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字海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经验,并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一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书之一,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匮要略》中所记录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于当代中医学吸收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通过阅读这部经典的医学文献,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到深刻的生命智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金匮心得体会是什么吧!

一、学习中医,需要下功夫理解。

阅读《金匮要略》,首先需要的是安排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每一句话都蕴含了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仔细琢磨才能够领会其中的真正精华。正所谓“医道不载于一篇之书”,只有在形成多视角深度思考、交流学习的环境下,才能真正悟出《金匮要略》的精髓。

二、《金匮要略》传承了古代智慧。

《金匮要略》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之一,传承了古代明医的医学智慧。在这部权威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各式各样的方剂,还能了解到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医中所保护的生命智慧。

三、读《金匮要略》可促进内心平静。

有人说中医好比是“玄学”,可只有真正了解并亲身实践才会发现,它是建立在多年临床、实证、研究经验之上的一种医学体系。读《金匮要略》,更是可以引领我们跳出现实混乱的环境、脱离固有的想象框架,使内心得到一番平静,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真正智慧。

四、中医在今天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提到中医,必然要提到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无论是保健还是治疗,都有不同程度地使用中医药。虽然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但现代医学也逐渐意识到了中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到处出现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因此,读《金匮要略》不但可以满足我们对中医的好奇心,也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中医知识。

五、道阻且长,自强不息。

读《金匮要略》不仅仅在于学习医学知识,在其中蕴含的古代智慧亦值得我们去思索探索。不管学习何种知识和技能,切记道阻且长,需自强不息,方能逐步获得内心的真正精益。何况是学习中医这个学科领域。

总之,读《金匮要略》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还能促进我们的内心平静,推动我们更好地运用中医知识。所以说,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读书不论何种目的,本质上都是在开阔视野,获取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而读《金匮要略》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二

金匮是一种古代保险箱,在古代被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金匮更多地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珍贵的心灵财富。金匮的价值不在于它所保存的物品本身,而在于它所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启发。下面将从“珍藏宝贵时光”、“守护心灵足迹”、“珍贵人际关系”、“保持积极心态”和“传承珍惜价值观”五个方面,谈谈我对金匮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金匮象征着珍藏宝贵时光。时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如同流水一般,不可逆转,而我们每个人都只有有限的时间可以利用。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抱怨时间不够用。然而,当我们想要珍藏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时,金匮就变得尤其重要。通过将宝贵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将其放入金匮中,我们可以时常翻阅它们,让这些美好的回忆永远伴随着我们,使我们时刻珍视和感激过去的时光,不让它白白流逝。

其次,金匮也可以视为守护心灵足迹的象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情绪的起伏,有喜有忧,有悲有乐。这些情绪和心灵的足迹如同宝藏一般,我们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以便在未来的某一刻回顾和寻找自己曾经的感受和思考。金匮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还可以在我们迷茫时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保持冷静和平和,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方向,不因他人的评价而迷失。

第三,金匮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珍贵的象征意义。人是社会生活的动物,与人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人际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它需要我们去维护和珍惜。金匮可以提醒我们要珍惜瞬间与他人的相处,与亲友交往中的快乐和温馨,鼓励我们用心倾听和关注他人,保持真诚和善意的言行,以增进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在我们年华渐逝之际,这些人际关系会成为我们内心的一处宝藏,陪伴我们孤寂的时刻。

第四,金匮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持积极心态的空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是我们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金匮可以成为我们存放正能量的场所,通过记录一些激励和激动人心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打开金匮,从中寻找力量和动力。同时,金匮中还可以保存我们的目标和计划,提醒我们努力奋斗,不断向前。这样,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并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

最后,金匮也有助于传承和珍惜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坚持的原则和准则,它是指导我们行为的精神纲领。而金匮可以让我们将这些价值观记录下来,以便在未来的某一天传递给他人,让他们受益。在金匮中保存这些珍贵的价值观,不仅可以让我们重温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还可以激发我们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活。

总之,金匮不仅是一种古代的保险箱,更是一种珍贵的心灵财富。通过珍藏宝贵时光、守护心灵足迹、珍贵人际关系、保持积极心态和传承珍惜价值观,金匮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发。在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借助金匮来回望过去、规划未来,让心灵财富永恒地陪伴着我们。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三

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医学经典,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份珍贵医学遗产,被誉为“千古奇书”。在我国的医学史上,金匮要略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其实它就是一本以临证学为主,汇集了唐代以前医家学说、经验、特征的论著,以《逐病格》为章节,对各种病的治疗提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性的见解。本篇文章就从五个方面谈谈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

一、潜心修养,取其精华。

阅读金匮要略时,需要我们通过更深层次的修炼和专注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因为金匮要略是一部惊人的医学类书籍,而其对路径、本质和技能的认知涉及到每个医者的日常工作。对于读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修炼素质,还需将书中有用的知识内容进行精简总结和梳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把握治疗方法,预防疾病。

金匮要略所提出的医学理论,都是从中国古代的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的重要性在于融合了古代中医中的八法与古代的精粹经验看待疾病的方法。在理解其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疾病的预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阅读金匮要略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治疗方法并学习如何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疾病的预防措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治病取象,善于辨证论治。

“气化,行水谷,通利身体,出能言事。”这是《金匮要略·论气赤眼痛症》中的一句话,这反映了民间流行的治疗方法。而到了金匮要略这里,却提出了“治疗当取象”之说,这种想法,与在治疗生命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角色息息相关。在辨证论治时,有对症方案和以症论治等方法,可以针对具体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治疗更加针对性,达到治愈的目的。

四、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金匮要略是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医理论的全部内容。它颇具深度蕴含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把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同时,积极推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让中医的古老智慧拥有更好的发展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五、推广科学知识,发挥治疗作用。

在现代世界,我们需要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逐步推广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实践。在治疗方面,我们需要遵循科学论的治疗方法来进行医疗实践。而在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我们需要防止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会使得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从而使治疗效果得不到保障。

总而言之,阅读金匮要略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的精髓与智慧,发挥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促进更好的医疗实践与知识普及,为推动我国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四

近日在读历史文章《金匮要略》时,深感其中蕴含的医学知识真是丰富而珍贵。由于该著作篇幅较长,笔者只就其中部分篇章进行了解和阅读。在这里,笔者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一、了解《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晋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古代医学理论,总结了众多医疗实践经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的代表之一。《金匮要略》分为上、中、下、外四部分,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学习古代医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金匮要略》的医学价值。

