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紫衣梦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报告的内容。如果你正在准备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以下范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一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二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xx村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根据省、州、县相关管理办法,结合xx村驻村工作队实际,制定此制度。

(一)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工作措施。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

(二)参与精准脱贫。根据xx村村情贫情,围绕“5.7”指标,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计划。参与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监管扶贫资金项目,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建强基层组织。开展农村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组织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帮带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帮助规范基础党务工作。

(四)推动乡村善治。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推动村级组织和村务工作规范运转。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参与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帮助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二、请销假制度。

(一)驻村工作队要坚持吃住在村,严格遵守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未经请假报备不得随意离岗离村。

(二)工作队员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驻村岗位的,第一书记向镇党委请假,队员请假1天以内向第一书记请假,请假3天以内的需向挂村领导请假,3天以上的需报请镇党委批准,并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建立队员在岗在位常态化。

三、工作情况汇报制度。

(一)驻村工作队要及时向县驻村工作队领导小组、镇驻村工作队协调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二)驻村工作队员要根据安排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个人驻村情况、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

(三)驻村工作队员要通过微信工作站、“云岭先锋”app等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并记录每日工作日志,做好每日签到。

四、学习制度。

(一)驻村工作组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学习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加强对省委、市委和县委文件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掌握好党对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并向群众宣传贯彻落实。

(二)工作队成员每月至少集中学习1次。

(三)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工作组成员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五、例会制度。

(一)每周一组织召开驻村工作队例会,若有特殊情况可延期召开,但不能顺延至下周。

(二)工作队例会由第一书记,挂村领导,村委会书记主任共同组织。

(三)工作队例会主要为最新政策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本周工作等。

(三)工作队成员及村干部不得缺席、不得迟到,有特殊情况不能参会的应向第一书记、挂村领导请假,否则视为缺席。

(四)每次召开例会,都要认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分析问题,做好会议纪录。

六、驻村工作队工作原则及要求。

(一)驻村工作队成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坚持为民办事,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

(三)团结同志,掌握村“两委”班子基本情况,并积极协助组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增强“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不得向基层提不合理要求,不得接受违规宴请和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不得酗酒滋事,不参与赌博。

本制度自xxxx年xx月xx日生效。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四

xx村是xx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十三个自然庄,270户,750口人,共有耕地3181亩,全村有3个党小组,43名党员。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养殖业主要是蚕桑养殖及村民散养的猪羊鸡等,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

1、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种地不合算,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但是1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留意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

2、农村实用型人才外流严重。该村有头脑、懂技术、能干事的年轻人还不少,但都没有在村里干事创业,都以外出打工为主,虽然每年都能带回点打工收入,但解决不了长远发展问题,对于全村经济发展是个损失。

3、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6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

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期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进家入户访民情。透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忙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2、,在村里资金不足的状况下,协助村支部多次向乡党委汇报状况,争取政府支持,最终使得乡政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投资,协助村委投资18万元,修建田间道路30公里,恢复自来水工程两处,前庄大桥一座,投资4万元,完成南河绿化配套工程,投资5000元安装监控设备,促进了xx村建立良好的`治安环境。

3、关心老年人生活,重视文娱设施建设。

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关心老年人的时间少,老年人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状况,在支部的提议下,投资8万元,建设老年日照活动中心一所,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4、狠抓环境卫生整治。

为了该广大群众带给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协助村党支部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大搞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新建垃圾池3个档护墙200米垃圾填埋场一处,完成户厕改造15个粉刷墙壁13000平米,极大的改善了张村脏、乱、差的旧貌,使得此刻的xx焕然一新。

5、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路。

玉米、蚕桑产业作为xx的主要产业,已经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务必另辟蹊径。透过在与村两委班子专注沟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发展核桃作为xx一项新的产业,投资6万元,在群众新值核桃树100亩,为我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新路。

从xx村着眼,从振兴村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推荐:

1、推荐当地党委政府定期约请农业专家来为村民做技术推广及保障,选取适宜当地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力求上规模。

2、推荐突出规模养殖。透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的典型,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专注引导养殖户加大对养殖业投入的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3、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村里有养猪户、养牛户、养羊户,有各种小型农机具,有沼气能手,设施蔬菜种植户,今后都就应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市场对接,规模化发展,为个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

三是推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项目,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本。这既可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也解决了公共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在下乡调查的这些天,我们看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但也仍存在着问题。我们只有深入群众,实实在在走群众路线,才能更加客观、辩证的分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果。经过这次下乡实践调查,收获颇多,我们就应关注国情,了解民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尽自己的一份力。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五

不同于。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有关2019驻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近日,xx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深入1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乡有关驻村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与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做好驻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自去年八月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积极驻村对接,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因地制宜,结合所驻扶贫村的实际,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实。

(一)选派单位重视,驻村工作力度大。各选派单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村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省、市、县三级工作队就全部与所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并迅速驻村开展工作。许多单位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扶贫村调研,带领工作队员与乡村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省经合办、营口港务集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学、省广播电视大学等省直单位,都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讨论驻村工作规划,确定帮扶项目,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证了项目的尽快落实和顺利实施;市服务业委、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单位自去年8月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来,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扶贫村,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调研,了解致贫原因,因地制宜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

