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大全(7篇)

时间:2023-04-11 作者:储xy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一

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 潘美花

整理:张如芳

一、 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二、课文通过“我”和面包店老板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表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表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包含充沛的情感。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生:(齐)五星红旗。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生:天安门广场。

生:奥运赛场上。

生:党员的办公桌上。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面五星红旗的背后,还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这堂课咱们一起走进一面五星红旗,一齐读——(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学生纷纷举手)来,你先来读。

生:(流利地读第一段)

师:读得挺好的。

(学生分节读课文,对读错的地方教师及时指正,甚至范读)

师:读完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怎样?

生:很让人感动。

生:有点奇怪?老板的态度怎么转变的这么快?

师:哦,他说感动中还有点奇怪。他能边读边思。还有什么感觉?

(见无人举手)

三、 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a) 体会“我”处境的艰难。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我当时处境艰难的句子。

(学生读后找出句子,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请学生自由读。

师:“我”当时的感觉怎样?

生: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感觉他很痛苦。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三天没吃饭了,他很饿了。

师:饿到什么程度了?

生:饥饿。

师:恩!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他没钱买包了,在大山里转来转去。

师:他在干吗?

生:找食物。

师:“转来转去”说明他已经非常——

生:很疲惫。

师:疲惫不堪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师:饥饿、困乏、疲惫……这么多艰难的处境,这时候我渴望什么?

生:渴望食物。

……

师:是啊!我渴望得到救助。(板书:得到救助)但是我很无助呀,从哪里看出来?(板书:无助)

生:(读第4段)

师:什么是平等交易?

生:你给我钱,我给你面包。

师:对呀,无耐中,我找到老板请求,但遭到老板的拒绝。

生:(读第5段)

师:“耸了耸肩,还给了我”说明什么?

生:老板不愿意用新买的大衣交换。

师:仍遭到拒绝。

生:(读第9段)

师:这下老板同意了,那好,就用国旗换面包好了。

生:不行。

师:他为什么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因为他爱国旗。

师:从哪儿看出来?

师:我知道了,你从作者的神态、动作看出了他很尊重国旗。那么,请你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旗的句子。

b) 感悟“我”的爱国情怀。

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后,重点讨论以下句子:

句子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解下来、展开

师:他想用这两个动作告诉老板什么?

生: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不损坏国旗。

生:他爱国旗,把国旗保护得很好。

生:这面国旗是我最心爱的。

……

(自由读——指名读)

句子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师:当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

师:因为我爱国旗,所以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的时候,我——(学生齐读句子)

句子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令人感动啊!我想你也肯定被感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被他的举动所感动。

又一生读。

生:趔趔趄趄。

师:什么意思?

生:走路摇摇晃晃。

师:这一走,走出了我们中国人的什么?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

生:走出了中国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

师:是啊!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出示名句,朗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他制胜。

——(俄国)莱蒙托夫

对她们(祖国,母亲,老师)我就像对待上帝,对待神灵,对待宗教,像狂恋一样来尊着、敬着、爱着她们。

——(中国)韩美林

师生合作读。

师:我爱祖国,就像(俄国)莱蒙托夫所说的——(生读)也像(中国)韩美林说的——(生读)如果“我”也想说几句爱祖国的话,想想我会怎么说?写下我想说的话。

学生写后交流。

c) 体会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生:能。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11段)

师:可见我得到了他的救助。(板书:救助)

生:给我疗伤。

生:帮我把五星红旗插在花瓶里,很理解我。

师:仅仅是理解吗?

生:还有佩服。

师:从哪里看出来?

……

四、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救助

无助 爱

得到救助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二

《一面五星红旗》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本组教材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为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段……”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预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搜集国旗的资料。

2、小结:是啊,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尊敬、爱护国旗。让我们一起怀着尊敬读——五星红旗。

(在导入新课时,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五星红旗的认识,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后面的课文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3、关于五星红旗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补充一面)齐读课题。

1、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一读。

2、让老师听听你读词的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筏子 脖子 鼻子

①自由;

②看筏子图,指名一人读词;

③你有什么发现?

④不要小看轻声,读好轻声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好听。齐读。

(读书时,注意轻声的读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出示第二组词:难读的四字词语,你会吗?

