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FS文字使者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

会计师是一种受到职业道德和规范约束的职业,必须保持独立、公正和诚信。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有助于你扩大对会计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一

摘要: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必须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协调的过程中来,而且要建设一条符合中国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将来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面临并应予关注的问题。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中国更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并且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1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流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潮流中,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我国的经济大门将向世界敞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样超越国界的经济,必然要求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要有统一的“文字”和“规格”,以消除语言障碍,为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便利。

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作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才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各国际或者区域组织在国际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成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国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会计的国际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需要资金,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了引进外资的工作。引进外资需要相应的投资环境能合理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外国投资者很难看懂当时的会计报表(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为此,中国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中国实际上也是国际财务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为此,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

对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i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于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有了可乘之机。而对这种情况,我国不得不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修订,从我国实际出发,要求企业将所有非货币性交易均作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处理,同时我国对债务重组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而国际财务报告准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利润表与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也不一样,这就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难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的法律体系属大陆体系。法律条款规定的内容必须予以遵循,相应地,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中也要体现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二

据统计,中国目前规范运营的酒店约有上11000多家,其中三星级以上的占80%,随着国内外旅游、商务活动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奥运会落地中国,中国酒店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这种机遇可谓是三星级以上酒店所享有的,普通酒店则被置于淘汰边缘。

那么,原因何在?中小型酒店要如何才能摆脱泥沼、迎来飞速发展呢?

同方数字城市软件技术负责人徐珍喜认为,目前中小型酒店要做的是尽快实现信息化的酒店管理。

实际上,“酒店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酒店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个性化住宿服务,最终实现“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但是,三星级以下的中小型酒店目前基本还没有涉足。

一方面原因是传统的酒店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高,令低星级酒店无法接受。一般来讲,酒店安装信息化系统都得有专门的电脑房,电脑房的人员配备至少两个,按一个三星级酒店薪水来记,一年的费用少算就得5万元,还得购买昂贵的服务器。而花巨资购买的计算机设备,不到4年又得淘汰,重新购买,酒店陷入年复一年的软硬件更新的泥潭中。小酒店大都没有专门的电脑房和信息化负责人,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他们购买软件的承受价位一般在1万元以内。

另一方面原因是信息化厂商对中小型酒店市场尚未看好,因而没有投入人力物力来开发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系统,绝大多数采用c/s结构,面向三星级以上的单体饭店使用,并不是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和中小型酒店的需求而开发的。目前采用c/s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同方:你理解的很对,b/s架构的酒店软件成本低、适合中小酒店信息化需求。至于原因,首先要大体介绍一下b/s架构与c/s架构的区别。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它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企业内的www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各种处理任务都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记者:同方在中小型酒店信息化领域是否有什么准备呢?

同方:同方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掌握了中小酒店用户的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通过一年多的封闭式开发,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新一代酒店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的酒店软件。

基于现今saas的发展,同方突破了酒店传统开发和销售的老路,把软件销售变成为酒店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是卖产品给酒店。同方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每个酒店使用一个独立空间,用户不用再为软件无休止的升级而花费,也不需要为昂贵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支付大量薪水。同方专业的技术团队确保了酒店软件不断升级,对于酒店营业数据的保密性进行专业控制。同时用户可之间以互相学到新的管理经验,互相交流管理心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跻身高速发展酒店行列。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三

摘要:结合民族高等教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文章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工科背景下办学理念、培育机制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改革。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

随着当今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具有拔尖创新型的软件人才对实现国家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更明确要求高校应根据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特点,开拓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培养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应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软件工程国际化发展建设机制,紧跟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前沿。民族院校肩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诸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普遍仍然沿用传统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推动改革现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适应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素质软件人才需求[1]。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这对搭建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高素质软件人才输送渠道和加快民族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实际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存在问题与分析。

通过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创建和增设软件工程专业,多年来国家一直积极引导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大力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因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的约束,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但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却更为紧迫。然而,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招生需占生源较高比例,因此招生录取只能实行弱筛选,而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生源个体差异性较大。同时,国内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目前仍普遍存在办学模式趋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2],如果生搬硬套,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影响,将影响民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软件行业具有更新发展快和应用实践性强等特点,民院院校在理工科尤其工科教育上,普遍偏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养方式,缺乏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导致理论教育和应用实践能力发展不协调[3],这些问题致使难以满足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软件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目前民族高等教育现状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新工科建设为民院院校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4,5]。教育教学机制改革都应要以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民族院校开展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1.适合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根据生源个体差异性构建适合各民族学生的软件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2.面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紧跟软件行业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3.具备新工科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教学和工程实践高度结合,建立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软件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将有力促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改革措施与方案。

结合民族高等教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文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本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在专业的办学理念、培育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相应方案。

(一)办学理念革新。

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融合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在扩大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同时,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作为软件工程国际化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以适应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办学理念革新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政策文件和管理落实、以及教学师资和资源配套方面理念革新。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学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主要职责,全局统筹规划,为教育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政策文件和管理落实。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专业国际化建设,在课程选修、学分学制和实践实训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实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国际并轨符合软件行业发展,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细化落实相应政策文件。3.教学师资和资源配套。学校要大力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软件企业技术骨干做学生的企业导师。引入国外优秀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建立创新创业和多层次学科竞赛锻炼机制,创建软件创新人才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软硬件开发实验环境和实践实训锻炼平台。

