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温柔雨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为了指导和参考而提供的一种示范性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深入研究和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一

提升建筑物理学科建设,首先应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建筑类专业学科特点,顺应教学发展要求.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做好学科定位,建筑物理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基础公共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方向要求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细化,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科要求;其二,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施的优势,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其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毕竟学生是教学实施的对象,应充分尊重“生本”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建筑物理教学发展水平的提升.

3.2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建筑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当前非常流行的“项目式”教学,以具体的小项目代替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做好项目课题的设定,而具体的项目实施则由学生去完成,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论学习漏洞,使得二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项目的评价过程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叉评价来完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总结评价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普遍性的一个评价,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融入到建筑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来.

3.3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科质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也是提升建筑物理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思路,杜绝对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单一化应用(幻灯片的播放),充分应用各种教学软件以及其他工程类软件(如autocad),在理论讲解时通过配套的软件模型演示,二维模型展示、3d模型展示,透视图展示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的把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flash软件将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进行展示,使得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当然,对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必然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软件的运行对于计算机的运行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这都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总之,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教学创新、教学实践和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等诸多方面共同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建筑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二

建筑类专业课程通常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而当前高校开展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依旧大量的以传统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建筑类课程是一个体系性的学科,需要大量的专业学科反复堆积,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积累,造成学科的碎片化严重,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现给学生的往往都是一个个的推导过程或者是知识点,学生不能通过理论的'学习获得直接的知识应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容易受挫,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2动手实践不足,忽视建筑类专业的本质。

建筑类专业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具体教学实践实施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操作不足,而仅有的实践课程还常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在既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建筑类学科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这也是建筑物理学科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2.3对于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应用不足。

建筑物理教学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不足,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不足也是比较突出的现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往往仅局限于教学讲稿的演示,而对于教学软件以及建筑模型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则很少出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造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极大浪费.一方面这于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是高校建筑物理教学建设的欠缺.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三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一国内部均衡同时实现的教学内容需要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既不同于普通的外语教学,也不同于用母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双语的教与学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外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双语教学的'实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探索,是在师生互动中展开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摸武.双语教学实施与开展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分步骤的进行、突破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中面临的“三大难关.、有计划的规划双语课程有助于切实加强双语教学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琛君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刊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fortune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双语教学实施成效对策规划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四

2016年秋季学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中首次实践对分课堂。课程班级为2个自然班,共计65人。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实际上课15周。然后为让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尽快接受,在学期开始时,就将教学大纲、教学规划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并在上第一节课时向学生详细解释该教学模式、关键点、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在课程教学规划的整体安排上,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讲授和讨论时间为课堂讲授占总学时数的70%,学生讨论占30%,可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做调整。授课过程为教师课堂讲授在前,学生课后内化吸收在中,生生课堂讨论在后。课程教学内容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所需学时由教学内容决定,包括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时间由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不占用总学时数。教师课堂讲授环节,主要是搭建学习内容的大框架,梳理知识点,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较详细的讲授。学生在课后的内化吸收环节中,通过阅读教材,复习ppt课件,整理随堂笔记,写出完整的读书笔记,并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的作业、问题,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进行知识拓展,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做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了使随后的课堂讨论达到好的效果,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完成对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复习老师上课讲过的重难点,完成读书笔记;(2)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本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找到1-2个应用实例;(3)问题总结:根据所学章节的相关内容,要求每个学生提出2—3个问题,多提不限。问题可是学习内容、课后习题中未解决的问题,也可是课本外相关知识,问题可用来考教同组成员,也可向同组或外组同学寻求帮助,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以3-5人为一组,组内成员自己指定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进行组内、组间和班级内讨论。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再次获取知识,最后由老师做讨论总结。

(二)教学效果实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对分课堂改革了机械设计课程在传统纯讲授式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2]。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主要搭建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在学习内容上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环节时,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为了讨论能得高分,再加上小组成员的相互制约、帮助与鼓励,学生基本都能主动参与讨论,积极的表现自己,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2.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常常采用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解决问题时,教师往往是自问自答,学生参与度低,倾听的意愿不高,师生交流少。课后学生互动学习的环境很难保证,生生之间的交流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互动交流作为课堂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带着问题来参与课堂讨论,很大程度上靠自主、协作的方式学习。在组内、组间、班级内的讨论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会借鉴他人的视角,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经过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进行了三次有效的学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稳固记忆,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学习效果显著提升。通过问题拓展,提升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加强了过程性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期末所做的问卷调查中,80%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持肯定态度,认为在该模式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目标明确。在期末考试中,该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远高于其他班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帮助,也是对教师讲授模式的新探索的肯定,对其他课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该模式下,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交流者”,教师由知识的机械“灌输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3-4]。对分课堂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今该课程教学的不足,值得在所有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中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五

小学高年级学生从单纯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习惯渐渐转化为自主思考的心理状况,逻辑抽象思维渐渐开始预备成型,是尤为重要的时期。德育课程作为有关于学生心理、道德、法治、人文等等有关的生活教育类学科,需要运用有趣的课堂知识为学生提前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枯燥,难以引起少年时期的学生的兴趣,因此无法顺利开展教育。而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另一种方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关系,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如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性,用更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开展德育课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极大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性价比,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传统教育下的德育课程教育问题。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应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方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多在10~12岁,思维能力活跃,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学生就是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变得叛逆、抗拒外界。学生、教师、外界之间的关系相互牵连,常常会由于处理不好而产生反效果。

