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独特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一

小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等原因,对于出现的新事物往往比较盲然,不知所措。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当接触一些新学习内容时,脑中就是一片空白,只等教师前来灌输。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般都是将动作要求、动作要领等一股脑地讲出来,而学生由于是新接触的,没有类似经验,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动作自然就显得很生疏,不协调。这种对动作最初的印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习惯,再改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而少数学生由于天生身体素质较好,对新事物领会快一些,但因为他们对新动作不是理解,只是照猫画虎,按照教师的示范去做,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需要灵活运用的时候,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经过本人在多种场合(校内、外,观摩课等)观察、统计,这种不经详细讲解,就将动作方法强加给学生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占到新授课的85%以上。其实,正是这种所谓的“先入为主,一定要将正确的方法在第一时间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影响了学习效果。试问:不经过理解,如何才能记得牢,如何才能感兴趣?如何才能举一反三?针对这种情况,不下规范,凡是能够达到教师规定的目标的做法都一律给予展示,不置可否,然后充分发挥民主,由学生自己来讨论、评判:谁的动作最合理,最有效,最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学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掌握,这样集思广益后,学生对新内容理解加深了,也自然对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记忆更深,对整个学习的过程记忆也更加深刻,以后运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2、熟能生巧。

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教师少讲,只将其中不好理解的内容做简单、必要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充分、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尽量形成“不由自主”式的动力定型。在深入理解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主动地学习其它的新知识,新本领,新技巧。这种熟能生巧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是本人在教学中一次偶然发现的:支撑跳跃教材历来是按照动作的顺序进行教学的,先讲如何上踏板、起跳,接着讲述支撑腾跃、分腿、推手,落地,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改变了教学顺序,按照“解决问题要先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辩证法的思路,先围绕着分腿腾跃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展开教学,而有意识地不去纠缠许多学生错误上板这个“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时候一个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为了能够及时、有力、舒展、同步地分开双腿,大多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主动地“学会了”双脚同时上板并双脚同时起跳的上板动作,使我在这个教材的教学中做到了事半功倍!

3、小马过河。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寓言:小马要过一条河,它向牛询问河的深浅,牛回答很浅;它向小兔询问,小兔回答很深,当它拿不定主意时,老马告诉它要自己亲身试一试,深浅自然就明白了。在体育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也像小马过河一样,具有无法比拟的说服力。还是以支撑跳跃为例:用什么样的动作方法跃过跳箱,老师教的方法是最正确的吗?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于是各种不同的动作方法层出不穷,在排除了不安全的方法后,允许学生进行实验,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纵然是与教师所讲有出入,有不同,也加以肯定,因为毕竟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人意志与能力的手段,一种过障碍的方法能否掌握不是主要目的,而通过学习掌握方法的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4、急中生智。

在课堂教学中,多比赛,强行提高难度,(在安全措施完全有保证的前提下)用逼迫的方法,挤出智慧。这种急中生智在一些对抗性练习中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对于观者来说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就好像在足球明星在角度极度极小的情况下射门成功或是用非正规动作将球踢入球门一样,类似这种在极端条件下做出的即兴表演,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5、创造氛围。

教师的教学法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时常有创新的做法,使学生在课堂总是有新鲜感,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的参与意识,这样轻松的氛围有利于他们灵感的出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是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培育学生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温床。教学设计死板,学习气氛沉闷,调动学生兴趣不利,是无法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教学目的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大胆地、开放地、别出心裁地进行课堂组织,经常有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又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出现提供铺垫。在进行练习时,不提前布置,突然进行另一个项目的练习,(如:在进行队列练习时,突然进行与队列有关的游戏(“快找同伴”),会让学生的抑制突然转为兴奋,使大脑的兴奋神经急速运转起来,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进行投准练习时,教师因地制宜地用小垫子和跳高架做出了一个标靶,这种简陋而十分有效的练习器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自己练习投准的效果,他们在兴奋之余,也会不由自主地为这种巧妙的设计所鼓舞,在练习的精神更加集中,兴趣也会大增。

以上是本人对于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二

提起上美术课,一些老师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掌握所学的美术知识就行了。这种认为与新课程观念背道而弛。其实,美术课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会画会欣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指的是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笔下的世界,总蕴含着大胆的想像,他们敢想成人之不敢想,敢画成人之不敢画,想像使孩子获得了绘画灵感。在儿童的头脑中,太阳被想像成和蔼的老爷爷,小鸟是蓝色,海洋是玫瑰色等,把许多形象都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他们通过想像来描绘客观事物,不仅提高了造型与配色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现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如教“曲线运用”,我画了一条蛇,大部分同学都模仿范画来画,突然有位同学告状:“老师,他的蛇画的不好,画了一个带翅膀,有轮子的蛇。”同学们都笑起来,这时,我并没有指责那位同学,而是让他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他说:“我想蛇只能在地上走,我画了翅膀,它就能上天,像飞机一样,带轮子是在地上像小汽车,我的蛇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地上跑。”他的创作打破了蛇本身的形体,大胆探索、大胆设想,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在观察中启发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四、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

《美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三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其次,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素材与创作表现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不断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来自于创新的学心内容与环境的启迪,所以教育者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精心设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给学生设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不能随意,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问题。

