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匮要略体会心得(3篇)

时间:2023-05-23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金匮要略读书心得篇一

提起这个笔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无限的感慨说不出来。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

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相比伤阴之类的),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 ,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可是现在的人呀,太浮了,怎么说呢,我这里有一个例子:

唉,现在医患关系是没法说了,太紧张了,好像你得了病,只要找到医生,就一定能治好一样,现在的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想说的是,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的,也不可能让他永不失误,我这样说不是为医生偏袒,我内心却实是这样想的,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治好病人的病,当然也会有一些医疗事故之类发生的,我觉得那对医生本人是个最大的打击的,你就是不告他,我觉得他这一辈子心里也会有阴影的,这才叫生不如死呀。

没办法呀,这些事情,我不能不说,如果你是太夫的话,你还敢再看病吗,心里呀,不是味。

还有现在的社会,好人好事还敢做吗,我觉得是不敢,

近几年,社会上有好多例子,

一、说是一个老人倒了,至于怎么倒的,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如果一个男的去扶他去医院,最后家属去了却硬说是那个男的碰到老人的,老人也是这么说的,好像老人的几个孩子都挺厉害的,都是什么什么官之类的,那个男的没办法呀。

二、还是一个老人从公交上下车倒了,结果大家都不敢去帮他,这个老人起不来,最后他向身边的人说,是我自己摔倒的,你们帮一下我吧,这下才敢有人去帮他。

唉,怎么说呢,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本来是说中医的,如果却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

不过还有一个例子是在网上开到的,不过我相信应该是真的。

在我们中药里有一味药--附子,说是这个药有毒,可是有记者到其产地去看了看,说是现在的附子呀,其毒远远胜过其本身的毒性,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加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在附子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好多的化学品,说是如果按中药书上说的那种加工方法的话,一斤才出不到五两吧,经过他那种加工办法的话,就会出到七八两呢,这样药农肯定收益高吗,还有其他一些药,如半夏之类的。

在中医里,有“理、法、方、药”,你说前面的你都对了,可是到了药这儿,它就走样了呀,本来剂量是合适的,可是到了病人这儿就不行了,怎么回事呢,是配方的问题,还是药的问题,还是剂量的问题,是不是药的问题呀。唉。学中医呀,是要全面把握的。

在这里我还想插一点有关西医上面西药的问题,有关西药里抗生素的问题,在西药上面它的药纯,如青霉素,它是一个化合物,他有很清楚的分子式,及其性能的测试,他对某些病却有效,但是我们人是一个活物,说的不好听了点,他是不断进化的,再加上身上的病毒也药品也是有抗药性的,反正我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就是说病毒抗药性的周期大于人类研发新药的周期,这就说明了人类发明了一种药物去抗击病毒,结果病毒很快就会变异,人类又要去研制另一种抗病毒的药物了。

而中医是用自然之物去治自然之病,如果人体发生变异,那自然之中的药物也会发生变异的,自然之中是阴阳平衡的,是相生相克的,如果自然的阴阳平衡被打破的话,那和人是一样的,都会得病的,一旦阴阳不能平衡转化,或发生阴阳分离的话,我觉得那时候自然(也就是地球)也会病入膏huang(字不会打了)的。那时候真的就是神仙转世也会没办法的。

现在地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后果是什么呢,呵呵,唉。

我学习中医的目的也不为别的,只要能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行了,把家人的身体照顾好就行了。

俗话说:没啥不能没有钱,有啥不能有病呀,你如果得了不治之症,纵有千万家产又有何用呢,在这里,我认为钱财为阳,人体为阴,如果人没了,那你的千万家产还不得随风而去呀。有人可以去挣钱,但你有钱却不能买回你的一天阳寿呀。反正在我的身边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估计大家网友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吧。

今天说的多了点,心比较静,总之,我这后半辈子就严究中医了,不求能成什么家,但那朴素的真理却是我所追求的。

金匮要略读书心得篇二

;

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医疗体系的构建,是同哲学息息相关的。因此,从“五行”这一哲学概念切入来对传统医学进行认知,是切实可取的。在此前提下,本文择《金匮要略》一书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窗口。此书中,张仲景利用五行可以同天地万物相配这一特点,通过五行相生相胜的机制来认识疾病在人体中的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具体论述中,本文则从五脏、五味、望色问诊、方剂等方面对《金匮》中的五行学说进行了一个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张仲景;五行

近年的互联网中,同传统医学相关的讨论日渐甚嚣尘上。在这热议的浪潮中,不少人斥责传统医学缺乏现代科学逻辑。然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医学的逻辑,是借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构建的;而传统医学的逻辑,是以传统哲学为基础的。在道、太极、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气等哲学概念的浸润下,传统医学在漫长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医疗知识体系。因此,以现代医学的逻辑来认知传统医学,是有失公允的。所以,在试图了解传统医学时,笔者选择了“五行”这一哲学概念切入。