《金匮要略》反映了古代医家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方法,这些都是历经千年的宝贵财富。作者张仲景以其深厚的学问和临床治疗的经验,从病证分析、方剂组方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许多常见病、急症、内、外伤、妇产科疾病以及许多顽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这对于古代医生和现代医生的医疗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三、《金匮要略》的理论价值。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总结了古代医学理论,提出了以“治未病”为基本原则的医学思想。他认为,人体有机脏腑互为关联,疾病的形成是由于人体之间的协调失调而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同样需要维持身体相对平衡。这一理论对于现代医学中维护人体内环境协调平衡的思想有着启示意义。

四、《金匮要略》的文化价值。

《金匮要略》是一部与时间和伦理价值具有密切联系的文化著作。它被誉为古代最精湛的医学典籍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金匮要略》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金匮要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强调的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即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的患者,作出个性化的调整,给每个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这一医学思想,对我们现今的临床治疗实践具有启示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念和方向,为我们更好地发展现代医学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医学经验。

总之,《金匮要略》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医学著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古代医学实践和理论出发,提出了许多传承至今的宝贵医学思想和经验,为现代医学实践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在今天,我们更应当认真研究、深入领会、深化应用并且传承好《金匮要略》这一活珍文化继承,为推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五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经典之一,其中的血痹病专论更是医学界的重要指南。在临床中治疗血痹病,我们需要遵循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在实际临床中,我不断总结经验,逐渐领悟其中的治疗要领,下面就我在治疗血痹病时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第一段:了解病证特点,把握治疗原则。

血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类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关节的疼痛、僵硬和肿胀等。在治疗血痹病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病情的特点,明确治疗原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治欲取其血分,调和营气”、“处高枕,取慢穴”等,这些都是指导治疗血痹病的重要原则。此外,还需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比如在寒湿痹证中,要注意祛寒散寒,祛湿化浊,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通畅关节之目的。

第二段:辨证施治,灵活运用药物治疗。

对血痹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有一位患者出现了急性风湿热的症状,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又伴有高热和乏力,这是一种血痹病的寒湿痹证。此时,我选择使用金匮要略中所列举的药方“桂枝加附子汤”,效果非常好,令患者得到了快速的缓解。此外,针对不同的症状,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各种适宜的药膳和中药贴敷等方法,这也是中医治疗血痹病的优势之一。

第三段:运用针灸疗法,刺激关键穴位。

针灸疗法在治疗血痹病中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曾经治疗一位患者,患者感到下肢疼痛、酸软、不能正常行走,经过我采用的针灸疗法,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恢复了患者正常的行走能力。此外,在治疗血痹病时,针灸不仅可以刺激身体的关键穴位,还可以改善人体气血的循环,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有助于治疗血痹病的症状。

第四段:合理运用物理疗法,促进病情康复。

除了针灸疗法外,物理疗法在治疗血痹病中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我曾经治疗一位年迈患者,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老年肌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这是一种肌肉痹证。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运动疗法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维持适当的运动量,通过适当的力量练习,缓解了患者肌无力的症状,增强了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能力。

第五段:强化膳食治疗,保持饮食健康。

在治疗血痹病过程中,食疗也非常重要。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治病必先饮食”,因此,我们需要结合饮食治疗,改善身体机能和血液循环。比如,针对湿热痹证,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加速身体中湿气的排除。同时,饮食中的热量和营养成分也应该根据个人病情情况灵活调整,适当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保持饮食健康。

总之,治疗血痹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同时,饮食也非常重要,应该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饮食的调整。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我相信血痹病患者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愈合。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六

《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关于血痹病的治疗,深受中医界的关注。血痹病是指因风寒湿邪侵袭,导致关节、筋骨、肌肉等组织出现疼痛、肿胀、起节、弯曲等症状的疾病。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谈一谈《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二段:诊断要详细。

治疗疾病要先了解其病因、病位、病情。针对血痹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须要对病人的证候、舌象、脉象以及特殊体征进行仔细的辨别,以正确的方法治疗。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治疗方案。

第三段:治疗方案要个性化。

《金匮要略》有很多针对血痹病的方剂,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同样的方剂。因此,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适合该患者的方案,充分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

第四段: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血痹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均衡、营养丰富的饮食来辅助治疗疾病。血痹患者忌食寒凉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姜、蒜等刺激性食品。建议多吃富含营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第五段:心理调节很关键。

与其他疾病一样,血痹病患者也需要多方面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另外,心理调节也很重要。血痹病经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适当的心理调整可以起到积极助益的作用,促进治疗疾病。

总结:

中医治病强调个体化、整体化、系统化的治疗原则,治疗血痹病也不例外。《金匮要略》中所提供的方剂、治疗方法,本身就是个体化、整体化、系统化的代表。在治疗中,医生应该根据实践和研究,结合上述几点,灵活运用,多方面施治,以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七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对于血痹病的治疗有具体方案。血痹病又称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风寒湿邪所致的疾病,可以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接下来将介绍本人对于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方药的调配。

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主要使用羌活、桂枝、细辛等配伍,其治疗的特点是温补寒凉之邪,祛除风湿之痛。在配伍时,要注意调配的比例,在量的使用上也要有所取舍。本人在使用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时,也需要认真调配各种方剂,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第三段:治疗病因。

除了药物疗法外,治疗血痹病还需要关注病因方面。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血痹病的病因是风寒湿邪的侵入,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才能收到长期疗效。本人在治疗血痹病时,也会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调节和适当的锻炼等,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病痛。

第四段:患者态度的影响。

在治疗血痹病时,患者的态度和信心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本人在和患者交流时,会积极引导和鼓舞,帮助其树立起积极治疗的信心。在使用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时,患者的配合并且持续的治疗非常关键,对于一些顽固性病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五段:结论和展望。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病是一种具有优良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温补寒凉之邪,祛除风湿之痛。在使用此法治疗血痹病时,要注意方药的调配比例和治疗病因,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态度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血痹病的方法也将更加完善和多样化。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八

金匮是古代药学经典著作,《金匮要略》被称为金匮之宝,是医学界瑰宝中的瑰宝。研读金匮,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也能让人得到很多的启发和提升。通过阅读金匮,我深感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从中获得了很多心灵的滋养和智慧的启示。

第一段:探寻金匮之谜。

金匮象征着瑰宝,金匮之书一直为许多从事中医药学的世代所推崇。然而,对于金匮的心得体会,不仅反映了对中医药学的理解与解读,也能从中窥探作者的智慧与品性。通过阅读金匮要略,我发现其中包含丰富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深深吸引着我的心灵。

