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雁落霞

开学典礼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活动,给学生们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学校开学典礼的相关资讯和活动安排。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一

同学们:

大家好!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伴随工业革命兴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如果从18xx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算起,不到二百年。中国呢?研究生教育80年,学位制度21年。应该认识,正是研究生教育,将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扩展到创造知识,把高等教育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研究生呢,也就因此被赋予一项天职: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看看北邮这几年是怎么越变越热、越走越红的。1997年北邮成为首批《211》国家重点工程学校,全国共64所。1998年,北邮招收mba研究生,全国50所。同年,北邮成为第一批远程教育试点大学,全国共4所。去年十月,北邮成立研究生院,全国52所。今年2月,教育部批准成立网络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44个。两星期前,教育部批准北邮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33所。近年来,先后有中外著名企业计10家在北邮成立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达3697万元。两年前,北邮招博士生77名,硕士391名,今年我们招收博士生210名,硕士生1149名,其中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137名。今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报考北京各高校的考生数学及格率8.4%,报考北邮的考生及格率为14.8%,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97,他今天就坐在你们当中。(掌声)报考北京的英语及格率25.9%,报考北邮的考生呢,35.7%。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xx年间,中国电子行业48家研究所6万多人,发明专利400多项。日本富士通公司1998年当年专利1万项,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难道还不明显吗?第二组每百名公民中大学文化的人数,美国46.5,日本20.7,韩国13.4,中国2.7。第三组,18岁-23岁大学年龄段的入学率:美国、德国、加拿大近似100%,中国两年前低于10%,今年扩招约12%。凭你们的高智商,应该可以得出技术发达、自主知识产权与高等教育具有怎样的相关性的结论。同学们,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生高学历教育的原因。因为只有高等教育、高学历教育才能培养掌握高科技、探索核心技术的人才。

最近20年的经验表明,在信息技术领域,在电信行业,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来自于教授指导下的研究生的成果。qualcomm和她的cdma技术是证明这一点很好的案例。qualcomm的创立人jacob曾在mit工作,后来到cusd任教授,当他的研究组发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cdma技术后,他便创立公司。qualcomm在北邮与我们也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你们当中将有几十个同学参加这个实验室的工作。前天晚上,我接到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我们讨论一个宽带无线英特网接入协议,在电话那一头的朋友告诉我,这项技术,在美国势头很猛、市场前景看好、大有与3g、蓝牙一决高低的架势,他还告诉我,核心技术的贡献者中有一位是中国去的女研究生。

新世纪北邮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强调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北邮不仅要为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提供最好的课程,还应该营造环境,让你们当中更多的人,具备企业家和个体科技企业经营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北邮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上个星期公布的全国重要学科评定的第一轮结果,北邮的4个核心学科均排在全国高校的前五名,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列全国第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列全国第二。正是这些整体的学科优势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当然,我们还要做得更好,从师资到教材、从教学手段到实验室建设。下星期起,研究生选修课表中将会增添一门英语授课的“switching&routing”,由美籍华人郭更生教授主讲,他是电信院新近聘请来的。郭教授今后将有一半时间在北邮工作。全校各学院都会尽全力聘请更多的高水平师资。在这里,我还愿意告诉你们另一个消息,上个月,北邮创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公司名称北邮创业投资,学校希望在你们求学过程中或毕业后,掌握某项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由北邮创投为你们的项目投资,创办成功的科技企业。

亲爱的研究生同学们,前两年,硅谷的人们调侃说ic有新的含义,它代表indian和chinese,现在又有人说,高科技领域,论文、专利的作者中,以w、x、y、z字母开头的名字越来越多。这当然就是指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知是不是太早。但是,只要我们年青一代研究生能明白,并且在实际上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就是一定的。到那时候,我们回头看一看"扩招惹的祸"就会发现,当年的扩招对我们自己其实只是惹一点麻烦、添一点可以克服的困难。对谁才是真正的祸害呢?对那些希望中国落后的人,希望中国贫穷的人,希望赚中国黑钱的人,如果真有这种人的话。

我担任校长三年多,迎接四届新同学,只有今年的开学典礼是两个典礼,于是还得多讲这一次话,也许还是最长的一篇开学典礼讲话,都是扩招惹的"祸"。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1级法律硕士xx。今天能够老生代表站在这里,与众多师弟、师妹们分享我这一年来,研究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研究生会以及法学院全体研究生老生欢迎xx级师弟师妹们的加入。你们的到来将会使我们这座年轻的法学院焕发出更加青春与激情。

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华科,在开学伊始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里我想通过1,2,3.这三个数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2是拥抱两种热情:对待学习科研的热情,对待生活的热情。同学们,无疑,现在是我们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刻。对待学术,只要我们保有一份考研时候的热情,保有一份对知识最热切的渴求,保有一份对理想最纯真的渴望,保有一份最无私的责任感。那我们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必将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这一切都源于你最初对学术要饱有最诚恳的热爱。除此之外,我们对待生活也要始终充满热情。长久以来,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有。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讲座,有研究生会、研究生创新基金、职业发展研究会等实践平台。学院的研究生会、知识产权协会等等这些平台都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促进自己成才。

3是期待三个美好:学术成果收获的美好,综合能力提高的美好,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未来充满美好。与本科的四年相比,研究生生活的三年转瞬即逝。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三年宝贵的时光,当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学术作风完成三年的学业,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会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报以会心的微笑,那是春华秋实后收获的美好。当你们勇敢地接受这三年的历练与考验,积极地融入研究生生活的竞争与挑战,丰富和充实好三年的课余生活,临近毕业,面对即将迈入的复杂社会,你们将会自信于自己这三年的沉淀和进步,这份自信也是美好的。毫无疑问,我坚信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因为,今天,法学院又吸收了176名优秀的学生,你们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年轻的法学院注入了更新鲜、更活泼的血液,今日你以华科大为荣,明日华科大以你为荣!

最后祝大家在1037号森林公园里,成长成才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在第28个教室节来临之际,给各位老师拜个早节!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三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xx迎来了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23.4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xx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xx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xx》,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xx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xx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计算机技术的研究生王中元,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新生发言。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因为憧憬烟台大学机控学院的师资力量所以来到了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在未来的三年里共同见证烟台大学这所学府的厚重与蓬勃,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__级研究生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一份录取通知书,承载了太久的向往与期盼,承载了太多的努力与汗水,更承载了太多人的殷切希望。今天,一切都不再是梦想。很高兴能够与各位相聚在烟台大学,一同来放飞新一段旅程的梦想。我们要把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深埋在这块沃土之中。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科学观念,立足学科前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在实践中铸就明天的辉煌!

此时此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常常问自己:"路是选好了,如何走下去才能无悔当初呢?"面对更高的平台,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明确目标,学会学习。硕士阶段是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学习过程,这种定位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不仅要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求取知识的方法。

第二,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开放、严谨、和谐的氛围凝聚下,我们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每一位导师的魅力都是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和认真学习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新陈代谢,以低姿态、高效率"融智",方能练就高飞的双翼。

第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显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奋斗,一起努力,走向烟台大学更为光辉的明天,走向我们人生更加辉煌的起点。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五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秦岭巍峨铸辉煌,渭河潺潺抒华章。我们刚刚度过了一充实、轻松的暑假,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学期,在九月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将收获希望,收获成功,收获感动!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新加入我们虢中大家庭的900多名高一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你们是学校的新希望,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你们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希望全体高一新生,继续发扬军训时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赢在起跑线上,继承虢中学长们的精神,承接虢中人的新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天,你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们为骄傲。

我校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全面开花。高考再创辉煌,全市排名位居宝中之后,多名学生被“985”和“211”录取,尤其是我校今年招飞工作成绩喜人,六名同学被录取为飞行员;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经典诗文颂读,在省上参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科竞赛取得省级优胜奖;教学方面有六名老师分别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区、市、省级教学能手;依法治校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体育方面被区教体局评为“体育艺术2+1项目展”优秀单位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我校全体师生辛勤工作,勤奋学习的最好见证。

同学们,新学期,新起点,新风尚,新面貌。我们要刻苦努力、不断进步,天天向上,摒弃上学期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成绩好的再接再厉;成绩暂时不理想的,我们不要自暴自弃,知耻而后勇,努力迎头赶上。全校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丰硕的果实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要靠我们的智慧去获取。美好的明天在等待全体同学去创造。

老师们、同学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更红”,在新学期里,我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执着追求,顽强拼搏,虢镇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新入学的1301名硕士研究生,266名博士研究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步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家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1941年开始培养首批研究生,至今已有64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是建国后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54家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至今已为社会输送研究生5066名.目前我校研究生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拥有的学科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3位,农林高校第2位.此外学校还具有4个类型的专业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随着同学们的到校,今年我校各类研究生数量达到5767名,其中学历研究生人数达到4195名,博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名.

我校通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雄厚的学科积累,为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11个.近年来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年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2亿元.这些为同学们翱翔科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2017年我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序列,从此开始了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也标志着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了毕业"门槛",以确保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学校对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基本学术水平有明确规定,对博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外专家评审和"双盲"评审,硕士学位坚持与外语六级考试成绩挂钩.在今年7月份我校计划毕业的183名博士生中,有95名同学因不具备答辩资格或者论文"双盲"评审未通过而延期毕业,延期毕业率达到52%;在计划毕业的519名学历硕士生中,73名同学延期毕业,延期率14%,其中30名同学是因为未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考试而延期毕业.通过严格要求,我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毕业的研究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1篇,是xx年毕业生收录量(9篇)的4倍多.8月29日我到北京参加"985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讲,教育部将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核心是深化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关系,目的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学们,跨入研究生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献身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趁此机会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说到底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趋向极限,以过渡消耗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日趋严峻.据中科院测算,xx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水等紧缺资源"荒"声一片,粮食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农民增收缓慢问题也是呼声阵阵.为此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举措,在最近又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未来2017年我国的科技方针确定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重点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已经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校已经参与到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重大机遇.希望同学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进入21世纪,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交叉融合态势加剧,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古老的农业科学成为最活跃,最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如今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高新技术已被看作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等成为热点.新闻媒体日前报道,日本科学家从葡糖酸菌中提取出生成"护心辅酶"基因,将这种基因植入水稻中,培育出富含护心辅酶的转基因水稻.韩国科学家培育出可生产抗癌辅助成分的克隆猪,专家预测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得以商业化,估计可创造年均6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我校窦忠英教授以山羊皮肤干细胞和家兔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皮肤和人工角膜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申请5项专利.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专家预测到2017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在农作物超高产育种方面,6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中日科学家联袂将克隆出的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两份既高产又抗倒伏的新型超级水稻,这一突破为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超高产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跟踪发展趋势,大胆创新.