(一)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均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授课前备好课案和教学课程,在课堂内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思路与学习方式都要按教师所安排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心理还未成型,对知识的接触需要全程跟随、模仿教师;但对具有初步自主意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填鸭式的教学会让他们产生疑问,但无良好的倾诉途径,从而会引发抗拒、逆反心理。而且,也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评价方式的单一片面。

目前我国小学的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基本是测验考核,以在一定时间内填写试卷,并算出每个人的成绩为主,甚至还会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记过等处分。学校多以每个人的评分为主,一切的排序都是按照学习成绩而定,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在五、六年级阶段,学校为了升学率,将德育课取消或者改为数学、语文等主要考试科目。这不利于学生通过德育课程来获得全面的自我认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型德育课程的概述。

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识积累为基础,辅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与同学、教师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1]。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知识,培养了创新合作能力,也锻炼了思维方式。研究型教学着重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性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实践进行知识探索,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探究心理和好奇心,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型教学与德育课程的结合。

在德育课程中,教师更加注重辅导,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方便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激发最大的自主学习性,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品格道德的培养。研究型德育全面关注学生的各项发展,包括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等,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建立。

三、小学高年级如何开展研究型德育课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主导关系。

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是平等的,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小学五年级课本《语文(下册)》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可以不与常规教育一样布置一份作业就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摸索信件的书写格式和方法,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的信件供学生参考学习,再引发学生对信件的兴趣,自发性地对信件书写展开练习[2]。

(二)利用“小组工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组织者发起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不同的分工与互动,使小组成员能够参与到不同的语境与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弹性很大的学习方式,在群体学习里有着突出的学习效果。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回顾拓展”章节里,课本提出了“阅读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在攻克此问题时便可以成立“小组工作”的团队方式,由其中一人指定某篇课文,全部小组成员在不参考他人意见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看法;组织人收集好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后,再交叉讨论、交换意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有效沟通和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研究型德育课程中引入“小组工作”,打破了一般课堂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上的实践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评定方式全面丰富化。

在研究型德育课程中,问题的研究讨论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导,答案也有各种不同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是无法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教师可以运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通过各种方式与平台,从各方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动,进行多方参与彼此互评[3]。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学校共同参与到评定系统中来,实行双向评论,采取多元化的评分标准,这样的评价方法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换成主动探寻的求学者,不只是对学生的单向对比(成绩判定),而是完善整个教育体系的评分系统,做到不偏不倚、全面发展。

四、结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性,这决定了他们需要多面化的教学。德育课程作为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课程之一,曾经在传统教学中未引起重视,导致学生身心没得到良好发展。如今结合实际教育环境和各种研究数据都已表明,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是更加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法。只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方式才是合格且优质的。

参考文献:

[3]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9):225.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六

所谓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研究型课程探微。”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七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4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八

数值分析也被称为计算方法,它被广泛学习于各大高校的理工科专业。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具有抽象的数学理论的特点,但是它又由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物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有很严格的掌握要求,一些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对掌握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提出了要求,比如风险投资专业以及财务管理专业等。由此可见,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在许多专业的课程学习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期获得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并且,目前数值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程难度系数大、公式非常复杂等。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数值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多,课时少。

目前,我们国家各大高校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又太少。一方面,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内容极其广泛;另一方面,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门课程也会有相应的更新。另外,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学分析课程与计算机进一步地加深了密切联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方法以及理论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因此,当数学分析课程知识点十分广泛时,老师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段将这门课程很好地教授给学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内容相对独立,缺少连贯性。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不仅存在知识点复杂多样的问题,内容相对独立,缺少连贯性也是它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数值分析课程对于各种计算方法以及数学理论的讲解安排都比较独立,这使得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老师不能详细地将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点的发展过程清楚明白地展现给这些学生。同时,这些学生也因此不能很好地将这门课程中学到的一系列计算机知识以及数学理论融会贯通在一起,这对于这些学生灵活使用数值分析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有很大的影响。

1.3重理论,轻实践。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还存在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应用的问题。许多数值分析课程的教材都着重分析理论,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例题也缺乏创新性以及实际应用性。这容易导致这些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解题步骤,却不能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1.4直观性差。

老师在教授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时会广泛应用到多媒体,这些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课程教学工作的展开,但是依然存在直观性较差的问题。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不可避免的涉及许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学生对于这些方法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书面意义上,这对于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九

机械制图是学生进入高校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技能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各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后继职业技能课程学习和工作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作为机械制图的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如何深化课程改革的问题,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我们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点,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并且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直观性,充分考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素养、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将机械制图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提炼,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熟悉机械图样表达的内容,训练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具有机械读图、拆装、技术测量的基本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常用量具测绘机械零部件的能力;具有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和爱岗敬业的品德,具有认真细致、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一直以来,机械制图的教学是按照理论学习(让学生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适当练习(通过绘图训练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此来提升绘图能力)、制图测绘(将具体的工作任务放到零部件测绘中去完成)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缺少对工程应用的感性认识和专业认知,不能很好地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融并进,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和测绘学生不知从何入手,造成老师教得被动,学生学得也被动。为此,我们运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结构。

