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飞雪

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我们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和记录。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整把握和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明确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主张,制定教育方针是党实现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本身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

明确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人民性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充分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教育成为人民提升综合素质、获得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的教育目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总要求。这种人才必须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既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指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这一根本途径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才必须也只能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当时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保证了各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克服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顽瘴痼疾,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我们还要看到,当前的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要保证教育健康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贯通起来,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坚持系统思维,在全面上做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善于从全局和整体上看问题,力戒片面化、狭隘化、功利化和短视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在尊重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坚决杜绝违背规律、影响教育科学发展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和核心来开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重视和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建立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检查各项教育工作、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纠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健全各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强化教育督导,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强化督导问责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二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

思政课重点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一直以来,不少传统观念束缚了党员干部思政课的开设,因为忙业务,机关不够重视,草草了之,甚至视之为假大空的“洗脑课”,横幅一拉、姿势一摆、照片一发就算完成任务。党员干部要上好思政课,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温良恭俭让”,不能一般性谈谈认识,必须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彻底亮亮思想,深刻剖析问题,认真整改,切实做到正视问题、触及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思政课重点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思政课学习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要有行动、有声势、有效果。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才能立起标杆、树好榜样,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让全党更好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更加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党员干部在思政课学习上要作表率,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扎实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思政课重点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让党员干部“多创新、多变革、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组织党员干部组成讲师团,建立党课资源库,根据各基层党组织需求,送课上门。要增强思政课灵活性,打破党课“你讲我听”的单一授课方式,通过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形式,营造平等、自主的课堂秩序,党员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增强思政课感染力和实践性,党员干部要深入革命老区、红色专题纪念馆等,从硝烟和战火中汲取力量,在尘封的历史中,用心用情去感悟那份过往的激情和沧桑,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整把握和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明确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主张,制定教育方针是党实现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本身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

明确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人民性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充分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教育成为人民提升综合素质、获得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的教育目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总要求。这种人才必须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既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指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这一根本途径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才必须也只能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当时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保证了各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克服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顽瘴痼疾,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我们还要看到,当前的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要保证教育健康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贯通起来,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坚持系统思维,在全面上做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善于从全局和整体上看问题,力戒片面化、狭隘化、功利化和短视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在尊重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坚决杜绝违背规律、影响教育科学发展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和核心来开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重视和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建立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检查各项教育工作、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纠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健全各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强化教育督导,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强化督导问责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四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可以说,思政课就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第一课”。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就是释疑解惑、走近人心的一门功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思政课承担着知识传承、价值引领、行为养成的重要职责,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新时代思政课,既是“传道授业”,更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总书记重要文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阐述了学校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明确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关系到国家千秋基业的系统工程。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维最为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让思政课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第一课”。要摸准青少年思想认识的矛盾点,讲透青少年利益关系的交汇点,找准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青少年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交融交锋的思潮中谋共识,在多种多样的声音中立主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要以解疑释惑的真诚为切入点,以辨别是非的真理为立足点,以奋斗人生的真谛为着力点,以社会责任的真言为落脚点,既要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吸引力,又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纠正青少年存在的片面、狭隘、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以透彻的分析浸润和引导青少年,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润物无声地立到青少年的心里。

时代在发展,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譬如,要将今年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作为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让源于事实的理论,推动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通过思政课,把民族精神宣讲好,把爱国奉献宣讲好,帮助青少年把握思想方向、保持战斗定力,就能真正将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挑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五

思政课,立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给他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培根“铸魂”少年“养成”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中强调,“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理想“情怀”,是每个教师肩头的责任,更是坚定的教育“初心”。

脑中藏“山海”,笔下著“宏图”。“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蚕心烛魂育桃李,重墨多彩绘丹青。”三尺讲台,成了教师恪守一生的箴言,是一生静候的佳音。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就是这样一群人,将脑中“山海”“诗书”“多彩的世界”描绘于黑板之上,带领学生领略浩瀚的书海、缤纷的世界和人生的前路。教师的核心是以学生为重,是在不断自我学习和“辅导”他人学习的路上取得进步,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坚定“始终向学”的步伐,以专业素养、专业发展、专业责任为学生们的成长“铺路”“引航”“加油”,绘就“大鹏展翅”的美丽“宏图”。

