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书香墨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

通过撰写和阅读事迹材料,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素养。以下是一些生动有趣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一

【颁奖词】。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老伴遇到了名叫袁前良的孤儿,从那时起,王宽家的成员开始不断壮大了。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孩子,先后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王宽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什么荣誉,就像多年前,他收养这些孤儿时,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说,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起,自己就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种爱心,不是一天两天积成的,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积成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但每逢周末、假日都会回来。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终,梦想助理团全票通过,朱时茂更是当场落泪,而王宽夫妇也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

曾经的`孤儿们,也从小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人都会一种乐器。王宽说,团聚之时,他们围在一起唱上一曲,成了自己和老伴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是因为王宽将6名孤儿养大,更重要的是,一份坚持的爱如今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了下来。

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他们身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大爱奉献值得我们一家学习。”王宽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如何让这个小家的温暖传递下去,是他接下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王宽带着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义演,将得到的160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种请求,他从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正是这个“家”的延续。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二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准备村里晚上集体收看20xx“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

20xx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锋站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强的潘品说。

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她敬意。

“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观众张艺藐说。

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20xx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响亮。

砥砺前行爱的力量照亮前路

再次见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书柜。新租住的房子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井井有条。

“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这次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孩子寄过来的。”潘品指着书柜告诉记者,在参加“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前,女儿王婷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她和潘建伟院士一起合张影。

潘品不仅顺利完成了女儿的任务,潘院士还特意为两个孩子寄来了书籍,这让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锋,除了悲伤,潘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激。

春节前,县里特意为她的婆婆进行了全面体检,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定期会到家中看望,被救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期间也专门打来电话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这些关怀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新的一年,潘品想继续从事教师的工作。“以前做过老师,有经验,而且做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同时,她已经申请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三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四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__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__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五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王宽的颁奖词。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名家。19,王宽从郑州市豫剧团业务团长的位置上退休,和妻子王淑荣凭借着并不丰厚的退休工资,收养了6个孤儿。为了抚养这6个孩子,功成名就的王宽10余年风雨无阻,撑着多次病危的身体,去茶楼“卖唱”,将这几个孤儿养育成才。十多年来,他们还为社会各界需要帮助的人士捐款超百万。

温暖需要传递、爱心需要弘扬。王宽、王淑荣夫妇以退休之龄、17年含辛茹苦养育6名孤儿长大成人的大爱故事打动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经河南以及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后,众多网友纷纷为这个爱心家庭点赞、祝福。去年11月,王宽被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成为全国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去年12月底,王宽被提名为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从忆苦思甜到同苦共甘“王宽家”感动亿万观众。

颁奖典礼上,王宽和老伴王淑荣相扶相携走上领奖台,并接受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

“苦尽甘来”和“忆苦思甜”,白岩松说,看到老两口他想起了这两个词。

说起这些,王淑荣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台下不少观众的眼里也噙满了泪花。“军功章里你占60%,我占40%。”王宽由衷地说。

王宽坦言,他当时已经60多岁,再到茶楼去“卖唱”,遭受了不少白眼,有时一晚上连登台的机会都没有,他心里憋屈呀。可为了孩子们,他一直咬牙坚持着,“我的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他们上学、吃饭、穿衣都很难,家里一点着落都没有,怎么办?我和我爱人说接回郑州,咱们同吃同住,把孩子养大成才。孩子们抱着我放声大哭,我说孩子们放心,只要我在,不会让你们上不起学,一定叫你们幸福地活下去。”王宽的话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白岩松又问:“刚开始是苦尽甘来、后来是忆苦思甜、然后就是同甘共苦、现在就变成同苦共甘了,幸福了吧?”王宽老两口幸福地笑了,他们说,两个女孩都大学毕业,现在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几个男孩也都工作了。

但这些孩子们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交不起赞助费,孩子们上学成了老大难,郑州市南阳路一小当时的张校长听说他们的事迹后,免费接收了孩子们;后来去茶座唱戏,大家都知道王宽挣钱养孤儿的事情,纷纷伸出援手,都来点他的戏。“我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孩子们也都长大成才了,我能不高兴吗?我现在是心花怒放呀。”王宽高兴地说。

最后,这幸福的一家人走上舞台,拉板胡、吹笙、弹古筝……在孩子们的演奏下,王宽唱起了豫剧。“好!”“太棒了”“真好听啊!”观众们连连鼓掌叫好。

颁奖典礼录制刚结束,观众们纷纷与王宽夫妇合影留念。“我的眼泪一直在流,王宽的事迹非常感人,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大爱弘扬了河南人的传统美德。我是河南人,我很自豪。‘王宽家’已经成为一个爱的符号,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的朱军梅感动地说。