壮胆鼓劲 平等交易 竖起拇指

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 身无分文

趔趔趄趄

①自由读,读准音;

②分组读;

③看第二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认读词语,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词语的运用,落实了学习词语的目标。)

④齐读

句子: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① 自由读;

② 指名找多音字,读;

③ 齐读。

(读书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4、交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发生的事?(留学生和老板发生的事)

① 是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上留学生、老板、一面五星红旗说一说吗?

② 自由准备。需要老师帮忙吗?(点拨:留学生怎么了?老板要留学生干什么?结果怎样?)

③ 指名一人;

④ 再指名;

⑤ 同桌说一说。

(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留学生、老板、一面五星红旗”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1、读课文时,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在读完后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看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会向老板要面包?建议你仔细地读读第三自然段。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2、自由说。

预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①读懂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a、随机理解“无影无踪”;猜想背包里会有什么?

b、可见当时我的情况可以用词来说——身无分文。

c、随机理解“荒无人烟”;猜想一下,这三天,我是怎么过的?

d、孩子们,这就是“我”当时的处境。此时的我多么想——(学生接说),多么需要——(学生接说)。对啊,一个面包,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意味着我的生命。

②读出情感:此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着段话。(指名2人,男生读)

(在感悟“我”的艰难处境时,引导学生理解“荒芜人烟”“无影无踪”“身无分文”等重点词,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且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外化出来,在学生的情感和能力方面有了提升,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小镇的面包店就是我的希望。我会怎么对面包店老板说明自己的处境呢?(复述)

(学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处境的艰难。另外,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认读。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鼻”字的书写。

一面五星红旗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好课文,以读代答,以读悟情。

3、让学生认识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描写我处境困难的句子。

1、(过渡)同学们,此时的“我”已经饿了3天了,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多想喝上一杯水,多想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但“我”却还留有一样东西,那是什么?(五星红旗)系着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走进了一家面包店,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4-------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记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

2、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

a、指名读:问“老板愿意给我面包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b、指导个性化朗读。

(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老板这时的表情会是怎样呢?为什么?

b、朗读指导

4、探究原因

1、请7位同学分别来读(轮读,指名)4——10自然段

2、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描写我动作的句子。

3、指名汇报,教师出示句子

(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4、指名反复练读句子,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5、指导理解第一句

(1)犹豫是什么意思?(难以拿主意)难以拿主意?有什么可难的?

(2)在什么样的处境下生出这份犹豫的?(饥饿中、困难中,又面临着老板的面包)想一想,我犹豫些什么? (此时的我已经饿了三天了,身上、头上还有伤,面对着面包,这能让我活下去的面包,我的心里闪过( 一丝犹豫 ),但是,当我看到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心里便开始( 犹豫不决 )起来,再想到这五星红旗就如同是我的祖国和亲人,于是我( 毫不犹豫 )地在心里打定主意:说什么都不用国旗换面包。)

(3)再读。(个别读、齐读)

6、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理解第一句的?(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

7、小组合作解决第(二)、第(三)句。

(1)理解“久久地凝视”“ 趔趔趄趄”的意思。

(2)说说此时我的心里话。

a、是啊!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尊严。即使我迫切需要老板手里的面包,但象征着国家民族尊严的国旗是决不能拿来交易的,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b、我摇摇头,(生想:不行啊,国旗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我不能拿国家的尊严去换取面包,再说这怎么是公平交易呢?)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生想:三天都熬过来了,我已走出荒芜人烟的森林,再熬一会吧,到别的老板那儿看看吧!)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

生说,板书(热爱祖国,维护尊严)

是的,这种力量深深地感动着面包店老板,由先前不愿意给面包到后来愿意承担医药费;也深深地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因为五星红旗作为我们中国的标志,它也是时时刻刻飘扬在国人的心中的。

6、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近“我”和面包店老板,来读读那些描写他们的句子吧。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好吗?我来读描写面包店老板的句子。你们读描写“我”的句子,(师生合作轮读)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还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

(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

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起立,面对墙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敬一个庄严的队礼。结束这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26 一面五星红旗