3.问题应注意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思维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扩展更大的教学空间。

总之,设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把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问中增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激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如何,这是时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壁报编辑制作”一课的教学创意与实施,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创新上。要求学生要有新的创意,表现形式要新,内容要新,这次教学活动表现校园文化生活为题材展开创作。壁报编辑制作是一个综全性很强的教学题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艺术设计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和编排设计能力。即要动脑,又要动手。课题创意空间很大,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尽量多给学生留出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不画框框,不做具体要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主动、活o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中应起到导演和总体策划作用。把任务布置给大家,让大家独立完成。首先,教师提议,请同学开动脑筋为我们这次壁报创作命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课堂气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纷纷畅谈自己的命题及创意思路,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热情表达形式给以鼓励的评价和建议,最后师生讨论确定壁报的主题为“时代风彩”。接下来,由学生集体选出壁报组织机构,如主编、副主编、总策划、美编和版块负责人,由主编、副主编组织具体工作,分别把任务落实到版块负责人,在由版块负责人把具体内容分到每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同学都来参与,充分展示每个人的特长。因为本课教学内容扩展空间很大,可让学生分步进行。

第一步,围绕“时代风采”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美术作品、班级活动照片,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等)。策划设计壁报的整体布局方案,栏目可以包括班级新闻、文化交流、热点论坛、绿色家园、美术园地、娱乐天地、卡-通乐园、讽刺幽默等。在纸上粗略画出设计草图小样,以决定文章和图的增删,字体和图的大小。

第二步,展示各组绘制的草图小样,由版块负责人讲解设计思路、内容和栏目的编排,师生共同讨论把关,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各级根据要求,集中全组力量设计绘制版块具体内容。最后,把4个版块组合在一起,一张造型新颖、风格别致、辞图文并茂、独具特色的巨大壁报制作完成了。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创作的成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家共同欣赏、评述分享劳动的喜悦。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四

本学期,美术组从课堂教学入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丰富的完成了这一课题,以提升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育自学能力,大力推进美术课堂结构的改革为宗旨,并取的一定的成果。

一、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一年来,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反思,学生的绘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半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书籍和网络阅读有关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并更新博客,撰写博客日志,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将课题研究的心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再让实践推动理论的提升,促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忘带材料和工具的现象有了很大好转,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中认真创作,学生在联想创造及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自由作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欣赏教学中,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发展。

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职业美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加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同,导致孩子在习惯的养成上也参差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班级各任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细节上去指导孩子,就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越来越好!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五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将课程的学习主角让位于学生,教师没有从研究自己的“教”法转换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因此,美术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问题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自主学习与策略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提高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需要有高效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因为如果策略或谋划成为习惯,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与个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的学习过程相联系。

(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加涅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三)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四)主要的学习策略。

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其作用仅是保持信息,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2.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

学习者掌握知识是一个任务,而培养对掌握知识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监控策略,也叫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想学”。

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任务坚持性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程序、方式及手段的组合。它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三)发展元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学”。

元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监控。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莫司于1993年提出来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会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元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四)营造和谐环境,使学生“乐学”。

创设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外在条件。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和谐、愉悦的感受,并容易产生共鸣,因为它是一种暗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

三、结语。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全社会关注的重心已越来越多地由教、教学者转向学、学习者。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只有具备独立与自治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够完成教育中的学习任务,而我国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即使学生在初始阶段不具备独立与自治的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学习支持也可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这对艺术教育的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0,208.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1:80.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六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刍议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一激情引趣,培养创美意识。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摄取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例如,我在上《餐巾彩纸》一课时,首先将一蓝插花让学生欣赏,我问:这插花漂亮吗?能打多少分?学生一下就激动起来,纷纷举手来当小评委,有的说:“罗老师真能干,插的花真美,这花比街上买的花还好看,老师我们也想有一朵这样的花”。看见孩子们的期盼而羡慕的眼光,我说:“这花不是真花,而是用柔软的餐巾纸做的,今天我教大家做好吗?顿时一片欢呼声。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也调动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了的欲望。于是我又开展《剪贴服装》,《插花艺术》,《立体纸卷画》,《豆类拼画》,《布贴挂饰》,《彩色泡沫带做花》,《烟头拼画》,《小米拼画》,《立体纸雕画》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升华和发展,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2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我国著名发明家、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张开逊说:”创造美和幸福是最高的道德”,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如我在3-6年级教学中开设手工制作内容,例如在上剪纸课时,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自制录像带,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我上美术课〈〈我爱森林我爱鸟青蛙时,以自行剪辑录相带进行导入,及青蛙在地面捉虫的画面和茂盛的森林画面,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大量地向学生传输信息,从中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欲望.通过电教媒体直观激发演示,有目的地实施计划,确定以三条线索来具体实施:运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观察,二是运用录像媒体配合教师讲解或根据画面配上适当的音乐来衬托和表现不同内容中艺术的美,三是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更加丰富情感活动,即态度和谐的状态,我从教材实际出发,选择使用各种媒体,抓住教材的审美点和电教教材和知识点认真开拓教育点,把教育点作为灵魂,组织知识点的传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3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开展了《剪贴装饰―风景,人物画》,《动物立体卷画》,《制作瓜瓢画》,《毛线编制布娃娃》,《装饰拖鞋》,《扣子拼画》等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要根据精编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如《插花艺术》《瓢瓜设计》《胶泥拼画》等课,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如:《水果拼盘》教师让学生准备时下刚出来的各种水果和冰淇淋,学做几种不同造型的水果拼盘,一盘盘水果拼盘,就象一副精美礼物送给自己的亲人,有如?lt;插花艺术课,我让学生利用各种不同季节的鲜花,教会他们掌握西方式,东方式,自由式等不同器皿的插花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创造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在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课中重视审美能力和创造教育,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新颖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会运用美的独立创造力学习的风气,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七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利用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探索。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注重知识的扩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模式,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上,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是空想。如何使学生能够仔细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地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当中,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地理语言文字,通过相关的图片,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三、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课程当中的相关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知识的客。

