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

时间:2023-12-23 作者:灵魂曲

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学生语文实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优秀作文写作的好书,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一

国庆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杭州坐高铁回到了爸爸的家乡—湖北麻城,看望爷爷奶奶,他们住在一个叫厦冲的小山村。

慈祥和蔼的奶奶把我带进她的果园,十几棵柿子树上挂满了橙色的小灯笼,我们摘满一小框;桔子树上的果子还是青的,不过吃起来酸酸甜甜,味道好极啦;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色的珍珠,秋风吹来,他们像在跟我打招呼,在欢迎我这个远方来的小客人呢!奶奶还带我们到山上采蘑菇,还挖到了一个红色的灵芝呢!

白发苍苍的爷爷带我去他的菜地,我们拔萝卜、挖红薯、扯花生、刨土豆、摘豆角,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我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在地里还刨出了小蜈蚣,可把我给吓坏了!

爷爷家门口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水库,能看到水库里的群群鱼儿,还有几只野鸭在上面悠闲地晒太阳。高高的水库大坝上是一块柔软的草坪,爸爸说,这里可是他童年的乐园。湖里倒影着周围的山景,山上有红红的枫树林,夹杂着郁郁葱葱的松树,真是色彩斑斓啊。我的家乡真美啊!

麻城的亲人们真热情啊!我们一到爷爷家,两年没见的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整个小山村的乡亲们也都来欢迎我,有的带来了一篮土鸡蛋、有的带来了沉甸甸的板栗、有的抱来一个金黄的大南瓜、有的捧来一包瓜子、还有的送来两只肥美的土鸡。他们围着我问长问短,我开始很不好意思,后来与村里的小朋友开心地玩起来。

我的两个表姐家住在县城,她们带我去了自己学校边的小街,我们逛了漂亮的小饰品店,还逛了书店,那里有我最爱看的笑猫日记。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去一家搞怪屋,那里有可以电人的电能口香糖、可以打人的拳头笔、越洗越可怕的血肥皂、还有抓不住的水袋和橡皮做的蟑螂,有趣极啦!

二姑妈还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麻城特有的肉糕、我爱吃的酒糟饼、妈妈爱吃的捶鱼面。大姑父还带我们游览了五脑山风景区,在山下一个漂亮的小湖里钓鱼,我们钓到了四条大草鱼,我还帮忙把大鱼提上来,爸爸高兴地说,我们的运气真好啊,可以美餐一顿啦!

大伯在火车站接到我们,就开车送我们去爷爷奶奶住的`小山村,一出高速公路口就看到一块巨大的牌子,“中国将军第一乡—————乘马岗”。爸爸说,麻城人文武双全,我开始还不信。

大伯一路介绍,著名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麻城,这里有十万人参加了功勋卓著的红四军。爷爷住的村子夏冲就属于乘马岗镇,26位共和国的将军都出生于乘马岗镇。大伯带我参观了一个叫石槽冲的小村子,这个村子走出了王树声、王宏坤两位大将军,他们还打过日本鬼子呢!石槽冲与爷爷住的小村子很像,村口有一棵大树,据说这里曾经是将军们栓马的地方,我的家乡真是神奇啊。

我和爸爸还拜访了他的母校—————麻城一中。爸爸说,这所学校是当地仅次于黄冈中学的名校,学校又大又漂亮,麻城人重视教育名不虚传啊。虽然是假日了,但是麻城一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回家,在教室自觉学习读书,他们真用功啊!爸爸还看望了他以前的老师,爸爸说,考上名校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回乡看望老师是最大的感恩,这是麻城人的传统。麻城一中校门口树立着一块巨大的光荣榜,上面列满了今年刚考上重点大学的人的名字和学校,足有一百多人呢,其中考上清华大学的就有2人,考上北京大学的有3人,还有被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的学生呢!我一定以这些哥哥和姐姐们为榜样,好好学习!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二

我的家乡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享有魅力小城的美誉。

今天,我要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变身,将自己扮演成一名小记者,将家乡的见闻向大家展露无遗。

