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模板7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温柔雨2023年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模板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一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3。游戏"对数"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二

1、利用学具学习8的组成。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六型学具每人一套、奖券、积木等奖品、红花若干

1、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7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

生:赵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

2、出示红花,让幼儿用学具摆出8的组成。

老师拿来了8朵红花,要把它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有的幼儿说:“左边1朵,右边7朵。”――用学具数字摆

有的幼儿说:“左边2朵,右边6朵。”――用学具数字摆

教师总结:8有7种分法:8能分成1和7、8能分成2和6、8能分成3和5、

8能分成4和4、8能分成5和3、8能分成6和2、8能分成7和1。

3、让幼儿观察学具寻找数的组成规律。

让幼儿观察学具,说出数的组成规律。左边的数是1、2、3、4、5、6、7,右边的数是7、6、5、4、3、2、1,左边的数递增,右边的数递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7,8分成7和1,叫互换规律。

4、领奖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1)交代游戏规则。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发奖品给你们。但领奖品有一个规则:请幼儿先在自己的游戏区领一张奖券,看清奖券上的数字是几,就代表有几元钱,然后可以去领两种奖品,但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钱要是奖券上的数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根据奖券自由选择奖品,老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动脑筋,又玩了游戏,还领了奖品,我们下次再来玩。

5、放音乐出游戏区。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三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该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知识之外的东西:向敬爱老人、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都能够掌握,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练习课上还要再通过练习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习惯,虽然口算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样练习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四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5以内的序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案例背景:

在日程生活中,我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知道纲要》为先进的`理念指导,结合本学期幼儿活动材料,我设计了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位置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案例描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使幼儿掌握序数词"第几"。

2.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几"表示。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小板凳、五把自制箭头、音乐活动。

重、难点:

重点:掌握序数词第几。

难点: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位置,并能用"第几"表示。

活动教法与学法:

在整节活动,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多看多想,多说,多体验,使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老师与幼儿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时间安排幼儿多游戏,最后是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游戏:拍手对数我说一我对一我拍一下就是一,我说二我对二我拍二下就是二......

二、基本部分

1.小羊排队,引导幼儿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感知5以内的序数,是幼儿掌握序数词第几。

2.小羊抢板凳游戏,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游戏:抢板凳通过不同的方向,进一步学习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送小羊回家幼儿通过操作正确的送小羊回家。

延伸活动: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把小羊送进了第几层楼。

活动反思: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在幼儿园里,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会涉及到序数,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儿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五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六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中班数学有趣的扑克牌教案反思篇七

1.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幼儿画册》,笔。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用点表示5。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个苹果,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个苹果。

2.用点表示6。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6个西瓜,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首先这节课是让幼儿以游戏和拟人化的形式来完成数量的一一配对,从形式上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突破了数学的枯燥。以拍手的形式进入环节,让孩子减少了疲惫感,感觉好像是在玩游戏,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其次,以小兔和水果卡片满足了幼儿的视觉感。

不过从作业的结果中来看,有很多小朋友对物体和小圆点的一一对应掌握得不太好,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下面就来欣赏下孩子们在做作业时的情景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