观规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讲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室创设地理知识的氛围,办地理墙报,让学生时刻能够学到地理知识。举办地理知识的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必备的因素。地理知识面相当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树立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吕付军。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xx(10)。

文档为doc格式。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八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创造力培育的可行措施。指出视觉能力、创造思维、情感激发是关键环节,建立美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是前提。

1、问题的提出。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而创新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德国艺术史学家哈特劳布认为“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才’,在儿童的‘白日梦’和‘梦幻般的形而上学’中有着‘神奇的艺术创造力’。”“天才”始于“创造”,可见“创造性”是人们素质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小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问题的界定与文献综述。

创造(create),即是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流畅地产生独特、复杂或精致的观念。创造力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力”在美术史上从来就是备受注意和讨论的。在西方曾经冒出过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概念,关于这些概念有过长期的讨论,最后在美术教育中“创造力”这个概念被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与激情、灵感和想象结合一起,在美术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方式,持这种行为方式的人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并对一切问题保持批判性的距离。第一个对创造力作出分析的是罗恩菲德(他的教育理念“注意自我表达和创造性”是现美术教育的两大思潮之一)1958年他把他用7年时间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世,论文的题目是《从艺术教育对发展一般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这篇论文被收集在他名为《创造性因素的本质》的书中。他对所有因素,如敏感性、接受能力、活动性、变化能力,综合、有意义地组织、分析、抽象,推陈出新地作了研究,认为美术课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当前,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视觉艺术标准的特性之一就是提倡自由选择的创造性的应用。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编美术编的总体特征就是:体现了创造主义美术教育思潮,注重发展学生造型创造能力及鉴赏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并已有老师在这方面研究探索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根据美术教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小学阶段发展的特点,小学期间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本文的重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增强思维求异和自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深入展开研究论述,让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有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3、创造力的培养实施。

3.1培养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媒介――视觉能力。

(1)培养视觉化的心灵。艺术来源于生活,儿童进行的艺术创作来源于他们对已有生活的体验。低年级的孩子画大人总会画又粗又长的腿,小小的脑袋,如果大人放低身体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确实如此。观察对于儿童认识、理解、创造尤为重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像特征,来促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2)培养敏锐的感知力。要使儿童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使心灵得到审美满足。生活中能引起儿童注意力的东西太多,有他们喜欢的,有他们不喜欢的。班里有个小男孩最喜欢兵马俑,一天到晚沉浸于兵马俑的世界中,所有的画面的主体物都是穿着铠甲的战士,使得他对生活中的其他物体全是零关注,美术创作过于单一。对他的引导我采用的做法是做游戏、讲故事,先是以兵马俑为主体,从他的兴趣点入手,再添加主体活动的背景减弱他对主体的关注度,再带他参与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分散他执着于兵马俑的注意力,再以讲故事的形式扩展他的思维带他感受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与物,开拓他的眼界。他的美术作品逐渐丰富多彩。所以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儿童在参与美术活动中自己去感受,去探求表现方法。

(3)培养意象思维的能力。即培养儿童的心理意象和想象能力,使他们具备优良的感受能力,从而使创造思维得到发展。记得有一次我做了个新发型,被孩子们称为“爆炸头”,自以为美得不得了的造型被孩子们嗤之以鼻。一个孩子为了表达她的想法画了一幅画送我,画面的一边是穿着漂亮长裙的我顶着一头用乱乱的波浪线表现的“爆炸头”,一边是有着鲜艳色彩和漂亮花纹的美丽的孔雀,题为“比美”。画让我哑然,不禁感概,这就是儿童观察―思维―想象的过程。教师应该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3.2体验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生活。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鲜活的,而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源泉来自生活,来自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对经验的感知。我女儿在三岁时画了一幅画,画面画的是火柴人,后面是四条腿张开的被她称之为床的东西,在人的右上方有个类似于长方形的物体由线连着直到小人的手的位置,而画面中的小人从眼睛部位画着无数的斜点,一直到床腿下面。通过她的讲解我明白了,那几天由于生病她每天都在打吊水,画面表现的是她在吊水,很不舒服她在哭。孩子没有接受任何绘画训练,但生活的经历会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画面虽然很稚嫩但表现的很形象。可以说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画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就强,美术表现的素材就越丰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就越高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对实实际生活的理解和期望来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尽量提供儿童自由表现的时间、空间,以期每一位儿童能够进行表现想法的自主活动,挖掘其自身蕴藏的创作能力。