心中蕴“情怀”,步里添“底气”。“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曾有人将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为未来的“小花朵”们遮风避雨、用心浇灌,直到培养成为“栋梁之才”才默默退出“舞台”。夜深灯明,映照着你专注的脸庞,上课铃响,意气风发的是你的脚步,家庭拜访,温柔暖心的微笑在你的眼角,而这些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说教育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教师将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初心、使命、情怀,成就孩子们“非凡的人生”。

眼中溢“温情”,手掌捧“星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将青春年华奉献在了讲台、将光阴岁月留在了教室,更将温情满怀给了学生,陪学生的时间比陪家人多、教学生的用心比对私事多,成了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孕育第二次成长的“引路人”。培根“铸魂”,少年“养成”,用温暖和包容伴孩子成长、用爱与奉献浇灌孩子成才、用专业和知识引领孩子进步,让“小小少年”成为懂爱、善学、求进、笃信的“大大青年”,成为闪耀在中华大地上万颗璀璨的“星光”。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

这是幼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激励着无数少先队员的心。年幼的我们对于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有着懵懂的了解,对于爱党爱国有着浅表的认知,是学校一堂堂的思政课,让我们对如何做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有着一步步更深刻的理解。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文中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话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过往十来年的校园学习生涯中,各位思政课教师已全面系统地向我们传授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众多思想理论知识,让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我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如今,我们已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继续学好“思政课”。在思政课中铸魂,坚持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淬炼,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思政课中醒脑,谨遵纪律之尺,严守思想防线,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不会犯纪律上错误;在思政课中强体,摒弃私心杂念、坚守专业精神,用细心、扎实的工作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可,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做一名有“温度”的思政教师。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笔者认为,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温度”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内心“温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关键期和黄金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思想纯洁如白纸,热情像火焰,容易迷茫失措,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要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内心的温度关怀、体贴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语言“温度”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好话一句三冬暖”,思政教师语言是“立德树人”的一张名片,在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交心交友,尽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少一份训示。要注意场合、时间、语气和方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孩子们的“标杆”。要讲究策略,能够巧妙地加上微笑、点头、抚摸、鼓掌、拥抱这些形体语言,增强思政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让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用情感“温度”激活学生内在潜能。思政课教师要“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先。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如果思政教学方式上要摒弃“填鸭式”和“满堂灌”,改变简单的历史回顾、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才能引导学生在价值情感上有所升华。有共情,才会有共鸣。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胸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把这些情感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的温度温暖学生,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只要每一位思政教师都有“温度”,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人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人,我们的社会也就一定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讲话,是习总书记早在2019年3月18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今年8月31日,也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前夕,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求是》杂志又将这一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南刊载推出,可见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集群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守正创新,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在思政课建设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理论教学活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让实践教学动起来。要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思政课特有的实践元素,进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而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同进互补,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网络教学火起来。思政课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一场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化的课堂革命,扩大辐射面,增强活泼性,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思政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开启“加速度”,选优配齐。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出发,将选优配齐的任务放在首位。强化“大练兵”,建强创优。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学名师、当名师;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用好“指挥棒”,激励保障。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既要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思政课、集体“研”思政课,还要全面“听”思政课、协助“讲”思政课,有的放矢地建立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坚强领导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因此,高校要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根,打造根深枝叶茂的思政课程建设集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切实提高思政课必修课建设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集群。思政课选修课是思政课必修课的有效拓展,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采取多学科同向育人的理念建设思政课选修课。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创新推出以追光逐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程,不同领域专家齐聚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育人同向发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搭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平台,形成大格局的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讲话,是习总书记早在2019年3月18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今年8月31日,也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前夕,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求是》杂志又将这一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南刊载推出,可见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集群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守正创新,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在思政课建设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理论教学活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让实践教学动起来。要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思政课特有的实践元素,进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而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同进互补,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网络教学火起来。思政课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一场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化的课堂革命,扩大辐射面,增强活泼性,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思政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开启“加速度”,选优配齐。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出发,将选优配齐的任务放在首位。强化“大练兵”,建强创优。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学名师、当名师;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用好“指挥棒”,激励保障。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既要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思政课、集体“研”思政课,还要全面“听”思政课、协助“讲”思政课,有的放矢地建立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坚强领导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因此,高校要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根,打造根深枝叶茂的思政课程建设集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切实提高思政课必修课建设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集群。思政课选修课是思政课必修课的有效拓展,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采取多学科同向育人的理念建设思政课选修课。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创新推出以追光逐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程,不同领域专家齐聚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育人同向发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搭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平台,形成大格局的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办好思政课当善抓“关键”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深度分析了抓好思政课“是为何”,同时高位谋划了思政教育要“如何走”,对于怎样办好思政课具有鲜明深刻的指导作用。

