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雨中梧

奋斗是不满足现状,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状态和成就。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念和精神。下面是一些关于奋斗的名言和演讲,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一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

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11年,中国从_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我市实施清水工程,这是我市创建生态城市、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改善人居环境、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党员,我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执政为民,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清水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这是一场治理水环境的攻坚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结合各项工程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寻找工作重点,坚持靠前指挥,减少层次,解决问题,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准难点,突破瓶颈,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踏踏实实把清水工程做好,为天津建成生态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奋斗的道路蜿蜒曲折。

10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在中华民族危亡图存的关键时刻,你应运而生。在历史的洪流中,你一路风雨兼程、澎湃前行,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的小党,一跃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华丽嬗变。回顾你走过的每一步,总是令人欢心鼓舞,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历程昭示真理,历史启迪未来。100年的艰辛求索,100年的沧桑巨变,你用实际行动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你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秀水泱泱、红船依旧,风云变幻、精神永恒。再回首,依然忘不了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你苦苦追寻,努力奔跑,奋力追梦,只为让党旗更鲜艳,只为让乾坤更明朗。我爱你,亲爱的党,我将紧紧依偎在你的怀抱,时时环绕在你的周围,为你加油鼓劲,为你添彩增光。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散发着“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创新活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你最本质的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与百业同兴盛,永葆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将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勇立潮头,以超前的思维谋划发展,以超常的办法推进发展,以超强的胆识加快发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条框框,锐意改革创新,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成就梦想,让党旗在庚子年的沧桑岁月中高高飘扬。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保持着“战天斗地、开天辟地”的澎湃激情。自成立以来,你就立下鸿鹄志,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吞山河、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当有新思路,新常态更需新作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将在“快马加鞭、追赶跨越”中勇创佳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指引,怀揣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促发展上,大力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发展。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怀揣着“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大于天”“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等等,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句句情感的表达,把你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你用10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衷心拥护。我们抓发展、抓改革、抓治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经济蛋糕”,分好“民生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造福于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将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勇挑重担,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冲锋在最前沿、战斗在第一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化解民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坚定着“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胆识魄力。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直到进入新时代,你至始至终都把作风建设视为生命线,并作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时代论断。“风气正则民心聚,民心聚则百业兴。”我们将在“改进作风、勤政廉政”中勇当先锋,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生活上的“正派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干净干事作为政治本色,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树立威信、展示风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砥励品质、锤炼作风,时时刻刻维持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亲爱的党,请接受我最真挚的表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事怎样变幻,我对你的爱势不可“党”,我对你的爱无人可“党”。

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才认定了这条道路,认定了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认定了这条道路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抑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走下去。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今天,走在大路上的我们,有着无比的自信,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砥砺奋进再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家喻户晓,优美的歌声,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名片和象征,而且已经升华为人民奋斗的时代精神。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再次唱响这首老歌勾勒出火红岁月,用这首时代红星照亮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奋战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业绩。

初心不改,前赴后继跟党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用血水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时代的讴歌与壮举,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规划建立,党带领中华儿女昂首挺胸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更要笃定信念、滋养初心,坚定如磐的革命理想信念,种下一心为民的思想根芽,继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使命不负,革命重担挑肩上。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已经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构筑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非凡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各种风险矛盾挑战依然存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可谓重任在肩。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需要大家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所强调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发展蓝图已经擘画,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时代的接力赛中,我们必将跑好我们这一棒,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作出贡献。

勇毅不泯,万里江山披锦绣。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美好的生活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而是勇毅的韧劲奋斗实干出来的。_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是在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越要坚信党的领导,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我辈之奋斗换来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摆脱了旧中国的衰败凋零,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拓前进,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的必然结果。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大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100年来,党形成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意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谋大局解危局应变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矢志奋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回顾百年奋进历程,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认识成果,都要受到当时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制约。再伟大的思想和理论,都不可能是超时空、超历史而一成不变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理论的内容和形式,并被亿万群众所掌握而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能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正是由于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坚持不断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才谱写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正是在传承党的血脉基因、秉持党的初心使命、遂行党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和增强坚持党指挥枪的显著优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各种优势不断内化为人民军队的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是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扎根于中国大地,在不断砥砺奋进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认识到创建人民军队、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党带领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人民民主政治,靠的是枪杆子。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捍卫民族尊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以党领导的强大的人民军队为重要保障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样没有人民的一切。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改革时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都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都不能变,永远都不能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是一切进步事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的大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并迅速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凯歌行进,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环境中诞生的,并迅速荡涤了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建设了生机勃勃的新社会。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把握中,我们党也曾经经历了失误和曲折,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正是在重新端正对中国和世界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抓住并成功运用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由于对世界大势作出了新的准确判断,我们党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培育了党群之间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始终牢记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许多党员干部积极实践党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各条战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正是因为我们党100年来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中,保持了良好的党群关系,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始终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党才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党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重视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创建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段时期内甚至也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阶级联盟。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正确处理了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统一战线成员的关系,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等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积极推动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使统一战线为巩固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及时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我们党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得到新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坚持壮大统一战线,实现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

党是我们的“发动机”,是我们的“火车头”,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问题解决好。建党100年来,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不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关键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进党的团结的历史。党一方面坚持从严治党管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一方面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党内的思想认识分歧,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延安整风在思想上政治上破除了“左”、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自我纠错的历史。通过自我革命自我纠错,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升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化解风险、迎接挑战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新的起点上,我们只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把这个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起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加以推进,始终不渝的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够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吸收营养,走向未来。党的百年历史,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当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断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献礼。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四

回望百年奋斗征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下,这个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五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新的伟大征程上,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我们就一定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六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七

202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八个主要内容。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标志。6月2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信息中心在北京媒体中心正式开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家喻户晓,优美的歌声,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名片和象征,而且已经升华为人民奋斗的时代精神。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再次唱响这首老歌勾勒出火红岁月,用这首时代红星照亮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奋战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业绩。

初心不改,前赴后继跟党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用血水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时代的讴歌与壮举,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规划建立,党带领中华儿女昂首挺胸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更要笃定信念、滋养初心,坚定如磐的革命理想信念,种下一心为民的思想根芽,继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使命不负,革命重担挑肩上。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已经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构筑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非凡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各种风险矛盾挑战依然存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可谓重任在肩。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需要大家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所强调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发展蓝图已经擘画,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时代的接力赛中,我们必将跑好我们这一棒,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作出贡献。

勇毅不泯,万里江山披锦绣。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美好的生活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而是勇毅的韧劲奋斗实干出来的。_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是在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越要坚信党的领导,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我辈之奋斗换来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家喻户晓,优美的歌声,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名片和象征,而且已经升华为人民奋斗的时代精神。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再次唱响这首老歌勾勒出火红岁月,用这首时代“红星”照亮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奋战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业绩。

初心不改,“前赴后继跟党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用血水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时代的讴歌与壮举,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规划建立,党带领中华儿女昂首挺胸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更要笃定信念、滋养初心,坚定如磐的革命理想信念,种下一心为民的思想“根芽”,继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使命不负,“革命重担挑肩上”。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已经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构筑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非凡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各种风险矛盾挑战依然存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可谓“重任在肩”。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需要大家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所强调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发展蓝图已经擘画,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时代的接力赛中,我们必将跑好我们这一棒,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作出贡献。

勇毅不泯,“万里江山披锦绣”。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美好的生活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而是勇毅的韧劲奋斗实干出来的。_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是在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越要坚信党的领导,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我辈之奋斗换来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百年奋斗,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唯有精神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一百年前,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

这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学习党史。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11年,中国从_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的中国人民,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我市实施清水工程,这是我市创建生态城市、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改善人居环境、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党员,我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执政为民,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清水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这是一场治理水环境的攻坚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结合各项工程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寻找工作重点,坚持靠前指挥,减少层次,解决问题,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准难点,突破瓶颈,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踏踏实实把清水工程做好,为天津建成生态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才认定了这条道路,认定了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认定了这条道路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抑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走下去。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今天,走在大路上的我们,有着无比的自信,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砥砺奋进再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主题,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这个主题,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这个主题,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九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斯德哥尔摩全球人类环境会议,对于推动全球环境问题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亦是如此。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有各国政府代表团及政府首脑、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讨论当代环境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在此次会议之后,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大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拉开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至此,大气污染防治被提上日程并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从无到有开启了我国的大气环境保护的历史,历经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等,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政府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同时,开始重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科学研究,逐步投人大量资金研发相关的治理技术,长时间的科技研发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切实的技术保障,取得的成果推动了相应的政策制定、法规完善和标准出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气污染范围尚以城市局部为主,主要关注的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tsp),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主要以改造锅炉、消烟除尘、控制工业点源污染为主。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城市环境空气的二氧化硫(so2)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出现了区域性的酸雨污染。

至21世纪之初,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仍为燃煤和工业,主要污染特征为煤烟尘、酸雨,空气污染范围从局地污染向局地和区域污染扩展。这一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能源结构,更确切地讲是煤的燃烧造成的,属于煤烟型污染。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速发展的城市群交通和汽车产业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污染。在发展模式仍旧租放,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等的大背景下,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难下,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阶段,我国大气环境中的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共存,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二次污染愈加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

2012年秋冬季,尤其是2013年1月,北京地区以及我国整个东部地区,出现了长时间、大面积灰霾,其中2013年1月14日的霾污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受影响的人口达8.5亿之多,这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的重要背景之一。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摆脱了旧中国的衰败凋零,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拓前进,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的必然结果。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大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100年来,党形成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意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在国内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煤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当下,对于煤矿开采和生产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要求在掘进作业中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从中国煤矿掘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对现代煤矿掘进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已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经之路,对于煤矿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对其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1中国煤矿掘进技术发展综述。

1.1光面爆破技术。

光面爆破技术,是迄今为止,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煤矿开采掘进技术。该技术以较好地确保岩围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基础,根据设计的轮廓,岩层更精确地发生断裂,使岩面更加的平整、规则。光面爆破技术对于围岩的稳定性破坏程度小,掘进的速度快;然而,光面爆破技术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更多的特殊设备才能得以应用,并且对钻孔精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爆破工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1.2掘锚一体化掘锚机组。

目前,在中国煤矿掘进作业中,所用到的掘锚一体化掘锚机组大多数都是以连续采煤机为基础的发机结合。一台设备可以同时具有掘进以及支护两种功能,使掘进和支护设备大大减少了换位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由此,颠覆了传统的单一作业的方式,改善了煤矿开采流程,凸显其可靠、快速、自动化、高效率的优势。

1.3负载反馈调速技术。

于切割牵引速度来说,它是煤矿掘进机的重要工况参数之一。它不仅与掘进机自身密切相关,而且与煤岩的硬度、机器的钻入深度以及切削厚度都密切相关。负载反馈调速技术以切割牵引速度为核心,通过比例多路换向阀、变量泵-负载反馈无级调速等调整切割牵引深度,由此来确保掘进机工作时的可靠性。

1.4分裂机及液压锤的积极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逐步发展,中国通过对先进掘进技术的学习及研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先进掘進机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分裂器和液压锤。于煤矿掘进作业之中实现了分裂机以及液压锤的联合应用。需要首先利用分裂机把矿岩分裂,之后使用液压锤把已经分裂的矿岩粉碎,再装车运送,这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精确性及可操作性。

2煤矿掘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煤矿掘进技术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初表现为规模小和成果小等特点。同时存在机重较轻、破岩能力较差、设备功率较小、可靠性较差等问题。1979年以后,悬臂式掘进机得以实现了相对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40多年中,经过不断研发,已开发研制出20多种不同型号的掘进机,逐步形成系列化产品;但总的来说,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掘进机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在来看,煤矿掘进技术的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5)掘进机中绝大部分除尘效果都很差,极有可能将工作人员的视力造成模糊;