天还末亮,只见环卫工人们已经认真仔细地为这城镇妆扮着。咔嚓!这张照片为我这名小记者今天的“工作”拉开了序幕。紧接着,已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虽然人们都各为其事地赶时间,但人人都做到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在路上有条不絮地分流,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共同为这城镇奏响了一曲早晨之歌。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街道上到处灯火通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人们三五成群地结伴逛街。新城区公园里,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绿茵如毯。人们有的在小路上散步,有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舟;有德在机动游戏设施内尽情玩耍。广场又是另一个天地了。哗!差不多有一千几百人聚在宽阔的舞池上时而随着柔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时而随着强劲的乐曲大跳健身操。小朋友们在七色的彩虹桥地面上玩着滑轮和踩着滑板,乐不思蜀。当然,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闪光灯也随着闪个不停。

正走着,在我前边是一对年轻的三口之家,那个大概只有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将他手上喝完的饮料瓶扔到地上。只见那对年轻的夫妇异口同声地对他们的儿子说:“北窖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乖孩子,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啦!”小男孩听完后,马上豪不犹豫地拾起地上的饮料瓶放进垃圾桶里去。咔嚓!我赶紧按动了快门,把这生动的一刻留下。

回到家里,我翻看今天的“工作”成果后,又仔细翻看了爷爷以前拍下的老北滘的照片:一条条烂路;一间间矮小的旧房子;屈指可数陕小的民办小工厂;周围种满水稻田的农民基地……真的惊叹我们家乡的发展迅速;惊叹我们祖国的进步一日千里;惊叹我们现时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思想素质也不断提升。

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和祖国、家乡一起共同健康成长。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三

年前回到老家,准备过年。

门前倒着一把扫帚,乍一问,才知是死人了,一个她认识我,我不认识她的老人,我也不想多问老人的名字了,但我依稀记得老人的长相。

我和她有点熟,她常来我家门前坐下。村中的人喜欢纳凉,我老家的房子是个桥洞一样的拱形,可以遮阳,好心的爷爷就做了一些板凳,放在门前让人乘凉,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乡下老人的一个习惯的聚会。

老人们总是在门前七嘴八舌地议论各种事,我无聊时也会坐下陪他们聊聊天。

我不再多想,大过年是喜事。

我们家的春联都由小孩来贴,我想我也不小了,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厮混,也忘了这回事。直到母亲来催促,她用土话说的,我竟然也听不懂,只听懂了几个字,他开始骂我笨,骂我没出息,我也不知如何回击,我更不会运用土话来表达思想。我只好等她骂完,用普通话和他们交流了。幸好普通话是普遍性的,不然我就要成为一个文盲了。

我开始贴春联,把旧的撕去,又要沾上黏糊糊的浆糊,贴上新春联,我实在觉得麻烦,开始抱怨,母亲狠瞪了我一眼,我立马闭上了嘴。老祖宗留下的,只有好的,没有坏的。何况大过年,又怎么说过年不好。我自觉理亏,悻悻的远离我妈,在她背后抱怨。

找了个借口,偷偷溜出去逛一圈,我看见每个崭新的春联下摆的一把扫把,觉得有些好笑,但我知道死人是正经的事,我就闭上了嘴。我还看见了紫色和绿色的春联,也不知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一年内死人了贴紫色的,上一年死人贴绿色,第三年就又可以贴上红色。为什么过年总和死人联系在一起,就像红事和白事的联系。我感到矛盾,也不多想,毕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不由一个十来岁的小屁孩所决定。

我突然想上厕所,知道附近的大礼堂旁有个还算干净的厕所,就匆匆赶去,还没到就听到了令人心烦的哀乐之声,想必是死人的人家在做法事,我有点郁闷,连听十几分钟那种声音确实不好受。

我匆匆回家,路上看见了一户人家,把新贴的红色春联撕下,换上紫色,我想是死人的人家,我感到有点不详,但我想老人认识我,总不会为难我吧。不过老人死的不是时候,新贴的春联就这样撕了,我想起我贴春联的回忆,我就为贴春联的小孩感到可怜的,老人在年前死,自然要贴紫色的了。我回家等明天过年。

