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建议书(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ZS文王企业发展建议书(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企业发展建议书篇一

为全社会提供了主要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部分地区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势所在和活力之源。但央行自去年10月启动本轮货币紧缩周期以来已经连续多次高频度加息,调控密度之高前所未见,这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再加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融资难首当其冲。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是资金问题,现有金融体制安排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是融资成本高。据调研,目前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以上,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多数小企业贷不到款,只能以民间自筹为主,年利息20%—30%不等,部分地区短期年利息甚至高达50%—60%。二是融资渠道不足。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由于贷款数额少、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不确定风险等,从国有商业银行渠道获得资金非常少。此外,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三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据了解,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者建立后作用发挥不佳;商业性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性不高,管理比较混乱,使得当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不强。此外,中小企业抵质押确权、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形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与抵质押不足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抵押担保。

资源要素制约加剧。资源要素保障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资源要素制约加剧,主要体现在:一是用电持续趋紧,影响了中小企业正常发展。二是用工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是普工短缺,技工、高端人才均处在短缺状态。据调查,企业用工缺口普遍在15%以上,企业增加20%—30%工资后仍然招不到工人。企业反映,不少来自中西部的民工由于东部地区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当地就业机会增加等因素,选择在当地就业;许多“80后”、“90后”民工不愿到小企业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中小企业往往由于待遇、提供发展平台等限制,懂技术、具有操作经验的技术人才难招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难题。至于高端人才,如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此外,职工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流动性随意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用工难度。三是用地紧张日益突出。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各地在土地供应上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往往在安排土地指标时,把大部分指标留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用于招商引资项目及较大规模企业用地,对中小企业很少安排用地指标,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微小企业很难拿到土地。发展空间的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升级矛盾突出。一是中小企业以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大量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化学、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从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明显不足。二是技术水平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不足1%。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技术储备限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企业生产主要依靠模仿,来料加工、贴牌加工业务比重较高,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三是专业协作水平不高。调研显示,大部分龙头骨干企业的配套协作依靠分散的小企业和家庭作坊,配套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在产能、设备、工艺、产品品质方面往往达不到骨干企业的要求,限制了整个行业的水平提升。骨干企业对分散配套企业提供的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存在不足,带动力不够,专业协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型企业数量偏少,中型企业不多、微小企业居多,组织形式以私营企业为主,有限责任公司不多,股份公司偏少。中小企业抱团发展、互助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很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五是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经过多年的磨练和积累,浙江中小企业具有了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海外市场,但仍然存在营销模式单一、外贸市场和产品局限、竞争无序等问题。20xx年出口排名前两位的产品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占出口总额的27.6%,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对外贸易抗风险能力较弱。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小企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然而,各地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执行力度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实施。建议中央和省级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相关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确保已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深化、细化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工作。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一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区域银行、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探索金融创新途径,争取形成小贷丰收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地方金融市场创新、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等金融创新举措,并逐步推广应用。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设立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鼓励中小企业依法、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三是改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及实际操作程序,实现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等抵质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同时,通过加强金融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一是开源。有关部门应共同商讨方案,着重解决在保证企业基准电力供应基础上,实现差别化电价,电价超额部分由使用企业承担,充分调动电厂积极性,加大电力供应。二是节流。引导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居民节约用电,避免浪费。三是优化。推广各地有序用电方面积累的好经验,提高用电效率。

创造和谐用工环境。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就业吸引力。建立劳动用工信用档案,并在用工环节运用,改善部分职工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优化企业用工环境。探索建立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做法,分层分类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工人、普通职工开展培训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引导骨干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支持,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鼓励骨干龙头企业按照“1+n”(骨干企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模式建立创业园,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服务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先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与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整合高等院校、科技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鼓励社会科技人才创办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服务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社会公共科技资源应当向中小企业开放,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检测、产品鉴定等收费标准。二是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之间的项目、技术、供需、营销等对接活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商家之间开展经济技术、产品、市场营销合作提供便利。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对组织参加境内外大型展览展销活动的中小企业和展会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税收减免,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依法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支持各类信息运营服务机构创新信息服务模式,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融合。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专项项目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各项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安排资金给予补助,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加大技术研发扶持力度。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的,可以适用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政策;建立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设计机构等被国家或者本市认定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者企业设计中心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里规定的税收、财政资金支持等政策;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用于研发的仪器和设备,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在税收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适用相关政策。