3.3激发推动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情感。

(1)培养兴趣。以活动的形式进行。低年级阶段可以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依靠视知觉观察或凭记忆进行美术创作引起兴趣。如一年级《圆的世界》一课前带学生做游戏,让带来的各种圆形的物体水果、球、轮子等进行滚动比赛看谁滚动的最快、最远。感知各种圆形物体的外形特征与特点,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同学们表现出的作品生动、有创意。还有导课环节中动画的设计、情境的创设无不引起儿童高昂的兴致。中高年级阶段可通过集体活动,互相启发。如有些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以分工查资料、讨论再集中汇总的形式合作完成,有些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等等,如此便于打开思路,对原来的兴趣重新认识或进一步加强,使之发展为更高水平、丰富的创作内容。

(2)培养志趣。(即对所从事的活动内容有明确的目的,变成主体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积极主动的)要培养学习美术的自觉性,是美术创作的动机变得稳定而持久,调动积极性,产生创作的毅力,使其才能就会由于得到发展而显现出来,更好的进行创作。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要具有持久性,坚持进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设计、坚持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

(3)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映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以及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官的、艺术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语言也要相应的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的“选出谁画得最好”“那张最差”之类甄别性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作吗?”――启发创作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以鼓励为主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采用竞猜、竞答、互评、自评、展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的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3.4建立美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各年级段的各学科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五年级美术有一课《飞天》带学生感受敦煌艺术,五年级的语文也有一课《敦煌莫高窟》,从知识的体系上得到了贯通,通过图、文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得到了圆满,有利于创作。比例的知识在美术课中从审美的角度得以诠释,在数学课中以数字计算的形式运用于生活,还有《巧用对称形》、《凝固的音乐――建筑》、《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精彩的戏曲》……可以说各个学科与美术都有着联系,所以要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发挥美术对于促进思维发展独到的作用,做到开发学生右脑半球、发展智力,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善于发现,认识对他们个体来说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亚梅.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12):75.

[2]陆青.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7(11):74.

[3]苏志刚.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7(9):78.

[4]殷小龙.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九

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一激情引趣,培养创美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摄取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例如,我在上《餐巾彩纸》一课时,首先将一蓝插花让学生欣赏,我问:这插花漂亮吗?能打多少分?学生一下就激动起来,纷纷举手来当小评委,有的说:“罗老师真能干,插的花真美,这花比街上买的花还好看,老师我们也想有一朵这样的花”。看见孩子们的期盼而羡慕的眼光,我说:“这花不是真花,而是用柔软的餐巾纸做的,今天我教大家做好吗?顿时一片欢呼声。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也调动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了的欲望。于是我又开展《剪贴服装》,《插花艺术》,《立体纸卷画》,《豆类拼画》,《布贴挂饰》,《彩色泡沫带做花》,《烟头拼画》,《小米拼画》,《立体纸雕画》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升华和发展,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1][2][3]。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

首先,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形象材料,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观察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他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及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创造性思维并非学生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无依据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是一句空话。任何创造灵感的进发应该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平时积极的观察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丰富表象储备,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分析和判断事物的内内涵,,为创造性思维做准备。在每一节课中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尽可能的去设想,比质量,看谁最有独到之处。

其次,引发学生创造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积极主动的思维动机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动力基础,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核心。创造需要勇气,需要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性活动中,有的学生怕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老师往往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是看谁的作业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 ,最成功的作业。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对于有个性的学生要挖掘其优势,培养其独特的发展,且不可打击学生的个性发展。营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能给学生思维带来主动性、活跃性。

第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发散性思维也成求异思维。是指思考的思路朝各种有可能的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的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无一点范围和方向。要开发式的,有标新立异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大胆设想,力争超越。创造需要勇气,需要一定的气氛烘托。要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大胆喜欢,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对于形式的幻想,不应该讽刺讥笑,应该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变成理想,吧幻想同理想结合起来。

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学生面对一个冰冷的面孔是无法各抒己见的。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琢磨。”。来对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案。还要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教学方法。力争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在艺术中的青春活力。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创造自己大量的作品。不断充实自己,凡是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的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去尝试。这样即可能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有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领画、范画、带画都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

总之,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传授知识、交给学生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是人人都有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迎接挑战。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中教师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感性材料储备。动用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多方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幻想,并开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学应该是一种创造,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海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的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个性中有共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二)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融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大力扶持,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是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及社会实践,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三、诱发想象,探索求异

想象是创造的羽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以创作画“想象中的机器人”为例:笔者巧妙设疑,先让学生用猜谜语导入课题,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申到参观机器人展览上。师问,这些机器人都有什么作用?提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需要感。学生围绕这个“悬念”,讨论得热火朝天,各自发表不同见解,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能做环保工作,能干家务活、能当警-察、能招待客人……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思考片刻,抢着回答:我国科学家以他的渊博知识,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机器人身上,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学生,科学家发明机器人,目的是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危险、困难的工作,让我们挤出宝贵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想象出自己心中精明能干的机器人。当我展示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环境、背景)后,学生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增加了创造的可能性。什么宇宙机器人、理发,餐厅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潜水员机器人、消防,警-察机器人、家务,庄园管理机器人……一连串的大胆构思,给画面增添了丰姿。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一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教学,然而,对于估算教学,教学行为不够优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还较欠缺,估算习惯远未形成。以各种教材中乘除法估算教与学为例,通过分析,得出估算现状原因,并从“运用多层体验,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习惯;注重估算过程,改变估算评价”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估算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课中崭露头角,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们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估算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困惑。