(二)驻村工作队真抓实干,项目推进快。各驻村工作队都立足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村情的帮扶规划,制定的规划,都体现了以项目为支撑,突出了帮扶重点。在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都注重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真功夫,出好思路,想好办法,办实在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致富群众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许多工作队的同志,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与乡、村干部一起,共同指挥督促项目的实施。省广播电视大学驻村工作队去年7月进驻喀左县甘招镇西赤里赤村,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先后走访了218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300多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帮扶规划,落实了修建村路等帮扶项目。为了把路修好,他们吃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1.2公里高标准村路的路基已经完工,今年秋季进行硬化,14盏路灯已安装完毕;省经合办进驻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炮手营子村,为该村引进建设服装加工厂项目,为抢时间赶进度,工作队的同志清明小长假都没有休息,连续一个多月工作在施工工地上。目前,服装厂已经建成并开工生产;省政法委帮扶凌源市刘杖子乡刘杖子村,为帮助修建村部和文化活动室,工作队同志始终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确保各驻村工作队能吃饱住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之中,各乡镇都力所能及地积极创造条件,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除一些工作队坚持要求在村里吃住外,绝大多数乡镇都安排工作队在乡镇吃住,由乡镇统一解决食宿,有的还为工作队安装了空调,提供了交通工具。北票市上园镇对驻村工作非常重视,在镇里为进驻上园村的营口港务集团驻村队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吃住条件,同时还为每个工作队员配备了一台电动自行车,解决了乡村交通不便的困难。为便于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还分别任命省、市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第一书记,把驻村工作纳入到乡镇党委和村委会日常工作之中。大连海洋大学工作队派驻xx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驻村工作队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驻村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驻村工作,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落实、推进帮扶项目。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工作下,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省、市两级153家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233个,帮扶款物及协调资金达1.45亿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共协调和投入资金1587万元,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扶贫。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帮扶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重点发展香菇产业,申请400万科技项目资金,并由省微生物院联合菌业基地牵头,在北台子村实验栽培省微生物院自主研制的“辽香1号”香菇新品种,提供技术推广和服务,计划扶持100户农户,三年建设300亩示范基地,大棚180个,预期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300万元,可辐射和带动联合镇形成香菇栽培特色产业;省教育厅投资45万元,扶持发展保护地、养羊小区等设施农业建设;省联通公司投资100万元用于农业技术培训、高标准大棚及信息化建设;省妇联协调资金215万元用于农村妇女发展生产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投资10万元改造果园。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共协调和投入资金8967万元,扶持水电、道路、桥梁、村部、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发改委安排1043万元资金,用于喀左县乡镇农网改造。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06万元,支持羊角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省审计厅投资45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400万元资金,用于宜居乡镇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投入33万元为凌源市沟门子镇河坎子村维修村部及建文化广场;市人大、市政协、市交通局、市审计局等单位都为所帮扶村实施了修路、打井、维修村部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实施科教扶贫。共协调投入资金371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省卫计委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义诊、畜牧养殖技术讲座、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走进喀喇沁镇,1200余人接受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47名群众接受义诊,免费送药60余种。组织协调实施“一对一”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家庭11名大学生,每人发放2019元助学金;省民政厅投资120万元支持清风岭镇孟杖子小学建教学楼;省教育厅投资30万元,建乡幼儿园;市服务业委投入14万元,帮助卢杖子村修建了文化广场,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六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三)、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目前“保控辍学”的工作力度,提高全村受教育水平。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四)、积极鼓励部分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全小组致富。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五)、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和吃水用水困难问题。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六)、政府主导,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相关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对农村进行帮扶。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七)、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大投入,给驻村干部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提升干部驻村的积极性。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县人民法院派驻**乡**村干部:刘-安-林。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二号。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七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根据总书记6月18日贵州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协调研组扎实开展全县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牧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供参考。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二五”期间,截至20xx年底,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9987万元,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扶贫项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6325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2315元;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5645户、25400人减少到20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贫开发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县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组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县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高寒牧区、干旱浅脑山区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20xx年建档立卡乡村贫困户共12个乡镇29个村,总户数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贫困户为1717户、7615人,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村总人口和全县贫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如下:曲库乎乡(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1070人;瓜什则乡(赛庆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镇(东维村、直跃村)170户、693人,隆务镇(加查么村)22户、121人,保安镇(全都村、双处村、赛加村)75户、296人,加吾乡(俄毛村、加吾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乡(依里村)41户、184人,年都乎乡(郭么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双朋西乡(协智村、环主村、宁他村)179户、761人,扎毛乡(立仓村、扎毛村)128户、554人,黄乃亥乡(群吾村、日秀么村)122户、539人,兰采乡(兰采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牧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多哇乡群众反映,各自然村牧业点道路仍然没有修通,现有电网没有实现全覆盖,全乡冬季草场仍有480余户没有通上电,塔哇地区1000余户中只有约30%的牧户通了水,其余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时,原有草场网围栏使用年限较长(1997年拉设),损坏严重,急需更新。其它牧业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又如黄乃亥乡人畜饮水工程尽管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各村群众吃水难问题至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没有改变“人背畜驮”的历史,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解决和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有如保安镇全都村合苏、沙索玛、自行三个自然村村内只有一、两处取水点,仍然存在吃水难问题;加吾、黄乃亥等乡多数村庄除主干道外村内道路至今仍未实现硬化等。广大群众期盼国家和省上继续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由于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获取方式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加之受语言障碍和科技素质不高的影响,限制了外出劳务输出,贫困户增收解困难度较大。在调研时,各乡镇普遍反映,近年来就业、农牧、扶贫等部门开展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如泥瓦工技术、挖掘机驾驶、汽车(摩托车)修理、牛肉拉面制作等深受群众欢迎,在农牧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资金、语言、培训时间等的限制,培训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乡镇的培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到位等原因而流于形式。他们希望,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采取以乡为单位开展集中培训、以村为单位开展需求培训、赴周边地区开展观摩培训等,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农牧民培训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对不管项目和资金的部门单位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是省、州、县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点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加强。二是入乡驻村选派干部大多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不广,不懂藏语,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中充当“客人”,存在“守院子、转圈子”现象,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

一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年均气温低,地形复杂多样,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遇有大灾,群众口粮都成问题,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大,粮食作物亩均产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亩均产量75公斤左右。牧区草场生长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长达210天。重点贫困村地质灾害隐患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9处,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持续发展、稳定增收的基础还很弱,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据调查,很多重点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中采挖虫草收入占比达到50%至70%,但近年来因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大,采挖成本高,收益极不稳定。同时,种植业收入、劳务输出收入及其它产业收入占比仍较小,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增收难度仍然很大。