(6)掘进机输机链条的紧度不足,会导致卡链和轴承损坏等等一些问题出现。

3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方法。

3.1选用具备优良性能的掘进机。

在煤矿掘进工作里,核心设备就是掘进机,实际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当前,中国在掘进机的引进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重点机构推出的挖掘机型号包含以下几种:由煤科总院上海分院和南京晨光机械厂合作制造的elmb型;由煤科总院太原分院和淮南煤机厂合作制造的el-90型;由淮南煤机厂和奥地利沃斯特——阿尔卑尼公司合作制造的am-50型;由煤科总院太原分院和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制造的emia-30型;由佳木斯煤机厂和日本三井三池公司合作制造的mrh-510-41型。煤矿掘进工作选择掘进机时需充分考虑到矿井的实际需要以及掘进机的综合性能。

3.2大力引入连续采煤机。

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所维持的高效的采煤量与其所采用的连续采煤机所进行的多巷掘进是密不可分的。连续采煤机多巷掘进适合在巷道采煤作业上进行使用。运用连续采煤机,实现了采掘一体化,挖掘速度相对较快,巷道内作业的灵活性相对较大;连续采煤机本身的布置非常紧凑,它独特的驱动器以及直流传力电机可以明显提高机器效率以及过载能力。比如,中国晋煤集团寺河矿与赵庄矿等矿井在开发时,引进了连续采煤机,在多巷掘进以及掘支平行施工等方面都体现了非常强大的能力。

3.3掘进机技术的优化改进。

掘进机技术的改进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2)为掘进机增加一套自动润滑的系统。在掘进机工作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对掘进机进行统一布管,并且将掘进机编入进自动润滑系统之中而无需再借助人工手动润滑。井下作业时,可以运用双柱输油路,当自动润滑系统运行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转换为手动润滑的模式,进而保障掘进机正常运行;(3)在掘进机的铲板的位置加一个接点,连接第一输送器与销轴,之后再与第一运输机的后支撑相连接,进而构成四连杆机构;实现铲板与第一输送机同时操作,使其尾端的从动轮和与动链轮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进而有效处理了链条松紧不稳定、频繁调节装置的问题。

3.4建立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

建立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是改进现代煤矿掘进技术技术的另一种方法。对煤矿企业来说,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现机械化施工工序,进而使掘进效果表现出快速、高效、安全以及低能耗等一系列特点;同时,完善掘进机作业线配套设施,如湿式煤电钻、装煤机、支架、刮板输送机、锚杆机以及瓦斯断电仪等,以建立高效和高产的矿井模式。

3.5煤矿掘进工作安全性的提升。

(3)实现煤矿掘进循环作业。掘进技术是煤矿开采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提高掘进速度和效率,较好地完成煤矿采集和生产等任务,还需实现煤矿掘进循环作业,即在保证截割、运输、支护、通风和抽放等工序上正规作业的基础之上,提升煤矿掘进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同一个循环中,可实现多项施工作业的同步进行,在平面掘进时实现协调作业,对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充分利用,从而保证了整体的掘进进度。

4结语。

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是煤矿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是确保掘进作业安全性和高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推动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围绕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首先要选用性能优良的掘进机,对掘进机技术予以化;其次要建立起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再次要注重对掘进工作安全性水平的提升,以此来大幅度提升煤矿掘进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4]熊斌.煤矿斜井综掘机快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4.

[5]许超.试论煤矿掘进技术及安全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6):59.

作者简介:王会盼(1980年7月-)男,河北省保定市人,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谢桥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煤矿掘进。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

一、上海时期。

起初,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发展之后进入了专业音乐阶段,而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当时较为知名的音乐家有刘天华、黎锦晖等人,为中国音乐的专业化道路努力奋斗。其中,黎锦晖为了完成“平民音乐”这一梦想,开始了一段流行音乐创作之路。

20世纪20年代初期到中期,黎锦晖为儿童传播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创作出了《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等儿童歌曲。对于黎锦晖而言,如今的时代所缺乏的正是大众音乐,因此,黎锦晖创作老百姓的音乐,秉承“必须通俗,才能普及”的思想,开始创作流行歌舞音乐。

1927年,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以及《落花流水》等当时时代的金曲,同时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让这些歌曲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是,当时的中国上海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因此,有众多更加先进的表演冲击这一文化,因此,当时的黎锦晖变成了黄色音乐的代名词。但是,黎锦晖依然没有放弃,依靠自身的毅力以及对音樂的执念不断创作,带领歌舞团演出,最终培养出了周旋、姚莉等第一批明星。

此后,黎锦晖的同胞弟弟黎锦光以及姚敏等人开始接替黎锦晖继续创作流行音乐。1936年,以电影为根基,创作了众多流行歌曲,如《夜来香》《葬花》等,均是当时的影片主题曲或是插曲。黎锦光的创作有西洋舞曲与民间音乐,具有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黎锦光不仅善于多元化流行创作,同时,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流行歌坛,大多数是自学成才,除刘学庵之外,其余均是在自身游历的条件下凭借自身经验以及个人领悟创作流行音乐,这种音乐与当时大上海的气氛十分贴切,大众也都能听懂。该时期的音乐大多数是柔美风格,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为音调,具有民间小调的特点,简单容易学习;同时,题材也多是描写人们生活中的小事物,与当时民众的心中渴求有一定的共鸣感。在伴奏音响方面采用的是西方音乐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在当时的时代下不被人们所接受,被称为“靡靡之音”,社会各界均对流行音乐展开抨击。

二、港台时期。

1949年建国至1978年,音乐经历了一个波动的时代,这个时期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洗礼,文化业饱受摧残,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融合,所创作的歌曲都是歌颂祖国,歌颂领导人之类的歌曲。之后,邓公南巡,改革开放的大潮扑面而来,中国人民敞开怀抱,接纳世界绚丽多彩的文化,此时香港音乐进入内地,人们被这种情歌所触动,认为原来歌曲还可以是这样!在惊叹之余,人们开始了一股新的潮流,不管是什么音乐,只要是香港音乐,内陆人民统统接受,如张明敏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让中国为之沸腾。但是,由于香港长期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因此,不管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受到英国风格的感染,因此,在刚开始的香港,大多是传唱英文歌,长期如此唱下去,直到最后香港人利用外国音乐配上中国歌词,这一改变促进了香港音乐的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式,最终出现了众多填词人,其中较为出名的如林夕。随后香港音乐独立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粤语歌曲。但是,香港音乐始终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长期的唱片发行让内陆人感觉到乏味,人们逐渐有些厌倦。就在此时,以罗大佑为代表的台湾音乐人,台湾音乐人坚持原创,以校园歌曲著称,当时如《酒干倘卖无》《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在大陆风靡一时。同时,进入大陆邓丽君的歌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那种甜甜、柔美的风格之下,开创了自身的时代。如《甜蜜蜜》《小城故事》等在如今时代仍有一大批传唱者。

三、多元文化融合时期。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新时代,不仅思想上解放,同时,中国大陆也开始重新认识流行音乐,当邓丽君歌曲流入到大陆时,代表了一个时代,众人开始模仿这种唱腔。如李谷一的《乡恋》、程琳的《小螺号》等,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此类歌曲受到无情的批判,1983年才逐渐解禁。到了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一阵“西北风”,这类风格的出现也代表流行音乐新的风格出现,其中,陕北唱腔中融入西方元素节奏成为了特色的流行风格,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以及爆发力,此时的流行音乐开始了新的路程。

之前,人们经历了十年动荡,这十年是流行音乐倒退的十年,是文化缺失的十年,这一时期的人们不仅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随后,当十年结束之后,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追求解放,当人们听到欧美摇滚时,被这种唱法深深吸引。1986年,崔健在北京国际和平年纪念音乐会上唱了《一无所有》,从此,属于国外的摇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了摇滚风。人们在打扮上追求个性,在歌词中肆无忌惮地表达自身的渴望。随后,各种乐队涌出,其中较为出名的乐队有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眼镜蛇乐队等。这些乐队人员都是年轻人,对于生命有另一种渴望,摇滚音乐唱出了自己的个性,唱出了内心的叛逆。而这标志着我国流行音乐多了一种风格——摇滚乐。

现今进入了21世纪一个新的时期,流行音乐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大音乐媒体层出不穷,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国外的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港台音乐文化、日韩文化以及欧美文化,其中,流行音乐还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今之民族唱法融合流行唱法的演唱已经开始有人在传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与流行音乐结合,中国的古诗词以及中国传统乐器等均与流行音乐文化融合,这种融合的意义说明,中国流行音乐在不久的未来会逐渐站在世界之巅,会成为世界级音乐,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融合的代表《中国风》作品,也会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偏离,目前的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还充斥着一种商业化,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流行音乐中充满了利益纠葛,这种纠葛让流行音乐不再纯粹。我国流行音乐界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事业,让大众能听懂好与坏,不在网络音乐与口水歌之间徘徊,各大卫视均创建了音乐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这些节目的取向为流行音乐注入血液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明白音乐品质上的好与坏。但是,目前的流行音乐越唱越少,翻唱人数居多。如果台湾没有了方文山,香港没了林夕、内陆没了高晓松,试问,难道流行音乐的歌词就要终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的流行音乐缺少了创作,而这也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界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3]佚名.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唱法的影响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8,31(5).

[4]晁春莲.从中国歌曲的日语翻唱谈中日流行歌曲的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

[5]徐浩铭.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分析[j].黄河之声,2018(4):51.

摘要:林语堂是近代以来拥有西方读者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为转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文化认同和文化回归的路上虽历经艰辛,却从未停止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林语堂;中西文化;文化回归。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诩是“一捆矛盾”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位享誉世界、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他的“矛盾”之处,不仅在于他“亦中亦西”的文化背景,在他身上,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基督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矛盾”更在林语堂的文化认同过程中显露无疑。曾经林语堂也经历过思想激进、急欲寻求国内思想变革的状态,那时候的他批判传统,反对国粹,痛斥国民性。然而,中年之后他开始转身,开始看到并愿意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美好。旅居美国之后,他的文化回归之路更为明显,他将自己视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从不同人生阶段林语堂不同的文化认同观来探讨他的文化回归之路。

一、推崇西化。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省龙溪一个“严格的基督教家庭”。当时的福建省对外交流频繁,外国传教势力快速发展,是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省份之一。少时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西化”的文化观,从6岁进入坂仔教会小学到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林语堂接受的一直都是教会学校的教育。如果说林语堂幼年在家中与基督文化相遇是与西方世界的初步接触,那么在之后的求学历程中,他有了新的感受,开始迷恋西方文化,崇尚科学。尤其是在圣约翰大学期间,他没有合适的机会及环境去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相反他沉浸在丰富浩瀚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英文资料、外文书籍中,如鱼得水,饱览了图书馆里几乎所有的书籍,这造就了他坚实的英文功底,他对西洋文明的信仰就是从那时开始确立,也造成了其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在大学毕业后,林语堂至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员,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他猛然惊觉自己对中文“仅仅半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竟然达到连“孟姜女哭夫以致泪冲长城”这样经典的传说都不曾有所耳闻的地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圣经》中大大小小的故事却了如指掌。为此他深觉惭愧,便开始恶补中文,埋头苦读孔孟老庄等国学经典,广泛涉猎,且经常想方设法地与文化人交流,长期浸润其间,林语堂的中国文化修养也逐渐充盈。之后林语堂离开清华大学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这四年的异域经历,让林语堂更真切地看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发达、社会的现代化,也体会到了西方对民主、法治和科学的重视,直至1923年林语堂才结束留学回国,并前往北大任教。

