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 江苏教育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ZS文王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 江苏教育心得体会(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篇一

江苏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江苏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结构、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的较大成就。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教育实践,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校园文化、教改创新等几个方面,并结合江苏教育的特点,展开对江苏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教学管理,构建规范化课堂

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教育从教学管理层面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规范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会定期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过程实行课前工作、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总结等环节,规范化课堂。例如,我学校在对每位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中,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生动有趣的引入、启发式思维教学、互动合作学习、情感互动和思想品德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江苏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我们学校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育娱乐技术等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加活泼有趣,学生也变得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会通过使用微课堂、PPT演示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中感悟语文之美。

三、深化教育评价,落实学生成长型评价体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评价体系也对于学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教育在推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江苏省也倡导学生成长型评价改革,在学生中推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新型评价模式。学生不再仅仅被视为“被动接受者”,而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们学校在实践中,通过“1+3+1”教学管理方式、定期教师培训和学生评价研讨会等一系列举措,落实了学生成长型评价体系。

四、树立校园文化,促进整体教育素质提升

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江苏教育也注重树立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江苏教育已经成立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营造和谐学校氛围,打造尊重人权、关心少年、突出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工作方向。在我们学校也有众多活动,在文明校园建设、学习成果展示、校园日报编辑、校园新闻采访等方面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些活动为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和兴趣爱好提供了舞台,也在具体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五、教改创新,谋求更高水平教育

江苏教育不仅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成长型评价体系的落实,同时,也深深认识到教改创新的重要性。学科一流、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成为江苏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分层次教学、小额贷款经营模式和商业模拟实训等模式在我们学校的实践中也开始得到推广和应用,助力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创造创新的思维,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江苏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结构、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据。在学校运行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这些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其真正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持。

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篇二

无锡惠山古镇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__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始建于北宋金莲桥、唐听松石床在古镇中重要位子。唐皮日休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银杏,400余年古玉兰,古香樟,根深叶茂。始建于明代的寄畅园、愚公谷旧貌依旧。

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有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惠山寺、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尚湖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姜太公首钓处——尚湖

尚湖位于常熟古城西郊,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因商末姜太公为寻访仲雍来常,在此垂钓而得名。尚湖风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00公顷,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之优居苏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誉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区宽广的湖面,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环湖绿树成林,拂水长堤横卧湖中,荷香洲、鸣禽洲、桃花岛等七个洲岛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通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荷香洲、钓鱼渚、山水文化园、环湖观光线和拂水堤景观带。姜尚养身休闲文化、牡丹自然和谐文化、钱谦益柳如是诗意文化、3320_年的常熟城镇民生文化成为观景寄情的几大看点。曲廊、外湖码头曲廊以晚清古建为主调,古朴淡雅,曲廊外看远山之青黛,湖光之潋滟,内观荷叶之田田,内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枫叶倚栏,香樟葱绿,荷香阵阵,沁人心脾。

游船码头处、平台、过道、花池、高低错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饰的游船,“公望号”、“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观曲廊游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观的亮点,与对面拂水堤,遥相呼应的夜景更是壮观。乘游船观湖光山色绝佳,尚湖美美在其变幻无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异,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静谧让人称奇,是水还是冰,三五成群的野鸭嬉水弄出的波纹,解开了这个疑惑,原来春天伴着啁啾的鸟鸣来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么斯文,金波闪烁,碧水盈盈,绿树环抱,郁郁葱葱,映日荷花别样红,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得到张扬。乘上马达轰鸣的摩托艇劈波斩浪,劲风袭面,山岳驰骋,浪击飞舟。

不品秋水不算识尚湖,淡蓝的湖水起着涟漪,薄薄的迷雾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纱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随着摇曳的芦花,让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诗人孙应时诗云“晨晖的野树,晚思渺烟波”,清代诗人陈祖茂写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烟”,道出了意境。水上森林尚湖有近二十万平方米湿地,水上森林遍布池杉,芦苇、莆草、荷花给景区的生态提供了无限生机。岸边水杉、柳树、玉兰、香樟、枫树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绝迹多年的鸟禽纷纷回归,据专家测定,目前湖中鸟禽已达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有中华秋沙鸭、白鹳、黑鹳,有二类保护的天鹅、鸳鸯等,更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白鹭盘旋于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见到“鹰击长空、鸟翔浅底”,“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美景。湖桥串月湖桥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桥,名湖桥,桥有三拱门。此桥构造特殊,系由两桥合成,湖底亦同样倒建一桥。桥洞适成正园形,月圆时候,桥身方向和月亮运行轨道相垂直,当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桥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别有奇观。

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篇四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作为一个旅游业兴盛的地方,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到来。在我最近的一次江苏之行中,我有幸亲身感受并体验到了江苏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美食和人民的热情这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江苏旅游心得体会。

首先,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州的西湖和无锡的太湖。西湖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周围山水相映,风景如画。我乘船游览西湖,欣赏了湖中的岛屿、湖岸边的千姿百态的小桥流水人家,并在湖心岛的花坛边漫步,心情愉快。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的周边有许多迷人的景点,如灵山、三茅山和云洞。我在太湖边漫步,享受了湖光山色给我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其次,江苏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苏州的古城墙和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我在苏州游览了著名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和虎丘等。这些园林都有着精心的布局和讲究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艺术追求。此外,南京的紫金山和明孝陵也是我漫游江苏时不可错过的景点。站在紫金山上,我俯瞰着整个南京城市的美丽景色,感触良多。而明孝陵作为明朝建陵的典范,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园的重要代表之一。

江苏的民俗风情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苏州的水乡古镇和扬州的古运河是我体验民俗魅力的好地方。在苏州的水乡古镇,我乘着小船游览古运河,欣赏着沿岸的古建筑和风景,仿佛回到了旧时的江南,感受到了浓浓的水乡风情。在扬州的古运河边,我看到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古老的街巷,还尝试了当地的传统美食,回味无穷。

江苏的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在苏州,我品尝了当地的小吃,如苏帮菜和苏式月饼,口感鲜美,回味无穷。而在南京,我尝试了有名的南京烤鸭和南京盐水鸭,它们的肉质鲜嫩、皮脆而不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苏的美食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风味,让我大饱口福。

最后,江苏的人民热情好客,为我的旅行增添了愉快的体验。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街头巷尾,我总能感受到江苏人民的友善和热情。他们乐于助人,热情接待游客,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与他们的交流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江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我的江苏旅游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为这五个方面: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美食和人民的热情。江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底蕴,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江苏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感受她的独特魅力。

八上语文电子书苏教版篇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0__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虎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20__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