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

时间:2024-02-08 作者:QJ墨客

建筑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欣赏,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一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二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求豪宅、华服、美食的奢侈生活,很多人争斗、倾辄于名利场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违背良心的事。急功近利、躁动不安、伪饰和虚夸之风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症候。处于这样的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些有道德良知的文人们是不屑于营营苟苟,随波逐流的。他们开始在落落寡欢中寻求他途。

茶作为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一种淡泊的人文精神,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内省修行”思想。吴觉农先生曾说:“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据朋友介绍,且饮且读君曾深入钻研过茶树的栽培种植、茶叶的加工制作到各类茶叶的品饮鉴别,尤其是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茶与古代诗词歌赋、书画陶瓷,甚至宗教哲学等方面知识。从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到宋、明、清各代茶文化著作,以及现当代茶界专家的作品都做过系统深入地研读。并在各种茶文化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茶文化的学术论文和散文随笔近百篇。完成了散文集《诗畔说茶》和《紫砂文化漫谈》等两部茶文化著作。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他还走出书斋,走进茶区,遍访名茶产区,遍访茶文化专家,组建茶文化协会,积极投身于促进饮茶养生的社会实践中。

与且饮且读君的交往中,能感觉到他是个十足的文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古代文人雅士的沾溉,好茶饮似乎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的文章里,茶已成为他净化心灵、文思泉涌、创作大块文章的动力。他谈茶论道,畅意人生,将情思、情性和情趣溶入了琴、棋、书、画之中,这种品茗论道的'方式,是他所选择的一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方式。

茶与中国的书法艺术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

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进谏皇上。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是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加以认识的。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和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

西安大雁塔在慈恩寺内,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传说玄奘为担忧经文梵箧遇到火难而散佚,乃请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箧。

大雁塔的来源还有两个传说,都非常动人。

一是在一位菩萨舍身的纪念日,慈恩寺的法师聚集在一起诵经,这时,一群雁子呈人字飞过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们生活艰苦,一直不能饱腹,菩萨也应该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

他的念头才闪过,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笔直坠落,当场触地而死,为了纪念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触地的地方盖了一座雁形的宝塔。

二是曾有猎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侣悲啼数声,飞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为了纪念这对雁子的情深义重,慈恩寺的僧人遂盖大雁塔以为见证。

不管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每一个都令人十分动容。

法门寺则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经常迎佛骨舍利入宫供养,使得韩愈看不过去,写了《谏迎佛骨表》给宪宗皇帝。

我想去法门寺,不只是为了瞻礼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门寺的宝塔崩塌,发现了“地宫”,这地下宫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还是首次被发现。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紧,使我没有时间到大雁塔和法门寺,幸好,在书店里找了许多书籍资料,对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陆羽的《茶经》里虽然对茶作过非常完整的记述,但陆羽到底是一个平民,对于唐朝宫廷的饮茶方式是无法记载的。

此外,陆羽对茶具虽有细致的描写,可惜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当时的茶具,无法呈现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三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4、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和经验是经过多年的古建筑测绘教学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一些成果。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仍然任重而道远。在进一步完善教学配置、教学设备、培养学生兴趣、推进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如果能不断提供一些新思路,那么就能使得古建筑测绘教学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生产实践中发挥重大的社会价值。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四

东晋时的晋简文帝,很喜欢和手下大臣开玩笑。有一个大臣叫魏元孚,长得十分难看,个子矮,脸盘短,还秃顶,其貌不扬。晋简文帝就问一个近臣:“魏元孚长得这么难看,怎么能在朝廷里做官呢?他凭什么做的官?”近臣回答:“魏元孚是先帝看中的,听说有一年春天出去打猎,先帝射死了一只鹿,非常高兴,顺口说了几句诗,先帝不知道诗的出处,问身边的人,结果没一个知道,这让先帝很扫兴。就在这时,当时还是一个卫官的魏元孚站出来回答了诗的出处,得到了先帝奖赏,后来又提拔魏元孚当了近卫侍郎,他就一直在朝廷里服务。”晋简文帝说:“就是说魏元孚很聪明了?”近臣点头。晋简文帝又说:“魏元孚应该有点本事,不然他也混不到现在。你知道魏元孚这个人的缺点是什么?”近臣想了想说:“魏元孚最大的缺点是喜欢喝酒,特别贪杯。”晋简文帝点头道:“我知道了。”晋简文帝叫人准备了酒席,请大臣们喝酒,其中也有魏元孚。他还让太监准备了十几个酒坛子,都是矮粗的那一种,看上去就像魏元孚的脸,还在每个酒坛子上戴了顶帽子,叫人看了忍俊不禁。晋简文帝叫人把这些酒坛子放到长条案子上,摆放在大殿中。

许多大臣都给魏元孚敬酒,想把他灌醉。魏元孚是个很精明的人,虽然他不知道晋简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感觉苗头不对,于是他当面把酒喝下去,过一会儿假装上厕所,又全都吐了出来,回到酒席上再喝,假装喝醉了。喝完酒,魏元孚被宣上殿。魏元孚一上殿来,大臣们哄堂大笑,因为长条案子上放的那些酒坛子实在太像魏元孚了。晋简文帝也被逗得前仰后合,想看看魏元孚到底怎么办。魏元孚却是一脸严肃,半点笑容没有,他越是这样,大家越觉得可笑。魏元孚走到长条案子前,停住了脚步,看着那些酒坛子,大声说“哎呀,这不都是我的兄弟吗?你们真是大胆无礼,怎敢跑到大殿上排队站着,赶快跟我回家!”一边说一边把酒坛子搬走了。魏元孚的举动把晋简文帝逗得合不上嘴,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这些酒坛子被魏元孚拿回家后,他就叫家仆四处放风,说皇帝赏赐魏元孚十几坛子美酒,魏元孚愿意把美酒换钱接济穷苦百姓,还说这都是晋简文帝的功德。这事很快传进了晋简文帝的耳朵里,晋简文帝拍案叫绝:“魏元孚实在是太聪明了,人真不可以貌相啊!”