办好思政“基础课”,关键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蒙以养正,圣功也。”用思想利器武装自身,提升科学的理论水平,塑造高尚的价值观,温润丰富的内心世界,涵养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是设置思政课的意义所指。青少年有着蓄势待发的潜能和朝气蓬勃的动能,自当“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开好这门立德树人的“基础课”,就必须从严抓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起跑线”上讲明规则、摆正方向、框定跑道。要把对学生的德育观塑造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目标指向性,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回答好“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精心引导和精细栽培,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厚植家国情怀、深怀民族大义、立定高远志向、自觉报效社会,以正确的“三观”打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人生大门。

办好思政“必修课”,关键要“为人师表,提质增效”。教书的目的是为铸魂育人。“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应是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时期,思政教育建设一直承担着“弘扬美好品德、讲好人民故事、提升理论修养、宣扬党的主张”的重要功能。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烧旺这个“大熔炉”,就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抓好思政教育的“必修课”。教师队伍要自觉肩负担当,承担育人使命,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时效性,正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探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明确教书育人的针对性。要追求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个人修为,紧跟时代步伐,洞察全局形势,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既要做本领强、学问深、方式新、渠道广、观念正的“经纶之师”,也要当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人生导师”,让思政课既独具深度,也特有温度。

办好思政“专业课”,关键要“加强领导,守正创新”。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是解释“为何”与“何为”的真理学问,因其鲜明特点,自当成为说理育人、以理服人的“专业课”。思政课不是遮遮掩掩的“隐性”课程,而是应该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的“显性”学问。各级党委要建立统一领导、周密布置、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教育主张放在明面上,让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专业性紧密结合,深度挖掘学术水平强、作风素质佳的高水平教师,精准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方位、广覆盖、无死角的完善课程设置。同时要主动反思、积极谋划,避免唯“到课率”“抬头率”“出勤率”考量的形式化、表面化教育,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到案例式教学更鲜活、探究式教学更直观、体验式教学更丰富、互动式教学更亲密、专题式教学更深入,竭力将科学理论讲深说透,务必强化学思行的统一,在惊涛拍岸的大声势中不断提升润物无声的硬质效。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六

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不能见学生提问就发怵。真理从来是在诘问和辩难中发展起来的,如果一问就问倒了,那就说明所讲的不是真理或者自己还没有掌握真理。”思政课“三问”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当成为党员干部增才干、提素质、强本领的行动指南。

“不怕问”,要练就真学真懂的本领,做到“心中有底数”。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党员干部而言,练就“不怕问”的本领,不仅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要做业务上的“内行人”,熟练掌握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让自己经办的每一项业务、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经得起实践考验、人民考问和历史检验。

“怕不问”,要练就真听真看的本领,做到“脚下有泥土”。思政课中,学生的“不问”,既有课堂效果不佳、兴趣不高导致的“不想问”,也有忌于老师威严、同学嘲笑等导致的“不敢问”,还有自身能力素质不够导致的“不会问”,这样的局面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尽力避免的。对党员干部而言,心中同样要怀有这样一种“怕”,怕群众不想提问题、不敢提问题,怕群众提假问题,怕听不到群众的真问题。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通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当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以敬畏之心向群众求教、请群众指教。