(二)培育机制改革。

鉴于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民族院校在制定国际化培养方案时需着重考虑生源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制约软件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国际化的培养方案、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和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等改革措施,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建立高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制度,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培育机制改革。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国际化的培养方案。根据民族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紧跟软件行业发展,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以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推进适应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建设,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宽和培养。2.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项目导师负责制。专业课引进优秀软件企业导师进行授课,根据国际软件行业发展趋势设置面向实践应用的项目设计,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搭建项目开发、应用创新、实践实训等实践载体,并以开发的软件系统实际运行性能为考核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着重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环节培养。3.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在培养方案中确立严格的实践实训制度,将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实训紧密衔接。学生可自主选题参与软件公司企业导师指导的实践实训,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具体软件实践项目。通过不断强化学生软件开发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在企业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得学生能紧跟国内外软件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把握国际软件开发应用新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政策制度创新。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下,针对民族院校普遍生源质量有限和实践平台薄弱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先进教育和管理理念,大力推进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培养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提供保障。政策制度创新包含形成个性化培养制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的评价制度。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包容性的培养制度。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突出培育过程实践环节比重。实行国际上弹性化的学分制度,学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和相关教学环节,符合毕业条件可准予提前毕业,突破刚性的教学管理运作机制。从学生兴趣、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核考评等方面完善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制度,营造更具有包容性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高素质人才培育环境。2.多样性的管理制度。针对民族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对不同类型和学习程度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和实习实训制度,配备专职班主任和企业导师给学生学业帮助和指导。同时,结合软件工程更新发展快的特点,制定多渠道师资国际化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制定激励性的学生奖惩管理机制,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3.兼容性的评价制度。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中人才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机制和评价标准上都与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与国际并轨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制定具有兼容性的评价方案,依据学生课程和实践综合表现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如学生成绩可通过在课程实践项目中的表现获得而不仅是课程考试,也可用以考代修的形式通过相应专业考级或考证成绩获取相应学分,增加评分评价自主性,推进更为科学的课程评分和考核形式等评价制度改革。

三、中南民族大学改革实践与成效。

中南民族大学以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开展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与实践。通过国际合作方式,我校成立“中美联合培养本硕连读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实验班”,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拉克罗斯校区联合探索软件工程的专业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我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其开展实施的关键在于制度要明确、体系要科学、条件要完备,具体做法表现为:1.出台明确的培养制度。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实验班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计算机科学学院设立相应工作组,负责实验班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班级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定期开例会,不断总结实验班办学经验,并以会议纪要文件的形式总结指导后续工作,这些为实验班教育教学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创建科学的培养体系。通过制定和发布实验班管理办法,就学生的选拔、录取、退出、缴费办法、学制与毕业要求、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学校对实验班培养方案、招生人数、管理机制、合作事项等问题与美方合作的大学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共同制定了具有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学分对接等内容,并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保障完备的培养条件。学校专门开设了软件创新人才实验室并配备了专用电脑供实验班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所需的多种软硬件平台和环境。同时,学校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料室等全面对实验班学生开放,建立了多家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协同育人。截止到2018年,实验班毕业学生的出国深造率达到65.4%,近三年毕业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专业学科竞赛获奖率达61.4%,人才培养质量深受家长和社会好评。

四、结束语。

本文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途径。在我校改革实践中,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为新工科背景下民院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起到一定示范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四

论文摘要: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必须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协调的过程中来,而且要建设一条符合中国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将来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所面临的题目,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面临并应予关注的题目。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中国更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并且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1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活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进到国际经济潮流中,任何国家假如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我国的经济大门将向世界敞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样超越国界的经济,必然要求作为通用贸易语言的会计,要有同一的“文字”和“规格”,以消除语言障碍,为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便利。

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作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正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才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各国际或者区域组织在国际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成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气力。

中国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会计的国际化。我国事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需要资金,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了引进外资的工作。引进外资需要相应的投资环境能公道保护外商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外国投资者很丢脸懂当时的会计报表(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为此,中国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中国实际上也是国际财务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为此,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熟悉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进步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题目,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题目,同时也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

对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题目。一方面,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鉴戒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i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题目。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于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有了可乘之机。而对这种情况,我国不得不对非货币***易准则进行修订,从我国实际出发,要求企业将所有非货币***易均作为同类非货币***易处理,同时我国对债务重组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夸大的是过往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而国际财务报告正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猜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利润表与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也不一样,这就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表露等方面难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五

凌翔、胡长青。

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发布和1993年7月新行业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向国际惯例接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然而,也就是从那时起,关于我国会计是国际化还是保持一定的“中国特色”的讨论或说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愈演愈烈。什么是会计国际化?我国会计国际化状况如何?怎样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水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刘峰博士、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和山东经济学院李孟顺副教授。

协调还是接轨?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波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领域,而作为一种“商业语言”的会计也被置身于这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之中,正向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会计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然而,人们对于什么是会计国际化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刘峰博士说,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亦即代表了三种观点。其一,会计国际化就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找出差异之所在;其二,会计国际化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其三,会计国际化就是实行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在这三种观点中,大部分人倾向于第二种,即国际化就是协调化。第三种观点即“一体化、统一化”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而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协调、统一的基础和手段。山东经济学院李孟顺副教授也认为,会计国际化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是通过各国会计的相互影响以及政治和职业组织的活动,使各国会计逐渐走向协调和一致的过程。

看来,对于会计国际化问题,主张“协调”的观点占了上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协调”呢?李孟顺副教授认为,协调化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化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的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也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化的状态。

既然会计国际化可以理解成会计协调化,则中国的会计国际化就是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那么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呢?李孟顺副教授说,由于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

要不要“中国特色”?