从此以后,魏元孚成为晋简文帝最器重的大臣之一,帮助晋简文帝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受到老百姓的赞扬。晋简文帝器重魏元孚的主要原因是“饮酒而不乱性,甚有分寸,九分清醒一分醉”。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五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说苑》。

2、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以文教化。

3、“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

神存在”被称为广义文化。

4、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5、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也是物化的精神文化。

6、“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铜器铭文上。

7、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清朝。

8、“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朱元璋提出的。

9、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有着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10、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地理环境。

11、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战国。

12、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宋代。

13、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明清时期。

14、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因循守旧的心理。

15、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尚农。

16、在中国延续时间甚长,获得完备形态的制度是君主专制。

17、文化的实质含义是自然界的“人类化”、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

18、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先有文化,后有文明,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

19、“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中原的诸侯国、中华、“居四方之中”之意。

20、中国文化又可称为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2、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以防游牧者的进攻、保护农耕文明,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是进步的。

23、古代对自然环境利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开运河。

24、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政权紧密结合。

25、中国农业经济文化孕育出的古代政治思想有“重农”、“重民”、“民本主义”。

26、中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的三大项发明成就是农业、磨制石器、制陶。

27、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8、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实物是《金刚经》。

29、北宋庆历年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30、小篆是当时官方公布的文字规范,又称秦篆。

31、由于有《史记》和《千字文》一些文字记述,人们曾经认为毛笔的发明人是蒙恬。

32、纸是书写和传递信息的材料,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

33、目前所见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楚墓出土的楚帛书。

34、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是明代所创建的天一阁。

35、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6、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37、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秦汉时期。

38、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的内容,创立了以记事为主并详细叙述重大历史事件起因至结束的过程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

39、在唐代文字印刷品出现前,汉字用书刻所用的载体是甲骨、青铜器、石刻、纺织品、竹简、木牍、纸张。

40、中国古代语言的两大系统是口语、书面语。

4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传递和保存重要的信息使用最多的方式是“结绳”、“契刻”。

42、今文字阶段包括的书体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43、产于安徽南部,且纸质柔韧,洁白平滑,不起皱,便于收藏,为书画最理想的用纸是生宣纸、熟宣纸。

44、《春秋》、《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属于编年体史书。

45、《史记》、《后汉书》、《清史稿》等史学著作,属于纪传体史书。

46、考古学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至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

47、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以后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大约是在东晋。

48、最能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精髓所在的哲学学说有儒家、佛家、道家。

49、第一次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重要哲学命题,并最早表述对立面相互转化、统一和发展变化辩证思想的哲学著作是《周易》。

50、道家哲学主要指老庄哲学。

51、提倡“君子人格”追求目标的是儒家仁学。

52、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

53、墨家学派社会治理的十大主张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兼爱。

54、创立了相当完整的法家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的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55、自汉代至清朝间,驾驭和主导着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为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的是经学。

56、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是道教。

57、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的出发点是人性论。

58、把“无为”作为理想人格主张的学派是道家。

59、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60、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内容广泛,积淀深厚,但就学术经典而论,概其渊薮为“三玄”、“四书”、“五经”。

61、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义利关系上主张义高于利、尚义鄙利、重义轻利。

62、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高度重视德性修养,并以此作为人类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庸之道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以重农尚仕为最基本的治世方法、以经学为本的治学之道、以义利统一为最基本的价值观。

63、“六经”指的是:《易》、《诗》、《书》、《礼》、《乐》、《春秋》。

64、儒家的主要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

65、佛教提倡清静无为,慈悲为本,由于对佛经的理解不同,分成许多宗,在中国最著名的有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中国禅宗、法相宗。

66、中国传统哲学也有其自身内在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有漠视个体利益、忽视个体个性的不良倾向;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不擅长于精确的定量分析和逻辑分析、有不利于创新的因素、不重视法治,缺乏自觉的以法治国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过于强调整体统一。

67、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中关于人性问题理论中最主要的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

68、中国历史文化遗物,现在规范的简称为文物。

69、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

70、“中华第一龙”的玉器是哪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

71、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制陶。

72、我国烧制出真正的瓷器是在什么时候?(东汉)。

73、三彩陶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唐代)。

74、宋代最著名的白瓷窑是定窑。

75、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是金。

76、目前发现商代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77、确切记载了武王伐纣日期的青铜器是何尊。

78、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陨铁。

79、我国淬火技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汉书》。

80、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丝织实物是公元前2700多年的绢片。

81、宋元时期的学者认为,我国丝织品的发明始祖是嫘祖。

82、中国古代玉的产地很多,玉的品种主要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

83、唐代新出现的瓷器品种有青花瓷、秘色瓷、绞胎瓷、黄釉瓷。

84、宋代瓷器的主要窑系有: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

85、战国时期冶铁业的主要成就是铸铁、可锻铸铁、锻钢。

86、明清时期著名的刺绣品类有苏绣、鲁绣、湘绣、粤绣、蜀绣等著名品类。

87、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手工业技术专著是《考工记》。

89、清朝早期都城盛京故宫在今沈阳市。

90、古来素以“虎踞龙盘”著称的古城建筑遗存是指南京城。

91、战国中期以后,君王死后的葬身之处专称陵。

92、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山西的平遥古城。

93、中国第一座皇帝陵是秦始皇陵。

94、号称明长城“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

95、号称“千佛洞”的石窟寺位于今新疆地区。

96、中国著名的大足石窟位于今四川省。

97、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乐山大佛。

98、后人在敦煌莫高窟石窟意外发现“藏经洞”,后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99、1957年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是半坡村遗址。

100、由于有其碑石立于西门外,故号称“天下雄关”的是甘肃的嘉峪关。

10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隋唐的长安城。

102、被世界人类遗产委员会评价为简洁、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对一个伟大文明的进步产生过伟大影响的宇宙观的建筑是天坛。

103、汉朝曾先后修建的两大规模宏伟的都城是长安、洛阳。

104、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帝王陵墓建筑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清陵。

105、下列中国历史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有:(a.万里长城;b.周口店“北京人”;c.孔府与孔庙;d.布达拉宫及附属项目;e.武当山古建筑群)。

106、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村落是西递村、宏村。

107、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其木构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它们是:井干、穿斗、抬梁(斗栱)。