要高度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使自己将要从事的研究课题具有针对性,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如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受干旱缺水与生态脆弱两大因素制约,抗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旱区农林有害生物治理技术,旱区畜禽品种改良及快速扩繁技术,旱区畜禽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等都是需求的重点.上个月我与有关老师去新疆考察.新疆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新疆的棉花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纤维糖分高强度不够,严重影响着棉花品质.大量的棉籽粕不能得到有效加工利用.新疆番茄种植面积很大,番茄汁贸易量占全国的90%,世界的25%,但收获期过于集中,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新疆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居世界之首,但随之而来的根层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很大的困扰.新疆建设兵团华士飞司令告诉我们,如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他们将给予重奖.开发生物质能源是缓解石油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战略需求.生产生物质燃料油的原料美国以大豆为主,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以油菜籽为主,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不到0.1公顷,要完全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油是不可能的,但我国有广大的山区可供多种木本油料植物生长,能否加快开发研究.安康过去是桐油主产区,我建议有关人员研究一下,看其是否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进行规模化开发.可以说,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很多,都可以做出大文章,大成果.

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的生物芯片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是一个以数学,理化知识为基础,以生物统计和信息科学为主体的学科前沿.有人统计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尽快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自己的研究课题成为多学科的结合点.目前科学研究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端方向发展,在更大或更小的尺度上使用常规的技术和手段已很难实现新的发现和创造,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来研究科学问题.

学术贵在创新,大学精神的真谛是独立思维.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要敢于对旧理论,旧观念进行质疑和突破,对权威进行挑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有关专家总结出创新的八大要素,也许对同学们将来的创新活动有启发:一是要进入前沿研究,二是要掌握现有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形成创新意识;四是要形成激发性的环境;五是要处于高激发态;是要进入专注性思维;七是要善于演绎推广;八是要学会总结升华.

上个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通报了三起科技工作者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其中一起就是一位研究生论文抄袭.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见诸于报刊,不乏伪造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不乏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不乏急功近利的现象.你们刚刚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对此不可不察.要切记崇尚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求真务实乃科学研究的真髓,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自觉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令人敬仰的学术圣地,真正的大学应该崇尚纯真,远离世俗.

同学们,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研究生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大家奋发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为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一所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这个万分激动并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20__级全体研究生向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及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同济,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骄傲,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积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同济,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今天,站在研究生这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也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我想通过三个词与大家共勉——目标、品行、责任。

同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目标的舞台,那么你准备好了么?

第二,品行。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与精湛的医术同等重要,这是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济读过书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也是裘教授尽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就刻在裘法祖广场的一个石碑上,在我看来,读懂这句话的时间不是在同济的两年、三年,而是我们的一生。

第三、责任。对这个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当我们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是一份给我们的成年礼;当我们步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责任则是一份见面礼。从我们踏入同济校门开始,从今天的开学典礼开始,我们身上就多了“同济人”这一责任。作为同济人,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对她有一些不满,会有抱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作为知名学府,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历史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这一同济精神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所有同济人更加骄傲、更加自豪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同济绽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责任。这需要我们珍爱这片热土,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拼搏!

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我们华科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明德不但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章明伦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种大目标、大责任,古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为一名华科大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但要医天下人之体,更应该医天下人之心。这需要我们厚学、求是、创新,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我们的校训,去传承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伴随着山城初秋的凉爽,重庆大学迎来了4700名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学校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祝贺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进入重大这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术殿堂!

从今天开始,你们的学术生涯将翻开新的一页。作为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研究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要“以研究为生”。研究什么呢,当然是研究学术、创造知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意味着要拓展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这并非一条康庄大道,往往充满艰辛,布满荆棘,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不得不说,做学问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同学们务必保持一股不畏劳苦、敢于攀登的精气神。我今天想给大家谈谈做学问需要“工匠精神”,谈谈工匠精神对于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工匠精神?古之中国技人,如鲁班之百工、奚仲之造车、庖丁之解牛、叔远之雕核;古之中国技艺,如京剧之绝伦、口技之绝妙;古之中国艺器,如四羊方尊之精致、四大名绣之精美,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世界上的重大发明或创造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产物。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失败终于发明电灯;居里夫人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的镭元素;孟德尔用了8年时间试验了32个豌豆品种才揭示了遗传定律;司马迁忍辱偷生、笔耕不辍,历时20xx年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时珍遍尝百草、访医问药,历时20xx年而成《本草纲目》。反观现在,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继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作为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因为工匠精神的缺失,“中国制造”已给人们留下“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在学术界,风气也日趋浮躁,做学问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重拾工匠精神为时代所呼唤。

首先,要严谨踏实。

严谨踏实是工匠精神的根基。做学问是一项诚实的劳动,必须严谨踏实,不能有丝毫不严不实,如果“差若毫厘”,则可能“谬以千里”。正如郭沫若所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德国之所以成为制造强国,用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的话说:“这靠的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

要做到严谨踏实,必须守住学术诚信的底线。近年来,一些人为学位、为职称、为项目在研究中篡改实验数据,伪造研究结果,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都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去年4月,英国某大型医学学术机构撤刊了43篇文章,其中41篇论文来自中国作者。“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研究中对每一项调研、每一次试验、每一个数据、每一步推导,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要坚持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言从理出,论由据起,把“文格”看如“人格”,绝不苟且,绝不权宜,否则终将害人误己。

其次,要勤奋务实。

勤奋务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做学问是一件辛苦的事,必须勤奋务实,不能有丝毫懒惰懈怠。但凡任何所谓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努力的结果。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要做到勤奋务实,必须坚持刻苦钻研的精神。重庆大学12字校训,核心就是要“勤学业”。要“勤业”首先需要“敬业”。丘吉尔曾说,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我希望同学们对待你们的专业,要选你所爱,爱你所选,将自己的专业当成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一样去爱慕、去追求。古人云,“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蒋兴良教授主要研究极端恶劣环境下电网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一年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寒冷、高湿和缺氧等极端恶劣的地方,“扛锄头挖土石,磨起老茧像民工”,最终圆满完成了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特高压等重大项目5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这告诉我们,术业有专攻。广学而博,专一而精;只有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踏实执着,加倍勤奋,方能有所成就。

第三,要创新求实。

创新求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就字面而言,“工匠”与“创新”似乎没有太多联系。“工匠”们日复一日专注于自己手头单调的工作,而“创新”强调的是创造和新鲜。但是,真正的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调、机械重复中的一点点思考并不断升华就成就了伟大的创新。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升华;工匠精神推动着创新的发展,创新精神又引领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蕴含着一种创新的力量,不然,何来“匠心独具”?做学问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创新、探求新知的过程,工匠精神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

要做到创新求实,必须坚持大胆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因为,创新意味着要对旧理论、旧观念、旧结论的怀疑和突破,甚至要对权威进行挑战。科学研究是对未来的探索和创造,既要继承前人的成果,又要克服盲从并开拓创新。我希望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多思考、多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法,叩开科学真理的大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并在研究中体会和享受那种探求真理、克服困难、独辟蹊径、取得成功的愉悦。

第四,要淡泊平实。

淡泊平实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做学问就是一场“精神苦旅”的修行,必须淡泊名利、心态平实,不能心气浮躁、追逐名利。当你在地面以下一百米的矿井进行环境测试时,当你在高海拔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工作站采集数据时,当你在铁路货运站进行物流调控监测时,你也许会因为环境艰苦而敷衍了事,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待学问、对待学习,这样你将离工匠精神愈来愈远。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我们才可能具备真正的工匠精神。

要做到淡泊平实,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今天这个时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也并非一方净土,我们每天都经受着各种诱惑。但浮躁是做学问的“天敌”,我们必须要沉下心来,保持清静的心态,淡定从容、独守宁静。我们不能把学习仅仅当作找“饭碗”的工具,也不能把学习当作致富为官的平台,一切都应只“为求学而来”。同时,做学问是一件“慢活”,难以速成,我们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操守和毅力,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耐心和定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学问。

同学们,学校已明确了“树西南风声、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大学学术科研的生力军,也是办学质量、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尽力给每位同学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作为校长和一名研究生导师,我热切期盼你们在重大这片学术热土上秉持工匠精神,把自己锻炼成科学研究的“能工巧匠”,潜心耕耘,敢于创新,勇攀学术高峰,为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奉献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储备力量。

最后,祝愿大家在重庆大学度过美好时光!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是新一届研究生开学典礼。面对一双双青春洋溢的眼睛,无论是就天时还是就你们的人生,此刻,就值得再说上一句“早上好”。无论你们是免试、只考一次、还是连年奋战于走向xx大学研究生院的考场,今天,你们都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可喜可贺。

我想,我能体会你们此刻的心情。31年前的此刻,在经历了插队、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毕业做了一年中学教师后,我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那一年的开学,也如今天一般青春洋溢、清风扑面。但我想,我实际上不能完全体会你们此刻的心情。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你们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平台上,已经有了新的思维、新的目标。

我相信,此时此刻,你的目标是具体而坚实的,必须拿到学位、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给自己的人生以新的起点。那带着你的亲人的期许和你的愿望。我更相信,你的目标又是高远的,那个目标一定蕴涵着你想怎么样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这是因为,你们是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开始你们新的学习生涯。你们负有这样的责任。

与我成为研究生时相比,今天的中国已不再简单地类同于当年的中国,而是一个让世界可以真切触摸到的大国。今天是两个月来第四次出访。随着中国领导人出访的脚步,中国越来越清晰地在世界舞台上显示着一个大国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观察,也许人们更愿意简单地从两个4万亿来描述经济角度的中国。中国的贸易总量2015年首破4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015年第二季度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近五年内翻了一番。但换个眼光梳理,就会清晰地看到中国在诸多领域正在展开新的合作、产生更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将于今年十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

这个世界也不再简单类同于当年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一系列力量推动下,世界格局正在重塑。20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1995年初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只有三条线路,各64k带宽。这也许还不如在座一位同学手机能享有的带宽。今天,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源于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借助货物贸易便利化,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迅速发展。但应当看到,国际经贸正在经历“规则重塑”。从关贸总协定的货物贸易便利化、到wto货物贸易便利化加服务贸易便利化,今天,一系列多边、双边谈判正在推动走向以投资便利化为目标进行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对贸易规则调整的主导权之争,既是今后国际政治焦点,也必然伴随中国崛起全过程。所谓“规则重塑”,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两个t,即国际社会关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tpp)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研究生学习,必然不同于30年前,必须心中有大格局、大目标,而且要有方法-论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某种书单读书、听课,更不是随意翻阅。

