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写作范例,提高作文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写作技巧。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一

摘要:课堂拓展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有机的课堂拓展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恰当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对具体拓展内容进行鲜活的选择。

关键词:课堂拓展;内容;时机;选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是一个引子,而语文学习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这个引子。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引子走进作家作品,走进作家精神领域,走进文学,走进文学史,走向更广阔的思想和文化空间。所以语文教学作为引子的一个重要的引领方法便是进行课堂拓展。

那么,课堂拓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空间,使原来的内容得以展开。具体说,课堂拓展就是以课文为基础向课文所引导的方向生发开去,多联系一些相关知识,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知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建立起更新的更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多思考一些相关问题,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一些知识现象和社会现象,使所学和所用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扩大思维领域,提高读写能力,发展人文素质之目的。

当然,课堂拓展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丰厚的知识储量,需要有开阔的眼界,需要有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文本为依托,又要高于文本。当然课堂拓展也不是无限制无目的地延伸,否则语文课很容易成为历史社会课或者考据课。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拓展?我认为,课堂拓展要讲究有机。何谓有机?就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是恰当地融于课堂环节之中,就是对于具体拓展内容的鲜活选择。

一、所谓有机,首先应该是课堂拓展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本人曾经看过杭州外国语学校郭初阳老师的一个课堂实录:《项链》。在这堂课里,郭老师引入了莫泊桑的女性观,莫泊桑的创作谈,引入了中国评论家对莫泊桑小说的评论,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欧洲童话经典《灰姑娘》与女主人公的命运进行对比。在这样一节精彩纷呈,含量巨大的课堂里面,学生无疑真正步入了一种文学史的氛围之中,将自己置身于大语文的天地之间进行遨游。当然,我没有郭老师那样丰厚的文学素养,也没有杭州外国语学校那样高素质的学生,但我觉得,郭老师的课至少可以为我们指引一个方向,课堂拓展可以达到怎样的一个深度广度与高度。

以郭老师的课为契机,我概括了一下,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拓展内容大约有五个方向:

1.背景资料。

像胡适的《我的母亲》需要介绍胡适写作的`背景,《水调歌头》也要介绍苏轼写这首词当时的情况。教授《春酒》总要介绍琦君的写作背景。

2.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类资料大多都是作者在对自己文章进行解读时留下的,比如《云南的歌会》一文,沈从文先生在《湘西民族的艺术》中说道:“产生这样的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的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我的母亲》里面提到胡适《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3.名家的材料。

《春酒》讲授中可以引入余光中的《乡愁》;《五柳先生传》可以提到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又如教学《〈世说新语〉两则》时,为增加学生对魏晋时代那种率性而为的士族风度的理解,我引入了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阮籍的白眼,纵酒,长啸,他的不拘礼教,轻慢官场,穷途之哭,无一不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士大夫率性而为的真实写照。这样,对陈太丘的决然离去,朋友在孩子面前的先骂后道歉,种种似乎怪异的行为,学生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了。

4.老师示范性的材料。

这主要是老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示范性的段落批注,借此让学生尝试学会这种批注方法。

5.情境再生。

就是问学生在面临这个情境的时候会怎么做,借此看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

例如在处理课文《羚羊木雕》时,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联系实际,问问学生会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么在学生讲述自身经历时,我们也应该对学生提出中肯而切实际的指导。

《学记》有言:“君子之教,善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优质的教学需要的是启发与开导上的功夫,而课堂拓展正是启发和开导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在教学《马说》时,我并没有一开始便介绍作者韩愈,而是在文章高潮部分,作者发出悲愤的呼吁“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时,引入作者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的经历。这样学生对韩愈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便有了直接的认识。

同时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梳理好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就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补充。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名家资料方面的拓展是随着对文本分析的深入而相应出现的,很多都是出现在文章分析的中间的。

总之,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拓展内容,可以大处如泼墨,高屋建瓴,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而细微如精雕,一丝一毫,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界。

三、所谓有机,还要表现在对具体拓展内容的鲜活选择上。

我们知道有机的拓展内容有五个方向,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内容,如背景资料的拓展本身是相当浩繁的,也存在着有机选择问题,它应该体现一个鲜活的原则。这主要针对现实教学中许多具体的拓展存在死板等问题,比如拓展的内容相对单一化。很多课堂上的拓展都在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但是,在处理时,我们往往只是介绍作者是什么什么家,写了什么什么书,这些僵死的知识介绍并不能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思想之中,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再比如某些拓展纯粹只是表面文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些老师为了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常常喜欢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这种阅读往往时间既不足,深度又过大,学生连看完材料的时间也没有,更谈不上有阅读的体会与见解了。这种拓展完全成了走过场,成了聋子的耳朵,只是摆设。