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将目光投向了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医术精湛,被后人尊为“医圣”,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亦是研习传统医学的必读书目。然而此书面世后不久便散佚于世,着实令人叹息。所幸此后有西晋太医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的残卷整理成十卷,又有宋代翰林学士王洙从蠹简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刊行于世。在此基础上,二书继续流传演变,最终于今日形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其中,《伤寒论》主论外感寒热,《金匮要略》主论内科杂病。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数千年的时光中被反复传抄、整理,故其反映的,并非純粹的张仲景的思想。但以此来探究五行学说与传统医学的关系,当是足够的。

一、导论:五行略说

就书面所言时间而言,在笔者所见的诸多文献中,最早提及五行的当是《尚书·夏书》中的《甘誓》。《甘誓》云:“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1]。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虽提及了五行,但并未说明五行为何物。因此,在对更符合人们认知的,以金、木、水、火、土为核心的五行进行探讨时,许多学术成果都是以《尚书·洪范》为五行的起源的。《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2]。对此句,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为此五者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如《国语·郑语》:“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3]。又如《孔子家语·五帝》:“孔子日: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4]。在后人的构建中,这五种构成天地万物的元素既相生又相胜,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形成了一个以“五”为核心的动力机制,推动着世界的形成、发展、转变。在先贤看来,这套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的机制可以投射在天地间的任何一物上。投射至天则是辰星、荧惑、岁星、太白、填星(或镇星)[5];投射至地则是金、木、水、火、土;投射至人则是仁、义、礼、智、信[6];投射至空间则是东、南、西、北、中;投射至时间则是春、夏、秋、季夏(或长夏)、冬。

在谈及五行对天地万物的投射时,不得不提的是《礼记·月令》。在五行的统筹下,《月令》将天象、物候此类自然现象和政事、祭祀、行军、农业等社会活动相结合,按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月划分,对天子的行为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用以协调天、地、人三者,使得自然法则和社会活动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自然时节与人类活动井然有序、和谐一体的目的,最终求得五谷丰登、国富民强这一硕果。《管子·五行》中:“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7]一句,可谓是对此的概括。

由上表可见,《月令》中五行的衍生和配属已经扩大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此处,笔者还省略了“天子居”“天子乘”“天子衣”等同天子直接相关的配属),无怪先贤称五行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元素了。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列出此表,一方面是想直观的展示五行衍生、配属的范围之广;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后文讨论《金匮》中的五行学说时返回对照,盖因《金匮》中所体现的五行同其配属的对照,是同《月令》不同的。

二、《金匮》中的五行

在《金匮要略》之前,医者们对如何将五行运用到医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譬如《周礼·医师》中的“四时皆有病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8]一句。《周礼·医师》对五行的运用,可以夏为例进行解析。痒疥疾,代指的是瘙痒疥疮这一类的疾病。约在夏五月之后,阳气达至顶峰,而后阴气渐起,若此时人体同夏气不和,则会五行不调,水气沴火,导致瘙痒疥疮等病。简言之,便是人的疾病源自体内五行的失衡。应对此疾的方法则为五味食甘,五谷食稷。盖因甘、稷属土,土克水,这便是“攻其赢”;又有火生土,补足五行火气,此为“养其不足”。

基于此,可用表格展示出《内经》中五行的衍生和配属。此处,同样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

将此表同前文提及《月令》相对照,不难发现,《内经》中的五行配属已同《月令》中大不相同了。而《金匮》中的五行思想,大多继承自《内经》。

下面,便是具体讨论《金匮要略》中的五行思想了。在谈及此的诸多学术成果中,《金匮》首篇的“十七句”是被讨论最多。此“十七句”为:“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11]。

上引诸字所体现的五行与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与上文所言的《内经》是相同的。脾能伤肾,盖因土克水;水弱不足克火,则火胜;肺属金,火克金,故火胜伤肺;肺伤而金气不足,金不足克木,则木气过胜。经过这一系列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推论,《金匮》提出的解决方案便是实脾了,脾属土,肝属木,土生木故实脾可治肝病,于是也就有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简言之,便是五行与人体、外物皆是相对应的,故当脏腑受到病邪侵袭时,需要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的机制去分析病因,理解关系,做到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从而使得五行内外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便同朴素的直补有极大的区别了,按《金匮》所言,这样通过五行的理论追其关系,辩证的看待病症,可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问题。