“养育6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儿,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我又羡慕又敬佩,如果将来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要伸出援助之手。”来自山西太原的观众李震英说。

捧着沉甸甸的奖杯,王宽激动地说:“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要感谢河南父老乡亲对我的支持。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今后我不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要带领孩子们把爱心传承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六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__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__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七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汤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xx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xx到20xx,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汤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八

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是我每年必看的精品节目,每年看完它,都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洗涤。它如今已经走过10个岁月,但它,并未像春晚一般,一年年地奢华,却一年年地乏味。相反,每一年,每一次,依旧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之泪长流。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无形的翅膀——刘伟!纵然上天是如何地狠心,让他遭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但是,勇者当自强不息,生命之气直指苍穹!强者,自当敢于挑战,敢于直面生命的惨痛!他在生活之余写了《活着,已值得庆祝》,也正诠释了他的人生态度。确实,如今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比得上刘伟的钢琴声?而今,生活着的我们,却依旧抱怨着生活的不公。面对重重困难,只懂得不断给自己台阶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堕落找种种借口,迷惘中,在现实的都市当中,逐渐忘却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堕落于了灯红酒绿之中。

还有孝女当家的孟佩杰。尽管命运的种种不公,尽管被生母不得已地舍弃,尽管养父的黯然离去,尽管养母绝望地寻死,但是,8岁的她,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大梁,为母亲洗这洗那,毫不含糊,更难能可贵的时,她居然还能兼顾学业,考上江西师范大学,这样的成就,需要怎样的毅力与行动力呢?!身为90后姑娘的她,我深深地向她致敬!

还有,谁说新疆人都是坏人?阿里木及他的妻子,不是为我们树立了活生生的榜样吗?无需言,就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善良之源。是他们成就了善良还是善良成就了他们呢?因为善良而结实,因为善良而结合,从认识到结婚,只有短短的17天,这是如何的短暂?可是换来的,却是一生的永恒!卖着羊肉串,放着流行音乐,却是,摊位旁的夫妻,让我们肃然起敬!

身为富家女的张平宜,亦能放下台北的工作,四处集资,为麻风村盖起了9年制义务学校。面对一个个的麻风病人,她亦没有丝毫的胆怯,与他们闹成一片。真的难以想象,拥有两个孩子的她,是如何地割舍下丈夫,孩子与父母,只身呆在麻风村,只为了那,不变的承诺!在她的手中,走出了麻风村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希望,在她的努力下,麻风村能够走出以为令她引以为豪的大学生,那时,即使多年的艰苦心酸,也便化作幸福的甘霖,洒满麻风村的角角落落!

胡忠谢晓君夫妇,留在藏区,一留,便是承诺的一辈子!尽管身体的种种不适,尽管遭受的疾病的折磨,却消磨不了他们执着的信念!他们深知,成都不缺他们这样的教师,藏区却严重缺乏。虽然,家中还有高龄的母亲和外婆,但是,他们选择了100多位孤儿!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是,他在母亲外婆面前的一跪,却道出了无以言表的深情!非儿不孝,却是儿真的放不下藏区的那批孤儿!

朱光亚,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却淡泊名利,无怨无悔,为国家的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孟超,肝脏专家,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却依旧能够为穷人设身处地地着想,身在高位,仍能不忘穷苦大众,这样的医德,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他是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同时也是让中国穷苦大众站到生命前沿的医学泰斗!而想想如今医学界某些医院的回扣问题,亦让我不寒而栗!两者的相比之大,实在令人汗颜!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伸手的一瞬间,她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是的,虽然她在那一刻并没有想到要成为道德模范,可是,当今的社会,却是需要如此的道德!况且,这样的荣誉,对于她,也并无虚夸之义!最美妈妈,身形的伟大,与你致敬!你永远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

白芳礼老人,即使年老憔悴,却依旧在大街上为自己的承诺与梦想瞪着三轮车。每月8000元的捐助金,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也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是,他与自己的三轮车做到了!做到了,凭着两条腿,一辆三轮车,他做到了!似乎有预感一般,交完最后的500元捐助金,第二天,他安详地走了!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公益事业,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还有各种各样的白芳礼们,各自默默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仅此,以我拙劣的文字向他们致敬!