109、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至今保存完整的有明清紫禁城、盛京。

110、以下园林哪些属于皇家园林?(a.颐和园;b.避暑山庄)。

111、中国的三大石窟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

112、哪些遗址属于秦汉文化遗址?(a.秦兵马俑坑;b.新疆楼兰古城遗址;c.“阿房宫”遗址)。

113、民间的寒食节的产生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114、古代生育中的“弄璋之喜”是指生儿子。

115、古代所谓的“弱冠”是指18岁。

116、纳西族少年的成年礼是在13岁。

117、泼水节是傣族的年节。

118、我国元宵节观灯的民俗最初起源于佛教宗教仪式。

119、我国传统节日中防病除疫的节日是端午节。

120、我国的重阳节最早见载《楚辞》。

121、“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古训出自《礼记》。

122、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土楼、围屋最为集中的省份是福建。

123、古代帝王出行居住之处称为行在、行宫。

124、在下列节气中属于“物候”的节气有惊蛰、小满、芒种。

125、正月初一在我国古代又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

126、传统元宵节的标志性习俗是吃元宵、观灯、猜灯谜、走百病。

127、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含有爱情内涵的节日有元宵节、七夕节。

128、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放天灯。

129、下列民俗活动中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歌会节的是歌墟、那达慕、花儿会、三月街。

130、款待客人的禁忌习俗有扫地、壶嘴正对客人、敲碗碟、将筷子插在饭碗中间、盛饭向外倒。

131、秦汉是古代艺术的发展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筑园林艺术。

132、诗歌创作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杜甫。

133、在词的创作中,北宋初年婉约派的大家是柳永。

134、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文献是《尚书》。

135、有“西汉宏文”美誉的作家是贾谊。

136、被誉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琵琶记》。

137、在京剧脸谱中一般有固定的涵义,红色作主色时表示忠勇义烈。

138、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品为《兰亭序》。

139、秦始皇兵马俑属于古代明器雕塑作品。

140、柳公权楷书代表作是《神策军碑》。

141、五代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顾闳中。

142、唐代诗歌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初唐四杰”指明的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14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144、《三国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属于章回小说。

145、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帛画叫做《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

146、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有《洛神赋》、《中秋帖》、《鸭头丸帖》。

14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

1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指公元16世纪的明中叶时期。

149、西汉的铁犁壁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1000年。

150、见于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芍陂。

151、建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战国时候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152、中国大运河建于哪个朝代(隋朝)。

153、中国的印刷技术的发展可分哪两个阶段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154、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桥是石拱桥。

155、中医的理论体系强调的是下列哪种观念人体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病因和诊治疾病等方面各具特点,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56、中国古代最早记载数万颗恒星方位的天文学著作是哪一部《甘石星经》。

157、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国家,最早记载于殷商甲骨文中。

158、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是《周髀算经》。

159、夏、商、西周推行的教育是学在官府。

160、西汉时期,由中央和地方官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度。

161、科举考试的乡试考中者统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162、三国时诸葛亮作为机械制造的专家,他制造了木牛流马。

163、北宋时毕升发明的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是胶泥活字。

164、在早期的私学创办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大师是孔子。

165、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堪称世界建筑史一绝的塔是山西应县释迦塔。

166、西汉时期,中国农业发明了哪两种农业耕作技术a.代田法,b.耧耕技术。

167、中国最著名的4部农业科技名著是a.汉代的《汜胜之书》,b.北魏的《齐民要术》,c.元代的《农书》,d.明代的《农政全书》。

168、中国古代著名的中草药学著作有哪些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

169、夏朝的学校主要是进行军事教育,培养贵族及其子弟,其称谓有哪三种a.庠,b.序,c.校。

170、周朝的“六艺”教育有礼、射、乐、书、御、数。

171、北宋时期著名的书院有哪些a.白鹿洞书院,b.石鼓山书院,c.岳麓书院。

17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国粹是a.传统中医药、b.京剧、c.国画。

173、中国的哪些发明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历史进程发生过革命性的作用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

174、记录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光辉历程的四大科技名书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

175、明清时期的科举常科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

176、中国古人对宇宙结构及运动的看法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177、下列教育思想中哪些属于是孔子的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教无类”。

178、在中国现在的五大宗教中,中国土生土长的是道教。

179、道教的创立者,一般认为是张道陵。

180、道教遵奉的教主是老子。

18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182、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183、在我国现在的五大宗教中宣传“人生皆苦,一切皆苦”,主张通过修行而入“涅槃”境界的宗教是佛教。

184、在我国宗教中,主张长生不老,通过修行而"成仙"的宗教是道教。

185、中国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是隋唐。

186、伊斯兰教在约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187、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18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灵是安拉。

189、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之为穆斯林。

190、古尔邦节是哪种宗教的重要节日伊斯兰教。

191、把禁吃猪肉、自死物和动物血液作为最重要禁忌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192、基督教约产生于约公元1世纪中叶。

193、基督教的经典是《新旧约全书》。

194、宣扬“原罪说”和“救赎说”的宗教是基督教。

195、原始宗教的崇拜形式主要有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灵物崇拜。

196、道教的教义思想主要有道生万物、长生久视。

197、道教在发展演变中形成的派系主要有五斗米道、全真道、正一道。

198、道教主张我命在我,重视炼丹修炼,因而对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性著作是《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

199、佛教教义思想的内容主要是四圣谛、缘起说、因果报应。

200、古代印度佛教在发展中形成的最主要派别是大乘派、小乘派。

201、佛教经典浩繁,其《藏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

202、佛教的全部信徒合称为"四众",其中有居士、比丘尼。

203、在唐代发展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论宗、律宗、禅宗。

204、隋唐之后,“三教合一”,其中儒学吸收佛道哲学而发展形成的新学派主要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05、在我国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的民族主要是藏族、蒙古族。

206、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

207、伊斯兰教教义的主要内容有信“安拉”独一、信使者、信八正道。

208、基督教的重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

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

“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

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有《咏怀诗》82首。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

提笔撰文叫“命笔”;

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

写作中断叫“辍笔”;

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

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

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

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

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

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

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

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

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诗囚指苦吟的诗人。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什么是“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

