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飞雪

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书中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促使我们增长见识和提高思维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描写世界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象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4、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二、现代的教师观。

近几年来,把心理学理论的活水引进教学的天地,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水平。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到:

1、强化学生强烈而向上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并达到目的的内驱力。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认识上的需要,以及发现知识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新奇、疑难之处,引起学生思维内部的冲突,激发需要,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它作为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讲学,但他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学习正常并成绩优秀。

2、培养学生浓厚而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是构成教学艺术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

3、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需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个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二

《我的教育视界》一书,通过窦桂梅老师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和日本五国访学所做的教育随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揭示了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以及教育差别。

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师岗位的重要性。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同时一线教师的待遇不比管理层差,这也是能把好教师留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就不一样了。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进入实习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一线教师薪酬永远比管理层差,所以做教师的,要么刻苦努力,争取当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平心静气做本职工作,这也是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体现。没了激情,倦怠随之而来。正如书中所言:目前在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还有吗?教师有品质的生活和有尊严的待遇实现了吗?天下教师一样好!即使没能有尊严地活着,我们也会努力做有尊严的老师!谁让我们还有一个师德在身呢!

美国人的微笑、感谢与赞美。

永远地微笑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工作高低贵贱,永远不变的是美国人那热情的微笑。自然、恬静、真诚中透着关切与尊重。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缺失的。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希望我们的老师真能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这看似简单的希望可能难度也会很大。

不停地感谢着。“谢谢”成了美国人的口头禅。正如书中所言,“感谢”是我们生活需要的良好氛围,也是我们生命必须体现的圆润。感谢之心,久而久之会化作感恩之心,这是我们人生显耀本色的升华。中国人不缺微笑与感谢,但要养成习惯才是最难的。所以关键是习惯的养成。

不断地赞美着。赞美已经成了美国人的习惯。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学校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行为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人认为,提高自尊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任何时候,赞美永远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在美国,无论学监、校长、教师、学生还是社区居民,看不到压抑、紧张的面孔,大家各司其职,乐在其中。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虽也提倡赏识教育,但洪亮的口号淹没了实际的行动。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美国人人都拥有的“赞美”。

一切都是民族的。乌克兰的中小学生,下午都有艺术进修的时间,其中一项是学习乌克兰历史与文化。他们被要求会唱民族歌曲,会跳民族舞蹈——总之,乌克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民族的烙印。这无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我们的学校好像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在为打造高分数的学生而不懈努力着,好像现在学开车一样,考什么学什么。学生就像学校间竞争的工具,疲于学习,无奈接受,老师就像那工人,歇人不歇马地轮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可怜的学生哪还有个性所言,更别提兴趣了,就连老师不也是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了吗?教育的短视造成民族文化的缺失,个性的泯灭。以前还提过爱国家先从爱家乡开始,还有理想报效祖国。现在呢?进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真的要向乌克兰学习,民族的精华永远不可丢,现代的知识永远要学,对学生的民族教育、爱国教育永远不可丢。否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彻底失败了。

如此尊师重要。韩国的学校教育,不仅对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国民总体的文化素质。并且不管事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较高。韩国如此重视教育,可见他们对待教师是何等尊敬。来时跟父母一样,韩国人在总统面前可以乱来,但在老师面前不能乱来。韩国老师打了学生(当然我们绝对不允许),家长就会带着深深的自责给老师道歉,因为让老师生气了。我们敢吗?那可是祖国的花骨朵,更是小皇帝呀,摸不得,训不得,只有哄的得。别说老师没什么地位,就是有,谁敢呀?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真的好难。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三

早在去年十月份之时,我就通过朋友的推荐购买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视界》。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校长,是一名独具风格的智慧女性。同时也是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之一,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报告,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以《玫瑰与教育》为代表作的窦特,如今已经将她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融入于她的多部个人专著之中,影响了一批批教育人、语文人。