一、估算现状。

(一)学生方面。

对于估算,学生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还较欠缺,估算习惯远未形成,存在以下现状:

现象一:先算再估。

在有估算要求的计算时,很多学生为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然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在一次期末练习时有这么一道题:在得数接近300的算式后面画“姨”,在6236衣20、53伊6、7伊58、16伊19四个算式中进行选择,大部分学生先算出它们的得数分别是:311.8、318、406、304,然后在311.8、318、304得数后面打“姨”.可见,学生的第一反应还是进行计算的。

现象二:见“约”就估。

不少学生的算式是:1500伊6抑1000伊6越6000米或者1500伊6抑2000伊6越12000米。老师问:1500伊6越9000米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把1500米约等于1000米或2000米呢?他们异口同声说:“这里有”大约“两个字,说明学生还不真正理解题意!

现象三:估、算分离。

比如,学生在做精确的计算时,要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和尾数,商的位数,可以先通过估算来看看结果的大致范围,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意识,往往只有在题目要求进行估算时才进行估算。如8500衣41,有的学生算出的结果是20多,这显然错了,如果我们估算一下就会发现,其结果怎么也不是两位数,一个8000多的数除以一个40多的数,结果应该是3位数。,再如,603伊23,有的学生得到的结果是13866,他自己也没发现错了,如果及时的估算一下,就会知道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是3,第二个因数末尾也是3,积的末尾肯定是9.

(二)教师方面。

对于估算教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学过程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行为难以评价。

某次听课时,笔者观察到任课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对比练习。

教师出示469衣6这道题,请孩子们估一估。

学生估成:469衣6抑420衣6=70469衣6抑480衣6=80。

教师接着问道:”请你比一比哪一种估的方法对?“。

接着教师把469衣6抑420衣6=70这种方法隐去。()透过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估算教师很为难,学生很迷茫的现象,估算教学任重道远。

二、现状分析。

面对现状,笔者从”教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加以分析,得出问题所在。

(一)对教材编写特点的把握不到位,加大教学的难度。

1援估算教学要求不明确。

由于”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意活动,是一种数学思想,是一种范围,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它需要一个长期渗透和训练的过程。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单元简析。

就上表而言,乘数是两位数乘法这一单元虽然安排了估算教学,但是却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目标中没有提出对”估算“的要求,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安排中估算只有3课时,占了课时总数的15%,分量轻;估算放在口算、笔算之后并且作为选学内容,这是让学生在牢固地建立了”审题―计算―检查“的习惯后,再让学生体验估算的价值,培养他们先算后估的习惯,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2.习题与例题描述不统一。

教材对于”大约“的这两个意义诠释的不完整,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0页、72页中例题2与练习中描述就不统一。例题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约“这个词语,都是用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在一定的情景中,离散量需要用近似数来描述“的含义(即估算的含义)。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学生十分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估算。但是在安排练习的时候,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再现生活情境,于是不得不用上”大约“这个词语来表达”在一定的情景中离散量需要用近似数来描述“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本体性知识不够丰富,很容易被误导为看到”大约“就要估算。学生如果没有系统构建”大约“的意义,很容易误以为”大约“就一定是估算。

(二)教师自身的估算观念不强,教师把握不好教学。

还不如笔算好。就产生了估算价值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地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进行高效的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我认为估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具体操作。

(一)运用多层体验,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用到乘法估算的例子,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应用意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的估算的例子吗?[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生:一碗牛肉面2元8角,今天早上我们全家吃了3碗,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我们班42位同学向贫困山区儿童捐款,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大约捐款多少元?

生:我们一家三口到三峡旅游,旅行社里的价钱是每位590元,妈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估算,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用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掌握多种估算方法,活用估算策略。

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先估后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估算用于验算,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学生通过对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逐步形成比较熟练的估算技能。常用的估算方法有:(1)近似估算法。(2)数位估算法。(3)规律法。(4)去尾法或收尾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所以估算的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但不管什么方法,都应当以”快捷、灵活“为原则,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可不拘一格地去思考,作为标准答案应是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时也触及估算的灵魂。

(三)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估算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把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我们知道,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判断。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信息,做出判断或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中,商中间有零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易将商中间的零漏掉,如:8241衣41=21,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先让学生用估算进行检验:8241抑8000,且82418000,41抑40,且4140,8000衣40=200,那么8241除以41的商肯定大于200,而原来的商仅有20多肯定是错的。

在解答一些逆向思维应用题时,学生易受旧知识迁移产生定式思维的干扰,他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常出现错误,学生见到应用题中”多“字就用加法算,见到”少“字就用减法算,例如:某工厂上半年用水1440吨,下半年用水比上半年多用了112,该厂全年用水多少吨?学生常出现”1440伊(1+112)“这个错误列式。为了避免出现定式思维导致错误,教师可在做题前,先让学生从分析条件”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用“可以想到下半年如果和上半年用水同样多,全年有用水量应当是2880吨,从而估算出全年用水量应超过2880吨。