第二段:治未病的智慧。

金匮要略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善治之于未病者,藏精气于内,以候时人,使之发于未有之病而先取之。”这句话表达着中医重视治未病的理念,即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精神等方面,预防于未然,以达到保健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一智慧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独特价值,也激发了我更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的动力。

第三段: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金匮要略中,在论述疾病的成因时,提到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为人体健康与环境和谐密不可分。这使我对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思考产生了更深的体悟。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系统,只有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达到身体健康和内心平静的境地。

第四段:审视现代医学的局限。

金匮要略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知识,使我审视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现代医学重在治疗疾病,往往忽视了疾病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导致了许多病因未能得到从根源上解决。而金匮要略,则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不仅关注疾病症状的治疗,更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这让我深感中医药学的独特价值和巨大潜力,也对现代医学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五段:坚持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

读完金匮要略,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也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和智慧的启示。金匮要略教会了我如何从整体上看待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更加了解中医药学所强调的个体差异与整体平衡的观念。在现代医学追求效率和技术的时代,金匮要略不仅提醒着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走出困境,开启中医药学的新篇章。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智慧与价值传承给后世,并继续拓展中医药学的边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九

第一段:介绍金匮心得的背景和含义(200字)。

金匮心得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由东晋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该书以内经学说为基础,总结了张仲景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是中医宝库中的珍品。金匮心得的含义是指医学经验的宝藏,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南。它对于治疗疾病、养生保健以及调理身心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段:医疗实践中的价值(200字)。

金匮心得作为一本医学经典,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不仅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还总结了丰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学习金匮心得,医生可以更有效地诊断疾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此外,金匮心得还包含了许多养生保健的知识,对于平时的预防和身体调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金匮心得不仅对医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一般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金匮心得给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其次,金匮心得讲究慎病,强调疾病初起必须重视,避免拖延病情。这对于现代社会中习惯忙碌或忽视自身健康的人尤为重要。再次,金匮心得提出了养生的方法和原则,通过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人们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第四段:金匮心得的现实意义(200字)。

金匮心得虽然是古代医学经典,但其思想和原则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医疗中,金匮心得强调倡导个性化治疗,注重从整体上看待疾病,而不仅仅是对局部症状的治疗。这对于一些复杂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启示。此外,金匮心得所强调的中医理念和方法与现代健康观念中的“养生”概念有很高的相似性,体现了中西医学的异同和沟通之处。

第五段:对个人的启示(200字)。

对于个人而言,学习金匮心得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时,金匮心得所提倡的养生观念,也可以指导个人日常的生活习惯,使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此外,金匮心得中还涉及了心理健康、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等内容,对于身心健康的维护都有一定的帮助。综上所述,金匮心得不仅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更是对人们健康的指南,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医疗实践中,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

湿为六淫之一,《金匮要略》中湿病是以病因命名。其三,温阳化湿,有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主治外寒伤阳、风寒湿邪着于肌表不去之证。故六首方剂所用11味药,除附子以外其性皆温,乃取温化以缓图也。虽附子辛热,但与他药相伍,已属因势利导之法。...

湿为六淫之一,《金匮要略》中湿病是以病因命名。大凡因湿致病,有内外之分,治疗原则不外化湿、燥湿、发汗和利小便等。《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主论外湿,列为十一条,在治疗上备有六张方子。从整体上来看,实系治湿病的三个取微汗法。盖因湿属阴邪,最易伤阳,其性濡滞,不易速去故也。其一,开泄腠理,有麻杏薏甘汤和麻黄加术汤,主治表实证;其二,益气祛湿,有防己黄芪汤,主治表虚证;其三,温阳化湿,有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主治外寒伤阳、风寒湿邪着于肌表不去之证。

从湿病所列六张方子之组成分析,助阳化气和祛湿解表,两者相辅相成。治外湿固以发汗为主,但须顾护人体阳气。因湿属阴邪,伤阳为先,其性濡滞,不易速除。祛湿则有益于助阳,助阳则湿邪易化。故六首方剂所用11味药,除附子以外其性皆温,乃取温化以缓图也。虽附子辛热,但与他药相伍,已属因势利导之法。

生姜、大枣、甘草三药,临证亦不可忽视。盖因表湿伤营损卫之时,表气不和,则有碍湿邪之外透。仲景善以姜枣草合用,能外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内健脾胃,风湿之邪易于外泄而解。

仲景立法严谨,用药精专。以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为例。三方的治疗作用主要取决于桂枝、附子、白术三药间的配合。其取舍之理,原文所述不甚分明。笔者认为附子配桂枝,其温阳作用偏表,温经散寒,使湿从表解;附子协白术,温阳作用偏里,助里阳以化湿,则湿从里去,三药同用,则表里皆治。所以,临证首应分辨邪气在表抑或入里,孰多孰少,以免用药盲目,药力牵制,有碍疗效。

综观《金匮要略》治湿之法,表实者发汗不忘利湿,表虚宜微汗而不忘益气;阳虚补阳为先,正虚扶正为上,乃是后学在临床上应掌握的关键所在。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一

胡希恕讲完太阳病三篇时有一个总结,我觉得讲的非常好,我想就以他总结的这几个方面来对太阳病这三篇进行逐条归类,看看是不是能更有利于学习。

注:这些心得都是给我自己学习用的,这里的认识不代表是对的,今天认为是对的不代表明天也是对的。写在博客里,主要是不管我在哪里,带没带电脑,有了新的理解,都能及时的更新(因为我的记性很差,呵呵,经常忘事)。如果谁看到了,请谨慎参考。

胡希恕是一条一条来解释的,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总结:

1.什么是太阳病。

2.太阳病的类型。

3.温病。

4.太阳病的传变与病愈时间。

5.太阳病治疗的禁忌。

6.桂枝汤适应症、加减及禁忌。

7.麻黄汤适应症、禁忌。

8.并病。

9.合病。

一。什么是太阳病?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是指寸脉浮,我觉得左右手应该都浮,轻取既得,手一放上去就能感觉到脉搏,平常不生病的时候应该是中取而得。不是很懂脉法,只是个人理解。

“头项”是指哪里?头就是头了,《医宗金鉴》里讲“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项应该是指脖子后部。“强痛”应该是指整个头痛,后脖子僵硬;“强”是该指僵硬麻木,河南话:板。为啥是脖子后面,我觉得因为足太阳经走的是头后面的缘故。如果是少阳病,那就应该是颈痛,就是两侧,因为少阳经走两侧。