此次翻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打造的教育观察类著作《我的教育视界》,记录了窦特游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后所写的教育随笔选录,生动地再现了窦特游学五国之后的教育思考和教育现状描述。文中不仅还原了窦特游学五国之时对教育现象的记录,更与中外教育现状来了个大碰撞。当你细细品味之时,会暮然间发现窦特在写一部分文化类随笔时是抱着一种跳出教育的眼光来看待的,而又与教育不可分割。正如窦特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所行之记并不只是为了教育而写,是想用文字记录那段经历,留下些许记忆。有时,我对教育的记录与思考的热情远远没有超越对其他方面的好奇。比如,所到特别之处,不仅仅照一张相,我会摘下一片小叶子,拾起一块小石头作纪念。再比如,以我并不深刻的眼光,写过东渡的鉴真和尚,海明威、赖特、乔丹、莎士比亚、牛津与剑桥的区别,甚至韩国女人与日本的女人的异同。这些看似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也许对教育有所启发。

有人说:目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窦特就是如此留心每一个细节,把文化与教育的思考带进笔端,流淌在白纸上,成为她对游学经历的记录。同时,我发现窦特是带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去访学的,更是带着一些共性问题去倾听的。在《英国教育随笔》这一辑中,窦特实地了解了英国学校的管理制度、家长择校问题以及学校自我评估体系等等困扰当前教育制度发展的根源性问题,更将目光瞄准了教师培训制度和薪资、职称评定制度的构建体系。窦特的目光透过东西方时空隧道,与我国的相关体系进行了一个对比性思考。在思考中,又对一些细节性问题进行了修正。此外,她还留心观察了英国的教会学校办学特色,以一种理性的目光赞颂了优良的教学传统。

可以说窦特是带着一种文化的目光看待教育世界的。因为在她的眼中牛津和剑桥大学是承载着英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圣地。同时也坚信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文化的流变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历程。那种文化的体现应当是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辐射,就如窦特在剑桥大学的康桥上会想起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样。又如想起莎士比亚,会感慨起整个英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一般。文化的渲染应当就是这样一种情不自禁的力量,渗透进民心。而教育正是随着这种文化的蔓延而日渐明朗,形成一股坚定的风格,继续保持文化的繁荣发展。窦特在书中虽然并没有用过多的词汇来形容所见的一切,但一切竟在不言中。

在美国教育随笔中,窦特提及了隐形德育,她目光所及之处被美国人的文明有序所惊讶,更被学校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而惊叹。于是,她联想起了清华附小的德育课程,她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在德育口号中生存,要有行动去培养后来人,知不足,然后前进。

在后面的几辑中,窦特的世界游学之旅同样带给了她很多与教育、与文化有关的思考与感受,有时是一种震撼,有时是一种反省。带着窦特的这份世界眼光,给了我对世界教育的更多期待,也给了我对身边教育的更多细腻化关注。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四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窦桂梅校长的《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校长窦桂梅几年来游学多国的见闻和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还有参观访问中灵活、柔软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的教育细节和教育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教育图景,值得投身教育的每一位读者细细咂磨和品位。

其中有一篇《把好的教师留在课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是一名老师,和她书中的教师比较,我觉得我还相差很远,做一名好的教师一直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像书中所写的好的教师学习,就是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要加强自身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时刻不忘学习,在教学中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力争使自己、学生不断地提高。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五

五.作品类型及要求(考虑到我校dv爱好者较少现状,特设定五种参赛类型)。

1.动感影集类。

可以通过图片的特殊排列次序,并借用转场、字幕、音乐及特效的方式来交代故事情节,展示个人情感。

短剧类。

反映真实生活,体现真实情感,主题不限,类型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尽量展现校园生活。

3.公益广告类。

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普及知识、促进和谐或是一些社团的宣传广告等。

4.晚会节目类。

广大爱好者在周末文化广场,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及其它各种晚会上录制的影像作品。节目要完整,还要进行后期的处理,适当添加字幕和进行音乐及画面处理。

5.其他类(艺术片,创意片)。

1颁奖晚会与总决赛同时进行,作品分类播映,并评出各个奖项,每个作品播映前各作品参赛代表可对作品做简要介绍(时长不超过二分钟)。

2每类作品播映完毕后进行投票,并在下类作品播放完毕后公布前一类作品的投票结果。

3作品投票方式为现场打分,最终评出各个奖项。

4各奖项评选完毕后由颁奖嘉宾逐个颁出各奖项。

5中场可穿插几个节目及互动游戏,比赛开始前进行优秀作品展示(不参与评奖),晚会场地预设在图书馆。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六