“我” 面包店老板

处境艰难 无奈、平等交易 冷漠

热爱祖国 惊奇

维护尊严 竖起大拇指 热心帮助

教学本组教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在把握了单元教学目标,就不难把本课的思想内涵定位于“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个思想内涵的把握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分割,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样,教学设计是有方向的。

一是我的爱国情谊,二是面包店老板的态度转变。在自由朗读课文4到12自然段后,以一个大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究竟我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我的行为的句子,研读体会,感悟是我的爱国情感促进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的态度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感。

本文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中国留学生不说一个字,也没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犹豫”、“凝望”“趔趔趄趄”等,这些无言的动作实际上更为有力的表现出我的深沉的爱国之心。在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尝试采用寻找一个角度,串起一组词语,激活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文不幸中理解词语,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内心。

课文很长,主要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倒。如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如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指导时突出层次感与理解的深度推进。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三

《一面五星红旗》是三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漂流旅行中遇到了危险,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坚决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用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这是一篇人文性浓厚、思想境界高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爱国之情,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光是理性的认知,它还需要语言文字的融汇。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充分研读文本,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挖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这样,才能近距离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在复习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有些孩子回答流畅而且语言精炼,有些孩子表述还不太清晰,于是,我顺势利用多媒体展示,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抓住几个关键词,从而减轻学生做题的压力。之后回过头,再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文章的构架一目了然、思路十分清晰,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教给学生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对写作尤其是写事这类文章起到一定的帮助。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对教学做出了取舍,将这篇较大容量的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即“体会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以及“感悟我深深的爱国热情”。整个品读的过程,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一路读着,一路好奇,一路提问,一路收获。如:我为什么要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去旅行?我遇到困境后是如何保护好五星红旗的?在我遇到困境后,只剩一面五星红旗时我该怎么办?这样,一读、一问,作者的思路清楚了,课文的思路明白了,文本的重难点也抓住了。

首先,架设朗读梯度。“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永远是语文教学的“尖端武器”。整个课堂,读始终贯穿其中,读的手段丰富,方法多样,有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合作读、默读等等。我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分层次研读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爱国情,读中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当遇到困境时,我把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 这个重点句子时,我从“读出理解—说出感受—读出情感”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再说,他遇到什么困境?此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样的?联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感怎么做?联系上下文,这位留学生为什么会脖系五星红旗?通过这些引导,孩子们自然能体会到小男孩此时极度害怕,在这种如此狼狈的困境下,他还不忘保护五星红旗。于是,小男孩心灵深处那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再借机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种分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留学生身上浓烈的爱国情意。

其次,反复铺垫、吟咏,将情感落到爱国情怀上。整篇文章对这位留学生深深的爱国情怀只字未提,但我们却从他的动作、神情中体会到了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每一次讲到有关留学生的动作、表情等词句时,我都要借助板书,回归到文本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感。这样,既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积累、运用,又进行了爱国情感的熏陶,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文章结尾处,,并播放了轻柔的钢琴曲,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感受。

琐碎,比较啰嗦。

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法却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否有效,是否能通俗易懂地解决教学难点。这堂练兵课下来,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就像煲汤,如何做到越煲越鲜美、越煲越有味?这些困惑,我将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吸取、不断反思,在教学中逐渐提升。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振翅飞舞的那一天。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四

《一面五星红旗》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漂流时遇到了危险向面包店老板求助,面包店老板要求他用国旗换面包,但他却拒绝了。面包店的老板被他爱国的精神所打动,毅然承担了留学生所有的医疗费用。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悟词语,在朗读和表达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五星红旗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课前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问“你对国旗有哪些了解”。再有教师引导:国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应该尊敬和爱护它,它是祖国的象征,引出课题,并指导读好课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要关注这一学生学习行为,在初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造了独立阅读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读出文中的爱国情来。然后学生自主独立读课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便点拨孩子们从“找我当时的处境。在什么情况之下我不愿意拿国旗来换面包”中,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以及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板?引出下文,我的爱国举动。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没有的语言实践,热爱祖国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令我感动的词,并说说你的体会,再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的精练和机智有待锤炼。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五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写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表达了“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尊重”的思想内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思想性比较强,不好把握。因此,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读读悟悟求发展”的理念来执教本课。