课堂上有了拓展这个环节,知识体系就在拓展中得到构建,课本知识得到了迁移,得到了应用,知识在拓展训练中转化为运用能力,文化的知识就会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学习了“一”,通过拓展,就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识和能力就得到逐渐的发展。所以说,课堂拓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然,拓展不能脱离文本,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忠实于课堂。总之,有效的课堂拓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让语文课堂的天地更广阔。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二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怎样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1、利用图画来创设立体情境。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所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在创设情境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在教学《我们去看海》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画,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我们去看海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我们去看海》一文,在教到我们去看海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我抽了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借助语言来创设语言情境。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语言情境依赖学生已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们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山雨》我在引导学生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教学时,我以指导朗读贯穿课堂,先由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然后问:"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孩子们在一名同学的配乐朗读声中,闭上眼睛想象。当孩子们睁开眼时,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想象:"我幻想自己是一滴雨,像一个个小手指,在树叶上丁铃丁玲地响着,实在太好听了。""我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淋湿了。""我幻想着当山雨落在每一片树叶,每一片绿草的时候,它一定非常开心!""我仿佛看到了山林的雨变成了各种颜色,""我似乎听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飘飘洒洒的雨丝就像是神奇的音符,组成一支幽雅的乐曲。"一个又一个富有韵味的朗读声带出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图。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

我运用了以上几种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往往是多种情境综合运用,有主有辅,关键在于运用情境,使语言所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使课文教学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更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方便。我们更应加以利用,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高效性。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三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每年招生120人,实行大类培养。近年来,都是大班上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1)教室偏大,教师视野过宽,秩序较差。(2)学生玩手机者众多,课堂管理难度较大。(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不好,往往一讲到底,学生兴趣不足。(4)教学对学生关注不够,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面狭窄。(5)忽视学生的深层体验,学生学习动机弱化。以上诸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学方法单调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所致。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起,本教学团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经过二年的努力探索,取得较明显效果。兹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把多媒体用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大班教学,对提高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一是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做好课件,把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汇集到课件之中,图文并茂地展示知识要点;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与学生建立qq群和微信群,将现代研究的新进展经归纳分类后不断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更多地接受专业教育,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精髓。

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在一节课中可以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如我们在讲授“经络”一章时,一边采用人体经络立体教学模型,一边采用平面经络图讲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又如对某些概念难点,则采用老师出思考题,课后学生查阅资料,在下一节课时请部分学生来主讲,这种“翻转”式的讨论课也受到学生欢迎。

针对部分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学不得法、费时吃力仍掌握不好的情况,我们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其基本的要点是善听(课内)、善记(课内)、善思(课内外)、善议(课内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学生,教师釆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经研究发现,学生对讨论式教学方法颇受欢迎,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可为自己提供主动学习和展示学习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导演”,对学生的思维要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中医思维探索及研究,如此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将学生的被动接收式学习变成主动思考。通过这种讨论式学习,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种无形而潜在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是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所起作用最形象的写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学生交朋友,取信于学生。学生对你信任了,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课了。

6.通过设立助教,组建课程学生小组。

大班教学的学生数较多,教师不可能与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近年来为每门基础课(大班)设立助教1名,以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同时组建该课程若干个学生小组,通过学生小组把学生组织起来,平时助教可通过微信或qq向各小组下达自学提纲、布置作业和讨论题,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7.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总结以往教学评价的经验与教训,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评价,采用课程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课余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该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被作为专业评估课程之一。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经统计,近二年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提高20%。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专业基础性课程大班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四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他们而言要学好生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他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1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医学生理学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pbl式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首先从临床获取典型病例,根据生理学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引出多个问题;在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生理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帮助其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在分析、讨论病案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达到掌握生理学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精心设计,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实施,既可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2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其动画演示、图片、动态的文体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如能将板书、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则可起到互补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理学教学中,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它比口头表达更清晰、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如物质的跨膜转运、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兴奋传递、肌肉收缩、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突触传递、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等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听起来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不易记忆,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则变得形象、生动且容易理解。另外,由于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教师在讲解生理功能时,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知识,但又不能耽误太多的的时间,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了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生理学实验课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去做。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1]。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原则和考核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的生理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和考核,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进行生理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其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成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医药学人才[2]。