在未去清华附小学习之前,对窦桂梅老师虽有印象,但并未深刻,但自从有幸参加前往她校观摩学习后,心中对窦校长,特别是她的《玫瑰小语》更是崇拜有佳。今天又拜读了《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窦桂梅老师域外教育访问的“视界”。感觉“教育视界”确实是一下扩宽了许多。

一是关于“以学生为本”。现在我国的教育观里就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具体如何落实就有待实践了。在这本书里提到三个细节,食堂里校长微笑着和每个学生握手,校长由于我国领导拖课而脸红了,观看学校乐队演出特殊孩子周边有老师或家长陪护,这三个细节虽小,但足以看出“以学生为本”。目前在我国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但具体实施也是一大难题,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并且需要时间的验证。就像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而我们应当正处于“以学生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时间,需要付出。

二是关于教师生存状态问题。在我国教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职业。美国多数人不愿意当教师,而我国却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为教师。也许要感叹中国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的地位虽高,不过工资不算高,另外,教师面临的精神压力也是较大的,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压力。

三是关于学生梦想问题。在书中写到了一个校长的办学梦想,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感觉的国际人才”,而这位校长也确确实实的在努力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而浑浑噩噩的念完了大学。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各个行业与职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总之,看了这本书,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国度不同,教育体制也有所不同,对于教师就是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把下代更好的教育成人。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七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到窦桂梅三个字,顿时感觉亲切而又温暖,因为在的明德论坛中听过窦校长《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讲座,那时就被这位美女校长的魅力深深吸引,正因为有这样的缘分,想要探寻她眼中”教育视界“的心情更加的迫切。书中所述是窦桂梅校长几年来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等五国访学的教育随笔,为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所见所闻和对其的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

第一辑《英国教育随笔》中写道,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严谨,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我国,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只要一毕业就能有个铁饭碗,从而高枕无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招考越来越严谨,每次招教都会通过考试、面试、岗前培训等层层把关才能当上一名人民教师,但即使上岗了也不可能松懈,随之而来的会有国培等各种专业提升培训,校内也会有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组织的培训,教育局每年也会对音、体、美、各主科老师进行测试,从而让教师更加趋向专业化成长。总之,我国也渐渐地往这样的模式在转变,以使教师不断完善,提升,促使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业务上有过硬的能力,从而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二,以学生为本。

在窦老师的书中写道”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不错,在学校,扑面而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随处可见,在窦老师参观的华盛顿州蓝盾男子中学,学校没有豪华的会议室,所有的教室、会议室或剧场都是为学生准备的,在食堂参观时,见学生吃饭时间到了,校长就让参加的来宾一起离开食堂,不影响孩子们吃饭的时间,一切以孩子为主。可是,在我们国家这种现象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就拿我来说,我肯定会让学生先等一等,所有来宾参观完离开后才会让学生进食堂就餐,这正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因此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逐渐完善。但是在课堂上,我们一直以提质课题、学习龚雄飞学本教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方式逐渐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达到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要一切以学生为本。

三、家庭教育。

说到教育就离不开家庭教育。在韩国教育随笔中写到,教育成功的几个关键词中有一项便是家庭教育。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从根本上来说韩国教育的发达是全社会全民族重视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一节批示:请贵仁、秀岩同志关注此事,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在逐年加强。自起我校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找到了适合我校的家庭教育主线,从”亲“文化到”家“文化的质的提升。网络平台使我们与家长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老师们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里、家长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让家长与老师时刻了解孩子的成长,假期中的传统式家访,我们的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时给家长带来的温馨时刻打动着家长。如今的学生家长,只要学校有活动时就会主动担负起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读书节中与孩子的同读、科技节中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艺术节中与孩子一同嬉戏,冬天下雪当我们下课时家长悄悄的打扫完校园的积雪给我们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其实家长也需要科学的育儿经,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更加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我们的家长找到更好地育儿方法。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总之,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界,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当中,要经常走出去,相信”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八