“恶寒”,我想应该是一个对比的结果,这里隐含着是说外面环境没变,但身体因为想要通过出汗祛病,必然要运送津液到体表,体温一定会升高,跟之前比就觉得好像外面的温度降低了似的,身体的感觉是外面冷。

符合这三条的就是太阳病,就可以按太阳病来治,但用哪个方剂,还是要再判断方证。

二。太阳病的类型。

只有2种,中风和伤寒。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中风和伤寒定义的第一句话都是“太阳病”,也就是说,不管中风还是伤寒,前提都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个症状。总的说来就是有这些症状:

“脉浮”,“恶寒”,“头项强痛”,一定有的。

“发热”,前面讲过,必须的。

“汗出”,说明身体在抵抗,想要出汗而解,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祛除病邪。另外,出汗应该不多,应该是摸皮肤感觉有点潮乎乎的那种。

“恶风”,汗出,风吹就一定不舒服,物理原理;不仅恶寒,还恶风。

“脉缓”,在浮脉的基础上缓,和紧脉相对应,按着不硬,不紧绷;因为出汗,血管津液少了的缘故。

“中风”,中字是指中于里,汗出后表虚,邪入里,比伤寒深。

简单说:脉浮缓,恶风寒,发热汗出,就是中风。

伤寒有“体痛,呕逆”,中风有没有,应该也有体痛,不过汗出了,痛的轻,呕逆也轻。。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关于未发热,我觉得体内一定是热的,否则不会恶寒。但最终是一定会发热的。或者说发热或不发热,可以不作为判断点。但中风就一定会发热,也就是说一个太阳病,没有发热就一定不是中风。这是从条文上看。

这里没有写汗出,那就是没有出汗。“不汗出”,是伤寒的一个重要判断点。不是说身体没在抵抗,而是能力太弱,或表被阻塞,汗出不来;皮肤摸起来干干的。

“恶寒”,前面讲过,必须的。

“体痛,呕逆”,身体的汗想出出不来,就会有压迫,身体就痛,压迫上冲,就会呕逆。

“脉阴阳俱紧”,按郝万山的解释,阴阳是指寸脉和尺脉;脉阴阳俱紧,是泛指寸关尺之脉皆呈紧象。不知道对否。只能说,因为汗不出,血管液体充满,所以紧。

“伤寒”,伤寒的伤,指伤于表,像擦伤、碰伤。是指病邪浅,反过来说,就是人体的抵抗能力强,病邪不得入内。

简单说: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呕逆,就是伤寒。热不热可以不用判断。

中风和伤寒的主要辩证点就是有汗和无汗。当然前提是太阳病,要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些症状,然后才是有汗、无汗,这个很重要。

三。温病。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就应该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些症状。

“发热”,这也是太阳病的症状。

“不恶寒”,胡希恕解释是,不是不恶寒,也恶寒的,只是热的太厉害了,压制了恶寒的感觉。当然,解释的通不通,只是帮助你理解的,临床还是要看症状的。

“而渴”,这应该是有里热。

因为有个“不恶寒者”,太阳病的提纲就不具备了,那就是说这个温病不是太阳病,放在这只是让我们对照着看,或者提醒我们不要当太阳病治了。

简单说,发热而渴,不恶寒,就是温病。主要的辩证点是“渴而不恶寒”。

那伤寒论讲没讲温病咋治,胡希恕认为讲了,比如白虎汤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就是温病的治法。我觉得不管伤寒论里讲没讲如何治温病,按伤寒论提出的六经和八纲的分析方法,只要对症了,不论是不是温病,应该都可以治。

第6条下面的部分也提出了温病的禁忌:不可发汗,不可泻下,不可火攻。当然也不能吐了。

因为“渴而不恶寒”,“渴”就是表明里有热,发汗泻下等都是伤津液的。那也就提出了治温病的方法,就是清热。那一条条看: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里有热,发其汗,更伤津液,那身体一定会更热。也就是说如果按太阳病治了,就会变成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这个“脉阴阳俱浮”和太阳伤寒的“脉阴阳俱紧”应该是一样了,就是寸关尺都浮;浮主表,同时也主热。

“自汗出”,和中风的汗出应该不一样;中风是机体主动的想排汗驱邪,风温是内有热,逼迫汗自出。

“身重”,金匮要略里讲身重一般都是体表停湿后的感觉。为啥会停湿?有可能内热逼迫津液于体表的原因吧,不是很清楚。

“多睡眠”,不知道。

“鼻息必鼾”,里热上蒸,呼吸应该呼哧呼哧的。

“语言难出”,这应该是热的比较厉害的症状。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下后更伤津液,小便一定会少。

“直视”,这个是津液丧失太多了,比较严重的表现。

“失溲”,应该是肾气虚了,失去收摄能力导致的。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

如果被火攻过,这里的“微”,按上下文,我觉得不是微微发黄色的意思,应该是和下一句对应。就是微怎样,剧又怎样。就是轻的身体发黄,重的就会惊厥,发癫痫,并且经常发痉挛。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如果被火熏过的,一次还可以活几天,再次那就没法活了。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二

金匮医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从“金匮医案”中所体现的病症诊断、病因分析、治疗方法以及其对于当代医学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示金匮医案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金匮医案的价值在于其精准的病症诊断。在“金匮医案”中,对于病症的描述异常详细,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症的所在。比如,在《金匮要略》中就有“食则匏瓜汤,噤而不遂,热而不利,微恶寒者,利也。”这一案例中,对于病症的描述如此具体,几乎能够确定是在胸腹脏腑之间出现了问题,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其次,金匮医案的分析病因的能力也是其核心价值。在古人治病的经验中,病因是确保治病成功的关键。而“金匮医案”中的病因分析手法,更是符合了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比如,在《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寒气客心,则结在枢。气并太虚者,小建中汤主之。”这一案例中明确指出,病因是因为寒邪侵袭了心脏,从而导致了寒气结聚在枢纽上,痊愈之道就在于解决寒气问题,所以主要采用了小建中汤来治疗。

再次,金匮医案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成为后世医学发展的重要参考。不同于如今快节奏的现代医学,金匮时期的医学更加注重慢性病的治疗。在《金匮要略》中就有一例:“中寒有余,虚劳不足,颈项为软,暖汤当热。”这一案例中明确指出,如果病人是因为寒气过多导致的慢性病,那么就应该给予病人暖汤治疗,使其内外温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最后,金匮医案对于当代医学的启示也非常深远。在当代医学中,我们常常注重药物的治疗,而忽略了运动、饮食等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然而,在金匮医案中却能够看到大量的运动、饮食等非药物治疗的案例。这给广大医学工作者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课,即应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起来,综合施治,以求病愈之效。