清朝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诏定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称二十四史。这二十四史是:《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引日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书》、《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于是就又有了“二十五”史之说。

信尾问“安”十种。

给父母及长辈的信称:金安、钧安、崇安、颐安。

给夫妇的信称:双安。

给女戚的信称:坤安、壶安。

给病人的信称:痊安。

给旅人的信称:旅安。

给士人的信称:道安、文安、善安、撰安。

给教师的信称:铎安。

给商人的信称:筹安、财安。

给明友的信称:(随时令变化)春安、夏安、秋安、冬安、暑安、大安、时安、迁安、台安、炉安。

官场问信彼此称:升安、勋安、觐安、轺安。

十四种“言”

名人说过的话——名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告诫规劝的话——箴言;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临走留下的话——留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开玩笑说的话——戏言;

抱怨别人的话——怨言;

虚假不实的话——谎言;

无中生有的话——谣言;

动听骗人的话——甜言;

鲁莽粗野的话——粗言;

挑拨离间的话——谗言。

“别”有十五种。

分手辞行曰:“告别”;

握手告辞曰:“握别”;

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

亲吻离去曰:“吻别”;

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

致谢告辞曰:“谢别”;

临别赠礼曰:“赠别”;

前往送行曰:“送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

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

长久分别曰:“阔别”。

二十个“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

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六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七

摘要:在建筑上髹漆不仅起到防水、防潮的实用目的,还可用于表明身份的贵贱尊卑。大漆不仅可以作为黏合剂在建筑中使用,还出现了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漆瓦。“雕梁画栋”既是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的法则,也是辨明等级的礼制。“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指的正是权贵人家的朱漆大门。

关键词:大漆;漆艺;古代建筑;木结构;髹漆。

以木结构为核心的建筑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成就。木结构建筑虽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但木质结构的防潮、防虫、防腐蚀性较弱,大漆具有的防腐、防潮特性恰好弥补了木材的缺陷,又可以增强观感,所以髹绘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涂漆在木料的结构上为的一是保存木质抵制风日雨水,二是可牢结各处接合关节,三是加增色彩的特征,这又是兼收美观实际上的好处,不能单以色彩作奇特繁华之表现。”

1如胶似漆与漆瓦。

大漆具有黏性,可以作为黏合剂使用,而人类对漆的认识应该是从其黏性开始的。王世襄在《中国古代漆器》一书认为:“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天然漆的利用,最初应该是用于生产工具的粘连、加固,然后才发展到漆制日用品和工艺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大漆具有高度的黏合性,用漆液髹整的木器,不仅能防渗漏,还便于保存与清洗。到西汉初期,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伫与漆相结合的牢固性,《汉书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视察自己的陵寝霸陵时说:“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伫絮?漆其间,岂可动哉!用伫絮斩陈滓。”这说明伫与漆结合是非常牢固的,同时也说明在建筑中也普遍利用漆的黏性来牢结各处接合关节。到了秦汉,漆的产量大增,秦二世胡亥曾计划将咸阳城的满城城墙涂上大漆,漆产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汉代建筑上的髹漆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汉代漆艺的鼎盛。据汉代的文献记载,富贵人家住宅的壁、柱、丹墀、殿门、门户等皆髹漆彩绘。《汉武故事》中还提到了一种罕见的`漆瓦:“汉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为瓦,而淳漆其外,四门皆如之。”汉代神明殿的瓦,是以夹纻为胎并用漆反复涂刷表面而成的漆瓦。到魏晋时期,后赵武帝石虎“于襄国起太武殿……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枝巧”。全殿饰以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极尽华丽之能事。这里的漆瓦也应该就是延续汉武帝时期所使用的淳漆布瓦。唐武则天时,在洛阳的乾元殿旧址上建造的明堂用到的漆瓦应该也是沿用了汉武帝的旧制,先以木瓦为衬,再覆夹纻漆瓦。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

2丹楹与画栋。

古代建筑讲究装饰美,大漆的光泽使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独具魅力。“雕梁画栋”既是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的法则,也是辨明等级的礼制。商代建筑装饰已经十分发达,一般是于墙面上涂刷彩绘,于木结构上施加漆饰。据《礼记》记载,周代依据等级制度对建筑色彩做过详细的规定,如针对柱子:“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国语楚语》记载“彤楼为美”,[2]即髹丹漆之楼,这里的“彤楼”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上采用丹漆髹绘的悠久历史,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将建筑彩绘作为奢华生活的标志。《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曰:“秋,丹桓公之楹。”此处“丹楹”即用红漆髹门前的柱子。又曰:“春,刻其桷,皆非礼也。”这里“刻桷”即在椽子上刻画。“丹楹刻桷”说明春秋时期建筑彩绘刻画的装饰形式已经开始。官式木构建筑自汉起以红色为基调,皇宫门户皆朱漆,皇宫、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的门窗、殿柱皆用朱漆装饰。据汉代卫宏《汉旧仪》,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后汉书应劭》曰:“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也。”[3]这些史料说明建筑髹绘在汉代已经非常盛行。唐宋时,洛阳贵族之家也用朱漆装饰房屋。“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便指的是权贵人家的朱漆大门。李赓《东都赋》说:“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从诗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象唐代洛阳上阳宫里那些有琉璃瓦和红油漆殿柱的建筑的高大宏丽。宋代髹漆技艺比较成熟,宫廷殿堂建造更加讲究。《东京梦华录》描述:“大内政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这里所说的“金钉”,即门上的乳钉。中国古建筑大门上的门钉,是加固实用功能与装饰美化功能相结合的典范,实际使用的门钉,既有铜贴金,也有木髹漆,明清天安门朱漆大门的门钉就是木质髹黄漆,端门门钉则是铜质髹金漆。北宋末年,宋徽宗曾对西京洛阳皇宫进行过一次大修,要求用骨灰打粉底髹漆装饰宫殿。《宋史》记载,这次创修大内,“合屋数千间,尽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髹漆之时,“须骨灰为地”。元代的都城元大都的宫殿建筑更是富丽堂皇,宫城内宫门全是金铺、朱户、丹楹、藻绘、彤壁,且以琉璃瓦饰檐脊。明清时期,油漆和彩画出现了明确分工,官式做法已有“油作”与“画作”之分,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油灰地仗、油皮及相关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线条、色彩被统称为“彩画”。故宫所有的柱子采用麻棕缠裹,在麻棕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油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对木质柱子起到防潮的功能。

3结语。

在木构件表面涂刷油饰色彩以利防腐并装饰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做法。中国古建筑多是木质结构,由于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古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使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的作用。后来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追求豪华奢侈的享受,在建筑上“雕梁画栋”蔚然成风,彩绘也成了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3(1).