在我看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应当是思考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系性学习。开始研究生学习,至少有三个准备是必要的,即问题准备、方法准备、体系准备。

第一是问题准备。这是思考性学习的基础或全部。备考已经成为过去。研究生不仅是学习者,更应当是思考者。最好的学习和思考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学习者,心中应当有问题单子,这个单子可能是专注学科、兼及其他,或许是关注现实中某个问题。没有问题的牵引,学习往往是盲目的。设问的水平,就是思考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潜力、实力。

第二是方法准备。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好学生,当然是有方法的学习者。但这不是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一个人的方法-论素养。在我看来,所谓学习,能力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这里的能力,首先就是方法-论素养。

第三是体系准备。这是体系性学习的基本要求。硕士和博士的硕与博,不是一般性地比人多,而是掌握得更有体系。投身一个学科,必须把握其由来、核心、边界、走向。了解了体系,就能感知结构与核心问题,就有了一定格局。这才能谈到站在前人肩膀上开展研究。

这样的学习,实际上是终生的。我心底更把“学者”这个词理解为“学着”,是“一直在学的人”。哲人语云:我思故我在。确实,思想着,是人的生命还在存续的标志。而“学着”,则应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因此,对我,生命的延续过程就是“学着”的过程。思考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系性学习必然伴随终生。这样的学习,是需要耗费心智与精力的。但只有深入进去,才知思考之乐,才知道思想者的存在价值。

这样的学习,是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的。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如果活到八十岁,不过29200多天,还不到三万天。时间支付了,就永不再来。因此,也许可以说,青春可以挥霍,时间不可虚度。请用好你的时间资本。

三年后,你们将挥别这个学校,走上社会。我希望你们要做有思想的实践者、有见识的担当者。一个文明的社会,可以容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需要有思想、有见识、有担当的建设者。做人有底线、做事有担当,也许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基本标准。

今天早晨4点多,我88岁的老母亲,在微信里的“陆家族人”群中发了这样的话:“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在社会中,一个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我的母亲,在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家人如何做人。

我在微信里问她,是你写的吗?她又发了一段:“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的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最后注明,是“摘自冯骥才文”。

在这里,我把我母亲的这两条微信与大家分享,也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同学们:

今天,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多名同学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你们即将从这里开启一段人生的新航程,你们不再仅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而且将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你们将是学术研究的新鲜血液,是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

当前的世界,发展与变革已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迫切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热切地期待你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机会,潜心学问,培育职业操守,提升素质能力,为将来创造人生、成就事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你们将来不一定都从事纯学术工作,但学术思维和学术精神却一定会伴随你们终身、帮助你们成长。因此,我今天想与大家谈谈如何做好学术的几点思考。

第一,做学问,要树立学术理想,敢于挑战权威。学术是启迪人们心灵的钥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研究生教育是以学术为依托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清华的研究生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未来学者和业界精英,这首先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学术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数学科学中心主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讲到如何做学问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学术志向。他说,有了志向以后,才懂得怎么去用功。我校建筑学院教授、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矢志不渝追求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年届九旬依然勤耕不辍。因此,做学问也好,干事业也好,都是人生道路上的长期追求,需要大家看得更远一些,把理想、志向、责任感放在职位、名利等可见的短期利益前面。

做学术,还要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无畏和执着,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前人,敢于挑战权威,敢入无人之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如果你不能独立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假定和研究是在他人已经提出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热度以后才反应过来,这种研究是“跟踪”式的,而我们更需要做“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要从“跟踪”走向“引领”和“创新”,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同学,敢于挑战传统,挑战固有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权威。同学们,你们处在思维最活跃、精力最集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你们的奇思妙想、你们的研究成果,有可能成为科学殿堂里最杰出的贡献、最璀璨的明珠。只有怀抱这样的理想、具备这样的信心,我们的学术事业才充满希望。

第二,做学术,要端正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做学问是一个从困惑、迷茫、煎熬到最终顿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少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专心学术无异于作茧自缚。但正是因为有了今天的作茧自缚,才会有明天的化茧成蝶。你们的师兄、材料系博士生万蔡华和导师一起做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并入选201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将会给信息工业的两大支柱——磁传感器、磁存储工业带来重大突破。他的研究体会是,“我只是不断提醒自己要专注、再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并且努力去把它做好,而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学们,学术研究不仅要耐得了寂寞、经得起挫折,更要守得住底线。学术研究必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清华强调“为学如为人”、“为学先为人”,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就是强调做人、做学问必须始终恪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大学是人类道德的守护神。清华研究生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学术工作追求真理、坚守良知的社会形象,同学们要从读研究生开启学术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信守科学道德、严守学术诚信。可以说,坚守道德对于人生的意义远大于学术本身。

第三,做学术,要学会科学方法,掌握研究技能。不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很难在学术上登堂入室、渐入佳境。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是研究生的必修课。希望大家首先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这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同时要善于辩证思维,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学会如何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图灵奖获得者、我校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认为,“相信自己”“坚持到底”“不迷信权威”“挑战自身能力极限”等思想方法对于科学工作者非常重要。结构生物学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不但强调批判性分析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做学术研究要懂得取舍,善于抓住要害,不必苛求过程中枝节的完美,要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两位教授的真知灼见,对同学们学习如何做学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广大教师要在帮助研究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上花更大的功夫,这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同学们,你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多向老师请教,多与同学交流,努力把视野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既要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系统深入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灵感,最终在学术上有所收获。

同学们,走入人生的新阶段,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能力和友谊,但也一定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挫折和失望。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踟蹰中前行,我都希望你们能够坚持梦想,潜心学术,度过一段充实而有挑战性的研究生时光。

祝你们在学术研究中收获快乐与友谊!

愿清华园中的学术岁月成为你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们因交大而结缘,因学术而相聚。从此刻开始,交大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轨车书”、“交通成和”将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使命。作为xx交大的第65任校长,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成为新一代交大人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xx交通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说她伟大是因为她首开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享有“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竢实扬华,培养了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桢、黄万里等多位彪炳史册的科学大师和工程泰斗,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30余万优秀人才,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说她伟大是因为她自强不息,历经18次迁校和5万里跋涉,虽历经坎坷却始终薪火相传,深刻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说她伟大,还因为她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金灿灿的名片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当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和“生命振兴”四大行动计划,正加速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今日交大正以更具实力的学科平台、更具国际化的学术环境、更加厚重的大学文化,迎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莘莘学子。

大学是关乎学问的,从根本上讲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什么是研究?“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研究就是持之以恒地探求真理。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本然价值。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大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交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同时,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视学术为志业。

为什么说是志业,而不是职业,甚至也不是事业?志业、事业、职业差别何在?概言之,职业(profession)是“身、生”所迫,是为衣食生计;事业(cause)则受“情、意”所驱,由情感、意志、信仰和抱负引导;志业(aspiration)固然可简单理解为“志向与事业”,但它根本上是“心、灵”使然,是一种让内心变得更加淡定从容的执念。《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业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

20世纪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学人梁漱溟,说自己一生都只有志业而没有职业,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心想之事。今天,之所以重提将学术作为志业,旨在强调在当下这个越来越物质、功利和浮躁的社会,要“为学术而生”,而不要“靠学术而活”。须知,一个真正视学术为志业的人,绝不会把学术异化为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将学术看成自己的生命,只为探寻和遇见更好的世界——这恰是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推崇的。

要真正做到视学术为志业,需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

做学问就得板凳甘坐十年冷,就得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耐心和恒心。年青学子应向竹子学习,要熬过那“三厘米”。周知,竹子开始要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才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猛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开初的四年竹子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同样,做学问需要扎根,需要储备,需要厚积薄发。2015年5月14日,科学界权威期刊《自然》宣布: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已被敲开大门。一位名叫张益唐的中国人,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且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不超过七千万。这一孪生素数猜想的破冰性工作,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数学神话的`背后,是一位孤独数学家的长期执着。在取得这一突破性成果之时,年近六旬、志业清敏的张益唐先生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讲师,且经济上穷困潦倒,但他始终宠辱不惊、初衷不改。即使现在已成为世界重量级数学家,他仍然低调淡定。“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如是说。张益唐先生的精神及成就,对青年学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昭示我们:只有视学术为志业,才能淡然面对生活的清苦、社会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才能战胜科研之路的艰难险阻。

二是踏实勤奋,孜孜以求。

《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需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的努力。做学问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需外绝声华,内无假借,潜心钻研,持之以恒,惟此,学问局面方能逐步展开。当代中国史学大家钱穆,一生以学术为志业,从18岁起就致力于学术,以后研究、讲学、教育、著述70余年未尝中断,为历史研究和教育劳心尽瘁。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穷其一生精力撰写百科式著作《日知录》,他手不释卷,记事必求贯通,引证浩繁,精严过人,并自谓“生平之志与业,皆在其中”。这些大师的毅力和精神,非常值得青年学子效仿。

三是锤炼对问题的感受力和学术质感。

爱因斯坦曾讲,在科学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牛顿因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实每天也有无数“苹果”落向他人。差异在于有多少人能像牛顿一样意识并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现在,学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周遭丰富、鲜活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实践和社会变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习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范式到范式,几近丧失了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洒洒的文献综述、晦涩艰深的数理工具和貌似精当的标新模型,理论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立马可见,更可叹的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非常值得学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一篇硕士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名社会学的研究生以“生命历程”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因企业破产,经过抗争之后选择买断工龄,并在一所中学从事保洁员的故事。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再就业的经历,之所以成为研究对象并登上学术之堂,就在于作者从看似不起眼的个体活动,管窥中国发展转型、社会变革的时代大背景。这篇论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对平凡现象敏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对象并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见微知著,小事情也许就蕴含着洞悉自然与社会的大文章。

四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无力制造蒸汽机车,当时我校孙竹生教授就已着力研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20世纪80年代,在国产机车速度不到100km/h之时,孙竹生教授又开始研究牵引动力和重载运输。他的研究总是大大超前时代。同时,孙教授治学严谨,审慎论证,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为二三十年后形成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孙教授的学术人生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束缚,挣破旧有体系牢笼,敢于质疑、反思、检讨、追问、解构乃至颠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假设或可能进行充分论证。