综上所述,金匮医案是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之一。从精准的病症诊断、准确的病因分析,到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和对当代医学的启示,都使得金匮医案成为了后世医学发展的重要参考。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对于传统医学经典的尊重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发展医学事业,造福人类健康。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三

金匮心得源自中国古代文化,是一部以医学为基础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金匮心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医学观点,更在于其对人类心理健康的深刻洞察力。通过研读和了解金匮心得,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助力。本文将以五段式为结构,分析和讨论我对金匮心得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金匮心得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注重调理身体的理念。《金匮心要》曰:“故善治病者,必求其禀性情质,治之本术也。”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提醒人们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还要研究人体的整体状况。这与现代医学中“治未病”的理念有相似之处。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慢性病不断增加。因此,只重视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平时的养生和预防,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其次,金匮心得中给出了许多对心理健康有帮助的建议。《金匮要略》中提到:“健忘为有所记,善忘者不可干病。”这一句话给人们提供了改善记忆能力的方法,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记忆,来保持大脑和心理的活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在长期忽视心理健康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产生压力和抑郁等问题。通过倾听金匮心得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健康。

此外,金匮心得还提供了许多有关饮食调理的方法。《金匮要略》中提到:“伤寒太初,其腹如鼓,其胸如块者,冯其背。”这一句话意味着通过按摩背部来舒缓胃部和胸部不适。这种通过按摩来改善饮食问题的方法,也对于现代人有启示。饮食不当是导致肥胖和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理饮食,如节制高热量食物和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通过金匮心得中的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己的饮食问题,从而提高身体健康。

最后,金匮心得中的医学知识也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所启示。《金匮要略》中提到:“寸口脉象盛者,寐则腰痛不得正侧,若寝向左,左腰当痛,若寝向右侧,右腰当痛。”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睡姿可以改善腰痛的问题。对于经常腰痛的人来说,躺在正确的姿势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例如环境、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通过金匮心得中的智慧,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金匮心得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医学著作,不仅能提供医学上的知识和方法,还能给予人们更多关于心理健康、饮食调理和睡眠改善的建议。通过研读和理解金匮心得,我深深感悟到了中医智慧的博大精深。通过了解金匮心得中的智慧和方法,我将会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建议。在人们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灵的需求,通过细致的调理和养生来赢得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金匮心得,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重要医学著作。在穷尽著名方剂的基础上,《金匮要略》以“金匮”为象征,旨在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本质与治疗的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金匮要略》的体会,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医学哲理。

第二段:传承经典智慧(250字)。

《金匮要略》囊括了张仲景一生的医学智慧与经验,其贡献不仅仅是对方剂效果的总结和提炼,更是对于疾病本质的独到认识。通过对疾病诊治过程中的观察与总结,张仲景创立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即根据患者症状及脉象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方案。这一理念在中医传承中被沿用至今,并成为中医诊断治疗的核心。

第三段:综合分析病因病机(300字)。

《金匮要略》在对疾病分析上具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在对病因病机的阐述上。张仲景总结了多年的临床经验,悉心研究了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病因的综合判断方法,为疾病的有效治疗奠定了基础。例如,《金匮要略》中对于内科常见疾病,如伤寒、温疫、泄泻等都进行了详细解释,将中医的疗效发挥到了极致。

第四段:个人感悟与创新(300字)。

作为一名现代医学从业者,通过研读《金匮要略》,我深切感受到其中的理论和经验对于医学的启示。一方面,我认识到《金匮要略》中的许多方剂和治疗思路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借鉴之处,如在抗感染领域中,《金匮要略》中的许多中草药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医学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重新审视和理解《金匮要略》中的经验,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第五段:结语(200字)。

《金匮要略》作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对中医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承和发扬《金匮要略》的精华,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加以改进与创新,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为全面、更加科学的医学体系,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五

原先打算,一条一条的写,但写了几条后发现如果前后不对照的话,没法写。原来的条文本来就是比较乱,还是按某种方式总结比较好。不过,加上jt、郝万山的,自己只看了三遍,感觉水平还不行,也不知道该怎样总结。哎,试试吧,开头总是最难的,想哪写哪吧,以后再整理。

1.胡希恕讲座依据的伤寒论版本,根据讲座来看不是桂林古本,应该是宋.林亿等校正的《伤寒论》通行本,并参考成无己本,很多也与《医宗金鉴》对比。

2.胡希恕认为伤寒论中前面的脉法、伤寒例等是王叔和搞的,非仲景所写,所以他不讲这些。我听的伤寒论讲座是直接从“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开始的,包括下面的六经病,有8篇:

辩太阴病脉证并治辩少阴病脉证并治辩厥阴病脉证并治。

3.每次听的时候都在想,为啥太阳病讲上、中、下三篇,这么长?

六经的条文共381条,太阳病三篇就占了178条,占了快一半;全书方剂112方,太阳病三篇就占了74方,一半还多。目前(以后不一定,呵呵),我的理解是:

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体来说,开始得病时病邪应该都是从外到内影响人体(不是从表到里,少阴病也有表证),也就是说对理论上健康的人,最先得的病应该全部是太阳病!

如果人体抵御能力比病邪能量强,那么在太阳病阶段就可以将病邪排出体外。如果人体抵御能力比病邪能量弱,那病邪就会通过六经往内进行传变。

在通过六经传变的过程中,人体也是在不停的与病邪斗争的,这个过程《黄帝内经》中叫“正邪交争”;比如,在太阳经时,人体会尽量汗出而解;经过人体的抵抗后,病邪在向内传的过程中也会变弱,最终会怎样?我想无外乎3种:

a.病邪最终被排出体外,正气胜,邪气退。

b.人体最终抵抗不了,邪气胜,正气衰。

c.人体正气与病邪势均力敌,病邪没有力量进攻,人体也没能力将它排出去。那病邪就会停留于人体某处,如湿停于关节,就会造成湿痹,如果水停于肺,遇寒就会咳;当然这不是一次就会这样,就像胃寒,都是经常喝冷饮造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知道病邪在哪,并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及时截断病邪的继续侵入,帮助人体将病邪早一点排除出去。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告诉我们通过病人的病证、脉证去判断病邪在那条或那几条经上,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剂将病邪排出体外。

上面是对理论上健康的人而言的,现在应该没有了;那如果假如人体本身就已经有病邪在体内,或因为这些在里的病邪影响了人体的抗病能力;那在病邪刚到太阳经时,要么直接突破,要么就会与内里的病邪相互作用,这时,就会有很多变数。就像太阳病三篇中大多条文的开头都是:太阳病,,伤寒,,中风,。

我想这就是太阳病篇为啥讲这么多的原因吧,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4.理论上健康的人有没有?