最后,希望中国的道德风气越来越好,感动中国一直与我们相伴,中国崛起!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九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3月11日,南国早报刊发了题为《“莫爸爸”一路走好!》的独家报道,在广西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西日报以及南国早报从3月18日开始,连续一周在重要版面推出莫振高事迹系列报道,引发广西各界学习莫振高事迹的热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赶往都安,对莫振高校长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由央视发起对2022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莫振高的票数一路看涨,网络呼声很高。1月19日12时截止投票时,他获得2305574票,票数位列前茅。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位校长,为扶助贫困学子上学,不惜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人送绰号“化缘校长”。10多年来,他带领学校教师先后筹到3000余万元善款,圆了1.8万余名贫困生的大学梦。

心中有爱,甘当瑶山教育的守望人。

高大的身材,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爱用排比句,洪亮的声音说起话来抑扬顿挫,黑色上衣、黑色裤子、黑色皮鞋的穿着显得朴素、低调。谈到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莫振高说,其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给孩子们多少钱,而是给他们一种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让他们在爱的关怀里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努力拼搏。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学生的爱,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待就是35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他都不为所动。除了四处奔走为贫困学生筹集善款,他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最典型的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不忍看着考上重庆大学的黄春茜失去升学机会,莫振高把自己准备结婚用的1000多元钱给黄春茜作了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而莫振高当时的月薪不过50多元钱。

“没人能像他那样,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都安高中办公室工作人员蓝柳琴告诉记者,莫校长每天都会比学生先到学校,周末也一样上班。冬天天气冷,学生喜欢睡懒觉,他就亲自到学生宿舍把学生叫醒。

除了担任校长一职,莫振高还长期给学生上语文课。多年来,他所带的班级中先后有500多人考上北大、清华、香港大学、印尼总统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和海外名校。他所指导的学生中,有380多人在全国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

十年“化缘”只为那一双双渴盼的眼睛。

莫振高说,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强、内心脆弱而敏感,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向他人求助,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曾有一名学生,在高考前夕把10元报名费借给同学,因同学没有按时还钱而放弃了高考。还有一位学生,因交不起20元会考费而出走,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到处去找,最后在南宁的一辆公交车上把他找到。更有一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因筹不到上大学的路费和学费,竟连来领通知书的勇气都没有。担心这些孩子因为贫穷而永远走不出困境,莫振高决心靠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筹集助学金。

“我们学校学生的贫困面大,贫困学生很多,光靠政府和学校不能完全解决。没办法,我只有发动全校所有的班主任、行政领导出动,争取外援。”莫振高说,为筹集善款,他们最初是在金城江、南宁这些附近的城市,后来去过江苏、浙江,甚至到过深圳、香港、澳门。

都安高中资助办负责人韦喜凤回忆说,出去筹款,都是吃闭门羹的多。有的企业直接叫门卫打发他们;有的则让他们在校门外等,门卫进去半天才出来说他们的领导不在,有时还会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和误解。不管是出去筹款,还是平时出差,但凡遇到校友请吃饭,莫校长的口头禅总是“能不能把饭钱折成现金,给我的学生?”

莫振高的“化缘路”始于1995年。当时,在都安一家水泥厂工作的一位校友主动跟莫振高联系,说他们厂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然而,当莫振高带了几个学生的档案去到那家水泥厂时,却被告知企业目前很困难,没办法拿出钱来,只是对校长的做法表示理解。

第二次,莫振高去到南宁,约了一家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到学校来,希望他们能扶助3-5个孩子,也没有成功。

莫振高说,尽管屡次遭到拒绝,但他从不放弃希望。在十余年的'“化缘路”上,他得到的不仅仅是3000余万元的善款,更有许多内心深处的感动。他向记者述说了一次至今想起,仍让他感动不已的经历。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莫振高带着他的“筹款团队”到南宁一家化学公司筹集善款。莫振高作完贫困学生的情况汇报后,公司老总没有当即表态,而是提出要亲自到学校看看学生。之后,公司老总兑现了诺言,带着家人和副总一行十几人,开着一辆面包车来到都安,在莫校长的带领下去看望家住东庙乡的一位姓唐的孤儿。

当时是数九寒天,车子刚开到村口,他们就远远看见3个孩子在一个用彩布条围成的木棚下生火,冻得瑟瑟发抖。这3个孩子在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县城附近烧石灰时又被滚落的山石压死之后,便失去了依靠,只好相依为命。最大的女孩,就是他们专程要来看望的那名学生。老总下车看了3个孩子,问了问孩子的情况,没有再多说什么。回到学校后,他对莫校长说,他不但要资助这名姓唐的学生,这一家人他都包了。不管以后这3个孩子在哪里读书,他都会一直包到他们上完大学。