“见问则喜”,要练就真查真改的本领,做到“胸中有气度”。“见问”,说明学生学进去、听进去了,才会有思考、有疑惑,这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体现,教师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同理,对党员干部而言,也应该涵养“见问则喜”、甚至是“闻过则喜”的胸怀气度。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提出问题和意见,往往说明这些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工作做到了群众身边。而有了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我们也就有了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方向。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党员干部要把“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作为一种基本的党性追求,把“问”和“过”当成重要财富,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内重要法宝和锐利武器,做到敢于揭短亮丑,推动问题真查实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七

上好“思政课”把好“三道关”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任不仅要能力过硬,更要品德过硬。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和前提,只有品德过硬、“德”“行”匹配才能支撑起人的骨骼、精神、气场,才能拥有“大格局”,促成“大发展”,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行稳致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好“思政课”这一指挥棒,为青少年把好人生“三道关”。

立下鸿鹄之志,把好信念“关”。“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关键期和黄金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思想纯洁如白纸,热情像火焰,容易迷茫失措、剑走偏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共同发力、联合作战,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好青少年成长发展路上的“航标灯”,为其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效利用思政课进行干预、引导、纠偏,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其在成长过程中不偏航、不迷向、不失足。

坚持自强自立,把好奋斗“关”。“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抓住青少年发展的“窗口期”,做好青少年成长的“孵化器”,抓细抓小抓早,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旗帜鲜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人生坐标,定准人生基调,怀揣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在读书中磨砺坚强意志,在学习中汲取向上能量,在奋斗中砥砺才干本领,引导学生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少年。

葆有爱国之心,把好民族“关”。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一生应该葆有的信念。只有不断强化爱国意识,才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要将思政课与历史、语文等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植入躯体、注入血液、融入灵魂,要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民族观念,要培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其“形”、培其“根”、铸其“魂”,塑造有血有肉、忠诚担当、锐意进取的少年,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奋斗华章。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时期国家的教育事业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把好“总开关”,培育“新青年”,指引青少年始终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八

青年干部解锁学好“思政课”的“正确姿势”

在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青年干部要把思政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实践“学与思”,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力求“思有果”,在“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中践行“过必改”。

青年干部学好“思政课”要“坐下来”思,厚植学与思的“求索精神”。“浮躁、无恒”好似是青年干部的通病,只想着求成,快速看,速度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无恒心、不耐烦,“坐不下来”学理论,“静不下来”思方法,游走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好似拥有了“理论宝典”但仍无法“举一反三”答出满分试卷。“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在读书时时常留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这些心得与体会都是毛主席思考过后留下来的印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持在政治阵地上“站得稳”、思想理论上“扎得深”,青年干部要力戒学而不思,做到常学常思,如何思?要带着目的去思,带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去思,带着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去思,带着如何行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之问去思。

青年干部学好“思政课”要“站起来”行,构建思与行的“实践桥梁”。长期的坐对身体无益,要适时“站起来”行,青年干部在切身抓好学习的同时,更要“站起来”为,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在实践中,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将党的人民至上、群众路线,贯穿于干事创业、修身处世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要到基层去,用脚丈量为民情怀,用行动实践措施的有效性,“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切记想得再多不如拿到实践去检验,思政学习底子再丰厚也要会到现实中应用,要将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相结合,切实让思想更成熟起来、理论更实际起来,进一步激发出学与思的“化学反应”,碰撞出“真理的火花”品尝到“真理的味道”。

青年干部学好“思政课”要“跑起来”改,立稳行与改的“检视根基”。在路上行走不免有踏错之处,青年干部要不怕错,要勇于接受批评,时刻反思自身问题,立行立改,要“跑起来”改,要立柱架梁打好检视根基,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改正,让检视具有实效性。青年人普遍气盛,要经得起批评指正,主动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要谨记实践需群众检验,认识到群众的“好干部”,“思政课”上的“好学生”应该由群众来打分评选,所以,青年干部要给自己的“气性”降降火,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将政绩归为群众满意度上,与群众“玩到一起”“打成一片”,跟踪问效群众实事,切切实实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下功夫,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自身的变化与实效。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九