数学教学中,根据题目的一些特点,引入一个中间数进行参考或对比,往往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合理性。

(四)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估算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把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判断训练中、应用题训练中、比较大小训练中培养估算能力。

(五)注重估算过程,改变估算评价。

估算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只要学生的估算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小心翼翼地去呵护这种探究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给他们一种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不断地学会调整,学会反思,提升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3]司继伟。小学儿童估算能力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习数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7)。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航头中心小学)。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二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达的时代,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导思想,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上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氛围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首先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创造性地学习知识。为了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我还会采用游戏导入、视频导入等方法,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奏响色彩的旋律》这一课时,为了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需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好色彩基础,我让学生互借其他同学的衣服、围巾、帽子等进行自我服装搭配,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讲台就是“t”型台,有的学生大胆地走下讲台,走着模特步,穿行在桌椅间,引来哄堂大笑,有的学生还组合摆起pose,引来阵阵掌声……教师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的表演并引出下面内容:色相对比、色彩调和等,为以后设计服装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诱发想象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没有科学限制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多学科整合和渗透,合理地利用音乐、视频、游戏、故事等进行创作启发。创造性思维思路开阔,善于从全方位进行思考,能够灵活变换某种因素。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美术思维活动中。例如教学《奏响色彩的旋律》一课时,请几个学生拿着自己彩色的笔记本上台做游戏。请学生观察台上同学手中的笔记本分别是什么颜色?通过活动自然而然地引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色彩,然后给学生每人发一张黄色卡纸,请学生观察同样是一张黄色卡纸,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哪对强?哪对弱?这样眼观、耳闻,极大程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找到答案,完成色彩对比这一教学任务。

三、发展个性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因为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打破以往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提问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提问题,多加设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炼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尤其是那些不按常规办事的学生,我们不要把他们当成异类扼杀他们的想法,应当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课外积累,提高创造能力

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与课外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不受教材限制,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全面发展。因此,每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画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校艺术节活动,还有县级的绘画比赛、剪纸比赛、贺卡设计比赛,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构思,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总而言之,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种,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建筑的照片的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地思考,而且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重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三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如学生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在边读边看中就熟悉了生字“坐”读音与字型。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建构十分关键。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1)合作学习的方法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2)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宜,

(3)合作学习的气氛要民主。

(4)合作学习中的创新要质疑。

(5)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科学。

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综上所述,就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讲,我认为是要通过活泼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不能用单一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教学而教学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以达到淋漓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四

水粉画以前在涂鸦区域我们小朋友绘画过,已经有一定的绘画经验。但在纸上进行绘画是第一次,所以在活动我进行充分的准备:

水粉画是幼儿进行自由绘画的形式,在绘画中体现幼儿对树林颜色的了解。所以在活动前我让幼儿观察秋天的大树的颜色,从观察中幼儿知道秋天大树的叶子是有黄色、橙黄、枯萎的黄绿、红色等。

点画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在点画中除了颜色的变化,还要有点子密集和疏松的变化。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我活动前准备好的水粉范例,在范例中让幼儿发现点子的疏密和点子的重合颜色的变化。

在绘画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在纸上构思自己的树林是几棵树组成的,树的大小是怎样的?并放手让幼儿自由的进行大胆的选择颜色进行点画,点画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在点画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颜色进行点画,有的点一棵树、有的两棵树……有的幼儿用原色进行点画,可糖糖运用了红色加黄色变出了橙色、也有的幼儿用蓝色和黄色变出了绿色……虽然整个活动时间有点长,但幼儿成就感比较的好,他们的创造力得到的很好的提高。就如《指南》: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的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给了幼儿一个自由创造的机会,幼儿会还给我一个具有表现和创造的画面。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五

语文可以说是小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教育模式非常的呆板,不懂得变通,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这种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教,学生在台下摇头晃脑地学的方式,是怎样也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的。现如今,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这也给现代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育方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新课改使得现代的教育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生开辟出了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教师来的,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台下听,中间连互动都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气氛非常沉闷,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精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小,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长此以往,教出来的学生就会像是数学教学中用到的算盘,有人去拨一下就动一下,学生根本就没有创新意识,小学生活泼好动,创造力惊人的天性被过早地抹杀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的革新。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应摒弃掉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与模式。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微机课或者在家里上网时自己查阅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资料,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实践上向课外进行延伸,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最主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创新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不得不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越来越符合儿童的心理,比较贴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单单只是能够使得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是,由于现代的生活环境不同,现在的小学生们都是生活在一个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很少雨大自然接触,语文课本里关于大自然的景物、动物等描写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共鸣。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会适时加入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所要阐述的内容,可是图片是死的,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无法靠一张静物图片就能在脑子里勾画出美好的大自然。并且课本里有的故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过于久远,很多那个年代的事物学生是无法通过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就能够理解的。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文章叫《松鼠与松果》,课文中说:“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是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是一种野生动物,他们主要是以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但是在大自然中也会吃一些昆虫,而核桃、栗子等坚果是松鼠们的最爱,咬开坚硬的外壳,对松鼠不但是游戏,也可以帮忙磨耗牙齿。对于很多现在的小学生而言,松鼠也只是偶尔在电视中看到过,即使看到过也不一定就知道松鼠长什么样,还有松果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最多困惑的地方,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该课文的内容制作成ppt的模式向学生展示,或者搜集这方面的视频,搜狐、爱奇艺等等视频网站上都有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找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松鼠在树林里有时候跳来跳去、有时候又停下来抱着一个核桃或是栗子在那里啃肯定会很开心,在将课本中的内容套进去一下子就对课本中的松鼠与松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如此将信息资源运用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并与其他学科、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相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小学生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全面性。比如戏曲《刘三姐》的录像带里就有一段刘三姐划着竹排在江面上航行的画面,那时画面中的漓江的水很清、很静,山也很奇、很险。多媒体将桂林的山水呈现在了学生们的眼前,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带的形式很快就能将脑海里的那个朦胧的桂林山水的景象转换为清晰的画面,从而达到学生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将信息化的技术当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学习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并且在整合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六