企业发展建议书篇二

为了促使金玉普惠未来更好的发展,作为金玉普惠公司的一员,我也为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公司有些帮助。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人力资源上:

1、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招聘:努力从企业内部培养适合金玉普惠公司发展的人才,必须改变领导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劣根性管理观念。

3、绩效:合理的根据部门职能定制绩效考核,透明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透明绩效考核的发放和表彰,刺激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环境。

4、反思:正确认识离职人员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并且适当地进行返聘工作。

二、金玉普惠企业文化上:

这里指金玉普惠公司内部员工的文化,而非品牌宣传文化。是一个现实的,可以感受到的带有正能量积极上进的文化体系,赏罚分明,资源共享,对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员工必须严肃惩戒,进行教育。对于不良的部门文化要给予提出和改正,对于不良的领导文化要给予批评和改进。

三、领导管理上:

1、权限的有责下放:责任及权限的完全下放,以责任约束权限空间,以绩效考核体现责任价值,给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管理及能力施展空间。总经理集权制最后的结果就是累死了老板,懒散了员工;吓跑了中层,养足了小人。

2、勇于承认和改正:勇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确认通过的任务,不要等到结果不满意时再去怪罪执行人员,这不仅仅是对执行人员的努力和劳动的污蔑,更是以身作则地破坏了公司的信誉文化,降低领导者自身的职业形象。领导者(决断人)要思考和反省自我在领导能力及决断能力上的不足,并给予执行人员正确的修正改进方向,以身作则,言行律己。

四、金玉普惠公司品牌上:

1、信誉:建立良好的信誉口碑,对友好合作的客户、商家要负起上市企业的榜样责任,严厉杜绝拖欠款项等不良风气,树立良好的金玉普惠公司品牌形象。

2、口碑:对以前合作的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除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外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亦不能忘记客户单位的利益。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关健在人,人是决定因素。从我们踏入金玉普惠公司的第一步开始,是金玉普惠公司给了我们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作为金玉普惠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应加倍努力工作,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与金玉普惠公司公司共命运、同发展。

企业发展建议书篇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正处在关键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今年8月28日,我院在京召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与政策”专家座谈会,11月6—7日,又在海口召开“中小企业政策战略国际比较及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国际研讨会。根据我院的研究,并参考中外专家的观点,现提出以下建议。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同时有效地应对挑战,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99%。2003年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6%,提供的就业占42%,实现的出口额占62%,上缴的税收占46%。我国专利的65%、新产品的80%是由中小企业发明和开发的。从当前的情况看,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对待中小企业的基本理念要有重要转变。

1、从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现实的情况看,政府往往是从税收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来考虑对待不同企业的政策。由此,政府对发展工业企业,特别是争取大项目、发展大企业有很强的偏好。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是以富民政策还是以财政收入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巨大。在这样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对解决经济社会失衡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发展服务类中小企业对优化产业和消费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社区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生活压力和矛盾。因此,政府应当自觉地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90年代中期,为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曾经提出减员增效的口号。实践使我们看到,政府应当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政府组织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政策。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今后,我国城镇增加就业、解决城镇失业和下岗问题,要靠发展中小企业;我国农村最终解决农业冗员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扶贫,也要靠发展中小企业。

3、从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把“抓大放小”转变为“放大扶小”。如果大企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砖头石料”,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则是代表一个国家体制活力的“水泥砂浆”。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两者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同等重要。建议国家将“抓大放小”的企业发展政策调整为“放大扶小”,也就是在体制上进一步为大企业“松绑”,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则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扶持。