这件事让莫振高相信,社会上像这位公司老总的爱心人士一定还有很多,更坚定了他在“化缘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就这样,莫振高用10余年来历尽艰辛、一点点“化”来的善款,建起了学校图书馆、科技楼、教学综合楼、3栋学生宿舍楼和5层高的学生饭堂,更把1.8万名贫困学生顺利地送入了大学。

年3月15日早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数千人自发前来,人们抹着眼泪,送别离世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莫振高四处筹集善款,以帮助上万名山区贫困学生继续学业,被贫困孩子们唤作“校长爸爸”。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校友们从北京、上海等地赶回;清华大学招生办等高校机构发函吊唁。

校长辞世:县城花圈断货,清华等吊唁。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我国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尽管是一所县城高中,但都安高中在整个广西都颇有名气:连续20多年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

莫振高在都安高中工作37年,3月9日,他突然因病离世。

据学校的门卫韦荣回忆,一名昔日的学生从上海赶回,刚到学校门口,便哇哇大哭起来,踉跄走到校园桂花树旁,几经劝阻,才止住哭声。

19岁的韦玉华是高二学生,她哭着说,在课堂上得知校长离世,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哭起来,那个每天第一个到校、刮风下雨都用学校广播提醒学生添衣的人永远离开了。3月9日晚,学生们自发组织,全校4600多名学生熄灯为莫振高默哀3分钟。

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莫振高的人都来吊唁。县城一家花圈店的老板说,他不认识莫校长,但订购花圈的人挤爆了小店,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到附近的马山县、河池市、南宁市购买花圈。

从北京、上海以及广西各地等赶回都安的人不在少数。1991年从都安高中毕业的129班中,70多名学生从各地赶了回来,一些男儿哭成泪人。清华大学招生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等多家高校机构,专程发函吊唁。毕业于都安高中的一些海外校友,对莫振高同样充满感情,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多名教授致信吊唁。

“化缘校长”资助近2万贫困生圆大学梦。

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说,都安高中至今仍有约40%的学生是贫困生,许多年前,学校贫困生更多。“即便学校已免学费,但书本费、住宿费,以及每月生活费,每年仍需约4000元,不少贫困家庭不堪重负。”韦喜凤说。

孩子们因贫辍学,让莫振高痛心不已。“每次有学生辍学回家,校长都亲自或让班主任去学生家中,把他们接回。”韦喜凤说,常挂在校长嘴边的一句话是,“不管怎样,先回来上学,我来想办法。”

60岁的蓝玉锋在灵堂抹泪。,儿子蓝程考上都安高中,但由于家中仅有3亩地的收入,蓝程一度几近辍学。在蓝玉锋一筹莫展时,是莫振高将蓝程带回了课堂,从此他家没再交一分钱。蓝玉锋说,儿子已博士毕业,走出大山,留在北京,按瑶山习俗,年长者不能参加年纪更小者的丧礼,但他顾不得这些,他只想来送送校长。

为让孩子们回到校园,莫振高向慈善机构、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求助。他去找县城南门商城的老板,找广西南宁一投资公司的经理,他甚至前往广东中山寻求企业老板帮助。

据都安高中资助办统计,该校有约200名学生每月获得200元至400多元的资助。这些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病逝前5天,嘱咐学校给学生煮汤圆。

教师潘昱铮说,校长每天早晨5点多便到了学校,在校园每个角落巡视一番后,起床铃响,他到男生宿舍挨个催着学生起床;课间则站在教学楼前,促着学生珍惜光阴。“莫校长最爱用学校广播,逢着刮风下雨,他用广播通知大家添衣,免得感冒。”蒙鲜红说。

学校的点点滴滴,莫振高“都要管”:冬日太阳升起,莫振高一遍一遍重复催着大家晒宿舍棉被;学生们做操时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振高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韦喜凤说,担心学生营养跟不上,莫振高每周用争取的资助为学生们免费加餐;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发一个熟鸡蛋。遇着贫困生,莫振高还经常招呼孩子们到他家里“加餐”。

3月4日,元宵节前夕,躺在病床上的莫振高,专程打电话回学校,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校长说,这很重要,每名学生需至少能吃到10颗汤圆。”韦喜凤说。