[1][2][3][4]。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六

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就会计国际化的相关问题作一分析。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中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为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核心,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内容及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趋同,是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它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内容。(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4)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5)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惯例国际化。即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促进所供会计信息满足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等的需要。(6)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7)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8)积极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

首先,这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真实、公允、可比并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必须国际化。

其次,这是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母公司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都要求会计国际化。

再次,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最主要动力,它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国际化。目前,我国沪深交易所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b股公司,在境外市场有50家h股公司,还有大量在其他国家注册并上市的中资公司。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最后,这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不同的会计准则所产生的财务资料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场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怎样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这就需要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方便他们作出投资选择。如果会计准则不一样,不仅投资者无法比较判断作出正确决策,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如国内一家大型企业在到海外上市之前,为了使其近3年的会计报表符合国际投资者的要求,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花费了约一年半时间去调账,整个审计工作共花了53万人时。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亏损公司。为此,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国际会计准则(ias)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比较完备,现已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3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此外,差距还主要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账准备等方面。

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经陆续颁布了13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于今年年初颁布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例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它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中期报告、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等五项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四、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应该采取的对策。

首先,加速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准则的制订、培训、宣传、研究工作,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其次,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依恃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如有权确定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有权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处罚等等,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再次,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水平,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在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样、广泛的项目合作,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事务所。

最后,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而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梁珩张兴国)。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七

摘要:为了很好地解决环境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以专业特色为基础进行项目群式创建专业系统、加强员工实践、培养主流专业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提高环境科学专业的员工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数字,以便于满足社会对于环境科学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科学;发展特色;建设。

引言。

对于我国现在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虽然一定程度上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是一定程度上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按照事实来看环境科学人才的需要应该是迫在眉睫了。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环境科学的就业不太乐观,因此在网上被评为十大最差专业之一。至于其中的原因,既与我国不重视现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有关,也与企业不合理设置分布环境科学的项目有关。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员工对于知识的理解十分不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又太差,而且社会的适应能力也相当弱。

1环境科学项目安排中的问题。

1.1项目的定位问题。

经过对安排环境科学项目的企业的分析,可以得到其培养目标是:环境科学的员工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环境管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接受训练,培养出比较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比如开发、管理、项目以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在理解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活动的方法以及管理和规划环境科学的技巧的前提下,可以在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地方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工作。比如,在网上通过调查近20所企业在环境科学项目上的培养目标,发现这些环境科学方面的项目定位跟二级办学单位差不多。这充分证明了环境科学的定位太模糊了,造成界限太广,专业特色混乱等问题。

1.2知识的结构问题。

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的发展源泉,环境科学也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才存在的。通过论文的统计可以发现,污染控制原理的论文只占到38.2%,环境规划管理的论文只占到8.2%,环境化学和微生物学的论文却占到15%。为此,可以从中知道环境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化学工程、大气科学、物理学基础、经济学、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数学基础、地学基础等项目知识占着重要的位置。可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决定培养的员工要学会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先学会控制污染,再学会监测评价以及规划管理环境。所以,在员工的知识结构中,对于污染的控制和环境的治理才是最重要的。

1.3实践的项目问题。

环境科学的实践项目的处境很艰难,因为在企业安排的项目实验和专业实习中,虽然前者还好,但是后者的问题很大。这在于过去建立的实习基地不复存在而导致企业担心安全生产问题不愿意接受员工实习,从而无法让员工对于污染控制和环境治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新的实习基地迟迟没有建立,而且老的也逐渐萎缩。

1.4学科的关系问题。

环境科学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出现了两个非常相似的专业———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可是在它们的类别中前一个是科学类的,跟企业的母系专业相近;另一个是安全与环境类的,专门治理渣、水和气的污染。这样一来,员工就很难掌握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因为容易发生混淆。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八

多元化企业集团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其管理实践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存在的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即便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各层次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也是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因此,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多元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加强对董事会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设。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最终责任。对于为数众多的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企业集团,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对其董事会制定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各董事会成员的利益与企业集团是否合规经营以及企业集团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董事会积极性,发挥其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作用。

(2)加强分权制衡的组织机构建设。设立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薪酬考核委员会、投资审核委员会和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应加强董事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与此同时,通过董事会对薪酬、投资和预算等重要决策的主导,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

(3)减少企业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董事的人数。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董事引发的“内部人控制”往往是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重要表现。为避免这一问题,在董事会成员选择上,国有企业集团应尽可能减少经理兼任董事的人员数量。对非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借鉴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2.建立有效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

(1)明确信息收集范围。企业集团经营的复杂性和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所处信息环境比单一企业更为复杂多变。由于信息收集需要成本,应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合理的信息收集范围,避免不经济的信息生产投入。笔者认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资源配置是否优化,资金使用是否安全高效,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销售目标的确定是否有充分依据,各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序是否科学等是企业集团应重点收集的信息。

(2)加强对信息收集和处理。在信息收集渠道上,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和专项调研报告等渠道收集内部信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网络媒体和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收集外部信息。此外,企业应建立合适的举报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并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举报投诉。为有效加强和提高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应开发利用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3.加强对责任单位的控制。

(1)合理定位责任中心。对责任单位如何定位,需由企业集团总部根据其对集权与分权考量后加以确定。一般来说,将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责任单位定性为利润中心或费用中心,从法律和管理实践上都具有严格意义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总部对这部分责任单位的有效控制。对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如按利润中心而非投资中心进行管理,则需要采取合乎法律规范的适当方式。对子公司投资决策进行直接指导,有利于加强总部的控制力度,也往往是投资者作为风险承担者的倾向性选择。由于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大多由集团总部委派,通过董事会决策体现总部要求应是可行的方式。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控制。企业集团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全面掌握其拥有的人、财、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科学确定各责任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成本费用指标,进而确定各单位的年度利润目标。特别是对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总部职能部门应对其预算编制进行直接指导,并通过其董事会落实到位。预算下达后,应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并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在具体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除了对总体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进行考核,还可以考虑对一些重要的单项收入或成本费用指标进行考核。