(五)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工作中存在“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垒大户”,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局部造成“垒大户”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牧户,点面不平衡。此外,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牧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重点贫困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落后。现有贫困村仍然沿袭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式,农产品商品率低,畜牧业良种比例低,农畜产品开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形成尚需较长时间。尽管近年来,各类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支撑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中后期发展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调研中,多数重点贫困村的群众提出,对各类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参股群众心中没有底,希望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经常性给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使已建的专业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生活习惯很多村存在早婚、未婚生子和走婚现象而造成贫困的问题。

(七)围绕提供健康、教育和致富信息、技术服务的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如在各牧业乡调研时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普遍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不足、医疗设备缺乏、住院床位严重缺少(如多哇乡卫生院只有四张床位),远远满足不了当地患病群众的就医和住院需求,有些乡镇由于路途遥远,遇到乡镇卫生院无法诊治的急诊患者,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严重后果,也增加了群众负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越是边远、贫困乡村,越是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村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如在保安镇全都村、多哇镇东维村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配备的双语教师主要偏重于用藏语教学,学生们对汉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希望各学校配备专门的汉语老师,直接用汉语授课,切实提高孩子们的汉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为孩子们今后走出“大山”做好长远准备;尽管目前各乡镇成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一站一中心”,也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人员,但由于受专业素养、服务技能等的限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八)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有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二是部分村干部在落实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贫困户慰问救助等方面办事不公、优亲厚友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户家中。三是村内很多特困户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为拿不出自筹资金,致使无法享受项目资金,如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等,群众希望对这部分特贫户要采取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帮扶支持等方式,帮助实现建新房的愿望,切实改变居住条件。

(九)“城中村”的发展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在隆务镇调研时乡、村干部都反映,位于县城周边的隆务庄、加查么、霍尔加、铁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征用完,群众增收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同时,大部分村民已实现了“农转非”的转变,因而享受不了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学补贴等,而四合吉社区享受不了任何农村扶贫项目。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应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对“城中村”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县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重点从治理贫困村“穷、乱、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场藏区维稳前沿县精准扶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创建“扶贫攻坚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牧业建设区、减灾避灾产业示范区、农业观光生态示范区”五区,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

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七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建议细化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标准,统筹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统筹,建立民政、社保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

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有”(有学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设:贫困村村级道路硬化或油化1条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人畜饮水: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点农牧户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住房改善:农村危房改造达到100%,有条件的贫困村有集中安置点1个以上,安置农牧户2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贫困村兜底搬迁安置达到100%。四是农网改造: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切实推进“一户一表”升级改造,保障农牧区用电需求。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八

5月份以来,在区新农村办的指导下,我扎扎实实地开展驻村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村干部、村民的沟通,理清工作思路,积极为民办好事、实事,现将今年驻__乡__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广泛宣传开展清洁环境、美化家园、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完善清洁乡村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今年除了要做好清洁乡村工作之外,着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建立清洁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巩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努力向常效管理迈进。今年来,__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多次民主讨论和修改,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捐款倡议》和《清洁乡村理事会》等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督查机制,一方面是村民督查,一方面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的督查,如有群众反映环卫工作不到位的,调查核实后要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活动,督促整改,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两个村的保洁队伍人员充足,工作运转实现常态化,二是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三是保洁费按时缴纳。

三.努力工作,认真履职。在驻村工作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中充分尊重和依靠村“两委”成员,出色地完成了清洁乡村、建设生态乡村等工作。积极参与覃塘区委区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村屯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人口状况,家庭成员收支,耕地面积,人均收入等相关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并认真登记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并建立走访户档案材料,为今后扶贫工作做到准确、公平、公正。

四、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

1、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单位在__村开展“三帮三扶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为群众办实事。

2、关爱村中的弱势群体,经常深入村屯走访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困难群众、孤儿、留守儿童等,努力争取后盾单位和企业支持,共慰问5名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书包、文具等,价值约0.45万元。

3、跟踪落实好村“一事一议”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完成和兴屯水泥路和邓西屯三化建设。

五、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注重普法教育。经常利用进村入户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同时,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对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定期进行摸底排查,对所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群众的疏导、说服思想工作,并引导群众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所在的部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有时驻村时间相对少。

七、2018年工作思路。

1、深入村屯开展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农村。

2、协助村委干部做好今冬明春农村农业工作,特别是冬季蘑菇种植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3、结合村情,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4、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三清洁”活动。

4、协助村委干部做好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九

因工作需要,我于20__年10月29日被县委组织部调至杨村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延续上一任党委书记的工作,继续到北冶村下乡住村包村帮助农民增收。从20__年10月31日在杨村正式开始工作至今,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10次利用12天时间到北冶下乡住村,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参加集体劳动、调研设施农业、查看卫生状况、慰问困难群众、看望小学师生、与房东拉家常,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情民风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北冶村是一个距陵川县城25公里、位于杨村镇东北部4公里的小山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比较缓慢。全村有105户、365人(其中非农人口55人),耕地663亩,林地144亩,人均耕地2.1亩。村中山地多,大面积耕地少,不适合机械作业。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纯农业型村庄。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种植业,种植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为主,20xx年底,全村共有养殖户8户,其中1户养羊,存栏不足100只、5户养猪,存栏20—100头不等、1户散养土鸡,存栏300余只、1户散养野鸡,200只左右,规模都不大;三是村民外出务工,村上的青壮劳力一半以上都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挣钱。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北冶村发展仍然十分滞后,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元,较上年增长20%。支部阵地面积不大,但功能基本齐备,农村环境整体不错,但无固定垃圾堆放点,村中心河道被群众垃圾掩盖,急需清理。

住村期间,我通过观察,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这个村子通过传统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日常支出,但离宽裕型小康家庭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低。由于该村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所有耕地仍然面临着“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投入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我们镇机关包村干部所包的4家农户,农产品均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收入微薄,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一遇有天灾人祸,收入更少,甚至可能入不敷出。我所包的一户困难户叫宋先花,是一户低保户,今年已经82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典型的有病返贫,虽然有低保,也参加了新农合,办了慢性病卡,但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女儿也已5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只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农事全靠女儿女婿二人担当,每年的粮食除自给外,剩余的卖掉供养子女上学,基本属于入不敷出。

