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紫衣梦

考察报告通常具有客观、准确和实用的特点,能够为决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的考察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一

由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副主任赵春山领队一行9人于今年10月26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注册执业制度考察,行程共计15天。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伯特设计公司、彼得咨询公司、斯沃特工程咨询公司、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

考察团成员有: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徐国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理事长沈融、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姚为民、交通部水运司处长姜明宝、陕西省建设厅处长茹广生、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处长李孝振、及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处长习成英、肖俊杰同志。

赴澳前,考察团做了认真准备,事前向访问的机构发出了考察提纲,便于被访问单位做好资料准备,以保证考察任务顺利完成。在澳、新两国期间,我们与不同的机构、部门进行了交流、会谈。在不同部门,从不同方位有针对性地了解两国有关注册管理制度,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访问,考察团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现行的注册工程师管理体制、注册管理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一、概述。

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ieaust)创建于19,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涵盖内容多样的工程学会,大约有60000名会员。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由国家政府领导的理事会管理学会,并指导学会工作。学会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学会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代表、支持并积极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时为澳大利亚工程学制定标准,为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行规划。

澳大利亚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nperb)nationalprofessionalengineersregistrationboard]负责。nperb创建于1994年。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是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澳大利亚专业工程师、科学家及管理者协会和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协会共同建立的联合组织,由代表州,地区政府联合组织(acea)监督管理。注册内容包括: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nper),现有注册人数10000余人;全国工程技师注册(netr),现有注册人数40人。

澳大利亚国家对注册执业工程师有相应立法条例。

新西兰。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的法律、有关政策基本模式大有相同之处。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ipenz)同样作为整体意义上的专业工程,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学会的基本模式与澳大利亚相同。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

新西兰注册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aerb)负责。组织形式基本与澳大利亚相同。

新西兰国家对执业注册工程师有相应的法规条例。

澳大利亚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在新西兰为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以下统称注册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权利是:设置及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制定及检查注册的资格标准;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就注册事宜向政府和学会提供建议和意见;审查及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制定注册专业人员的操守及纪律规则;处理违纪行为。

注册委员会是受政府领导的非政府机构。通常有14人以上委员组成。委员会通过选举、政府指派产生,他(她)们来自工程师学会会员或其他人士。委员会主席由政府部门代表(来自任何省或地区所指派的政府代表),同时是注册专业工程师担任。现任的委员会主席是昆士兰省的政府官员。注册委员会秘书处由工程师学会主任工程师负责。委员会法定人数一半为工程师学会的工作人员,另一半为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中下设资格评估委员会必须由4人以上的委员组成,评估委员被要求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并能保证资格评估的质量。注册委员会中还设有调查委员会、纪律委员会。

澳、新两国于签有塔斯曼海相互承认法案,两国的执业注册工程师可以不经考试在对方国家直接申请注册。

申请人根据相关规定以书面形式向注册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格。注册委员会的申请表格有严格的信息格式:个人的工作简历、工作职位、和专业设计项目,以及对本专业发展的思考和专业设计活动中的认识,同时提供学历(学位或考试合格证书)等相关证明。同时交纳申请注册费用。个人申请一经批准,由注册委员会颁发注册证书。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资格,只表示注册者本人的专业水平及能力,注册建筑师如果在新西兰从事建筑学的相关活动,还必须取得从业许可。新西兰建筑师从业许可由工程师学会负责办理。

二、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整体概念,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执业专业范围由申请人的专业学识而定。目前专业工程师注册范围有:土木(civil)、电子(electrical)、机械(mechanical)、化工(chemical)、土木与岩土(civilandgetechnical)、生物医学(chemical)、结构(structural)、环境(enviromental)、管理(management)。其中土木与岩土专业是专为在南澳大利亚工作的专家设立的。

在澳大利亚专设有注册建筑师委员会。新西兰专设有注册建筑师培训和注册委员会。

1)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

注册工程师必须受到大学4年(注册建筑师为5年)以上完整的高等教育。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评估由工程师学会负责组织,每5年进行一次。参加评估者由各大学选派的成员、政府相关官员、学会资深会员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评估内容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内容、专业学时、师资情况、学生状况、学生论文完成情况、实习时间、及学校环境、试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教育经费支出等。被评估学校有一个学术委员会配合评估。只有经过评估的学校出具的专业认可证书(学士/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其毕业学生申请注册工程师时,相关学历才被认可。认可证书被认为是反映有效应用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证明。通过评估,促进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是否贴近专业工程的实际与发展。我们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了解到,该校每隔5年要准备一次相关专业的评估资料,学校对该项工作极为重视。

对各专业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通过立法确定其有效。对非本国毕业院校出具的证书要经注册委员会认可或申请特殊考试以证明申请人已达到规定的教育标准。

2)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标准。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不但需要较高的`专业教育水平,也要求一定的职业实践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对申请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根据条件和实际经验有不同的注册途径。澳、新两国对不同专业注册工程师的职业实践的范围和类型都有具体要求。一般要求有2—3年的专业职业实践。

在新西兰,对注册建筑师通常做法是申请人从被评估认可的新西兰建筑院校取得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在本国取得140周(3年)注册委员会规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并通过委员会的实际经验考试,才具备注册建筑师资格。

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140周时间中,要求其中必须有45周时间是在新西兰国内,同时要有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两个国家承认的注册建筑师的指导下进行。申请人必须在诸如建筑企业、附属交易、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城市设计方面获取职业实践经验。当在建筑学领域从事研究生学习或研究时,其学习和研究时间注册局可酌情视为职业实践时间。

申请人在注册申请时,须提供一份职业实践记录:记录获得职业实践经验的方式。所有的记录表必须有适当的雇主签字,自我雇用者必须由与其形成导师关系的注册建筑师签字认可。

3)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包括:

申请人经历的职业实践,对本专业学科的一般理解与领悟,现场知识,有关本专业的国家法律及规章,合同的条件、程序、和公文,相关专业管理的准则及开展专业设计活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

考试以面试方式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90到120分钟。通常由两名注册委员会任命的主考和一名观察员出席。考官要充分检查申请、职业实践记录、和提交的文件资料如工作图纸、技术说明、报告等,以确定面试的范围和领域。面试时,重点考察申请人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检查申请人提交材料中的缺陷。考试情形多是讨论而不是询问。

申请者的实际经验是否已充分合适作为一名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由注册委员会通过实际经验考试来检验。实际经验的考试目的是确信申请人有本专业实践的能力和技巧,能注意与本国的实际标准、规范保持一致,这个能力要求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专业技能和判断力。

拥有不在澳、新两国规定的院校取得外国学历/学位文凭的申请人应申请参加特殊考试。

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设有特殊考试委员会对申请人学历资格进行认可考试,内容是新西兰建筑学院承认的专业经验,并有权要求申请人通过其他科目的考试。

考试结果将对申请人能力有一个总的评定。在本专业领域中有严重的不可弥补的缺陷者,则表明其不能胜任;当被决定不予注册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指出他(她)本人在某些领域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此帮助申请人和雇佣者获取需要的经验和知识。

考核合格者由注册委员会向申请人颁发注册资格证书。注册证书的专业划分由申请人的申请和专业学识而定。

4)注册工程师的继续发展和继续教育。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技术世界里,公众需要熟练的专业服务和升级的专业知识,需要注册工程师不断提高知识、改进技能,这是继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注册委员会对注册人员提出的继续教育要求。继续发展的目的是:维持或提升注册工程师技术能力水平;扩展工程技能范围;发展新的专业技术领域;增加注册工程师的工作信心;增加注册的执业选择。获得注册资格的工程师,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涵盖范围,提高专业服务技能,确保专业充满动力,加强专业的公共形象。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程师学会为注册工程师提供了各种活动类型的继续教育:

a:远程教育、短期课程、更高的学位或研究生教育;

b:书本、杂志、在职学习、个人研究;

c:讨论会、座谈会、技术检查和会议;

d:课程、讨论会、研究会和座谈会的准备和现场发言,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

e:提供其他专业的继续发展;

f:为在学术岗位上的人提供实践机会。注册人员根据个人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内容与活动。

继续发展是指注册工程师整体水平提高和发展的目标,继续教育则是对每一个注册工程师的具体要求,是注册工程师的应尽的义务。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继续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澳、新两国在继续注册时,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我们从两国注册委员会了解到,澳、新两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中,没有发现不参加继续教育的。

5)注册工程师管理。

注册工程师的管理由注册委员会负责。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有效期为1年,每年的4月、10月为注册、继续注册的申请时间。继续注册时除提供继续教育,继续发展记录外,还要提供工作项目记录,交纳继续注册费用,办理继续注册。根据相关立法,注册委员会对注册工程师(建筑师)主要有以下管理内容:

设置和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

目的在于使公众了解此人的注册记录状况和相关历史;便于联系、选择合适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知道哪位工程师(建筑师)在过去的3年中接受过处罚;为相关部门管理、惩戒和其它职能提供方便。记录内容包括: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法、注册日期、证书及有效期、过去3年中因惩罚事宜发布的指令、注册暂停或失效的原因以及注册委员会认为需要或应当包括的其它信息。

注册记录由注册委员会以恰当的方式保留,包括以电子形式或其它形式记录和共享信息,使记录信息便于检查和复制。注册记录公开、免费、在合理时间内供公众查阅,在支付合理的费用后,可以提供部分注册记录复印件。

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应尽的义务。注册委员会在注册工程师继续注册时要检查其在过去的1年里是否参加了不低于15小时继续教育学时,注册委员会还为注册工程师举办各类技术讲座或提醒注册人员参加有关继续教育学习和活动。

注册人员的道德守则、违纪处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注册工程师均有相应的立法,注册工程师学会对专业人员行为守则从社会责任、专业责任、对客户及雇主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有明确规定。任何人可以根据以上规定向注册委员会对某个注册工程师的行为进行投诉。注册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之后由下设的调查委员会尽快进行调查。属于违纪行为的由调查委员会将调查结果提交纪律委员会考虑决定处罚措施。

处罚依据:

2)违反规定或职业道德守则;

3)由于个人疏忽不能胜任操作工程机械;

4)为个人或他人出于获得注册资格目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口头表述的。

惩戒处罚:

1)删除注册记录,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注册;

2)当事人暂停注册不超过12个月;

3)当事人接受审查;

4)当事人支付不超过5000美元的罚款。

纪律委员会将处罚指令传达当事人,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申诉复议,在没有申诉或申诉未果的情况下,注册委员会将公开处罚指令并做注册记录。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没有注册年龄的限制。作为执业活动的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注册登记中删除其名字。

三、咨询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直译为“调查和诊断顾问工程师”(investigativeandremedialconsultingenrineers)。咨询工程师没有专设的执业资格,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考试标准。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学会认定咨询工程师的条件是:此人必须是执业多年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有25%是调查和诊断工程技术,每年不少于500小时的专业技术调查和诊断。

咨询工程师没有专业划分,可以是任何专业的注册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统称咨询工程师。澳大利亚设有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参加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的条件是:

1)申请人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地区开业的顾问工程师公司的负责人;

2)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大干洋地区;

4)在工作领域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独到、可靠的专业建议;

5)至少有的工作经验,其中3—5年担任高级经理或负责人,并能够出示证据证明以往和当前从事咨询工作的经验。

咨询工程师必须是注册的专业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他(她)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必须是在本人专业领域内。咨询工程师不设执业资格。澳大利亚国内有注册咨询工程师学会,具有注册工程师资格,具有一定资力的,可以申请参加咨询工程师学会。我们从澳大利亚彼得咨询公司了解到:公司经理彼得先生是澳大利亚的注册机械工程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工作多年,年龄近60岁,鉴于他个人在机械专业多年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历,个人注册了彼特咨询公司,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从我们了解情况看,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咨询工程师与我国即将实行的执业咨询工程师服务内容相同,但管理方法完全不同。

四、考察体会与建议。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现行注册执业制度基本相同。澳、新两国的注册专业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与管理方式和我国现行执业资格管理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一定区别。

1)管理体系。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与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是两个概念。执业资格是从事某项专业的学识、技术能力的标准。在澳、新两国,执业资格注册是一种政府行为,注册委员会由政府授权组建,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方面,以示公正。协会会员的“注册”实际是各专业协(学)会会员管理的一种形式。注册工程师可以不是专业协会会员。

我国的注册管理工作方法不同,在建设行业领域中有以政府授权机构管理的,如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的注册管理是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岩土等)下设秘书处日常管理注册工作;也有行业协会管理的,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管理模式不一。我们以为,注册执业资格管理应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其实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执业注册与会员登记也是有区别的。执业资格是市场准入的技术和能力的标准,不应和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混肴,也不应将属于协(学)会行为的内部管理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2)注册执业人员的标准体系。

客观公正地确认注册人员的执业资格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各国将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紧密结合为一体,作为执业注册人员的一个综合评价标准。澳、新两国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对澳、新两国注册制度考察,与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比较,我们认为,我们的注册制度正逐步向科学、规范、严明、公正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是高起点、高标准起步,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根据我国的教育水准及国内市场的需要,设立了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

执业资格的设立必须以教育标准为基础,它包括专业教育和专业评估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坚持了这一标准。但在教育评估工作方面,我们目前只对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由政府组织进行了评估。但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所限,在其它专业学科领域专业教育评估工作还没有开展,这对整个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标准的设立影响很大。

职业实践训练是作为一个执业注册人员必须有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被称为“实践培训”,在整个实践训练过程中不但有时间要求,而且有具体工作和业务活动内容要求。全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对申报注册建筑师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注册建筑师要达到一定的职业实践标准,要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完成规划、设计、管理、现场施工监理等有时间要求的训练和实践。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在一些设计院由于单位资质条件本身限制,难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的、多方位职业训练机会。其它专业注册工程师在实践标准的把握上,还只限定一个时间年限,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资格考试是作为资格认定的一种手段,是对专业人士接受教育和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试标准不能代替教育和职业实践标准。各国家考试方法是不一样的。澳、新两国对有关人士是采取面试的方式,他们十分重视专业工程师的教育和实践,在教育和实践方面把的很严,要求很高,并以此作为国际间资格认可的基本标准。