(3)加强对责任单位的资金管理。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成立财务公司,各责任单位与财务公司进行资金往来;二是成立结算中心,各责任单位通过结算中心实现资金收付;三是建立单独的资金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各责任单位资金账户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并在内部核算的基础上调剂余缺。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达到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责任单位之间对账和银企对账等功能的目的。

4.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

为保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公司制企业集团应成立向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指导内部控制监督程序的设计,并就内部控制执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定期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内部控制的阶段性重点在哪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否得到了合理保证;如果没有得到合理保证,原因在哪里,如何进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应如何重新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等。必要时,审计委员会可聘请外部专家以获取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咨询和建议。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九

摘要:绿色会计是在会计核算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耗费和补偿的一门崭新的会计理论学科。其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统会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绿色会计的会计假设、确认计量以及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绿色会计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实施绿色会计是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环境;绿色会计;确认计量;社会效益。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剧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稀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能源日益紧张,自然灾害频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和绿色革命,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及范围大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其成本范围和效益范围也远远大于传统财务会计。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并且这些资源总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得到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和考虑,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的矛盾。

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1.绿色资产的确认。绿色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标准一是其未来效用的可能性;二是其计量的可靠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绿色会计只对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进行确认。

2.绿色负债的确认。绿色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的,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如果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确认负债时,不一定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虽不存在法律义务而企业负有推定义务;或有在法律义务基础上的推定义务。如企业可能将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消除污染作为其既定政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确认绿色负债,企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负担有关成本的承诺。同样,不能仅仅因为企业管理部门日后不履行其承诺就不确认其为负债。若确实发生了不能履行承诺的情况,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事实及原因。

3.绿色资本的确认。绿色资本是与特定环境资产资源相对应的会计要素。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无偿或低于其实际价值使用环境资源。是环境对企业的一种投入,虽然环境不能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方,却有实际资源的流入。它可以反映企业净资产中绿色资源的数量和比例,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指标。

4.绿色收入的确认。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收入可划分为直接绿色收入和间接绿色收入。绿色收入的确认标准:一是可计量性。作为绿色收入的效用应能够计量或合理估算,若不能计量或估算,不能确认为绿色收入。二是效用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三是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划分各个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5.绿色费用的确认。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有两个特性:一是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二是计量的可靠性。如果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效用,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绿色资产的标准,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

6.绿色利润的确认。绿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与环境有关的业务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绿色收入和绿色费用的配比相抵后的差额。绿色利润的确认同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同传统会计利润相似,其确认是通过期末的结转、计算而得出的。

(二)绿色会计的假设和计量。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根据其特性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还要兼顾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能单单以货币计量,而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计量方式,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三、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施绿色会计是中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国民生产总值未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企业本身而言,由于没有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而只是关心自身的经济成本。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靠损失社会和生态效益而取得的,而经济效益的增长补偿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中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和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4.实施绿色会计是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联合国要求的发展方向。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损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的逐年增加,若再不重视环保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只是一代人的利益。同时,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将会是更加严重的。

四、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1.会计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无论从会计环境的角度,还是站在相关法律、条例和政策的立场,都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中国实施已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均为中国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政府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形成了中国推行绿色会计的政策基础。随着对环境保护所负社会责任的增大,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多个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内外部环境为实施绿色会计创造了条件。企业对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优势的认识,以及国际上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理论经验和实务学习案例。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使中国逐步加入到会计国际化的行列,这为中国绿色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及其与各国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综上所述,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会计理论界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侯文宣.关于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3).

[3]侯安鑫.试论绿色会计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1).

[4]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刘荣章,等.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概述[j].福建农业学报,2005,(81).

[6]王文书,刘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快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速度加快,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增幅,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我国的会计世行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展开。

这对我国的经济利用将是多方面、多成就的巨大影响,本文将对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的相关理由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和探讨,意在找寻合理的国际化会计事务处理策略,及时抓住世界会计进程的操作手段,提出会计国际化理由的相关意见,完成我国与世界会计化理由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会计(accountant);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研究(research)。

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应从眼前和未来两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未来的会计发展将以我国会计事务与世界会计事务相结合,提高我国与世界会计化事务的共同发展,会计信息同享的作用。保证我国会计的相关准则的合理化和通用性。

眼前需要研究的是如何保证我国会计整体目标,结合国际上的会计发展差距,找寻适合本国经济的会计化发展,保证我国有特色的个性会计事务,从而适应全球会计经济大发展的步伐,保证我国在世界会计行业中有合适的地位,推进我国会计相关理由的处理,保证我国会计相关准则的合理化实施,提高我国企业整体会计国际化可行性理由的处理能力。

一、现行我国国际化会计事务的相关内容。

1.会计相关准则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上的各种资本化贸易得以引进,国际化会计业务随之增加,我国面对着国际化的会计竞争理由,在企业世界化的竞争发展中,如何可以提高我国特色的会计事务策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联合国际上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上市,走出新型的国际化会计事务处理策略,开展国外的市场业务,保证本国企业的基本需求。会计信息是重要的,它可以决策相关理由,保证企业对于经营的决策方向。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可以符合国际上一部分的会计规定,但还有一些制度不够完善,需要我国加强金融相关开发理由的不断研究,及时出台合适的相关准则,保证我国财政经济的合理化发展,提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合理化目的,保证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

2.计量策略的国际化。

我国企业与世界贸易企业的相互竞争,需要保证我国企业具有更加多方面的能力,保证企业经济成本,提高企业潜力及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对于企业市场调查,设计产品研发,广告推广和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保证我国价值的合理保证,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计量核算已经成为企业另外的一个会计处理策略。

资本项目的资金兑换与外币折算化标准相互统一,降低财务会计信息交流的`不通,为国际产品提供成本水平,降低成本国际化竞争,保证我国企业计价、成本存货等会计理由的快速发展。这将是我国会计理论方式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策略。