4完善授课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课件在文字、图像、图表和动画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生理学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讲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重视授课的艺术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血液及血细胞的运输功能时,可以这样解释:在心血管周而复始循环的血液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血液中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等就像漂流在这条河流中的船只,起着重要的运输功能,它们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等运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同时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态的图解演示和强化的听觉刺激,使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和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使每名学生做到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等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教师得体的服饰,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无不显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优美的音色,恰当的语速和停顿都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设计性实验、完善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激发中专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铁建,方卓,覃玉智,等.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探讨[j].实验医学杂志,,4(1):49~50.

[2]郑梅,杨榆青,李莉,等.中医院校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9(3):50~51.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五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用;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调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

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

如,在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介绍青海湖美景的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3.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

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04).

[3]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2(09).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六

摘要: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智慧,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科属性,让语文教学充满挑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智慧,就必须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语言发现生活的美、通过赏析文本体验境界的美,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积月累下的语文知识,从而有智慧的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宇宙观;智慧意识。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的精髓在于他提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并在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智慧的增长,知识将减少”。那么,何谓智慧?对这两个字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拈花一笑的故事是智慧,盲和尚在夜晚打着灯笼前行的故事是智慧,蜘蛛结网的过程也是智慧。语文学科可以被理解成、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无可置疑语言、文字、文学、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智慧意识该如何体现呢?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感受语言,发现生活美。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用了部分古今中外的文章,这些文学名篇在对自然美和生活美,以及情感美的体现上具有代表意义,它能有效地扩大学生视野,能够从中看到人类社会生活中不断前进的人文景观,和人类对未来生活的奇特、丰富的想象景观。有“杨柳依依”的明媚之景,也有“雨雪霏霏”萧条之境;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波涛汹涌之景,也有“满地黄花堆积”的忧伤之境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思想感情,并表达其美学的理想。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琢磨与赏析那些景物描写,使学生能自主地进入古人营造的那份情境之中,去感受那些惆怅与欢快,使学生的情怀得以培养与扩展,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感官,让学生自己体会意象与意境,体会大自然中的细腻与壮丽之美;让学生能从更宽广的角度、更深层次地去从而在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在体味语言中发现生活美。

二、赏析文本,体验境界美。

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天人合一、心物不二、文质不二的创作观点,节奏、流动、宇宙观、自然朴素和自由自在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某种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与人类共有的情感体现,作者的情思则在意境中被物化而得到了表现。吹皱一池春水,群花自落,细雨落花,枯树寒烟,仅仅几组词语,几个意象,便能带人进入意境。中国汉魏六朝时期,是人们精神得以自由解放、富有智慧的一个时代,有放荡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不懈追求心灵自由的嵇康、阮籍。晋人建立了最高的舍得与空明的意境,在发现自然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山水便成为他们抒发情感的媒介,因此中国诗常以山水境界做为表现和吟咏的主题。在空间上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的俯仰,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宇宙意识的体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地意象,更是一种怡然自得心境的体现。人教版高中语文五本必修课本中,古代诗词所占篇幅较多,有助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文化更深入的阅读与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补充学习课外与中国古代有关的文化常识,才能充分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奥妙所在。在文学作品的境界中去提升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涵养,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三、综合运用,充满智慧美。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追求自由,有智慧地生活。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识字;注重语言层面的理解,中学时注重技能与感知能力的培养;更高的学习阶段则是为了将已有的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转化成智慧,从而更好地生活。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是他的世界,空间和时间合成了她们的宇宙观,她们的生活从容而有节奏。登高而望远,他们以大观小、俯仰自得,用心灵的眼来笼罩全景,她们眼里的自然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中国古代哲人曾经用音乐中的十二律来配合一年十二个月的节奏循环;他们认为否极泰来;绚烂之极总是归于平淡;他们有“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常见于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学习语文,接触这些具有代表的文化原典,即使是被烟雾笼罩的眼前,也能看到清澈的景物,旨在于心得澄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用古人的宇宙观去看待生活,眼前也会是涣然冰释的景象。学生学习语文,在于自身生活境界的提高,在于自身修养的提升,在于运用古人的智慧能更好品味生活的深层意义。在语文教学时应让学生多亲身感受一下大好河山的美妙,然后把这些波澜壮阔的感觉记录下来,并且养成学生能纳百川的胸怀与豁达的情怀,是语文学习最好的境界。为了智慧生活而学习语文。为了学生有智慧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智慧意识。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罗建成.如何在中学语文中实施美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9.。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七

教育的智慧。

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事业,是智慧与智慧的对话。。教育是门学问,充满智慧。

(一)。

我们的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嗷嗷待哺,他们的成长就如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一样,需要人们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所隐含的真谛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许你初为人母,也许你初为人师,但你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孩子在何种环境下长大至关重要。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讽刺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心。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中环境下长大的呢?