下面,我想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

《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情感主线,删繁就简,全文学习以品读“作者断然拒绝用国旗换面包”的关键句子辐射“处境艰难”、“热爱国旗”、“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三个版块的学习。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爱国旗、爱祖国”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才能认知、感悟、体情。作为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那么,有效的指导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朗读,既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吸纳指导意见并带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披情入读。

在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设问导读:“如果你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找不到出路,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着急、害怕”。我顺势引导:“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着急、害怕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读得语气还不够到位时,我再次引导:“有点害怕了,能读得再害怕一点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很有进步。这样的指导,无论是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低的学生,可能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具有层次性的朗读指导会让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指导,而要指导学生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倘若说“正确”、“流利”的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的读则是“悟”出来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应侧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找读表现“我”热爱国旗的句子。当一学生读到“我犹豫了一下……依然是那么鲜艳”一句时,我就势引导:“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学生答道:“我是从‘慢慢’一词体会到的”。对此,我进一步点拨:“你平时怎样对待自己珍爱的东西?”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立刻悟出正是因为我热爱国旗,所以动作才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它。接着,我又范读该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有可能会褪色,有可能会弄脏,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跟原先一样鲜艳”。此时,我已在学生与文本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读该句,学生已能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情中感悟和升华”。

⑴ 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本课教学中,我适时采用范读,力求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朗读水平。

⑵ 互评帮读:

在自由读文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示范读。这样,学生进行互评帮读,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

⑶ 配乐读:

在学文结束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针对每一位同学的朗读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评判;多情趣、少教条。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听了你的朗读,我确实感受到了作者处境极度困难”、“读得有点害怕了,谁能读得再害怕一些”等等。这些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捎上不足,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堂课中,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全文回归教学环节中,整体朗读的实施不十分突出;一些课堂提问所关涉的学生面还不够广泛等等。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做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六

今天第二节课,我在班上上《一面五星红旗》的语文主题教学研讨课。在上课开始,我让学生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看完之后,我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们沉默不语,只有江志祥把手举起来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升旗仪式很隆重!”我进入课堂的导入部分,揭示了课题。在这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进而通过对“我”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我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课堂上,学生都是默读,没有一个学生出声读,这跟我平常上课学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从同学们的静默来看,我猜测,是不是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学生们都怕了。

学生们读完之后,我让学生来回答刚开始老板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没有同学举手,当我鼓励了两句之后,曾如意举起了手,她读书的声音很小,她读完后,我请袁陈桢再读了一遍。接着我让学生再找出面包店老板后来对“我”的态度怎样?又是一片沉默!学生们都像哑口的羔羊!这是怎么了?当我再问了一遍,王宇辉举起了手!王宇辉回答完之后,我问学生:”面包店老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又面面相觑了!我只好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第4到第11自然段。学生读完之后,还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启发道:”面包店老板最想要我身上的什么东西?“学生回答:”红旗!“”那我把红旗给了面包店老板吗?“我反问道。”没有!“学生们回答。那你体会到什么了吗?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眼睛寻觅着回答问题的人!又是江志祥举起了手,说:“是因为他不想用国旗换面包!”我马上引导说:“我不用国旗换面包,说明了我对国旗的什么?”学生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我说:“同学们,在老师上课前,说过一句话,国旗是中国的象征,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要尊重和爱护它,那我不用国旗换面包,说明了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沉闷的课堂是压抑的课堂,沉默的课堂是思维僵化的课堂!身在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难受!静默的氛围如同一片乌云压在头顶!很沉很重!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是我要思考的一个方向!这次上课,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撼动,课堂沉闷我不去解决,会让我丧失对课堂的自信!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要多去请教学习了!在下次的上课中,我希望学生会在课堂上泛发生机!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板书篇七

我在上《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第一步朗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准确。第二步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步品读“拒换五星红旗”部分。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朗读。这时候的语言不仅仅是文本的语言,而是融入了情感态度的,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语言。再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便能把规范语言模块整体储存在头脑中,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加强朗读时情感、意境把握等方面的指导。不同文体有不同风格,不同场合有不同气氛,不同人物有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有不同特征……朗读前要引导学生讨论、揣摩、自我把握,朗读时针对不同情况来施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