[2]…左丘明(春秋).国语[m].尚学锋,夏德靠,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95.

[3]…孙星衍(清),等.汉官六种[m].周天游,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143.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八

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了解过去的根基,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指南。由于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我特意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是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启迪与指引。

首先,历史文化让我明白了文化的连贯性与发展。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我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从古代的“礼”、“乐”、“尚书”到现代的昆曲、京剧等,中国文化以其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特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当我查阅历史资料、聆听老一辈人讲述过去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连贯性,历史与文化之间紧密相连,一脉相承。

其次,历史文化让我感受到了智慧的沉淀与传承。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智慧,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他们的智慧在历史的沉淀中得到保留,并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影响着后世。哲学家孔子的思想、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成为了历史上的巨大财富,供后人学习和借鉴。这种智慧的沉淀和传承,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提醒着我们尊重历史,珍惜现在,为未来做好铺垫。

再次,历史文化使我瞥见了人文关怀与素养的核心。历史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流淌着人文关怀与素养的力量。比如在纪实文学《红楼梦》中,贾宝玉通过对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展现了他对社会弊端的关注和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了我关注社会现象和他人需求的意识,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最后,历史文化让我体悟到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这个时代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的,我们肩负着开创未来的重任。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传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承担的责任。历史文化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有担当,有追求,不断进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文化的学习带给我许多触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连贯性,感受到智慧的沉淀与传承,瞥见人文关怀与素养的核心,体悟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历史文化,我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的决心。同时,我也不断鞭策自己,提升自身的理解力和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历史文化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让历史文化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九

清代合州有一个士子,本是个纨绔子弟,那年参加县上的初试,他自己根本未到考场,而是出钱雇了个枪手代他答卷,结果高居榜首!这厮不通文墨,贪玩厌学,在童生中是人人皆知的。故名次一公布,众人便鼓噪起来。但鼓噪归鼓噪,在随之而来的由县令亲自点名的考试中,这厮又买通县令的听差,借他之手将考卷传递给场外的枪手。四场下来,他仍名列第一!考生们料定其中必定有诈,纷纷要求县令亲自对他面试一场。

县令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首先将该生验明正身,又浑身上下搜了个遍,然后关入一间密室。接着,县令拟好题目,亲自送到他的手中。出门后,又将密室反锁,把差役随从尽数赶走。

时过半晌,县令独自进屋查验。只见该生正伏于桌前闭目凝神,双唇微动,作沉思吟哦状;再看试卷,却整洁如初,尚未下一字。问他,则答道:“一向习惯了先打腹稿。现在文章的格局已成竹在胸,只是字句还略欠斟酌,所以没有忙着下笔。”县令见他神情坦然,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便出门等候,但看管得更加严密,禁绝任何人靠近密室,连茶水也不准送进。

又过了半晌,县令再次进房查看,见其早已完卷,正翘首而待。取卷细阅,觉得洋洋洒洒,辞采飞扬,内容充实,行文畅达,堪称上乘之作。县令不禁啧啧连声,大加赞赏,于是敲定他为第一,还将他的文章张贴于县衙门墙上供人阅赏。众考生见状,个个诧异万分,但因不知就里,也奈何不得。

事情过了许久,方才慢慢有风声露出来——这厮仍是借助差役作的弊!

原来,早在县令命题时,差役已将试题漏给了场外的枪手。到县令第一次进屋审视时,枪手的文章已脱稿交付差役,偷贴在了县令的背上!等县令转身出门时,这厮便随步上前将答卷揭下。县令当时不知,还当其是讲客套,起身送自己,故还推辞劝勉道:“不必过分拘礼,还是抓紧时间完卷吧!”待县令再次返回探视,他早已将文章誊于试卷之上了。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

酒店文化在酒店的发展中起导向,维系、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酒店原有的文化对现有的经营模式有很强的维持作用。

一般的企业再造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直接或间接地阻挠酒店再造的实行,甚至会使再造工程半途而废。

酒店在进行系统化的再造工程时,必须重塑酒店的价值观,建立起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拼搏创新、追求卓越、服务至上和团队协作的酒店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制度,这样才能激发出员工参与再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酒店再造顺利实行。

一、酒店文化再造的内涵。

(一)酒店文化的概念。

酒店文化是酒店文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酒店员工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共同拥有的一系列价值理念。

在每一个酒店中,都存在着由历史沉淀下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实践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酒店员工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以及形成酒店独有的“办事方式”。

很多酒店试图通过文化去影响员工,让员工去影响顾客。

例如香格里拉酒店推崇“热情好客香格里拉情”、“时刻让客人喜出望外”等文化信条。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会让员工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我应该对客热情”、“我应该给客人提供超值服务”……所以说,酒店文化是酒店的灵魂。

良好的文化可以使酒店经营活动人格化,也就是说,酒店是人格化的酒店,酒店经营管理中的一切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等,最终都必须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酒店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酒店文化再造的概念。

酒店文化再造主要是指在酒店系统化再造中,提前或及时对酒店原有文化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对原有酒店文化模式进行质的根本性改造的过程,包括酒店在一个时期内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需要对酒店原有文化内容模式所做出的渐进性部分革新。

酒店文化再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新审视原有文化模式进行研究思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建设成果和新文化模式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来看,酒店文化再造主要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

一是酒店文化再造不仅包括对原有文化的重塑,也包括对原有文化的修补、完善。

谈到再造,并非就是要摈弃从前的完全革新,酒店文化再造并非就是要完全推翻原有酒店文化,进行重构。

实际上,在大多数的酒店里面,现有文化可能是与酒店发展阶段相符的,也可能是略为滞后,酒店进行的文化再造只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修缮即可。