我们国家目前正全面推行各专业类别的执业资格。我们以为有关部门在设立有关执业资格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执业注册人员的标准体系:把大学专业教育、职业实践和能力评价作为整体考虑,确定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仅仅以考试大纲确定考试内容,没有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标准和相应的职业实践标准,单就考试评价个人执业能力,我们认为是不完善的,这种执业资格的设立既不科学,也不公正。以几本考试用书代替专业教育,也是对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的误解。

3)咨询工程师。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对执业资格的设立应以专业学科为基础。我们认为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的做法比较科学,首先将咨询工程师定位于调查、诊断、顾问地位,要求咨询工程师是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不设立执业资格,只是有咨询工程师学会。咨询工程师只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是执业资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服务于咨询机构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就可以称谓专业咨询工程师。

工程咨询是整体意义的工程,包涵多个专业领域,各专业领域要求的专业技术内容不同,很难要求一个咨询工程师为不同专业服务,设立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也很难确定一个标准体系: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很难有相应的专业学科对应。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建立及定位。对,执业资格的设立要对应一定的基础教育学科,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4)注册管理。

在注册管理方面,我们的注册档案记录与澳、新两国基本一致,也比较全面。以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为例,注册记录信息随时在网上公布。但个人违纪记录公布没有明确的公布时间周期,澳大利亚、新西兰这项记录只保留3年,可以考虑借鉴。

由于国家国情、国家体制、管理方式不同,我国建筑行业实行的是个人执业资格与单位资质并行的管理体制,政府比较重视单位资质管理。由于单位资质条件与个人执业资格挂钩。在近期的建筑设计行业资质就位过程中,使得大批注册人员变更单位,新单位以优厚条件聘用,老单位又不愿意放人,造成一些单位与个人间的矛盾,同时加大了注册管理难度。澳、新两国注册人员不存在此类问题。这是不同管理体制下出现的问题。同样,我国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年龄的限制在70岁以下,对建筑学专业来讲,我们以为也不尽科学。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考察,使我们对两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管理体制、制度及管理程序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对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管理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同的国情与管理体制,执业注册管理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应加强国际间的行业交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完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注册人员诚信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按照科学、规范、公正、严明的要求健康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二

本文目录。

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

这是两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当地政府从产业比较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明智地选择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由贸易、工业、旅游和资源部长及业界代表一起,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政方针。政府鼓励私人资本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政府注重利用电视、网络、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将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的市场优势。两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开拓、旅游推广、宣传促销。据介绍,昆士兰洲、维多利亚洲、新南威尔士洲每年政府拨款分别达到4600万、3800万和2800万,而这仅仅是各个旅游局全年开支经费的40%,专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昆士兰洲、新南威尔士洲各自在9个和7个主要客源国家设有办事处,联邦和洲的旅游机构虽有职能分工,但每年都会举办境外促销活动,去年维多利亚洲就在中国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的巡展活动。新西兰的市场促销很具创意,今年1月以来,利用《指环王》三部曲在全球广泛影响,新西兰适时地推出“新西兰—中土世界壮丽景色”推广活动,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达11.8%,今年入境客源总量有望突破220万。前不久亚太地区旅游协会授予新西兰市场推广大奖,政府还十分重视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如新西兰举办的“美洲杯”帆船赛,澳大利亚举办的 悉尼奥运会、f1汽车大奖赛、澳网公开赛、墨尔本赛马节等,都对推广促进本国的旅游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项目开发的保护利用并重。

澳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地,严格依照资源特征实施规划管理,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产业,排除或转移了可能冲击旅游业的其他产业。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现有人口40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这里除了旅游业、赌博业以及满足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需要服务行业以外,没有其他经济部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黄金海岸至今未建一个工业项目,在众多的海湾未见货运码头,只建游艇码头,而且这些码头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桩、木板搭建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显得和谐自然,既不影响海水流动,也不会造成环境改变。为了保护海滨沙滩,在离海岸较远处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带走海滩上的优质金沙。凯恩斯市实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开发,乱上项目的无秩序状态,世界遗产大堡礁旅游项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筑。当人们尽情地在蔚蓝色大海中与多彩珊瑚、多姿鱼类贝类亲近后,带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梦绕魂牵的眷恋。在摩尔顿岛的天阁路码度假村有喂食宽吻海豚、参与沙丘滑行活动,在菲利普岛有观赏小企鹅归巢,新西兰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维多摩莹火虫洞参观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举办方会详尽介绍地质地貌演变历史和动植物生活规律,同时规定严禁有损害动物和破坏环境行为,否则将受重罚。正是这种产业战略和环保理念,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资源的原生态,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纷纷到这里享受清新自然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空气清、环境好、景色美不是宣传。

口号。

而是游客真切的感受。

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

城市间通往旅游点的道路非常畅通,我们所到的澳大利亚东部,仅走了全长1万多公里的1号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从惠灵顿到奥克兰几乎贯穿新西兰北岛,也全部有高等级公路连接。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筑都已经有十几年甚至有几十年历史,至今质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 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高,城市风光和自然美景和谐并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仅仅是花园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许多地方,犹如翠绿欲滴的高尔夫球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注重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澳新两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方面有着充分体现。城市和旅游区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城市和旅游区都留有大片绿地和休闲空间,生态性、人性化设施随处可见。城市公园配置设施齐全的烧烤点、游泳池及冲淋设备,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无论是机场、景点、酒店,免费提供数以百计的多种文宣传资料。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就算偏僻的乡村路边厕所都备有手纸和洁手设备。酒店设计构思巧妙,宾馆主体房间错落有序,使得每一个房间尽量面向阳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设计别具一格,形式多样,很多都在公共空间部分种有植物,构筑流水,这些酒店基本都设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状不同,因地制宜,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喜静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无疑是一种至高享受。客房内的设计和安置也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从床、沙发、桌椅到阳台躺椅摆设,各种功能设计合理,使用舒适而又自然。卫生洁具水箱通常都有节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间里配置独立的厨具、餐具和洗衣、烘干设备,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主题。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选择,但追求可持续发展都是共同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市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澳新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将大有裨益。

返回目录。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林业教育考察团。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在林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的邀请,经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批准,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包括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大林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大林学院、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林业教育考察访问团,于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了两国的林业教育和森林保护情况。此次考察重点是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森林保护与防火、毕业生就业等。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悉尼tafe、新南威尔士州资源保护局、墨尔本大学林学院,还参观了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实习林场,并顺访悉尼大学参观了校园。考察团现场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林业教育的情况。双方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两国有关教育领域合作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全体团员积极认真,克服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虚心听取对方的情况介绍,还提出大量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就双方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次考察,团员们收获是较大的,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而且双方就防火人员培训、互派学生进修、林木树种引进等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8所大学设有林学院或资源环境学院。其中只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可以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其余大学可提供林学方向的有关课程,但不能授予学位,可以向这两所大学申请授予。该国的高等林业教育规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25年,位于首都堪培拉,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有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该院1965年以前是独立设置的林学院,1965年改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将林学系与地理系合并成为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林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4个专业,学制都为4年。学院每年招生人数100多人。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同时获得第二学位。学校将林学与社会学合并组成一个学院,主要是考虑林业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现代林业已经和传统林业完全不同。该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每年不仅从国内各地招收学生,而且还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和访问学者。该院对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

墨尔本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学院距离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学院占地面积20公顷,周边有公顷的森林供学生实习,主要为桉树,另外有400公顷的松树。学院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木材加工厂,还有一个藏书量达十几万册的专业图书馆。并有供学生临时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学院有教师20余人,教授3人;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余为专科生,另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大三以后在学院学习专业课,并进行实习。主要专业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学、森林防火等。许多林业企业和农场主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所以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近几年的毕业生从政较多,这受到了学校的赞扬。学院认为,林科毕业生从政有利于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林业,能够提高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但近两年招生人数减少,每年计划招收40名,结果只有20多名。学院希望从国外多招一些留学生。

学院同时还承担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任务,受林业联合会和雇主的委托,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内容包括林业管理、商业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训等级从第二级到第四级。

学院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林业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澳元。充足的研究经费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也是澳大利亚培训劳动力最主要的单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其间学习,还有许多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也要进入其间进一步学习。tafe属于政府所有,并由政府管理和拨款,招生计划由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下达。政府拨款80亿澳元,同时tafe还接受社会资助。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84所tafe,在校生52万人,在职学生14.2万人,教师2.2万人。tafe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程设置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tafe能提供5种不同层次(包括硕士、学士、专科文凭、高级证书、普通证书)的资格证书,设有上千个职业与非职业课程,课程非常实用,为劳动力进入社会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训练。tafe所有的文凭全国通用并得到承认。尤其是大部分的专科文凭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大学的承认,为将来想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种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体系,在澳大利亚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个特点是收费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学的1/10%1/5。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澳大利亚技术与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由权威教育机构(成员包括教育及行业代表)进行评估,每年考评一次。我们所参观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该校学生有79273人,有10个校区,培训专业科目达500多种,专职教师735名,兼职教师3000名,管理人员920名,其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校的特点为:

1.据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最多,其次是制造业。主要专业有会计、旅游、秘书商业、营销、企业管理等,林业专业学生很少。据统计,全校共设有1500门课程。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校设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教学生产实习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培养模式灵活多样。tafe根据被培训对象和所学专业,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据学习课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学生不同的文凭。学院硕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专科文凭课程只需一年半至两年,在职人员进修或想进入大学深造只需要有结业证书文凭,时间只有六个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课程大学全部承认。为保证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专业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培训时间,短期的只有数小时、几个月,长期的可达三年。

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任课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是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二是必须在本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离开本行业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关岗位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4倍以上。5.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合作,主要是开发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国已有10个学校与之合作。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引进澳大利亚tafe培养模式,在所属8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专科双文凭、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办学方式,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教学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澳大利亚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0%。林业管理主要由各州负责。近几十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引进了一些国外树种,如美国的辐射松等,但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没有改变。由于气候干燥,特别是夏季高温缺雨,加之桉树属于易燃树种,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是澳大利亚森林保护最重要的内容。

澳大利亚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55年,通过森林防火协会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其防火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持续发展。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国建立了四级组织:第一级为州政府,主要负责林木的管理;第二级为国家公园,包括动物保护;第三级是市区;第四级是乡村。全国有森林管理协会,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委员会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约20个小时。1997年政府通过新的防火条例,制定了三大体系:一是日常保护,二是应急处理,三是事后处理。重在日常保护。澳大利亚防火实行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志愿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传,发生火灾时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灭火工作。平时经常要深入到社区、学校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演讲,还要到农场主家中进行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会,充分发挥当地人员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有着几千年在森林中烧荒的习俗,现在澳大利亚仍认为:森林火灾并非都是坏事,这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冬季,烧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仅能保护森林,也有利于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复肥力。只要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因此各州对不同地区进行森林资产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对人员构成伤害,其次是否对动植物构成威胁,第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每个地区都会有发生火灾的机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评估图,根据评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火灾级别,制定不同地区的灭火预案。

二、思考与启示。

虽然此次考察时间短,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但收获非常大。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的调整,澳大利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有着现实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

中澳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目前在我国实现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之际,在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体,各种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学、专业技术班)为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各类在校生人数突破万,毛入学率达19%。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中私立学校的经验,促进国内民办大学的发展,从政策上扶持他们,使这些学校能够得到认可。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减轻国家的负担,形成全社会都来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现有的属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对社会开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些培训机构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或各地统一的网络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习。tafe(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其教育的主力军。由于tafe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制定的技能标准开设所有的技能培养课程,学生取得的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在tafe所学的课程高校也承认,学生参加tafe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以及市场就业情况,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由于tafe注重与市场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比本科生还容易,因此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愿意进入tafe学习。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目前,一方面,我国每年有万劳动大军进入劳务市场,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无法进入技术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高学历热,近几年许多中专、技工学校为生存纷纷升格或并入大学,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其结果是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其客观导向作用使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业市场上他们既无法和本科生竞争、又不愿从事技术劳动工作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因无法得到高级技工,不得不在全国高薪招聘,甚至从国外引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凡是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二是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劳动技术工作,使从事劳动技术工作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制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技术,造就数千万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三是现有高职学院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__践能力,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盲点。这些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水平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根据市场对不同劳动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发给全国认可的证书。彻底解决农民工技术培训无人管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五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衔接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各类人员不至于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终断其学习与发展。

(三)林业高等院校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林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堪培拉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2,课程教学与自学时间为1%1。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就建在森林中,学生在校本部学习完基础课后,其余的专业课都要在位于森林中的学校里完成。在培养学生中,他们强调所学内容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与社会学科的交叉。他们认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与其国家和地方法规及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毕业生从政,以影响对林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学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企业和雇主设立奖学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大学本科生是高级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和缺乏实习场地,造成许多必要的实习实践环节不能完成,往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林业院校的学生还长期存在专业思想的问题,学林不爱林,学林不愿意干林业。所以,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普通劳动者,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林科学生的专业教育,并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林爱林。

3.加强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积极做好市场预测,特别是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长期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与林业及其有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虽然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其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森林防火过程中,澳大利亚充分依靠各级协会和志愿者,在全国建立了从州政府到乡村的群众性组织机构,所汇集的志愿人员是专业人员的7倍之多。特别是志愿人员平时深入社区、学校、农场主家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发生火灾时,与专业人员共同灭火,发挥了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火灾非常多,单靠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和防火培训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建立全国性的防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区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利用地理位置近,时间安排方便,定期开展活动和进行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一些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热情高的特点,深入林区和重点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目前围绕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院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林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养林业科技攻关、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懂得林业知识、掌握林业技术、熟悉操作程序的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在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返回目录。

一、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健全的机构体系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目前,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commonwealth government)、州政府(state 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设有环境与遗产部。州一级的环保机构较为复杂。以维多利亚州为例,政府设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厅,下设环境保护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

充足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条件。澳大利亚联邦环境与遗产部有500名工作人员,各州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澳大利亚每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都超过85亿美元,约占gdp的1.6%。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的经费预算为32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州政府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排污收费。

2.依法治理。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70)。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联邦层次,环境保护立法已有50多个,有综合立法,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也有专项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园法”;还有20多个行政法规,如“清洁空气法规”、“辐射控制法规”等。在州层次,各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都多达百余个。