在十七句之外,《金匮》中还有许多地方同五行学说相关。如紧接“十七句”的“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12]一句。此句将五常、五脏和五行相对应了。其中,肝之德为仁,肺之德为义,心之德为礼,肾之德为智,脾之德为信。

此外,《金匮》中的望色问诊亦是五行学说的体现。在《金匮》的理论中,人体是一个环环相扣整体,脏腑之病可反映到体表器官,出现种种异常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了颜色。望色问诊便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诞生的。首先提及望色的,依旧是《金匮》首篇——“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13] 鼻,乃面之明堂,清代医学家程林认为“明堂润泽以清,则无病”[14],若鼻有异色,则可通过五行对病因进行推导。鼻头色青,是肝气入脾,木凌土位,加之“色青为痛”,故腹中痛。色微黑,则是土气微弱,不足克水,水反凌土上,故有水气。色黄,黄为脾色,此处色黄,而胸中胸中寒气阻碍了土气上升并四散,只能郁结于脾胃,故在本位显示出本色。色白而亡血,则是血气不足,血属心属火,色当为赤,赤不足面色当白。若反现微赤,又非时,此处之时,指的是同火、同赤相配属的夏,非时,则是非夏。此句便是指若色微赤,又非夏季,则难治。目正圆,当为两眼圆睁,目为肝主,目正圆,或为肝气不足,甚至枯竭,于是肝气不能上注,木無从生火,故同木对应的筋和同火对应的脉都呈现异常状态,从而成为痉病,亦难治。

此后的“色青为痛”一段,仍是亦颜色论面部的望诊。青对应筋脉,不通则痛,所以色青主痛。黑对应水,对应肾,肾精不藏,其色外露,所以主劳。在《金匮》的理论中,风为阳邪,阳则为赤,故色赤为风。黄为脾色,此处因为脾气不能下行,郁结本位,呈现本色,从而导致大便不爽,故的黄者便难。色鲜明,清人程林引《难经》曰:“水病‘面目鲜泽,有留饮者,则色鲜明也”[15]。清人高学山却认为:“留饮久必成热,故色则红白鲜明者,水火之兼色耳”[16]。

《金匮》中的五味理论继承自与《内经》,同《内经》并无过多不同。但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对五味理论进行了更加灵活的运用。就五味整体而言,仲景在《金匮》的《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里说到:“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0]。这里讲的是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食五味,加之起居有常,病则无从而入。仲景对五味更具体的运用则载于《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在此,仲景曰:“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辩曰,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21]。肝病禁辛,盖因肝属木,辛属金,金克木,食辛不利于肝中木气恢复;由此类推,则心病禁咸是因水克火;脾病禁酸是因木克土;肺病禁苦是因火克金;肾病禁甘是因土克水。春不食肝,则是因为春季正是肝胜脾弱之时,此时若食肝,则肝愈胜而脾愈弱,从而导致木凌土位,脾胃虚弱,四时不食,皆可由此类推。

此外,《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则从另一方面论述了五脏同五味的关系——“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22]。在五行配属中,酸和筋虽然是对应的,但过酸就会使得筋迟缓不收,这便是泄;同理,过咸则会使得骨骼虚软无力,这便是枯。泄、枯相遇,就成了断泄,从而影响到荣卫。荣,通营,指代营养;卫指捍卫躯体的卫气。荣卫皆弱,则会影响三焦,使得养分不能传递到四肢,导致四肢羸弱双足肿大,此时若是两胫发冷并伴有黄汗,则为黄汗病症;若是发热,则是历节病了。

在五脏之外,五味还常同药材方剂结合。《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治疗历节病的方剂便在药材和方剂中将五味和五行结合。此处提及的方剂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在这两组方剂中附子、桂枝、生姜和乌头属辛;芍药、麻黄、白术、知母、属苦;甘草、防风、黄芪、蜂蜜属甘。无论是哪个方剂,都是由“辛、苦、甘”三味构成。前文有言,历节病的成因之一在于过咸、过酸导致的荣不行,卫亦弱,并进而影响三焦,使得养分无法传递到四肢,于是四肢羸弱,进一步演变成历节病。此外,历节的成因还有因身体虚弱而导致的风寒、风湿入体。其中过酸为木气过胜,风寒、风湿等风淫于内的现象,亦是木气过胜,故主用辛味。盖因辛属金,金克木,可帮助肝调节木气。过咸则为水气过胜,主用甘,是因土克水,可帮助调节水气。木气、水气得到调和,便可使荣卫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治疗历节病。用苦则在于担心辛过多而伤肝,故加以调和。