在构建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淡化了投影作图(画法几何)内容,有机融合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以及cad绘图内容,突出零部件测绘和制图综合技能的训练。按照真实工业生产中的工程图样,将课程划分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用真实的机械产品作为学习的载体,使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递进和包容关系,并且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入各个情境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图样识读和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设备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学习内容的组织在学习内容组织中,充分体现了“工作任务导向、教学做评一体”的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按照典型工作过程来组织学习内容,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来确定任务中所包含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内容组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结构遵循逻辑性原则。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内容打破了按知识本身逻辑组织课程的模式,而是围绕着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使任务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任务之间逻辑关系的建立与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相呼应,目的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内容从拆卸齿轮油泵到完成齿轮油泵的装配图,即齿轮油泵的结构、零件图绘制、部件测绘、装配图绘制,由易到难,这样的工作过程是以典型零件为逻辑主线设计各个情境的。

(二)内容遵循完整性原则。

学习内容从组合体到常用零件,最后完成齿轮油泵装配图的'绘制,包含了常见的典型机械零件。在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与绘制中学习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在零部件测绘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常用测绘工具的使用,掌握测绘技能和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的内容组织是完整的。

(三)范例遵循迁移性原则。

齿轮油泵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部件,其结构典型,包含了常见的齿轮、轴、端盖、箱体、螺纹、键、销等典型零件,这些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灵活多样,掌握了齿轮油泵的测绘、画图和读图方法,其工作过程和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的机械。

(四)实用遵循操作性原则。

从课程的教学情境来看,是按照从易到难的关系递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的载体是齿轮油泵,齿轮油泵中零件数量适中,并且是机械生产中最常见的零件,拆卸比较容易,也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各种类型零件的测绘也便于操作,用常用的量具即可完成测量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设计操作性强,容易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例如,零件的测绘教学情境中轴类零件的测绘,制定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轴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熟悉轴的结构特点和轴类零件的表达方法;掌握轴类零件测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能力目标:会合理选用测量工具;能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轴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并标注;能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来确定技术要求;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工作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展示实物,引出教学任务。

展示不同类型轴的实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引出绘制轴的零件图任务。

(二)分析任务,制订实施方案。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制定出任务实施的步骤。

1.绘制草图。要画轴的草图,必须先确定轴需哪些视图来表达,即确定轴的表达方法。学生学习了视图的表达方法后,对于轴类零件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抢答的形式来确定轴的表达方法,这样既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也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画草图要求学生徒手绘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

2.测量尺寸及标注。零件的尺寸测量是零件测绘中的重点,测量尺寸要做到:测量工具选择恰当、测量方法正确、测量基准确定合理、测量结果准确。

3.确定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热处理方法等内容,它的确定是零件测绘中的难点。由于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对技术要求的了解很有限,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技术要求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求他们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技术要求,似乎有点勉为其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采用“经验法”,即让学生参照其他同类零件的图样,并查阅相关手册来确定轴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参考图样、查阅手册的过程中理解技术要求的确定原则。

4.整理草图、cad软件绘零件工作图。画完草图后,要认真检查、校对零件草图,然后再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零件工作图。学生整理草图、绘制零件工作图的过程,也是对前面所做工作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能够对整个测绘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对职业技能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五、结语。

通过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学习,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使知识、技能、素质得到了协调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需要根据工作过程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学习任务,并且对任务进行分解、点拨、实践、操作,这一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教学方法,积极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来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包括的内容有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常用低压电器及三相异步电机的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等[1]。该课程既涉及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我院在20以前的教学中,因教学条件不足,基本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对于变压器磁路、电机的原理等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但学生没有接触实物,不易理解。更为不利的是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操作,这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不相匹配的。年把该课程安排到实践场所教学,由于缺少多媒体设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把交直流电机的原理和结构理论部分删减,因理论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续的《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等课程时感到困难。自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题气氛,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融于一体,让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完成,同时要融合信息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1.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场所,能够实现讲解、演示、操作等功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动手操作利用实训设备或计算机绘图、仿真等手段。所以教学场所除实训设备之外还需要配备常用的黑板、多媒体设备,每个工位要配备电脑。教室的设计要考虑到教师讲授、演示的视野问题,学生听讲、操作与讨论的方便性。

2.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说项目和任务把“教、做、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学习与操作的每个环节,而学生要针对问题,主动寻求答案。项目和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该课程设计了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前5个项目为基本控制电路的装调,分别是三相异步电机的自锁、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双速电机、制动控制线路的装调。电机的拆装在项目2中,电机的启动方法在项目3中,电机的调试方法在项目4中。第6个项目是典型机床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有车床、平面磨床、钻床、铣床4个任务。第7个项目是直流电机控制线路的装调,分别有并和串励直流电机单相、双向启动4个装调任务。第8个项目是小型变压器的制作,分为单相变压器的制作和三相变压器制作2个任务。

从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可以看出,不是一开始就学习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而是先让学生装调一个简单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学生对三相异步电机有了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拆装电机,在拆装中学习电机的`空载、负载磁场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使抽象变为直观。低压电器的知识贯穿于前五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用到什么电器就学习该电器的原理、结构、选型、测试方法等。有了基本控制电路的基础后,再学习典型机床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形成知识递进,学生容易接受。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之后,学习直流电机的控制线路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最后通过制作单相、三相变压器来学习磁路等知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还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3.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化。当今社会,信息化引领生活,信息化教学彰显创新,信息化让学生探索学习,在实践中遨游飞翔。教学资源网络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络资源来进行预习、复习、测试等,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我院已经把《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资源建设重点课程,现已完成课程标准、教案、ppt、知识点和技能点视频的录制、案例库、作业、测试题等资源的建设挂在超星泛雅平台上,供本校师生共享。下一步将与企业合作,建设更为合理的资源拓展和整合,实现与企业的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解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过程走向多元化[4]。