(二)。

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深感教育的艰辛和苦楚,并且痛惜中国的教育方式,它禁锢着孩子的个性和自立、自主能力的发展。看看美国的教育方式,总觉得有点启发。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睡。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起做,很少缠着父母。

3.让孩子接受锻炼。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工程师叫杰姆斯,有一天他带着三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程。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摸黑回家。为什么这样做?他是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教孩子使用工具。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应该学会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去修理。"他们会告诉孩子一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家里东西无论那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着自己修理。

5.教孩子适应环境。美国的家长在假日里常带着孩子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一般不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6.进行自我保护训练。美国有很多的家长带孩子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走才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以上所述,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要圆吗。但你不能不承认美国的教育理念确实要比中国前卫,中国的中学生确实拿了很多奥赛金牌,但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一个没有。还有在外国的市场上,到处都可看见“中国制造”的商标,但是要看见“中国创造”的产品是寥寥无几。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发展。我想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三)。

且听一段故事: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反抗、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碾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战栗,曲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八

从智慧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活动依然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些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课,不能吸收学习内容自我学习意识不足等等。我将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展开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设计。

2.1模型的建构依据。

数学来自生活,又可以作用生活。可以说,数学已经和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标准曾说过数学教学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开始,亲自去体验数学由生活现象转换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当中来,进一步地再去指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不仅能收获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还能获得数学思维并使用相应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课程标准液倡导老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模式去建设学习数学的体验环境,帮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思考与探究的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

智慧不仅仅能展现在教育过程中,还能展现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实践考察过程。智慧教育教学不仅要启迪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思考,去积累思维发展的经验。教师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波且有知识的教学背景,让学生自行感悟。而不是老师强行教出来。在智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构想问题、抉择问题、评价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在发现问题,让学生能针对这些问题,自己有独立培养问题的意识能力,对待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在构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感知规律。在抉择问题时,学生要能够综合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问题。在评价问题时,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在归纳问题时,学生要从感性的认识转换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演绎逻辑能力。

3总结。

全文对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进行了深度探析,并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为以后的智慧教学呈现更清晰的学习目标、更加的合理化和多样灵活化。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积累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九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生命的火焰!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的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对学习者智慧的培养。

从教十多年来,接触并使用过很多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新课改这几年里,更是学到并使用了不少的新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课堂。总之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要讲究英语教育教学的智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位教育家在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记单词词汇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恰恰就是单词词汇了。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记英语单词感兴趣。

记单词是十分枯燥的,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到一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几十个单词抛给学生,规定用多少时间给我记下来。学生一定会非常反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酝造一个非常宽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记的话,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把记音标和单词的任务完成了。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中学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近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热心帮助,我的学生与我一同成长,我学会了许多英语教学法的智慧,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健康人生观,即:乐观、自信、进取!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

智慧教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力,而教育模式创新与掌握时代定位这俩个方向是设计者在实施智慧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尽管课程实施具备智慧与创造、虚拟与真实等等的特征,但是,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1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足。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都以应用教学为主,一般将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去分析解决该问题。但是,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精神相比,后者的学生素养更加可贵。将问题直接进行分析解决是从已条件和问题出发的,而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是在未知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寻找与提炼,它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教师知道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提供的情景教学案例仍然缺少吸引力,有时候是夸大其词的“假情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没有起到帮助性。

1.2缺乏“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的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曾提出,学生经历并通过义务教育数学学习阶段,能提前适应社会在发展中所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如今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俩基,即“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各个版本的数学教课书都能查看到数学思想,但是,在这多年来,小学数学只存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和思想经验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去进行实行与评价。教师喜欢实行数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往往都把概念公式等等知识先一股脑传授给学生,然后以考试要求做为对比,进行大量地考试训练,尽管这种做法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的实质性作用,同时,教材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老师教学时间的限定、老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等因素,让数学思想教学显得势单力薄。而数学的活动经验是老师没办法传授给学生的,只能让学生在“做”中进行积累。尽管当前有许多教师也强调注重教学活动设计,但是往往内容都比较单调乏味,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并没有积极且合理高效的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