年轻干部要学好“思政课2.0版”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深刻揭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所在。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而言,面对工作环境和角色定位的更新升级,需要在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为民服务中不断开拓思政课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将学好“思政课2.0版”作为走稳从政之路的最大底气和动力源泉。

学好“思政课2.0版”,要在学原文、读原著中汲取真理养分,筑牢理论功底。年轻干部普遍缺乏社会经验,面对新岗位、新要求容易思想迷茫、内心彷徨,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走弯路,甚至错路、邪路,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坚定理想信念、指明前进方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的过程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拓宽知识广度、夯实成长路径、校准人生航标,努力让思想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各项改革决策和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需要。

学好“思政课2.0版”,要在社会大课堂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篇文章,锻炼实战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将思政课的基本原理学深悟透,还得在社会大熔炉中淬火成钢。新时代不断面临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一招鲜、吃遍天”“一套方法打天下”早已是“过去式”,这就需要年轻干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活学活用、常练常新,不断提升履职能力。要学会在处理群众纠纷和复杂棘手问题面前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抽丝剥茧找准问题根源。要坚持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和项目建设中增强辩证思维,既做出立竿见影、群众看得见的“显绩”,又兼顾谋将来、利长远的“潜绩”。要善于在基层治理中开拓创新思维,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等新方法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学好“思政课2.0版”,要努力答好“服务人民”这张考卷,巩固学习成效。学习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政治课是否过关,关键要看能否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能否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最急最要紧的事来办,将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的最高利益看待。年轻干部要聚焦人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工作目标和行动指南。要虚心听取群众批评意见,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中查摆工作失误和不足,弥补思政课学习中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努力在“赶考”的路上修成正果。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第__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大教师如同烛火,他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点燃了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灯”“科技之灯”“温暖之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绚烂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征程。

广大教师以思政课,点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办学校,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成绩喜人,未来更可期。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用丰富学识沉淀自己、启迪学生,当好爱护学生的师者和长者,当好学生求学为人的引路者,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好家国情怀,让他们志存高远,把爱国情怀根植在内心深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教师以科学课,点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灯”,指引壮丽创新征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党中央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到新能源汽车再到5g、物联网、量子通信……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背后,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沐雨栉风、砥砺前行,不断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心血点燃“科技之光”,勃发出一股股强大的源动力,指引着科技创新的壮丽征途。

广大教师以品德课,守护了民族的“温暖之灯”,护航幸福生活华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到厉行勤俭节约,从倡导文明礼让到培育谦虚谨慎的品格……我国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他们不辞辛苦,久久为功,在广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灯”,更以此护航着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致敬广大教师,并祝愿他们未来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一

:作为人民教师,立德树人是每一教师的根本任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xx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二

做一名“用心用情”的“贴心人”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事业就能注入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既已明白党的事业始终与百姓的幸福感同向而行,就更要牢记宗旨、坚守初心,在用心用情的努力奋斗中,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用心用情必须“身入”与“心至”并行。1934年,三名女红军在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深情地说,“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朴实的话语,说出了共产党人的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都说“相由心生”,身入心不入、走形不走心的形式主义,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只会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分开。所以,广大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既要有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疾苦冷暖的“身入”,更要有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心至”,这个“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忠心、解难纾困的真心。

用心用情必须“多做”与“做好”统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靠得最近的“贴心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惠及民生的实事。对老百姓而言,自己身边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每一件琐事、小事,都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广大干部要真正地把服务送到家,把温暖送到心,就决不能只走“指定路线”、看“规定动作”、听“汇报之词”,而是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聆听百姓的心声、了解琐碎的大事小情、摸清“民生”的脉络走向,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在肩上,不仅要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办好办漂亮,还要有前瞻性、发散性、换位性思考,让便民之举多多益善,让百姓笑脸更加灿烂。

用心用情必须“融入”与“参与”结合。对于干部而言,要适应基层生活,做好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基层。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基层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是锻炼一个人品行与能力的最好“课堂”,是成为一名经得住艰苦、受得了磨砺、耐得住寂寞的人的“必修课”。“融入”基层能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而“参与”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就是把“人民情怀”嵌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转变了工作作风,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回答和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这样的“鱼水关系”引领下,群众的事情有人听、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群众的心气顺畅了,干部的工作就合格了。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三