(一)思维导图制作准备工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引导学生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每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每一张白纸的中心都有一个关键词。在关键词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白区域,让学生想一些与关键词相关的次关键词。例如,在讲解有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循环”作为关键词,并且从这个关键词出发去思考更多的关键词,包括定义、过程、内涵、意义等。引导学生将关键词逐步进行拓展,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以此让思维导图的准备工作更加有趣。

(二)思维导图制作注意事项。

明晰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基于此展开思维导图学习,有利于学习过程得以优化。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主题,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唯一的。只有这样,思维导图才能具有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其次,每个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多控制在七个,每个子主题都需要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思维导图中不能用大段的话去描述,以此来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另外,每个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级别要控制在三到五个之间,从而精简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让思维导图更加通俗易懂。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一)分析适用性,在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需要考虑思维导图的适用性。教师要分析思维导图与课本教学内容的协调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考量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构建是让地理知识实现从繁到简归纳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考虑思维导图是否有应用的价值。此处以高一地理学习内容为例展开论述:在高一学习结算,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以及地表形态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在课堂练习与检测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与思维导图自然相遇,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高效、有趣的学习方式。而在接下来的地理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交通、工业、环境与农业的人文地理知识,这些知识难度相对较小,但较为琐碎,不太容易记忆。而为学生解决记忆难题,是思维导图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对此,教师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解《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写出海洋自然灾害这一核心词,让学生扩展思维。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讲究高效性,在地理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复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如果不加以复习,学生则很容易记忆课堂所学。思维导图的利用,可以在教授新课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在复习环节,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对此,教师在组织学习进入复习学习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内容整理,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合理分类。以思维导图为单位,制作一个地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知识,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学生只需要从每一个关键词出发,于头脑中回忆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以及对应的详细内容,就能够完成地理知识认知体系的构建,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地理复习任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做好思维导图内涵的传递与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思维导图应用的难点。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之逐渐习惯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将思维导图的特点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让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促进地理教学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七

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主要是让师生学习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开拓创新思维,树立科学思想,感受科学精神。

东区科学教研中心的本次发明创造课也是为了响应第九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要求,为了将学生的科学发明形成一种常态的兴趣爱好,落实到自己个人兴致中。特将发明创造课作为区本教研,有针对性地发挥全区各中小学、各公民办学校的智慧。成立发明创造课程开发小组,将发明创造的技法、过程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给老师一种清晰的思维形式。

本节课在东区全体科学的指导下和集体认真备课下,顺利完成了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感觉内心比较舒畅,可以是师生的配合比较融洽,学生的反映比较积极。在相互影响中大大调动了教师的上课的热情。下面,就针对本节课的课后感想记录以下几点反思:

有好的创造氛围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本节课将学生分成了几大小组,并且做好了严格的分工。使整个课堂显得有序有活力。通过这种有趣并且形式开放的活动,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建立课后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探索、协作、创造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从学生自我观看视频或图象中认知摩托罗拉的知识。从摩托罗拉的成长史调动学生的认知热情,从自行车等发明方案的设计、小组合作到畅所欲言的表达,以及连发明创造法的名称都下放给学生来命名等各个方面来看,我本节课的处理是真正下放权力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教师不是学生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因此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开展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然而,方法的掌握并不是很轻松的事,需要老师悉心的指导,我认为在进行方法指导时老师应从简单易懂的例子中让学生学习,有利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

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小发明的一些基本知识、技法,懂得如何去搞小发明。培养学生对小发明的兴趣,养成对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因此我想,既然是方法的指导课就应该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熟悉方法并熟练的掌握,不能只是关注理论的指导,那样以来学生不但很难掌握,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会无从下手,犹豫不决。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实践内容的难度,让学生觉得并不难,产生兴趣,能使全体的学生积极的投入。如果操作的内容过难,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困难,哪能去很好的掌握方法、技巧。因此,这堂课我在方法的指导上始终让学生感到发明的方法并不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获取方法,效果显着。当然,学生课堂上的想法和交流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发明的要求,可能会存在较多的不足,但是我想,我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注重学生过程的体验,至于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会牵涉到许多的原因,只能在以后的课中逐步解决。