4.改变评价方式。在多媒体授课时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由二级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卷子考试,这样形式的考核评价单一,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纯实践教学场所授课时采用考查形式,学生每次完成任务,教师就对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判,这种形式的考核立足能力,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但是学生又过于注重任务本身的完成度,而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采用过程+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过程包括学生的上课表现、完成任务情况、网络资源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主要是采用卷子考试。过程评价中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还可以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既注重实践又注重理论,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素质。

5.教材的开发。由于市面上没有适合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我校组织了校内及校外专家共同开发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匹配的项目化校本教材。教材要求不仅重视职业技能还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还纳入了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标准、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同时还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书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旁插入二维码资源来观看相应的动画、技能操作视频,并能在虚拟实训中接受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运行、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建设了理实一体化教室,以项目为载体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评价学习过程,开发了项目化校本教材,推行了网络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苏翠云.浅谈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07).

[3]伍王明.浅谈如何上好理实一体化课程[j].华人时刊,2015,(04).

[4]吴德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8).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一

课程编制是指包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设置、组织并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采取的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模式。它吸收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成分,改变了环境模式仅作为一种编制思路的现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评价等方面别具特色。

(一)目标。

研究型课程认为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突出了学生对研究目标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指向不同个体为主要特征的目标群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二)内容。

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研究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它的跨学科性则利于消除学科的隔阂,增强学科间的沟通,在学科综合之处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学习活动方式。

研究型课程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团队精神。

(四)评价。

研究型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活动的进。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二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集中体制的课程行政政策,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这一体制着眼于国家整体的利益,力图保证学校基本的教育和教学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体制一方面造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课程体制走向划一和封闭;另一方面忽视教师在课程体制中的主动参与,使得教师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规定。研究型课程的产生以弥补现有体制的不足为出发点,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由各个学校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络哲学思想自主开发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属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形式。它所认定的课程计划主体为学校,确切地说是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编制权限部分下放的产物。它充分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符合各地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同时能应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教育论文《研究型课程探微》。这是以往集中体制下的课程体系所无法达到的。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三

近年来,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成为每个院校、每个高职专业教师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何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时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研室多次通过到福建省石化行业、食品、药品行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专家、工程师和化验室主任的近距离接触、探讨,从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分析化学》为实例,探讨如何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建设中,资源的探测、原料的配比、工艺流程的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工农业产品和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检验、“三废”的治理,都将分析化学视为“眼睛”,分析检验不仅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分析检验还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能优化原料的配比,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分析化学》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有多门后续课程如《环境监测》、《油品分析》、《药物检验技术》和《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在进行检测分析过程中,都用到了《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将在这门课程中学会检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学生获得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纯理论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且学习效果很差,虽积极学习实践课程却在遇到问题时不擅长思考解决。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使学生扎实地、轻松愉快地掌握好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责无旁贷。所以,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封闭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依据。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依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企业能力调研、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工业分析检验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

到企业开展《分析化学》专业能力调研,与福建省石化集团的多位高级工程师近距离接触,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的设置如何与岗位相衔接,同时他们也在教学模式上提出相关建议。提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和技能,而这些规范和技能主要通过学习《分析化学》来打下基础。《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四大滴定、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这些作为经典的分析方法,由于成本低、方法简便在多数企业的日常分析中占主流地位。因此,教学设计应以这些内容作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

另外,课程实现了课证通融,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实践的规范要求与化学检验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将化学检验工的考评细则和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每个实践项目的评价中,以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同时,将国家工业分析检验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及规范也融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使学生懂得职业技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实验能力的创新性,将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融入教学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改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工厂认知学习。

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对检验的流程、分析的对象、分析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常见仪器的认识都比较抽象。因此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化验室中进行认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分析检验建立感官认识。学生从观察样品、记录报告到认识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包括玻璃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碘量瓶、滴定管等,还有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常见仪器设备,到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测定结果的意义,进而了解整个完整的分析检验流程,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了解分析结果对于生产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分析工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感受到分析检验环境的整洁、有序,从而能够一开始就把这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当做必要的职业素养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操作视频学习。

工厂认知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将整个学期所用到的仪器设备整理成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操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采用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有条理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析检验操作的感官认识,同时侧重让学生了解仪器操作规范的要求。在定量分析的操作中,由于对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在操作的姿势,包括双手的协调、站姿、视线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视频的观看,正好能让学生不会在一开始就将错误的姿势当做习惯动作,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操作规范。另外,视频的选取是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推荐的、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公认的操作视频。

四、理论知识讲授。

分析化学的实践部分是教研室自编了实验教材,理论部分参考了高职高专出版社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教学内容是在企业产品分析检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合格化学检验工所需的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选择若干个典型实践任务的理论知识,编制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授课计划和学习指导书,发给学生。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感知、讨论、作业实践、思考和总结的方式,教师通过引入、讲解、过程指导和评价等方式,共同实现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工作任务的前几个内容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操作、滴定管体积校正、氢氧化钠的标定和食醋总酸度的测定之间是递进关系,而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则是平行的关系。高职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此理论的讲授必须紧密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知识将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图片、流程图、动画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带着实践的任务来进行理论学习更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理论讲授和学生实践是穿插进行的,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教师将对本次的实践任务完成的情况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巩固。