按《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且他们知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那个时候,应该有这种健康的人,当病邪比较厉害的时候,他们一开始得病都是太阳病,所以《汤液经》中治太阳经的方剂也非常多。仲景论广《汤液经》而成《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讲的也就多。

这一点是我胡掰的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呵呵。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六

金匮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近期的学习中,我有幸参加了金匮课,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金匮课中的心得体会。首先,金匮课给予了我广阔的思维空间,开阔了我的眼界。其次,金匮课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金匮课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我在其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综上所述,金匮课是我所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课程之一,它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提升。

首先,金匮课给予了我广阔的思维空间,开阔了我的眼界。金匮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老师往往是通过引导式教学的方式,启发我们思考问题,而不是传授知识。在金匮课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从而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我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单一领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问题。这使我形成了跨学科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金匮课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在金匮课中,我们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实践,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与他人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不仅提高了我的人际技巧和合作能力,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意识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和作用。

最后,金匮课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我在其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金匮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难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同时,我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和印象。实践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综上所述,金匮课是我所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课程之一,它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提升。通过金匮课,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科视野,提升了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金匮课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金匮课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七

《金匮要略》的水气病篇学习中有很多难点,因为其中讲述了大量病机、病理,而且很多是通过脉法来进行讲解的,篇中提到了水肿的很多不同表现,把水肿分成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但是有一些病现在争论的也比较多,比如说黄汗,它到底是什么病?里边有很多问题未解决。譬如说这里边治疗“气分”病,两个方子,一个是“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另一个方子是枳术汤方,“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两个方子治的是同一类证,一证二方,怎么去认识它们?另外还有一些方子,比如说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后世应用也很多,在治疗水肿、肾炎中都是很常用的。

现对其中的几个方证进行探讨,这些方证是我们临床中常用到的,如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的水肿等,现将个人平时读书的一点心得和临证的体会进行总结。

一、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的临床应用。

我们首先看一下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应该说我对这方子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搞不清它真正的机理,不理解仲景当初为什么会设立这方子。从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来看,五味药,很简单。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从药物组成及处方用量看,此方的重点一定在石膏和麻黄上,而且石膏和麻黄的用量都是非常大的,麻黄用到六两,比我们常规的发汗剂麻黄汤中的三两增加到了六两,而石膏相当于大青龙汤中石膏的剂量,所以说越婢汤和越婢加术汤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奥妙在里边?这也是我一直探讨的问题,因此,看书时对这个方子也格外留意,出现这个方子的地方也会引起特别关注。

说到越婢汤这个方名,大家公认度比较高的还是成无己说的“越婢者,越脾也。”婢是脾之误,为什么呢,他说麻黄配石膏组成的这个方,它是发越脾气、布散津液,这个提法到目前为止认知度是比较高的,当然也有不同意见,20xx年的时候,出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越婢汤”当为“越痹汤”再证”》,从文字、文献的角度入手分析,作了一些考证,认为是治疗痹症的一张方子,比如麻黄和石膏的配伍是治疗热痹或寒热错杂的痹症,中间也讲了很多,当然最主要的是从医理的角度证实越婢汤就是越痹汤。因为《内经》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以在内之五脏六腑和外之皮、脉、肉、筋、骨,都是表里相合的,在《内经》也有详细的论述,包括五脏痹和五体痹,在《金匮》中也提到了很多,比如说肺痹、血痹、胸痹、骨痹等等诸多病症。

越婢汤中,麻黄、石膏的量非常大,就从水气病篇来看主要是治风水,治疗风水的方子里边有两种重要的观点: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个方子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是一个发汗剂,除了治疗风水外,在后世《千金方》中,就是越婢汤加白术和附子,不过仍然叫越婢汤,这是治疗一些关节疼痛、下焦脚弱的祛风剂。《外台秘要》中在越婢加术汤的基础上加了附子来治疗,“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下焦脚弱实际上指的就是下焦痿弱无力,厉风气包括一些肌肤痹痛等,包括《外台秘要》中的西州续命汤(麻黄、石膏、桂心、甘草、芎藭、干姜、黄芩、当归、杏仁),其实从组成来看就是越婢汤,治疗或痹不仁,四肢急痛,说白了就是麻黄和石膏的这么一个配伍,后世也是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甚至加附子来治疗一些热性痹症,而且往往症状比较重的时候,用以上的一些方子。比如说神经科常用的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或类中风的一种病证;还有风引汤,里边有很多石头的药物,和干姜等大热之品,那么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附汤是治疗热性、重症痹症的常用方,其组成让人想起非常有名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所以说越婢加术汤完全可以用于痹症的治疗。

《金匮》里面还有一张方子叫木防己汤,在痰饮咳嗽篇有相关论述,“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里是它的一个主治,它的组成是:木防己三两,生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叶天士、吴鞠通在用这张方子时,做了一下加减,去人参、加入三仁汤的一些组成,杏仁、薏苡仁、白蔻仁、通草、滑石,海桐皮、蚕砂、姜黄等,名为加减木防己汤来治疗一些湿热的痹症。其实木防己汤中主要的成分是石膏和桂枝的一个配伍,越婢汤是石膏和麻黄的一个配伍,再加上白术或苍术,因而以之治疗痹症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所以在搜集文献时,发现很多用越婢汤加减来治疗热痹、寒热错杂的痹症,这是一个很好的配伍方法,值得研究,也是越婢汤在后世的一个运用。

我特别喜欢这个方,像水肿、湿疹、肾炎都是可以运用的。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临床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来治疗湿疹,包括一些风疹、痒疹,其实在《金匮水气病篇》提到了这一问题,比如在条文中,见到“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这里面就讲到浮为风,风气盛则往往表现为隐疹,浑身瘙痒等一系列症状。比如说越婢加术汤是治疗风水的一个主方,那么它完全可以用来治疗这个“风气强”的隐疹,用开泄的方法来发越水气,汗出以后则热得泄,那么身体的瘙痒等一系列症状都可以解除。包括《伤寒论》中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都可以通过微汗法用于身痒、隐疹等的治疗,现代文献中也有很多用越婢加术汤治疗水疮湿疹的报道。