澳大利亚环保法律法规的条款很细,可操作性很强。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条款多达百余条,从收费的种类、标准、单位、计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许量、交费流程、费用减免等,都规定得十分详细。仅垃圾填埋就按照废物种类和数量列出了16个层次的收费水平,每个层次收取若干个“费单位”。“费单位”的个数,由垃圾填埋成本确定。每个“费单位”的具体金额,由当年物价水平确定。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亚环保执法十分严格,体现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在澳大利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在著名的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不许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在昆士兰州北部地区,有俩人曾因砍伐20多棵树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诉40—50起损害环境的案件。今年澳大利亚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些地方终年滴雨未下,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

3.综合协调。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综合协调,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的行动,另一方面协调社会公众的行动。

协调环保有关部门的行动,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基本层次。在澳大利亚,三级政府都有好几个部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务,为了避免推诿,减少摩擦,各级政府通过法律和跨部门机构来协调。在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由厅长办公室对下属的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进行协调。

协调公众的环境行为,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旅游胜地,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杂物,什么都不带走”。在著名的企鹅岛,政府规定在观看企鹅归巢时,不许大声喧哗、使用闪光灯照相,数以千计的游客在持续两、三小时的观看中,无人违反规定。

4.全民参与。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澳大利亚政府推进环保事业的基本做法之一。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示范的方式,引导国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堪培拉“无垃圾城市”计划的推进,就是建立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它的目标,是在不再填埋垃圾,实现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计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政府有关机构都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讲座等形式,告诉居民应该如何做。环保部门还开办了“无垃圾城市”计划教育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加到这项计划中来。

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开发,是澳大利亚政府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亚政府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以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堪培拉市有70—80家企业从事垃圾收集、分类和填埋工作,每年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产值。政府还与商业企业合作,推出了“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汽等资源的使用。

澳大利亚政府还十分注重公民对环境法律制定的参与,激励公民关心环境,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广阔空间。澳大利亚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竞标,由中标者负责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散发广大公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公民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拉近了公民与法律和政府的距离,增强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又保证了法律法规条款的完善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

二、澳大利亚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职能。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不尽相同,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

l、联邦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

2、州政府的职能。各州政府承担着政府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责。

历史上,澳大利亚各州总督直接向英国女皇负责,各州的独立性很强。澳大利亚建国之初,环境问题尚未显现,国家宪法中未能提及联邦政府的环保责任,环保主要是州政府的职责。

3、地方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是指州政府之下的基层政府。

按照澳大利亚宪法,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赋予的,因而地方政府的环保行为要受州政府的指导和干预,要在州政府的环保计划框架内进行。

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较少,主要是:垃圾清理和管理,噪音等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住户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控制,社区环境摩擦的协调,在州政府发展计划框架下制定和执行社区环保规划等。

4、政府之间的合作。由于各州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以及州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展开了密切合作。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合作的一个积极成果,是1992年达成的“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间环境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以合作和协商的原则处理面临的环境问题,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对具体的环境议题制定了一系列协作行动计划。根据该协议,澳大利亚成立了由联邦环境与遗产部部长任主席、各州总理代表(负责资源或环境的各州部长)为成员的“国家环境保护理事会”。该理事会可以审议和通过全国性的环境标准,理事会成员2/3多数表决通过的文件或决议将自动成为各州的法规予以实施。

州政府之间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合作内容也更加宽泛。有以法律为基础的正式合作,也有资源或环境部门之间交流经验、交换意见、共享信息、共同开发环保技术等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三、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著名旅游城市凯恩斯,一发展商申请在风景区建造7.5公里长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毁坏热带雨林,发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飞机运送建筑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需要建立长期稳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再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违法,都应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最后,应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环境法律法规正式颁布前,应向全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3.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环保职能应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应逐步改变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过于分散的局面,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管理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国家财政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返回目录。

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 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二、澳大利亚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

培训方案。

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作者:吕宙 郭学艳 李金辉 黄耿 孙瑞。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三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拖拉机作业模式,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时候,首先会造成作功能量损失(energyeffects),表现在:一是由于拖拉机在疏松的土壤上作业,机车及作业机具的轮胎会压实耕地面积20%,这样使机车的牵引作功(tractiveefficiency)损失15%~20%。二是由于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影响,导致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对这部分被压实的土壤进行再疏松,这就会造成25%~40%的耕作作功(trafficefficiency)损失,这两项合计会造成拖拉机在完成所需作业的同时,必须额外付出40%~60%的功率消耗。就是说,拖拉机的全部动力能量只有一半左右是生产所需的有用功。第二方面是影响土壤团粒结构(aggregetesite):由于土壤被机械反复碾压,土壤的团粒结构会增大。据该机构研究,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固定道以外的土壤水份在15%~35%时,小于12mm的团粒结构数量均大于45%,非常适宜做种床。而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小于12mm的明显减少,只有土壤水份在20%~25%以上时才适宜播种。第三方面是影响降水入渗(infiltrationeffects):采用固定道作业由于减少了大面积对土壤的碾压,因此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第四方面是对产量的影响(cropyield)。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3.激光平地,节约灌溉用水。采用漫灌方式时,如果土地平整度不够,灌溉水流动不畅,水会大量渗漏到地下,也影响灌溉效果。在澳大利亚农场,大量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这种平整田块中一般的漫灌作业,就可以使作物出苗长势整齐一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农场看到有10多公顷到20多公顷没有任何田埂的水稻田块,单位面积产量比没有经过激光平整的小田块高出5%左右。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从激光平整土地技术的应用中间接地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来说,这种经过激光技术平整过的土地,既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显着地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收种作业的成本投入。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助性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建立可持续灌溉农业。由于澳大利亚水资源的缺乏,加之历史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引流灌溉与排水结合、灌溉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土壤盐碱化,同时总结了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别。其中每千吨水在园艺场的产出值为500~20xx澳元;在奶牛场的产出值是200~300澳元;在农作物种植上的产出值是50~100澳元;在牧草种植上的产出值是20~40澳元。因此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农场之间可以相互转卖用水定额,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澳大利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水文数据设计计算机模型,用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土地盐碱化的监测等。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年度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年度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and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一个生产马铃薯的农场种植规模800公顷,一年种两茬,生育期100天,每公顷产量75至90吨。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以及清洗、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为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据农场主介绍,整个农场日常生产作业只有5个人,只在收获季节的20天左右才临时雇用10个临时工进行产后的加工处理作业。整个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喷灌机、薯种处理机、移栽机、薯类挖掘机、清洗分级包装机等设备共20多台套,投资约22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全农场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完全机械化作业,生产手段先进,生产效率高。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四

2005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05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 241亿澳元。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04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05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

培训方案。

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作者:吕宙 郭学艳 李金辉 黄耿 孙瑞。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五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和保险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xx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xx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xx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xx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xx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xx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xx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xx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xx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五)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协会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议:一是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是赋予协会更多职能,使保险行业协会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推进协会专业化,分别成立寿险协会、非寿险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保险代理人协会、保险公估人协会等。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六

6月1日至6月8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赴澳大利亚考察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由于行前作了认真准备,在外接触了较高层次的农业和教育专家,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对本次考察学习进行了认真讨论,对两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进行了比较。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独具特色,日臻成熟,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考察团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访问了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董事长阮武清博士接待了考察团,并全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协会情况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农业食品开发合作;参观了orange经济中心区的私人农场,向农场主帕特先生询问了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访问了查尔斯顿农业大学,由查尔斯顿农业大学校长凯文教授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及远程教育教学情况,并亲自带领考察团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图书馆、校办农场和示范农场;听取了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关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情况介绍,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亚洲的东南方,四面环海,是大洋洲的岛屿大陆国家,固有“岛大陆”之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00万,70%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摩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10个大城市,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对青少年入学读书、以及全体公民的公费医疗都有充分保证。有人类学家平价澳大利亚“几乎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历程包揽无遗,等于由政府负责全国人民的生老病死。”

澳大利亚农牧业十分发达,虽然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到总人口的5%,但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出口。这主要得益于该国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政府全力支持,培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deef)和“国家职业培训局”(anta),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投入巨额资金,引入竞争机制,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使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的格局。一是支持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tafe是澳大利亚全国性的专门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目前在全国设立了230所学院,吸引了全国7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其办学经费的80%由联邦政府提供;并为学生学习提供贷款,贷款在学生就业以后,年薪达到全国平均收入(35000澳元)后还贷,否则可以不还。二是鼓励各大农牧场主、企业集团等开办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市场的竞争,并提供职业培训经费总额的20%——30%予以资助。同时对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并逐年提高招投标经费比例。国家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定期进行评估,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产业部门的“满意率”作为考核培训机构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凡就业率低于60%的培训机构,国家取消当年培训拨款计划,连续几年不能达标的将予以关闭。通过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保证了职业技术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制定《培训保障法》,该法明确规定,年收入在25万澳元以上的农牧企业(场)雇主,应将其工资预算总额的15%用于培训。全国大型企业集团都建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对员工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

(二)培训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受训者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宗旨是“主要为农业及农业有关的产业提供职业教育”,该院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保证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结,学院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有关企业经营人员和农场主参加的座谈会议,收集需求信息,确定教育培训计划。为了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师必须是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而且以兼职教师为主;学生80%以上时间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习。如养羊专业,学生要在实际生产岗位,参加羊羔出生—剪羊毛—屠宰的全过程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诸如机具操作与维护,放牧、饲养、剪毛等基本技能。并进行严格考核,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即使是农业大学的教育也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如查尔斯顿农业大学在校生仅有500多人,就设有500多公顷的示范农场,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设有果园、牧场、葡萄园和各种常用农具等专供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

(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实现教育体系沟通与协调

澳大利亚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以行业为主导的国家教育与培训的框架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能够使学生从资格证书水平转入到职业学历教育,帮助学习者在任何阶段计划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获得相应的证书,而且可凭借这种证书进入到相应的高等教育接受教育。其连接结构如图所示:

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证书体系分为certifice(相当于国内的短期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diploma(相当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advanced diploma(相当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certifice共分为四级,获得一到三级certifice共需6个月,获得四级certifice需在获得三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diploma需要在获得四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 需要在获得diploma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的学员如果要到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可减免一年学时。即一名高中生直接上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需要三年,经过tafe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四年,虽然时间长一年,但实践能力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据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介绍,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种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七

由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副主任赵春山领队一行9人于今年10月26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注册执业制度考察,行程共计15天。考察团访问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伯特设计公司、彼得咨询公司、斯沃特工程咨询公司、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学会、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

考察团成员有: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徐国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理事长沈融、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姚为民、交通部水运司处长姜明宝、陕西省建设厅处长茹广生、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处长李孝振、及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处长习成英、肖俊杰同志.

赴澳前,考察团做了认真准备,事前向访问的机构发出了考察提纲,便于被访问单位做好资料准备,以保证考察任务顺利完成。在澳、新两国期间,我们与不同的机构、部门进行了交流、会谈。在不同部门,从不同方位有针对性地了解两国有关注册管理制度,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访问,考察团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现行的注册工程师管理体制、注册管理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一、概述。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ieaust)创建于1919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涵盖内容多样的工程学会,大约有60000名会员。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由国家政府领导的理事会管理学会,并指导学会工作.学会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学会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代表、支持并积极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时为澳大利亚工程学制定标准,为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行规划。

澳大利亚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nperb)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ineers registration board]负责。nperb创建于1994年。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是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澳大利亚专业工程师、科学家及管理者协会和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协会共同建立的联合组织,由代表州,地区政府联合组织(acea)监督管理。注册内容包括: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nper),现有注册人数10000余人;全国工程技师注册(netr),现有注册人数40人。

新西兰。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的法律、有关政策基本模式大有相同之处。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ipenz)同样作为整体意义上的专业工程,会员专业涵盖工程专业的所有学科。学会的基本模式与澳大利亚相同。会员分资深会员、特别会员、会员、学生会员和名誉会员。

新西兰注册执业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aerb)负责。组织形式基本与澳大利亚相同。

新西兰国家对执业注册工程师有相应的法规条例。

澳大利亚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在新西兰为新西兰教育培训和注册委员会,以下统称注册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权利是:设置及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制定及检查注册的资格标准;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就注册事宜向政府和学会提供建议和意见;审查及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制定注册专业人员的操守及纪律规则;处理违纪行为。

注册委员会是受政府领导的非政府机构.通常有14人以上委员组成。委员会通过选举、政府指派产生,他(她)们来自工程师学会会员或其他人士.委员会主席由政府部门代表(来自任何省或地区所指派的政府代表),同时是注册专业工程师担任。现任的委员会主席是昆士兰省的政府官员。注册委员会秘书处由工程师学会主任工程师负责。委员会法定人数一半为工程师学会的工作人员,另一半为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中下设资格评估委员会必须由4人以上的委员组成,评估委员被要求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并能保证资格评估的质量。注册委员会中还设有调查委员会、纪律委员会。

澳、新两国于1997年签有塔斯曼海相互承认法案,两国的执业注册工程师可以不经考试在对方国家直接申请注册。

申请人根据相关规定以书面形式向注册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格。注册委员会的申请表格有严格的信息格式:个人的工作。

简历。

工作职位和专业设计项目,以及对本专业发展的思考和专业设计活动中的认识,同时提供学历(学位或考试合格证书)等相关证明。同时交纳申请注册费用。个人申请一经批准,由注册委员会颁发注册证书。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资格,只表示注册者本人的专业水平及能力,注册建筑师如果在新西兰从事建筑学的相关活动,还必须取得从业许可。新西兰建筑师从业许可由工程师学会负责办理。

二、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

注册工程师是一个整体概念,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执业专业范围由申请人的专业学识而定。目前专业工程师注册范围有:土木(civil)、电子(electrical)、机械(mechanical)、化工(chemical)、土木与岩土(civil and getechnical)、生物医学(chemical)、结构(structural)、环境(enviromental)、管理(management)。其中土木与岩土专业是专为在南澳大利亚工作的专家设立的。