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窦桂梅老师域外教育访问的“视界”。我也只是浅读,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教育视界”一下扩宽了许多。

首先是关于“以学生为本”。现在我国的教育观里就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具体如何落实就有待实践了。本书里提到三个细节,食堂里校长微笑着和每个学生握手,校长由于我国领导拖课而脸红了,观看学校乐队演出特殊孩子周边有老师或家长陪护,这三个细节虽小,但足以看出“以学生为本”。我国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但具体实施也是一大难题,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并且需要时间的验证。就像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而我们应当正处于“以学生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时间,需要付出。

其次是关于教师生存状态问题。我国正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因此,在我国教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职业。不过较之韩国和乌克兰,又略逊一筹,韩国十分尊重教师,以教授为例,教授到自习室里,学生要全体起立示礼,在机场教授因书籍、资料超重可以免罚单等等。再有,韩国的教育规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是可以进行适当体罚的,而我国规定不可以体罚学生。而在乌克兰,他们对教师的尊重胜过对医生的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教师博物馆,可以看到教师的工作记录等。不过在美国,科技虽然发达,但教师的地位却不高,教师的工资太低,因此美国多数人不愿意当家师,而我国却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为教师。也许要感叹中国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的地位虽高,不过工资不算高,另外,教师面临的精神压力也是较大的,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压力。

然后是关于学生梦想问题。在书中写到了一个校长的办学梦想,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感觉的国际人才”,而这位校长也确确实实的在努力了。关于梦想,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一直说人要有一个梦想,但梦想也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有的梦想在小时候可能就被扼杀了。这让我想起了三毛,她曾经写过一篇,写她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而这篇文章非常不受老师喜欢,所以老师又叫三毛重写了,当然三毛以后在文学上的造诣都是后话了。在中国对于梦想的解释比较抽象,梦想可能就是一个梦想而已,具体是干什么的,如何实现等等都太抽象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而浑浑噩噩的念完了大学。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各个行业与职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最后是关于学生习惯这一方面。习惯是伴随人一生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好习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两个礼貌用语“谢谢”和“对不起”,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对于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谢谢”,那便是不懂感恩,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说“对不起”,便是不懂认错。虽然平时一直强调讲文明懂礼貌,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另外还有一个习惯便是微笑,一个微笑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亲切,可以让看到的人顿时有了好心情。在美国,不管熟识还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在于他们交谈,只要你的视线落到他们身上,哪怕是无意的,那热情的微笑便跃然脸上了。微笑感染着微笑,期望我们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别人真诚美丽的微笑。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未来我的教师生涯还很长,期望自己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九

一直很好奇:国外的教育是怎样的?虽然也听过一些专家在讲座中或从报刊获得一些关于国外教育的讯息,但终究不够完整,这次,肖老师名师工作室推荐的窦桂梅的《我的教育视界》,让我领略到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的教育笔记,“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通过阅读,使不曾有过出国培训的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扩大了我的视界,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教育、文化等,例如英国学校的自我评估,英国学校的评估的最大特点是和谐明确、表述简洁。日本教育的“以人为本”等,美国人的微笑、感谢与赞美,乌克兰学校的教师博物馆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清华附小在建设校园问哈,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俏销师生的参与:根据师生的意愿及想法,一方面由专业人员去实施和实现师生的想法,一方面让师生实战才能,去庙会自己心目中的校园。从窦老师的描述中,感受到清华附小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由此,我联想到自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幼儿园已走过了四年的美丽时光,我们的各项工作在逐渐规范和完善,同时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20xx年11月份的第一次幼儿园办园思路咨询会中,就曾提到我们对文化建设的初步设想,向老师征集办园特色建议,了解老师对特色的建议和想法;以及我们和老师一起探讨活动,都一一表明,我们一直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但是一所新园,我们更明白校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不是几个人商量一下就能完成的事,是需要幼儿园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去践行的事。