五是平正笃实,求真务实。

“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是学者追求的境界。为此,在治学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既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择善固执,不倚傍前贤时俊,坚持自己的学术路向。在治学精神上,追求学问精纯、缜密、谨严,思想疏通知远,识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时,注重价值理性,关切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在学术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力戒学术功利,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尤其要对沽名钓誉、曲学阿世、趋炎附势高度警醒,保持学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同学们!硕者,大也;博者,广也。从学士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改变的不单单是称号,更重要的是称号下的意义。希望大家从心底热爱学术,有做学问的真性情,秉承对学术的挚爱和诚笃,肩负时代使命,努力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成为具有学术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栋梁之才!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xx迎来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23.4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xx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xx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xx》,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xx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 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xx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当前,学科知识的深度分化与高度融合是当代科技与发展的特点,没有人能够成为万能学者;即使在同一领域,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完善,一个人或团队也已经很难获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成功。这些变化对学者和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理清并主动把握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理解,我们既需要从只做项目到做学术研究转变,又需要多学科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创造知识,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我们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和国际化的开放多元合作平台,理性地认清和把握自己优势和发展重点,让大学的价值充分发挥,挑战科技的极限。我认为,对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都重要,但对于杰出的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知识应用的价值。在我看来,0到1的距离远大于1到1万的距离!因此,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和永恒追求才是知识创造的源泉;而且,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她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能力和勇气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位选择xx的原因,而无论今后各位在何种岗位,研究生时代的思考与行动将与你们的成功成正比,因为,这是你最富创造和激-情的难忘时代。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xx人的你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xx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学术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的精神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建校伊始,xx没有自己的校园和校舍,学生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但艰苦的条件却锻造出xx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首届毕业生中,培养出以王永志、钟群鹏、陈懋章、戚发轫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楷模和李沛瑶、朱开轩等领导人。60年多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15万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xx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xx人崇尚知识,其血脉中永恒不变的基因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里,你们与富有创新激-情和梦想的学者相互学习和交流,与勤奋、聪明的同龄人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这是你们实现人生转型的最宝贵财富,也是xx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

近十年来,xx不断刷新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的记录,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一批国家级奖励,去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今年有望再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特别是去年,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等3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杰出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xx创造了巨大荣誉,例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团队在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后,不畏艰难,毅然开始了原子陀螺技术的探索;还有,刚才发言的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现在的xx,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上述杰出的成果不仅表达了xx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且其背后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特别是师生置身于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更是xx最难忘、最珍贵的。在xx,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余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今年毕业的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同学,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同学,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同学,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卢瑞娜同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奖励和图展,出版了9本儿童图画书。

xx人敢为人先,这是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并持续优化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适应的“三个课堂”,以实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质的和-谐统一。学校坚持学问至上,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研布局。今年,学校以国际化和深化改革为主题,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建设我们的“大xx”,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满怀信心地实践“有温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广度的合作”,坚定地向着建设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发展和机制双重转型,通过人事政策、资源配置和全成本核算等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通过一流师资队伍与重要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访学交流、学位互授和国际暑期学校等培养机制,为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能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

今年6月,我以视野、勇气、心态三个关键词作为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今天,也与你们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勇气,因其难得而可贵,勇气能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品质;第三个是心态,因为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需要一种境界。

xx人不可能靠继承历史和荣誉而持续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机遇,赢在转折点,更要创造机遇,敢拼才能赢!我真诚地希望,所有xx人都能拥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实践个人和xx的梦想!

同学们,一代人才一代使命,xx未来的新篇章要靠xx人续写!我相信,转变观念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我也相信,提高执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质。但我更相信,如果xx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愿各位在xx转型、超越,并创造未来!

谢谢各位!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新入学的1301名硕士研究生,266名博士研究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步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家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1941年开始培养首批研究生,至今已有64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是建国后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54家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至今已为社会输送研究生5066名.目前我校研究生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拥有的学科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3位,农林高校第2位.此外学校还具有4个类型的专业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随着同学们的到校,今年我校各类研究生数量达到5767名,其中学历研究生人数达到4195名,博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名.

我校通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雄厚的学科积累,为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11个.近年来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年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2亿元.这些为同学们翱翔科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2011年我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序列,从此开始了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也标志着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了毕业"门槛",以确保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学校对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基本学术水平有明确规定,对博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外专家评审和"双盲"评审,硕士学位坚持与外语六级考试成绩挂钩.在今年7月份我校计划毕业的183名博士生中,有95名同学因不具备答辩资格或者论文"双盲"评审未通过而延期毕业,延期毕业率达到52%;在计划毕业的519名学历硕士生中,73名同学延期毕业,延期率14%,其中30名同学是因为未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考试而延期毕业.通过严格要求,我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毕业的研究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1篇,是xx年毕业生收录量(9篇)的4倍多.8月29日我到北京参加"985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讲,教育部将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核心是深化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关系,目的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学们,跨入研究生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献身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趁此机会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带给你们的重大机遇,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说到底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趋向极限,以过渡消耗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日趋严峻.据中科院测算,xx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水等紧缺资源"荒"声一片,粮食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农民增收缓慢问题也是呼声阵阵.为此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举措,在最近又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未来15年我国的科技方针确定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重点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已经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校已经参与到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重大机遇.希望同学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第二,围绕国家目标,立足学科前沿,夯实专业基础,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入21世纪,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交叉融合态势加剧,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古老的农业科学成为最活跃,最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如今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高新技术已被看作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等成为热点.新闻媒体日前报道,日本科学家从葡糖酸菌中提取出生成"护心辅酶"基因,将这种基因植入水稻中,培育出富含护心辅酶的转基因水稻.韩国科学家培育出可生产抗癌辅助成分的克隆猪,专家预测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得以商业化,估计可创造年均6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我校窦忠英教授以山羊皮肤干细胞和家兔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皮肤和人工角膜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申请5项专利.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专家预测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在农作物超高产育种方面,6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中日科学家联袂将克隆出的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两份既高产又抗倒伏的新型超级水稻,这一突破为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超高产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跟踪发展趋势,大胆创新.

要高度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使自己将要从事的研究课题具有针对性,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如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受干旱缺水与生态脆弱两大因素制约,抗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旱区农林有害生物治理技术,旱区畜禽品种改良及快速扩繁技术,旱区畜禽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等都是需求的重点.上个月我与有关老师去新疆考察.新疆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新疆的棉花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纤维糖分高强度不够,严重影响着棉花品质.大量的棉籽粕不能得到有效加工利用.新疆番茄种植面积很大,番茄汁贸易量占全国的90%,世界的25%,但收获期过于集中,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新疆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居世界之首,但随之而来的根层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很大的困扰.新疆建设兵团华士飞司令告诉我们,如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他们将给予重奖.开发生物质能源是缓解石油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战略需求.生产生物质燃料油的原料美国以大豆为主,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以油菜籽为主,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不到0.1公顷,要完全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油是不可能的,但我国有广大的山区可供多种木本油料植物生长,能否加快开发研究.安康过去是桐油主产区,我建议有关人员研究一下,看其是否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进行规模化开发.可以说,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很多,都可以做出大文章,大成果.

同学们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上越来越重要.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的生物芯片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是一个以数学,理化知识为基础,以生物统计和信息科学为主体的学科前沿.有人统计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尽快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自己的研究课题成为多学科的结合点.目前科学研究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端方向发展,在更大或更小的尺度上使用常规的技术和手段已很难实现新的发现和创造,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来研究科学问题.

学术贵在创新,大学精神的真谛是独立思维.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要敢于对旧理论,旧观念进行质疑和突破,对权威进行挑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有关专家总结出创新的八大要素,也许对同学们将来的创新活动有启发:一是要进入前沿研究,二是要掌握现有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形成创新意识;四是要形成激发性的环境;五是要处于高激发态;六是要进入专注性思维;七是要善于演绎推广;八是要学会总结升华.

第三,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坚守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

上个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通报了三起科技工作者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其中一起就是一位研究生论文抄袭.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见诸于报刊,不乏伪造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不乏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不乏急功近利的现象.你们刚刚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对此不可不察.要切记崇尚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求真务实乃科学研究的真髓,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自觉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令人敬仰的学术圣地,真正的大学应该崇尚纯真,远离世俗.

同学们,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研究生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大家奋发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为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是一年丰收季,时值金秋,我们**学院又迎来了2015届新生,又有新的力量、新的血液注入到我们**院这个大家庭中来。今天,我们欢聚于此,举行学院的开学典礼。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代表新一届研究生在这里发言!

经历了艰苦的考研洗礼,我们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代表在座的所有同学,向给予我们学习机会,给与我们人生升华机遇的**大学、**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最最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向所有跨进了这所学术殿堂,追求真、善、美的莘莘学子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此,我们也向在座的领导老师们郑重承诺:我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我们做出的承诺。

作为研究生,我们承担着祖国科技光明未来的重任,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我承诺:严守学术道德,遵从学术规范,严于律己,勤奋刻苦,扩展学术视野,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前沿,加强专业领域创新能力,在本专业有新发现,新见解,能发表优秀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多向导师求教,多向同学学习。努力做到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行动大于一切语言,恳请在座领导老师和所有学弟学妹们给予我们监督。

面对我的学弟学妹们,作为**院一家人的我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样。未来四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你们有需要,作为兄长,我们,会以最高的热情,最负责任的态度给与你们帮助与指导,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在师长们的领导关怀下,预祝你们度过愉快、充实的大学生活,四年之后,习得一身报国本领,成就民族栋梁之才。

**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以**著称的高等学府,今天走进**,我以**为荣,明天走出校门,优秀的我们要让母校以我们为荣。 为了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明天更为辉煌灿烂的人生,让我们共同奋斗,一起努力,走向**院更为光辉的明天,走向我们人生更加辉煌的起点。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讲话稿的人越来越多,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指在讲话前拟定的书面稿子。那要怎么写好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欢迎大家分享。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一个不很方便又不很便宜的研究生公寓,让我们不得不推迟一个月开学,还得举行第二次开学典礼。用bbs上批评家们的话说,“都是扩招惹的祸”。(笑声)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了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14年间,中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一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6134名新同学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__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在今后几年的校园生活中,你们的人生之舟将驶入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创造新知,培育职业素养,在这里完成青春的再一次蜕变。你们的思想将更加成熟,羽翼会更加丰满。你们将不再只是既有思想、知识、技能的学习者、接受者,更将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创造者、贡献者。同学们,今后几年也可能是你们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系统学习,你们自然会更多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的选择,更现实地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这可能会让你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眼前的、局部的事物。这是一个迷茫、探索和“作茧”的过程。我希望你们在这一过程中,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化茧成蝶,收获新的成长。