2、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技术匮乏,产业起步难。通过在村里走访、召开座谈会,我发现大部分村民的创业积极性很高,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有6户村民想依靠小额贷款来起步发展养殖业,但由于村集体存在历史欠账,信用社贷款不予扶持,导致村民连小额贷款也没有保障。村上的几个养殖户规模小,长期以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养殖技术的匮乏也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使“一村一品”难以做大做强。

3、村民思想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低。住村期间,我发现村上的党员干部年龄结构老化,11名党员平均年龄56岁,村小能人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支书 “轮流坐庄”,党员干部存在派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无创新、不发展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与村民谈心,我发现“只要能致富,不惜出力气”成为北冶村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愿望虽强烈,但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守旧。人口少,年轻的劳动力也少,附近大型厂矿企业仅有关岭山煤矿1家,全村务工人员大部分都在外地打零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靠体力劳动挣钱,工资收入也较低。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要实现翻一番,达到9000元,贫困县区也要达到6800元。为达到这一目标,从去年到今年,我带领包村干部多次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和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确定了北冶村今后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翻两番”;基本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农民愿意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引导什么、扶持什么、发展什么”。具体要抓好四大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切实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真正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基层组织进位”的目标。

第一个方面,抓好“一项工程、二个园区、三项基础、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一项工程”:即荒山造地工程

第一次到北冶下乡住村时,村干部就提出了这个工程设想,群众也非常支持,但立项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我和有关部门协调之后,该工程得以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工程总造地面积160亩,完工后,将作为该村的集体土地用于产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使用。

2、“二个园区”:即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

在村内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和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参与等形式,促进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大棚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园区,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先期利用荒山造出的部分土地新建了10栋食用菌大棚,目前2栋大棚主体已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0个农户进行食用菌的养殖,并可解决30余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的生猪养殖也已从去年的6户扩大至9户,全村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500余头,年出栏可达到1200头以上。

3、“三项基础”:即街巷绿化亮化、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三项基础设施

去年到村上的时候,街巷硬化工程正在进行扫尾,考虑到该村的后续配套建设,通过和农业部门协调,北冶村被列为20xx年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今年将在去年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主要街道实行绿化和亮化,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树苗和路灯。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把整治村中河道也作为了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已在县水利局立项,准备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就可完工。同时,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帮助该村建立了专门的环卫清运队,规范了垃圾堆放点,对村内环境定期进行清扫,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洁。

4、“四大产业”:即突出抓好特色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经济产业、劳务输出产业

一是做大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思想发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技术服务、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思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种养,争取五年建成100栋大棚,达到户均一栋的规模。同时协调杨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增加信贷品种,延长信贷期限,扩大信贷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稳定致富的能力。

二是做强畜牧养殖业。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集约化饲养,按照“一村一品”的养殖业规划,以建设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造养殖场,集中建设1个规模养殖区。同时邀请畜牧部门的专家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畜牧业上规模。

三是做优林果经济业。号召全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荒山荒坡绿化,发展核桃经济林和优质水果林,提高林果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林果加工、贮藏、营销为一条龙,逐步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是做活劳务输出业。以推进全民创业为方向,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另一个渠道,确保村上用工信息到户、到人,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人人能就业,个个能上岗”。

第二个方面,抓好“强班子、调结构、提素质、创先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北冶村组织软弱的实际,我决定下派一名有热情、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在去年10月份,下派了懂食用菌种养技术的大学生村官秦艳伟到村任职,并在年底的支部换届中全票当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以来,得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新当选的村委主任常书文是个老同志,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村子里有一定威信。目前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支村两委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从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和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活动来看,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加强。

二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通过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修养,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党员干部积极性很高。下一步将从发展年轻党员入手,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和培养力度。以党员培训为重点,强化党员技能,提升党员“双带”本领,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形成争创先进合力。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支部制定的转化升级方案,利用2—3年的时间,变“一般支部”为“先进支部”,争取早日升级进位。

1、住村包村是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平时领导干部下乡调研,安排的考察点密集,时间短,而住村包村时间长,能够充分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真实的情况。在住村期间,我直接与农民群众交流,听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了农村的真实生活,为思考工作、谋划发展、制定决策提供了第一感受和第一手资料。

2、住村包村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我每次到村上,都吃住在农民家中,集中在村里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实感情,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中央和省、市委惠民措施的称赞,看到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住村这种形式和渠道,有助于我们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3、住村包村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住村,在谋发展、做决策时,更加坚定和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我市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思考工作、部署工作、指导工作时,一定要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方法,综合掌握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山区、对落后农村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帮助这些地方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继续加大“输血”力度,加大投入,增强这些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山区农村与全市、全省同步发展。

4、住村包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转变干部作风,行动在基层,只有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才能锤炼出过硬的工作作风。住村包村能够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只要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诉求,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构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桃红坡村委座落在桃红坡镇的东南方向,是交口县的东大门,由桃红坡、候家坪、张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东与孝义市西泉镇相接,南与本县双池镇店则沟村相连,西与本镇吉子沟村相接,北与本镇栾子头村委石圪塔村相接,全村委面积大约在20平方千米左右,省道孝石线,桃临线贯穿全村。全村总人口达20xx多人,其中非农人口500人左右,有耕地1192.3亩,20xx年农业总产量260吨,人均收入4551元。建县以来,桃红坡驻扎着县级企事业机关数十个,百货、交电、食品加工、烟酒副食,应有尽有;行政机关有,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刑警队、邮电、电信、交警、变电站、供销公司等机关,所以被称之为“交口小香港”。

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选配了一名认真负责,有文化的村民担任代办员,直接属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报酬落实。帮忙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资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带给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带给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下一步计划按照提出的“三个发展”中的转型发展要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潜力。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潜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潜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鸡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4、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靠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5、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

6、与驻村企业关系不是很协调,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发展自己。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资料、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桃红坡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礼貌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桃红坡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忙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忙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潜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建立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桃红坡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

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忙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一