一路走来,我们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组合成了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体现的“融合”也是一种我们经历的“文化”,孩子需要融合、老师需要融合。幼儿园一步一个脚印,从没有到有,从有到优,都是历经艰苦,留下了孩子、老师的成长印记,脚印最能体现幼儿园的成长历程,我们没有停止过前行,而每一次真诚的前行总会留下许多成长的足迹,这是我们年近汾幼成长的印记,记录了我们老师的教育生活、记录了我们孩子的发展情况。

我们没有停止过探索童话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形成园本课程的结果,而是重在课程的规划、建设、实施等,重在关注我们的孩子在课程中的发展,一次次的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老师教育生活的过程。孩子们喜欢童话,童话可以留住童真,我们追求以童话为载体的童真,呵护童真,感受童真世界的美好。

在窦老师的书中写道“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不错,在学校,扑面而来的以“学生为本”随处可见,在窦老师参观的华盛顿州蓝盾男子中学,学校没有豪华的会议室,所有的教师、会议室或剧场都是为学生准备的,在食堂参观时,见学生吃饭时间到了,校长就让参加的来宾一起离开食堂,学校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加州福而摩斯国际初中的参观中,“当要下课的时候,领队告诉我们要继续在原地观察学生,不能走出教室,必须等铃声想过,学生都理考以后,我们才能出去——因为她担心我们影像学生西下课,会打扰走班学习的学生”。这些细节的描述,都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以学生为本,教育视相同的,尽管书中描述的都是中小学,然而教育是相同的,我们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时刻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内化为我们的实践行动中,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幼儿,要发展幼儿,在这些口号的背后,需要行动来支撑,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让那个在幼儿园的每一位员工、家长感受到,让幼儿体验到,让到幼儿园参观人员从细节处观察到的,就如窦老师的书中写道:“怎样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一以贯之地落实在教育实践之中,体现在教育细节之中。”

在窦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标题“怎样积蓄你的情感帐户”,我对这样标题特别感兴趣,也特别能让我产生共振,书中描述的几个案例,是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使我觉得有一种找到了打开了智慧之屋的金钥匙,可以让我借鉴如何处理人际间的一些冲突,我们在处理教职工问题的时候,除了使用制度管人,“情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让老师爱自己的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理念有认同感,在工作中有归属感,能真正的爱集体,有团队精神,这些都不是依托制度能解决的,也需要情感管理。作为园长,在管理幼儿园教职工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状况,在矛盾发生时,我们首先要真诚、勇敢的面对,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在情感上尽力帮助教师。一边阅读,我一边在反思这几年中管理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我想起了第一年当园长,在教师会上宣布了教师的家长问卷成绩,我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且也是让老师一起了解一些自己的成绩和其他老师的成绩情况,并成绩最差的老师有所醒悟,没有想到,当我宣读分数后,那位老师就难受的痛苦了,她觉得是我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但那件事一直缠绕着我,如果我能屠宰开会前和那位老师谈谈,家长的打分成绩个别交流,就不会这样让老师那样的难受,这件事时时提醒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智慧的处理问题。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世界》我有很深的感触。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老师国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虽然是随笔,却在点滴间引发人的思考,如同一泓清泉滋润人心。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她写的是故事,同时也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我们的定力,保持反思批判的精神。

窦桂梅老师也是在她的出国考察中写出了自己的反思批判。出国访问过程中,不时有她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

作者不仅对我们教育孩子方式的思考,对于教师同样也有。在英国和韩国教育随笔中都有对教师的态度问题。”美国学校推行的“分轨教育”、“标准化考试”对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中国学校采用的各种“分层教育”、“统考统练”把学生分层次、分类别区别对待也对中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

内尔·诺丁斯博士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当成教育目的,我们就不会一味追求“标准化考试”,不会把学生分成高低层次区别对待。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成长而不是他们获得高分分流到好班好学校,那么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都会提高。

我认为,要想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必须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中学教育不应该只是辅导学生考好大学,我们的中学老师也不应该只是为高考升学率讲课。我们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是帮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在本书中我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春天,我们的学生做什么》一节。这关乎学生的创作问题。人从幼儿时期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绘画、音乐、舞蹈、制作和游戏等。

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小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从创造的内容来看,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在独立性上,小学生经过模仿过渡阶段,慢慢发展他们的独创性。看看外国的实践课,我们也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这部书中,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但“我们”还在提问,“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文字;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一