与当时许多出国留学归来焦虑中国未来的人一样,林语堂迫切希望改变国内混乱落后的状况,于是回国后便如火如荼地加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之中,批“名流”、斥“文妖”,站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且言辞激烈、情绪激愤。他提出了“精神之歐化”的文化主张,想要改造国民性,重塑国人形象。他认为古之以来所倡导的“中庸”其实是为“惰性”披上了光鲜的外衣,认为中国文化其实是造就国民“四千年的揖让,焚香请安,叩头,四千年的识时务”[1]的根本原因,认为“老大帝国国民癖气”充满着“惰性”“奴气”“敷衍”“无理想”“无热狂”。他不断思考着安身立命是什么?识时务又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恶性急?这些启发林语堂产生了救助文化的思想意识。

回国之初,林语堂算是彻底的欧化主义者,企图运用西方文化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大换血,甚至在疗救问题上还毫无顾忌地提出了全盘效仿欧美,向西学看齐,欲以西方之文化与制度解中国所遇之难题,在思想、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寻求大力变革,认为中国人均应做到“思想欧化、精神欧化、习惯欧化”。事实上,此时被急功近利冲昏头脑的林语堂并没有彻底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精髓与劣势之所在,只是轻率地将其分别与落后和先进等同起来。因此,他必然强烈地排斥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甚至提出“非中庸”“非乐天知命”等六项激进的原则,针对的也是传统文化和国民性中的消极面。

二、文化中立。

20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与鲁迅等激进派渐行渐远,但又极力反对保守派,且他此刻可以冷静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眼之所见不再只是中国文化落后和有局限性的方面,而是关注到中国文化内在平和等美好特质,于是他的评判观点趋于公正,态度也不再像前期一样激烈、偏执,而是转变为欲以“幽默”来“滋润”国民的心灵。正所谓“远视固体态苗条,近睹则百孔千疮”[2],当视角从民族视角的“近睹”转向西方视角的“远视”时,林语堂突然发现不少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充满“浪漫的崇拜”,更始觉东方文化与艺术如“美人”一般,这些觉醒推动着他开始尝试更换角度来再次品读中国文化。克罗齐“表现说”让林语堂不再一味称颂西方文化,他看到了西方文艺美学的不足,启发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新的互补性思考,加深了他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并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积淀,更不可能继续忽视其对人类思想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比如,林语堂认为中华民族拥有“和平忍耐”“脚踏实地”“知足常乐”等优点,是我们国家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人文文化之下,国人个性发展比较自由平和。但在民族存亡关头,若一味守旧、忍耐,只能坐视西方将他们的“文化硬性发展和武力侵略”自诩为“雄心与胆量”,任其征服我们的国家。

在创办期刊《论语》时期,林语堂对于中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反对中庸变为提倡中庸。他认为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才能达到“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完全的均衡”,就像看待中西文化时,中庸之道就是要看到各自的精华与有偏颇之处,整合后才可被吸收借鉴,因此他开始“相信中庸之道”,并把它视作实现理想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的关键所在。

用西方对比思考中国,他处处不满。比如法治,林语堂认为中国人讲究“通融”“敷衍”,所以实行法治不严,要向西方学习,去“相信制度组织”。反之,感悟西方,他也失望,觉得一味地追求金钱会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压迫,对物质的极端追求会导致心灵萎缩,认为“急功近利”的西方又该学习中国的“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和“知足常乐”。自此,林语堂不再认为西方的文化与制度是未来中国变革所必须要遵循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物。他采取了中正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即不以一方之所长来评判或否定另一方之所短,而要取对方之所长以补自身之所短,实现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林语堂那里,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发展文化的二元化成为可能,这一切得益于他成长过程中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对中西文化的中立审视的态度在林语堂去往美国之前就已经显露无遗。1934年他曾经反思自己在回国早期所发表的观点有些“浮躁凌厉”,这是他在中立审视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全新感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同。经过这番审视之后,一个在文化认同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的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心灵归宿,这也是林语堂形成其独特中国文化观的重大转折点。

三、文化回归。

也许是他开始觉察自己“头脑”虽为“西洋的产品,心却是中国的”[3],在1936年赴美写作后,他远离纷争,“重新发现祖国”,林语堂参悟出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中国文化其实充满着智慧。这时的“远观”,促使他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融合的文化观,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审美上,逐渐开始偏向于中国文化。其实这不难理解,早期林语堂一直以中国人为读者,急欲改变国家落后的状况,唤起民众的苏醒,所以不可避免地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旅居外国后,读者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他反而能够看到中华文化相较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及深远之所在。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回归自此之后成为了林语堂人生方式和写作思路的主旋律。从1936年起,林语堂开始向西方社会大量输入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妙之处,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他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中国历史观及文化观的过程。从其成名作《吾国与吾民》(1935年)到代表作《生活的艺术》(1937年)、《孔子的智慧》(1938年)中可以看到林语堂极力赞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礼法为纲”的儒家文学。他认为儒学是有人情味的“人文主义”,他期望能以这种人文精神去解决西方大工业生产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生活的困惑与贫瘠。直到后来的《苏东坡传》(1947年),展示了林语堂心中所认为的思想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在《老子的智慧》中可看到林語堂对中国道家思想的推崇,他向西方世界讲述了以“崇尚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苏东坡传》中那个“快快活活”“像旋风般活过”的苏东坡,是林语堂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生活理念,对西方社会进行生命价值和信念的再塑造。

如果说早年的教育环境和求学经历,造成了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片面的话,那么后期他以通俗却不失精妙的文字向世界尤其是欧美传播中国文化,则源自于他对“民族特有东西”的偏爱。他带着回归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有以现代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的智慧。饱经世事的洗练之后,回归传统文化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通透与清醒,因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引导人们去参悟人生的喜与悲、得与失,最终,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心怀豁达、平静淡然。

参考文献:

[2]林语堂.林语堂全集(第十三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子通.林语堂评说七十年(第一版)[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才认定了这条道路,认定了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认定了这条道路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抑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走下去。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今天,走在大路上的我们,有着无比的自信,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砥砺奋进再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奋斗的道路蜿蜒曲折。

10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在中华民族危亡图存的关键时刻,你应运而生。在历史的洪流中,你一路风雨兼程、澎湃前行,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的小党,一跃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华丽嬗变。回顾你走过的每一步,总是令人欢心鼓舞,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历程昭示真理,历史启迪未来。100年的艰辛求索,100年的沧桑巨变,你用实际行动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你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秀水泱泱、红船依旧,风云变幻、精神永恒。再回首,依然忘不了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你苦苦追寻,努力奔跑,奋力追梦,只为让党旗更鲜艳,只为让乾坤更明朗。我爱你,亲爱的党,我将紧紧依偎在你的怀抱,时时环绕在你的周围,为你加油鼓劲,为你添彩增光。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散发着“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创新活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你最本质的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与百业同兴盛,永葆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将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勇立潮头,以超前的思维谋划发展,以超常的办法推进发展,以超强的胆识加快发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条框框,锐意改革创新,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成就梦想,让党旗在庚子年的沧桑岁月中高高飘扬。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保持着“战天斗地、开天辟地”的澎湃激情。自成立以来,你就立下鸿鹄志,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吞山河、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当有新思路,新常态更需新作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将在“快马加鞭、追赶跨越”中勇创佳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指引,怀揣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促发展上,大力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发展。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怀揣着“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大于天”“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等等,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句句情感的表达,把你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你用10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衷心拥护。我们抓发展、抓改革、抓治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经济蛋糕”,分好“民生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造福于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将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勇挑重担,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冲锋在最前沿、战斗在第一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化解民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爱你,因为你始终坚定着“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胆识魄力。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直到进入新时代,你至始至终都把作风建设视为生命线,并作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时代论断。“风气正则民心聚,民心聚则百业兴。”我们将在“改进作风、勤政廉政”中勇当先锋,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生活上的“正派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干净干事作为政治本色,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树立威信、展示风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砥励品质、锤炼作风,时时刻刻维持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亲爱的党,请接受我最真挚的表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事怎样变幻,我对你的爱势不可“党”,我对你的爱无人可“党”。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斯德哥尔摩全球人类环境会议,对于推动全球环境问题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亦是如此。

在此次会议之后,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大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拉开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至此,大气污染防治被提上日程并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从无到有开启了我国的大气环境保护的历史,历经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等,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政府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同时,开始重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科学研究,逐步投人大量资金研发相关的治理技术,长时间的科技研发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切实的技术保障,取得的成果推动了相应的政策制定、法规完善和标准出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气污染范围尚以城市局部为主,主要关注的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tsp),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主要以改造锅炉、消烟除尘、控制工业点源污染为主。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城市环境空气的二氧化硫(so2)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出现了区域性的酸雨污染。

至21世纪之初,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仍为燃煤和工业,主要污染特征为煤烟尘、酸雨,空气污染范围从局地污染向局地和区域污染扩展。

这一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能源结构,更确切地讲是煤的燃烧造成的,属于煤烟型污染。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速发展的城市群交通和汽车产业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污染。

在发展模式仍旧租放,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等的大背景下,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难下,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阶段,我国大气环境中的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共存,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二次污染愈加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

2012年秋冬季,尤其是2013年1月,北京地区以及我国整个东部地区,出现了长时间、大面积灰霾,其中2013年1月14日的霾污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受影响的人口达8.5亿之多,这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的重要背景之一。

百年奋斗,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唯有精神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一百年前,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程度,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它本质上是大气污染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1],时间尺度上从毫秒到世纪,空间尺度上从分子到全球,是一个典型的多尺度多相非线性复杂系统问题.这些污染物主体是化学成分,也含有一部分生物成分.化学成分可分为气体和气溶胶两部分,气溶胶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氯化物、有机碳、元素碳和地壳物质等;气体主要有so2,nox,o3,co等.生物成分也称为生物气溶胶,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微生物毒素、花粉和植物纤维等.大气污染物经过生成、传输扩散、转化、沉降等过程,形成一个源、汇与循环的复杂系统.传输扩散和沉降属于物理过程,受大气运动、地形、下垫面和云雨的控制.转化属于化学过程,大气污染通过一系列化学和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物的生成过程既有物理过程也有化学过程,同时还常常伴有生物过程.人们通过数学方法来定量描述这一系列复杂又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给出了状态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热量守恒方程、物质属性守恒方程、辐射传输方程、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方程、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等.但由于对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如复合污染中的大气颗粒物形成机理、边界层基础理论、化学生物物质对人体机能影响机理等,这些过程的很多部分目前只能借助于参数化或统计学来描述,甚至还只能定性描述或忽略.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大家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研读这来之不易的“教科书”,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乘风破浪。

学习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前提。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新时代。学习党史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了解我们党和国家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助于汲取我们党和国家历的执政经验。作为一名党员,要知党爱党,知党爱国,坚定信仰信念、淬炼党性修养、厚植为民。特别是针对青年党员,更要加强党史宣传和教育,要正确且及时地引导广大青年党员在学习中继承发扬好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其能深刻领悟我们党在这百年来经过不断检验得出的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裕中国。”

学习党史,是恪守为民初心的必经之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百年奋斗、风雨不改的初心。2021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重大成果,是在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业绩。同时明确未来5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确保脱贫人民不再返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疫情防控救治,限度减少疫情传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取得令世人艳羡的成绩,这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国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完全信赖和依靠我们党,始终保持上下一心,是我们党百年来一心为人民,得到人民衷心认可的体现,也是我们学习党史,恪守为民初心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是勇担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义无反顾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党的百年发展史,以宏大的历史感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环环相扣,循序递进,重视、研究和借鉴党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站在新时代的开端,我们要用心感悟党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要想始终保持青春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焕发蓬勃生机,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党史,温故知新,对照初心、常思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将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谢谢大家!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就是要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提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7年,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根据党中央决策,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从此,海南这个祖国美丽的海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新阶段。