1)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

注册工程师必须受到大学4年(注册建筑师为5年)以上完整的高等教育。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评估由工程师学会负责组织,每5年进行一次。参加评估者由各大学选派的成员、政府相关官员、学会资深会员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评估内容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内容、专业学时、师资情况、学生状况、学生论文完成情况、实习时间、及学校环境、试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教育经费支出等。被评估学校有一个学术委员会配合评估。只有经过评估的学校出具的专业认可证书(学士/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其毕业学生申请注册工程师时,相关学历才被认可。认可证书被认为是反映有效应用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证明。通过评估,促进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是否贴近专业工程的实际与发展。我们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了解到,该校每隔5年要准备一次相关专业的评估资料,学校对该项工作极为重视。

对各专业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通过立法确定其有效。对非本国毕业院校出具的证书要经注册委员会认可或申请特殊考试以证明申请人已达到规定的教育标准。

2)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标准。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不但需要较高的专业教育水平,也要求一定的职业实践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对申请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根据条件和实际经验有不同的注册途径。澳、新两国对不同专业注册工程师的职业实践的范围和类型都有具体要求。一般要求有2—3年的专业职业实践。

在新西兰,对注册建筑师通常做法是申请人从被评估认可的新西兰建筑院校取得认可证书(学历/学位/考试合格证书),在本国取得140周(3年)注册委员会规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并通过委员会的实际经验考试,才具备注册建筑师资格。

注册建筑师的职业实践140周时间中,要求其中必须有45周时间是在新西兰国内,同时要有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两个国家承认的注册建筑师的指导下进行。申请人必须在诸如建筑企业、附属交易、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城市设计方面获取职业实践经验。当在建筑学领域从事研究生学习或研究时,其学习和研究时间注册局可酌情视为职业实践时间。

申请人在注册申请时,须提供一份职业实践记录:记录获得职业实践经验的方式。所有的记录表必须有适当的雇主签字,自我雇用者必须由与其形成导师关系的注册建筑师签字认可。

3)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标准。

合同。

的条件、程序、和公文,相关专业管理的准则及开展专业设计活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

考试以面试方式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90到120分钟。通常由两名注册委员会任命的主考和一名观察员出席。考官要充分检查申请、职业实践记录、和提交的文件资料如工作图纸、技术说明、报告等,以确定面试的范围和领域。面试时,重点考察申请人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检查申请人提交材料中的缺陷。考试情形多是讨论而不是询问。

申请者的实际经验是否已充分合适作为一名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由注册委员会通过实际经验考试来检验。实际经验的考试目的是确信申请人有本专业实践的能力和技巧,能注意与本国的实际标准、规范保持一致,这个能力要求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专业技能和判断力。

拥有不在澳、新两国规定的院校取得外。

国学。

历/学位文凭的申请人应申请参加特殊考试。

新西兰建筑师教育和注册委员会设有特殊考试委员会对申请人学历资格进行认可考试,内容是新西兰建筑学院承认的专业经验,并有权要求申请人通过其他科目的考试。

考试结果将对申请人能力有一个总的评定。在本专业领域中有严重的不可弥补的缺陷者,则表明其不能胜任;当被决定不予注册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指出他(她)本人在某些领域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理解,以此帮助申请人和雇佣者获取需要的经验和知识。

考核合格者由注册委员会向申请人颁发注册资格证书。注册证书的专业划分由申请人的申请和专业学识而定。

4)注册工程师的继续发展和继续教育。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技术世界里,公众需要熟练的专业服务和升级的专业知识,需要注册工程师不断提高知识、改进技能,这是继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注册委员会对注册人员提出的继续教育要求。继续发展的目的是:维持或提升注册工程师技术能力水平;扩展工程技能范围;发展新的专业技术领域;增加注册工程师的工作信心;增加注册的执业选择。获得注册资格的工程师,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涵盖范围,提高专业服务技能,确保专业充满动力,加强专业的公共形象。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程师学会为注册工程师提供了各种活动类型的继续教育:a:远程教育、短期课程、更高的学位或研究生教育;b:书本、杂志、在职学习、个人研究;c:讨论会、座谈会、技术检查和会议;d:课程、讨论会、研究会和座谈会的准备和现场发言,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e:提供其他专业的继续发展;f:为在学术岗位上的人提供实践机会。注册人员根据个人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内容与活动。

继续发展是指注册工程师整体水平提高和发展的目标,继续教育则是对每一个注册工程师的具体要求,是注册工程师的应尽的义务。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继续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澳、新两国在继续注册时,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我们从两国注册委员会了解到,澳、新两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中,没有发现不参加继续教育的。

5)注册工程师管理。

注册工程师的管理由注册委员会负责。注册工程师的注册有效期为1年,每年的4月、10月为注册、继续注册的申请时间。继续注册时除提供继续教育,继续发展记录外,还要提供工作项目记录,交纳继续注册费用,办理继续注册。根据相关立法,注册委员会对注册工程师(建筑师)主要有以下管理内容:

设置和保存注册记录,对公众公布注册人员信息。

目的在于使公众了解此人的注册记录状况和相关历史;便于联系、选择合适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知道哪位工程师(建筑师)在过去的3年中接受过处罚;为相关部门管理、惩戒和其它职能提供方便。记录内容包括: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法、注册日期、证书及有效期、过去3年中因惩罚事宜发布的指令、注册暂停或失效的原因以及注册委员会认为需要或应当包括的其它信息。

注册记录由注册委员会以恰当的方式保留,包括以电子形式或其它形式记录和共享信息,使记录信息便于检查和复制。注册记录公开、免费、在合理时间内供公众查阅,在支付合理的费用后,可以提供部分注册记录复印件。

检查和组织注册人员的执业再教育(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注册工程师应尽的义务。注册委员会在注册工程师继续注册时要检查其在过去的1年里是否参加了不低于15小时继续教育学时,注册委员会还为注册工程师举办各类技术讲座或提醒注册人员参加有关继续教育学习和活动。

注册人员的道德守则、违纪处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注册工程师均有相应的立法,注册工程师学会对专业人员行为守则从社会责任、专业责任、对客户及雇主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有明确规定。任何人可以根据以上规定向注册委员会对某个注册工程师的行为进行投诉。注册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之后由下设的调查委员会尽快进行调查。属于违纪行为的由调查委员会将调查结果提交纪律委员会考虑决定处罚措施。

处罚依据:

2)违反规定或职业道德守则;

3)由于个人疏忽不能胜任操作工程机械;

4)为个人或他人出于获得注册资格目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口头表述的。

惩戒处罚:

1)删除注册记录,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注册;

2)当事人暂停注册不超过12个月;

3)当事人接受审查;

4)当事人支付不超过5000美元的罚款。

纪律委员会将处罚指令传达当事人,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申诉复议,在没有申诉或申诉未果的情况下,注册委员会将公开处罚指令并做注册记录。

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没有注册年龄的限制。作为执业活动的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注册登记中删除其名字。

三、咨询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直译为“调查和诊断顾问工程师”(investigative and remedial consulting enrineers)。咨询工程师没有专设的执业资格,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考试标准。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学会认定咨询工程师的条件是:此人必须是执业多年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有25%是调查和诊断工程技术,每年不少于500小时的专业技术调查和诊断。

咨询工程师没有专业划分,可以是任何专业的注册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统称咨询工程师。澳大利亚设有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参加调查和诊断工程师学会的条件是:

4)在工作领域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独到、可靠的专业建议;

5)至少有20年的工作经验,其中3—5年担任高级经理或负责人,并能够出示证据证明以往和当前从事咨询工作的经验。

咨询工程师必须是注册的专业工程师或注册建筑师。他(她)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必须是在本人专业领域内。咨询工程师不设执业资格。澳大利亚国内有注册咨询工程师学会,具有注册工程师资格,具有一定资力的,可以申请参加咨询工程师学会。我们从澳大利亚彼得咨询公司了解到:公司经理彼得先生是澳大利亚的注册机械工程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工作多年,年龄近60岁,鉴于他个人在机械专业多年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历,个人注册了彼特咨询公司,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从我们了解情况看,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咨询工程师与我国即将实行的执业咨询工程师服务内容相同,但管理方法完全不同。

四、考察体会与建议。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是英联邦国家,两国现行注册执业制度基本相同。澳、新两国的注册专业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与管理方式和我国现行执业资格管理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一定区别。

1)管理体系。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与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是两个概念。执业资格是从事某项专业的学识、技术能力的标准。在澳、新两国,执业资格注册是一种政府行为,注册委员会由政府授权组建,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方面,以示公正。协会会员的“注册”实际是各专业协(学)会会员管理的一种形式。注册工程师可以不是专业协会会员。

我国的注册管理工作方法不同,在建设行业领域中有以政府授权机构管理的,如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的注册管理是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岩土等)下设秘书处日常管理注册工作;也有行业协会管理的,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管理模式不一。我们以为,注册执业资格管理应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其实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执业注册与会员登记也是有区别的。执业资格是市场准入的技术和能力的标准,不应和行业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混肴,也不应将属于协(学)会行为的内部管理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2)注册执业人员的标准体系。

客观公正地确认注册人员的执业资格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 目前各国将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紧密结合为一体,作为执业注册人员的一个综合评价标准。澳、新两国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对澳、新两国注册制度考察,与我国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比较,我们认为,我们的注册制度正逐步向科学、规范、严明、公正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是高起点、高标准起步,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根据我国的教育水准及国内市场的需要,设立了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

执业资格的设立必须以教育标准为基础,它包括专业教育和专业评估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坚持了这一标准。但在教育评估工作方面,我们目前只对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由政府组织进行了评估。但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所限,在其它专业学科领域专业教育评估工作还没有开展,这对整个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标准的设立影响很大。

职业实践训练是作为一个执业注册人员必须有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被称为“实践培训”,在整个实践训练过程中不但有时间要求,而且有具体工作和业务活动内容要求。全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对申报注册建筑师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注册建筑师要达到一定的职业实践标准,要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完成规划、设计、管理、现场施工监理等有时间要求的训练和实践。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在一些设计院由于单位资质条件本身限制,难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的、多方位职业训练机会。其它专业注册工程师在实践标准的把握上,还只限定一个时间年限,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资格考试是作为资格认定的一种手段,是对专业人士接受教育和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试标准不能代替教育和职业实践标准。各国家考试方法是不一样的。澳、新两国对有关人士是采取面试的方式,他们十分重视专业工程师的教育和实践,在教育和实践方面把的很严,要求很高,并以此作为国际间资格认可的基本标准。

我们国家目前正全面推行各专业类别的执业资格。我们以为有关部门在设立有关执业资格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执业注册人员的标准体系:把大学专业教育、职业实践和能力评价作为整体考虑,确定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考试标准。仅仅以考试大纲确定考试内容,没有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标准和相应的职业实践标准,单就考试评价个人执业能力,我们认为是不完善的,这种执业资格的设立既不科学,也不公正。以几本考试用书代替专业教育,也是对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的误解。

3)咨询工程师。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对执业资格的设立应以专业学科为基础。我们认为澳大利亚咨询工程师的做法比较科学,首先将咨询工程师定位于调查、诊断、顾问地位,要求咨询工程师是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不设立执业资格,只是有咨询工程师学会。咨询工程师只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是执业资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服务于咨询机构的专业注册工程师就可以称谓专业咨询工程师。

工程咨询是整体意义的工程,包涵多个专业领域,各专业领域要求的专业技术内容不同,很难要求一个咨询工程师为不同专业服务,设立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也很难确定一个标准体系:教育标准、职业实践标准、很难有相应的专业学科对应。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建立及定位。对,执业资格的设立要对应一定的基础教育学科,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4)注册管理。

在注册管理方面,我们的注册档案记录与澳、新两国基本一致,也比较全面。以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为例,注册记录信息随时在网上公布。但个人违纪记录公布没有明确的公布时间周期,澳大利亚、新西兰这项记录只保留3年,可以考虑借鉴。

由于国家国情、国家体制、管理方式不同,我国建筑行业实行的是个人执业资格与单位资质并行的管理体制,政府比较重视单位资质管理。由于单位资质条件与个人执业资格挂钩。在近期的建筑设计行业资质就位过程中,使得大批注册人员变更单位,新单位以优厚条件聘用,老单位又不愿意放人,造成一些单位与个人间的矛盾,同时加大了注册管理难度。澳、新两国注册人员不存在此类问题。这是不同管理体制下出现的问题。同样,我国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年龄的限制在70岁以下,对建筑学专业来讲,我们以为也不尽科学。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考察,使我们对两国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管理体制、制度及管理程序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对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管理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同的国情与管理体制,执业注册管理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应加强国际间的行业交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完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注册人员诚信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我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按照科学、规范、公正、严明的要求健康发展。

代表团成员:赵春山、习成英、徐国祥、沈融、姚为民、姜明宝、茹广生、李孝振、肖俊杰。

2002年12月9日。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八

澳大利亚是一个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国家,政府和国民的生态环境意识都很强,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健全的机构体系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目前,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commonwea1thgovernment)、州政府(state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1government)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设有环境与遗产部。州一级的环保机构较为复杂。以维多利亚州为例,政府设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厅,下设环境保护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

充足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条件。澳大利亚联邦环境与遗产部有500名工作人员,各州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澳大利亚每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都超过85亿美元,约占gdp的1。6%。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的经费预算为32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州政府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排污收费。

统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际运行是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表现。澳大利亚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主要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来实现国家环境发展规划,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则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方式使州环境规划得以实施。各级政府都直接主导相应层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实际运行,绝大部分环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参与完成。

因地制宜,分区管理,是澳大利亚政府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做法。根据资源生态环境特征,澳大利亚把国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因区施策。维多利亚州把全州分为4个区域,州环保局在每个区域都设立一个办事处。昆士兰州把全州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地区,州环保局内设的地区办公室常年在各自的地区办公。

2、依法治理。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protectionact1970)。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联邦层次,环境保护立法已有50多个,有综合立法,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也有专项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园法”;还有20多个行政法规,如“清洁空气法规”、“辐射控制法规”等。在州层次,各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都多达百余个。