五、实践课堂的设计。

实践课堂作为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开始新的项目之前,先布置实践任务,在预习和完成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探究,进行相应的仪器、药品的准备,此时已形成实验过程的思路,结合理论课堂讲授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实验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教师对实验项目的选取以及实验的演示、操作规范的讲解、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实验的考核和评价等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实验项目的选取与理论的讲授相结合并同步进行,以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为案例,紧扣相关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循序渐进开展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般以4节课为一个单元,教师导入并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目的及任务,然后开始对部分实验环节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技能训练要熟练到什么程度,操作规范的细节要如何注意。当学生明确了实验的任务,也了解了相关的操作要点后,便开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细致地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促使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培养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对每个学生依次进行评价。实验的考核与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方式,期末不进行闭卷考试或操作考试,最终的总评成绩为每个实验任务成绩的平均分,而每个实验任务的评分主要从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态度、实验习惯和实验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有较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学生非常看重教师评定的每一次成绩,因而能够认真积极地对待每个实验项目,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有用的技能。

六、定量分析综合实训。

在实践课程完成后,安排一周的集中性实践,完成综合性实验并强化和巩固学生在分析天平、滴定操作、溶液配制和分光光度计使用等方面操作技能,对实际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对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项目按照中级化学检验工的考评细则进行评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从准备仪器、配制试剂到分析测定、数据结果分析与处理都能自行完成。最终提交实验报告,作为考评的依据。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互动式教学英语教学改革。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导致环境问题出现全球化趋势,这是当代环境问题的重要特点。而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

因此,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加强他们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本文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英语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以外,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一般的英语教师要求不同,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要具有较高水平,更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而且能将专业和英语课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高校专业英语教师一般由英语专业教师和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担任。英语专业教师英语水平高,但缺乏专业知识,授课时会侧重于讲解语法、篇章结构知识,这样仅仅是对基础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不能体现专业英语特色。

而专业教师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教学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发音不准确等问题,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相比而言,笔者认为专业教师与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相比,讲授专业英语时具有更多的专业优势,是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对于这部分教师需要加强其英语教学水平培训,从而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的基础。目前,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还不够重视,觉得专业英语课仅仅是基础英语课的延续,上课时被动地接收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1、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学思维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合成式教学运作模式。

互动式教学法将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为主,以学生练为辅”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主要有: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同时构建出轻松、自由、喻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2、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情况。

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贯彻互动式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1)结合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教材方面笔者选用的是华南理工大学钟理老师主编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该教材内容涉及面广,难度适宜,但存在着部分文章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当前学科发展状况的问题。教师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可以通过检索环境学科国际核心期刊,如《waterresearch》、《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bioresourcetechnology》、《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等作为教材的补充,这些文章的英语写作技巧高,而且文章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专业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而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却会束缚人的能力的发挥,甚至会扼杀人们认知与创造的热情。而缺乏活力、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学活动各要素问交流渠道的畅通,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积极参与和全身心地投入,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公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情境,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

为了提高同学们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教师当堂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快速阅读教材中的指定段落,然后随机指定学生让其当场翻译,翻译完毕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或修正其翻译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出该段重要的知识点和重要的专业词汇。这样,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认识,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调整授课重点。但对于这种方式,某些英语基础较差、性格羞涩的同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教导,不要求全责备,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其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帮助其克服畏难、羞怯等心理障碍,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专业英语词汇的缺乏是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巨大障碍之一。同时,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词汇较复杂,缩略词、派生词和合成词较多。缩略词如: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词组中各单词首字母的缩写,toc(总有机碳)是totalorganiccarbon词组的缩写;派生词如:biofiltration生物过滤(作用),是由filtration和前缀bio组成的;合成词如:inhalableparticulatematter(可吸入的颗粒物质),则由3个单词组成。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这些词汇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该词汇的记忆与理解。

同时,需要采取一些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如适当地抄写与默写对于词汇的学习是有必要的。而且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中需要有意识地增加专业词汇考试内容,促使学生重视对专业词汇的积累。

三、作业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平时作业的形式,如采用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热点研究题目,如:thecontinuingoilspillinthegulfofmexicoandmarinepollution(墨西哥湾的'持续石油泄漏与海洋污染)。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和外文期刊数据库等,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翻译后上交。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传统作业的厌烦情绪,又可以通过专业文献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水平。

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采取较为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如:依据出勤率、上课发言的积极性、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平时作业情况等,给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减少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而提高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期末考试形式方面,传统专业英语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即仿照传统英语考试形式,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考查学生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能力、英译汉能力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还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如选择一篇难度适中、长短适宜的环境工程英文期刊原文(若期刊过长可以选取其中部分段落),允许学生带上词典等工具书,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对所选文章的翻译工作。相比闭卷考试,这种开卷考试更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专业英语水平。

四、结束语。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任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和作业、考核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切实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是每个任课教师光荣的使命和职责。

参考文献: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五

本文对衢州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专任教师的结构、一体化教师的数量、一体化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探索理实一体化的职校教师培养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工程献计献策,顺利推进学校的选择性课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师。随着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选择性”课改的全面铺开,对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教学模式的实施,都需要一支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我们通过对学校机电专业专任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如何加快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培养途径,为推动“选择性”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调。

1.衢州市技师学院机电类专业专任师资队伍现状。

专任教师共75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8人,初级职称12人,硕士研究生2人,高级技师12人,技师42人,高级工15人。具体颁布情况如下。