1.3缺少“策略生成”和“活动归纳”的总结。

尽管课程标准已经提出课程教学要进行“四基”,但是在一些一线城市教学依然存在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缺乏活动经验的累积。积极响应演绎活动,却不够重视活动的归纳。俗话说,教育过程的内在是生成性,它是对教育产生一种不确定性。而学习的生成心理过程会有四个阶段,即转换、社会化、外显化和内化吸收;加上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基础都不一样,在对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社会认知过程中,会形成不一样的个人需求,所以,一刀切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当前的课堂教学策略也不能适应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一

论文关键词:探索,教法,提高效率。

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们都有深刻的感受,这几年教育教学改革轰轰烈烈,教材课本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相关书籍也看了不少,听课、评课更是年年搞。当然,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尖子生与以前的同级学生高出很多,可差生的比例比以前高出许多。课堂上花招不少,可课堂却失去了实效性。难道是课改错了?不,我想不是。我认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方法不只是课堂教学,也不只是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教师的个人魅力,情感因素,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这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必要的,他们对提高英语的效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提到教法有人就以为是课堂教法,有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找课堂教学的“秘方”,可效果有时并不理想。下面我从我个人观点谈谈除了课堂教法外,如何运用好教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一.彰显教师的个人魅力,促进英语教学效率。

喜爱的对象。彰显教师个人魅力,并不是说要打扮的非常时尚,教师的外在形象应让学生赏心悦目,成为学生的导航。教师的威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有威信的教师。他的鼓励和表扬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为人师表”才能树立威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又要有高尚的品格。新时代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对待新事物,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的老师,当然愿意上他所教的学科。

二.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情感教学,可以优化英语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对学生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中,他们会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情感动力,推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对教师的情感取向。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情趣的情感氛围,形成教与学双方情感的积极指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其成就感,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求。

三.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学习中,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和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按时、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参与,认真记笔记,正确书写的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修改的习惯等。

四.尽量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现阶段新大纲提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可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钻研,找出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会起到重要作用。我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非检测性的评价,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个别谈话记录,家长留言,课外活动表现,值日报告等;二是检测性评价,包括平时听写,家庭作业,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检测等。评价主要以单元为单位,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登记、存档。评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较复杂的工作,但科学地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所得,当然,除了我讲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老师们不妨多想一想这些可用的课外教法,会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大有益处。坦白地说,我也曾经盲目地只追求课堂教学,但几年下来总自我感觉不好,我觉得很多教师可能像我一样,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教学方法的使用。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在课堂这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方,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原因吧!“功夫在课外”,请各位老师不妨试一试。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他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敢说,敢做……其实他们的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限。如果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细心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所蕴涵的无限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课堂教学上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动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课件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整个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了地区化工企业人才需求,为学生以后的生产实习和就业打下了基础,联系工厂实际,拓宽教学内容化工工艺学教材中介绍的都是些传统的、较为成熟的工艺,而工厂中所采用的实际生产工艺多为在成熟工艺上进行技改后的工艺,如对工艺路线的调整、催化剂的更新及设备的改造等,这些都是本着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为目的的。将这些发展方向引入课堂,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技改。比如在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教材中提供了ppg化学工业公司的工艺流程,其中包含了乙烯加成制二氯乙烷工艺,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这就涉及到反应热的综合利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新信息,拓宽思路;