组工干部要成为思政课的“后浪”

要帮助思政课提供“新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思政课“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思政课教师们更多是在学校内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很难接触到一线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事例。试想,思政课教师面对00后甚至05后讲述70年代甚至40、50年代发生的故事,又如何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我们青年组工干部,本就身处一线,疫情来临时,我们与英雄模范们携手逆行,汛情来临时,我们与他们一起宵衣旰食,对他们的事迹有最深的了解。将他们的故事搬上思政课堂,学生们才会有共鸣感:某某某的事迹我在微博热搜上看过,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作为青年组工干部,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工作和生活中捕捉和挖掘先进典型,为思政课提供鲜活的素材。

要成为思政课讲授“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笔者在基层组工实践中发现,不少中小学思政课政治性不够强、专业性不够深、时效性不够新,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讲好思政课,也是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工作作风的体现”,而这更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党建引领校社共建的大背景下,帮助学校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是组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青年组工干部,要主动学习最新理论知识,积极指导学校教师完善提升思政课程,甚至站上讲台,为学生们讲授一堂堂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却又发人深省的思政课。

要建设思政课教育“新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党内政治生活显然就是这么一个“新课堂”:党员干部前往学校、企业上党课,主题党日中党员带领家人读党报党刊、践行“光盘行动”,组织生活会上红脸出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不体现组工领域思政“新课堂”的育人作用。作为青年组工干部,要灵活运用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载体,结合实际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讲话,是习总书记早在2019年3月18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今年8月31日,也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前夕,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求是》杂志又将这一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南刊载推出,可见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集群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守正创新,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在思政课建设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理论教学活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让实践教学动起来。要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思政课特有的实践元素,进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而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同进互补,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网络教学火起来。思政课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一场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化的课堂革命,扩大辐射面,增强活泼性,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思政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开启“加速度”,选优配齐。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出发,将选优配齐的任务放在首位。强化“大练兵”,建强创优。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学名师、当名师;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用好“指挥棒”,激励保障。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既要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思政课、集体“研”思政课,还要全面“听”思政课、协助“讲”思政课,有的放矢地建立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坚强领导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因此,高校要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根,打造根深枝叶茂的思政课程建设集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切实提高思政课必修课建设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集群。思政课选修课是思政课必修课的有效拓展,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采取多学科同向育人的理念建设思政课选修课。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创新推出以追光逐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程,不同领域专家齐聚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育人同向发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搭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平台,形成大格局的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五

办好思政课当善抓“关键”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深度分析了抓好思政课“是为何”,同时高位谋划了思政教育要“如何走”,对于怎样办好思政课具有鲜明深刻的指导作用。

办好思政“基础课”,关键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蒙以养正,圣功也。”用思想利器武装自身,提升科学的理论水平,塑造高尚的价值观,温润丰富的内心世界,涵养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是设置思政课的意义所指。青少年有着蓄势待发的潜能和朝气蓬勃的动能,自当“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开好这门立德树人的“基础课”,就必须从严抓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起跑线”上讲明规则、摆正方向、框定跑道。要把对学生的德育观塑造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目标指向性,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回答好“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精心引导和精细栽培,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厚植家国情怀、深怀民族大义、立定高远志向、自觉报效社会,以正确的“三观”打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人生大门。

办好思政“必修课”,关键要“为人师表,提质增效”。教书的目的是为铸魂育人。“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应是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时期,思政教育建设一直承担着“弘扬美好品德、讲好人民故事、提升理论修养、宣扬党的主张”的重要功能。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烧旺这个“大熔炉”,就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抓好思政教育的“必修课”。教师队伍要自觉肩负担当,承担育人使命,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时效性,正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探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明确教书育人的针对性。要追求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个人修为,紧跟时代步伐,洞察全局形势,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既要做本领强、学问深、方式新、渠道广、观念正的“经纶之师”,也要当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人生导师”,让思政课既独具深度,也特有温度。