__村距县城45公里,是县纪委监察局定点扶贫村。晚上9:30到达__村后,我选择了到村委委员__家中休息。晚上,在其家中和部分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第二天一早,又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部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大家就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座谈会后,参观了刚刚投资110万元建成的100亩核桃树育苗基地,对__村整体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我本人此次调研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__村位于拐儿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1012人,国土面积9600亩,耕地面积2400亩,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产量较高,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为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是__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已栽植核桃树1600亩,5.2万株,人均1.5亩。20xx年全村共销售核桃6万斤,总收入50余万元。__村所处的九龙岗万亩核桃园已初具规模,核桃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到了许多当前村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包括水利、文化、卫生、禁牧、核桃产业、农村合作医疗、宅基地审批等各个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村民反映村卫生所药品价格高,除报销下来的药价费用后比在县城药店买同一种药的价格还高,政策落实存在偏差,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二是水利设施问题。__村由于村集体资金短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饮用水只能从外地挑、拉,村里一半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同时,由于核桃基地、河滩地的蓄水灌溉等水利设施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核桃基地建设。

三是道路硬化问题。近年来,__村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核桃园道路大都是土路,大型机械上不去,生产不方便,严重制约着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村里原先的水泥路面损毁比较严重,到处坑坑洼洼,急需修补。

四是核桃园管理问题。村民反映,由于缺乏核桃树管理技术,许多核桃树出现了“黑皮”病,有些已经枯萎死亡,急需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

五是林牧矛盾问题。__村核桃产业发展起来才二三年时间,核桃树大部分都是二三年的幼苗,村里有二三户人家养羊(数量在150只左右),上山放牧时羊经常对核桃苗进行啃咬,导致核桃幼苗死亡情况比较严重,需实施禁牧或固定规范养殖放牧区域。

六是文化活动场所缺乏。__村人口较多,但村里文化设施陈旧,没有一个专门供群众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

七是移动基站信号不稳。__村有移动一个基站,由于设备故障的原因,特别是经常出现遇到雷雨天气停电后不能再启动,信号间断的现象。

八是村民宅基地审批价格高。村民反映村里宅基地审批价格过高,一块宅基地达到了3.8万元,由于村民经济能力普遍比较有限,对村民而言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村里存在三代人住在一个院落的情况)。

由于村民反映的问题纷繁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我本着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安排县纪委工作人员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核实,确保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全面落实。

一、关于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已责成县卫生局立即进行调查核实,一周之内拿出调研结果。同时,下一步准备和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协调,一方面严把进药渠道关,确保药品质量,使农民吃上放心药;另一方面建议卫生部门利用科技手段,为乡镇卫生所配备条码机,对销药记录进行登记,使农民在买药时对药品价格明明白白。

二、关于修建水利设施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同志和县水利局协调联系,争取列入今年县农田水利配套建设项目,为__村核桃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关于核桃园道路硬化和村道路硬化问题,力争到市交通局申请一笔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项目,解决好__村的核桃园道路和村道路硬化问题。

四、关于核桃技术培训问题,要求__村要抓紧时间成立核桃树技术管理专业服务队,对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

五、关于林木矛盾问题,建议__村一方面及时和养羊户进行协调沟通,摆明利害,讲清道理;另一方面要抓紧对此问题的研究,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倾听群众意见,通过采取禁牧或专门规划养殖放牧区等方式,妥善解决好此问题。

六、关于文化场所建设问题,已安排由村集体和拐儿镇政府自筹一部分资金,借助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契机,从村委大院中腾出两个房间,为村民购置些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七、关于移动基站问题,已立即和县移动公司进行了联系,县移动公司已派出专人到__村基站进行查看、维修、落实。

八、关于村民宅基地审批费用高的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和县国土局沟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先以较低的审批价格解决几户困难户,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农村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最基层,其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通过这次驻村调研,发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民生,事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的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为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建设和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乡党委必须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认真做好下一步村级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真正将一些有能力、有素质、在群众中有威信、品德优良、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来,切实维护好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二是要在乡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县直各涉农部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知识培训活动,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种植、养殖等各种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会农民使用,使农业科技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三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托各镇村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务,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划布局,发展好核桃产业开发、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壮大等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要继续大力创优发展环境。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关注民生的宗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解决好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好农廉网这一公开平台,认真研究解决各乡镇在建重点工程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企业之间的矛盾,从乡镇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为乡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二

本文目录。

一个月前,我经六安市委以及舒城县委组织部的派遣,在杭埠镇党委组织部周委员的带领下,来到我镇经济开发区朱流圩村开始了作为一名见习村官的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到朱流圩村驻村见习一个月时间已满。回顾这短短的一个月,自己真的受益匪浅。进村一个月以来,通过向村委干部请教、查阅村部资料、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朱流圩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朱流圩村是由原朱圩村和流圩村合并而成,地处杭埠镇域中部,村域大部分区域属杭埠镇城镇规划区内,该村北面东面被民主河环绕,西与街道社区、南与潘湾村、东与龙安村,培育村、北与官圩村、梅林村相邻,220ka高压走廊和镇道官六路南北向穿村而过,省道六舒三公路东西向穿村而过。

全村国土面积443.3公顷,耕地面积2955亩,总人口2909人,834户。林地面积2.33公顷,水面积55.42公顷。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96名,支委5名,辖7个党小组,27个村民组,13个自然村庄。

朱流圩村为杭埠河下游冲击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每拔高程在8.0-9.0m,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产优质水稻、西瓜、双基油菜等,实乃舒城的“鱼米之乡”。

该村地理位置独特,交通十分便捷,省道六舒三公路东西方向贯村而过,杭埠工业园区核心区位于朱流圩村境内。近年来,朱流圩村认真贯彻镇党委、政府工业富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协助镇政府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安徽龙津集团、安徽正果电气、雅玛特(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落户我村。几年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朱流圩村也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减轻农民负担,逐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自“十位一体”农田基本设施改造后,xx年投入20万元实施全村电力线路标准化改造,投入80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址,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一名刚从校园走出来的毕业生,来到村里,我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以一名合格村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虚心向村两委干部和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讨教学习。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工作方面帮不了村干部许多,于是我每天8点之前便来到村里,给每个办公室打扫卫生,准备开水。让大家能在一个洁净的环境里开始一天新的工作。对于村里的许多情况不是很了解,便积极向村里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讨教,大家都十分和蔼,为我解惑。