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同,酒店文化再造的强度也不尽相同,对深陷深渊的问题酒店来说,酒店文化再造就是需要从根本上的革新;那些原来经营状况较好,只是发展速度减缓或者是潜伏着危机的酒店来说,酒店文化再造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改革,通过文化再造来实现酒店文化的更新。

二是酒店文化再造可能出现在酒店发展中的任何阶段。

酒店在再造过程中由于3c力量,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即使昔日辉煌的酒店文化也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不仅是经营管理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酒店需要酒店文化再造,处于正常发展的酒店也有创新和丰富酒店文化的需要。

二、酒店文化再造的核心――价值观。

酒店文化再造的核心主要在于酒店价值观的再造。

美国的肯尼迪和迪尔(1982)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曾指出:“大部分企业的成功,在于全体员工能够分辨、接受和执行组织的价值观”。

米勒(1984)在《美国企业精神》中也指出:“新的文化并非只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新文化的产生是因为创造和接纳了新的价值观、新眼光,以及新的精神。”、“观念可以成为催化剂,使人类的潜能发挥出来。

如果我们想要在企业内创造新的文化,就必须决定要依靠哪些价值观来建立这种文化”。

万豪酒店集团的创始人马里奥特有一句著名的话:“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

这是他的个人价值观,他将个人价值观融入到酒店的价值观中间,以此作为万豪酒店的精神文化,形成一种无形的资产,再结合万豪酒店出色的有形资产,万豪形成了卓越的酒店文化,成为世界一流酒店集团。

哈默关于在具体实践中塑造企业价值观提出六条规律:(1)使新价值观成为现实;(2)流程设计中包括新价值观;(3)让管理者身体力行新价值观;(4)在困难的情况下实践新价值观;(5)测评和奖励制度中体现新价值观;(6)清晰和独特地表达新价值观。

这六条规律对于酒店同样适应,我国酒店在再造实践中,可以结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和创造。

把新的价值观的塑造作为酒店文化再造的根本任务。

酒店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现实情况,不断、提升,给予心理上的强化。

酒店的领导层与员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只有经过强化肯定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实际行动,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酒店价值观。

三、酒店文化再造的步骤。

1.确定酒店文化再造的方向。

确定酒店文化再造的.方向,因为是系统化的酒店再造,再造必须酒店的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总依据,在酒店系统化再造的规划下构思,明确酒店文化再造的定位,提出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首先是对原有的酒店文化状况诊断、分析。

了解原有文化的渠道很多,比如可以通过领导感知、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酒店文化相关资料对本酒店文化现状的基本估价。

估计的方法也很多,如可以采用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提出的swot分析法,对酒店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得出酒店文化再造需要的方向。

swot分析主要是分析酒店在文化状况上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以及面临的威胁(threats),同时明确进行酒店文化再造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动力。

虽然文化的影响不能以定量的数据分析,可以确定一个总体的方向。

在这一阶段中,应非常重视把握现有酒店文化状况与酒店文化再造目标的差距,以找出制定酒店文化再造目标和措施的根据。

2.制定酒店文化再造目标和行动方案。

在通过对酒店文化的评估与分析,确定好酒店文化再造的基本方向以后,接下来就是制定酒店文化再造目标和措施。

文化再造应当结合酒店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从本酒店的实际出发,与酒店的建筑特色、经营特色、文化传统、历史沉淀、服务对象特色相结合,重点在酒店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酒店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包括机制、制度层面和精神意识形态方面。

制定的酒店文化再造行动方案,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比较强。

3.通过传播和沟通和培训,确保员工行为的转变。

酒店应通过多种内外渠道,使管理者与酒店员工以及顾客的建立一个多向的沟通机制。

通过一些活动,向员工传达酒店倡导的未来文化内容,使员工明确酒店进行文化再造的内容和方向,以达成共识,自觉行动。

反复传播还不够,在酒店文化再造过程中,为了确保员工行为与酒店文化再造目标相符合,酒店还可以设定体现酒店核心价值观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应该充分结合工作绩效和对酒店核心价值的遵守情况,对绩效高且遵守核心价值的优秀员工,进行奖励。

4.对酒店文化再造评估。

首先是进行酒店文化再造的初步总结,运用短期效果激励,酒店文化的再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造成人们的注意力疲劳。

短期成果的宣传、展示和总结,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热情,推动酒店文化再造的进行。

经常用阶段性的成绩来激励员工,是保持昂扬斗志的良方。

在酒店实施文化再造的各个阶段,要进行酒店文化再造的评估与诊断。

领导层需要特别关注反馈意见,并据此不断的修正完善文化再造原有方案,通过不断修正有效的酒店文化再造模式,来巩固和推进酒店文化再造的成果。

参考文献。

[2]杨超.高星级酒店系统化再造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6)。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其众多的古建筑而享有盛誉。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深入山西,亲身体验了这座省份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结晶,承载着人民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次旅行中,我对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技巧以及建筑文化背后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第二段:古建筑的独特风格(250字)。

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风格是我在旅行中最为吸引的部分。无论是古城墙还是寺庙、宫殿,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氛围。山西古建筑以其厚重、精巧的外观著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檐口、斗拱和玻璃制品的艺术设计上。檐口的雕刻精细而富有韵味,斗拱设计则更加独特和富有层次感。而山西古建筑中使用的玻璃制品,无论是花窗还是彩塑,都以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技艺闻名。这些独特风格的古建筑,使山西的历史文化显得更加独特和宝贵。

第三段:古建筑的建筑技巧(250字)。

古建筑的建筑技巧是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的古建筑中,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建筑技巧的独特现象。首先,屋顶的技艺。山西的古建筑屋顶通常以四坡式为主,能够很好地抵御风雨,使建筑更加耐久。其次,地基的技艺。山西的土地多沙土,因此古建筑经常采用较高的砖石基座来抵御地下水位的侵蚀。而山西古建筑还常常利用凿穿基岩、借助地势等技巧,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这些独特而巧妙的建筑技巧,揭示了古代建筑师高超的智慧和对建筑品质的追求。