过年那天,实在不想看春晚,有几个儿时伙伴来找我玩,村子就这么大逛荡逛荡就来到了大礼堂,门紧闭着,也没人做法事。想必是回家过年,丝毫看不出发生了什么。我感到好笑,一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在外面,一个生命丝毫看不出发生了什么。我又感叹老人死不逢时了,连丧事也只有匆匆做了。

十二点了,开始连夜的放鞭炮,我感到心烦,我一边走,一边看见挨家挨户的收起了扫把,人死了就是死了,春节就是应该活泼生动,让每个小孩都喜欢。

红和白的联系是谁也猜不透,谁也握不住的,我想一个生命不就是期待明天么?

我又开始为那已去的老人感到悲哀了。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四

我的家乡在都匀,这里土地肥沃,景色优美。

秋天,小十字的银杏树都变黄了,落下时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美丽极了。每次,我路过这里,都一定要停下来慢慢欣赏那美丽的'银杏树。

最的是杉木湖,湖面上经常有水鸭子和水鸟游来。湖边有很多美丽的鲜花和自行车,你还可以自由骑自行车。

我们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我最喜欢喝酸汤。

如果你喜欢,就赶快来吧。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五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六

往事如烟,如一团团薄雾似的炊烟一般;往事如画,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往事如水,如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题记

在我五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寒假,我想去姥姥家。因姥姥家住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偏远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天很冷,又下起了大雪。于是,姥爷赶着马拉爬犁来接我。一匹白马,一匹红马。我坐上爬犁,在雪海里飞驰。如童话世界一般。柞树上挂着雪球,如同大大小小的棉朵。柳枝上挂着棉花,如同银色的银条。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又想起了殷秀梅唱的一首歌《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还想到了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想到这,我看了看姥爷,只见姥爷的眉毛,胡子上全都是白霜。像白胡子的老爷爷,更像圣诞老人。

姥爷家的房顶积了二尺厚的雪,像巨大的白色城堡。夜里,我睡的正香,突然听到了狗叫声,姥爷转念一想,一定是狼来了。于是,姥爷便拿着手电筒要去马棚,我也要和姥爷一起去。姥爷同意了,让我和他一起去看看。我们一出屋,狗的叫声更欢了,边叫边往我们身后躲。姥爷拽开了马棚的门,闪进去,把我也拽了进去。关紧门,仔细的`查看。我们发现了一个狼的尿洞,还伸出一只狼尾巴在摇摆,马也在惊叫。姥爷说:把我杈马粪的粪杈子拿过来。说着,把手里的手电筒扔在地上,用手抓住了狼尾巴,让我用粪杈子扎狼尾巴,一下子,用力过猛,扎在了地上,扎在了尿冰里,拔不出来。我和姥爷都很着急,一急,把杈子把拽下来了。姥爷又说“用杈子把捅狼。”我拿着杈子把捅狼。只听嗷得一声狼跑了,姥爷把尾巴拽了下来。姥爷手里的狼尾巴还在滴血呢!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七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小城屯溪,它是古徽州首府的所在地,那里不仅有黄山俊美瑰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民居人文景观,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我虽然生活、学习在杭州,但每个春节,我们一家都会回到家乡过年,家乡才是我们心中年味最浓的地方。

每当过年回乡,还没踏入奶奶家的大门,就有一阵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走进门,一大盆茶叶蛋端上桌,这茶叶蛋是奶奶提早准备的,算准了我们到家的时候,已经煮出很深的茶褐色,带着裂纹,让茶香、酱香浸入鸡蛋,咬上一口回味无穷,我一连可以吃上好几个!茶叶蛋还在嘴里嚼,奶奶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包袱”,它长得像馄饨,但其实用料和包法都有很大差别,但说馅料,黄山人每家都有自己的偏好,根据家人的口味“定制”,各种食材掺杂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户一味”!我好奇为什么过年要吃“包袱”,奶奶说吃掉“包袱”的'人,来年生活才能轻轻松松,我恍然大悟,觉得有趣极了!