(3)要求学生最后形成一篇小论文,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紧跟学科前沿,扩充课堂信息量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而教材的更新有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常常将一些行业新动向、新信息引入课堂。比如合成氨工艺中所涉及到的co变化工段,书中仅介绍了中、低变工艺,随着科技进步,目前已开发出了全低变工艺,新工艺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又比如在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工艺部分,我们增加了现代乙烯发展情况的课外话题,介绍了世界主要的化工生产基地。通过这些新信息的引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思路,也为他们的就业搭建了知识平台,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强化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比如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是其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热量的综合利用则成为该工艺的核心,引导学生将该工段中的换热网络画出来,同时让学生利用化工技术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又比如在该工段中,脱碳过程涉及到甲烷化和吸收两种方法,让学生对其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思想。加强专业综合实验,进行“方法论”教育[2]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是工艺性的综合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工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该环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传授知识的模式,重视“方法论”的教育,教师只提供实验题目,例如:高性能吸水树脂的`制备、天然水处理材料的制备、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的优化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例如:怎样根据所给课题去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如何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定最终实验方案?如何选配实验设备、组织实施实验?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有价值的结论等。这些实验安排不仅体现了化工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工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学会利用工艺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只凭借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考试方法存在许多弊端,老师用全部学时授课,学生通过背书、记流程,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这样不但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气,同时也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达不到考核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时,对重要章节和典型流程进行深入介绍和讲解,对有的章节则进行总结介绍,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由老师设置问题考核自学效果,并计入平时成绩;而对有的章节则可以用专题讨论的形式,例如针对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乙烯液相加成制二氯乙烷工艺进行改进,指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完成ppt制作,并进行专题讨论,最后提交小论文,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最后的成绩考核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采用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不仅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工艺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还可以减少某些学生靠考试作弊等偶然因素而取得及格的可能,从而培养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的好习惯。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四

《化学课程标准》中在描述初中化学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和环境的关系。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化学和生活实际是密切相连的,是真实的。

学习化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但现在的化学教学,很多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开来,单纯的为考而教,脱离了化学的本质。

因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在题目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减少虚构,逐步渗透真实化学的理念。

一、将深奥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树立真实化学的理念。

初中化学从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接触微粒,到第六章、第七章将微粒的知识逐步拓展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初中化学从宏观走向微观,这同时也增大了学生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难度。

但在教学中如果能把这些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生刚涉及溶液的知识时,对物质的溶解,特别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这一观点,在理解上由于无法具体化、形象化,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但如果将其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就会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

以吃药和烧汤为例,有些孩子见到大片的药丸时,由于感觉其可能很苦、难以下咽而拒绝吃药,但如果其父母将药丸放入水中,得到溶液后,这一问题就能够解决。

再如,烧汤时,要放盐、放味精,但我们喝汤时只尝其味而未及其物,通过这样的引导,就使学生容易理解溶解的实质:物质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水中,同时还能理解溶质可以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的结论,这样理解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很容易了。

在学习第七章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时,通过添加指示剂,出现颜色变化,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也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典型例子。

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很多教师都清楚将第三、六、七章融会贯通,一定能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但如何打通呢?实际微粒就是贯穿这三章的主线。

所以,正确理解涉及微粒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深远的。

除通过生活化、具体化的手段解决微粒问题外,教学中还可采用图示法,如在理解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问题时,利用简单的图示来表达离子间的“离”与“合”,也能变抽象为具体。

以上这些实际都是为了将化学“真实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其实就在生活中,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这样就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尊重实验事实,引导实验过程的.真实化。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初中学校在普遍创建了苏州市现代化初中后,实验条件得到了改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增加。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尊重实验事实,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化学的真实化理念。

如,某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若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的时间太长,结果澄清的石灰水由清变浊再变清,然后一直保持澄清。

有两位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甲生偷偷将清液倒掉,换澄清石灰水再做实验,得到了浑浊液;已生却因感到不解向老师汇报,面对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要及时鼓励,要让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敢于提出问题。

如果这时教师再解释日常生活中水垢的形成,学生一定会终身难忘,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再思考:要让清液再浑浊,应该怎么办?加热。

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眼里,教师演示的结果都是与教科书上写的内容是一致的,并没有出现偏差,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敢相信自己的情绪。

在很多的实验操作中,现象都是与反应的量、颗粒大小、先后次序等有关系的,苏州市近三年来的实验考查的考签都是全市统一的,全市这么多初三学生,他们做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不可能!我们应该尊重实验事实。

去年的关于碱式碳酸铜性质的实验,现象就多种多样,有的同学先加酸后加水,有的同学先加水后加酸,得到的溶液颜色不同;有的同学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的沉淀颜色不同,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操作上的失误,老师都应该认可,都应该表扬。

再如今年的实验考查,铝片如果反复使用,现象肯定不同,因为表面的氧化膜逐渐被除掉,反应的速率必会逐渐增大,相反,铜盐溶液由于被反应,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其浓度降低,反应的现象也会不同。