突破自我,首先要突破眼界的局限。眼界有多宽,追求就有多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眼界就是你的世界。在清华的一些演讲会上,我发现很多同学提问时,话题总是绕不开身边的事情,即使谈到一些大的问题,往往也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

今年毕业的法学院许吉如同学,曾作为交换生前往海外学习。后来,她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到,使她感到惊讶的是,海外的学生能够跨越自己的国籍和文化背景、站在整个世界的轴心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她有两位室友,一位是来自瑞士的交换生,选修了最难学的阿拉伯语课程,原因是对中东—欧洲关系很感兴趣;另一位美国室友,则对南亚地区情有独钟,说以后要致力于研究、检验各种经济援助计划究竟有没有解决亚洲的贫困问题。两位室友对于自己的城市、国家之外的地区的高度关切,令她称奇和深思。

这也让我深思,清华的同学,能否多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你的理想和情怀。因为只有眼界开阔、视野宽广的人,才能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甚至无关的国度。今年,清华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的首批6位同学将陆续前往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深入当地去开展与他们的生活完全不相干的研究。他们为我们、也为清华打开了认识当代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在这里祝福他们,也感谢他们。这6位同学是:王霆懿、涂华忠、谢超、周燕、薛松、田嘉。同学们,我也希望你们今天读研不要仅仅是为了今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职业,甚至不是为了发现值得奋斗的事业,而是要为寻找更明晰的人生方向做好准备。

突破自我,就是要突破追求的极限。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一个过程。你的追求就是你的人生,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的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有更大的追求,人生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突破追求的极限,意味着你要不断突破追求的目标。我们尊敬的老学长、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当年曾对他的老朋友、也是清华老学长的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讲,“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据何先生回忆,1933到1934年,林家翘大一时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采用最简洁最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意料,他的答案“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同学们,对目标的突破,不仅是追求完美的答案,更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探寻人们预想不到的答案,这就是清华人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突破追求的极限,更意味着你要突破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什么,选择什么,追求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今年是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当年有一大批清华人为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邓稼先学长等14名“两弹一星”功臣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王淦昌学长那句“我愿以身许国”,道出了清华人突破自我价值实现的家国情怀。清华是一个有理想的学校,清华人追求的并非一己之私,而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这是清华和广大清华人赢得社会尊重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厚德载物的深刻涵义。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跳出自我欣赏、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突破自我,还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刚才鲁白教授也谈到了勇气。《孙子·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勇敢,有勇气,有胆量,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品质。这种勇气,在今天不是要你们流血牺牲,不是要你们面对灾患,也不是让你们浪迹天涯,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摆脱从众的心理、冲破世俗的困扰。

作为一名有勇气的清华人,就是要在当今社会推崇时尚、快餐、夸夸其谈之时,深深地懂得科学上没有捷径,做人也没有捷径,就是要敢于坚持自己,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施一公教授认为,“圆滑的人是不适合做科学家的”。当别人都很浮躁,选择做简单题目、短平快项目的时候,你能不跟风、不从众,不随波逐流,敢于选择别人不敢做的题目,勇于做冷、偏、尖、深的课题。你不是为了展示自己,不是世故地做学问,不是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能够认认真真地下笨功夫。正如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沉潜治学、朴实无华、不尚标榜、不尚宣传、诚诚恳恳、实实在在的研究科学”。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几年,勇敢地突破眼界的局限、追求的极限,实现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次蜕变。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__级研究生新生__,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我们20__级全体研究生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相聚在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即将踏上一段崭新的征程。

其实,早在四年前,我就踏入了艺术与设计学院,感受到了学院浓厚的艺术氛围,也领略到了老师独特的艺术家风采,他们的淡泊,他们的超脱,他们优秀的专业素养,他们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都让我充满了崇敬与向往。在这个严谨治学,学风扎实的学习氛围中我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度过四年最美的时光,并在老师们教育和指导下,如愿保送研究生,在我热爱的学院里继续深造。我们学院具有浓浓的艺术氛围,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体系,拥有一支充满热情,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教师作品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各项比赛中,屡次获奖,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达一百多篇。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一系列高水平的竞赛中也有突出表现。

同时,学院也着力推进同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邀请设计一线的大师开设演讲和讲座,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前沿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动态,设计思潮。这一切,都在默默的吸引着我,感染着我,使我对研究生阶段深入的学习充满向往,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下定了留下来继续深造的决心。我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导师那里学到更多的本领,武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才。今天,我们能够聚首在此,就是我们和这所学院的缘分。我们会加倍珍惜眼前的机会,牢牢把握身边丰富的资源,加倍努力,为自己书写一个全新的未来。

最后,我衷心的祝愿我们大家在矿大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收获真知与理想,就像诗人海子所写,过完这些年,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地地下。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的研究生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一, 进一步调整思想状态,增强认识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二、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四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如果有机会上台发言,我们要提前准备好发言稿!这是小编整理的: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植物病理专业xx级硕士新生,我叫本站。

很荣幸能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九月,我们相聚在xx大学的校园,用火一样的热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新挑战。

请同学们环视下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就是在考研大战中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回首往事,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坚守在书桌旁伏案苦读的我们;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独自走在回宿舍路上的我们;那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断然钻出温暖被窝的我们……考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曾经我们还在考场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现在我们为了实现梦想聚在一起。

来到了xx大学,来到了资源环境学院。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有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有一批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更有如家人般温暖的老师和同学。

多年来学院在学术科研上硕果累累,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严寒或酷暑任何的困难都不停歇我们求知的脚步。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xx年华诞,中华崛起,祖国富强,让我们倍感骄傲。

也让我感受到青年人肩负的社会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农人。

让我们在这里,和睦相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自立自强。

让我们发扬华农人“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成长为有知识有担当的青年,一同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严谨的,也不乏快乐。

我们要正确树立人生目标,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劳逸结合。

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即将到来的xx大学x年校庆献礼。

最后,以一首歌词与大家共勉“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三年充实而无悔的研究生生活!祝愿我们的资环我们的华农,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大家晚上好!

九月珠海如画里,南海之滨吐芳华。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向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广东省委省政府、珠海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本世纪初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开设的战略窗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也是在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新体制,由吉林大学和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

美丽的吉珠校园,椰风海韵、风光旖旎。

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十年的奋力拼搏,这所校园已经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完备的育人基地,成为广大莘莘学子潜心学习、茁壮成长的理想家园。

同学们,十年风雨话沧桑,青史无言载辉煌。

今年恰好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院10周年。

十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合作双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学院始终坚持爱国勤奋,和谐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强特色、居一流的办学定位。

大胆进行运行机制、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合作以及一系列内涵式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良好办学声誉的新型大学,累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3万名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学院还累计承担省部级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203项,合同金额达2300多万元,为推进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迎来7000多名本科新生的同时,又欣喜地迎来了由吉林大学和珠海学院联合培养的首批16名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层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新提高。

据有关报道,今年3月,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4年中国综合类独立学院排行榜,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位列榜首,并荣获2014年中国五星级独立学院美誉,跻身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珠海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同类高校的一面旗帜。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生院,一直秉承在改革中求发展、竞争中求领先的办学理念,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27名博士研究生、213名硕士研究生。

刚刚我们又为10名博士研究生和22名硕士研究生授予了学位,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做出不凡的'业绩。

吉林大学作为珠海学院的主办单位和依托母体,作为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的主办单位,始终坚持让党和国家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最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国际高水平学科数量达到9个,获得国家级三大奖成果数量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据有关报道,吉林大学在一些重要的大学评价中一直位居国内前10名,在国际上目前已接近世界前300强。

在新形势下,吉林大学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珠海校区的发展,使学校的这个战略窗口在促进学校国内国外的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持续地支持珠海学院的发展。

希望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进一步着力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相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同学们,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它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小到改变着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大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将使人类进入一个持续创新的全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们的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可以说,你们适逢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你们也正在见证和亲历这个伟大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有更高的标准。

你们将拥有更多机会,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创造将成为这个时代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新要求。

珠海学院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国家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办学定位也将为你们每个人的成才成长提供独具特色的舞台和环境。

同学们,你们是当代青年中最富有朝气、活力和梦想的代表,是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同学们应该认清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发展,努力有所作为。

作为吉林大学的校长和你们的师长,我真心地希望大家在大学这一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崇礼立德、克己修身,立学致知、勤思笃行,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铸就辉煌!

最后,值此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五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们因交大而结缘,因学术而相聚。从此刻开始,交大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轨车书”、“交通成和”将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使命。作为xx交大的第65任校长,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成为新一代交大人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xx交通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说她伟大是因为她首开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享有“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竢实扬华,培养了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桢、黄万里等多位彪炳史册的科学大师和工程泰斗,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30余万优秀人才,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说她伟大是因为她自强不息,历经18次迁校和5万里跋涉,虽历经坎坷却始终薪火相传,深刻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说她伟大,还因为她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金灿灿的名片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当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和“生命振兴”四大行动计划,正加速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今日交大正以更具实力的学科平台、更具国际化的学术环境、更加厚重的大学文化,迎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莘莘学子。

大学是关乎学问的,从根本上讲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什么是研究?“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研究就是持之以恒地探求真理。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本然价值。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大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交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同时,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视学术为志业。

为什么说是志业,而不是职业,甚至也不是事业?志业、事业、职业差别何在?概言之,职业(profession)是“身、生”所迫,是为衣食生计;事业(cause)则受“情、意”所驱,由情感、意志、信仰和抱负引导;志业(aspiration)固然可简单理解为“志向与事业”,但它根本上是“心、灵”使然,是一种让内心变得更加淡定从容的执念。《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业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

20世纪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学人梁漱溟,说自己一生都只有志业而没有职业,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心想之事。今天,之所以重提将学术作为志业,旨在强调在当下这个越来越物质、功利和浮躁的社会,要“为学术而生”,而不要“靠学术而活”。须知,一个真正视学术为志业的人,绝不会把学术异化为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将学术看成自己的生命,只为探寻和遇见更好的世界——这恰是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推崇的。