澳大利亚环保法律法规的条款很细,可操作性很强。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条款多达百余条,从收费的种类、标准、单位、计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许量、交费流程、费用减免等,都规定得十分详细。仅垃圾填埋就按照废物种类和数量列出了16个层次的收费水平,每个层次收取若干个“费单位”。“费单位”的个数,由垃圾填埋成本确定。每个“费单位”的具体金额,由当年物价水平确定。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亚环保执法十分严格,体现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在澳大利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在著名的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不许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在昆士兰州北部地区,有俩人曾因砍伐20多棵树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诉40—50起损害环境的案件。今年澳大利亚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些地方终年滴雨未下,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

为了确保环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澳大利亚各州都组建了“环保警察”(sepp)。环保警察隶属环保局领导,是环保局的一个内设机构。环保警察的人数不少,维多利亚州就有120名,占环保局总人数的1/3,该州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多数具有当环保警察的经历。环保警察身着统一制服,佩带鲜明臂章,专司环境执法工作,具有很大权威。

3、综合协调。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综合协调,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的行动,另一方面协调社会公众的行动。

协调环保有关部门的行动,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基本层次。在澳大利亚,三级政府都有好几个部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务,为了避免推诿,减少摩擦,各级政府通过法律和跨部门机构来协调。在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由厅长办公室对下属的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进行协调。

协调公众的环境行为,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旅游胜地,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杂物,什么都不带走”。在著名的企鹅岛,政府规定在观看企鹅归巢时,不许大声喧哗、使用闪光灯照相,数以千计的游客在持续两、三小时的观看中,无人违反规定。

把环保事业融入发展之中,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湿地建设。澳大利亚把湿地建设与水源净化结合起来,与候鸟繁栖地的培育结合起来,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墨尔本市水利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在该市远郊的一个地方联合建造人工湿地,使当地的环境显著改善,房地产价格上升了10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4、全民参与。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澳大利亚政府推进环保事业的基本做法之一。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示范的方式,引导国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堪培拉“无垃圾城市”计划的推进,就是建立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它的目标,是在不再填埋垃圾,实现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计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政府有关机构都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讲座等形式,告诉居民应该如何做。环保部门还开办了“无垃圾城市”计划教育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加到这项计划中来。

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开发,是澳大利亚政府发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亚政府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以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堪培拉市有70—80家企业从事垃圾收集、分类和填埋工作,每年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产值。政府还与商业企业合作,推出了“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汽等资源的使用。

澳大利亚政府还十分注重公民对环境法律制定的参与,激励公民关心环境,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广阔空间。澳大利亚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竞标,由中标者负责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散发广大公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公民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拉近了公民与法律和政府的距离,增强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又保证了法律法规条款的完善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

广大居民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居民自觉参与植树、清理垃圾、拯救动物等活动。居民房屋前后的花园和草坪,都按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由居民负责栽植和管护。全民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国民环境行为与政府环境导向的统一。

二、澳大利亚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职能。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不尽相同,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

1、联邦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

联邦政府承担的生态环保职能包括:国际环保公约谈判及签定,国内环保法规制定,外海水域管理,跨州环保事务协调,少数重要生态区域的直接管理,重要环保科学技术的研究及推广,与州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联合行动等。为了完成上述职能,联邦政府设立了环境与遗产部,内设11个司局,即战略发展司、政策协调司、许可及立法司、环境质量司、科学监测司、海洋及水利司、南极司、国家公园司、自然遗产司、人文遗产司、气象局;另外,还设有一些其他专门机构,如大堡礁海洋公园事务办公室、全国温室办公室、全国海洋办公室、悉尼港事务办公室等。

2、州政府的职能。各州政府承担着政府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责。

历史上,澳大利亚各州总督直接向英国女皇负责,各州的独立性很强。澳大利亚建国之初,环境问题尚未显现,国家宪法中未能提及联邦政府的环保责任,环保主要是州政府的职责。

州政府的生态环保职能十分宽泛,主要包括: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环保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大气、水、土壤、近海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生态植被的保护和建设,野生动物和自然人文遗产的保护,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资源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企业环境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督,污染综合治理,环保执法,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与联邦政府的联合行动等。

3、地方政府的职能。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是指州政府之下的基层政府。

按照澳大利亚宪法,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赋予的,因而地方政府的环保行为要受州政府的指导和干预,要在州政府的环保计划框架内进行。

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生态环境建设职能较少,主要是:垃圾清理和管理,噪音等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住户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控制,社区环境摩擦的协调,在州政府发展计划框架下制定和执行社区环保规划等。

4、政府之间的合作。由于各州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以及州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展开了密切合作。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合作的一个积极成果,是1992年达成的“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间环境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以合作和协商的原则处理面临的环境问题,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对具体的环境议题制定了一系列协作行动计划。根据该协议,澳大利亚成立了由联邦环境与遗产部部长任主席、各州总理代表(负责资源或环境的各州部长)为成员的“国家环境保护理事会”。该理事会可以审议和通过全国性的环境标准,理事会成员2/3多数表决通过的文件或决议将自动成为各州的法规予以实施。

州政府之间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合作内容也更加宽泛。有以法律为基础的正式合作,也有资源或环境部门之间交流经验、交换意见、共享信息、共同开发环保技术等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既强化了各自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又增强了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行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合力,确保了政府生态环保职能的顺利履行和生态环保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著名旅游城市凯恩斯,一发展商申请在风景区建造7、5公里长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毁坏热带雨林,发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飞机运送建筑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需要建立长期稳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再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违法,都应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最后,应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环境法律法规正式颁布前,应向全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3、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环保职能应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应逐步改变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过于分散的局面,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管理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国家财政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4、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公民的环境意识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把环境教育纳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工作的轨道。环境意识的培育要从娃娃抓起,应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持久的生态环境教育,逐步把生态环境知识列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加强环保宣传和示范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爱护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的氛围。强化环境制约措施,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每个人的环境行为,以此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

考察团全体成员。

20xx年xx月xx日。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九

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首都领地和北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4%,各州(领地)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州/领地个数面积(公顷)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act)812303252.8。

新南威尔士(nsw)51849532176.18。

北领地(nt)9251255563.8。

昆士兰(qld)47069387644.02。

南澳州(sa)17802489512725.53。

塔斯马尼亚(tas)49026232.42。

维多利亚(vic)2089337802114.85。

西澳州(wa)1217159150816.3。

总计6664635307608.24。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不适宜种草的树下用碎木片覆盖)。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内容如下:(1)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2)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3)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4)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三)提高公众意识。及时启动并组织实施我国的“提高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计划”,加强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程度。

(四)加快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奶业在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及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1月2日至11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四而博达公司组织的中国奶业高端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xx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北京大道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一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阳光农场、高林屯种畜场、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12/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12/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12/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二、澳大利亚奶业经验及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12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澳大利亚的奶业主要实行以牧场主自愿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和各专业协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奶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澳大利亚奶农自愿组成和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一个农场主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便与合作社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型的多层经营体制,其行为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始终。从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且关联的奶牛协作组织已成为奶业产业化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奶业产业链中连接龙头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纽带,它把分散经营的奶农,通过交换相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奶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为奶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协会(组织)、提升奶农话语权的合作社以及研究行业特点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机构还非常稀缺,可以说,奶业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奶业协调有序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一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在林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的邀请,经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批准,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包括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大林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大林学院、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林业教育考察访问团,于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了两国的林业教育和森林保护情况。此次考察重点是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森林保护与防火、毕业生就业等。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悉尼tafe、新南威尔士州资源保护局、墨尔本大学林学院,还参观了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实习林场,并顺访悉尼大学参观了校园。考察团现场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林业教育的情况。双方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两国有关教育领域合作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全体团员积极认真,克服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虚心听取对方的情况介绍,还提出大量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就双方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次考察,团员们收获是较大的,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而且双方就防火人员培训、互派学生进修、林木树种引进等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8所大学设有林学院或资源环境学院。其中只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可以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其余大学可提供林学方向的有关课程,但不能授予学位,可以向这两所大学申请授予。该国的高等林业教育规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25年,位于首都堪培拉,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有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该院1965年以前是独立设置的林学院,1965年改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将林学系与地理系合并成为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林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4个专业,学制都为4年。学院每年招生人数100多人。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同时获得第二学位。学校将林学与社会学合并组成一个学院,主要是考虑林业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现代林业已经和传统林业完全不同。该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每年不仅从国内各地招收学生,而且还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和访问学者。该院对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

墨尔本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学院距离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学院占地面积20公顷,周边有公顷的森林供学生实习,主要为桉树,另外有400公顷的松树。学院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木材加工厂,还有一个藏书量达十几万册的专业图书馆。并有供学生临时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学院有教师20余人,教授3人;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余为专科生,另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大三以后在学院学习专业课,并进行实习。主要专业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学、森林防火等。许多林业企业和农场主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所以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近几年的毕业生从政较多,这受到了学校的赞扬。学院认为,林科毕业生从政有利于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林业,能够提高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但近两年招生人数减少,每年计划招收40名,结果只有20多名。学院希望从国外多招一些留学生。

学院同时还承担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任务,受林业联合会和雇主的委托,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内容包括林业管理、商业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训等级从第二级到第四级。

学院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林业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澳元。充足的研究经费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是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也是澳大利亚培训劳动力最主要的单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其间学习,还有许多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也要进入其间进一步学习。tafe属于政府所有,并由政府管理和拨款,招生计划由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下达。政府拨款80亿澳元,同时tafe还接受社会资助。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84所tafe,在校生52万人,在职学生14.2万人,教师2.2万人。tafe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程设置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tafe能提供5种不同层次(包括硕士、学士、专科文凭、高级证书、普通证书)的资格证书,设有上千个职业与非职业课程,课程非常实用,为劳动力进入社会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训练。tafe所有的文凭全国通用并得到承认。尤其是大部分的专科文凭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大学的承认,为将来想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种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体系,在澳大利亚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个特点是收费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学的1/10%1/5。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澳大利亚技术与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由权威教育机构(成员包括教育及行业代表)进行评估,每年考评一次。我们所参观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该校学生有79273人,有10个校区,培训专业科目达500多种,专职教师735名,兼职教师3000名,管理人员920名,其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校的特点为:

1.据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最多,其次是制造业。主要专业有会计、旅游、秘书商业、营销、企业管理等,林业专业学生很少。据统计,全校共设有1500门课程。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校设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教学生产实习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培养模式灵活多样。tafe根据被培训对象和所学专业,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据学习课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学生不同的文凭。学院硕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专科文凭课程只需一年半至两年,在职人员进修或想进入大学深造只需要有结业证书文凭,时间只有六个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课程大学全部承认。为保证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专业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培训时间,短期的只有数小时、几个月,长期的可达三年。

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任课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是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二是必须在本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离开本行业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关岗位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4倍以上。5.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合作,主要是开发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国已有10个学校与之合作。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引进澳大利亚tafe培养模式,在所属8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专科双文凭、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办学方式,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教学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澳大利亚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0%。林业管理主要由各州负责。近几十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引进了一些国外树种,如美国的辐射松等,但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没有改变。由于气候干燥,特别是夏季高温缺雨,加之桉树属于易燃树种,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是澳大利亚森林保护最重要的内容。

澳大利亚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55年,通过森林防火协会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其防火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持续发展。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国建立了四级组织:第一级为州政府,主要负责林木的管理;第二级为国家公园,包括动物保护;第三级是市区;第四级是乡村。全国有森林管理协会,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委员会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约20个小时。政府通过新的防火条例,制定了三大体系:一是日常保护,二是应急处理,三是事后处理。重在日常保护。澳大利亚防火实行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志愿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传,发生火灾时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灭火工作。平时经常要深入到社区、学校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演讲,还要到农场主家中进行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会,充分发挥当地人员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有着几千年在森林中烧荒的习俗,现在澳大利亚仍认为:森林火灾并非都是坏事,这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冬季,烧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仅能保护森林,也有利于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复肥力。只要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因此各州对不同地区进行森林资产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对人员构成伤害,其次是否对动植物构成威胁,第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每个地区都会有发生火灾的机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评估图,根据评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火灾级别,制定不同地区的灭火预案。

二、思考与启示。

虽然此次考察时间短,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但收获非常大。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的调整,澳大利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有着现实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

中澳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目前在我国实现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之际,在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体,各种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学、专业技术班)为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各类在校生人数突破万,毛入学率达19%。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中私立学校的经验,促进国内民办大学的发展,从政策上扶持他们,使这些学校能够得到认可。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减轻国家的负担,形成全社会都来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现有的属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对社会开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些培训机构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或各地统一的网络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习。tafe(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其教育的主力军。由于tafe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制定的技能标准开设所有的技能培养课程,学生取得的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在tafe所学的课程高校也承认,学生参加tafe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以及市场就业情况,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由于tafe注重与市场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比本科生还容易,因此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愿意进入tafe学习。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目前,一方面,我国每年有万劳动大军进入劳务市场,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无法进入技术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高学历热,近几年许多中专、技工学校为生存纷纷升格或并入大学,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其结果是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其客观导向作用使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业市场上他们既无法和本科生竞争、又不愿从事技术劳动工作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因无法得到高级技工,不得不在全国高薪招聘,甚至从国外引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凡是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二是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劳动技术工作,使从事劳动技术工作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制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技术,造就数千万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三是现有高职学院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__践能力,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盲点。这些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水平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根据市场对不同劳动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发给全国认可的证书。彻底解决农民工技术培训无人管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五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衔接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各类人员不至于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终断其学习与发展。

(三)林业高等院校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林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堪培拉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2,课程教学与自学时间为1%1。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就建在森林中,学生在校本部学习完基础课后,其余的专业课都要在位于森林中的学校里完成。在培养学生中,他们强调所学内容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与社会学科的交叉。他们认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与其国家和地方法规及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毕业生从政,以影响对林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学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企业和雇主设立奖学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大学本科生是高级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和缺乏实习场地,造成许多必要的实习实践环节不能完成,往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林业院校的学生还长期存在专业思想的问题,学林不爱林,学林不愿意干林业。所以,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普通劳动者,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林科学生的专业教育,并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林爱林。