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3个亿。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8倍、14.3倍、226.8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在农垦体制改革、“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航权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了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经过30年不懈努力,海南已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一个生动缩影,海南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广大建设者开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倾力支持、广泛参与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900多万海南人民,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是经过实践检验推进改革开放行之有效的办法。先行先试是经济特区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探索改革开放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经验。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当前,改革在很多领域突入了“无人区”,经济特区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经济特区要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积极培育崇尚实干的环境,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二

一条游船。

劈开了南湖的波浪。

十几个热血青年。

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

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

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

就成了一个红色的会场。

一百年前的中国革命。

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

也许是黑夜太长的缘故。

人们对太阳。

才有强烈的渴望。

于是在我的视觉里。

一部生动的中国现代史。

就烙下了一条船。

在旭日里行进的印象。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憧憬。

运行着一个曲折的历程。

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

多少处暗礁险滩。

多少次惊涛骇浪。

船的航程在起伏的五线谱里。

写着平平仄仄的诗行。

起初那几个操舵人。

便在风雨中迷惘。

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

有位舵手操起舵轮。

矫正了那船的航向。

井冈峰巅。

遵义城头。

延安宝塔。

西柏坡……。

每一处革命圣地。

都是一座闪亮的航标。

为一次次伟大的行动导航。

跟着那条船的路线。

千万条船。

从赤水从洪湖……。

从黄河从长江……。

江河湖海都在咆哮。

云集一支庞大的队伍。

演奏出东方红的合唱。

雄鸡一样形状的土地。

终于发出了黎明的报晓。

一轮鲜红的太阳。

从未有过今天的辉煌。

一代又一代掌舵人。

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

把我们的航程。

永远指向太阳的方向。

《党旗飘飘》。

听着歌声成长,

凝望红旗长大,

过着甜蜜生活,

挽着幸福走路。

我是快乐的“山顶洞”后人。

当我举起铁拳,

站在党旗下,

那是一种庄严,

那是一种神圣,

那是一种荣光。

是党旗叫我有远大的理想。

是党旗给我坚定的方向。

我成为一名党员。

有一种责任。

有一种奉献,

是我事业的指南。

有一份热情。

有一份宽容。

是我待友的信念。

有一种吃苦,

有一种肯干。

是我工作的态度。

有一份真诚。

有一份关心。

是我家庭的航船。

党旗飘飘四季如歌。

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

党旗飘飘江山如画,

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

7月1日是您的生日,今天。

我揩一把泪水,串成感恩的珍珠,

那是和平环境下自己在三尺讲台耕耘的一点收获,

那是党的好政策给“右派”子女播出的生活美景;。

那是改革开放渐渐丰腴起来的农村的小康生活,

那是科技创新给我们山区人带来的锦绣前景。

我唱起赞歌,

激昂的是伊通河的汹涌怒涛,

低沉的是大孤山的松林阵阵。

悠扬的是长江的亘古绵延,

高亢的是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

我举起酒杯,

醇香的是感恩的汉字,

浓烈的是对党的赤诚。

我捧上鲜花,

含苞的是青春的祝福,

怒放的是新世纪豪情。

唱不够党的政策。

说不完党的英明。

鲜艳的党旗啊,

你是一道闪电。

照亮如漆的夜空。

“神七”在月球上成功。

您是一声惊雷。

抖擞神州精神。

奥运的火炬点燃在北京的上空。

党旗飘飘。

你用智慧收获上海世博的丰盈。

冬雪弥漫征程的寒意,

你用温暖召唤士气从容。

夏雨挥洒炽热的激情,

为受灾建起了一道道高楼,

为国人送去万条富民的政策,

只要你是56个民族,只要你是中国人。

一百年的历程,见证着您奋斗的足迹。

一百年的沧桑,留下了您坚韧不屈的身影。

党旗,前赴后继,穿过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

党旗,高歌挺进,跨越建设征途的漫道雄关;。

党旗,载歌载舞,

接受13亿人民欢庆100周年华诞的光辉灿烂;。

党旗,昂扬屹立地球东半,

飘扬在21世纪的春天。

沐浴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教育的阳光,

我在党旗下健康成长由一个懵懂的少年,

变成一个有自律性的共产党员。

凝视着鲜红的党旗。

回首走过的教涯。

半百人生的文化洗礼。

30多年的教坛挥汗。

我的热血,我的激情,

我的爱更加倍添。

太阳如炽,光华耀眼。

在明媚的春光下,

祖国编织着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彩卷。

在漫长开放的海岸线上,收获的是科学与文明;。

在三峡拦河大坝的涛声中,

收获的是大禹未谱完的乐章;。

在矿山、油田、炉台中,

收获的是效益和铁人精神。

一百年前的七月,

黑暗的东方迸射出希望的曙光,

雄狮昂起不屈头颅,

中华大地终获新生。

这是开天辟地的日子,

这是太阳升起的日子。

无数先烈前仆后继,

用鲜血染红了她。

最优美的诗,

最动听的歌,

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全国人民由衷的心声,

传遍了神州大地每个角落。

井冈山的道路,延安窑洞的灯火,

改革开放的春风,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是党领导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辉煌。

通过观看《党史故事100讲》之一大首聚开天辟地,我再次学习了党史,再次感受了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

我恍如看见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中共一大的方向,领导着中共一大顺利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人民解放的重托,在灾难深重的中国正式诞生了。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征程。经坎坷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发展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梦,有许多许多--。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

在我的心里,一向有一个梦--。

一个灿烂的中国梦!

梦中流淌的,那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江河,

那不就是壮阔的中国梦吗。

期望我的祖国,源远流长,奔向辉煌!

梦中那连绵起伏,巍然屹立的山峰,

那不就是绚丽多姿的中国梦吗。

期望我的祖国更加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梦中那一张张孩子们天真的笑脸,

那不就是充满期望的中国梦吗。

期望我的祖国,像花儿一样盛开,

怒放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都有一个梦--。

一个磅礴的、绚丽的、充满期望的中国梦!

崛起了,我的中国!

在午夜的最终一分钟,

我听见你犹如黄河拍岸的心跳,

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历史不断沉淀的屈辱,

是那冉冉飘过晨昏线上的梦,

虽不曾忘记,却不留回声。

崛起了,我的中国!

是谁在寂静中撒下泪滴,

是谁被深入骨髓的伤刺痛。

甲午年丰岛海上激起的水花,

与那虎门上最终一缕硝烟一同消失;。

那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紫荆,

和十三亿人一齐倾听宝岛的风雨归程。

中国,那亚洲上展翅翱翔的雄鹰,

与世界人民一齐呼唤--。

搏击吧,遨游在长空!

听,惊涛拍岸的黄河汹涌,

看,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长龙。

黑眼睛黄皮肤,

歌颂着五千年的礼貌传承、

祖国啊,我们深深爱着的祖国,

你像巨龙一样腾空而上,

向世界宣布着你的出类拔萃,

向子孙后代展示着你的朝气蓬勃。

可爱的祖国,愿你永远强大,

永远高山巍峨!

崛起了,我的中国!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学习完百年党史第二讲后的一些感悟。在百年党史第二讲中,党史专家邵维正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现场,一起重温历史。

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1920年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广泛的传播了,人们迫切的需要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先生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陈望道先生夜以继日,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这本中文版的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候,他讲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便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足以可见,这本书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大影响。

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更应该拼搏现在,展望美好未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面对鲜红的党旗》。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您是一面旗帜,又是一个整体,

是您把镰刀铁锤高高举起,

因为您代表中国工农。

一百年前的“七一”,

我举起右手面对您宣誓,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从此我就是您的儿女。

年年“七一”我总把历程回忆。

难忘那:

旧中国的“三座大山”,

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

送来了马列主义。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的烽火;。

从遵义会议到毛泽东力挽狂澜;。

从“五次反围剿”到抗战八年赶走侵略者;。

从“三大战役”到打败国民政府蒋家王朝。

_年的浴血奋战:

_年的前仆后继,

千百万党的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

换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这一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您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难忘那,

人民翻身做主人,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

_个“五年”规划,

您带领人民绘就崭新蓝图,

如火如荼、如歌如泣,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迈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继往开来小康社会步步实现。

科学发展经济腾飞国立强,

和谐社会国富民强地位高。

一百年来的理想信念,

一百年来的纲领路线,

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只为祖国强盛人民幸福。

一百年的日月星辰,

一百年的艰苦奋斗,

洒满了共产党人泪水和汗水,

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与愿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辈子都如醉如痴地唱,

赞美您啊,鲜红的党旗!

跟着您啊,奋勇的向前!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坚守信仰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充满蓬勃生机和年轻活力的重要源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建党精神是我国红色文化基因汇聚的源头,红色文化基因的延续发展离不开建党精神的指引。感悟建党精神,我们要延续红色血脉,传承党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

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一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集体中起到榜样的力量,认真思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初心,为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共同为创建“匠心、素养、情怀、美丽”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三

一、上海时期。

起初,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发展之后进入了专业音乐阶段,而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当时较为知名的音乐家有刘天华、黎锦晖等人,为中国音乐的专业化道路努力奋斗。其中,黎锦晖为了完成“平民音乐”这一梦想,开始了一段流行音乐创作之路。

20世纪20年代初期到中期,黎锦晖为儿童传播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创作出了《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等儿童歌曲。对于黎锦晖而言,如今的时代所缺乏的正是大众音乐,因此,黎锦晖创作老百姓的音乐,秉承“必须通俗,才能普及”的思想,开始创作流行歌舞音乐。

1927年,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以及《落花流水》等当时时代的金曲,同时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让这些歌曲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是,当时的中国上海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因此,有众多更加先进的表演冲击这一文化,因此,当时的黎锦晖变成了黄色音乐的代名词。但是,黎锦晖依然没有放弃,依靠自身的毅力以及对音樂的执念不断创作,带领歌舞团演出,最终培养出了周旋、姚莉等第一批明星。

此后,黎锦晖的同胞弟弟黎锦光以及姚敏等人开始接替黎锦晖继续创作流行音乐。1936年,以电影为根基,创作了众多流行歌曲,如《夜来香》《葬花》等,均是当时的影片主题曲或是插曲。黎锦光的创作有西洋舞曲与民间音乐,具有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黎锦光不仅善于多元化流行创作,同时,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流行歌坛,大多数是自学成才,除刘学庵之外,其余均是在自身游历的条件下凭借自身经验以及个人领悟创作流行音乐,这种音乐与当时大上海的气氛十分贴切,大众也都能听懂。该时期的音乐大多数是柔美风格,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为音调,具有民间小调的特点,简单容易学习;同时,题材也多是描写人们生活中的小事物,与当时民众的心中渴求有一定的共鸣感。在伴奏音响方面采用的是西方音乐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在当时的时代下不被人们所接受,被称为“靡靡之音”,社会各界均对流行音乐展开抨击。

二、港台时期。

1949年建国至1978年,音乐经历了一个波动的时代,这个时期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洗礼,文化业饱受摧残,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融合,所创作的歌曲都是歌颂祖国,歌颂领导人之类的歌曲。之后,邓公南巡,改革开放的大潮扑面而来,中国人民敞开怀抱,接纳世界绚丽多彩的文化,此时香港音乐进入内地,人们被这种情歌所触动,认为原来歌曲还可以是这样!在惊叹之余,人们开始了一股新的潮流,不管是什么音乐,只要是香港音乐,内陆人民统统接受,如张明敏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让中国为之沸腾。但是,由于香港长期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因此,不管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受到英国风格的感染,因此,在刚开始的香港,大多是传唱英文歌,长期如此唱下去,直到最后香港人利用外国音乐配上中国歌词,这一改变促进了香港音乐的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式,最终出现了众多填词人,其中较为出名的如林夕。随后香港音乐独立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粤语歌曲。但是,香港音乐始终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长期的唱片发行让内陆人感觉到乏味,人们逐渐有些厌倦。就在此时,以罗大佑为代表的台湾音乐人,台湾音乐人坚持原创,以校园歌曲著称,当时如《酒干倘卖无》《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在大陆风靡一时。同时,进入大陆邓丽君的歌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那种甜甜、柔美的风格之下,开创了自身的时代。如《甜蜜蜜》《小城故事》等在如今时代仍有一大批传唱者。