3.会计核算的国家化。

通过计算机对财务进行合理的统计,转变原有的传统会计核算策略,电子商务的提出更加增强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发挥,提高我国经贸效益的理论,通过网络化计算的策略提出新型的核算手段,在一定成度上避开了手工记账可能产生的马虎理由,提高了记账核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保证了会计成本核算与世界策略的同步应用,拉近了我国于世界会计核算策略的距离。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事务的合理结合,推进了我国会计高速快发展,为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等理由提供良好的数据参考和经济信息服务。

4.会计职业的国际化。

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发展是通过预算、决策等理由进行合理化分析,会计职能的提高可以加强我国会计体系,保证人才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于会计知识的不断学习,保证了我国人才在世界会计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通过降低经济产业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我国国际化经济竞争力,从而加强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我国的经济对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氛围和科技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国法律事务的发展,保证我国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国际企业进行合理的经营合作,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核算、计量等理由的开发,保证我国企业资产的开拓,加强扩大我国会计经济运维实力,保证我国会计相关事务的有效处理。

以公司为基础单位重点推行我国会计化进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积极参加各项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协调会议,加快我国会计的影响力,保证我国西方会计理论与我国以往的会计策略的合理结合,及时运转于我国的会计行业活动中,找寻合适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提高我国经济会计市场的快速发展,完成我国整体会计成员的合理化开发,允许我国企业的其他成员与会计事务相互交流和学习,保证会计事务的合理化运转和发展,推动我国向世界会计大公司学习,完成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发展,保证我国的国际化会计的发展途径。

2.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处理策略。

提高我国国家会计核算、计量的国际化,法律法规的事务处理和合理规范调节是必须的。会计法律准则的规划是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的合理对应效果,加强我国法律对于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明确会计主体责任和义务,及时对会计进行核算等,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我国会计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完善法律规定,增强可靠性,与世界规定接轨,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层次,保证国家会计经济的合理运转。

我国的会计要沿着国际化方向改善,必须按照现有的企业规范制度行为处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会计信息进度化,充分利用校友的信息通讯,提高网络信息技术,保证会计电子化信息的发展,完成会计信息的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网络技术,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合理的发展,提高我国会计进程,依靠人才保证会计结构的合理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素质。为国际贸易组织的加入奠定合适的改革教育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国际化理由的合理改革和完善,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步伐,保证我国会计事务所等相关单位对于现有的会计相关理由的处理办法,保证合理的市场竞争水平,完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合理完成,对于我国国际化信息寻求合适的解决处理方式,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完成我国与世界国际化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3]周红.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新准则实施效果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0701:8-102.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有关部门预计我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2050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8%以上。当前,我国以约占世界5%的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着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实、完善、及时的会计信息,满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需要,对解决我国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退休金会计亦称养老金会计,是反映退休金资产、基金、负债和成本等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报告程序。退休金的会计处理视退休办法而定。

对退休金性质的理解主要有二种观点:

一是社会福利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职工在职时领取工资得到报酬,这是按劳分配的体现;职工退休后领取退休金则是一种社会福利,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这种观点体现在会计处理上,就是将退休金作为费用列入“营业外支出”,且在平时不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支付时才加以确认。我国原来实行的职工退休工资制度就是典型的社会福利观点,而对职工退休工资的会计处理就是根据这种观点来进行的。

二是劳动报酬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这一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照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

退休金计划指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退休金支付的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协议上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的退休金。企业将退休金计划作为其对职工工资报酬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我国采用“多层次”的退休金计划,在会计处理上实行规定受益计划和规定缴费制相结合,即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实行规定受益制,而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的是规定缴费制。但我国尚无退休金会计准则规范退休金会计处理,故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退休金会计制度。

当期退休金的计提作为“统账结合”的基本退休金,企业只需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加养老保险有关费用之和的一定比例提取拨付给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企业每期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拨付的.基本退休金,只需在提取时计入当期损益,列入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也可考虑借鉴国际惯例,设置“退休金费用”账户,专门核算计提的退休金费用。对以前年度基本退休金的补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制度转轨时期,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补偿。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同时为了维护职工享受正当的基本养老保险权利,就应该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进行补充计提。至于补提的资金来源及方式如何,补提多少,补提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计入成本费用等,是个复杂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企业补充退休金费用的确认。

企业补充退休金由企业按国家规定,在按时足额缴纳基本退休金后,根据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由企业与职工共同协商确定退休金的补充方式、待遇标准、发放形式及经办机构等。我国企业补充退休金的给付形式是规定缴费制,补充退休金费用也应按规定缴费制来确定。企业为补充退休金个人账户的供款,一般按照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可以规定较高的供款水平。因此企业各期应确认的补充退休金费用通常就是当期应计提数。如何对补充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然而企业的补充退休金计划属于半强制性的,它不同于强制性的基本退休金计划,如果对补充退休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做必要的引导与约束,一些企业就可能巧立名目,以给职工计提补充退休金费用之名,故意转移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企业股份制改革与科学管理模式的引进,应把退休金的“社会福利观”逐渐向“劳动报酬观”转变,把退休金理解为递延工资;因此,在企业的会计处理中,退休金由营业外支出,向企业的当期成本转变。同时由于考虑社会稳定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贡献,世界各国会计界普遍接受企业有义务为职工提存退休金,现行退休金会计核算也是建立在此观点的基础上。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我国理论界关于退休金的性质也有过争论。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遍持社会福利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讨论退休金的性质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退休金的劳动报酬观最终将得到理论界的认同。