其实我个人也曾经治过一个这样的患者,并且留有非常深的印象。患者女性,是某食堂的员工,到了端午节食堂自己包粽子,加工过程中像粽叶、米、枣都是需要用水浸泡,工作量也是很大。到了第二天她从手指头,也就是指甲缝部位出了很多小水泡,开始并没有太留意,后来两手都起了水泡,沿着胳膊最后到颜面,继而全身都出现了水肿,并且后来挠出来很多皮屑、疤痕,看了很多家医院,都是考虑过敏,应用了抗过敏治疗,口服氯雷他啶、静点葡萄糖酸钙、甚至激素治疗,但是时好时坏,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之后经朋友介绍来到我们这里,她的这个症状从中医讲就是湿气在表。该患者四十多岁,身体挺好的,经过辨证,用到了越婢加术汤,用量也是比较大的:麻黄18g、生石膏60g、苍术15g,生姜、甘草、大枣常规用量。结果用完药后,皮肤瘙痒的症状明显好转,渗出也改善很多。后来又陆续来我这里看了几回,说是外边药房不给她抓药,因为麻黄量太大了。最后一共吃了二十多副,水肿、皮损均完全好转了。

我们回过头再去看《金匮》中的一些内容“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洪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所以说越挠皮损越严重,形成痂癞。“气强则为水”出现了颜面等部位的浮肿,这样用越婢加术汤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自此以后,个人的一个体会就是,很多类似的皮肤病要想到中医的溢饮、风水,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大小青龙汤,可能对这种隐疹、水肿、水泡、水疮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还有一些水肿,包括最常见的肾性水肿,往往表现为开始的颜面、眼睑的水肿,也有一些人,可能受到一点风气之后继而出现了全身的浮肿。《治验回忆录》中有这样一个医案:有个患者在被雨淋之后全身湿透了,回家之后换了身衣服,没有太注意。但是几天之后便出现了发热、头痛、恶寒、身重等一系列不适,用了发散药,微汗以后再没有继续服药。过了几天竟然全身浮肿,一按便有凹陷,怕冷、身痛、无汗,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用五皮饮、五苓散多一些,但是这些方子并没有明显疗效。包括苏叶、桂枝等发散药也配合应用,效果仍不理想。最后用到的就是越婢加术汤。那么这个方中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呢?就是麻黄的用量,麻黄用到了45克。当然这个患者25岁左右,身体基础可能还是很好的。相信我们现在临床中麻黄很少能用到如此大的剂量,其他就没有太特殊的了。石膏30克、苍术12克、生姜少许。结果患者服完药后盖被躺床上便汗出如洗,换了好几次衣被。肿一下子就消了。再吃一副,这个水肿的症状便完全消失了。所以这里边值得注意的一个就是麻黄的用量。

后世很多人对越婢汤作了一些探讨,有人讲这里边最主要的药是麻黄和石膏。吴鞠能称麻杏石甘汤是一个辛凉重剂,其实越婢汤也是一个辛凉解表的方子,因此,有些文献就将越婢汤列为辛凉解表剂。我们对这个方子比较感兴趣的是该方加上白术或苍术之后,它就变成了一张发越水气、消肿、散肿的方子。如果加上半夏就是我们呼吸科常用来治疗肺胀的主方,重要的是方中加上白术或半夏之后,它的治疗方向就不一样了。同样若加上附子又变成了一张治疗痹症的方子,仅仅一味药的变化就能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所以这个方子有很多内在的韵味值得大家去探索。

这张方子在后世也有一些变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讲到用小青龙汤和越婢汤同时来用,以开太阳治疗痰饮病。但是我们发现叶天士在用这张方时往往把麻黄给去了,加上桂枝,变成了桂枝和石膏的配伍。对于这种配伍方法,从我个人的角度更加推崇麻黄和石膏的这么一个配伍关系。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用桂枝石膏的配伍来治疗一些温病、温疫的一些方法,这个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探讨的,毕竟麻黄那么大的量可能真的会有一些风险。而桂枝石膏的配伍,我们每一个人都敢用,这也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另外,越婢汤和麻杏石甘汤也有很大的不同,在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四两、石膏半斤,配伍是1:2的关系。前两年在广州的一篇论文中探讨的就是麻黄石膏的配伍关系。比如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是1:1好,还是1:2好,还是1:3好,最后还是仲景原方中1:2的配伍关系是最贴切有效的。越婢加术汤治疗其他的病症,比如呼吸科出现的心源性水肿,肺心病出现的右心衰竭。我们引用一下西苑医院原来的一位老大夫赵锡武,有一篇文章介绍他以真武汤配合治水三法治疗充血性心衰。真武汤是这里边一个主方,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另外治水三法就是《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到的“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莝”。“开鬼门”就是汗法,通过宣肺透表使肺气宣发,营卫调和,最后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效果,水肿自然会消除。赵老师开鬼门的方法便是真武汤,配上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洁净腑”我们都知道是加一些利尿药。“去宛陈莝”主要是讲活血法。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一下开鬼门的方法。赵老师有几个医案,比如说有一个病人:56岁女性,气短、心慌、咳嗽三个月,吐白痰、不能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音减弱、水肿。用的方子是这样的:附子9克、芍药12克、生姜、甘草、大枣,里边还有麦冬、党参、五味子,量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里边用到了石膏15克、麻黄5克,这就是一个开鬼门法的配伍,在他的方中经常会出现这一配伍方法。

二、黄汗及桂枝加黄芪汤。

在《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想搞清楚而一直没搞清楚的,就是黄汗。到底黄汗是什么病?至今没有完全说清楚,但是在《金匮》中有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一系列治疗黄汗的名方。桂枝加黄芪汤中黄芪的量并不是很大,其实它仍然是一种汗法,在方注中也提到要温覆取微汗,这就是一种用汗法治疗黄汗的的方法。什么是黄汗?“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后面还有相关论述,其实主要想表达的是身体汗出色黄时用桂枝加黄芪的用法。另外在黄疸病篇中仍用到这个方子。“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所以此方的重点还是在于汗解,而非用黄芪来固表,所以黄芪的用量并不大。