利用寒假,我读了《教育的视界》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交往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个动态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在教学中交往已成为联系师生感情桥梁的纽带,交往它可以分为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教师的才识与人格修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俗语说什么样气质的老师会培养出什么样气质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深刻性和长久性的影响。而生生交往则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学生能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的接纳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运动,互相学习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增加彼此的了解,从而使交往更加贴近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对话是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促进交往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师生间的对话方式应建立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应讲究民主,给学生自由发言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一切作为对话对象应该有的权力,对话不是平铺直叙,也不是单纯的我问你答,我说你听,对话也肯定不是训诫与告诉,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沟通,那便是情感的升华,精神的唤醒,生命的博兴,我们可能无法用更确切的言语表达出来,但可以从如泉涌一般的思绪,像春天一般的情境中体验到。对话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发展,是师生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话将交往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无论是课堂内外,无论是师与生之间,还是生与生之间都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对话让我看到更为广阔的视角,让我们从生命的,文化的高度,获得自由的思考。

对话只有通过交往才能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说交往和对话即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更可看作是一种超越普通教育教学的活动,它的完美性完整性取决于师生间诚恳的态度,平等的地位,民主的人际关系,在教育中倡导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善个性和主体性,因为平等,开放,差异性,独特性,主体性等等都是有效的,高质量交往的前提。我们期待教育视界里的交往和对话能沿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迈进,朝新的视野延伸!

愿耕耘者在教育的视界里尽情播撒希望,收获智慧;愿所有的纯真的笑脸在自由的心灵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二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朱永新老师所著作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如同下过一场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心不断变得柔软、柔软、再柔软……它又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记忆的大门。徜徉在书中,自己就像坐在一片生命一样翠绿的草地上,聆听着周围孩童纯真无忧的欢笑,任纷乱的思绪飘飞,渐渐地,那个在记忆中尘封多年的日日月月,又开始灿烂、明丽起来。

那时的自己刚满19岁,花一样的年龄,带着初为人师的美丽心情,带着对“老师”这一职业所有的`向往与憧憬,踏上了三尺讲台。虽然被分配到了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小学,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实现一个梦,一个关于“老师”的梦。

“老师,快来看,这里的花儿开了!”“老师,小草发芽了!”“老师,阳光真温暖啊!”……这是孩子们对我的招唤,更是对于春天的呼唤。在那所乡村小学,“天高皇帝远”,平时很少有领导去检查,更没有谁听课,我和学生的舞台在三尺讲台之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快乐。春天,带他们走近田间,追赶春姑娘的脚步;秋天,跟他们一起体会丰收的喜悦;冬天,我又会和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真真正正是一个“孩子王”。

当时全校总共不到100名学生。早晨,我会带着全校的孩子们一起跑操;课间,我又教他们从没做过的广播体操;“六一”儿童节,我现学现卖,教孩子们跳舞,组织他们表演节目;春季运动会,我跟他们一起训练,时不时还来一场比赛;课堂之外,我还会自编自演,教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幼儿园小朋友唱歌、跳舞……那时的自己,真是热力四射、激情无限啊!而年轻的自己,也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新鲜。

只要我在学校,学校里的男生、女生们总是匆匆吃过午饭后喜欢到我的宿舍玩。有时我跟他们谈天说地;有时什么也不说,就用录音机放歌给谈们听,其实都是当时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孩子们却听得入迷。傍晚,吃过晚饭,他们又会聚集到我的宿舍做作业、聊天、嬉闹,玩够了就一起回去。偶尔也有女生会住在我那里,美其名曰“跟老师做伴”。

两年,我在这所学校待了两年。这两年,是我人生中过得最悠闲、最惬意、最诗情画意的时光。虽然后来也会为期末考试班级倒数的成绩哭得稀里哗啦,但年轻的自己擦干眼泪,还是随心而去。我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胜于一切。现在,那些孩子早已长大,有时他们见了我,脱口而出的是我的名字,或许,他们从没把我当做老师,只是朋友、玩伴。