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是和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一起由财政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筹,按照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建立的。对于企业来说,应按期足额地向社会保障基金拨付。在此,就有一个退休金费用的确认问题。按照当今企业退休金会计的国际惯例,退休金费用的确认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企业应作为当期的退休金负债。这种做法很值得我国企业参考。为此,企业应该设置“退休金费用”、“应付退休金(负债)”或相应的科目,每期计提退休金时,应按计提的金额借记“退休金费用”,贷记“应付退休金”,向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付退休金时,按拨付的金额借记“应付退休金”,贷记“银行存款”。

对退休金费用的计量,一般采用保险统计估计方法,具体估计方法很多。因此,为了避免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确认的退休金费用所产生的差异而导致相关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对企业在计量退休金负债、费用时所应用的方法做出规定。目前,国外应用于会计核算的保险统计估计法基本上有两类:一类可归为成本分配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估计出的职工退休时可领取的全部退休金,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条件下,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同时使得各期间的退休金成本与利息成本总和等于职工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总额。另一类是利益分配法,其思路是将职工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服务而取得的退休金折算为退休日的现值,并以该现值为服务成本,各期现值的总和即为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全部退休金。我国在制定退休金会计准则时,可以参考国外的这些做法。

1.当期发生的“退休金费用”,应在当期损益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下列示;

2.当期“预付退休金费用”作为资产在当期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下列示;

3.本期已计提、尚未拨付的退休金,作为“应付退休金”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项目下列示。

另外,由于退休金是一种“递延劳动报酬”,企业对退休金负债及拨付的基金资产经常会由于一些不确定事项的发生而加以延期确认,这就使得在退休金会计处理中,一些及时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得不到体现。因此有必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这类信息进行披露,如尚未摊销的前期服务成本、尚未摊销的利得和损失以及摊销的方法等。

同时,由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退休金费用”、“退休金负债”等项目的金额是非常概括的数字,因此,与这一数字相关的一些项目,如:退休金计划的类型、职工参加退休金计划的情况、退休金费用、利益等计量所采用的保险统计估计方法、拨付退休金的方式以及当期退休金费用的构成等,也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和西方国家都有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中西方在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适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绝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准则蓝本。为提高我国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制定既适应于我国实际情况又与国际趋同的年金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彭洋.我国企业退休金会计问题研究.中南大学,,(9).

[2]吴华建.我国企业退休金会计研究.暨南大学,,(13).

[3]林克利.退休金会计研究及借鉴.四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3):34.

[4]金彦.浅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6(4).6.

[5]丁庭选.我国退休金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04).56.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二

说起的不凡,大抵少不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十周年,另一件则是“非典”疫情的笼罩。两相比较,“非典”,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非典型思维尤其令人难以忘怀。

十年磨一剑。

这的确是一场怎样评论都不算过分的会计革命,一场温柔的革命。没有1993年“结束旧帐,建立新账”的大手笔,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鱼贯而出,更想象不出《企业会计制度》特有的平台功效,至于会计核算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以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激动而非行动的名词。

当研究者乐于将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信息含量进行比较时,不免腾出手来,将2003年的会计人与十年前的会计人的专业胜任能力含量比较比较,你或许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非典型思维。

非典的肆虐在强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强有力地改变着会计。许多过去被忽略了的东西,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比如镇定、坚强,学界、业界的团结与关爱;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东西,愈发显得苍白与无力,比如争待遇、争职称;一直认为现存会计体系大一统的典型思维,也许将要引入“非典型会计”的新思路,比如对突发灾难列报的研究、边缘会计的整合。

穿过长长的时间隧道,我们发现:人类历史上比较骇人的几次瘟疫,影响了社会结构,却间接的促进了文明(包括会计)的进步。人类与14世纪黑死病的斗争不仅使会计人平添战胜“非典”疫魔的勇气与力量,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在黑死病肆虐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影响深远的复式簿记出场了。“在中世纪,人们有证明事物的习惯;文艺复兴则发明了观察事物的习惯”(贝尔特兰.鲁塞尔《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怀疑论者》),伟大的帕乔利把观察事物的习惯融入《数学大全》,将左右对照的威尼斯式簿记确立下来并加以升华。自此,历时500多年的会计史长河中,复式簿记消失了瘟疫之痛的记忆,闪烁出对称与厚重的美学光泽。

是的,瘟疫没有能阻断商业文明以及会计革命,从来没有。正是由于非典的出现,会计人与会计学又有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

战胜非典,靠得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会计界作为命运共同体,同样离不开并肩携手,和衷共济,我们的命运从来没有像非典时期那样密切相关。正如海明威所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他人的安全,才是自己的安全。就让我们今后摒弃掉文人相轻、同行相斥的陋俗吧,祝福他人,欣赏对方。爱别人,就是爱自己——这是非典的传染方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以历史成本和应计制为代表的传统会计已被我们驾轻就熟地运用,一切都是确定了的。但突发性灾难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单一的表外披露相关损失信息够用吗?是否还要继续沿用中世纪以来的反应性的会计观呢?既定的或有事项准则能满足用户对非常财务信息的需求吗?传统会计进入了休眠期,等待会计人将其重新唤醒。

一个学科是否真正的繁荣,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会计亦然。“人文血液”的注入正是激活会计造血功能的标志,这种注入容易发生在非常时期。一旦会计与哲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有效地搭接起来,得以扩展其典型内容,会计才能告别炼金术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对于非典更具敏感性,疫情高峰期的执业活动受限,业务量下滑,少数机构出现暂时的财务困难,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影响,资格考试组织工作受到冲击,考试时间推迟。但这未尝不是生长的成本,只是在分摊了学费之后,也该盘点一下应对危机的精神收益。

说真话——难!即使是非典时期,说真话也不容易。然而,不管多难,你认了吧,做会计的,不能老让人戳脊梁骨。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三