4、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平等、公平的政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促进大企业的发展,曾采取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不平等的政策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根本措施是提供平等、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是通过改革消除某些不合理的制度歧视,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不正当干预和不正当收费。法律和法规相对滞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尽人意,是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5、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过去,对于中小企业主体——民私营经济的发展,我们曾有多种疑虑,并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当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应当自觉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鼓励和更多支持,在创业指导、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服务。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例如准入问题、融资问题、产权制度问题等。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措施是市场化改革,由此,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6、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保护机制十分重要。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大批企业家的涌现,而企业家不断涌现的前提是企业家精神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同。从客观要求来看,我国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远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要从多方面创造适合企业家生存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政府要承认和正确评估企业家价值,要承认和保护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要培养、弘扬和褒奖创新进取、诚信负责的企业家精神。

7、针对实际情况,建议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中小企业中,试行确立经营者产权的制度。对经营者总收入中的股权收入部分实施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家产权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8、要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办中小企业的问题。80年代,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的发展。90年代,农民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近10年来,农村民营、私营和个体经济没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农民创业办企业还存在某些制度上的障碍。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办企业的问题,要像支持下岗职工办企业一样,支持农民在城镇办企业;要像支持土地承包一样,支持农民在农村办企业,特别是支持农民兴办各种服务类的中小企业。

9、为增加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鼓励农民发展中小企业,建议赋予农民土地的抵押权利。最近讨论的“物权法”草案规定,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不能单独作为物权抵押,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农民宅基地和耕地的抵押可以解决农民创业的一部分资金需求,有利于农民办企业。还应该审慎地考虑进一步扩大农民手中可抵押物的范围,逐步拓宽农民融资的渠道。

10、建议在有条件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为稳定农民工队伍,进而保证广大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建议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抓紧建立一套可执行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减少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的社保差距。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农民工打工集中地区之间建立社保账户可转存的制度。

企业发展建议书篇四

一、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相对较艰苦,且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等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人才对外流失很多。常此以往,会造成青黄不接,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阻力。

2、企业制度过于粗犷,各部门人员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指令、目标不易统一。会造成不协调一致,方向感不明确,降低处理事务的效率。

3、企业的经营管理缺少统一数据库应用软件(或办公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实现数据动态分析、汇总,数据的动态反馈和动态管理。

二、意见或建议:

1、提高职工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达到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多为职工提供些培训教育机会,职工在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个人素质的同时,也会加深对企业的感情。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培养。

2、进一步细化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并实施。只有工作指令、目标得到统一、一致。才能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员工之间配合的协同。

和汇总,对现场实现动态掌握、控制。从而能更加及时、动态的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

三、岗位履职的不足:

1、个人阅历较少、知识面较狭窄。专业知识与个人工作相结合时,发挥的不够理想。

2、结合本职工作,个人在沟通、处事上有待加强、提高。3.专业知识还很薄弱。

四、改进措施:

1、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接触事物,涉猎有意义的书籍。注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一点一滴去积累、提高。在工作中多去思考、总结。

2、在个人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运用于沟通、交流,逐渐磨练、提高。

3、针对专业知识的薄弱。通过多去现场,多看、多问;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企业发展建议书篇五

针对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政府行为、企业作为、社会各界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引导,职能转变,着力搭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1、更新观念,以超常思维谋划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从思想认识上把民营经济提高到扩内需、拉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位置,作为“第一政绩”来抓。既要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又要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逐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梯度发展的新格局。要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先行先试、快行快试,在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次去策划、设计、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只要是涉及就业、民生的环保项目、有科技含量的项目、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在规划建设上,向民营经济倾斜;在政策的制定落实上,站在民营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资金、土地、财税等涉及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问题上,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优惠,总之,要引入全新理念,激发各种活力采取多种措施,运用多种手段,助推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壮大。

2、转变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任务是创优发展环境、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首先,对现有企业政府不要过多干预。严格落实好治乱减负等政策,杜绝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等行为;其次,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民营企业进入各产业领域创优环境。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切实做到非禁即入。使得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要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培育和壮大新主体、新企业,使一切愿意或有能力创业、创富的行为主体都能够自由的进入市场。第四,要打破民营经济壁垒。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全面提质提速提效行政审批。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同时还要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与法治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3、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度的执行力。为鼓励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国发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29条,中发(20xx)16号文件等,省、市根据政策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实施意见、措施,这些文件、实施意见特别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技术创新、土地供给、财税支持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关键的问题在于政策制度的具体执行,即落实政策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各相关单位,要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监督、督促工商、土地、税务、财政等部门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完善保障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于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的责任人要严格给予追究。