(1)职业技能等级结构。通过调查发现,中级工占1.33%,高级工占28%,技师占56%,高级技师占12%,其他占2.27%,如图1所示。

(2)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初级职称占18.7%,中级职称占48%,高级职称占17.3%,其他占16.0%,如图2所示。

(3)学历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全日制专科占2.7%,非全日制专科占8%,全日制本科占24%,非全日制本科占54.7%,全日制研究生1.3%,其他9.3%。

目前,衢州市技师学院专业教师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大类为主,理论教学占46.7%,实训教学占38.7%,理实一体化教学占14.6%,见表1。

3.近三年学校机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师培养情况。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衢州市技师学院实施了“三个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一体化)。学校通过“省培、国培”来培养一体化教师,但比例比较低,见表2。

4.衢州市技师学院机电类专业专任教师“周工作量”调查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周工作量”比较繁重,班主任每周16~18节的达54.2%,非班主任每周16~18节的达64.7%,具体见表3。

二、成因分析。

1.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机电专业的专任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者由其他学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4.3%,他们大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实践经验缺乏。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专业理论老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企业、行业的实践能力不够,不能充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实训教师理论知识薄弱。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师有37.6%来自企业,实操能力较强,但知识体系、教学法等方面有待提高。目前,学校也从企业、行业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学,但他们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教学组织管理经验缺乏,教科研能力不强,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3.专任教师的周工作量繁重。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任教师的周工作量繁重,周课时超16节的.占专任教师60%以上,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在学校层面,大规模的理论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教师脱产进修培训显然都不大现实。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能相对欠缺;实训教师基本上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存在较严重的脱节,难以避免教学中两支队伍,两张皮的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自9月开始,衢州市技师学院尝试了教师的理实互通结对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制,弥补了教师外出培训给学校工作带来影响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理实互通结对培养模式内涵。

理实互通结对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师跟着实训教师学技能操作,实训教师跟着理论教师学理论教学,双方结成对子。通过结对培养,一学年后,理论教师应掌握一项专业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训教师能胜任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取得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证书,从而能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2.理实结对培养的实施要求。

首先学校成立考核评价委员会。其次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结成对子,制定各自的目标,理论课教师制订实训跟班计划,明确项目模块和技术等级,期末进行相应工种考核;实训课教师制订理论学习计划,选定结对教师的一门课程,每周上一节公开课,期末汇报考核。

通过两年的实践,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理实一体化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75%增加到90.2%,学校内涵提升显著。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增加到23人,骨干教师增加到56人;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技术能手6人;市名师3人,市首席技师4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优异。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六

本文根据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培养目标上及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探讨和研究.在教材选定上应该选择通用教材,教学过程中有根据专业不同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面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建立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加习题、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课后习题训练、案例分析、课堂表现和学校考核”四方面的考核改革措施.在教学上目标上提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首要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以案例为主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方式.

作者:黄盛军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系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ofentrepreneurs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七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如何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唤醒并开发学生的歌唱潜力,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幼儿教学的歌唱技能,是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思考与探索、实践与总结的重要课题。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近年來,笔者一直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且长期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市级大赛评委。学生现场参赛状况显示: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选手都不能够做到“自然地、舒服地、完整地”歌唱。某些老师、学生受“学院派”的影响(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得高分),盲目地进行美声唱法训练,捏着嗓子、鼓着肚子,把一个个无法驾驭的作品唱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某些老师、学生置声乐教育的根本规律不顾,提倡或者坚持“原生态”、“野蛮唱歌”而无视学生基础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方向性问题,某些学生就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由于基本乐理知识的匮乏和视唱、音准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学习能力缺乏,教学技能提高通道被堵死。某些参加升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课学习由于中职阶段各种“怪相”误导,无法和大学学习很好地衔接,“走了弯路”,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阶段某些无序的、过度拔高的或者轻视基础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乃至低下,表面上锣鼓喧天,很热闹,实则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视唱能力等都差强人意。

二、以未来的需要对教学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一)未来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概括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准确熟练演唱或弹唱教材内容;其次教师要有分析教材(重、难点如:歌词、旋律、节奏)的能力。教师要研究如何理解教材、优化教材、提炼教材重难点并完成适合学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再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儿童歌曲中的最大价值。课堂中采取多样、灵便的方法,如改变节奏或节拍,改变速度和音响,累加课外资料,扩大知识范围等,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最后,选好唱歌方法。如用填空式、衬腔式唱法(唱出相声词)还是累加打击乐等,都要根据歌曲特点和学生资质。未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提高了,同时对中职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敲响了警钟:中职阶段声乐教学的标准必须落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的培养上。提高中职生听音视唱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理解熟悉教材、设计教学、具备基本的乐感认知和基本技能,是中职声乐课教师必须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规划设计。

1.合理规划课程设计。

听音、视唱技能课程属于基础能力培养课程,要花大力气长时间进行训练。某些学校开设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只有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视唱能力,建立了良好的音准感觉,才能较好地演唱作品。作品演唱训练课程分为基础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这类课程在所有声乐训练课中应该占到绝对多数的课时;声乐、儿歌创作课程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部分,也是未来工作过程中必需的部分,但中职阶段教学应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宜过多。

2.优化教学设计。

让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体现教学思想,成为具体声乐教学中的导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养,还要指导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常用教学模式是作品任务驱动教学,以小班化或一对一教学流程实现。中职学前教育普遍呈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教学只能通过任务驱动模式、集体教学小组或个人检测性教学流程实现教学。很明显,由于学生个体所受的独立教学时间不足,学生个人演唱中的细节问题较多,表现力明显不足。