3.加强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积极做好市场预测,特别是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长期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与林业及其有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虽然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其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森林防火过程中,澳大利亚充分依靠各级协会和志愿者,在全国建立了从州政府到乡村的群众性组织机构,所汇集的志愿人员是专业人员的7倍之多。特别是志愿人员平时深入社区、学校、农场主家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发生火灾时,与专业人员共同灭火,发挥了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火灾非常多,单靠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和防火培训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建立全国性的防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区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利用地理位置近,时间安排方便,定期开展活动和进行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一些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热情高的特点,深入林区和重点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目前围绕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院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林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养林业科技攻关、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懂得林业知识、掌握林业技术、熟悉操作程序的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在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二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奶业在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及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xx年11月2日至11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四而博达公司组织的中国奶业高端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xx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北京大道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一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阳光农场、高林屯种畜场、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 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xx/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20xx年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xx年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xx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来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澳大利亚的奶业主要实行以牧场主自愿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和各专业协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奶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澳大利亚奶农自愿组成和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一个农场主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便与合作社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型的多层经营体制,其行为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始终。从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且关联的奶牛协作组织已成为奶业产业化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奶业产业链中连接龙头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纽带,它把分散经营的奶农,通过交换相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奶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为奶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协会(组织)、提升奶农话语权的合作社以及研究行业特点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机构还非常稀缺,可以说,奶业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奶业协调有序发展。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三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拖拉机作业模式,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时候,首先会造成作功能量损失(energy effects),表现在:一是由于拖拉机在疏松的土壤上作业,机车及作业机具的轮胎会压实耕地面积20%,这样使机车的牵引作功(tractive efficiency)损失15%~20%。二是由于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影响,导致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对这部分被压实的土壤进行再疏松,这就会造成25%~40%的耕作作功(traffic efficiency)损失,这两项合计会造成拖拉机在完成所需作业的同时,必须额外付出40%~60%的功率消耗。就是说,拖拉机的全部动力能量只有一半左右是生产所需的有用功。第二方面是影响土壤团粒结构(aggregete site):由于土壤被机械反复碾压,土壤的团粒结构会增大。据该机构研究,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固定道以外的土壤水份在15%~35%时,小于12mm的团粒结构数量均大于45%,非常适宜做种床。而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小于12mm的明显减少,只有土壤水份在20%~25%以上时才适宜播种。第三方面是影响降水入渗(infiltration effects):采用固定道作业由于减少了大面积对土壤的碾压,因此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第四方面是对产量的影响(crop yield)。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3.激光平地,节约灌溉用水。采用漫灌方式时,如果土地平整度不够,灌溉水流动不畅,水会大量渗漏到地下,也影响灌溉效果。在澳大利亚农场,大量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这种平整田块中一般的漫灌作业,就可以使作物出苗长势整齐一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农场看到有10多公顷到20多公顷没有任何田埂的水稻田块,单位面积产量比没有经过激光平整的小田块高出5%左右。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从激光平整土地技术的应用中间接地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来说,这种经过激光技术平整过的土地,既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显著地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收种作业的成本投入。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助性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建立可持续灌溉农业。由于澳大利亚水资源的缺乏,加之历史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引流灌溉与排水结合、灌溉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土壤盐碱化,同时总结了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别。其中每千吨水在园艺场的产出值为500~20xx澳元;在奶牛场的产出值是200~300澳元;在农作物种植上的产出值是50~100澳元;在牧草种植上的产出值是20~40澳元。因此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农场之间可以相互转卖用水定额,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澳大利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水文数据设计计算机模型,用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土地盐碱化的监测等。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年度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年度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and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一个生产马铃薯的农场种植规模800公顷,一年种两茬,生育期100天,每公顷产量75至90吨。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以及清洗、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为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据农场主介绍,整个农场日常生产作业只有5个人,只在收获季节的20天左右才临时雇用10个临时工进行产后的加工处理作业。整个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喷灌机、薯种处理机、移栽机、薯类挖掘机、清洗分级包装机等设备共20多台套,投资约22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全农场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完全机械化作业,生产手段先进,生产效率高。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四

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在林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的邀请,经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批准,由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包括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大林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大林学院、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中国林业教育考察访问团,于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了两国的林业教育和森林保护情况。此次考察重点是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森林保护与防火、毕业生就业等。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悉尼tafe、新南威尔士州资源保护局、墨尔本大学林学院,还参观了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实习林场,并顺访悉尼大学参观了校园。考察团现场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同时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林业教育的情况。双方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探讨了两国有关教育领域合作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全体团员积极认真,克服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虚心听取对方的情况介绍,还提出大量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就双方合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次考察,团员们收获是较大的,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而且双方就防火人员培训、互派学生进修、林木树种引进等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澳大利亚的高等林业教育。

澳大利亚全国共有8所大学设有林学院或资源环境学院。其中只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可以授予林学学士学位。其余大学可提供林学方向的有关课程,但不能授予学位,可以向这两所大学申请授予。该国的高等林业教育规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25年,位于首都堪培拉,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有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该院1965年以前是独立设置的林学院,1965年改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系,将林学系与地理系合并成为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林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4个专业,学制都为4年。学院每年招生人数100多人。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其它专业的课程,同时获得第二学位。学校将林学与社会学合并组成一个学院,主要是考虑林业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现代林业已经和传统林业完全不同。该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每年不仅从国内各地招收学生,而且还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和访问学者。该院对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

墨尔本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学院距离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学院占地面积20公顷,周边有公顷的森林供学生实习,主要为桉树,另外有400公顷的松树。学院有一流的实验室和木材加工厂,还有一个藏书量达十几万册的专业图书馆。并有供学生临时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学院有教师20余人,教授3人;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余为专科生,另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大三以后在学院学习专业课,并进行实习。主要专业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学、森林防火等。许多林业企业和农场主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所以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近几年的毕业生从政较多,这受到了学校的赞扬。学院认为,林科毕业生从政有利于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林业,能够提高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但近两年招生人数减少,每年计划招收40名,结果只有20多名。学院希望从国外多招一些留学生。

学院同时还承担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任务,受林业联合会和雇主的委托,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内容包括林业管理、商业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训等级从第二级到第四级。

学院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林业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澳元。充足的研究经费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ca1andfurthereducation),是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也是澳大利亚培训劳动力最主要的单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其间学习,还有许多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也要进入其间进一步学习。tafe属于政府所有,并由政府管理和拨款,招生计划由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下达。政府拨款80亿澳元,同时tafe还接受社会资助。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84所tafe,在校生52万人,在职学生14.2万人,教师2.2万人。tafe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课程设置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tafe能提供5种不同层次(包括硕士、学士、专科文凭、高级证书、普通证书)的资格证书,设有上千个职业与非职业课程,课程非常实用,为劳动力进入社会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训练。tafe所有的文凭全国通用并得到承认。尤其是大部分的专科文凭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大学的承认,为将来想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种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体系,在澳大利亚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个特点是收费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学的1/10%1/5。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澳大利亚技术与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由权威教育机构(成员包括教育及行业代表)进行评估,每年考评一次。我们所参观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该校学生有79273人,有10个校区,培训专业科目达500多种,专职教师735名,兼职教师3000名,管理人员920名,其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校的特点为:

1、据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最多,其次是制造业。主要专业有会计、旅游、秘书商业、营销、企业管理等,林业专业学生很少。据统计,全校共设有1500门课程。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校设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教学生产实习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培养模式灵活多样。tafe根据被培训对象和所学专业,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据学习课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学生不同的文凭。学院硕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文凭课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专科文凭课程只需一年半至两年,在职人员进修或想进入大学深造只需要有结业证书文凭,时间只有六个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课程大学全部承认。为保证不同层次的人才和专业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培训时间,短期的只有数小时、几个月,长期的可达三年。

4、tafe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任课教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一是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二是必须在本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离开本行业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关岗位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4倍以上。

5、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合作,主要是开发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国已有10个学校与之合作。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引进澳大利亚tafe培养模式,在所属8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专科双文凭、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办学方式,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教学为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澳大利亚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0%。林业管理主要由各州负责。近几十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引进了一些国外树种,如美国的辐射松等,但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结构没有改变。由于气候干燥,特别是夏季高温缺雨,加之桉树属于易燃树种,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是澳大利亚森林保护最重要的内容。

澳大利亚森林防火组织成立于1955年,通过森林防火协会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其防火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持续发展。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国建立了四级组织:第一级为州政府,主要负责林木的管理;第二级为国家公园,包括动物保护;第三级是市区;第四级是乡村。全国有森林管理协会,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委员会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约20个小时。1997年政府通过新的防火条例,制定了三大体系:一是日常保护,二是应急处理,三是事后处理。重在日常保护。澳大利亚防火实行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志愿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传,发生火灾时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灭火工作。平时经常要深入到社区、学校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演讲,还要到农场主家中进行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会,充分发挥当地人员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土著人有着几千年在森林中烧荒的习俗,现在澳大利亚仍认为:森林火灾并非都是坏事,这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冬季,烧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仅能保护森林,也有利于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复肥力。只要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因此各州对不同地区进行森林资产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对人员构成伤害,其次是否对动植物构成威胁,第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每个地区都会有发生火灾的机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评估图,根据评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火灾级别,制定不同地区的灭火预案。

虽然此次考察时间短,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但收获非常大。我国教育结构正在进一步的调整,澳大利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体系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有着现实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

中澳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较大,但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目前在我国实现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之际,在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为主体,各种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学、专业技术班)为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各类在校生人数突破万,毛入学率达19%。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中私立学校的经验,促进国内民办大学的发展,从政策上扶持他们,使这些学校能够得到认可。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减轻国家的负担,形成全社会都来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现有的属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中心和学校对社会开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这些培训机构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或各地统一的网络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习。tafe(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其教育的主力军。由于tafe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制定的技能标准开设所有的技能培养课程,学生取得的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在tafe所学的课程高校也承认,学生参加tafe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以及市场就业情况,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由于tafe注重与市场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比本科生还容易,因此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愿意进入tafe学习。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目前,一方面,我国每年有万劳动大军进入劳务市场,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无法进入技术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高学历热,近几年许多中专、技工学校为生存纷纷升格或并入大学,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其结果是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同时由于其客观导向作用使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业市场上他们既无法和本科生竞争、又不愿从事技术劳动工作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因无法得到高级技工,不得不在全国高薪招聘,甚至从国外引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凡是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二是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劳动技术工作,使从事劳动技术工作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制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技术,造就数千万高技能的劳动大军。三是现有高职学院要摆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实__践能力,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盲点。这些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水平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根据市场对不同劳动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发给全国认可的证书。彻底解决农民工技术培训无人管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五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衔接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各类人员不至于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终断其学习与发展。

(三)林业高等院校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林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堪培拉国立大学资源环境与社会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2,课程教学与自学时间为1%1。墨尔本大学林学院就建在森林中,学生在校本部学习完基础课后,其余的专业课都要在位于森林中的学校里完成。在培养学生中,他们强调所学内容与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与社会学科的交叉。他们认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与其国家和地方法规及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毕业生从政,以影响对林业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学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一些企业和雇主设立奖学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大学本科生是高级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和缺乏实习场地,造成许多必要的实习实践环节不能完成,往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林业院校的学生还长期存在专业思想的问题,学林不爱林,学林不愿意干林业。所以,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普通劳动者,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林科学生的专业教育,并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林爱林。

3。加强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积极做好市场预测,特别是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长期计划。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与林业及其有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虽然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其利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森林防火过程中,澳大利亚充分依靠各级协会和志愿者,在全国建立了从州政府到乡村的群众性组织机构,所汇集的志愿人员是专业人员的7倍之多。特别是志愿人员平时深入社区、学校、农场主家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发生火灾时,与专业人员共同灭火,发挥了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火灾非常多,单靠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宣传和防火培训是不够的,而且我国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建立全国性的防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区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利用地理位置近,时间安排方便,定期开展活动和进行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一些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热情高的特点,深入林区和重点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目前围绕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院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林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养林业科技攻关、解决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级人才,又要培养懂得林业知识、掌握林业技术、熟悉操作程序的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在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考察团全体成员。

20xx年xx月xx日。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五

澳新教育考察团于12月14日至12月26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访问,先后前往悉尼、堪培拉、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墨尔本、奥克兰等城市。本次教育考察团由西湖区古荡街道党委书记陈荣生任团长,团员有:陈为民、赵志龙、严翔胜、金余军、单金发、周庄秋、楼丽华、宓晓群、高舸、石卫东、葛瑛、李纲、丁文钧。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听介绍、参观、交流等形式,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教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两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进行具体的考察和交流,从而汲取其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在澳、新期间,考察团听取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教育情况的介绍,并实地考察了悉尼大学、西湖女子学校、西湖男子中学、welcome等6所学校,感受了当地的校园氛围。教育要面向世界,先要了解世界,籍此我们可以一窥国门之外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鳞半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观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从中会得到不少启发。这次考察时间虽短,参观的学校也不多,但是收获颇丰,对我们今后从事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澳洲教育的概况。

澳大利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人口1900多万,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得天独厚。它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它的教育体制分为中小学、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三个部分。澳州实行十二年免费中小学教育,其中一年级到十年级为义务教育,传统说法是,1—6年为小学教育,7—为中学教育,11—为大学预科教育,通常5岁进入学前教育。5岁前是进入托幼中心(幼儿园),托儿所和幼儿园阶段是交费的。正常要求6岁至16岁为义务教育时段。现在似乎把7—12年级也称为中学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共有中小学959o所,其中政府学校6970所,占学校数的73%,非政府学校2620所,占学校数的27%。tafe学院及其他政府培训机构约四所,私立培训机构4000多家。共有大学42所,其中公立38所,私立4所。中小学、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在校生分别为325万、175万和69.5万人。澳大利亚人坚信,受过教育、具有灵活性的劳动力是保持澳大利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教育制度则是其保证。