许多医学类著作都曾提到,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有两次巨大的变革。一次是《黄帝内经》对医学理论的总结,另一次则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論》中提出的辨证体系和方剂创制之法。毫无疑问,五行这一传统的哲学概念,在张仲景的辩证体系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五行可以同天地万物相配,使得张仲景得以通过五行的相生相胜来认识疾病在人体中的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而本文,不过试图窥见一二仲景的思想,并借此窥探些许传统医学罢了。

注释:

[1][汉]孔安国传:《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7.12,第258页。

[2]孔安国传:《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7,第451页。

[3]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第470页。

[4]王国轩、王秀梅译注:《孔子家语》,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193页。

[5]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东方木,……其神上为岁星。”“西方金……其神上为太白。”“南方火,……其神上为[荧惑]。”“中央土,……其神上为填星。”“北方水,……其神上为晨(辰)星。”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五星占释文》,《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一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第1-7页。

[6]郑玄注《乐记》“道五常之行”言:“五常,五行也。”注《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时说:“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

[7]房玄龄注,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300页。

[8]郑玄注,贾公彦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53—155页。

[9]马莳撰,田代华主校:《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第45—48页。

[10]同上。

[11]程林撰,谢世平、李志毅、陈晓辉、李丹校注:《金匮要略直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第1页。

[12]同上,第2页。

[13]同上,第5页。

[14]同上。第45—48页。

[15]同上,第6页。

[16]张仲景撰,黄仰模、田黎点校:《高注金匮要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第6页。

[17]马莳撰,田代华主校:《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第86页。

[18]同上,第169页。

[19]同上,

[20]张仲景撰,黄仰模、田黎点校:《高注金匮要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第2页。

[21]同上,第167页。

[22]同上,第40页。

作者简介:

幸韵(1994—),汉族,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史方向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金匮要略读书心得篇三

;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对于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双重属性的《金匮要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出适应新型人才,给教学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讲好《金匮要略》,使学生能把握住金匮理论中的精华及仲景宝贵的临床经验,引领学生跨入中医之门,仍是我们努力所追求的。笔者就《金匮要略》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几点,谈谈个人浅见。

1 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

1.1 以临床应用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金匮要略》原著前二十二篇中共载方205首,有名有药者199方,这些经方配伍严谨,适用广泛,被后世医家广为推崇,故《金匮要略》不愧于方书之祖之称。所以对于经方的临床运用的介绍可以作为学习《金匮要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药物的配伍规律、药物之间的用药比例、药物的煎服方法及用药后的反应及相关护理等。

1.2 将患者请进讲台。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如的运用经方的能力。金匮中有很多一方多用的情况,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就有五处,一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治虚劳腰痛;三治短气有微饮;四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五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先教会学生从众多纷杂的症状中把握住疾病的病机为关键。但理论知识虽反复讲授,却枯燥难记。教师可以在临床上找出符合肾气丸证的病人通过摄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对病人的问诊情况,病人的舌苔脉象,然后让学生制定治疗方案,最后播放病人服用肾气丸后复诊的情况。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自己是作为一名医生在给患者诊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加深临床上运用肾气丸的体会。

1.3 让学生走进临床。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接的接触病人,可以在中医科病房中找出合适的病人,组织学生直接进入病房,先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史,通过辨证分析,分析其病机,给出诊断并具此制定出方药。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强化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且使学生记忆深刻。

2 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2.1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往《金匮要略》的教学模式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课和板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如今随着21世纪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摆脱了以往粉笔与黑板搭配的束缚。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其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1],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以往在讲课中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形象化,更甚者可以达到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直观的掌握知识。

2.2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听的约束,大胆尝试让学生当一次老师的教学模式。如布置学生准备中风病篇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自主参预性,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一展自己的才华,定会花足心思做准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已能较为熟悉的掌握该篇的内容。在下节课上课时,先让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形势既能锻炼学生的才能,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正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问题的设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在讲《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的概述时,可以先提出设问,短气是主证之一,还是胸痹心痛的兼见的症状?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固有的知识和老师讲授的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本篇内容结束时,再由学生结合本篇的内容进行回答。学生在对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是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老师的讲解,这就从传统的“听而有所得”跨越到“思而有所得”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陈杰.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误区[j].中国电化教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202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自荐信(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2022年上课说话保证书200字(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2年上课说话保证书50字(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书香阅读心得体会报告(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年爬上玉龙雪山的感想(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爬上玉

    2022年金匮要略经典心得(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读金匮要略经典心得(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3年《白鹭》听课记录(模板18篇)

    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够吸引听众的关注,并让他们保持兴趣直到最后。总结应该提炼出核心内容,不要过多罗列细节。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

    2022年机器转让合同协议书(9篇)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

    2023年机器转让合同(四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