要真正做到视学术为志业,需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

做学问就得板凳甘坐十年冷,就得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耐心和恒心。年青学子应向竹子学习,要熬过那“三厘米”。周知,竹子开始要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才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猛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开初的四年竹子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同样,做学问需要扎根,需要储备,需要厚积薄发。2015年5月14日,科学界权威期刊《自然》宣布: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已被敲开大门。一位名叫张益唐的中国人,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且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不超过七千万。这一孪生素数猜想的破冰性工作,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数学神话的背后,是一位孤独数学家的长期执着。在取得这一突破性成果之时,年近六旬、志业清敏的张益唐先生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讲师,且经济上穷困潦倒,但他始终宠辱不惊、初衷不改。即使现在已成为世界重量级数学家,他仍然低调淡定。“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如是说。张益唐先生的精神及成就,对青年学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昭示我们:只有视学术为志业,才能淡然面对生活的清苦、社会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才能战胜科研之路的艰难险阻。

二是踏实勤奋,孜孜以求。

《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需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的努力。做学问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需外绝声华,内无假借,潜心钻研,持之以恒,惟此,学问局面方能逐步展开。当代中国史学大家钱穆,一生以学术为志业,从18岁起就致力于学术,以后研究、讲学、教育、著述70余年未尝中断,为历史研究和教育劳心尽瘁。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穷其一生精力撰写百科式著作《日知录》,他手不释卷,记事必求贯通,引证浩繁,精严过人,并自谓“生平之志与业,皆在其中”。这些大师的毅力和精神,非常值得青年学子效仿。

三是锤炼对问题的感受力和学术质感。

爱因斯坦曾讲,在科学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牛顿因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实每天也有无数“苹果”落向他人。差异在于有多少人能像牛顿一样意识并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现在,学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周遭丰富、鲜活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实践和社会变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习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范式到范式,几近丧失了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洒洒的文献综述、晦涩艰深的数理工具和貌似精当的标新模型,理论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立马可见,更可叹的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非常值得学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一篇硕士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名社会学的研究生以“生命历程”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因企业破产,经过抗争之后选择买断工龄,并在一所中学从事保洁员的故事。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再就业的经历,之所以成为研究对象并登上学术之堂,就在于作者从看似不起眼的个体活动,管窥中国发展转型、社会变革的时代大背景。这篇论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对平凡现象敏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对象并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见微知著,小事情也许就蕴含着洞悉自然与社会的大文章。

四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无力制造蒸汽机车,当时我校孙竹生教授就已着力研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20世纪80年代,在国产机车速度不到100km/h之时,孙竹生教授又开始研究牵引动力和重载运输。他的研究总是大大超前时代。同时,孙教授治学严谨,审慎论证,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为二三十年后形成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孙教授的学术人生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束缚,挣破旧有体系牢笼,敢于质疑、反思、检讨、追问、解构乃至颠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假设或可能进行充分论证。

五是平正笃实,求真务实。

“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是学者追求的境界。为此,在治学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既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择善固执,不倚傍前贤时俊,坚持自己的学术路向。在治学精神上,追求学问精纯、缜密、谨严,思想疏通知远,识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时,注重价值理性,关切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在学术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力戒学术功利,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尤其要对沽名钓誉、曲学阿世、趋炎附势高度警醒,保持学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同学们!硕者,大也;博者,广也。从学士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改变的不单单是称号,更重要的是称号下的意义。希望大家从心底热爱学术,有做学问的真性情,秉承对学术的挚爱和诚笃,肩负时代使命,努力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成为具有学术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栋梁之才!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4134名同学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我代表学校,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每一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导师,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向支持鼓励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最近,我与你们中的一些同学座谈,感受到你们都充满了青春的理想和激情。同学们有的将继续追求学术,有的要投身经济建设,有的将扎根西部和基层,还有的想自主创业。在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之初,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自己身上带着清华的光环,顶着博士、硕士的帽子,有一种优越感。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清华从来就没有光环,清华只有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传统。我们尊敬和怀念的陈寅恪先生,当年受聘清华国学院时,没有文凭、没有著作等世俗的光环,却因学识广博而被尊为“教授的教授”、“全中国最博学的人”。“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为了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曾化名“王京”长达17年,像王先生这样的清华人“以身许国”所绽放的光芒,“比一千颗太阳还亮”。在座有一名硕士毕业生,当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6年后在江苏省选调生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今天之后就要赴基层工作。有人问他:“你以后到工作岗位上,以前的光环都会褪下,害怕被学校忘记吗?”他回答说:“每年这么多毕业生,如果母校都记住的话,内存也不够啊!对我来说,与其被清华记住,不如被人民记住。”我相信,你们也会和这位同学一样,褪掉光环,静下心来,靠创新、实干、担当,用知识、智慧、热情来造福社会、书写人生。

从今天起,同学们无论干哪一行,也无论站在什么舞台上,我们都有着“清华人”这个共同的称谓。清华的声誉是前辈清华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是清华精神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浮华虚无的光环。即便有所谓的光环,也不过是外在的形,是虚有的名。只有把清华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抛弃本不存在的清华光环,做一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清华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面对困惑与迷茫的时候,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用责任和奉献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理想指引下坚定前行。正如最近xx学长语重心长的嘱咐:“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只想着一路上鲜花铺路。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越挫越奋、自强不息。”清华人要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干什么;不在于你当什么,而在于你做出什么;更不在于你曾经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希望大家走出校园以后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在社会这所大学中继续磨练成长,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顺境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始终坚持原则,永远乐观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们都将会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为社会进步留下你们的印记,为清华声誉增添你们的光彩。

同学们,家人对你们寄予厚望,母校对你们寄予厚望,祖国和人民更对你们寄予厚望。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清华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xx迎来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23.4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xx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xx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xx》,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xx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 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xx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当前,学科知识的深度分化与高度融合是当代科技与发展的特点,没有人能够成为万能学者;即使在同一领域,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完善,一个人或团队也已经很难获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成功。这些变化对学者和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理清并主动把握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理解,我们既需要从只做项目到做学术研究转变,又需要多学科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创造知识,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我们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和国际化的开放多元合作平台,理性地认清和把握自己优势和发展重点,让大学的价值充分发挥,挑战科技的极限。我认为,对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都重要,但对于杰出的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知识应用的价值。在我看来,0到1的距离远大于1到1万的距离!因此,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和永恒追求才是知识创造的源泉;而且,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她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能力和勇气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位选择xx的原因,而无论今后各位在何种岗位,研究生时代的思考与行动将与你们的成功成正比,因为,这是你最富创造和激情的难忘时代。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xx人的你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xx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学术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的精神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建校伊始,xx没有自己的校园和校舍,学生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但艰苦的条件却锻造出xx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首届毕业生中,培养出以王永志、钟群鹏、陈懋章、戚发轫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楷模和李沛瑶、朱开轩等领导人。60年多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15万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xx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xx人崇尚知识,其血脉中永恒不变的基因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里,你们与富有创新激情和梦想的学者相互学习和交流,与勤奋、聪明的同龄人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这是你们实现人生转型的最宝贵财富,也是xx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

近十年来,xx不断刷新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的记录,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一批国家级奖励,去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今年有望再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特别是去年,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等3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杰出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xx创造了巨大荣誉,例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团队在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后,不畏艰难,毅然开始了原子陀螺技术的探索;还有,刚才发言的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现在的xx,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上述杰出的成果不仅表达了xx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且其背后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特别是师生置身于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更是xx最难忘、最珍贵的。在xx,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余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今年毕业的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同学,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同学,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同学,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卢瑞娜同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奖励和图展,出版了9本儿童图画书。

xx人敢为人先,这是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并持续优化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适应的“三个课堂”,以实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质的和谐统一。学校坚持学问至上,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研布局。今年,学校以国际化和深化改革为主题,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建设我们的“大xx”,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满怀信心地实践“有温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广度的合作”,坚定地向着建设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发展和机制双重转型,通过人事政策、资源配置和全成本核算等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通过一流师资队伍与重要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访学交流、学位互授和国际暑期学校等培养机制,为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能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

今年6月,我以视野、勇气、心态三个关键词作为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今天,也与你们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勇气,因其难得而可贵,勇气能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品质;第三个是心态,因为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需要一种境界。

xx人不可能靠继承历史和荣誉而持续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机遇,赢在转折点,更要创造机遇,敢拼才能赢!我真诚地希望,所有xx人都能拥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实践个人和xx的梦想!

同学们,一代人才一代使命,xx未来的新篇章要靠xx人续写!我相信,转变观念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我也相信,提高执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质。但我更相信,如果xx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愿各位在xx转型、超越,并创造未来!

谢谢各位!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武汉理工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

每年的9月都是大学收获的季节,各方青年才俊汇聚大学,为大学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是每一所大学引以为荣的时刻,与这种荣耀相伴的也有一种大学责任。有人说,大学要对永恒做出承诺,面对你们,武汉理工大学应该有怎样的责任和承诺?你们奔着美好的前程而来,我们将如何助你们一臂之力?你们有自己向往的学科、老师以及学术目标,但这些还不是大学承诺本身。我一直认为,大学的承诺最核心的应该是你们的“立身成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立身成人”才是我们教育的重大责任和大学的根本承诺。

同学们作为研究生再一次跨入大学校门,身心已经历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心理上已告别了梦幻年代,这是你们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的必然;二是年龄上已跨入了人生最重要的创造期。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1831年,大学刚毕业年仅22岁的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历经5年的环球考察,孕育了生物进化论思想;1844年,年仅26岁的马克思起草了《哲学经济学手稿》,1847年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回顾这些历史,同学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划时代的思想,这些构成我们现代人世界观的理论,竟都出自于你们的同龄阶段,也就是你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你们的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惊人的财富?你们可曾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有一些基本的判定。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是你们今后面临的第一个人生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台阶。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心鞭策,也是一种巨大压力。背负着这样一种财富和压力,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关口,你们将如何应对?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台阶,你们将如何实现跨越?今天我想与你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以成就你们的而立之年。

如何认识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我最近看到两项著名的调查结果。一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对2.3万名年龄在17-85岁的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3岁的人感觉最为自由和幸福,认为“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成熟却没有经历根本性挫折”。二是美国经济研究局通过对5.5万名专利产品发明人的调查,结果发现29岁的人最为耀眼,认为“人确实需要近30年时间,了解学习现有知识,作为发展新概念的基础,从而创造人生第一个震撼性的意念。”这两项调查客观地说明了30岁之前是人生创造的黄金时期,这也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而立之年”的内在因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入校的年龄大部分在23岁左右,通过硕士、博士阶段学习,也就到29岁上下,你们面临的正是而立之年前的这7年左右时间,可以想象你们身上所蕴藏的这种巨大财富。这种财富究竟是什么?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限”,即“无限想象”、“无限行动”、“无限可能”。

