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 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及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念青松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 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及心得(精选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篇一

_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长期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我便一直在思考:教师的初心是什么?

回顾自己至参加工作以来所有的经历,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渐渐明白了教师的初心便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从小的方面说就是今天大家所追求的中国梦。

作为教师,谁都想自己所任教班级里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但事实上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绝大部分均是普通人,他们成年以后,也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所以,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良表现时,我们教师请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必用成人的要求去约束孩子。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再者“龙生九子,性情各异”。当然,并不是说发现学生三观出现偏颇时,我们教师就放任不管。管,肯定要管,要科学、高效地去管,千万不能简单粗暴。我们在引导学生中,还要深挖学生种种不良表象背后的原因,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真正做到了静待花开。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各种思潮涌入国门。面对形式多样的诱惑,是有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导致在一小撮人中唯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又因蝴蝶效应,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加倍扩大。

我们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本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具有甄别是非的能力,学生心智成熟后,他们自身才会产生抗体,抵御各种病毒,他们自身才会具有自我调节与修复功能。这时我们才能大声的说:我们守住了初心!

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篇二

不忘初心的教师首先是甘于奉献青春。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青春。从走出师范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每一名老师都会在心中默念:我要把我的青春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伟大的祖国需要教师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教师奉献,可爱的孩子需要教师奉献。

不忘初心的教师其次是坚守和信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一项运动,一件事情,一个职业,做得久了,难免单调和重复。坚守需要的就是不要停下来,你或许会绕过去,或许会搬走挡住你的石头,但梦想一直在你前方。逆境胜境都是心境,得意失意不必在意。这就是坚守力量的源泉。

不忘初心的教师再次是责任和良心。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学习创造,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世的箴言。教师的职业良心是诚信之心、感恩之心、豁达之心、敬业之心、尊严之心、慎独之心。作为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慎独”之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人多还是人少的地方,无论别人是否看见或听见的地方,于细微之处,于无声之处,于无人之处,也依然能够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不忘初心的教师还应该是为人师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党员教师既是教师,又超越教师,因为有党性的光辉,又必须借助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立足于教育事业才能加以闪耀。

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篇三

_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短短十二个字,言简意赅,意义深远,既指明了共产党员的政治取向,又提出了工作上的总要求,是我们党员同志砥砺奋进的根本遵循。这十二字箴言,如沿用于教育事业,则教师应守教育初心,担教育使命,找教育差距,抓教育落实。

守初心,方得始终

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细化初心认知,教师应以培根铸魂,育才造士为初心。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时常思考,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弄清这些问题,教师当把准政治方向,号准政治脉搏,认准政治立场。为此,教师要深入学_,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学思践悟。通过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思想境界。如此,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政治示范、道德示范、品格示范;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把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变为一种高度自觉,并将这种自觉外化于个人教育生涯的始终。

担使命,方为至诚

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使命,就要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为学生解惑释疑,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历史使命。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学生立好德,为国家树好人,教师责无旁贷。遗憾的是,现实中,部分中小学教师课上留一手,课后再靠补一手赚取外快。也有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愿管,懒得管,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这些都有悖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师不仅要极尽所能传授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教师,应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切实作为,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主动担当,不辱使命,奋力谱写科教兴国的新篇章。

找差距,方能有的放矢

不仅党员干部要找差距,教师也应该对照社会需要找差距,对照教育方针政策找差距,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切合教育方针政策,我们与先进典型有多大的差距,我们心中要有杆秤。唯有找准差距,方能明确教学小目标,成就教育大目标。教师千千万,能力各相异。业务精湛,才能成效卓著;品格优良,才能以身正影。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党当从这两方面不断精进。

抓落实,方为实措

明确了使命与担当,找准了差距,就需要我们狠抓落实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就是强调要马上办,以干为先,务求实效。干,就要真干,实干,苦干,善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国家,为民族计,教师当沉下心来,真抓实干,以毕生精力奉献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弥补“能力赤子”,充足“能力账户”,要当奋斗者,做实干家。笃行于教,善行于教,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铸魂育人的心智,否则,所有的高谈阔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时代在变迁,知识在更迭,教师当在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对标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的改进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走过千山万水,今后还需要继续跋山涉水。在科教兴国的道路上,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找准差距,狠抓落实,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篇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雁阵高飞靠头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培根铸魂、教书育人的庄严使命,当好立德树人的“能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攻略一:永葆一身“正”气、信念坚定,当好可信、可敬、可靠的“能者”。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施教者”,当用好这一“传家宝”,要对党绝对忠诚,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方能引导“受教者”坚定理想信念。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思政课成为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必修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关心、尊重学生,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思政课是“政治课”,更是学生的“人生课”,不能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路人心态”,而要积极地做他们情感的倾听者和思想的塑造者,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爱育人,恢复思政课本该有的温度。

攻略二:做到行“正”品端、修德律己,当好乐为、敢为、有为的“能者”。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进而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政治、本领“两过硬”,以防教书和育人“两层皮”,更好地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思政课传播的是正能量,自然要求思政课教师本身充满正能量。言语具有感染力,而行动则具有示范力。为人师表,要自觉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做到以言语教化、以行动感化,如此,思政课教师在讲台上才能有底气、有士气,思政课的教学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攻略三: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当好用心、有情、用力的“能者”。

新一代的“00后”“10后”青少年思维活跃、个性独特、追求新鲜感,传统的照本宣科、朗读颂教模式已不合时宜。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舞台已经打开,思政教师要用心、用情、用力探索,把社会“大思政课”和课堂“小思政课”紧密融合,着力挖掘思想内容,善于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力量和百年历史的实践经验,兼顾历史广度、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让授课内容更具思辨精神。要与时代接轨、与生活接轨、与实践接轨,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体现“大智慧”,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化“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总体水平。

对坚守教育初心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篇五

_也曾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要求,为广大教师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而作为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徳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

作为一名教师,爱才是初心。每一份事业都需要付出,每一种工作都有艰辛,不应该把抱怨挂在嘴边,不应该让悲情出现在脸上。尤其当我看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朱敏才和高级教师孙丽娜放弃北京安逸优越的退休生活,甘愿来到环境恶劣的西南边陲支教?我想是“大爱”,是“奉献”更是“信念”,也是那份不忘记初心的信念,让他们坚持无怨无悔的选择,因为这是他们的初心。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才是使命。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 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把孩子培养成对于社会是有用的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教师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教师这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他们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可那又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当老师的,从来都是一个良心活。

作为一名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能开创教育的新局面。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正所谓,问得那来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教书育人舞台,是教师自我价值展现的闰土,是教师也是教师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负青春的芳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教师神圣的使命——育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