对于什么是黄汗,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说有学者讲到黄汗是因为当时人们服用丹药,比如铅、汞、砷中毒后所引起的,虽然当时炼丹成风,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有条件服丹药。张仲景的方不是说是他自己创造的,更多的是将春秋、战国、包括一些汉代的方收集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在汉之前是不是已经盛行服丹药了;第二,这样铅、汞中毒就会出现黄汗吗?好像也很难肯定,再一个就是服用丹药者相对来说是一些高层、士大夫之类的人,而张仲景所面对的平民百姓是很难有这条件的。所以这种说法有点靠不住。

另外在张仲景条文中是这样论述的:“黄汗从何得之?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所以这也说明黄汗的发生与服用丹药没有关系,后世认为黄汗则是一种汗腺的炎症,是由于细菌侵袭皮肤所引起的,但是这种观点虽然合仲景之“汗出入于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但是谁会跑到污水中去洗澡呢?这种说法可见也不是十分可信的,不过黄汗病我至今没有遇到过,而治黄汗病的桂枝加黄芪汤曾经用过一回。这是一个支气管扩张的女性患者,比较矮胖,就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穿着羽绒服来找我,说浑身上下出汗,而且特别粘,极其怕冷,舌厚腻微黄是一个热的表现,湿热闭阻阳气,看了之前别的大夫的方子,如当归六黄汤、三仁汤等,但是对这个患者没有效果。想了半天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用了桂枝加黄芪汤,因为有汗出,怕冷,用上黄芪心里比较踏实一点。桂枝10g、生黄芪15g左右,加了一点茯苓、苍术、泽泻等化湿的药,大概两周后症状好转很多,汗出见好,羽绒服也脱下去了。所以这算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吧。

有人讲单用桂枝汤会怎么样?另外黄芪用在一个湿热证的病人身上,会不会出现敛邪或助湿的可能?其实汗出、水肿,包括我们用防己黄芪汤时,患者的舌苔也是厚的,湿热的可能也是存在的,所以说黄芪完全可以用于湿热的病证中,再加上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并没有助热助湿的可能。在水气病篇还有两个方子--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黄芪均是用来治疗汗出,水肿的问题,所以说用黄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气分病二方的认识。

在水气篇中比较感兴趣的是另一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炮),首先来看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扶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疾;阳不通则恶寒,阴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尿”。这样一个病机,仲景给它一个名字叫气分。气分病如果出现了肿胀为主的症状,“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我们来看这个方,桂枝去芍药,这个方子我们在《伤寒论》21条中就已提到: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为什么呢?去芍药之后就完全是一个温阳通阳的方子,所以桂枝去芍药实际上就是温通上焦的阳气,不管是心气还是肺气。另外,我们很熟悉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它是温通肾脏,发越肾气来助邪外出,而这样两个方子放到一块时,它实际上就是麻黄桂枝和附子细辛,加姜草枣的结构来温上下二焦来治中焦病,所以它叫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个方中没有什么利水药,如茯苓、白术之类,但又为什么放到水气篇了呢?其实后世陈修园对这方子有体会,他加了一味知母,叫消水圣愈汤,用以治疗心肾阳虚引起的水肿,这个方我也比较感兴趣。赵锡武老中医曾经在治疗心源性水肿时提到这个方子。赵老有一个医案:男性,54岁,咳喘5年,近两天出现咳喘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当时诊断为肺心病、心衰,用药后心衰基本控制,但此次感冒咳喘发作后出现痰多,尿少,肢肿,心下痞满,腹胀不适的症状,患者也表现为一个重病面容,口唇发绀,典型的肺心病表现,后来老先生就给辨证,为心肾阳虚、痰湿阻滞,用温阳利水、蠲饮化湿的方法,方用消水圣愈汤。说的就是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基础上加一味知母,知母为什么加?我们可以看一下张仲景治疗痹证用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吃了这副药之后浮肿很快就消除,所以这也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的一个应用。本人也用这个方再加一些辛夷、白芷来治疗一些寒性鼻炎、流清涕等一系列冷证的鼻炎效果非常好。

气分病的另一个治疗就是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这个方子结构非常简单,就是枳实七枚、白术二两,在仲景方中,用枳实来消痞,配白术以消食,用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但是到了后世,这个方子有了一些变化,应该是李东垣的老师张易水。他把白术的量明显加大,加上一点枳实,这是张易水的枳术丸,李东垣从这个方中就悟出了很多东西,首先用白术来补脾胃的虚弱,枳实量比较少,关键是用荷叶包上之后蒸饭,把胃气补强,起到一个消食、消痞、强胃的功能,他从这里边也可以衍化出许多名方,比如说橘皮枳术汤、木香枳术汤、曲麦枳术汤、半夏枳术汤以及儿科中常用的枳实导滞汤,这些可能都是从枳术汤中衍化而来的。我们来看枳术汤,不仅是气分病的治疗方法,后世也用以治疗便秘等等。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可治疗心源性水肿、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有我们呼吸科经常遇到的阳虚外感也可以用来治疗。另外也说到这个方子加上知母以后特别像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有报道说此方加减后可以用于治疗痹证、游走性关节炎,得热则舒,遇寒加重的一类病证,用于散寒祛风止痛治疗风寒性的痹证,这也是一个临床中非常好的方子。

相关范文推荐

    睡觉写的检讨书(模板19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老师:我错了!我在课堂上睡觉是不对的。我在课

    个人财产申请书(精选16篇)

    更多申请书要求我们准确、简明地陈述我们的目标和期望。当我们面临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时,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和示例,可以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技巧。请求事项:请求查

    对网络赌博的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5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当然,每个人的心得体

    团员组织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成果进行记录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思路。共青团员组织生活是团员们共

    食品投诉报告范文(20篇)

    报告范文的语言应该简洁明确,逻辑严密,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其论述和观点。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范文,那么这些范文将为你提供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国旗下讲话收获大全(23篇)

    每一面国旗都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独立、自由和平等,是我们共同的象征和标志。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旗下的名人名言,它们是对国旗意义的深刻诠释和肯定。老师们,同学们:一个学

    病人护理服务合同(热门18篇)

    服务月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服务月活动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新能源概述论文(模板19篇)

    6.范文范本是一种写作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优秀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果您对写作范本有兴趣,以下是一些不错的推荐,可以供您参考借鉴。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

    单位外汇申请书(汇总20篇)

    单位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对整个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单位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广州天河区人民检察院:我单位

    巡察综合报告范文(21篇)

    报告的质量和效果与写作时的认真程度和能力有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报告写作能力。如果你正在写报告,不妨参考以下报告范文,它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