三、多元文化融合时期。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新时代,不仅思想上解放,同时,中国大陆也开始重新认识流行音乐,当邓丽君歌曲流入到大陆时,代表了一个时代,众人开始模仿这种唱腔。如李谷一的《乡恋》、程琳的《小螺号》等,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此类歌曲受到无情的批判,1983年才逐渐解禁。到了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一阵“西北风”,这类风格的出现也代表流行音乐新的风格出现,其中,陕北唱腔中融入西方元素节奏成为了特色的流行风格,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以及爆发力,此时的流行音乐开始了新的路程。

之前,人们经历了十年动荡,这十年是流行音乐倒退的十年,是文化缺失的十年,这一时期的人们不仅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随后,当十年结束之后,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追求解放,当人们听到欧美摇滚时,被这种唱法深深吸引。1986年,崔健在北京国际和平年纪念音乐会上唱了《一无所有》,从此,属于国外的摇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了摇滚风。人们在打扮上追求个性,在歌词中肆无忌惮地表达自身的渴望。随后,各种乐队涌出,其中较为出名的乐队有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眼镜蛇乐队等。这些乐队人员都是年轻人,对于生命有另一种渴望,摇滚音乐唱出了自己的个性,唱出了内心的叛逆。而这标志着我国流行音乐多了一种风格——摇滚乐。

现今进入了21世纪一个新的时期,流行音乐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大音乐媒体层出不穷,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国外的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港台音乐文化、日韩文化以及欧美文化,其中,流行音乐还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今之民族唱法融合流行唱法的演唱已经开始有人在传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与流行音乐结合,中国的古诗词以及中国传统乐器等均与流行音乐文化融合,这种融合的意义说明,中国流行音乐在不久的未来会逐渐站在世界之巅,会成为世界级音乐,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融合的代表《中国风》作品,也会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偏离,目前的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还充斥着一种商业化,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流行音乐中充满了利益纠葛,这种纠葛让流行音乐不再纯粹。我国流行音乐界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事业,让大众能听懂好与坏,不在网络音乐与口水歌之间徘徊,各大卫视均创建了音乐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这些节目的取向为流行音乐注入血液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明白音乐品质上的好与坏。但是,目前的流行音乐越唱越少,翻唱人数居多。如果台湾没有了方文山,香港没了林夕、内陆没了高晓松,试问,难道流行音乐的歌词就要终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的流行音乐缺少了创作,而这也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界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3]佚名.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唱法的影响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8,31(5).

[4]晁春莲.从中国歌曲的日语翻唱谈中日流行歌曲的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

[5]徐浩铭.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分析[j].黄河之声,2018(4):51.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给遭受重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新的依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

一、上海时期。

起初,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发展之后进入了专业音乐阶段,而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当时较为知名的音乐家有刘天华、黎锦晖等人,为中国音乐的专业化道路努力奋斗。其中,黎锦晖为了完成“平民音乐”这一梦想,开始了一段流行音乐创作之路。

20世纪20年代初期到中期,黎锦晖为儿童传播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创作出了《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等儿童歌曲。对于黎锦晖而言,如今的时代所缺乏的正是大众音乐,因此,黎锦晖创作老百姓的音乐,秉承“必须通俗,才能普及”的思想,开始创作流行歌舞音乐。

1927年,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以及《落花流水》等当时时代的金曲,同时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让这些歌曲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是,当时的中国上海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因此,有众多更加先进的表演冲击这一文化,因此,当时的黎锦晖变成了黄色音乐的代名词。但是,黎锦晖依然没有放弃,依靠自身的毅力以及对音樂的执念不断创作,带领歌舞团演出,最终培养出了周旋、姚莉等第一批明星。

此后,黎锦晖的同胞弟弟黎锦光以及姚敏等人开始接替黎锦晖继续创作流行音乐。1936年,以电影为根基,创作了众多流行歌曲,如《夜来香》《葬花》等,均是当时的影片主题曲或是插曲。黎锦光的创作有西洋舞曲与民间音乐,具有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黎锦光不仅善于多元化流行创作,同时,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流行歌坛,大多数是自学成才,除刘学庵之外,其余均是在自身游历的条件下凭借自身经验以及个人领悟创作流行音乐,这种音乐与当时大上海的气氛十分贴切,大众也都能听懂。该时期的音乐大多数是柔美风格,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为音调,具有民间小调的特点,简单容易学习;同时,题材也多是描写人们生活中的小事物,与当时民众的心中渴求有一定的共鸣感。在伴奏音响方面采用的是西方音乐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在当时的时代下不被人们所接受,被称为“靡靡之音”,社会各界均对流行音乐展开抨击。

二、港台时期。

1949年建国至1978年,音乐经历了一个波动的时代,这个时期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洗礼,文化业饱受摧残,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融合,所创作的歌曲都是歌颂祖国,歌颂领导人之类的歌曲。之后,邓公南巡,改革开放的大潮扑面而来,中国人民敞开怀抱,接纳世界绚丽多彩的文化,此时香港音乐进入内地,人们被这种情歌所触动,认为原来歌曲还可以是这样!在惊叹之余,人们开始了一股新的潮流,不管是什么音乐,只要是香港音乐,内陆人民统统接受,如张明敏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让中国为之沸腾。但是,由于香港长期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因此,不管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受到英国风格的感染,因此,在刚开始的香港,大多是传唱英文歌,长期如此唱下去,直到最后香港人利用外国音乐配上中国歌词,这一改变促进了香港音乐的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式,最终出现了众多填词人,其中较为出名的如林夕。随后香港音乐独立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粤语歌曲。但是,香港音乐始终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长期的唱片发行让内陆人感觉到乏味,人们逐渐有些厌倦。就在此时,以罗大佑为代表的台湾音乐人,台湾音乐人坚持原创,以校园歌曲著称,当时如《酒干倘卖无》《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在大陆风靡一时。同时,进入大陆邓丽君的歌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那种甜甜、柔美的风格之下,开创了自身的时代。如《甜蜜蜜》《小城故事》等在如今时代仍有一大批传唱者。

三、多元文化融合时期。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新时代,不仅思想上解放,同时,中国大陆也开始重新认识流行音乐,当邓丽君歌曲流入到大陆时,代表了一个时代,众人开始模仿这种唱腔。如李谷一的《乡恋》、程琳的《小螺号》等,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此类歌曲受到无情的批判,1983年才逐渐解禁。到了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一阵“西北风”,这类风格的出现也代表流行音乐新的风格出现,其中,陕北唱腔中融入西方元素节奏成为了特色的流行风格,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以及爆发力,此时的流行音乐开始了新的路程。

之前,人们经历了十年动荡,这十年是流行音乐倒退的十年,是文化缺失的十年,这一时期的人们不仅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随后,当十年结束之后,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追求解放,当人们听到欧美摇滚时,被这种唱法深深吸引。1986年,崔健在北京国际和平年纪念音乐会上唱了《一无所有》,从此,属于国外的摇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了摇滚风。人们在打扮上追求个性,在歌词中肆无忌惮地表达自身的渴望。随后,各种乐队涌出,其中较为出名的乐队有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眼镜蛇乐队等。这些乐队人员都是年轻人,对于生命有另一种渴望,摇滚音乐唱出了自己的个性,唱出了内心的叛逆。而这标志着我国流行音乐多了一种风格——摇滚乐。

现今进入了21世纪一个新的时期,流行音乐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大音乐媒体层出不穷,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国外的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港台音乐文化、日韩文化以及欧美文化,其中,流行音乐还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今之民族唱法融合流行唱法的演唱已经开始有人在传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与流行音乐结合,中国的古诗词以及中国传统乐器等均与流行音乐文化融合,这种融合的意义说明,中国流行音乐在不久的未来会逐渐站在世界之巅,会成为世界级音乐,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融合的代表《中国风》作品,也会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偏离,目前的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还充斥着一种商业化,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流行音乐中充满了利益纠葛,这种纠葛让流行音乐不再纯粹。我国流行音乐界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事业,让大众能听懂好与坏,不在网络音乐与口水歌之间徘徊,各大卫视均创建了音乐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这些节目的取向为流行音乐注入血液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明白音乐品质上的好与坏。但是,目前的流行音乐越唱越少,翻唱人数居多。如果台湾没有了方文山,香港没了林夕、内陆没了高晓松,试问,难道流行音乐的歌词就要终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的流行音乐缺少了创作,而这也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界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3]佚名.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唱法的影响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8,31(5).

[4]晁春莲.从中国歌曲的日语翻唱谈中日流行歌曲的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

[5]徐浩铭.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分析[j].黄河之声,2018(4):51.

在国内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煤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当下,对于煤矿开采和生产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要求在掘进作业中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从中国煤矿掘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对现代煤矿掘进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已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经之路,对于煤矿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对其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1中国煤矿掘进技术发展综述。

1.1光面爆破技术。

光面爆破技术,是迄今为止,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煤矿开采掘进技术。该技术以较好地确保岩围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基础,根据设计的轮廓,岩层更精确地发生断裂,使岩面更加的平整、规则。光面爆破技术对于围岩的稳定性破坏程度小,掘进的速度快;然而,光面爆破技术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更多的特殊设备才能得以应用,并且对钻孔精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爆破工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1.2掘锚一体化掘锚机组。

目前,在中国煤矿掘进作业中,所用到的掘锚一体化掘锚机组大多数都是以连续采煤机为基础的发机结合。一台设备可以同时具有掘进以及支护两种功能,使掘进和支护设备大大减少了换位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由此,颠覆了传统的单一作业的方式,改善了煤矿开采流程,凸显其可靠、快速、自动化、高效率的优势。

1.3负载反馈调速技术。

于切割牵引速度来说,它是煤矿掘进机的重要工况参数之一。它不仅与掘进机自身密切相关,而且与煤岩的硬度、机器的钻入深度以及切削厚度都密切相关。负载反馈调速技术以切割牵引速度为核心,通过比例多路换向阀、变量泵-负载反馈无级调速等调整切割牵引深度,由此来确保掘进机工作时的可靠性。

1.4分裂机及液压锤的积极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逐步发展,中国通过对先进掘进技术的学习及研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先进掘進机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分裂器和液压锤。于煤矿掘进作业之中实现了分裂机以及液压锤的联合应用。需要首先利用分裂机把矿岩分裂,之后使用液压锤把已经分裂的矿岩粉碎,再装车运送,这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精确性及可操作性。

2煤矿掘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煤矿掘进技术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初表现为规模小和成果小等特点。同时存在机重较轻、破岩能力较差、设备功率较小、可靠性较差等问题。1979年以后,悬臂式掘进机得以实现了相对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40多年中,经过不断研发,已开发研制出20多种不同型号的掘进机,逐步形成系列化产品;但总的来说,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掘进机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在来看,煤矿掘进技术的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5)掘进机中绝大部分除尘效果都很差,极有可能将工作人员的视力造成模糊;