为响应国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卫生均等化,缩小城乡医疗差距的民生政策,我县积极开展了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的服务。

5月30日上午为了让体检工作尽早结束,让老人们早点吃上早饭,来自舒城县杭埠镇中心卫生院的十几名医生6点20便来到朱流圩村,为我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体验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辅助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七项内容。通过免费体检让老年人了解自身情况,发现潜在的疾病因素,及早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早上一直雨水不断,温度偏低,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老人们还是陆陆续续来了。此次参加体检的老人共有134人。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为老人们的内心带来了温暖,每一位体检完的老人都面带了微笑,显示出了,对本次免费体检服务工作的满意和认可。这是我作为一名见习村官为本次免费体检活动写的。

通讯稿。

并发在了我村的先锋网上。从这次体检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做的这么好这么温暖人心。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农民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农村建设会更加完善城乡差距会不断减小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强离我们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由于村子在经济开发区内,为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村里的不少土地都被征了,用来招商引资,可以很好的转移农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每天都会有村民前来拿土地补偿,在村干部和村民的交谈中,我学到了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一些基本技巧。前不久,与村干部一起下村量田,一些村民认为事先量的数据有问题,要求重量,重量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事实上,我们的数据没有问题,而是村民们的面积计算方法出了问题。通过对土地有选择的重量,和村官部的耐心说导下,重量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由此,我了解到,由于广大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一些问题不是很了解,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我们必须耐心,不能急躁,要取信于民。

在日常村务工作中,朱流圩村两委干部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他们每个人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之外,还乐于帮助别人。村里的工作是为了全村的老百姓工作,所以突发性很强,想出色完成每一项工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他们要做好上级组织和村民的桥梁,向村民宣传党的好政策,解释政策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安抚村民的不满情绪。同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朱流圩村结合创建文明村等积极的评比活动,经常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以及各种保险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在这为时不长的一个月里,我逐渐认识到,作为见习村官,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摸清联系点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服务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为以后的村官之路做好准备。心里要装着农民百姓,才能心安理得。农民是最可亲、可爱、可敬的,当你接触他们时,这种气息就扑面而来。看着一张张因劳作而黝黑、写满皱纹的脸从面前经过,作为农民后代,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大叔大伯。有的人认为作为村干部,就应该联系大项目、引进大资金,让上面来检查时有看头,那才是政绩。其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不做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真心诚意为民谋利,群众的口碑就是我们最大的政绩。

朱流圩村位于杭埠镇中心地带,镇中各条干道都与该村衔接,交通便利。居委会下设19个村民小组,834户,人口2909人,现有耕地面积2955亩。人均地较少,居民主要从水稻种植。由于处于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带,企业众多,带动我村从业人员近400人。xx年居委会人均纯收入6000元,村委会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两个主题,加大产业调整,注重产业升级,做好内功,迎接产产业转移,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力求更好更快发展。今年来,朱流圩支部一班人更是紧扣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为群众干好事,办实事。xx年由镇政府牵头在该村委会创办了杭埠工业园区;xx年由政府投入巨资铺设了玉兰路、金桂路以及路灯、绿化的配套;xx年新云大道已在建设中。系列工程的完成将使园区四通八达,方便企业与百姓出行。

xx年村委会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资金修建了杨西道路、加固央窝过路桥、清淤朱圩排涝沟,改变了村容村貌。

(一)关于垃圾问题。

由于该村人口众多,又有大型企业,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是很全面,最主要是没有垃圾回收站,道路上无垃圾箱,部分存在垃圾乱倒现象,从而影响生活用水的水质。因此建垃圾中转站的建造就显得特别需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使给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解决好环境污染,整治乱倒乱推现象非一日之功。首先需要的就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了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其次,硬件准备,合理布局垃圾站、垃圾箱,避免二次污染。再次,做好垃圾的回收利用,有效管理。

(二)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双委班子中去,使李家冲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村里的远程教育设备齐全,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建议这样好的平台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而且频率要增加。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四)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电脑以图书科普及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加大对农村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尽量多的组织村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使村民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普法教育活动力度。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村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提高村民朋友的文化水平。在物质文化发展同时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

(五)加强民生政策宣传。

党中央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工程,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38项民生工程,群众只能了解到一些,不能全面认识到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系列政策,宣传政策的方法存在问题。从自己学习惠民政策,到提炼出群众易懂、已接受的宣传语,针对不同的知识群体采用不同的表述方法。利用广播、宣传单、入户等方式,积极有效的开展宣传工作。真正使农民朋友得到政府的实惠,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做到利为民所谋。

(六)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七)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有效的转移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八)安全生产方面。

由于本村招商引资,企业落户众多,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员,这些人技术含量较低,只是进行短期培训后就上岗,责任意识不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员复杂,不能掌握具体背景情况,不能做到安全管理。因此加强安全教育的工作就显的十分重要。

1.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这一条腿一定要延伸到农村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及企业负责人,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行业、到个人,做到村村有人员管理,制定和落实好安全生产乡规民约,以约束农村广大农民安全生产的行为。安全生产是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生产不安全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就谈不上乡风文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环节。

2.加大宣传和培训,增加安全生产意识。

在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利用一切宣传介体认真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在积极推广技术进村入户的同时,也要认真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努力增强农村广大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范、保护能力。

这是我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和对村民的走访,完成的调研。这为我尽快的了解农村、适应农村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就应该创新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进各种优秀人才资源,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要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农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今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我将在村两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月的实习期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我将继续学习、继续努力,将我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我的家乡、挥洒在农村这片热土上。

返回目录。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

规章制度。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返回目录。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xx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三

(2012年2月23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区、市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党发„2012‟16号)文件要求,县委办公室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工作组到城关镇**村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农户,召开党员、致富能手等各方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六盘人家**村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六盘山现有的山、水、林、亭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村集旅游、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住宿、文化工艺于一体的农家乐文化旅游优势,修建农家乐13家,年创收94万元。三是劳务产业。**村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建立了村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牵头,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带头积极参与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把就地输出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出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2011年就地输出190人,季节性输出56人,能人带动输出108人,有组织输出36人,共计为**村创收158万元。