是因为你们站在一个最为自由的起点,有时代眼光,有人生视野,有精神高度,也就是说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已经给你们的想象力插上了可以腾飞的翅膀,而想象力恰恰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是因为你们尚未经历人生大的挫折,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给了你们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不会盲目。行动是理想与成功之间的桥梁,行动的能力是一个人年龄、勇气、知识、经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造化之功恰恰把这种“无限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你们这个年龄和层次的人。

是因为你们拥有的无限想象和无限行动,将打造一个无法预知的自我和无法预知的世界。你们有理由给自己以无限的期待。试想,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伟大创造,我们可能仍然生活在一个神权和皇权的宿命世界而自生自灭。正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大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可能实现。

“三个无限”是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和开发好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财富,真正为实现“三十而立”做好准备?我想送同学们三句话,也就是你们立身成人的“三种境界”。

这是我每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都要重复的一句话。同学们要想掌握和开发好自身的无限想象力,就要做到“心所至,无所不至。”这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类之所以有永无止境的真理追求,之所以不断解开自然和社会之谜,是因为拥有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广阔的心灵世界。古往今来,人类的心灵所激发的想象力和使命感,让我们的无数先驱投身于伟大的创造活动,使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点燃了智慧的灯塔,推动了历史发展。他们那一颗颗伟大的心灵仍然照亮着后人创造之路,激励着后人前进的脚步。遵循心灵的指引,激发想象的活力,到达创造的极限,心所至,无所不至,这就是作为一个理工大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成书于三千多年前《周易》中的一句千古名言,伴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全部历史。同学们要想真正拥有无限的行动力,还是要回到这条千年古训上来,真正做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行动能力的一种经典表述。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催生一个崭新的世界,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古老中国正处于一个“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总结和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对这个伟大时代高度概括和完美的描述。武汉理工大学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就是以我们每一个理工大人的共同追求来铸就这个“中国梦”。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充分把握你们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成为杰出人才;“地利”就是大学的发展需要你们有杰出表现;“人和”就是你们的巨大财富需要造福于时代。因此,自强不息,实现个人梦,成就大学梦,托起中国梦,这是时代对你们的要求。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感受,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经验之谈。你们确实拥有“无限可能”,但美好的结果往往是漫长的等待和出人意料的惊喜,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校都是如此。今年4月,世界三大权威大学排名机构之一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周刊》的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大陆高校仅15所入围亚洲100强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名列亚洲百强大学第58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泰晤士报教育周刊》主编在解释武汉理工大学入围的原因时说:“论文引用率和国家级研究设施成就了武汉理工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因为它反映的是我校学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材料学科,以1987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标志,进入交叉、融合、创新与国际化的进程,其中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包括很多研究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么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想象这种奋斗和追求带给学校的变化。学校的进步是一种鲜活的启示,也为你们未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你们能够把握自己,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成功就一定会拜访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以“立志于学,三十而立”为题来谈你们所面临的研究生学习这段关键人生,也是有感而发。所谓“三十而立”,我们的古人有很明确标准,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就是要“立德”、“立功”、“立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是要“为人”、“处世”、“做学问”。在去年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我曾谈到“成功的边界”,要求同学们深刻把握你们的时代所需之处、视野所及之处、精神所达之处,尽力拓展你们成功的边界。今天我所说的“三个无限”和“三种境界”,就是为你们尽力拓展成功的边界提供一种思想。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地去实践它。

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呼唤着你们,世界在注视着你们,成功在等待着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做好了充分准备,你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份命运的关切。

再一次祝贺你们、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朱崇实校长在厦门大学2015届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向在座的2015级557位博士生同学和2995位硕士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在座的3000多位新同学中,有一部分曾经在厦门大学这个校园里学习过,大多数是第一次迈入这个美丽的校园。不论是否曾经在厦门大学学习过,今天,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发起新的冲击!作为同龄人中知识层次最高、思想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我相信在座各位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有美好的理想和规划。我由衷地期望在座各位的美好理想和规划都能圆满地实现,为此我想与各位交流一下我对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本科生、研究生都属于学生,因此都还处于学习的阶段。但关键的是,同属学生,我们要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最基本的说,本科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低级阶段,其学习要求仍以接受和汲取知识为主,所以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都比较明确,例如哈佛大学为其本科生制定的五项标准是:1、必须能够清晰而明白地写作;2、应该对认识和理解世界、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3、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并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安排自己的生活;4、了解并思考过道德和伦理问题,在做道德选择时具有正确判断的能力;5、在某些知识领域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这五条标准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并把握已有的文明,并正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那么研究生呢?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基本上没有对研究生的培养设定明确的标准,但是一致的培养模式就是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学习。因此,可以这么说,对于研究生来说,其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或探索,他与本科生的学习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汲取,而是主动的研究与探索。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他要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还要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由于种种的原因,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包括厦门大学)最大的不足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本科教育的简单时间延续,研究生是五、六或五、六、七、八、九年级的本科生。可以说,这种状况,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大差距。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作为国家创新力量主要来源的研究生群体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让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让学会研究与探索、热爱研究与探索成为我们研究生的自觉追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不能再展开讨论,在这里我只是希望在座的2015级新同学从今天开始,就把研究与探索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导师作为自己的朋友,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与导师就你感兴趣或感到迷惑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让创造性的思维成为研究生的思维习惯。当然,学校将尽最大的可能来保证研究生能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与条件。

第二,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大话题,又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这是一个让人感觉空泛的话题,其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什么是研究生的人生目标?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要成为社会精英!什么是社会精英?社会精英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而又愿意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社会精英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社会精英又是现实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会非常坚忍地去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社会精英不一定是领导,但他一定是领袖,他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在他的身边总能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跟他一道为理想而奋斗。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精英。在座各位都是有理想、有才干的青年。去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共有15000多人报考厦门大学,只有2000多人被录取;博士研究生考试,厦大也是报考人数最多、最热门的学校之一,因此可以说,在座各位是有志青年的佼佼者,所以,我对你们的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干毫不怀疑。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能更加宽容、更加感恩!研究生是社会的宠儿,就单个群体来说,社会对研究生这个群体的培养所耗费的成本肯定是最高的,除了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政府、你们的社会、你们的学校都为你们的成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有些研究生过于自我,他们把自己的成功都看作是个人天赋和自我奋斗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因此,这些同学一有胜利,只愿独享,因为他认为这胜利是自己的个人所得;一有挫折,便怨天忧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挫折都是他人不好的结果。这样的同学是不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他缺乏社会精英的基本素质。社会精英应该具有的个人特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与感恩,知道宽容、知道感恩,他才会善待这个社会,报效这个社会。我再次期望在座的各位都有这样的情怀!

第三,我想谈一谈研究生体育锻炼。我在bbs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较,我在准备今天的讲话稿时想去查一下这个帖子,可惜我上网的技术不行,没有查到。这个帖子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是:本科生生龙活虎,研究生暮气沉沉;本科生一切好奇,研究生一切知道;一到研究生,好象都成为了小老头、小老太了,背也驼了,走300米路就冒汗,爬4层楼就气喘,到了研究生一切都惨不忍睹。在bbs上说话总是有点夸张,但这个帖子看完后,我脑子确实在想研究生的体育锻炼问题。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告诉我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研究生的比赛成绩一般都不如本科生,我听了有点失望。我想,单从年龄上看,这是不应该的,有资料显示,一个青年人,通常在22岁到26岁时,体能是处于巅峰状态!刘翔1983年出生,今年24岁,他创造最好成绩时,与在座很多同学年龄相近;姚明1980年出生,今年27岁,可以说他目前的体能状态比20岁时更好!因此,为什么研究生比赛成绩不如本科生,只有一个解释了,就是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不够,自然走路冒汗,爬楼气喘了。

同学们到了研究生阶段,要考虑的问题多了,烦恼也多了,任务也重了,自然而然,容易放弃体育锻炼。但这是非常不对的!越是烦恼多,越要锻炼,一锻炼,烦恼就没了;越是任务重,越要锻炼,一锻炼,任务就轻了!身体是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很难承受今后自己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和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根本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放弃体育锻炼,学历越高,越要热爱体育锻炼。厦大的校园很美,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是锻炼身体最佳场所。在这样的校园里若不锻炼身体,以后终生都要后悔。因此,象我们运动场上悬挂的那幅大标语所说的那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同学们、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篇章新的一页,我衷心祝愿各位能把这一页写得更好、更美!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六

全体新同学,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河北医科大学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全体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医科大学表示衷心地祝贺!对同学们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表示良好的祝愿!

学校的高楼掩盖了校园的局促,但掩盖不住学校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

我校的前身是由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894年在天津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北洋医学堂。之后的百多年中,学校辗转跋涉、砥砺前行,与国家和民族一道经受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学校数易校址,数度分合,因抗日救国还曾停办十年,成为中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史的见证者、实践者、书写者。时代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医大师生对理想的追求和使命的坚守,一代代医大师生以高尚的品德、深厚的情怀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践行着“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的校训。

国家危难之际,我校师生投笔从戎,舍身报国,组成抗日救护队奔赴前线,他们中有孙中山先生的保健医生——上官悟尘,有博士将军——殷希彭等杰出代表;和平年代,我们潜心为学、辛勤耕耘,在河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一个自主培养了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医院,下设14个二级学院,1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42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医学门类全覆盖,学校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

全校系统共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燕赵学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1名,省管优秀专家40名,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省级中青年专家112名,博士生导师113人,硕士生导师千余名。

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三级专科医院,共开设编制床位近10000张。

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基础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医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等22个,省级研究所6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资助单位。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共计8种。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等8个国家的20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30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有留学生近500人在校学习。

各位新同学的到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今日医大,因为你们到来,焕发出无限光彩,我相信明日医大,必能因你们而更加繁荣辉煌。

同学们,你们已经跨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正在进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时代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更迫切的需求。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你们一定要准确定位、志存高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责任,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同学们,30多年前,我本人和你们一样,站在研究生学习的新起点上。今天,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你们的学长和朋友,在你们即将开启新的学术旅程之时,向你们提出几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首先,做学问先做人。同学们有的已参加过工作,有的是从校门走进校门。

无论来自何方,希望你们在校学习期间,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品格、勇于探索的信念和豁达包容的精神。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结合起来,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要成为社会的表率。

其次,要培养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方法,掌握研究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挑战,要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无畏和执着,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前人,不被旧的思维框架所束缚。研究生是学习做“研究”的,研究贵在创新,创新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善于辨证思维,既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系统深入的专业能力。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

同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培养,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核心。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要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意识,勇于超越自己的老师;要关注社会进步,关注学科前沿,既要认真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注重学习边缘交叉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最后,要修身立德。

一所大学如何回馈社会?最根本的,是培养能够致力于社会进步与公共福祉的卓越人才。如果我们造就的只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培养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不仅是大学的失败,也是社会的悲哀。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而且还以高尚的道德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为社会公德与良知的捍卫者、提升者。

在日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在学术界出现一些浮躁之风的情形下,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追求真理的纯粹,坚决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去除功利、远离浮躁,坚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谨为学,诚信为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同学们,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学校也正在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加快推进发展。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对你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希望你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用青春与汗水、知识与毅力创造河北医科大学光辉的未来,用智慧和热情谱写人生最美好的华章!今年国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我校有600多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医院培养,欢迎你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多来学校走一走、看一看。

马上就是中秋佳节,在此,提前祝各位同学、老师及你们的亲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欢迎你们来到复旦大学继续你们的求学深造之路!