5天后,莫振高永远离开了他关爱着的学生们。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一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淡淡的日子羡煞了湖光的潋滟,荡出一句“我们要真诚”。微微清风,拂绿青荷,浅浅的流年洗涤岁月的繁杂,留下一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纽带,维系在人与人之间,缀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真诚是基石,一块块筑在国家的大厦之下。没有它,大厦将倾。

当每个人都做到真诚之时,纽带将会更加柔韧,基石将更加坚固。真诚的阳光从海上升起,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

真诚其实很简单。真诚实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信赖。真诚是哥哥去世,弟弟代哥哥还完30万农民工巨款的一诺千金;真诚是有人摔倒上前扶一把的小小善举,真诚是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真诚是生活的一捧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阳光,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幸福的阳光普照。真诚是雨露,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灵。真诚是花香,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才能让世界弥漫出芳香,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说的好远没有做得好重要,漂亮话谁都会说,但真的做却未必人人可以。我们需要鄙弃那丑陋虚伪的一面,用真诚的行动赶写内心的问卷。修心重于饰面,让我们携手并进。

“人待我以真诚,我回报以微笑”,泰戈尔如是说。我们需要真诚。朋友,让我们真诚以待,让真诚的温情弥漫历史竹简的沧桑;让我们真诚以待,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二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考入大学。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是大瑶山中筑梦人。

身后,数千学生不远千里从各地赶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县城花圈脱销。去世当晚,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网络论坛,怀念、追忆如潮……他,是瑶乡学子的“校长爸爸”。

“有困难,就找我”

他把学生当亲生子女来养,学生把他当爸爸来爱。

“莫校长没了?怎么可能?!”

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韦彬彬同学,听到同学说起“莫校长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噩耗,终于还是来了。老师满脸泪水地告诉班上同学,莫校长因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

伤悲,从都高蔓延开来。

惊悉校长辞世,校友韦景煜立马请假7天,心急火燎地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都安了;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回都安了;在南宁工作的校友韦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长最后一程。”

在韦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长,更是慈父。“早上6点20分,下午2点20分,傍晚6点40分,莫校长都会站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看着我们进教室。”

如果天气好,早上莫振高就会广播:“今天太阳大,同学们可以晒晒被子。”中午,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请同学们将被子翻一翻。”下午,广播声又响:“同学们记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学生娃。校后勤处主任黄道锋回忆:就在莫校长辞世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反复叮嘱自己两件事。一是尽管物价涨了,食堂能不提价就不提价;二是元宵节晚餐要像往年一样,免费给学生加餐,一个鸡腿一个鸡蛋;宵夜要提供汤圆,每个学生10个。

校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回忆: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没勇气报到,只在校门口犹豫徘徊。这时,莫校长就会出现在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在都高执教30多年,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近10年来,他和学校的资助办团队,募得善款数千万元,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三

这些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四

虽然在她1岁时就配备了助听器,但听障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上课”对江梦南而言十分吃力,硬生生地听了几年课后,她练出了读唇本领。从此,江梦南开始了用观察唇语去“听”别人说话。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她考出了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在2018年,江梦南的困扰得到了缓解。研究生入学前,她在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蜗,告别了26年的无声世界。然而,人工耳蜗只是解决了“听到”,但由于听觉中枢空窗期太长,需要坚持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来解决“听懂”的问题。

2021年试用集成腾讯天籁音频ai技术和腾讯会议远程康复功能的“美讯听宝”后,江梦南的听力康复变得更简单高效,听力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江梦南从未停止探寻“优化交流”的方式,她尝试在“美讯听宝”app上,通过腾讯会议接受远程的听觉康复训练。这是腾讯天籁行动推出的首个集成“听力测试+ai辅听+远程听力康复服务”的平台,可提升单音节识别率66%。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五

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许多人都期待已久了,想看看分别有哪一些人吗?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19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张宝艳,女,出生于1962年8月,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

2019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2019年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

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张宝艳成为唯一网民代表入选者。

2019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12月10日,获得网易“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打,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019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19年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2019年2月1日,郎平获2019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2019年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2019年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2019年里约奥运会。

2019年1月16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在京举行婚礼。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年,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屠呦呦,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19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9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9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阎肃(1930.5.9—2019.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1]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阎肃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2019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9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徐立平,男,1968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

徐立平一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徐立平苦钻善学,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技艺绝活,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校长爸爸”在感动都安、感动广西之后,感动了整个中国。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9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将他的事迹作为全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典型,举办主题情景报告会,并在全区部分设区市、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巡回报告。莫振高还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广西道德模范、2019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官东,男,安徽宣城人,1990年5月生,20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