(6)掘进机输机链条的紧度不足,会导致卡链和轴承损坏等等一些问题出现。

3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方法。

3.1选用具备优良性能的掘进机。

在煤矿掘进工作里,核心设备就是掘进机,实际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当前,中国在掘进机的引进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重点机构推出的挖掘机型号包含以下几种:由煤科总院上海分院和南京晨光机械厂合作制造的elmb型;由煤科总院太原分院和淮南煤机厂合作制造的el-90型;由淮南煤机厂和奥地利沃斯特——阿尔卑尼公司合作制造的am-50型;由煤科总院太原分院和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制造的emia-30型;由佳木斯煤机厂和日本三井三池公司合作制造的mrh-510-41型。煤矿掘进工作选择掘进机时需充分考虑到矿井的实际需要以及掘进机的综合性能。

3.2大力引入连续采煤机。

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所维持的高效的采煤量与其所采用的连续采煤机所进行的多巷掘进是密不可分的。连续采煤机多巷掘进适合在巷道采煤作业上进行使用。运用连续采煤机,实现了采掘一体化,挖掘速度相对较快,巷道内作业的灵活性相对较大;连续采煤机本身的布置非常紧凑,它独特的驱动器以及直流传力电机可以明显提高机器效率以及过载能力。比如,中国晋煤集团寺河矿与赵庄矿等矿井在开发时,引进了连续采煤机,在多巷掘进以及掘支平行施工等方面都体现了非常强大的能力。

3.3掘进机技术的优化改进。

掘进机技术的改进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2)为掘进机增加一套自动润滑的系统。在掘进机工作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对掘进机进行统一布管,并且将掘进机编入进自动润滑系统之中而无需再借助人工手动润滑。井下作业时,可以运用双柱输油路,当自动润滑系统运行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转换为手动润滑的模式,进而保障掘进机正常运行;(3)在掘进机的铲板的位置加一个接点,连接第一输送器与销轴,之后再与第一运输机的后支撑相连接,进而构成四连杆机构;实现铲板与第一输送机同时操作,使其尾端的从动轮和与动链轮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进而有效处理了链条松紧不稳定、频繁调节装置的问题。

3.4建立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

建立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是改进现代煤矿掘进技术技术的另一种方法。对煤矿企业来说,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现机械化施工工序,进而使掘进效果表现出快速、高效、安全以及低能耗等一系列特点;同时,完善掘进机作业线配套设施,如湿式煤电钻、装煤机、支架、刮板输送机、锚杆机以及瓦斯断电仪等,以建立高效和高产的矿井模式。

3.5煤矿掘进工作安全性的提升。

(3)实现煤矿掘进循环作业。掘进技术是煤矿开采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提高掘进速度和效率,较好地完成煤矿采集和生产等任务,还需实现煤矿掘进循环作业,即在保证截割、运输、支护、通风和抽放等工序上正规作业的基础之上,提升煤矿掘进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同一个循环中,可实现多项施工作业的同步进行,在平面掘进时实现协调作业,对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充分利用,从而保证了整体的掘进进度。

4结语。

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是煤矿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是确保掘进作业安全性和高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推动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围绕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现代煤矿掘进技术的改进,首先要选用性能优良的掘进机,对掘进机技术予以化;其次要建立起快速炮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再次要注重对掘进工作安全性水平的提升,以此来大幅度提升煤矿掘进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4]熊斌.煤矿斜井综掘机快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4.

[5]许超.试论煤矿掘进技术及安全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6):59.

作者简介:王会盼(1980年7月-)男,河北省保定市人,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谢桥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煤矿掘进。

摘要:林语堂是近代以来拥有西方读者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为转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文化认同和文化回归的路上虽历经艰辛,却从未停止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林语堂;中西文化;文化回归。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诩是“一捆矛盾”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位享誉世界、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他的“矛盾”之处,不仅在于他“亦中亦西”的文化背景,在他身上,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基督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矛盾”更在林语堂的文化认同过程中显露无疑。曾经林语堂也经历过思想激进、急欲寻求国内思想变革的状态,那时候的他批判传统,反对国粹,痛斥国民性。然而,中年之后他开始转身,开始看到并愿意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美好。旅居美国之后,他的文化回归之路更为明显,他将自己视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从不同人生阶段林语堂不同的文化认同观来探讨他的文化回归之路。

一、推崇西化。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省龙溪一个“严格的基督教家庭”。当时的福建省对外交流频繁,外国传教势力快速发展,是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省份之一。少时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西化”的文化观,从6岁进入坂仔教会小学到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林语堂接受的一直都是教会学校的教育。如果说林语堂幼年在家中与基督文化相遇是与西方世界的初步接触,那么在之后的求学历程中,他有了新的感受,开始迷恋西方文化,崇尚科学。尤其是在圣约翰大学期间,他没有合适的机会及环境去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相反他沉浸在丰富浩瀚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英文资料、外文书籍中,如鱼得水,饱览了图书馆里几乎所有的书籍,这造就了他坚实的英文功底,他对西洋文明的信仰就是从那时开始确立,也造成了其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在大学毕业后,林语堂至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员,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他猛然惊觉自己对中文“仅仅半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竟然达到连“孟姜女哭夫以致泪冲长城”这样经典的传说都不曾有所耳闻的地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圣经》中大大小小的故事却了如指掌。为此他深觉惭愧,便开始恶补中文,埋头苦读孔孟老庄等国学经典,广泛涉猎,且经常想方设法地与文化人交流,长期浸润其间,林语堂的中国文化修养也逐渐充盈。之后林语堂离开清华大学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这四年的异域经历,让林语堂更真切地看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发达、社会的现代化,也体会到了西方对民主、法治和科学的重视,直至1923年林语堂才结束留学回国,并前往北大任教。

与当时许多出国留学归来焦虑中国未来的人一样,林语堂迫切希望改变国内混乱落后的状况,于是回国后便如火如荼地加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之中,批“名流”、斥“文妖”,站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且言辞激烈、情绪激愤。他提出了“精神之歐化”的文化主张,想要改造国民性,重塑国人形象。他认为古之以来所倡导的“中庸”其实是为“惰性”披上了光鲜的外衣,认为中国文化其实是造就国民“四千年的揖让,焚香请安,叩头,四千年的识时务”[1]的根本原因,认为“老大帝国国民癖气”充满着“惰性”“奴气”“敷衍”“无理想”“无热狂”。他不断思考着安身立命是什么?识时务又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恶性急?这些启发林语堂产生了救助文化的思想意识。

回国之初,林语堂算是彻底的欧化主义者,企图运用西方文化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大换血,甚至在疗救问题上还毫无顾忌地提出了全盘效仿欧美,向西学看齐,欲以西方之文化与制度解中国所遇之难题,在思想、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寻求大力变革,认为中国人均应做到“思想欧化、精神欧化、习惯欧化”。事实上,此时被急功近利冲昏头脑的林语堂并没有彻底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精髓与劣势之所在,只是轻率地将其分别与落后和先进等同起来。因此,他必然强烈地排斥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甚至提出“非中庸”“非乐天知命”等六项激进的原则,针对的也是传统文化和国民性中的消极面。

二、文化中立。

20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与鲁迅等激进派渐行渐远,但又极力反对保守派,且他此刻可以冷静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眼之所见不再只是中国文化落后和有局限性的方面,而是关注到中国文化内在平和等美好特质,于是他的评判观点趋于公正,态度也不再像前期一样激烈、偏执,而是转变为欲以“幽默”来“滋润”国民的心灵。正所谓“远视固体态苗条,近睹则百孔千疮”[2],当视角从民族视角的“近睹”转向西方视角的“远视”时,林语堂突然发现不少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充满“浪漫的崇拜”,更始觉东方文化与艺术如“美人”一般,这些觉醒推动着他开始尝试更换角度来再次品读中国文化。克罗齐“表现说”让林语堂不再一味称颂西方文化,他看到了西方文艺美学的不足,启发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新的互补性思考,加深了他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并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积淀,更不可能继续忽视其对人类思想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比如,林语堂认为中华民族拥有“和平忍耐”“脚踏实地”“知足常乐”等优点,是我们国家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人文文化之下,国人个性发展比较自由平和。但在民族存亡关头,若一味守旧、忍耐,只能坐视西方将他们的“文化硬性发展和武力侵略”自诩为“雄心与胆量”,任其征服我们的国家。

在创办期刊《论语》时期,林语堂对于中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反对中庸变为提倡中庸。他认为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才能达到“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完全的均衡”,就像看待中西文化时,中庸之道就是要看到各自的精华与有偏颇之处,整合后才可被吸收借鉴,因此他开始“相信中庸之道”,并把它视作实现理想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的关键所在。

用西方对比思考中国,他处处不满。比如法治,林语堂认为中国人讲究“通融”“敷衍”,所以实行法治不严,要向西方学习,去“相信制度组织”。反之,感悟西方,他也失望,觉得一味地追求金钱会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压迫,对物质的极端追求会导致心灵萎缩,认为“急功近利”的西方又该学习中国的“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和“知足常乐”。自此,林语堂不再认为西方的文化与制度是未来中国变革所必须要遵循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物。他采取了中正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即不以一方之所长来评判或否定另一方之所短,而要取对方之所长以补自身之所短,实现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林语堂那里,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发展文化的二元化成为可能,这一切得益于他成长过程中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对中西文化的中立审视的态度在林语堂去往美国之前就已经显露无遗。1934年他曾经反思自己在回国早期所发表的观点有些“浮躁凌厉”,这是他在中立审视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全新感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同。经过这番审视之后,一个在文化认同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的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心灵归宿,这也是林语堂形成其独特中国文化观的重大转折点。

三、文化回归。

也许是他开始觉察自己“头脑”虽为“西洋的产品,心却是中国的”[3],在1936年赴美写作后,他远离纷争,“重新发现祖国”,林语堂参悟出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中国文化其实充满着智慧。这时的“远观”,促使他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融合的文化观,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审美上,逐渐开始偏向于中国文化。其实这不难理解,早期林语堂一直以中国人为读者,急欲改变国家落后的状况,唤起民众的苏醒,所以不可避免地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旅居外国后,读者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他反而能够看到中华文化相较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及深远之所在。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回归自此之后成为了林语堂人生方式和写作思路的主旋律。从1936年起,林语堂开始向西方社会大量输入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妙之处,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他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中国历史观及文化观的过程。从其成名作《吾国与吾民》(1935年)到代表作《生活的艺术》(1937年)、《孔子的智慧》(1938年)中可以看到林语堂极力赞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礼法为纲”的儒家文学。他认为儒学是有人情味的“人文主义”,他期望能以这种人文精神去解决西方大工业生产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生活的困惑与贫瘠。直到后来的《苏东坡传》(1947年),展示了林语堂心中所认为的思想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在《老子的智慧》中可看到林語堂对中国道家思想的推崇,他向西方世界讲述了以“崇尚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苏东坡传》中那个“快快活活”“像旋风般活过”的苏东坡,是林语堂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生活理念,对西方社会进行生命价值和信念的再塑造。

如果说早年的教育环境和求学经历,造成了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片面的话,那么后期他以通俗却不失精妙的文字向世界尤其是欧美传播中国文化,则源自于他对“民族特有东西”的偏爱。他带着回归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有以现代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的智慧。饱经世事的洗练之后,回归传统文化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通透与清醒,因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引导人们去参悟人生的喜与悲、得与失,最终,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心怀豁达、平静淡然。

参考文献:

[2]林语堂.林语堂全集(第十三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子通.林语堂评说七十年(第一版)[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五

在当前社会中,党日活动已经是一项社会性任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党日活动能够让社会更好的进行发展。毕竟,党是社会进步的领导者。只有党政建设的好,才能够保证社会的发展不会出现问题。而在高校中,更是应该实行党日活动的党政建设方针。其主要是因为高校具备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高校是优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党日活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们在高校中较少的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其次是高校是一切党政方针的试验地。相对于其他的地方而言,高校中的学者是更多的。因此其学术性也就更高。在这样的地方进行党政建设的试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现其内容中的不足,而且通过学校中教授们的不懈努力,一般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更好的完成党政建设的完善任务。