我们考察的另一个国家——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是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岛国,国土面积与英国相当,人口370万。这是一个美丽富饶、风景如画的国家。新西兰人热情友好,保留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绮丽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碧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每年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西兰的教育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绝大部分孩子5岁开始上学,公立学校不收费,鼓励成年人学习,可上中学、大学或参加专项技能培训,许多学校提供英语补习,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提供帮助。新西兰政府规定,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必须上学,包括小学。全国六十六万中小学生就读于两千八百多个国立中小学校,政府每年用于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超过二十亿新西兰元。为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业,政府制订了学生贷款政策,学生可获得足以支付学杂费的贷款和用于支付日常生活的学生津贴。移民新西兰,可自由申请学校和专业,学费仅是留学生的1/5-1/10,可向政府贷款,毕业有工作后根据收入多少逐步偿还。新西兰共有8所公立大学,25所理工学院,提供从学士到博士的所有课程。新西兰的小学学制为六年,中学为5年,大学预科为1-2年,大专文凭1-2年,学生士学位3-5年,硕士学位2-3年,博士学位3-5年。由于高中最后一年是大学的预科,相当于大学的一年级,学士学位一般只需要3年就可以完成。新西兰的高等教育由大学、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三部分组成,它们由政府拨款并实行自主管理。同美国的教育体制相比,新西兰大学教育要更接近于英国的教育系统。

二、点滴感受。

考察团一行通过听介绍,参观,以及在考察期间对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的直接感受,对两国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感受之一:教育属于全社会。

见闻一:国会大厦里设课堂。我们一行参观堪培拉国会大厦的时候,正遇上悉尼大学举行毕业典礼,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大学生身着学士礼服、头戴学士帽端坐在国会大厅,列席的还有家长、教授,伴着悠扬的音乐拉开了典礼的序幕。那一刻是多么的庄严,以至于参观的人都屏息凝视,沉静在这一份庄严与肃穆之中,或许也是这一神圣的场所所赋予的。接着导游又带我们来到议会厅,她告诉我们作为公民均有权利旁听议会,这让我们很是吃惊。而且在议会厅内环形座位的最后一排,桌上装有有机玻璃挡板,据介绍是专门给旁听会议者安排的。通过特制的装置将会议的实况传给旁听席的听众。有不少学校就组织学生走进议会厅现场进行社会课学习,从而让学生真实了解国家政体、政治运行模式以及社会问题等内容,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可能还需现场进行必要的教学探讨活动,所以安装了隔音的有机玻璃挡板,这样既可以不影响会议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不会限制师生对会议全局的观察和思考。真没想到国会大厦居然还是一个社会课堂。

见闻二:处处皆为教育的场所。在澳大利亚,处处皆为教育之所。当你走在风景区内,只见植物环绕,有的植物上面挂着小牌子,有的植物旁边立着橱窗,它们都在向人们介绍着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多重的砂岩,高地,引人注目的峭壁,许多岩石断面附近有介绍地质特征和地质变迁的说明;走进公园,有专为儿童开辟的娱乐场所,人造海滩、人造湖,孩子们在水中自有嬉戏,欢声笑语响彻公园,同时人们在充分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安排动物与孩子们的“零距离”接触。孩子们在玩耍之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认识了动植物并了解它们对人类的贡献,认识各种自然现象获得感性知识,兴致盎然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和奥妙。同时,澳大利亚许多公共文化场所,如国家艺术馆、市博会旧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都对学生免费开放,在那里常可看见学校教师带队,学生在那里参观、听讲座、互相交流、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参与网络互动交流,不少学生正是在这些地方完成论文或调查作业的,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一般都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当然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历史、文化、建筑均是学生学习的素材。

见闻三:政府协调服务,形成全面育人环境。澳大利亚对学生行路交通、参观展览都有统一的优惠政策。在许多活动中,相关部门都安排参与辅导的成年人负责保护、指导青少年。新西兰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项目。不同项目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参与活动的学生交来的教育券的多少,来获取政府的教育经费;而在澳大利亚政府,对于16岁以上的学生离家体验独立生活,还会发放一定的津贴。

在澳大利亚,每个学生都必须穿校服,校服的费用需要家长支付,价格不菲,但是家长们大都非常支持。一方面是因为校服种类较为丰富:从衬衣、绒衣、外套、运动衣、礼服到皮鞋、球鞋等一应俱全,而且校服式样、质地很适合学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校服是保护澳大利亚青少年权益的一种有效措施。首先,每位家长可以自主选择是为自己的孩子买新的校服还是买上届学生穿过的旧校服,而且穿过的校服还能折价卖给学校或自愿捐献。其次,统一着装可以避免青少年之间不恰当的攀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和勤俭意识。最后,更让家长们满意的是,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警察会对流散街头穿校服的学生加以过问,不宜青少年出入的场所一律谢绝穿校服者,乘坐公交、参观展览等,身着校服的学生都可享受优惠。这样既强化了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和环保意识,节约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明确协调了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教育职责,又合理兼顾了各方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因此得到了公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新西兰全社会均在关注教育,教育属于全社会。我们说素质教育、品德养成必须随时与每个人亲身的、具体的、反复的体验紧密相连才能深入人心,自然成为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不断得到社会生活源泉的滋润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的教育将会朝气蓬勃,均衡发展,为社会的稳定进步、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保了教育经费的需要。近年来,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增长十分迅速,,澳大利亚教育总经费就已达到了占gdp的5.46%;财政性教育经费则占全部教育经费的84.1%,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15.9%。除了州政府的正常性教育投入外,学校用于硬件设施(如建造校舍)的经费全部由联邦政府下拨。另外,除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投入外,对于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学员,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特别是对工作后继续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常常可以带薪读书。除此之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者在校园里建立一个健身房等。一些企业也会向实行捐助。

(二)感受之二:处处凸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见闻一:人性化的关怀。走在公共场所,随处可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所到之处处处可见供行人休息的椅子,供残疾人行走的绿色通道,给盲人配置的训练有素的导盲犬,自觉让行人的车辆,供忙碌一周居民的免费露天浴池,供儿童游玩的免费乐园,仅黄金海岸就有100多个。他们的公共厕所(toilets)有三种:分男、女和残疾人三种专用厕所,残疾人厕所门口有专门的“轮椅”标记。正常人绝对不会进去。到博物馆、医院等地,均有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的轮椅。就是街边开设的“麦当劳”,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在商店的一侧,开有两个买卖的窗口,旁边有一个供汽车经过的车道,欲买麦当劳的司机只要开着车,驶到窗口下,不用下车就能方便地买到。

(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全国现有tafe学院250所,由政府资助的在校生有130万人。tafe的理念是“帮助你找到工作”、“帮助你更胜任工作”,他们不断向社会调查需要的行业的人才,广泛与企业合作,取得设备和师资的支持,以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tafe本身也加强投资,如购买“波音”飞机培养驾驶员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覆盖面,从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基石。所以tafe学院每年开设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设施、方法等均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若要评价学院的办学质量,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找到了工作和工作的好坏。

见闻三:学制更富弹性。每个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澳大利亚提出了弹性学制,也就是学得好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得差的学生可以延迟毕业,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学,在有了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后允许其带着问题再次回到学校学习。在积极扩大高年级学生转学科、转校的可能性的同时,澳洲学校还广开了中途插班入学的渠道。

见闻四:为了确保每个中小学生均能得到均衡地发展,澳大利亚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小学12个年级各年级的班额,其中一年级为25人,2-10年级为30人,11-12年级为25人。若班额超出一人,就以违法论处。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定量又有定性,更有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纵向比较。这样,即便是后进生,也会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当我们来到welcome学校,这所新西兰的公立小学时,漫步在校园的走廊中,映入眼帘的是优秀教师的照片和简介和各式各样的学生作品。没有一间教室的装饰是一模一样的,初次给人的印象是凌乱无序的感觉。透过玻璃看教室,每一面墙壁、窗户上都贴满了学生的各式作品,甚至于教室的中间也拉着铁丝,学生想贴就贴,想挂就挂。看惯了整洁的教室,第一感觉教室似乎是那么的杂乱无章,转而思之,这不正是充满生机和个性的一幕吗?每个学生不是都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了吗?虽然有的作品是那么的幼稚,但对孩子们来说,那都是自己最伟大的创作。听说他们的每一间教室内都配有厕所,便于学生方便。室外,活动场所很大,十几亩的草坪是孩子们的足球场、橄榄球场,还有木头定制的游乐场供低年级玩耍。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念在澳大利亚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以“人本与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更是此行我们对澳洲现行教育状况和特点的总体认识。学校教育中体现了以“生”为本,在学校发展的问题上则做到了以“师”为本。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设立教师注册委员会,强化师德的要求(教师录用前须到警察局了解,必须没有不良记录方可录用)。对已任教师,则十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关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感受之三:十分注重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见闻一:三块条形木板,加上一块弧形木板九拼钉成了学校的校牌,上面用油漆写上了校名,立在绿化带上,学校的路口处用一根铁链拴在两根木桩上,也没什么门,如果称得上门的话,那就相当于我们农村菜园篱笆上的园门。

见闻二:welcome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均为一层楼平房,外结构很像国内建筑队临时搭建的铝质办公楼。学校的体育设施十分普及,水泥地篮球场,拇指游乐场,绿色大操场,虽然简单但活动面积很大,学生们在里面可以进行着各种体育运动。这些场地建设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一般性体育活动的需要,但建设资金比国内操场不知要节省多少。

见闻三:当我在参观新西兰西湖女子学校时,发现教学楼后堆了近20余个铁桶,凹凹凸凸,还有锈斑,咦,这是什么?走近一看,还发现每一个铁桶上都有油彩画着不同的图案,原来是垃圾桶,全是一些废弃的铁桶制成的,真是既环保又经济实惠。

见闻四:听说悉尼技术学院是一所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的tafe学校,那里也没有看到很多豪华的设施或特别昂贵的设备。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书籍都是对学生学习有用的。该图书馆用于师生检索的电脑数量不会超过一百台,据说配置也不是最先进的。学生使用电脑都是预约登记,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从这个事例,进一步体现了他们的“够用”原则。

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经费十分充余,除了政府下拨的经费,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向学校捐资助学。我们此次走访的6所学校,有大学,也有中小学;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有投资多、规模大、设施好、质量高的私立教会学校,但更多的学校建设以“高效、实用、够用”为原则,所有的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

(四)感受之四:较高的国民素质。

见闻一:一踏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在前往奥克兰的车上,透过车窗两边尽是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油画般的田园风光。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景色。每个城市都有让人着迷的地方:堪培拉四季树茂花繁、绿草如茵,704公顷的格里芬湖四周风景如画,“花园首都”当之无愧;悉尼风帆形的歌剧院,屹立于贝尼朗岬角海湾上,1149米长的单拱大桥横空出世,与码头老区的旧式建筑及现代高楼交相辉映,让人百看不厌;植物园公园占市区面积1/4的墨尔本到处郁郁葱葱,百花争艳,鸟语花香。与澳大利亚人交谈,环境美是他们最感自豪的地方。同样,澳、新的大学校园,一般都是没有围墙,没有气派的门楼。城中有校,校中有街,校园的建筑与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没有丝毫的刻意和做作。

见闻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人们遵时守信,兢兢业业,人与人之间诚信有礼,走在公共场所,行人都会主动友好地向你问好。

见闻三:12月25日晚我们准备返回国内,那天下午我和一位团员来到一家小便利店购物,付款时却发现包内的奥币已不够付款,于是我拿出美元问是否可以付,售货员摇摇头,这时有一年轻人一直在旁观望,他凑到跟前为我们付了不足的奥币,我们连声说:“thankyou!”。他友好地朝我们笑笑。

在这儿之所以能看到如此美好的环境,除了这两个国家人口稀少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非常高,人人都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形成,应归功于学校长期开展的对孩子们的环境教育。在教育部不多的机构里,有一个专门从事环境教育的部门,承担着全州的环境教育的重任。从小学起的各年级,学校都开设有环境教育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会、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产生发自内心的环保责任心,从而成为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学校也十分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很有成效,学校和社会上有一种诚实、礼让的风气,交通秩序完全靠红绿灯和道路划线加摄像镜头管理,停车位按标志牌和自动计时牌管理。到处都是礼让的风俗,自觉排队的习惯,点头问候随处可见,生活节奏比较悠闲。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对学生品行抓得很紧,言谈举止都有详细认真的规范和指导。澳大利亚、新西兰其国民的高素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通过考察对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一)要树立教育属于社会的思想。

更加注重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教育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传道解惑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强的人才支撑。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政府,则更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搞好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的策略、方法、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我们随时注意寻找多方面能接受的最佳方案。因此,一线教师、专家、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必须团结协作,在社会化的大教育中,人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接受着全社会的教育,接受来自于实践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切实发展社区教育学院工作,现在的社区学院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对该工作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吸纳一些志愿者和义工。同时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学校教育。

(2)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此次走访的6所学校,有大学,也有中小学;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有男校也有女校;有投资多、规模大、设施好、质量高的私立教会学校,也有校舍场地规模一般、设施标准普通、教学质量一般的公立学校。总起来说,这些学校各具特色,都把培养健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公民作为他们的教育目标。应该说,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以人为本”已有了比较强烈的共识,但缺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这一科学而先进理念的行动。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方面也在高喊“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根本不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不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要求。所以说,我们的“以人为本”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与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做。澳大利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高度灵活,且以启发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为原则。在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灌输极少。教师们更多的是布置弹性作业,澳洲学校从小学开始就要写小论文,学生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搜索资料。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里,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比如,当众表达和演讲被当作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英文和社会科学课里,学生需要作多次演讲。从选择演讲题目,到收集资料、准备讲稿、预演、正式演讲,学生都需要非常重视,因为在总成绩中演讲常常占到10%到20%的分数。集体协同工作是素质训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有的大作业规定必须由三至五人集体完成。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无可置疑的。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中西合璧,在教学过程、方法上寻求更好的方案,真正做到行动与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接轨呢?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任重道远。

(三)优秀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在参观澳洲学校时,校长们认为学校办好就得挑选最优秀的教师来校任教,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确实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由于教师直接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因此,确保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如何才能挑选优秀的教师来学校呢?澳洲学校极为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格外注重将具有亲和力、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实践能力的人才选拔进教师队伍来。此外加强教师在职进修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多样化的在职进修体系,比如开展研究生水平的在职进修,为了开阔教师的知识面,在企业、社会教育事业单位、福利事业单位,进行长期的生活体验型进修等;培养所有教师的心理咨询能力,特别是加强保育教师的在职进修。联系中国教育的实际,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校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兼职教师占得比重过大,对教师评价重知识技能、轻人格魅力,要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评价和选拔教师不仅仅是看其专业知识是否过硬,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一种人格力量,是否能够适应学生、适应家长。