这些都是正常的,要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真实化学的理念,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实验结果,如实记录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才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通过不同实验小组之间的对比和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际上,中考命题的老师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刁难学生,他们不仅自己做实验,而且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所以,实验方面的命题都是客观化、真实化的,没有虚拟或理想化的题目出现,这也给初中化学教师引领了实验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命题中注重真实化,引导学生答题的真实化。

命题是渗透真实化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有很多命题出现虚设或理想化的倾向,这容易误导学生。

近几年的苏州市中考题,命题者始终保持真实化的理念,涉及的现象和数据都是真实的,经得起实验检验的。

在很多的教辅资料中都有这样的题目,将12.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10g,则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细致的分析一下,这样的命题与实际相符合吗?氢氧化钠钙微溶于水的,所以澄清石灰水是很稀的溶液,要得到10g沉淀,理论上计算消耗的澄清石灰水应该在5公斤以上,应该抬上一大桶的澄清石灰水才够用!况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时,明显有气泡冒出,怎么可能完全吸收呢?这样的命题会使学生所学知识变成空中楼阁,无法应用于实际,试想一下,如果实际测量中我们的学生真的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这将会是多么荒唐的举动。

分析近几年的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真实化学的理念早已渗透到命题中,只是我们没有细心的去研究。

前年的中考卷出现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这已经给一线教师提了个醒:不能总是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

后来有的老师专门做实验验证了这个问题:确实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还是很少的,而且这样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这是向上排空气法无法相比的。

从上述的例证中不难看出,命题的真实性对教学双方都是有较大影响的。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独立命题时,要始终贯彻真实性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命题的真实性还直接影响学生答题的真实性,现在有很多学生审题能力较差,这除了思维上的问题,还有习惯上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一直要求学生,不论是回答什么样的化学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与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相违背,也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要区别铜线和铝线,方法是什么?有些同学回答测密度,有些同学回答测导电性,这些都体现学生答题远离真实化的事实。

本来用眼睛看就能区别的两种物质,有必要费这么多周折吗?而且测导电性或测密度在生活中可行吗?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以还原化学真实的本性。

当然,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渗透真实性的理念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从学生接受化学启蒙开始,就逐步树立这样的理念,突出学以致用的观点,逐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为营造高效的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五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颗心唤醒一颗心。

--题记。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这是龙文教育的办学核心宗旨。旨在警醒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责任与良心去灌溉祖国的花朵。但是,我从工作里一年多的学习中得出的结论是:教育,不仅仅是一项良心工程,更是一项浩大繁琐的智慧工程,而且这智慧并不是说说而已。

一、用智慧带动课堂。

作为一对一的教学工作者深知,一对一教学和班级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不能够很清楚地认知差异,就会出现很多“重复性”与“垃圾式”的教学模式。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容易陷入“填鸭式”和“题海式”的枯燥教学程式里。久而久之,孩子厌学,教师倦怠。智慧的教师则是把学习或复习的工作扔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添上课的积极氛围。比如可以在考前的复习课上扔给学生这样几个问题:

1.你认为这段时间你学的最好的模块是什么?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3.你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4.你对复习课有哪些好的建议?

5.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良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巧妙地避免了被动性地听课局面,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出针对性的重难点有效各个击破,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效果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策略。

二、智慧管理可用“以法治生”、“以爱引导”代替“反复说教”。

管理我们手里的学生,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建立师生关系的初期就要订立好原则与标准。否则界限不明,后期的教学工作就成了无用功。此外,作为教师的我们易于陷入居高临下的境遇,将自己摆在中国传统的说教者和拯救者的位置上,一两次,一两个月的教育就希望学生能够“脱胎换骨”,这未免有点异想天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学生的改进也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对待学生固然要严厉,但是更多的'是心灵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沟通。面对各种脾气古怪的后进生,教师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对待和付出关爱。因为我看到很多老师曾经尝试做了很久的道德说教者后却看不到学生半点变化时就会如激怒的狮子,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一点理智,让脾气性格古怪的孩子发完火,使完性子,抑制住我们内心的怒气,慢慢去感化和教育。人心都是肉长的,教育的本职其实就是让血肉鲜活的心开出美丽的花朵,让坚如磐石的心柔软鲜活起来。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难而细腻的工作。