1.体系化。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党日活动的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体系化。一直以来,我国的党政建设中都有着党日活动的方针,但是这种方针的实施力度一直不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内容不够全面,而且不具备条理性,这种情况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党日活动方针的推行。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出现,这种情况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其体系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扩充。在原本的党日活动方针中,主要就是一些常规方面内容的提及,而且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党日活动方针的内容就出现了一定的缺失,从而不能够非常好的施行党日活动方针。因此当前的党日活动方针系统化中,就进行了全面的内容补充。让各类内容更加的充实,而且补充了一系列原本不具备的方面。其次是条理性的增加。在原本的党日活动方针中,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填鸭式添加,不具备任何的条理性,就导致许多的政策施行起来是相对混乱的。因此,在当前时代,对这些条款进行了一定的整理,让这些内容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从而更好的施行。

2.严密性。

在当前党日活动的改进中,严密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原本的原本的党日活动方针中,许多的条款都不具备严密性。其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单独条款的严密性存在着问题。这种问题非常的常见。例如一些规定中,许多界限并不够全面。从而无法保证其全面的施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改进。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多个条款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是较为全面的,会破坏党日活动方针的整体体系。因为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判定的难度就会增加,从而难以实现全面的党日活动。因此,在当前来看,这种情况得到全面的整治。这也是其体系化内容的好处之一。

第一,形式方面,高校不少学生党支部往往以“三会一课”或政治学习替代主题党日活动,局限于上级的基本要求,未能做到结合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第二,内容方面,有些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空洞乏味,往往以传达文件、学习政策为主,无法达到深入的教育;第三,组织方面,支委往往对主题党日活动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认识,准备不足,不能很好的策划主题党日活动,导致活动实效欠佳。

1、制度方面。

虽然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都有主题党日活动的指导性要求,如每月开展一次或根据重要的纪念日、庆典或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但这样的规定较为刚性,不能很好的与学生的成长需要相结合,不利于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将组织要求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历史事件、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结合,为学生党支部提供一些不同月份的主题党日活动的参考主题,要求每学期支部自主安排的主题党日活动不少于若干次,并且由上级党组织给予检查、考核和评比,则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拓展,自主开展符合其需求的主题党日活动。若将这样的要求上升为系统的制度文件,则可使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更加灵活丰富,并且能够落到实处。

2、组织方面。

首先,高校学生党员往往都是校园生活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学习工作较繁忙,若主题党日活动完全由学生主导,则活动容易被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校园活动所冲淡,导致落实不到位或者敷衍了事、效果不佳,起不到对学生党员教育和培养的作用,因此,主题党日活动十分需要教工党员的支持、参与和评价,通过教工党员的指导使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从而能够认真设计准备,精心组织实施,这是确保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效组织的首要因素。其次,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四有四落实”,保证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再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后要及时利用校园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主题党日活动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3、内容方面。

首先,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应紧密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稳定工作,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引领奠定基础。其次,紧密结合学生党员各阶段成长成才的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科、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党员的实际,提供内容各异的活动主题,提高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兴趣,提升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结语:从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知道,党日活动的重要性非常高,如果不能有效的建设党日活动。那么对于学生的党员思想教育就会出现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述内容,希望我国的高校党支部能够谨慎的参考,全面完善党日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占龙.创新方式提高高校学生主题党日活动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

[2]肖盛安,许晓辉,柴宇.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4).

[3]李燕冰.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4]文辉.在务实创新中增强学生党日活动教育效果[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

摘要:就当前的国家发展现状来看,党需牢牢把握的不仅是军权和政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须在此之际重整过国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要意义广泛普及于人们的认知中,尤其是各企业的工作职员,落实其党建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调动其为国效力之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服务于企业建设经营。作为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部门,政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面对现有工作格局下的政工管理挑战,应具备时代意识,积极创新自身工作方法,为企业培养出更高政治思想觉悟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企业党政建设;思想政治建教育工作,十九大,工作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党的建设发展历史,重提了党建工作的工作意识问题和思想建设问题,指出了在过去的建设道路中,党是凭借群众的坚定信任和自身的优秀党风方能赢得执政地位,在十九大以后,各企业党建教育更应关注单位的党建政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企业职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国内外思想政治环境的复杂形势下,展开了对企业党建政工建设的调整,力求党建政工部门能积极革新自我工作方式,为企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发挥更大的推动力量,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1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现状概述。

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一向是企业单位的重要紧抓内容,党建管理部门一般担任着紧抓企业内部党建和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建设重任,将企业单位和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传播党的部署策略、工作动向、实效政策,贯穿落实党的规划内容,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是否具备稳据市场地位的重要保证之一为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合理高效的企业管理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运维,更是助力于企业突破现有格局,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筹码。政工管理工作一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部分,关系着企业的整体思想建设,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整体思想面貌反应,是企业实力的重要软实力组成。以往的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单一且并不十分受到重视,对员工的积极影响较小,难以适应国内外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这就对现有的企业政工管理提出了工作加强执行的建设要求,企业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部门相关工作者必须自发重视起来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断更新党的政策调整下方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的党政思想储备粮,提升自我政治思想素养,为企业管理提供全面可靠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保障,保证企业职员能够在良好的思想环境下感受到党的人文关怀和政策優待,以党的政治指导思想作为自身发展提高的思想总则,奋力拼搏,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带来逐年增长的建设效益。

2当前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2.1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自上而下规划执行的工作,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思想觉悟水平,首先要自领导层做起,重视起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一重要工作项目,认识清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管理在调动企业职员发挥工作最大积极性的价值作用,重视其在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应用管理价值,掌握好这一工作的落实程度,才能使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步入正轨。在当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运营制度建设基本完善,而关于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文明建设工作,往往落实不到位,诸多企业单位的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往往都是形式主义化的,片面化的,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单位的党建政工工作仅仅做足了表面功夫,形式主义色彩浓重,员工所能接受的政工建设十分缺乏;除此之外,由于员工本身工作时长与法定节假日之间具有时间长短偏差,员工长期忙于工作奔波,无从参加企业内部的各项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培训活动,无法更新自己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文化知识,也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对于企业职员的优惠政策下方放,从而造成了职员自身对于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出现上述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展难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领导层的不重视,将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视作无用部门,企业职员自身对于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关心程度不足以及企业内部政工管理部门的建设落后现状。

2.2缺乏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专业人才。

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同,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基本与维护企业的经营运维有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的联系紧密度更高,对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格局中,各部门的专业对口水平往往较高,因此管理工作的施行往往较为顺畅。然而,对于企业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部门来说,工作人员的专业对口水平往往较低,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本就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类专业工作,且关于思想建设的专业人才本就不多,大多服务于政府公务工作部门,可服务于企业内部政工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则更为稀少,此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管理难题。

2.3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落后。

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落后是存在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的普遍问题,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是一项缓慢长期进行的,需要以思想渲染来巩固成果的工作,因此,当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往往会采取生搬硬套,反复强调说明的方法来植入企业工作人员耳内,这就会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对党建政工教育产生麻木反应,很难产生实际成效。

3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加强。

3.1加强领导层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不定期考核。

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层不重视,正是领导层面的不重视态度,才使得企业工作人员轻视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因此,若想初步调整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就需要首先对企业的领导层加强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将政工管理工作率先落实于领导层,使领导层领悟其重要作用,以便重建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格局。此外,对于领导层应予以不定期的考核抽查,以检验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3.2引进专业政工管理人才,重建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制度。

各企业每年都会为企业招纳引进各类建设性人才,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在每年的招聘期间内,领导层可酌情考虑引进专业人才的规划,招纳一批富有能力的企业政工管理人才队伍,以丰富企业的人才资源,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水平,为公司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获得更高上升空间。

3.3创新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企业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一定非要由党建和政治思想管理部门日复一日在员工会议上喋喋不休地重复,更需要以人文关怀重建企业员工对于党建和政治教育的认知。在日常工作中,各项工作应围绕党的部署规划展开,充分给予员工以党的政策关怀,除此之外,企业应不定期召开政工会议,主题活动,谈话会等,丰富创新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

当前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剧增,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不仅仅为企业规模,企业科技等硬实力因素,更包括了人文思想建设的软实力因素。新形势下,各企业应听从党的号召,提高企业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及时更新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4(03)。

[2]万映华.新形势下电力政工工作创新探究[j].通讯世界.2014(02)。

[3]何卓,仝国平.探讨电力企业政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35)。

摘要:企业中关于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实力增长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两者都存在着相同的目标和相似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企业文化工作的稳定开展。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以获得更加好的成效。以销售企业为例,探讨企业党建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并根据销售企业发展的特征,指出了企业在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中相互融合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文化建设;党的建设;融合。

通过加强对党的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党对企业更好的领导权,而且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非常有效的进行党的建设工作,完全充分的发挥出党员的积极性作用。企业完成好优良的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凝集力,使得企业可以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之下完成更好的蜕变,并且帮助工作人员消除工作中遇到的消极心态,对企业的品牌效应更好的树立作出突出作用。所以,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都是能够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做成最大的作用。

(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找好切入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销售企业对自身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由于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如何更好的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找准好的结合点,不仅可以更好的进行党的建设工作,还可以有助于企业的蓬勃发展。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要找准对资源的联系关系,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非常好的利用企业的文化资源,而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样对党的建设内容很需要,对建设资源的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人才方面的结合,可以将最有高素质的青年党员培养成为企业中有能力的人才,为职工人员的工作做好榜样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管理工作的兼容发展,做到相互吸收,相互发展。

(二)创新体制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底层党的建设工作要加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互相融合发展,革新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体制环节,对于党的建设的管理体制要充分进行合理化的改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好的助力。

(三)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企业想要获得蓬勃的发展动力,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同努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相互结合,可以有助于企业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迅速发展。

(四)做好建设任务的宣传工作。

在对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企业的宣传工作,加大对建设工作的宣传渠道,提升宣传工作的宣传效果。在宣传环节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标准,将企业的文化建设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进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多种媒体的宣传方式,可以加大宣传工作的强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工作,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融合。

(一)强化员工的思想认识。

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大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给我国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新鲜的地方。伴随着这些外来思想的传播,在我们国民的心中,思想开始逐渐开始有了变化的苗头。不仅体现在国民思想变得更开放一些,而且在国民价值观的选择上也有了逐渐的改变。这种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地方,也会有危害的地方。但是,不管是好是坏,都需要企业进行考虑,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内部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将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具体结合在一起,要将二者的优势点进行充分的发挥。而要对二者进行融合的工作,就必须有清晰的思想觉悟。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软实力,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但是唯一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共同的发展。同时对于党的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对于相区别的地方要仔细考虑差异,结合二者之间的优势地方,进行优势互补。

(二)扩展宣传的渠道。

党的建设工作和销售企业的文化工作其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凝聚员工,对员工思想的整理,引导销售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所以,要求企业内部,要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充分的诠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引销售人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进行文化建设的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进行文化的宣传,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生活常态进行展示,企业通过类似正能量的宣传行为,以贴合员工生活常态的方式传递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的。另一方面,加大对销售企业内部特刊的出版工作,对企业内部的销售特刊加强关注,积极对特刊的形式进行革新,保证特刊能够及时的进入到员工的手中,达到人手一本。特刊的内容要以积极的正能量为主题,及时准确的向员工进行企业各大事件的告示以及企业相关的发展计划,使得员工能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这样也有利于员工对党的思想更加的了解。

(三)改进管理的体制。

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心声发展,不能忽视员工对自身思想的约束表达,使得员工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就是要加强员工的教育工作,在企业中建立轻松,愉悦的民主环境。其次,对党员的选举工作,要严格进行,严格按照党的章程进行选举工作。最后,加大对企业相关发展计划和信息的公开,使得企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加大员工的知情权。