后来,农村学校合并,我又来到了现任的中心小学,一干就是10年。在这十年中,我明白了“教育”的含义很多,很深。我明白了“老师”的责任很重,“老师”的舞台应该更宽广。我开始学习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教孩子们更多,教学成绩也在稳步提升。有得必有失,渐渐被磨灭的,是自己那一颗孩童般纯真的心灵。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三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四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仍旧无法平静。爱能将世界融化,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也正是有了爱的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是那么得美好。故事的主人公恩里科正是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有老师对他的爱,同学对他的爱,父母对他的爱,而母爱是所有爱中最让人值得去回味和思考的。

在恩里科生病的时候,他的母亲整夜守护在他的小床前,俯身倾听恩里科的呼吸。她焦虑不安,害怕得牙齿打颤,不停地流泪,惟恐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了减轻孩子一时的痛苦,他的母亲不惜放弃一年的快乐;为了恩里科,她可以放下尊严去乞讨;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她宁可付出自己的生命。

恩里科的母亲是伟大的,我的母亲也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是啊!是谁把我们抚养长大?是谁供我们读书?是谁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是父母。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它一生一世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它是上苍赐于我们最丰厚的礼物。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帮他们盛一碗饭,洗一次脚,他们都会感到非常欣慰的,因为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我们应该学会对爱的思考,共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12月3日,我有幸来到龙港四小参加了“教改之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下午,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老师的讲座。从中感到他不仅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更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我。回来后,我阅读了一些他的著作,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是我读完他的《我能行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一些感受。

“我能行”教育所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其一、适应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我能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教育。自信是影响人一生发展、涉及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拥有幸福的人生。建立自信心,就是让学生在成长中能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建立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信每个孩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孩子形成自信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我能行”教育正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培养自信,保持自尊,激发勤奋,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

其二、强调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我能行”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而是涉及教师与家长。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理解,关注赏识、帮助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是宗旨,但需要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提倡的观念才能得以落实。“我能行”教育相关教师发展,以及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各种举措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其三、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体验。

“我能行”教育强调了要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其中包括成功体验和挫折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这种体验来自于参与,因此强调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设平等的参与机会,以体现教育过程中的平等。

其四、坚持多元评价

“我能行”教育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运而生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手册,正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角度的积极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发展中的成功,从而对明天充满信心。

其五、突出共度的生命过程

“我能行”教育从生命的角度解读今天的教育,强调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学生在成长,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同时,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习科学教子方法,进行亲子交流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提高。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五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

读了本书,发现其有以下特点: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六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而他提出的新教育实验,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创新行动的研究,我一直以来都很敬仰朱永新教授,他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痴情,并且他对教育对学生爱的如此深沉而质朴,实在令人感动动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嘉璐曾这样评价过朱永新的教授作品:“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我觉得总结的十分到位,而我在寒假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完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书中,他用他一贯的文字风格,用他对教育独特的感受,勾画了一副他的教育理想的蓝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教育的热爱,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而书中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善于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朱永新教授对理想老师的八大标准,将会是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遵循的标准,我会为之努力。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位,被赋予了许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些美丽光环的环绕下,我更明白自己应该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朱永新教授对教师的八大理想标准为目标为动力,继续在教学工作上不懈探讨,与孩子们一起进步。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七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象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4、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八

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被许多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读名著。我也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这本经典着作。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每一章都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作者心目中何为理想的教育理念,并且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了灿烂辉煌的21世纪教育图景。书中对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的阐述,使人们对教育充满敬意,心中激情澎湃。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之心,仿佛能够看到他在写书时激动的神情,自信而流畅的字迹,心中的感动不自觉得就蔓延开来。

这让我不禁回想第一次萌生当老师的想法时心情。那是在我初中的语文课上,听着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诲,充满了敬佩和崇拜,心想:我以后也要想这样现在讲台上把我的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从那一天起,我也一直在追寻着,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想象着能够有一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可是在上大学之后,我似乎渐渐淡忘了当时想要成为教师的强烈愿望,变得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直到今天读了这本《我的教育理想》,又重新燃起我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

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牢记在心,保持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心态,充满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专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这些不足,不断地去充实自己。如果你这么做了,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