4、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民企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全市冶铸、陶瓷、丝麻、水泥、医药等传统支柱行业筛选龙头,以龙头为带动,引导推动同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民企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

近期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围绕我市“”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来布局。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紧紧围绕我市对于各县区非煤产业的整体布局,在集群集聚上做文章,如高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阳城陶瓷、蚕桑产业,陵川休闲旅游度假康复健康产业,沁水苗木花卉产业,嘉峰煤层气产业,北留电力、煤化工产业等等。引导民企向“六大园区”集聚,构建起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加快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步伐,提高产业层次质量。

5、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前途。要做成做好民营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打造优秀的企业,如微软的比尔·盖茨、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福特公司的老福特、海尔的张瑞敏、希望集团的刘永好等。就一个地方而言,没有卓越的企业家群体,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有没有潜力、后劲和希望,主要看有没有一批有眼光、懂经营、善管理、谋发展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

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负总责,人事局、工商联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企业家的成长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家总量大幅度增加,知识和专业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二是健全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成立企业家培训组织机构,由人事局或经委牵头,市工商联、中小企业局配合,通过请专家讲课、请企业家现身说法、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学习企业兴衰史、分析国内外大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学习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培训他们的战略眼光,培塑企业家群体海纳百川,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建议每年举办一至二期。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诚实守信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要多加宣传,激发民营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增进全社会的创业意识。使更多的人争当创业者,勇做企业家,形成企业家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定期表彰优秀企业家,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予以重奖。

四是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利用我市三个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在干部任用上首先打破部门、地域、身份等界限,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先行先试,真正把有专长和个性的干部特长和优势发挥出来。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到民营企业去锻炼,对在企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提拔重用,努力造就一支企业家队伍的后备力量,培养一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企业发力,创新驱动,全面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新动力

1、实施人才战略,切实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力。民营企业尤其要重视人才建设。要逐步建立从社会上选择经理人才机制,建立委托代理制,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当前要立足现有人才的培训教育提升,通过不断深化与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著名院校的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要联合太原科技大晋城分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党校、技校等高校,协商设立我市民企需要的铸造、煤化工、纺织服装、丝麻等相关专业,在高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分类分批实施民企经理层、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技术工人等人才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我市民营企业队伍整体素质,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规范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使企业员工通过资本纽带与企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长足壮大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选之路。民营企业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开放多元式产权结构,根据我市实际,设计一套由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互信共治”管理模式,并进一步推进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适应企业规模扩大化、资产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管理专业化的要求。逐步变家族式企业为现代化企业。

3、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民企要主动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主动推动开放创新。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挤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加快“走出去”步伐,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展一对一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切实推动管理创新。企业在经营理念、经营战略、激励约束机制、组织行为、管理方法与技巧及企业文化建设上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整,特别要注重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的创新,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打造诚信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要想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心甘情愿出资,加强企业自身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加强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强化诚信意识,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形象;还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资本的吸引力。通过提高自身信用度,来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赢得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吸引社会资金流入,解决融资难问题。还可尝试多种方式融资手段,如企业员工融资、向社会发行债券、建立创业板市场、租赁融资等等。

(三)社会关心,多方合作,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环境

1、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民营经济的大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营造一种关心民企的文化氛围,在全社会产生共振的效应;社会各界要雪中送炭,把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全心全意尊重、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指标体系,加强考核问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知晓率,增强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中介组织是政府与民企联接的纽带,针对服务民营企业的商会、协会、联合会、行业公会等中介组织,在筹措资金、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工会组织、法律、环保等各个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目前,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剥离公共服务与盈利性服务;其次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3、加强各方面的监督督查。人大、政协等监督机关要定期考核监督政策、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新闻媒体随时关注民营企业的进展状态、发展环境状况等。要强化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心民企的意识,形成有利于民企成长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快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监测、指导、帮扶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完善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民营经济的局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