古建筑文化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我在山西古建筑中探寻到的最重要的部分。山西的古建筑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古代礼仪文化密切相关。古建筑中的布局和设计往往与传统礼仪有关,体现了古代人们尊重神灵和对尊严的追求。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山西古建筑,寺庙和塔楼是佛教活动的场所,承载着信仰和修行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佛教美学的追求。儒家文化则体现在古建筑中的文学性和修身格言上,具有教化功能。这些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内涵,使山西的古建筑与其他地方的建筑有了独特的区别。

第五段:结语(250字)。

山西古建筑文化的心得体会使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建筑的独特风景、巧妙的建筑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山西的古建筑魅力无穷。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古建筑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保护与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青年人,我希望能够为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山西的古建筑文化。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二

摘要:传统的古代建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无法满足人们对住房舒适度和美观的要求,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其结构复杂,且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很难达到现代建筑效果。因此古建筑文化遭到现代人的抛弃,而人们更愿意追求西方建筑风格。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文化在中国正慢慢消逝,但现代人也无法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导致中国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1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建筑是一种文化,是随着朝代政治制度和民俗习惯而演变的一种文化遗产。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各朝代金碧辉煌的宫殿、绵延万里的长城、曲折多变的各式园林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佼佼者,皇宫彰显了权利与信仰,长城见证了古代人民抵御入侵者的血和汗,而各式的园林则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优雅、恬淡生活的追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类艺术,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框架式结构。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框架式结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结构。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在古代,对木材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木材,大多数都以樟木和楠木居多,而宫廷等显赫府邸多用金丝楠木。金丝楠木也成为权力和富裕的象征。

1.2装饰独特。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如故宫太和殿,太和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1.3庭院式组庭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现在已为数不多的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座座现代建筑崛地而起,然而在这种现象下,大量的古建筑文化却在我们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消失了,其实并不是只有现在才这样,我们历史上就是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破坏欲,对历史遗产的不珍惜,甚至是故意的破坏。中国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遗留性,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但古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建筑遭受损害、破坏的程度极大。虽说,相关部门花了很大力度对古建筑翻新、重建,但是部分工程却走着一种徒劳之路。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现代的油漆、现代的殿堂以及现代的钟鼓楼,难见始建时的痕迹。在中国历史上就普遍存在对古代建筑肆意毁坏的现象,中国历史经历了无数朝代和种族,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就意味着对以前的文化和建筑予以摧毁,再重新建造属于自己朝代的建筑。例如秦朝的咸阳城、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长乐宫,大明宫等等,都是因为改朝换代而人为摧毁。其次改朝换代必须经历战争,每一次战争都意味着杀戮和打砸烧灼,这也很大程度的毁坏了中国古代建筑,其中抗日战争和两次国共内战以毁坏主要建筑物和公路为主对对方进行打击。所以说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正在一点点的消逝。

由于古建筑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的建筑体系又无法短时间内形成,建筑师只能凭自己的灵感去建造各式建筑,或者是对西方建筑的一味模仿,造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断层。在当今社会,不论是从原料、工艺或是环保,都存有不合适时宜的现状,北方的四合院需要占到一定的面积,在当今人口迅速发展下,四合院的存在已无法满足需要,而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国内的富人们对于古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如对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那样强烈的自信心。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建筑,不仅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建筑风格上杂乱无章,简直是一锅锅的大杂烩。即使是在传统建筑保护的最好的北京,这种风格也已经被严重破坏了。这不仅让我们这些保护和传承传统特色的人感到心痛,而且让那些追求西方化的人心痛。只不过我们比后者更多了许多忧愁和悲愤罢了!同时,中国建筑文化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有些地方或者政府试图挽救古建筑文化,可惜弄巧成拙。在损坏的古建筑基础上进行整改、修缮,结果是既不像古建筑,又没有当时代特色。更有甚者,直接仿刻古建筑,这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亵渎,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

建筑是一个国家表面而深层次的文化体现,特别是城市建筑。在面临古代建筑文化缺失和中国建筑文化断层的窘迫际遇下,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急需一场彻底的重建。中国杰出的建筑师在中国优秀建筑师论坛中讨论了“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和范式重建”,他们也一直认为中国建筑文化急需改变和重建。

4.1建筑学向公众推广。

把真正的建筑学向公众推广,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目前比较健康的建筑学,而不是某一种风格,同时让公众指出缺陷,提供建议,给设计者出谋划策,营造良好建筑行业环境。公众也是由个体构成的,甲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官员也是来自于公众,所以他代表的权利也需要通过某一种意愿来实施,这个意愿也受到深层价值观的影响,是有这个文明价值观在规范的。

4.2保护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业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重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也应当保护古建筑,古建筑文化属于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保护传统建筑的关键是处理好传统建筑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关系,这是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层次的把握。这种追求,是对传统修养的灵活的掌握,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

4.3合理借鉴西方建筑风格。

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的建造是要融合中西文化的,建筑师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但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共通点,这就是共同体。西方建筑师在设计和建筑上给中国带来的正面冲击力,中国可以适当学习。这样可以对我们建筑的行业、对文明的发展有所推动。

5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进行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到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了解建筑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

作者:李琼单位: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三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基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屹立于世界上的历史凭据。就像著名历史学者邓清珂先生说过那样:“文化不是漂移的浮萍,而是一个国家的根。”

天下兴亡,文化有责,兴之则强,弱之则衰。失去文化,一个国家就会停止心跳。就像现在正处于动荡的叙利亚正是依靠历史文化耶路撒冷得以建国。只要文化尚在,不论这时候的国家发展如何,总有一天没有什么能阻止它再一次重新屹立在世界上。文化能够立国,意义不言而喻。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负载着整个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之魂。国家的军事等硬实力只是骨架,而文化是内涵实力。如果没有它,硬件只是空壳,熬不住时间的长期洗礼。唯有把文化注入骨子里,一个国家才能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文化正是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场景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并植入国家内心,是国家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在当下,文化和经济的合流,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阿富汗博物馆大门有一条著名横幅写道:“只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就会活着。”中国也有句古话:“灭人之国必先先去其史。”这两句名言从正反方面说明,只要文化尚在,无论发生多少曲折,不管经历多大“地震”,一座城市可以再造,一个国家可以再生。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否定,甚至污蔑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到了敝帚自珍的变态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百年之前的尿盆马桶,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彰显文明,炫耀历史并值得巡游展览的珍贵文物。更不要说具有民族归属性质的人文理念和哲学思想了,那更是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本。