随着电子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由原来的手工记账逐渐被电算化所取代。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计算精度、会计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在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手工记账相比优势明显。但会计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录入毕竟还是由人来完成,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问题和错误,在纠正这些错误和问题时,往往会用到会计电算化程序中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

会计电算化中的“反记账”功能是指将已经记账的凭证通过记账的反向处理,恢复到未记账时的状态。“反结账”功能则是在已经结账的期间,通过会计程序的操作,恢复到未结账时的状态。笔者做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会计工作人员,使用过多套会计软件,大多软件中具有“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现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其利弊进行简要分析。其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对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具有简单无痕的优势。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失误或计算错误等原因,已月结的记账凭证发生了错误需要更正。此时可以做相反的记账凭证对错误凭证进行冲销,但总会在账簿中留下一条错误的记录,不能消除。而使用“反记账”功能则是在原来错误的凭证上进行更改,改正后的记账凭证不会留下什么信息,干净无痕。通过“反记账、反结账”,将数据库中冗余信息清除出去,从而保证了账簿的`数据准确明了,能给会计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当计算机出现意外状况时,“反记账、反结账”功能能将会计数据恢复到最近的有效状态。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如断电、病毒侵袭而导致记账或结账过程意外中断的非常事件,还可能出现会计软件数据库被人为非法篡改的情形,也可能出现存放会计账簿数据的硬盘扇区遭受自然或人为损害的情形,这些意外状况的出现就完全可能导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数据信息混乱不符。一旦出现这种错误,都无法采用手工会计更正错误的方法如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来更正,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反记账、反结账”。通过会计软件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将会计数据恢复到一个比较可靠的时间节点的最初状态,然后我们对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对丢失的数据进行补记,重新进行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凭证结账,从而能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有效,保证会计账簿的记录真实可靠。

第三,“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有利于培训和教学。我们在进行会计软件的实验和教学时,总要进行一定数量规模的会计模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输入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误操作、误删除的情况。以上这些信息一旦记账和结账,便会记录到会计数据库当中,从而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和下批次学生的学习。而会计软件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则会非常轻松的将这些信息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必理会学生在实验中录入的各种数据。

因此,“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无论是从电算化实务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实验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可取性,都是有利的。有其利也有其弊,这项功能的应用同时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

首先,“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冲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而“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则相当于在数据库中完全擦去原来结账或记账的痕迹,这实际上也是对账簿进行了典型的“刮擦、涂改或重新抄写”。由于不留痕迹,不易发觉,就给某些会计做假的账、更改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些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就会营私舞弊,甚至发生贪腐现象,严重威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滥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即便不会发生舞弊现象,也会大大增加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这是因为“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在“反记账、反结账”时,由于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不会像会计软件的程序员一样熟练精通,可能有一些模块的数据不会同时进行“反记账、反结账”,例如一些辅助核算数据如往来核算数据、数量核算数据、外币核算数据等,很难进行全面的恢复,有时还会发生混乱现象,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数据搅和在一起,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在工作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其作用,也不能不正视其弊端,要趋利避害,做到“会用”而不“滥用”。

1.要制作严格的操作规程,用制度来约束会计操作者的行为。我们要明确规定“反记账”、“反结账”的使用情形,并且实际操作者必须得到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反记账、反结账”从本质上讲,是对错账的一种更正行为,但是从形式上说存在管理漏洞,因此要明确使用者的责任,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

2.谨慎使用“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弊端,并且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某些规定,我们在操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减少错误的发生,能在当月修改的一定在当月修改完毕,不能跨月份处置。要尽量按规范中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错误的更正,该冲减的冲减,该冲消的冲消,该补记的补记,尽量少用“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

3.购买软件时要充分了解“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要由专业软件人员对此功能进行专项重点培训,要对操作员、系统管理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授权。操作中尽量进行反复试验,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完整、准确地进行“记账”,“结账”,“反记账”、“反结账”,确保数据恢复和存储的方便、安全。

“反记账”及“反结账”功能是会计电算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的使用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慎用、会用、用好这项功能,为提高我们的会计信息质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四

摘要:绿色会计是在会计核算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耗费和补偿的一门崭新的会计理论学科。其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统会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绿色会计的会计假设、确认计量以及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绿色会计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实施绿色会计是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环境;绿色会计;确认计量;社会效益。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剧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稀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能源日益紧张,自然灾害频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和绿色革命,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及范围大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其成本范围和效益范围也远远大于传统财务会计。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并且这些资源总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得到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和考虑,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的矛盾。

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1.绿色资产的确认。绿色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标准一是其未来效用的可能性;二是其计量的可靠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绿色会计只对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进行确认。

2.绿色负债的确认。绿色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的,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如果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确认负债时,不一定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虽不存在法律义务而企业负有推定义务;或有在法律义务基础上的推定义务。如企业可能将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消除污染作为其既定政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确认绿色负债,企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负担有关成本的承诺。同样,不能仅仅因为企业管理部门日后不履行其承诺就不确认其为负债。若确实发生了不能履行承诺的情况,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事实及原因。

3.绿色资本的确认。绿色资本是与特定环境资产资源相对应的会计要素。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无偿或低于其实际价值使用环境资源。是环境对企业的一种投入,虽然环境不能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方,却有实际资源的'流入。它可以反映企业净资产中绿色资源的数量和比例,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指标。

4.绿色收入的确认。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收入可划分为直接绿色收入和间接绿色收入。绿色收入的确认标准:一是可计量性。作为绿色收入的效用应能够计量或合理估算,若不能计量或估算,不能确认为绿色收入。二是效用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三是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划分各个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5.绿色费用的确认。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有两个特性:一是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二是计量的可靠性。如果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效用,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绿色资产的标准,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