办好思政“专业课”,关键要“加强领导,守正创新”。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是解释“为何”与“何为”的真理学问,因其鲜明特点,自当成为说理育人、以理服人的“专业课”。思政课不是遮遮掩掩的“隐性”课程,而是应该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的“显性”学问。各级党委要建立统一领导、周密布置、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教育主张放在明面上,让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专业性紧密结合,深度挖掘学术水平强、作风素质佳的高水平教师,精准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方位、广覆盖、无死角的完善课程设置。同时要主动反思、积极谋划,避免唯“到课率”“抬头率”“出勤率”考量的形式化、表面化教育,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到案例式教学更鲜活、探究式教学更直观、体验式教学更丰富、互动式教学更亲密、专题式教学更深入,竭力将科学理论讲深说透,务必强化学思行的统一,在惊涛拍岸的大声势中不断提升润物无声的硬质效。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六

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一直以来,不少传统观念束缚了党员干部思政课的开设,因为忙业务,机关不够重视,草草了之,甚至视之为假大空的“洗脑课”,横幅拉、姿势摆、照片一发就算完成任务。党员干部要上好思政课,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温良恭俭让”,不能一般性谈谈认识,必须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彻底亮思想,深刻剖析问题,认真整改,切实做到正视问题、触及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思政课学习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要有行动、有声势、有效果。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才能立起标杆、树好榜样,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让全党更好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更加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党员干部在思政课学习上要作表率,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扎实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让党员干部“多创新、多变革、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组织党员干部组成讲师团,建立党课资源库,根据各基层党组织需求,送课上门。要增强思政课灵活性,打破党课“你讲我听”的单一授课方式,通过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形式,营造平等自主的课堂秩序,让党员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践性,党员干部要深入革命老区、红色专题纪念馆等,从硝烟和战火中汲取力量,在尘封的历史中,用心用情去感悟那份过往的激情和沧桑,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七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年轻干部是重要力量。年轻干部学好“思政课”应有“三动”的感觉,让自己克服“三种现象”,做新时代的可靠接班人。

学好“思政课”应有“心动”的感觉,克服“分神”现象。古人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信仰是思想灵魂,是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灯,是动力源泉。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是不会有所作为和成就的。当前,有少数年轻干部工作之余不想着如何提升自己,而是热衷于看视频直播、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在网络虚拟世界打圈子,心中“空空荡荡”,精神“恍恍惚惚”,不符合新时代年轻干部朝气蓬勃和追求进步的鲜明特征。年轻干部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学好“思政课”,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不断补齐补足知识和能力的短板,坚守心中信念、净化思想灵魂、提升精神境界,用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用远大的目标鞭策自己,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时刻走在时代前列,争做学习的先行者、发展的开路人。

学好“思政课”应有“情动”的感觉,克服“迷路”现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论处于什么岗位,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成就最有价值的人生。当前,有少数年轻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对国家发展缺乏热情、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对干事创业缺乏激情,缺少一种高境界、大格局,容易迷失人生前行的方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年轻干部要注重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学好“思政课”,对标钟南山、袁隆平、于敏等先进典型,怀揣家国情怀,担起时代责任,努力把爱国为民融入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抓紧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每一个目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

学好“思政课”应有“行动”的感觉,克服“越线”现象。“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年轻干部要将学好“思政课”的第一粒扣子的“说明书”,摒弃“位微权轻可以脱离监督”的侥幸心理,时刻保持“不以贪小而为之”的敬畏心理,不把年轻当作可以犯错的借口,始终将党的各项纪律规矩记在心上、做在手上,时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纪律来约束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越线”,牢记“底线不能破,黄线不能踩,高压线不能碰,红线不能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握稳理想信念的“方向盘”,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群众,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听民声”中知实情,在“察民情”中长知识,在“学民智”中强本领,在“惠民生”中生情感,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办“暖心窝”的实事、好事,在乘风破浪中展现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担当作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提到,“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学习“思政课”,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一次再洗礼、再“补钙”,更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再起航、再出发。学好“思政课”,党员干部要从自身上下功夫,对标做到“四要”“四忌”。