二、几点认识。

虽然只有41名党员,但党员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围绕脱贫致富一条心。如在发展育苗产业方面,大部分群众因不了解而持观望态度,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他们率先育苗,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苗木,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村育苗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工作机制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制度健全,党务、政务公开,能够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沟通民情民意,议定杨店发展事宜。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给群众公开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四是带动农民增收业绩好。**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惠泽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4611元,比2010年增加了40%以上。近年来,该村很少有打架斗殴及偷盗现象发生,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邻里团结。五是群众反映好。在走访座谈中,**村广大群众由衷感谢党的好政策,绝大多数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给予肯定,积极支持生态移民政策。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三、发现的一些问题。

住**村调研期间,工作组十分注重观察和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具有劳动技能人才。受近年来投资拉动影响,**村劳务输出创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村内转移过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村里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新农村建设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村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增收缓慢。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随着**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四是信息服务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五是育苗产业流通组织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部分群众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育苗规模上都较小,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售不畅,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足,市场带动作用薄弱。

四、启示和思考。

同住同劳动3-5天,在切身体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苦和辛劳中锻炼干部,增强他们的帮扶工作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帮扶计划。切实干一、二件村民所盼的实事好事,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组织办公室党支部与**村特困党员、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为帮扶点的特困党员、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并根据特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产增收。

二、推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进村入户和编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挂历进行宣传等形式,动员**村村民踊跃参加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村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积极协调卫生等部门,加快村卫生室和村医培训,力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招标和配送制度,调动村民参加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协调民政部门将无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着力恢复生态。建议结合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扶贫规划,在全力做好**村劳务移民搬迁、转移就业、社会保障、脱贫致富工作的同时,将留下来的村民向有水、有电、有路,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并采取“以粮代赈”的方式,将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鼓励留下来的村民承包荒山种草种树,发展经果林业。其中大面积的种草种树可由政府支持,由村民承包管护,政府根据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给予村民生活补贴,逐步将农民转变为林业产业工人,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的“双赢”。

四、实施科技兴农和转移就业富农相结合的“造血式”帮扶。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给钱给物不仅解决不了贫困问题,而且容易使村民滋生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因此,帮扶工作应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在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对村民进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利用先进种养殖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在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力度,对村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我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两后生”到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学习,依靠知识和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改变自身命运。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做到帮扶脱贫一代人,教育带动一代人,打破年年扶贫代代穷的窘境。

合,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实现村“两委”领导班子以高中学历为主的干部队伍。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对一些有资金缺口的点,积极想办法整合资金,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好活动场所建设。同时,要在管理上下工夫,用活已建好的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使之成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普及科技文化、开展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需求,真情地帮助群众办一些实事,以实际行动推动**村与全县、全区同步实现小康。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四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办到所联系的福龙乡开展调研,我负责凤朝村,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发现,福龙乡凤朝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凤朝村基本情况。

福龙瑶族乡凤朝村共有38个自然屯,722户,2834人,是我市比较贫困落后的一个行政村。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岩溶区,交通、人畜引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50元。

二、凤朝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甘蔗、稻谷、玉米、桑蚕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据对农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四)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很多家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一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便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三、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来村为群众讲解农业科普知识。向移民局申请打井,解决部分耕地无法浇灌问题。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村里公益事业的建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农村阳光农廉制度进行。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

(五)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

总之,要完成这些实事,要靠上级各职能部门、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功能,通过上级的扶持,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村级干部队伍健康建设与发展,使全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五

(20xx年2月23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区、市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党发?2012?16号)文件要求,县委办公室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工作组到城关镇**村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农户,召开党员、致富能手等各方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六盘人家**村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六盘山现有的山、水、林、亭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村集旅游、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住宿、文化工艺于一体的农家乐文化旅游优势,修建农家乐13家,年创收94万元。三是劳务产业。**村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建立了村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牵头,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带头积极参与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把就地输出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出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20xx年就地输出190人,季节性输出56人,能人带动输出108人,有组织输出36人,共计为**村创收158万元。

虽然只有41名党员,但党员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围绕脱贫致富一条心。如在发展育苗产业方面,大部分群众因不了解而持观望态度,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他们率先育苗,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苗木,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村育苗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工作机制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制度健全,党务、政务公开,能够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沟通民情民意,议定杨店发展事宜。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给群众公开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四是带动农民增收业绩好。**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惠泽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达到4611元,比20xx年增加了40%以上。近年来,该村很少有打架斗殴及偷盗现象发生,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邻里团结。五是群众反映好。在走访座谈中,**村广大群众由衷感谢党的好政策,绝大多数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给予肯定,积极支持生态移民政策。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住**村调研期间,工作组十分注重观察和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村里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新农村建设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村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增收缓慢。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随着**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四是信息服务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五是育苗产业流通组织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部分群众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育苗规模上都较小,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售不畅,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足,市场带动作用薄弱。

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委办公室将安排干部职工到**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3-5天,在切身体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苦和辛劳中锻炼干部,增强他们的帮扶工作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帮扶计划。切实干一、二件村民所盼的实事好事,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组织办公室党支部与**村特困党员、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为帮扶点的特困党员、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并根据特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产增收。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进村入户和编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挂历进行宣传等形式,动员**村村民踊跃参加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村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积极协调卫生等部门,加快村卫生室和村医培训,力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招标和配送制度,调动村民参加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协调民政部门将无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建议结合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扶贫规划,在全力做好**村劳务移民搬迁、转移就业、社会保障、脱贫致富工作的同时,将留下来的村民向有水、有电、有路,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并采取“以粮代赈”的方式,将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鼓励留下来的村民承包荒山种草种树,发展经果林业。其中大面积的种草种树可由政府支持,由村民承包管护,政府根据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给予村民生活补贴,逐步将农民转变为林业产业工人,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的“双赢”。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给钱给物不仅解决不了贫困问题,而且容易使村民滋生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因此,帮扶工作应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在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对村民进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利用先进种养殖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在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力度,对村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我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两后生”到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学习,依靠知识和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改变自身命运。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做到帮扶脱贫一代人,教育带动一代人,打破年年扶贫代代穷的窘境。