《我的教育理想》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憧憬,也对我们的教育充满了信心,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九

《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窦桂梅老师域外教育访问的“视界”。我也只是浅读,看完了这本书,感觉“教育视界”确实是一下扩宽了许多。

首先是关于“以学生为本”。现在我国的教育观里就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具体如何落实就有待实践了。本书里提到三个细节,食堂里校长微笑着和每个学生握手,校长由于我国领导拖课而脸红了,观看学校乐队演出特殊孩子周边有老师或家长陪护,这三个细节虽小,但足以看出“以学生为本”。我国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但具体实施也是一大难题,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并且需要时间的验证。就像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而我们应当正处于“以学生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时间,需要付出。

其次是关于教师生存状态问题。在我国教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职业。不过较之韩国和乌克兰,又略逊一筹,韩国十分尊重教师,以教授为例,教授到自习室里,学生要全体起立示礼,在机场教授因书籍、资料超重可以免罚单等等。再有,韩国的教育规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是可以进行适当体罚的,而我国规定不可以体罚学生。而在乌克兰,他们对教师的`尊重胜过对医生的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教师博物馆,可以看到教师的工作记录等。不过在美国,科技虽然发达,但教师的地位却不高,教师的工资太低,因此美国多数人不愿意当家师,而我国却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为教师。也许要感叹中国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的地位虽高,不过工资不算高,另外,教师面临的精神压力也是较大的,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压力。

然后是关于学生梦想问题。在书中写到了一个校长的办学梦想,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感觉的国际人才”,而这位校长也确确实实的在努力了。关于梦想,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一直说人要有一个梦想,但梦想也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有的梦想在小时候可能就被扼杀了。这让我想起了三毛,她曾经写过一篇,写她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而这篇文章非常不受老师喜欢,所以老师又叫三毛重写了,当然三毛以后在文学上的造诣都是后话了。在中国对于梦想的解释比较抽象,梦想可能就是一个梦想而已,具体是干什么的,如何实现等等都太抽象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而浑浑噩噩的念完了大学。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各个行业与职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最后是关于学生习惯这一方面。习惯是伴随人一生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好习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两个礼貌用语“谢谢”和“对不起”,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对于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谢谢”,那便是不懂感恩,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说“对不起”,便是不懂认错。虽然平时一直强调讲文明懂礼貌,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另外还有一个习惯便是微笑,一个微笑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亲切,可以让看到的人顿时有了好心情。在美国,不管熟识还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在于他们交谈,只要你的视线落到他们身上,哪怕是无意的,那热情的微笑便跃然脸上了。微笑感染着微笑,期望我们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别人真诚美丽的微笑。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未来我的教师生涯还很长,期望自己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二十

拜读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这本书文字隽永、理清意明,真的能够唤起我们教师的激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慨颇深。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布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布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布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布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四周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论文(优质14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推荐给大家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1)明确企业形象在中小企业管理中

    停车场租用协议(优质16篇)

    合同协议通常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交易内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的合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消防宣传活动日的讲话稿大全(17篇)

    通过讲话稿的准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临时变动和突发情况,提高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讲话稿,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借鉴。

    移民局项目建设申请报告大全(17篇)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词汇,不要过于复杂或晦涩,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撰写报告的宝贵经验和

    中班语言蛙和瓜教案(汇总14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编写的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中班教案的范例,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一些启发。1.理解故事中变色龙会因环

    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通过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如演讲、PPT等来展示。如果你对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还有疑问,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有所收获。通过这次培训,使

    广场之夜小学生范文(18篇)

    优秀作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共鸣,并带给人们思考和启迪。欣赏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力量。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让我盼望已久的除夕

    小学班主任培训总结学校(精选12篇)

    学校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我们结交朋友、锻炼能力的地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校总结的典型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学校的版主人参加培训,实

    于开学第一天范文(17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发。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就要开学了,一个多月的假日,梦一般的

    中学到从中学到语文大全(16篇)

    优秀作文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独特的文学品位,引人入胜。逆流而上:跌倒了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够带着笑容站起来,继续逆流而上。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今日是英语,明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