大年三十,奶奶会亲手把红包塞到我手里,让我放在枕头下——“守财”。在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人们都习惯动动手指,发个红包,但我认为那样的“数字”和奶奶亲手给的红包相比,是冷冰冰的,传统的红包更能连接亲情,也让我对理“财”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城市,人们喜欢去餐馆解决年夜饭,觉得更方便。但在我的家乡,家人们会从早忙到晚只为一桌团圆饭,大家说说笑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80多岁高龄的奶奶最享受这个时光,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即便孩子们的吵闹声,哭声,在奶奶听来也很悦耳!

饭后的幸福时光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看着天空中绽开的夺目花朵,我心里别提多兴奋了,过足了在杭州因为禁燃无法放烟花的瘾。

经济、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都说节日氛围淡了,所以我更喜欢家乡的春节,喜欢它的欢天喜地,喜欢它的合家团聚。“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春节有着家乡的味道,正如那爆竹声后的春意,久久回荡在我的心里!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八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样也有很多的节日在秋天绽放。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因为我又可以吃上香喷喷的月饼,可以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

中秋节,月亮特别的圆,非常的亮,我们在中秋节都不用开灯吃月饼。每到中秋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月饼,味道也是千奇百怪,可是自己吃的月饼永远只有两个味道,一个味道是团圆,另外一个味道则是幸福。

眼看马上又要到中秋节了,虽然学习压力特别大,但是想到中秋节快要到了,马上就觉得如释重负。回想起之前的中秋节,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大家一起吃着自己喜欢口味的月饼赏月,并谈论着彼此的理想和自己完成的心事。

每当月圆之夜,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中秋节,想到在远方的爸爸为了一个家在外拼搏。此时此刻我多想月亮在圆一些,和中秋节一样,那我就可以见到我的爸爸了。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九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最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一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很多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并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欢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二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最终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状也不一样,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午时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三

我的家乡是福建,向海而生,四处讨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园。走南闯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乡风俗就是那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小挑馄饨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得有些名不副实,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别具风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馄饨店都成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声依然不改曾经的经典。每次回家乡,只要能吃到馄饨,听到那地道的家乡吆喝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馄饨是一种汤食,汤食中的馅儿满足了口感和味觉的需求,而汤流进了我们的胃里,温暖了我们的整个身体。人们常说,福建的馄饨就有那一种鲜美味,在不知不觉间,这也成了我们的地理标签,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乡的馄饨也就演化成了家乡的习俗。

记得我第一次吃馄饨还是几年前跟爸爸回家乡,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老家已经是黄昏了,可我们一家人还没吃晚饭,早已是饥肠咕噜了。于是爸爸就带着我们到了一个馄饨店,他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吃呢!不知道老店还在不在。但让父亲眼前一亮的是,几十年的老店不仅还在,门帘也越发的威武了。爸爸点了几碗馄饨,几分钟后,馄饨终于上来了,看着冒着热气同时又散发着香气的馄饨,我想起来父亲多次给我形容的家乡美味,就有点期待。

只见馄饨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脸,吹弹得破。而且每个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状,这就有了一种体型美。我把它吹了几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当一口咬下,那一口馄饨,一股肉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口腔,它的馅肉质鲜嫩,口感爽嫩。而馄饨汤是原本单调的面汤,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汤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汤就变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个底朝天,那味道,简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馄饨。

走过很多地方的路,品过很多鲜美的食物,唯独带着家乡味的馄饨,让我回味悠长,长大后慢慢明白,那馄饨里包的不仅是美味,还有。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四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不管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异常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花灯,此刻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必须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这一天,能够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午时七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此刻,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异常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五

家乡的春节按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六

春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家里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因为地区的不同,习俗也就不同,我们非常“好吃”,因为它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饺子皮不是从超市买来的话,光靠擀饺子皮就够累得你动也不想动了,饺子馅还算简单,如果喜欢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块猪肉来回剁,直到它已经变成了肉泥的样子就行,里面还可以再适当加一点别的,比如说韭菜、玉米、香菇、虾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饺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时候很难保证馅料不会从缝隙中“溜”出来,好像在对你抗议:里面太挤了,还是外面更舒服点。轻轻的捏好缝隙,一个完美的饺子就诞生啦!

饺子不但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元宝,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说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发财哦!