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拓宽用人视野,探索村干部异地任职方式,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去。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实现村“两委”领导班子以高中学历为主的干部队伍。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对一些有资金缺口的点,积极想办法整合资金,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好活动场所建设。同时,要在管理上下工夫,用活已建好的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使之成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普及科技文化、开展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需求,真情地帮助群众办一些实事,以实际行动推动**村与全县、全区同步实现小康。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六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百勇村有11个村民小组,262户982人,设有1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35名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建档立上卡户143户556人,其中2014年退出户26户105人,2015年退出户18户70人,2016年退出户17户57人,2017年脱贫户51户226人,2018年贫困户31户98人,2018年预计脱贫21户72人。全村“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93户。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稻谷、芒果、柑桔为主导产业,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有以下下几个方面:

(一)、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43户人家,102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1人,孤残老人4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21户67人,其余为普通农户。

(二)、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驻村工作当中,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百勇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百勇村近两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三)、宣传“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百勇村11个村民小组中目前还有班贯、岩朝和礼敏三屯的道路没有得到硬化。结合“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及今年的脱贫攻坚战的机会,为这三个屯的道路硬化争取到项目。根据镇党委工作安排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的三个屯丈量道路长度和宽度,经统计所需硬化的三个屯道路总长17.5公里。同时还统计了因修路需要补偿的青苗数。

(四)、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领导极为重视。2018年6月21、22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全县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共400名进行“驻村干部培训大会”,6月30日洞靖镇府又组织58名驻村工作队员召开工作例会,7月12日和15又召开了关于如何大力发展产业扶持调研会。同时学校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地驻村工作中,我了解到百勇村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二)、产业结构没有特色,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三)劳动力不足,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多是中老年人和小孩。这给村里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芒果,同时加大扶持,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七

根据统一安排部署,我对桃红坡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桃红坡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状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推荐;深入2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状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专注性,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透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构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桃红坡村委座落在桃红坡镇的东南方向,是交口县的东大门,由桃红坡、候家坪、张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东与孝义市西泉镇相接,南与本县双池镇店则沟村相连,西与本镇吉子沟村相接,北与本镇栾子头村委石圪塔村相接,全村委面积大约在20平方千米左右,省道孝石线,桃临线贯穿全村。全村总人口达20xx多人,其中非农人口500人左右,有耕地1192.3亩,20xx年农业总产量260吨,人均收入4551元。建县以来,桃红坡驻扎着县级企事业机关数十个,百货、交电、食品加工、烟酒副食,应有尽有;行政机关有,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刑警队、邮电、电信、交警、变电站、供销公司等机关,所以被称之为“交口小香港”。

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选配了一名认真负责,有文化的村民担任代办员,直接属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报酬落实。帮忙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资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个性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带给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带给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下一步计划按照提出的“三个发展”中的转型发展要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潜力。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潜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潜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鸡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4、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靠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5、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

6、与驻村企业关系不是很协调,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发展自己。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资料、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桃红坡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礼貌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桃红坡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忙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专注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专注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忙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潜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建立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是专注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桃红坡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

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忙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潜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透过多种渠道,帮忙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潜力;透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专注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八

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驻村。

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xx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

工作方案。

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9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xx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十九

7月20—22日,我对村进行了帮扶前期工作调研,深入村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回报和发展经济的建议和设想,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村位于xx县东xx,全村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有名党员,畜牧业以养xx羊、牛为主,羊存栏xx只,牛存栏20头,xx年农民人均收入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完成户通自来水,架通商低路线,争取主管部门,使通信达到畅通。村民以户栽植核桃幼树100亩。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基础设施。

2、产业发展中其中养羊一项虽存栏xx余只,但只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纯。

3、对已栽植的核桃幼树100亩,缺技术修剪。

4、由于无保护人、自然灾害、山害、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已经是很小。

5、基础建设方面,四个自然庄11公里街道村庄路全是泥土路。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3、把脊薄的荒地栽植黄花药材树500亩。

4、把土地连续栽植核桃树200亩。

5、二到三年**羊养殖户增加到10户以上。新建养羊园区一个。

6、与交通主管部门要求,2年完成硬化四个自然村庄路11公里。

7、修建太阳能洗浴一座。建图书室和农民文化活动室。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0篇)篇二十

xx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主动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xx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xx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xx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xx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法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参考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xx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法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xx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相关范文推荐

    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实用18篇)

    编写一份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实际案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工程机械购销合同(精选15篇)

    购销活动是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购销是商业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涉及商品的采购与销售。在市场经济中,购销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

    农业技术员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实用19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一种对于一段时间内的技术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献资料。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技术工作总结文献,从中学习和借鉴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公司职工工作收获总结(精选13篇)

    职工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涵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的各个岗位。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企业中职工的故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我是今年7月研究生毕

    国家标准租赁合同(精选15篇)

    租赁合同可以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租人擅自修改或解除合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赁合同范本,希望对大家在签订合同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一)、甲、乙双方协商

    初中政治培优补差工作计划(热门20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追踪和评估自己的工作进展,及时调整计划方向。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请大家参考。拔尖优等生,提高优生中的

    销售试用转正述职报告(汇总17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一种对领导和同事交流分享的方式。参考下面的述职报告样例,你可以更好地写出一份优秀的报告转瞬20xx年上半年已经结束,为

    产品加盟合作协议(热门21篇)

    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合作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供大家深入研究。地址:_________

    大学毕业晚会主持稿四人(汇总2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能为大家主持今天的会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有意义的交流。以下是一些成功活动中使用的主持词材料,供大家参考和借

    公章的使用与管理制度(优秀18篇)

    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需要根据实践和社会变革进行及时调整。以下是一些组织常用的规章制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本制度所指公章包括由上级部门统一制发或核准自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