平时的教学任务和整理道具任务比较繁琐,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人力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充分发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有“事”可做的,并且在做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感。面对学生,我们决不能从心底里将他们划分为三六九等,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去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中国的经济发展愈发讲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成功的标准呆板地被固定为有钱有车有房,孩子成功的标准也被唯一地固定为第一第一还是第一。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目的很呆板,认为只有第一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才是最根本的价值体现。于是实在学不好的总不能得到认可的孩子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久而久之,行为便会出现偏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只有学会让学生在教师恒久的引导下“亲其师”才能令学生“信其道”。否则一味求快求成果,急功近利的心态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纵深的隔阂与鸿沟。用爱去沟通是一门恒久而艰难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因为每个人的耐性是有层次的,很多教师在长时间反复苦口婆心地教学后仍然不见成果,这个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便深感挫败,面临巨大的瓶颈。这就让我们不但怀疑孩子更动摇自己的信念和决心。于是在教师的道路上能够走下去并且能够作为成功教育者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恒久耐心和爱心的;一种是不断教训并且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的。二者真的缺一不可,归纳为一句话则是有智慧的人。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六

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提纲一经列出,本章就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要点明晰、重点难点突出了。学生按照提纲预习教材内容,思考预习题目,既可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新旧知识联系,发现疑点,解决一般问题,增强听课和笔记的针对性,又可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掌握读书、自学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而规范的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已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着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概括要点、提炼观点、澄清疑点、分析易混易错点、落实考点。精讲基本的系统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点拨历史思维。把分析历史现象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准确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遵循大纲、考纲,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紧扣知识要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贯彻教学意图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指导的'方法,以练习的形式具体化。章节练习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单元练习、阶段性练习重在知识过关;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应注重能力培养。练习宜精不宜多。一般说来,好的练习在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在思路上要有启发性,既能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巩固、深化和活化所学知识。练习中一要注意良好审题习惯及解题技能的培养,规范答题;二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提高解答主观性试题的能力;三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四要重视练后讲评,上好讲评课,矫正补偿,启发指导。

第四步:根据反馈信息,做好辅导答疑。这是教学工作的弥补环节,也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出现的疑难和暴露的问题,兼顾普遍性和个体差异,通过集中辅导、个别答疑、互矫互补、错例示众、达标测评等方式,分析差错原因,指导答题方法,弥补知识缺漏,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透彻解释,归纳起来就是: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反映历史演变规律的内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反映国情的内容以及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即历史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基本史学原理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历史阐释的能力。加强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教学,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一)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即在把握专题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条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能力培养、发展和升华的关键。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专题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系统,专题之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历史知识结构的学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有重点的学习,既便于知识的储存,又便于知识的提取,能够有效地保证历史学习质量,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同时,把握结构、梳理线索、提取系统知识要点、归纳历史认识的过程,也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利于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二)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诸如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一切历史现象互相联系并受因果关系支配;人类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矛盾形成历史运动;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呈螺旋式上升运动;一切历史发展都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处于支配地位;历史事件的性质由本质决定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分析历史事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更不能主宰历史。上述基本观点在历史教材中虽无直接表述,但却渗透在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分析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解决言论评价问题的基本方法:先判断言论的正误,再说出判断的依据,最后分析反面人物言论的虚伪性、反动性或正面人物言论的科学性、深刻性,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史与论有机结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如上所述,充分重视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历史教学就能真正收到实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因此得到切实保证。

智慧教学的论文智慧教育论文(优质17篇)篇十七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受到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寓言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专业17篇)

    教学计划应注重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通过参考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指导。1、正确、流利、有感情

    育儿嫂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学习或工作中的点滴收获,让自己有更多的成就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节演讲稿(优质16篇)

    教师演讲稿的格式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应该饱含教育教学的思想。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看到教师演讲稿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丰富你

    会计论文会计论文(精选13篇)

    会计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在下面的案例中,你可以看到一些错误的会计总结,从中汲取教训,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我为奥运做点啥(专业16篇)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动物医学毕业生的英文简历(优秀21篇)

    毕业生在即将离校之际,需要对过去几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回顾。如果你正在写一篇毕业生总结,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范文供你参考。即将面临就业,对每个毕业生

    大一生活委员的工作总结(模板18篇)

    每个月写一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帮助。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间大学

    讲诉活动教案反思(汇总23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教学工作计划是在一学年内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苏菲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可以增加自信和自我认知的准确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你们的写作会有所帮助和启发。《苏菲的世界》是智慧

    中班艺术的教案中班艺术的教案和反思大全(19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确保教学进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实例,希望对中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活动目标:1、体验洗澡的快乐,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