而且,水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吃法:在包饺子时,往一个饺子馅里塞一个硬币,不但硬币归你了,还能让你在这一年过得很幸福,更幸运。不过,千万不要不小心把那个硬币吞到肚子里,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变成:“倒霉”了。

这就是我们,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个美好的春节!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七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

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八

每逢临近春节的那几天,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屋,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我的家乡包的水饺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都用圆形的面皮包,而我的家乡则用梯形的面皮包,包出来像一个个“金元宝”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午夜十二点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

第二天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在吃早饭。然后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哦。我回家后会先找爸爸给我的压岁钱,我有一点不明白,别人家都是直接给孩子,而我父亲非要藏起来,他还会给我指定范围,其实不用指我也知道,一定夹在书里,可是我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很麻烦,但找到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忙完这些事后,新的一年便真的开始了。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十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家乡风俗见闻(实用20篇)篇二十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领土辽阔的国家,这就使得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文昌。但是即使都在文昌,各个村、镇的之间的风俗还是稍稍存在一些区别。我要说的便是我所在的村里的风俗。

送灯。

送灯是文昌传统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今年村里的送灯活动我也参加了,当天的晚上,人们将提前准备好的一盏盏花灯拿了出来,这些花灯分有大花灯和小花灯。这些美轮美奂的花灯的制作可有讲究了,尤其是大花灯,它的正面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象征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景画,然后灯的周身还会贴上有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春”字剪纸。待时辰一到,就由一个“灯头”领队,从他家出发,村民们依序排成长队,大人提大花灯,小朋友提小花灯,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挨家挨户地沿村游行。在送灯游行的过程中,每进入一户人家中还会进行送灯活动最出彩的部分——盅盘舞。盅盘舞的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一般为十岁左右的孩童扮演。他们或手持瓷盘瓷盅相互撞击或手摇彩扇,在“八音”(由唢呐、秦琴、吊胡、喉管、竹箫、鼓、锣、钹八件乐器演奏而得名)的伴奏下,三人翩翩起舞,同时伴着节奏或唱或念。在送灯队伍绕过整个村子一周后,他们最终目的地是村子的公庙。来到公庙,人们会先将花灯挂好,然后接着开始轮流到庙内举行祭祖仪式,最后送灯活动才圆满结束。

公期。

公期”也是海南文昌的另一种非常出名的地方文化习俗。“公期”本意人们是供奉、拜祭的神灵及祖先的生日。文昌多数地方的.“公期”大多都集中在了正月,这个时候正是农闲季节,所以“吃公期”也成为一种村里集体接待亲戚好友的活动。

这就是我的,虽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都属于海南文昌。我深切地希望这些传承于我们先人的风俗可以一直流传至未来。

相关范文推荐

    新学年新计划(实用18篇)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优秀作文则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这学期我们班也真特殊。第一个是

    药品保供应急预案范文(17篇)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需要应急预案来指导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应对和处理。应急预案范文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指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

    大型户外活动的应急预案(模板23篇)

    应急预案是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事先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不同行业和组织的应急预案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的编写原则和流程是相通的。

    培训学校发生火灾应急预案(通用23篇)

    应急预案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涵盖了应对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案。以下是一些应急预案的实际案例,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的参考和调整。

    消防升旗仪式讲话稿(热门15篇)

    讲话稿是在特定场合,以口头形式向听众传递特定信息或表达观点的书面材料。尊敬的各位嘉宾和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

    勤俭节约小标兵事迹材料(汇总19篇)

    事迹材料的编写应当突出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和行为进行描述。通过阅读这些事迹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平凡人的伟大和平凡事的意义。每次在学校食堂用餐都能做到

    销售个人励志演讲稿(优质17篇)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找到并发挥出来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励志电影和书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各位领导,同事们下午好!今天我能作为××的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实用14篇)

    教学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使用参考。本学期共需学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

    谢谢妈妈的陪伴(优质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独立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些优秀作家的杰作,相信它们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因为有妈妈的

    乡情的初一大全(16篇)

    优秀作文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跟随思路。优秀作文是文学写作中的典范,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思想深度。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还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