在这座古朴宁静的校园里,有你们可以流连的优美的环境,我想这也是我对这个学校热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是进入我们眼帘和心灵的第一幕。复旦也有你们可以徜徉的学术氛围,更有许多值得你们结识和交往的良师益友,他们将陪伴你们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精神岁月,并成为你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作为研究生,你们和本科生相比的话,当然更加成熟,而这种成熟或许更适合于你们静下心来探讨那些需要叩问自己内心的问题。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大家选择了念研究生,但是大家今天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何而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深奥,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规划。而复旦的氛围也支撑同学们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更何况在座的学生当中,有博士生,有硕士生,硕士生里头又有学术性的学位生和专业学位生,不同类型的学生当然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不过尽管这些客观上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大家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学校在接下去对你们的培养当中学术研究将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式。

这一点从你们的名称——研究生就能够得到一种非常好的体现。

讲到学术研究,我们就会有一个疑问,因为有人可能会讲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这可以理解,因为真正能够从事或者有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并不是大多数,而只是一小部分人。所以我今天的讲话并不希望我是号召大家去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我想号召大家的是希望有一颗从事学术研究的心灵,因为不管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你们都会面对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因此研究生这个阶段,对你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正因为如此,无论你们是什么专业,无论你今后将会从事什么职业,但作为学校来讲我们都是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来培养你们,培养你们成为能够在各行各业里面具有创新精神,而且有担当的这样一种年轻人。

所以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十分特殊,而且十分重要的阶段。对此我有体会,因为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赋予了你们自主学习的这样一种氛围,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你们的课程将会更少,因此你们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将会比你们前面更多。你们摆脱了各种方面的,包括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你的各种限制。

所以这段时间给你们创造了最大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对你们说来是十分宝贵的,因为要给你们这个自由,目的就是希望把你们培养成为积极而富有创新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说现代的教育方法很容易扼杀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而如果没有自由,那么这种好奇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夭折。因此爱因斯坦强调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那种依赖训练,依赖外界权威,依赖那种追逐名利的教育实在是要优越得多。

其实教育家怀特海德把青年人的智力发展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当然是对事物建立模糊的认识,有所启悟的阶段,其次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阶段,最后则是对各类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阶段。对青年人的心智发展而言,前两个阶段是重要的基础而已,最后的综合运用的阶段则是更加关键。

如果做不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那么我们所学的知识就仅仅处在一种被记忆和相互隔离的状态,不仅无法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更无法帮助我们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而我认为训练和帮助我们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从事一段扎实而又严谨的学术研究,尽管学术不一定成为你的终身职业。

因为学术研究是一种驱动力、建构力很强的学习活动,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推动我们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主动去涉猎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拓展和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

基于这样的知识结构我们能够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概念框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相对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并逐步形成一贯的稳定的看法。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更加独立和自由的思想状态,也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术研究是一种需要行动力、创造力和持续的学习活动,学术研究的工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向前发展的'是研究者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其中也包括了一种持久力,一种耐心。因为学术研究往往都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而成功是建立在大量失败的基础上,而且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查阅资料,做实验,还是搞研究,写报告都需要我们沉稳踏实地做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放弃,不浮躁、不懈怠,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把研究推向深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有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和发展,分析和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从而为事物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学术研究还是一种互动性、合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对当今的学术,在大学里的每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富有经验的老师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开展专业性的、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活动,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大学里极为重要的学习优势。

正如教育家纽曼所说过的当一大群青年人敏锐、开放、富有同情心、善于观察,他们走到一起,并且自由的相互交流,他们肯定就会彼此得到学习。

所有的交谈就是对每一个人的一系列的讲座,日复一日的从他们自己那里得到了种种的新的观念、观点和新的思想材料,独特的判断原则和行动的原则。

在我当研究生导师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规律,这个学生他毕业的时候学术研究的成就或者他做得好坏,论文的质量跟他入学时候的考试成绩关联性并不大。但是跟一点因素的关联性很大,凡是跟他的同学能够友好相处,凡是跟导师有足够的沟通交流的,那么他的学术研究,他的论文必定会达到最佳的地步。

因此我认为同学之间的学术探讨将有助于培养我们一种很好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种学术的交流当中,大家会努力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把他人的思想听明白,然后共同追溯理论的根源,进行逻辑的推演。

在遇到分歧的时候,大家不会有意气之争,也不会寻求表面上的和谐,而是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努力在更深的层次上来认真分析,达成共识。这一种理性平和的交流既有建设性又有包容性,它是我们在多元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面需要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素质和领导能力。

正因为学术研究具有上述的特征,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会很好地塑造我们的心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社会,更加清晰地思考和表达自身的想法,更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加善于交流与合作,并且养成我们全面综合的做事能力和严谨踏实的做事的习惯。因此无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们今后进入哪个知识领域或者是职业的领域,这些重要的能力和品质都是极其有效的通行证。

所以让我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今天各位同学是为何而来,作为校长和一位研究生导师,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是为研究而来,是为学术而来。希望你们通过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让自己成长为具有全面素质和专业特长的新人才。为学术而来,但不一定是为学术而去。

但为学术而来,你一定是为研究问题而去,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领域,你将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我们复旦之所以能够享誉海内外,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来学习深造,关键在于我们所培养的人都能够满足我们国家、民族对未来的需要。而我们培养的一代代复旦人,都能够认真践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传承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磨砺自己,服务国家、成就学校。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我们必须自觉承担起这个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衷心期待各位新同学,能够和广大的师生员工一起努力,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来学习,为促进复旦大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再一次表示复旦欢迎你们,同时复旦也祝福你们!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大全(17篇)篇十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新入学的xxx名硕士研究生,xxx名博士研究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步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家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xxxx年开始培养首批研究生,至今已有xx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是建国后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54家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至今已为社会输送研究生5066名。目前我校研究生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拥有的学科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3位,农林高校第2位。此外学校还具有4个类型的专业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随着同学们的到校,今年我校各类研究生数量达到5767名,其中学历研究生人数达到4195名,博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名。

我校通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雄厚的学科积累,为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11个。近年来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余元加强了各学科仪器设备建设。xx年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2亿元。这些为同学们翱翔科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通过严格要求,我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毕业的研究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1篇,是xx年毕业生收录量(9篇)的4倍多。8月29日我到北京参加"985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讲,教育部将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核心是深化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关系,目的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学们,跨入研究生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献身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趁此机会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说到底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举措,在最近又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未来15年我国的科技方针确定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国家计划到20xx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重点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已经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校已经参与到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重大机遇。希望同学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进入21世纪,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交叉融合态势加剧,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古老的农业科学成为最活跃,最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如今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高新技术已被看作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等成为热点。新闻媒体日前报道,日本科学家从葡糖酸菌中提取出生成"护心辅酶"基因,将这种基因植入水稻中,培育出富含护心辅酶的转基因水稻。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跟踪发展趋势,大胆创新。

要高度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使自己将要从事的研究课题具有针对性,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如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受干旱缺水与生态脆弱两大因素制约,抗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旱区农林有害生物治理技术,旱区畜禽品种改良及快速扩繁技术,旱区畜禽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等都是需求的'重点。可以说,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很多,都可以做出大文章,大成果。

同学们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上越来越重要。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尽快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自己的研究课题成为多学科的结合点。目前科学研究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端方向发展,在更大或更小的尺度上使用常规的技术和手段已很难实现新的发现和创造,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来研究科学问题。

学术贵在创新,大学精神的真谛是独立思维。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要敢于对旧理论,旧观念进行质疑和突破,对权威进行挑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有关专家总结出创新的八大要素,也许对同学们将来的创新活动有启发:一是要进入前沿研究,二是要掌握现有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形成创新意识;四是要形成激发性的环境;五是要处于高激发态;是要进入专注性思维;七是要善于演绎推广;八是要学会总结升华。

上个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通报了三起科技工作者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其中一起就是一位研究生论文抄袭。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见诸于报刊,不乏伪造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不乏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不乏急功近利的现象。你们刚刚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对此不可不察。要切记崇尚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求真务实乃科学研究的真髓,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自觉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令人敬仰的学术圣地,真正的大学应该崇尚纯真,远离世俗。

同学们,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研究生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大家奋发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为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环保勤俭节约小学演讲稿(通用20篇)

    环保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和努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环保总结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中国传

    七年级生物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精选19篇)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结合时事(专业13篇)

    党员思想汇报是党委、支部评价党员绩效和奖惩决策的依据之一。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党员思想汇报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敬爱的党组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己

    二年级绿色环保演讲稿范文(15篇)

    演讲稿范文的开头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够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并使其对主题产生兴趣。接下来是一些著名演讲者的名篇演讲稿范文,让我们共同学习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方法。

    办公室护士年终总结(优质23篇)

    年终总结是对自己在一年时间里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进行总结的过程,可以激励自己在未来更好地发展。7.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参

    迎国庆的广播稿(模板13篇)

    广播稿的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同时也需要具备针对不同节目类型和主题的灵活运用能力。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优秀的广播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

    感恩父母的信(通用24篇)

    感恩是一种人生观,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理性和豁达地对待挫折和失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感恩的表达方式,让感恩贯穿我们的生活。(一)感激上天创造了一个感恩的节

    工作中出错的检讨书(优秀17篇)

    写检讨书要避免过分谴责自己,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错误,从而更好地改正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值得参考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检讨书。

    幼儿园小班活动策划(热门14篇)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活动目的:1、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和成

    快乐的星期天记事(优秀18篇)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用词精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的文采和感染力。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摘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写作思路和灵感。星期天的下午,我们一家和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