3.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

引入其他艺术种类,运用有效的方式感知体会,丰富声乐艺术的感知体会,使学生形成饱满的认知;运用听赏、跟唱等有效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形成正确、良好的心理反应,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

三、声乐技术训练。

(一)音乐教学语言的运用。

1.语言的准确性。

一名声乐教师只有对复杂的声乐理论理解透彻,才能讲给学生听,如气息沉、吸气深、吐气匀、下巴松、笑肌提、咽腔立、气息通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语言。

2.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感觉教学,利用平时生活中的感觉及常见现象。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让其体会咳嗽时肚子、小腹的感觉和抬钢琴向下使劲的感觉,使学生理解这一刻气息所在的位置与支持点;学生歌唱时声音不连贯,可以让学生把声音想象成散落的珍珠穿成一条线,这样声音就会柔软、圆润。这样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语言的科学性。

歌唱是一项内部肌体的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真正实践、倾听声音效果才可判断。因此,只有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比较抽象的语言,如把气吹到小腹、把声音竖起来等。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语言,才能指导学生的歌唱实践,借以完成演唱。

4.肢体语言的示范引导性。

唱歌过程是各个器官和肌肉群相对紧张和放松有机统一的运动,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应用肢体语言并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肢体语言,如唱歌过程中活动肩颈、手臂等,缓解紧张心理,达到放松的效果。

(二)声乐作品的完成。

在讲解声乐作品时,教师应该对作品了如指掌,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启发学生表达声乐作品的艺术。

1.准确生动地阐释声乐作品的“情感、情绪”。

认真学习理解歌词,熟练记忆,感受词的意境和韵律,把握张口和闭口时的字音字韵,体验歌词的轻重缓急,在声乐作品中处理的强与弱就能很明白地感知到了;认真揣摩旋律,做到旋律舒张、进行自如。极佳地处理好换气、声音的位置状态等,非常清晰地处理好一些特别需要处理的地方,如表达“深情的”、“悲伤的”情绪时要“拽得住”,表达“热情的”、“激动的”情绪时要“抢得好”。全身心投入作品描绘的意境当中,准确生动地体现作品的思想情感。

2.因材施教,让学生轻松地歌唱。

根据不同的学生,分析其不同的音域、音色、气息动力特点等要素选择合适的作品教学,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正确方法轻松歌唱。

3.系统训练,完整表达声乐作品。

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擠、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提示学生把声音唱得集中;提示靠后唱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科学的训练方法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学生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较好地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更突出强调的是实用性。在幼师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声乐教师不仅仅要在40分钟声乐课堂内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教会幼儿音乐知识与演唱表演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深化过程。

1.示范引领,体会声乐演唱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上,老师精彩、准确的演唱,严谨的教学过程都给予学生示范引导,教师是学生眼里看到的“歌唱家”,学生听唱模仿都有了具体的对象,近距离感受作品的控制、表达的声音、气息的特点。

2.落实教学法教学,形成实践能力。

“试讲法”“模拟幼儿园”“模拟幼儿园微课堂”等,拿一首儿歌给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唱,锻炼学生分析、视唱、节奏、表演等各方面能力,落实教学法学习,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3.提供活动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内创设情境、班级、年级音乐会、文艺会演、专项活动等方式打造活动平台,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登台演唱的机会,培养声乐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声乐表演水平。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该使学生努力理解、掌握科学的气息、发声、控制、表达的理论,形成完备的声乐演唱技能,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较好地完成音乐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陶黎明.声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程郁华,吴刚,汪继红.大合唱[m].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0.

[3]谢莉莉.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美]杰罗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八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跟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存在着不同之处。应用型本科高校强调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要求学生毕业时与企业零距离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并且很难记忆,最终课后学生不明确课堂的目标及任务,久而久之,对该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而彻底放弃学习;如果课程安排得系统性不强,会导致学生不明白该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意义,也无法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基础良好的学生感觉无挑战性,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却感觉吃力。对于这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可能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充满着活力,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因此,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时必须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实例从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课堂教学及实验实训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的改革。

为提高单片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单片机在教学上存在的众多不足,也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那么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上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系统性。由于该课程涉及到c语言,为了在学习单片机时可以将软件和硬件更好的结合起来,应将一些基础的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否则在学习中会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一定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增强实践环节和个性化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应该把具有紧密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向学生演示精心准备的实验,引出本节课堂上所要讲项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任务的分析,同时也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思考问题的方向正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加以研究或拓展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如果在分析问题时出现偏差,及时对任务中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3)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做到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项目任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对于单片机这门课程来说,传授相关理论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硬件和软件相互结合的思维。对于利用单片机实现对外围电路控制,程序部分由c51编写,不必具体考虑存储器的结构,尤其是片内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是否正确合理使用等,因此对于单片机内部结构的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自然而然一步步就掌握了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4)由于学生充满了很强的好奇心,又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同时这门课要想学好,必须动手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真正学好单片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理论和动手实践并重为原则。然而又要防止学生因为屡次尝试失败而产生挫败退缩厌烦的情绪,对于容易出错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且在教学中多以激励和鼓励为主,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基础稍差,学习兴趣不高,课上对其不闻不问,甚至对于他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做解答或不予理睬,那么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打击学生的上进心,造成了反感老师厌倦这门课的恶性循环。