“要”有勤学之心,“忌”眼高手低本领差。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党员干部要把思政学习放在首位,保持始终如一、勤学笃行,做到理论学习永远在路上,切忌心高气傲、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不能“三天打鱼”,也不能“蜻蜓点水”,把学习停留在学了多少篇目、抄了多少笔记、参加了多少讲座是表面上的“假把式”,要扑下身子、静下心来,通过“换脑筋”增强“转变”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这样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要”有为民之心,“忌”脱离群众根不稳。如果说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人民群众就是大树扎根的大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是要吃亏的。学习思政课,是从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出发,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开拓前行的导航标。党员干部要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群众心中的好干部,不说大话、不说谎话、不说失信于民的话,把工作重心放在回应民求、解决民难、化解民怨上,才是一名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要”有爱国之心,“忌”思想信念不坚定。“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作为党员干部,更应用“爱国主义”精神引燃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在培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防患政治风险能力的干部。如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脱节”,那就会造成“上传而下不达”的被动局面。唯有政治立场坚定、爱国情怀深刻,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才能更好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之中,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要”有务实之心,“忌”光喊口号手里空。作为领导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至关重要。殊不知,浩然正气和良好形象不是来自你的“衣着”,而是来自你“勤政为民”和“清正廉洁”的形象。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应将学习“思政课”融入大脑、融入灵魂、融入血液、融入生活工作的全方面,严禁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光喊口号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履行好从政的承诺,与攻坚克难的决心、敢于啃硬骨头的毅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和人民的期待。

学好“思政课”,关键在党。要抓好思想理论建党强党,需以“思政课”的“要”“忌”良方,让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协调行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能力水平的营养补剂,去实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伟大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心得(通用19篇)篇十九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笔者认为,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温度”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内心“温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关键期和黄金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思想纯洁如白纸,热情像火焰,容易迷茫失措,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要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内心的温度关怀、体贴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语言“温度”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好话一句三冬暖”,思政教师语言是“立德树人”的一张名片,在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交心交友,尽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少一份训示。要注意场合、时间、语气和方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孩子们的“标杆”。要讲究策略,能够巧妙地加上微笑、点头、抚摸、鼓掌、拥抱这些形体语言,增强思政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让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用情感“温度”激活学生内在潜能。思政课教师要“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先。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如果思政教学方式上要摒弃“填鸭式”和“满堂灌”,改变简单的历史回顾、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才能引导学生在价值情感上有所升华。有共情,才会有共鸣。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胸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把这些情感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的温度温暖学生,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只要每一位思政教师都有“温度”,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人就一定会是有温度的人,我们的社会也就一定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

相关范文推荐

    打雪仗的五年级(模板18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写作中的典范,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思想深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灵感和启发。一说起游戏,我脑子里自然会浮

    婚宴贺词领导讲话(精选22篇)

    通过演讲稿,演讲者可以向观众传递自己的观点、理念和想法,影响和感染听众。如何写一份令人难忘的演讲稿?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希

    国庆安全教育班会活动新闻稿(通用22篇)

    新闻报道是一种通过采访、调查和撰写等手段将事件真实、全面地呈现给读者的方式。以下是一些影响深远、发人深省的新闻报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与思索。

    我想对自己说(精选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字字珠玑、深入人心的佳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亲爱的自己啊,什么也别想什么

    高三书信给妈妈的一封信二(精选19篇)

    在撰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严谨性,确保信息的有序展示,避免造成阅读困难。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条据书信的实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快乐的寒假生活初中(模板16篇)

    优秀作文不仅在形式上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启示和情感的共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优秀作文,感受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时间飞速流过,

    各公司元旦放假通知(实用19篇)

    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可以独立承担责任和享受权益,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公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根据国家关于节假日时间的

    毕业应聘自我鉴定(优秀17篇)

    通过编写范文范本,可以加深对某一类文体和写作风格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注重创新和实践,可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三年的大学时光过的很快,

    五年级的教学总结(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风格和逻辑结

    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教师演讲稿(精选22篇)

    撰写演讲稿时,教师需要注意控制篇幅,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主要观点,避免篇幅过长而使观众疲于听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教师演讲稿,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