6.绿色利润的确认。绿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与环境有关的业务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绿色收入和绿色费用的配比相抵后的差额。绿色利润的确认同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同传统会计利润相似,其确认是通过期末的结转、计算而得出的。

(二)绿色会计的假设和计量。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根据其特性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还要兼顾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能单单以货币计量,而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计量方式,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三、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施绿色会计是中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国民生产总值未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企业本身而言,由于没有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而只是关心自身的经济成本。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靠损失社会和生态效益而取得的,而经济效益的增长补偿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中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中国会计发展史论文(实用15篇)篇十五

会计的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其实质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辩证关系:先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准则,即会计国家化,然后达到国际惯例,即会计国际化。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不能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就是实现会计国家化。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作以下探讨。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奔驰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亏损公司。为此,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但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公司的面比较窄,以致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限制,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坏账准备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运用范围。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它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我国还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台企业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等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中国会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像我国的其他事物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过去的里,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其间制定了“两则”、“两制”。在这之前的xx年突变是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局部发展阶段。其中表现为,适应外商投资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局部的改革,同时开展了会计准则的基础研究,步步推进会计准则建设。这十多年可以理解为会计制度局部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启动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这5年可以理解为中国会计制度的转换阶段。这里所说的转换是从由计划经济阶段的会计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其最根本的是确立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这些要素是计划经济所没有的,而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从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到1993年开始实行“两则”、“两制”,再到新的会计模式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前后经历了5年,我们可以把这5年称为转换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开始实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发展到现在及以后的xx年时间,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发展阶段。从1993年到,我们起草了三十余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当时之所以没有全部正式颁布实施,原因是会计改革不能割断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外部市场环境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环境还不适合支撑会计准则这样一个体系,所以直到年才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发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那时以来,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到现在已有了十几项具体准则。再用xx年的时间,我们大体上可以建立会计准则体系。其主要考虑是,到20xx年,我们要兑现wto协议中的所有承诺,会计准则的建设应当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改革开放进程不能有所延误。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第二期的计划,争取再发布三十余个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的需求日益更新和增加,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会结束,就像我们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所见到的那样,会计准则也要与时俱进。

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进程相吻合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程也再一次证明了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国家在加入wto以后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是相吻合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也将越来越完善。

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就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要求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等应当面向国际化。在过去的20年中,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等,这一工作应当继续加强。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当成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主要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比如说,我们已经发布了十几个会计准则,仅准则概念的内涵就可以讲不少内容,但这种纯理论的讲述不易理解,应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解释这些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即在现代财务报告的重点已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第一报表。而资产负债表至上,实际上是资产至上,也就是未来至上。因为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的经济利益,负债是企业未来要流出的经济利益,所以当期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经济走向,它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了依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当期资产负债表既能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又能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趋势。

第二,会计教育的导向。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即如何坚持以前一直认定的原则,避免一些国家如美国越来越体现出的规则导向。美国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太原则化,不太好操作,不便执行。而美国会计准则规范得比较细,对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提出了不少数量标准和判断标准。比如企业合并是采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用了14条标准加以判断,美国会计准则从实质上看,多年来施行的是一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近年有所变化)。在中国尽管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命题,但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存在的,不少会计理论上的争论实质上都与这个命题有关。但不管争论如何,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已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原则性的规定。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导向以及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会计学教育中更加需要原则导向。真正体现出原则导向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有分析判断能力、能够适应变化的会计环境的人才。

第三,会计教育中的案例导向。当前我国会计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职业判断问题。为此,我们在提倡会计教育的原则导向的同时,应当加强案例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加强簿记教育。突出簿记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的簿记知识和技能就十分过硬了。其实,会计实务中很多人还过多地依赖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会计分录举例来理解会计政策、运用会计分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迫切需要总结我国簿记教育的经验和问题,使簿记理论系统化、条理化,更加生动,更加好用,以此指导簿记教育,促使我国的簿记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簿记基础。

第五,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会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避免陷入一种误区。因为我国会计所讲的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所讲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现有的主体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很长一段时间接受的是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教育,对于市场经济会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感受不深,掌握不够牢固,从而对我们全面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带来了困难。所以在会计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新会计准则的宣讲,应当同时补充以现代会计理念和知识的教育,补上市场经济会计这一课。

(二)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当前要加快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重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要;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准则的制订、培训、宣传、研究工作,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如有权确定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有权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处罚等等,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四)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水平,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准靠拢。在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样、广泛的项目合作,逐渐造就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决定了中国的会计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际化。而过分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

    执法办案心得(精选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作为一名交警,执法办案是我们的

    考研免课申请书(模板1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更多申请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在写作上下更多功夫,以确保自己的申请书脱颖而出。最后,祝愿大家能够成功地撰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申

    合作协议书咋写(优质18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呈现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为推动阳光工程在我县的实施,加

    学生责任心心得体会(优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第一段:引言(200字)。责任是一种价值

    学生疫情居家隔离心得体会(优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掘自身潜在的优点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引言(100字)。宁夏疫情期间

    采购员个人工作总结一句话(通用16篇)

    月工作总结还可以将工作成果进行汇总和展示,让他人了解我们的工作成果和价值。接下来将给大家展示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20xx年即将

    高中教师工作规划(汇总14篇)

    通过制定规划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规划计划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规划计划参考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班级情况:1、班风尚

    新当选主席表态发言稿大全(22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掌握,以便使演讲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出色发言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我

    体罚和变相体罚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写心得体会让我们能够将平时的琐碎经历转化为有意义的文字表达,用以启发和激励自己和他人。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工作会议的通知(通用19篇)

    通知一般包括标题、内容、时间、地点等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份完整的通知文本。这些通知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不同种类的通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场合。各会员单位: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