5)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学习完毕后,不能简单草草结课,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及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结课后设计一些有关单片机的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和吸收单片机的软硬件知识,提高编程能力及单片机的开发能力,也为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该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那么对课程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会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时某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的学生,设置一些课堂例题延伸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可以完成,例如要求用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数字的自加或自减。对于易于引导、学习良好、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学生,可以设置功能更强大,性能更好的题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

3总结。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大全(19篇)篇十九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仍旧沿袭系统化的学科教育,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忽视实践活动,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国家倡导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各大院校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组建订单班等,促进产教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强大的生命力。

一、co-op模式的概念。

co-op模式通常指带薪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由学校安排到相关企业工作,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课程学分,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工资。co-op模式一般通过课程的形式呈现。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优秀的co-op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因其特殊性,co-op模式在毕业前一年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完所有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技能,但是对实际工作还没有概念,co-op课程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职场角色,尽早适应工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一定的收入也可以作为实习期间的生活费,不至于生活拮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习当中。

二、广告设计专业co-op模式的作用。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基础的广告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符合社会的需求。因此,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当以满足广告行业的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co-op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对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co-op模式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延伸,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将需求的人才呈报给学校,参与学校制定人员培养方案,设置相应的实习课程,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合作,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并帮助学生成功就业。co-op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有效弥补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技能的不足,引导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型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突破理论教学的弊端,提升综合能力以胜任企业需求,促进产教学合作的发展。co-op模式是从人才需求出发,将市场需求和学校培养相结合,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适应时代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

(一)改革课程设置。

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学科之间独立性强,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在各科学习中仅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内容,无法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导致学生知识零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co-op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通过实际的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提升动手能力,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等,从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o-op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中接受的基础技能训练是未来工作的基础。co-op模式为学生呈现了真实的企业运转环境,令学生可以学习到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co-op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阶段提前接触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学习相应的工作技能,提前了解社会工作,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通常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缺少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经验,co-op模式可以让教师参与到一线生产当中,提高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教育学生。co-op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断整合理论与实践,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加深校企合作。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的机会。co-op模式由学校将学生送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深入到企业各部门当中。学生可以尽早地接触实际项目,学校能够紧跟企业的需求,随时调整基础课程设置,同时带动学校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co-op课程是学生认识企业和了解社会的第一步,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机会,学生通过co-op课程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快速适应企业要求,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co-op模式在探索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就业。

(一)分组管理,一对一指导。

co-op课程通常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五学期,经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完成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上手。在企业实习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法,由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将学生分配到企业不同的部门,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并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一对一教学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提高实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实习实行定期轮换,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学习,充分使用教学资源。企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将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广告设计项目,了解真实的客户需求和企业各部分分工情况,更加直观地感受企业的生产运营。

(二)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与报告。

co-op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与报告。实习日记是将每日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对当天实习工作的回顾与总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有助于学生的提高。实习日记可以作为实习报告的积累,学生可以将在实习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理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写在实习报告中,对实习全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撰写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将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当作实习结束后的考评,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和结果。

(三)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考核学生学生完成。

co-op课程后,将由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考生,批阅实习报告和总结,考核实习表现与实习成果,从实习过程和结果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快速成长,适应社会生活。co-op课程的评价标准,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从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和结果共同进行评价,而不是以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在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可以从行业标准、设计和实施标准等方面对学生实习成果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并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团队协作进行评价,学校指导教师从学生知识运用、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劣势,结束课程后,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

(四)校企共同制定相关教材。

对于co-op课程教材,应当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适应实习课程需求,有效指导课程开展。在教材设置过程中,由学校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融入最新的知识和理论,并建立案例库,收集视频、作品集等丰富教材内容,并且设置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到实习当中,并在实习结束后,真正有所收获。学校也应当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co-op课程中的各种讲义、实习指导、实际案例、学生作品等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开拓眼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改革。co-op模式能够有效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融合,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职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这是当前高职教育应当反思的地方。co-op模式作为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之一,加强企业的参与性,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当中,以合适的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校企合作中获益,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梅.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2):260.

2.王乐.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初探[j].华章,2011(34).

3.王晓红、周晓黎.广告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6):33.

6.李重锦.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思考[j].商,2015(51):249.

相关范文推荐

    情人节酒吧活动策划书情人节酒吧活动广告词(汇总22篇)

    活动策划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对一项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最新的活动策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创意。一、活动主题:“岁月无声、

    感恩父母实用大全(19篇)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和他人的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散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感恩的认识和感悟。

    中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模板18篇)

    中班教案可以提供一种清晰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中班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1、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2、提高多向思

    桃树下的小白兔大班教案(精选18篇)

    大班教案的评估和调整,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果。为了方便教师编写大班教案,我们整理了几份精选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小动物们都

    写四季的风(优秀21篇)

    优秀作文不仅语言流畅,还要富有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瓜

    学校的活动策划方案(优质18篇)

    策划方案的执行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团队的合作和沟通。在制定策划方案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了解具体的编写方式和结构。1、结合“民族精神代代传”

    我喜欢的大班教案(优质18篇)

    大班教案还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以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

    感恩母校演讲稿示例(热门18篇)

    感恩是一种感谢的表达,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被人关心和温暖的心情。感恩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感恩修行的方法和指南。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

    小学生爱我校园演讲稿大全(20篇)

    撰写小学生演讲稿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和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编找到了一些小学生演讲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模板19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所读书籍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书中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读后感范文的选段,它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给人以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