受奋斗的力量。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三、过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课本图片结合)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两个环节穿插、进行)

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

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课堂小结(机动)

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科学技术能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探究月亮的奥秘,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是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月亮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类探索月亮的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中秋节和重阳节

教学难点:了解两个节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秋节:

1、秋天里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秋天里有哪些节日吗?

2、听歌曲《常回家看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3、唱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4、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吃月饼赏月亮?

5、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6、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7、看图听故事:讲嫦娥奔月回家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8、你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吗?说一说。图片

9、教师介绍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情况。说一说嫦娥一号

第二课时:

重阳节:

1、小表演:谁是爷爷奶奶?

2、说一说,他们这样对待老人对吗?为什么?

3、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家里的老人的?

4、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尊老的优良传统,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5、教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6、看图:小朋友们是怎样给老人过节的?你打算怎样做?

7、小组交流: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照顾老人呢?

8、小结: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关心、照顾老人,为老人着想。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3、教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中秋节的。板书课题《中秋节》,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霜”是卷舌音;“俗”是平舌音;“逢”“霜”都是后鼻音节;“祈”是第二声。

(3)指名说说生字的书写要点。

“载”右上角不能少一点,字形复杂,要注意笔顺;“拜”左边两横,右边四横;“殿”右上面是横折弯,没有钩。)

(4)学生齐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

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关键词语

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

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

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

(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

2、默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第二段)[]

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科学技术能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探究月亮的奥秘,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是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月亮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类探索月亮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认识中秋节和重阳节

了解两个节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秋天里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秋天里有哪些节日吗?

2、听歌曲《常回家看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3、唱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4、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吃月饼赏月亮?

5、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6、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7、看图听故事:讲嫦娥奔月回家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8、你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吗?说一说。图片

9、教师介绍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情况。说一说嫦娥一号

1、小表演:谁是爷爷奶奶?

2、说一说,他们这样对待老人对吗?为什么?

3、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家里的老人的?

4、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尊老的优良传统,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5、教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6、看图:小朋友们是怎样给老人过节的?你打算怎样做?

7、小组交流: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照顾老人呢?

8、小结: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关心、照顾老人,为老人着想。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 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

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教师归纳。

(1)为什么要赏月?

(2)为什么要品尝月饼?

(3)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哪些?

(4)家人为什么要团聚在一起?

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说说:赏月历史悠久。旧时人们以拜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

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

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听写词语。

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吴刚伐桂)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

6、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7、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

8、你还能背诵借月抒情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再读刚刚反馈的诗句。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中秋节有它已久的历史文化,它象征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教学反思:本文是语文a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课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中秋月圆的美景,介绍中秋节风俗的由来以及这一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这一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要以读为主,读思,读议结合。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中秋节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对中秋节的风俗进行质疑,教师归纳;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学习课文里提到的习俗,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了解在中秋节里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体会中秋节所蕴含的人们对美好生活,家人团聚的向往。其中,里面穿插了一些神话故事和有关月亮的古诗,学生们对神话故事是很感兴趣的,在教学前就鼓励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月亮的故事和诗句,这时同学们就可以进行展示交流,拓展的学生的知识,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最后,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课文里的诗句和搜集到的诗句,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_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_。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_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我们二(3)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寄宿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桃山,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月圆中秋节》教学设计

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科学技术能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探究月亮的奥秘,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是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月亮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类探索月亮的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中秋节和重阳节

教学难点:

了解两个节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秋天里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秋天里有哪些节日吗?

2、听歌曲《常回家看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3、唱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4、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吃月饼赏月亮?

5、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6、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7、看图听故事:讲嫦娥奔月回家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8、你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吗?说一说。

9、教师介绍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情况。说一说嫦娥一号。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期末个人总结(优质11篇)

    通过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更加高效和有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考试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考试总结时提供一

    男儿当自强 男儿当自强的句子句(优秀8篇)

    力量源于团队,成功在于合作。怎样培养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男儿当自强篇一2.生活的目标,是唯一值得寻找的财富。——史蒂文森3.自强不息,乃

    最新大学科研工作会议简报(优秀8篇)

    在新的场合,用一篇精心准备的欢迎词可以为来宾营造出舒适和愉快的氛围。在撰写欢迎词时,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幽默和笑料,来增加欢迎词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

    2023年读鳄鱼爱上长颈鹿有感(优秀8篇)

    就职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我们正式踏入职场。入职后要关注公司的发展动态,积极适应变化,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职总结范文,供大家

    2023年高一的军训个人总结(通用8篇)

    写学习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考试总结范文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提升成绩。高一的军训个人总结篇一

    社交口才技巧演讲稿(优质14篇)

    演讲技巧是演讲者提高演讲效果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演讲更生动、吸引人、有说服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演讲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社交口才技巧演讲稿篇一当你与

    最新中秋的祝福诗句 中秋节的祝福诗句(汇总14篇)

    青春是一张充满梦想和希望的白纸,让我们用青春的笔触创造美丽。怎样才能在青春时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保持开放的思维方式?青春是个奇妙的阶段,以下是一些青春小说推

    专业银行服务投诉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成长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学生在军训中思考和反思后的心得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2023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优质9篇)

    在护师总结中,可以对护理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以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先队活动总结范文,相信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2023年白杨的教学设计教案(通用9篇)

    高一教案是教师将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计划和指导。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些高中教案的样本,供教师们参考使用。白杨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