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2-25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祝愿大家编写出一份优秀且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一

一、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发生。

(1)演示课本图3-1,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物理教案-测量。

(2)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2、声音的传播。

(1)课本图3-2实验问: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空气)。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已知:v=340m/s;t=1.5s。

求:s。

解:s=vt1=340m/s×1/2×1.5s=255m。

答:略。

三、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测量》。

2、声音传播: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2、声速(15℃)340m/s。

3、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回声: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m)2、利用回声测距离:s=1/2s总=1/2vt。

五、教后札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物质无关,只取决于声源本身。

b.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c.只有振动的物体才会发出声音。

d.固体液体都能振动,所以都能发声,而气体不能振动,所以不会发声。

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

3.工人用铁锤打击长铁管一端一次,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b.第二次听到的是回声。

c.人耳的错觉。

d.声音沿空气传播快,先听到,沿铁管传播慢,后听到。

4.下列现象中能不用通讯设备而能直接交谈的是()。

a.驾驶两架同向飞行飞机的两名飞行员。

b.登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

c.分别站在海拔1km高山的山顶和山脚的的两人。

d.同时坐在一间漆黑的房间中的两个人。

5.人们一般对着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喊一声,就可以听到回声,而在室内就常常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回声只有在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周围才能产生。

b.因为室内反射声波的障碍物离人较近,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辆汽车朝着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二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2、测量水的温度计。

研究性作业:

审思: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三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四

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五

1、通过观察知道自界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以及他们的不同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温度计的测量。

重点难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一、揭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情况。

1、自然界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为:

和 。

3、酒精灯使用: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 加热;

(2)绝对 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 去点燃;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能 ;

(4)万一洒出的酒精 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 扑盖。

4、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那么物质处于那种状态与 有关。

5、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 的性质 制成的。

6、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 温标,该温标是由 国物理学家 首先规定,标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

7、0度的规定: 。

8、100度的规定: 。

1、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水的化身,其中只含固态成分的有 ,只含液态成分的有 ,含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 。

2、一块冰的温度有―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另一块冰原来的温度为―2℃,降低了10℃后,冰的温度变为 。

3、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是 ,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4、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有: 、 、 。

5、―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20摄氏度 d、零下20摄氏度

6、0℃的冰河0℃的水,两者温度相比较( )

a、0℃的水的温度低一些 b、相同

c、0℃的冰的温度低一些 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7、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

a、上升的示数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高的多,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高的高,示数也大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c;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填会或不会)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六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七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以及测量方法,其中长度测量的方法是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时间和长度测量这些知识学生有很好的基础,可以采用时间和长度测量同时对比进行,先用较短的时间解决工具和单位问题,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来解决长度测量的方法问题。误差放在下一课时再进行。

首先是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后续,要想测出你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必须想办法测出路程和时间,那么时间和路程怎样测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也会觉得很自然,不会感到唐突。在处理长度的测量时,我不按常规的方法,老师先讲如何操作,学生再动手操作。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新思维,什么都是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根本不是探究实验,而是验证性实验。我先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动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测出一个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然后报出数据,老师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得意时,告诉他们在物理上大家的读数都是不准确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之声则会不绝于耳,明显看出学生的不服气,这样学生就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师的释疑上,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八

学习目标: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师生互动: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九

1、物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和物理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家是________.

3、早在18世纪,一位美国的物理学家首先捕捉到了雷电,并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磨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请问这位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

4、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除此以外,长度还有很多的单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上的七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单位用顿号隔开,不要求用相连接)。

5、_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6、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7、分度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实验中,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______,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

9、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0、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______,尺的位置要______,视线要______刻度线。

11、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1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0.6102dm=_________km=____________m。

30dm2=__________cm2=___________m2。

360cm3=______________m3=_____________mm3。

5.4x103s=____________mim。

360ms=____________ns。

13、测量之前,为了方便我们的测量,在选择测量工具的时候,要注意测量工具的______;当选好测量工具以后,我们就要注意观察所选工具的__________是否有磨损以及分清决定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测量工具的_____________.

14、测量过程当中,放尺子的时候,零刻度线要对准____________________,尺的位置要__________________;读数的时候,视线要__________刻度线;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_____________又要记录____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

二、选择题。

17、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a.篮球的直径b.乒乓球的直径c.手掌的宽度d.物理课本的长度。

18、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19、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船在绕地球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此飞船是()。

a.神舟三号b.神舟四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

20、小明同学上课看不清黑板,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去配了一副眼镜,那么眼镜所涉及的是物理学当中的哪个方面()。

a.力现象b.光现象c.热现象d.声现象。

21、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

22、一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宽度接近于()。

a.155cmb.155dmc.155mmd.76mm。

23、某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以下记录中正确的是()。

a.1.55cmb.1.55dmc.1.55mmd.0.76mm。

24、测量操场的长度,我们一般选用()。

a.螺旋测微器b.游标卡尺c.米尺d.皮卷尺。

25、某同学早上起床时每分钟心跳次数为80次,那么在他跑步的过程中,心跳的次数可能为()。

a.400次b.130次c.55次d.80次。

三、问答题。

26、标准的马拉松比赛全长为42.195km,那么要是把它换算成以厘米为单位会是怎样?换算成以纳米为单位又会怎样?请写出单位换算的过程和结果.

27、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已知自行车的车轮周长为163.28cm,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在测量周长时用的是分度值为多少的刻度尺?若这位同学沿着平直公路从家到学校,车轮转了1200转.试问,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多少?若将这段路程化为以米为单位的数据,那么会是怎样?请写出单位换算的过程和结果.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

1.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阚枫曾鼐)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当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从27日开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持续4天,pm2.5浓度在12小时内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监测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d.2.5μm=2.5×10-9m。

2.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3.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阅读课本p108页的“信息快递”。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309.5px,309px,309.5px,308.5px,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309.5pxb.309.125pxc.309pxd.309.25px。

5.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114.25px;(2)113.99999999999999px;(3)111.00000000000001px;(4)114.5px;(6)114.75px.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重点:

(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

(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提出

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会里的钢琴声b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d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d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

活动三:阅读书本第42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四:阅读书本第42页,完成下列问题:教师适当提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活动五: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5)看课文第33页图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小结:(约4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二、惯性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快乐的一件事优选(汇总23篇)

    优秀作文常常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观点、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下面是一些经典名篇中的优秀段落,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去年10月1日国庆节的时候

    校园的一角文(精选14篇)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展现我们对语言运用的掌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进入校园,经过一排整

    文员简历自我评价范文(16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身能力、品质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这些自我评价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

    描述六年生活(模板15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也是阅卷老师喜闻乐见的佳作。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时间总是毫不留情,就那么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欣赏(优质22篇)

    自我评价是提高自我认知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在问题和优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

    奇迹笨小孩电影心得体会(专业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今天学院组织观

    校园广播站演讲稿范文(19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提炼重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大家晚上好!我叫叶晚霞

    我喜欢西瓜三年级(实用17篇)

    优秀作文注重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和写作的乐趣。西瓜有一件绿绿的衣服,

    三年级风景好句(模板16篇)

    优秀作文是在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方面都具备高水平的作文。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在春天里,有许多的景色。比如在花园里、小河

    我的荷花盆景(优质21篇)

    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清晰的逻辑、正确的观点和精彩的表达。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我的家乡在桥头,那里有一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