2019年“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他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

2019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你为安徽人争了光,向你和家人问好!”;“把生的希望给了他,把最危险的留给了自己”;“为军队争得了荣誉!”(总理夸赞)。

官东的英雄勇毅义举,赢得社会点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真正男子汉”、“英雄”、“男神”潜水员。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买买提江·吾买尔,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人,1952年12月生。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党支部书记称号。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买买提江·吾买尔敢管事、会管理,注重强根基、治软散,理思路、促增收,抓整治、保稳定,办实事、聚民心,较快改变了村貌,实现了由乱到治,村党支部跨入伊犁州先进行列,创造的维稳工作经验得到推广。买买提江·吾买尔同志政治上坚强、宗旨观念强、创新意识强、带头能力强,是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是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楷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王宽,男,1942年出生于河南淮阳县郑集乡,豫剧生角,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为了生计,王宽夫妇于2019年3月走进了戏曲茶楼,以“卖唱”的收入来贴补家用。2019年栉风沐雨,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在王宽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的孩子经常上街义演,据统计,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六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老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老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倾听了叶连平老师的讲解并描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人的傲慢,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关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们聚集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激励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倾其全部,以个人之力,先后培育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行或缺,放下身材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须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老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将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养、提本事,进一步坚决志向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事,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8.2%到的93.75%,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八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平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平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平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小平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14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肖强。肖强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肖强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05年起,肖强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肖强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肖强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13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肖强找到了梁益建。

2013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14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15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15年9月出院……如今,肖强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肖强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强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电话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08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13年至2016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15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

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08年就跟着梁益建学习,“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

“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

“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

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萌萌哒”的名字——“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头皮。

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插进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平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个鸡蛋吃没有?”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平日里送些牛奶、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08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近乎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近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

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的原理。磨了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平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当起了小老板。

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ren'm有90个“天线宝宝”正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

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

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12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16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13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

2013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习理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肖强,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更多精彩。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十九

“都安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唯一的路。

“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走进都安高中大门,一块大理石上,9个烫金大字格外耀眼。这是都高的办学理念,也是莫振高的毕生心愿。为了让孩子们“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费尽思量。

早年,都安高中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

莫振高担任校长后,如燕子衔泥筑巢般一点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如今,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相继拔地而起。

建设要投真金白银。县财政局副局长黄泳迭介绍:这些年来,县财政“勒紧裤带”,加大对都安高中的投入,但对都高的发展而言仍远远不够。钱从哪儿来?“抠”出来。

一次黄道锋和莫校长到南宁出差,筹备新建学生宿舍楼。县里建筑公司报价,一栋3000多平方米的大楼要150万元。为了省钱,莫校长决定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购钢筋、水泥等建材,一趟趟地到南宁各大建材市场,货比三家。最后,宿舍楼建成,才花了90多万元。

抠归抠,可该花的钱,莫振高从不含糊。

学校科技大楼落成,莫振高“大手笔”地给教室里配了两台29英寸的闭路电视、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和100台电脑;几年前,他拍板挤出资金,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惟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知识,改变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运。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目标正慢慢实现。

由于治校有方、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党政机关任职,也有外地学校抛出高薪橄榄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执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

“考上大学是最好的怀念”

用担当与责任树立的丰碑,长留天地间,激励数代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王锋事迹材料(模板20篇)篇二十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匆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2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伤,常久明一直很牵挂,“等您身体恢复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一定访到。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很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教师戴启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现,当初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教师争分夺秒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3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专业焊接电路板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优秀科创营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回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启示和帮助。阅读这些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实用小学生读书心得与收获大全(17篇)

    读书心得是在读完一本书或者一段时间内对所读书籍内容、思想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读完一本好书后

    优质幼儿园双优心得体会(案例16篇)

    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欢迎大家多多参考借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推行

    优质科普科技心得体会(通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梳理和归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各个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精选房屋建筑学认识实习报告(通用24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单位和导师的一种反馈和回馈,通过写实习报告,我们能够向实习单位和导师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对实习的感悟。以下是一些实习报告的写作经验分享,希望对大

    热门大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案例17篇)

    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期工作计划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工具和方法

    优质个人成长实践报告(汇总21篇)

    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实践活动,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xx年7月初,xx半岛

    优秀幼儿园春季开学工作方案会议(通用19篇)

    工作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安排。通过研究这些工作方案范文,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