(四)学校设施应追求“高效、实用、够用”的原则。

澳洲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上注重体现“高效、实用、够用”的原则,校园面积大、体育设施、卫生设施、信息技术设备虽然齐全,但不豪华,尤其是信息技术设备更是突出辅助性。审视中国教育,在硬件上一味追求豪华先进的学校,似乎可以作一番反思,尤其是依据我国的国情杜绝浪费和盲目攀比,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口上是非常必要的。

(五)要重视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按社会的需求来宏观调控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要切实扭转目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观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强化职业培训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重大作用。同时要尽快改变职业学校专业师资薄弱的现状,提高他们设计与开发教材的能力以及灵活施教的本领,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

通过这次国外教育考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东西方教育就像月亮,各有阴晴圆缺。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就是要中西合璧,各取所长,让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找到最佳结合点。

澳大利亚考察报告(优秀16篇)篇十六

20xx年5月15日至25日,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组织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其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一行9人,由新疆建设厅建管处处长王春林同志担任团长,走访了澳大利亚建筑商联合会、悉尼科技大学、新西兰诺图诺亚市市政府等机构,听取了建筑市场和从业人员管理方面的专题报告。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由6个州、两个地区组成。人口约1900万,建筑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建筑业从业人员约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8%,就业人数超过7万人。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北岛、南岛两个主岛和斯图尔特岛、坎贝尔岛等几十个小岛组成。人口约360万,建筑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建筑投资中,绝大部分是私人投资,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很小。

(一)两国均贯彻小政府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建筑市场的监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建筑市场管理主要由各州、市地方政府负责,各级政府虽都设有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但其名称、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均不相同,没有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影响建筑业形势的新政策、如新税制、劳动关系、环境控制、金融和企业法,推动经济改革议程,各州和地区政府负责管理和计划审批系统。如昆士兰州建筑事务局,负责承包商工商执照的发放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环境的监管。而在新南威尔士州颁发建筑执照的权利在1990年前由各州的建筑师联合委员会实施,1990年后则转到公平贸易部门(属政府机构)。

在新西兰罗托鲁阿市,政府市政厅负责教育卫生、体育、市场等公共项目建设,下设工程部负责工程的具体管理。同时该市由12人组成了市政委员会,研究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州和地区都有各自的立法权和行政体系,各州政府有自己的规划、建设和环保法律,指导地方政府的运作,这些法令在州与州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澳大利亚制定了建筑法则(bui1ding code of austra1ia),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做了统一规定,这些规定适用于全国各个州和地区。同时也制定了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体系,分为商业、工业、公共建筑和民用住宅建筑两大类(bca2004,bca2005),根据建筑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分为木结构、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专业结构和建筑标准、规范。

新西兰的建筑管理法规主要是建筑条例,适用于所有工程,包括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工程。建筑条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建筑条例1991(bui1ding act 1991),主要规定新西兰建筑活动控制的内容。二是建筑管理规则(bui1ding regu1ation 1992),主要包括强制性的新西兰建筑规则和建筑活动的管理程序;三是补充规定(approved document),是由建筑业当局发布的帮助人们运用建筑规则的文件。建筑条例是建筑活动,包括安全、健康、残疾人无障碍设计等的基本要求和需要建筑活动参与者遵守的基本规则,管理思想在于只要不违背基本规则即可,给建筑活动的参与者留下了较大的灵活运用的空间。如在安全方面,只提出建筑物要能抗几级地震的要求,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措施不具体规定。建筑条例要求在建筑活动过程中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但采用什么安全措施不作要求,但一旦出现工伤事故,企业要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三)两国承揽工程承包商都需取得建筑执照,但对市场的准入均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对承包商审查注重考核是否专业人士和是否经过专业培训,不考核注册资本金,也不分交通、水利等专业类别。

澳大利亚要求承包商必须取得政府工程的工商执照才能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竞标。政府对承包商的工商执照管理严格,凡违规者施以重罚,加之各方主体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行业自律,建筑市场主体较为成熟,市场秩序良好。

新西兰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发给证书和资格证,也根据要求分等级(初级、三层楼和政府工程),但一般只分三级,不过多划分级别,建筑执照各州原则上互不通行。

(四)两国都比较重视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虽然两国的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但其管理机制基本相同。政府对政府投资项目和承包商的监管更加注重,特别注意加大承包商的法律责任,以确保公众利益和政府投资的效益。

澳大利亚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民用住宅和商业、工业、公共建筑两大类。对商业、工业、公共建筑一般采用总包、分包工程管理体制,政府主要注重对总承包商履行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和投资等方面的监督,民用住宅建筑主要由分包商承包。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环境质量、安全及合同履约,澳大利亚规定,承包商承包建筑工程要给政府交纳定金,如违反了环保、质量、安全方面的规定,定金将被罚没。同时承包商还必须购买工程保险,保险金为合同价款的0。7%。如不能履约,对建筑承包商的罚款,最高可达建筑本身造价。为避免发生工伤事故,除了进行系统安全培训外,每个工人上岗前要进行4小时的岗前培训,违反此规定要进行处罚。为确保工程款及时支付,澳大利亚政府专门制定了工程款支付的法律和工程合同,规定工程完工后,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一般在15天内结清工程款,最长不超过25天结清,合同付款有争议的由陪审团裁定。

新西兰罗托鲁阿市政府规定,工程项目的图纸完成设计后,必须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建造,市政厅工程部监督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并签字,上道工序不符合标准,不能进入下道工序,工程完工后由市政厅颁发合格证书才能使用。对于私人投资的商业工程项目,政府一般不干预其设计和招投标,但监督人员仍按照程序进行监督管理。建筑承包商、设计公司一旦有违规行为,要进行记录,有不良记录的承包商和设计公司不仅要进行处罚,而且在今后承包工程上还要有所限制。

(五)两国对政府投资项目均实行较为严格的公开招投标管理制度。由于两国的行业协会比较发达,专业人士注册执业制度与行业自律紧密相连,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主要看重业绩、信用和价格,因此非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政府一般不进行干预。

联邦政府制定了改进建筑管理方案,对建筑领域各种犯罪行为,尤其是贿赂、暗箱操作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对政府投资的大型教育、医疗项目更是制定了完善而详尽的采购程序和行为准则。

新西兰对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水利等工程,均实行公开招标,一般由8―10家以上承包商参加,在评标时更加注重承包商的业绩和实力(年营业额),只有达到标准后,才考虑报价,报价幅度在10%以内都有可能中标。100万新西兰元以内合同由项目主管(ceo)直接签定,100万元以上由市政委员会签定合同。

(六)两国政府没有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主要采用市场机制进行控制,即通过保险担保制度,促使承包商将质量、安全当做自身追求的重要目标,以获得好的质量、安全记录,在担保保险机构获得好的业绩评级,降低担保、保险成本。质量、安全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都强调质量安全管理。

在澳大利亚,建筑商根据其学历、资历、经验和经济实力被分为三级,承包商的业绩由政府部门进行考察记录。在新西兰,由市政厅负责建立对设计公司和承包商的信用档案,并随时作好信用记录。政府除直接管理政府投资的项目外,还要对民间投资的工程负责监督检查。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经理由政府招聘,凭其业绩与经验决定取舍。

(一)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最早由英国引入,并经长期实践,目前形式和内容基本固定。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各州在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各州在联邦法律框架下自行设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但各州之间合作也比较紧密,在制度体系层面上基本大同小异,只是个别具体做法有所不同,而且州与州之间的执业资格通常是互认的。

澳大利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管理机构是各州政府隶属的公平贸易管理办公室,该机构是法定执业资格颁证部门;澳大利亚还有一些民间社团如澳大利亚建筑业协会、建造师学会等,参与从业人员资格的日常管理,帮助政府部门做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但其主要职责仍是代表会员利益,规范并促进行业自律。

(二)从业资格的取得

澳大利亚从业资格人员资格划分为水、电、砌筑等45个专业,不分等级。取得执业资格必须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理论知识是通过学历教育取得,实际操作经验则通过教育培训积累,通常不少于4年。

澳大利亚建筑业执业资格操作经验培训有三种模式:师徒关系模式(the indentured apprenticeship),在学徒和师傅之间签定的合同;见习合同关系模式(the trainee apprenticeship),以学徒身份被公司雇佣;非经营培训合同(the non―trade traineeship),在非经营性的业务领域接受专项培训。

对于同时具备学历证书和实际操作经验证明的人员,即可以提出申请,经过认证合格并由政府机构颁发资格证书。特殊情况下,对于实际操作经验非常丰富而非经学历教育的人员,在获得政府认可的奖项或通过专项培训考试合格足以证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也可以向政府管理机构提出执业资格申请,通常也能获得通过。

(三)执业的监督管理

从业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后,即可在建筑领域以个人名义执业并承担独立法律责任。这种执业有两种模式:其一是当其本人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达到建筑商执照审核委员会(bui1der’s licensing b’d)规定的相关标准,可以向政府机构即公平贸易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申请建筑承包执照,成为建筑商(bui1der),这种建筑承包商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建筑业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建筑商可以是其本人一人,也可以基于发展需要雇佣多人(包括学徒和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另一种模式是取得执业资格后被其他建筑承包商雇佣,在该公司进行执业。

建筑商(bui1der)承接的工程可以自己自行设计、施工,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分包出去或将全部工程量分包给分包商而只进行总承包管理,但无论是否分包,建筑商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并对业主负全部法律责任,分包商对建筑商负责。

澳大利亚对于执业人员的清出制度非常严格。建筑承包商和执业资格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否则可能被吊销执照及资格证书。比如澳洲对于施工安全和从业健康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建筑承包商和执业资格人员不按照政府规定做,第一次被发现违反规定将至少面临高额罚款,第二次发现则将被吊销执照或资格证书。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建造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与澳大利亚相比较,虽然执业资格均由政府部门负责颁发证书并实施监督管理,但二者仍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方式不同。按照我国现行建造师管理制度,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目前大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执业资格考试没有必然联系。而澳大利亚因执业资格制度由来已久,建造师执业资格已经与学历教育挂钩,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考虑了执业资格人员执业的所需理论知识,同时澳大利亚也结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人员取得执业资格的途径,对这类人员获得执业资格比较切合实际情况。

二是建造师的市场地位不同。我国实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筑业企业是法律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主体,建造师只是作为建筑业企业内部的执业人员在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活动,建筑业企业与业主签定合同并履约,法律责任由建筑业企业承担。例如即便因建造师本人的过失造成合同违约,违约法律责任由其所在建筑业企业承担。而澳大利亚实行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与业主签定合同的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建筑商个人,建造师个人是法律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由建筑商(bui1der)个人承担。一旦发生合同违约或工程建设工程中建筑商及其下属人员违反政府相关规定等情况,建筑商本人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并承担政府部门的处罚。

(一)建筑市场监管方面

1、应健全完善以个人执业资格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替代以企业资质为主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2、将建筑市场监管的重点放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上,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即包含业主、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等各方市场主体,集工程承发包、工程质量、安全等各种市场行为为一体的综合信用档案,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和社会舆论监督,增强行业自律性和市场各方主体贯彻执行国家建筑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将工程监管的重点放到政府投资项目和涉及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上来,同时加强政府监管机构建设,改进当前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制,使政府有限的管理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能。

(二)建造师执业资格管理方面

1、从目前建筑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形态过程看,现场管理经验和综合协调能力对于将来担任项目经理的建造师来说至关重要。国内虽然绝大部分项目经理实际工程管理经验非常丰富,但当前建筑业全行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还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目前国内建造师制度规定取得执业资格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考试,这种过关考试对于提高建造师综合素质、推进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非常重要。但是,鉴于当前国内建筑业现状及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未完全挂钩,为有效解决考出不能执业、实际干的考不取资格,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应参照国外的经验做法,适当考虑当前市场上实际操作经验非常丰富的项目经理情况,实行双轨制,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培训体系,对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其通过理论知识培训达到实际需要并经考核合格,可以直接给予执业资格。

2、当前国内建筑施工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项目经理挂靠现象屡禁不止,问题十分突出,而项目经理在建筑市场中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可以逐步实现突出个人执业资格,淡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将有助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3、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国内建筑市场国际化的时代竞争即将到来,与此同时,国际建筑市场的大门也逐步对国内建筑业企业打开。为加快国际接轨步伐,使国内建筑业企业能够“走出去”,国内建造师的国际互认工作尤显紧迫。这需要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参照国际惯例加快制定建造师执业资格管理的配套规定,抓紧推进建造师互认工作,加快融入国际市场,为国内建筑业发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考察团全体成员

20xx年xx月xx日

相关范文推荐

    拍气球比赛(热门15篇)

    参加比赛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规划,这往往是一种锻炼个人智慧和能力的机会。比赛的胜利之路并不容易,以下是一些成功者的经历和感悟。作文课上,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

    妈妈我爱您的小学生(优质17篇)

    优秀作文透露出作者的个人修养和情感世界,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母亲节,对说:“,您!”)。母爱是光

    以相信为话题(汇总14篇)

    优秀作文能够吸引读者,引发共鸣,甚至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阅读优秀作文是开拓自己文化视野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相信大家知道,水仙,长

    六一儿童节班会方案(模板18篇)

    计划书的编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确保自己的计划既可行又有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主题班会,积极创设更多

    创新话题高二(汇总16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通常合理紧凑,层次清晰,能够将重点表达得准确明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

    物理教案-蒸发范文(23篇)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教学计划是一种有序、科学、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

    生活因挫折而精彩的四年级(专业12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观点的特点,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是的,你无非想的就是“怎么别人赚了

    出纳的辞职报告范文(20篇)

    辞职报告的撰写不仅是对自己以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向公司表达感谢和对未来的展望。希望以下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让我们能够写出一份出色的辞职报告。

    民警三等功事迹材料(模板20篇)

    事迹材料的编写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要尊重团体的形象和利益。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事迹材料,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感悟。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