文化重要性想必不言而喻,那么作为现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化呢?比如国家的历史文物,古城等等,我们要用心去了解他的历史意义,用心去保护他,让他继续影响后人,让影响力生生不息。除此之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不要说时代变了,文化就不是适用了。孔子学院如今遍布全世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去了解这些文化。

所以,文化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而且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四

导语: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常常,手握一杯温热的红茶时,杯中流溢的甜香,在充分调动嗅觉神经的同时,更牵惹着蠢蠢欲动的味蕾。当唇舌触碰到温润的茶汤时,胸臆间便生发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闭目凝神,静静享受它的芳香甜醇,时空仿佛也发生了转换,袅袅茶烟升起,飘飘荡荡……朦胧迷离中,心开始穿越,好像回到4个多世纪前的武夷山,静谧的山村里飘来一阵熟悉的香气,沁人心脾。这是一种曾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芳香,它曾书写了历史,也曾改写了历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这一枚小小的香叶,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传说,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武夷山民把它从茶树上采下,原本是要做成绿茶的,可是因故没有及时付制,芽叶全都发热变红,“变质”了!这可愁煞了山民,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并砍来松柴熏焙。这些“变质”的青叶做成茶后,乌黑的茶色看起来不甚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与鲜翠的'绿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松香,而且尝起来隐约间有类似于桂圆汤的味道。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泡红茶——正山小种。山民们顾不上多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茶拿到茶行去卖。他们原以为茶商在试过这种怪茶之后会拒绝收购,可万万没有想到,茶商竟奇迹般地照单全收。殊不知,在人们惊喜与讶异的背后,属于它的辉煌时代正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

果不其然,在17世纪头十年的某一天,风鼓满帆的荷兰商船第一次带着它从中国漂洋过海,在欧洲大陆上了岸,欧罗巴人都称它为“武夷茶(bohea)”。后来,它被装入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妆奁中走进了白金汉宫,以它与生俱来的非凡魅力征服了正在用铁蹄征服世界的英国人。当英国人正迷恋于扩张殖民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来自东方的琥珀色液体,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布衣草民,几乎每天都在期待着大本钟在下午4点准时敲响,然后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沏好一壶茶,拈起一枚点心,揉入一缕阳光,消遣午后时光。此外,“武夷茶”还通过万里茶路运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彼得堡,让俄国人也钟情于它的芳泽。很快,喝武夷茶就成为欧洲大陆的一种流行风尚。

在中国,源于正山小种的红茶制作技术日臻成熟后,就像一根接力棒一样,在福建的闽北、闽东以及江西、安徽、湖北、云南、浙江等茶区进行了“接力”,并融入了当地的风味特色与文化韵味,而它们在欧洲人心目中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black tea”。同时,由于英国人对红茶的嗜好越来越强烈,导致了大量白银流向中国。

19世纪中叶,武夷山茶籽被英国一个所谓的植物学家偷偷带到印度播种,并从中国引进了制茶工人,印度从此出现并活跃在世界茶叶的舞台上。随后,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等新兴红茶产茶国也相继走上了这个大舞台,中国红茶渐渐式微。

近一个世纪的动荡、战乱,红茶也未幸免。传统几大红茶茶区生灵涂炭,茶园荒芜,产业凋敝。山河破碎,茶业衰败,让一批满怀报国之志的茶学家,不辞辛劳地在西南大后方建基地,做科研,将中国红茶的魂脉延续,创制了滇红、黔红等新红茶。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茶学家依然兢兢业业,为红茶产业的复苏与发展而奔忙,并在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开发了不少红茶新品,外销到苏联、东欧等国。即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茶曾有过曲折的发展经历,但它还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跨入新时代,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引发了新一场的“红茶热”,至今方兴未艾,甚至一些绿茶产区也纷纷“红变”,掀起了一场“红改绿”的运动。不仅如此,兴起于19世纪的“红茶风”,吹拂了100多年,还仍未停歇。英国“下午茶”、俄国的“茶炊”已成为世界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等国的红茶也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输出,以红茶为代表的茶,与可可、咖啡三足鼎立,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这就是一枚小香叶与一个大世界之间的故事。

就这样,400多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当手中的红茶即将饮尽时,心又回归了现实,而杯底依然香如故。"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五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这既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元首应邀访华。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准备乘法方专机回国,周和部分官员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场送行时,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机场为蓬皮杜送行的群众,他们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齐地列队站在那里。在告别时,我方派专人为蓬皮杜及随行人员撑伞,准备送他们上飞机。不过,西装革履的蓬皮杜总统,冒着大雨不打伞。

当时,周的身体很差,一直被病痛所折磨。于是,警卫便想给周打伞。周一把推开雨伞,有些生气地说:“法国总统没打伞,而且还有这么多群众都淋着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群众那样呢?”听了周的这番话,警卫和后面的领导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也都纷纷把伞收了起来。

周在病痛中依然抱病顽强工作,而且非常注意外交礼节,关心、尊重群众,这让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优秀16篇)篇十六

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堵"为"疏",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公元前598-前591他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相关范文推荐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的示范范文(通用16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

    幼儿园燃气安全工作总结(通用21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幼儿园工作的回顾和反思,可以帮助幼儿园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的幼儿园工作总结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工地实习心得分享(模板19篇)

    实习心得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和职业形象,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习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公安民警肃清流毒个人查摆剖析材料的使用方法(模板17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启发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个人分析材料是从

    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大全(22篇)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写作困难,这时候可以借助范文范本来启发自己的思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3、教育方面:提高班级治

    教育行业学生的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9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过往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以下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在

    客户经理年终总结及明年计划范文(23篇)

    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总结模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套用。1.可以提高完成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教育工作者的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中的收获和失误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成长和发展。工作心得体会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不过,下面这些范文可以给你提

    社区建设与乡村经济范文(13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日前,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赴上海、江苏

    青春与奋斗的力量(热门20篇)

    青春是我们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刻,我们要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记。以下是一些别具一格的青春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新的思路。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