对于销售企业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因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整体,不能将二者断裂开来。所以,销售企业要想加速企业的发展,必须着重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参考文献: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六

摘要:林语堂是近代以来拥有西方读者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为转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文化认同和文化回归的路上虽历经艰辛,却从未停止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林语堂;中西文化;文化回归。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诩是“一捆矛盾”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位享誉世界、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他的“矛盾”之处,不仅在于他“亦中亦西”的文化背景,在他身上,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基督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矛盾”更在林语堂的文化认同过程中显露无疑。曾经林语堂也经历过思想激进、急欲寻求国内思想变革的状态,那时候的他批判传统,反对国粹,痛斥国民性。然而,中年之后他开始转身,开始看到并愿意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美好。旅居美国之后,他的文化回归之路更为明显,他将自己视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从不同人生阶段林语堂不同的文化认同观来探讨他的文化回归之路。

一、推崇西化。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省龙溪一个“严格的***家庭”。当时的福建省对外交流频繁,外国传教势力快速发展,是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省份之一。少时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西化”的文化观,从6岁进入坂仔教会小学到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林语堂接受的一直都是教会学校的教育。如果说林语堂幼年在家中与基督文化相遇是与西方世界的初步接触,那么在之后的求学历程中,他有了新的感受,开始迷恋西方文化,崇尚科学。尤其是在圣约翰大学期间,他没有合适的机会及环境去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相反他沉浸在丰富浩瀚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英文资料、外文书籍中,如鱼得水,饱览了图书馆里几乎所有的书籍,这造就了他坚实的英文功底,他对西洋文明的信仰就是从那时开始确立,也造成了其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在大学毕业后,林语堂至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员,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他猛然惊觉自己对中文“仅仅半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竟然达到连“孟姜女哭夫以致泪冲长城”这样经典的传说都不曾有所耳闻的地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圣经》中大大小小的故事却了如指掌。为此他深觉惭愧,便开始恶补中文,埋头苦读孔孟老庄等国学经典,广泛涉猎,且经常想方设法地与文化人交流,长期浸润其间,林语堂的中国文化修养也逐渐充盈。之后林语堂离开清华大学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这四年的异域经历,让林语堂更真切地看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发达、社会的现代化,也体会到了西方对民主、法治和科学的重视,直至1923年林语堂才结束留学回国,并前往北大任教。

与当时许多出国留学归来焦虑中国未来的人一样,林语堂迫切希望改变国内混乱落后的状况,于是回国后便如火如荼地加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之中,批“名流”、斥“文妖”,站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且言辞激烈、情绪激愤。他提出了“精神之歐化”的文化主张,想要改造国民性,重塑国人形象。他认为古之以来所倡导的“中庸”其实是为“惰性”披上了光鲜的外衣,认为中国文化其实是造就国民“四千年的揖让,焚香请安,叩头,四千年的识时务”[1]的根本原因,认为“老大帝国国民癖气”充满着“惰性”“奴气”“敷衍”“无理想”“无热狂”。他不断思考着安身立命是什么?识时务又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恶性急?这些启发林语堂产生了救助文化的思想意识。

回国之初,林语堂算是彻底的欧化主义者,企图运用西方文化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大换血,甚至在疗救问题上还毫无顾忌地提出了全盘效仿欧美,向西学看齐,欲以西方之文化与制度解中国所遇之难题,在思想、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寻求大力变革,认为中国人均应做到“思想欧化、精神欧化、习惯欧化”。事实上,此时被急功近利冲昏头脑的林语堂并没有彻底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精髓与劣势之所在,只是轻率地将其分别与落后和先进等同起来。因此,他必然强烈地排斥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甚至提出“非中庸”“非乐天知命”等六项激进的原则,针对的也是传统文化和国民性中的消极面。

二、文化中立。

20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与鲁迅等激进派渐行渐远,但又极力反对保守派,且他此刻可以冷静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眼之所见不再只是中国文化落后和有局限性的方面,而是关注到中国文化内在平和等美好特质,于是他的评判观点趋于公正,态度也不再像前期一样激烈、偏执,而是转变为欲以“幽默”来“滋润”国民的心灵。正所谓“远视固体态苗条,近睹则百孔千疮”[2],当视角从民族视角的“近睹”转向西方视角的“远视”时,林语堂突然发现不少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充满“浪漫的崇拜”,更始觉东方文化与艺术如“美人”一般,这些觉醒推动着他开始尝试更换角度来再次品读中国文化。克罗齐“表现说”让林语堂不再一味称颂西方文化,他看到了西方文艺美学的不足,启发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新的互补性思考,加深了他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并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积淀,更不可能继续忽视其对人类思想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比如,林语堂认为中华民族拥有“和平忍耐”“脚踏实地”“知足常乐”等优点,是我们国家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人文文化之下,国人个性发展比较自由平和。但在民族存亡关头,若一味守旧、忍耐,只能坐视西方将他们的“文化硬性发展和武力侵略”自诩为“雄心与胆量”,任其征服我们的国家。

在创办期刊《论语》时期,林语堂对于中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反对中庸变为提倡中庸。他认为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才能达到“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完全的均衡”,就像看待中西文化时,中庸之道就是要看到各自的精华与有偏颇之处,整合后才可被吸收借鉴,因此他开始“相信中庸之道”,并把它视作实现理想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的关键所在。

用西方对比思考中国,他处处不满。比如法治,林语堂认为中国人讲究“通融”“敷衍”,所以实行法治不严,要向西方学习,去“相信制度组织”。反之,感悟西方,他也失望,觉得一味地追求金钱会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压迫,对物质的极端追求会导致心灵萎缩,认为“急功近利”的西方又该学习中国的“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和“知足常乐”。自此,林语堂不再认为西方的文化与制度是未来中国变革所必须要遵循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物。他采取了中正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即不以一方之所长来评判或否定另一方之所短,而要取对方之所长以补自身之所短,实现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林语堂那里,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发展文化的二元化成为可能,这一切得益于他成长过程中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对中西文化的中立审视的态度在林语堂去往美国之前就已经显露无遗。1934年他曾经反思自己在回国早期所发表的观点有些“浮躁凌厉”,这是他在中立审视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全新感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同。经过这番审视之后,一个在文化认同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的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心灵归宿,这也是林语堂形成其独特中国文化观的重大转折点。

三、文化回归。

也许是他开始觉察自己“头脑”虽为“西洋的产品,心却是中国的”[3],在1936年赴美写作后,他远离纷争,“重新发现祖国”,林语堂参悟出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中国文化其实充满着智慧。这时的“远观”,促使他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融合的文化观,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审美上,逐渐开始偏向于中国文化。其实这不难理解,早期林语堂一直以中国人为读者,急欲改变国家落后的状况,唤起民众的苏醒,所以不可避免地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旅居外国后,读者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他反而能够看到中华文化相较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及深远之所在。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回归自此之后成为了林语堂人生方式和写作思路的主旋律。从1936年起,林语堂开始向西方社会大量输入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妙之处,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他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中国历史观及文化观的过程。从其成名作《吾国与吾民》(1935年)到代表作《生活的艺术》(1937年)、《孔子的智慧》(1938年)中可以看到林语堂极力赞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礼法为纲”的儒家文学。他认为儒学是有人情味的“人文主义”,他期望能以这种人文精神去解决西方大工业生产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生活的困惑与贫瘠。直到后来的《苏东坡传》(1947年),展示了林语堂心中所认为的思想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在《老子的智慧》中可看到林語堂对中国道家思想的推崇,他向西方世界讲述了以“崇尚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苏东坡传》中那个“快快活活”“像旋风般活过”的苏东坡,是林语堂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生活理念,对西方社会进行生命价值和信念的再塑造。

如果说早年的教育环境和求学经历,造成了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片面的话,那么后期他以通俗却不失精妙的文字向世界尤其是欧美传播中国文化,则源自于他对“民族特有东西”的偏爱。他带着回归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有以现代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的智慧。饱经世事的洗练之后,回归传统文化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通透与清醒,因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引导人们去参悟人生的喜与悲、得与失,最终,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心怀豁达、平静淡然。

参考文献:

[2]林语堂.林语堂全集(第十三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子通.林语堂评说七十年(第一版)[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百年奋斗光辉历程论文字(汇总17篇)篇十七

深刻总结党不断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一个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所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重要奥秘。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一百年来我们取得一切重大成就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这是党能够凝聚一切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政治保证。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革命时期,正是因为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才出现重大转折。在改革开放时期,也是因为有了邓小平同志这个核心,我们经受住了国内****和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明确指出:“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要治理好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总书记明确强调:“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确立了***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决维护***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不懈奋斗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坚持人民至上,是党一百年来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风险挑战而取得伟大胜利的密码。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1921年到1949年,在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应对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七十多年来,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一以贯之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以后,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极推动共同富裕有实质性进展。

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第三,坚持理论创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我们立党立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教条主义所带来的血的教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出发,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指明了正确方向,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实践也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随着生动发展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科学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指导党的伟大事业取得伟大胜利。

第四,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总书记明确指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在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突破,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方面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战略,从“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鲲龙”击水到“祝融探火”……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问世,引起了全球瞩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总书记明确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战略,把大国重器、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坚持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一百年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我们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中国道路。

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立足中国实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自己的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并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逐渐显露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们后来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坚持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而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历史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品质。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共产主义革命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因此,共产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事业,这就决定了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而且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一党之私、一国之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到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重要倡议,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国际合作,到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共产党以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尊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朋友遍天下。

第七,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开拓创新,这是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胜利的根本动力。

***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进行革命、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在十几亿人口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循守旧、僵化教条,必然要失败。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开拓创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极大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突破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展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没有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才能走出新路,才能不断胜利。

第八,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先进、伟大的事业,必然遭到国内外种种落后、反动势力的阻挠。只有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敢于斗争的精神,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主权独立和安全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坚持敢于斗争的精神,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干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准备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一些国家加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遏制和打压,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九,坚持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事业。因此不但始终需要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支持,也需要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曾明确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战胜强大敌人,与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给予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致命打击;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翻了蒋介石反动政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发展壮大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不断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第十,坚持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之所以历经百年风雨仍然走在时代前列、保持青春活力,就在于党不但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党,并不是因为党一贯正确、不犯错误,而是因为党勇于自我革命,能够自我纠正错误,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革命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是成为执政党的前提。越是要长期执政,越是要有自我革命精神。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墙拓展训练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思考与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凭让学生服你读后感(热门19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思考并写下的个人感想。以下是一些读者和评论家写的读后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或许能给大家写读后感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和思路。

    IT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次自我检验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仅供参考。光阴如箭、岁月如梭,时间的脚步

    生猪养殖合同(实用22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应该与对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确保合同条款的准确和合理。好的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各类业务合作的内容和条件。施工方:______

    小孩十二岁生日发言稿(实用23篇)

    在我成为学校辩论队队长之后,我意识到撰写发言稿对于提高辩论能力和组织思维非常重要。发言稿的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一同欣赏和品味。

    李凤遐报告心得体会(热门15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提升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有效方法,帮助我们不断从经验中汲取营养,进步和成长。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所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经验和思考值得我们

    小短文读后感范文(23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总结和个人感悟的一种表达形式。在这些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思考。

    校园元旦晚会活动主持稿开场白五人文档(热门19篇)

    主持词的声音语调应该自然流畅,富有变化和感染力,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丙:xx年在成功和收获

    市场营销模拟实习报告(优秀21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在下面的实习报告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实习过程的

    学生参加军训教育活动个人总结(通用18篇)

    个人总结有助于我们洞察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方式。接下来是一些个人总结的实例,希望能为大家撰写个人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军队生活是枯燥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