科技小发明是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小发明的有趣和贴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对小学生来说,小发明应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校、家庭及周围的生活圈中去寻找发明题材。所选题材应是一些使用起来不方便的地方,然后进行大胆的设想来对其进行改进,当然在选题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不要空想办不到的东西,再经过制作、实践检验与改进等步骤,这样才能创造出小发明。通过小发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记得有一位学生,当他捧着自己做好的发明成果,高喊“我知道了”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成功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科技小发明这项趣味无穷的实践活动,应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中去。

总之,开展小发明活动并不是要产生在大赛中拿奖这种有形的成果,而更重要的是产生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无形的成果。它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还对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以至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八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学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思维能力是指大脑将输入信息加工成思想产品的能力,它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因此,要使教学适应时代要求,就要重视开拓学生思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其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采取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在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表现出一些“奇异”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这种引入新课讲授物理规律或概念的方法,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既感到有趣又轻松。例如,在研究“磁生电”这一现象时,我们把演示实验放到本节课的开头。取条形磁铁和线圈,学生观察到在原线圈中插入磁铁可引起感应电流,且改变副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原线圈内同样引起了感应电流。此时将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异同,又如何能使“磁生电”的问题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了,并能饶有兴致地听老师讲解。

2、利用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境界。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多组织实验课把学生带入物理境界,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直接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让学生亲手做一做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拉一拉抽出空气的两个半球,体会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威力,使学生既感到了乐趣,又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品质。物理教材中的内容纷繁复杂,各种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处在联系状态中,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弄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讲解“磁场”这一章时,从中看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在闭合回路里磁通量发生变化又可以产生电流,电和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联系就可以理清相关的几个定律。所以,通过把问题全面化,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分析,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2、变换角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度的指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恰当的速度要求,要控制好教学节奏,利用学生“好胜”心理,适当展开学习竞赛,以便训练学生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增强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化归”,“迁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方法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指导学习物理概念知识,要注意把物理概念的抽象化与具体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类比,分析,推理和想象来形成概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长期的教学目标,它贯穿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我们只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论文(热门19篇)篇十九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完善,很多的老师喜欢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英文原版电影,用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但是据了解,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是把看电影作为一种课堂休闲,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为了能够让电影发挥其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人选择影片,如何利用电影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是值得深入的探讨的。

关键词:多媒体电影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优势。

电影是最形象的文学作品,也是在细节上最真实的、最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它可以极大的弥补我们日常生活中英语环境的缺乏。能读原著、能欣赏英语电影应该是英语学习所追求的一个标志性的内涵日标。学习欣赏英语电影最好有一定的词汇最和阅读能力,这样可以借助电影剧本深刻的理解电影的思想和细节,通过积累形成欣赏英语电影的能力。

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英文电影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听力口语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著的精髓,得到文学和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同时观看英文影片是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英语电影的语言具有真实性,自发性,直观性,语感强,无准备性,句式多变等特点。英语电影引入课堂后,可以有效的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笔者认为电影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应当正确的把英文电影引入我们的英语课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单向式的的导入,学生处于被动,往往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将电影英语引入教学将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影视作品生动形象,有真实的语境和故事情节”学生可能会因词汇量小,或是电影的语速太快而不能完全听懂整个对白”可丰富的画面和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会给他足够的暗示,也会给他足够的信心,让他尽力去听,去揣摩,去理解”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的将英文电影引人课堂。

二、应用英文电影的教学的原则。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它相关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方式之一。从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要挑选好的电影。在电影的选择上,老师要下一番功夫,要特别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看后他们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讨论,比如说一些动作影片就不是好的选择,们的内容太空洞而没有必要去讨论。合适的影片学就可以找到讨论的话题,在语言和内容上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这样的影片可以在英语课堂卜或课后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起到很好的肩迪和借搭作用。选择影片的另外的一个标准就是影片所使用的语言方面。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观众熟悉了的英语的许多成语、习语、地方u肯以及他们经常犯的小错误等等。

(2)挑选完电影便可进入教学,观看之前可扁发性地让学生做一些的工作,以对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接着可播放电影,这巾间不打断,让学生完全凭白已去理解。播放完毕,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就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每组各给出自己对影片的评价或体会。也可以将影片播放完毕后,挑出部分章节,对重点台词进行讲解、注释,让学生反复看,模仿,如难度较大,教师也可在学生反复观看完毕后,给电影台词,让学生进行练习,甚至可将影片的对话音消除,让学牛边看影片边配音,这种练习无疑对学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

(3)要做到积累与重复。选一部或几部比较好的原版英文电影,重复地看上几遍,并把电影的文化背景讲给学生听,挑出其中的重点语言并做精彩对话练习。在此基础上对影片的精彩片断进行模仿,朗读,背诵或听写练习。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英语vi语的短语或句型就会逐渐积累起来。重复和积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原版电影小仪对提高大学生的门语听力非常有效,还能从不同的`电影中积累不同的背景知识,以便以后阅读或观看其它电影作为参考。有时,一部电影就会反映出很多背景知识,比如《阿甘正传》就反映出越战,和平谈判,六十年代美困学生运动以及种族歧视等诸多背景知识。

(4)利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其实是突出r最新的交际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法和句型教学法相比是一重大突破。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影片还通过演员的表情和演技,调动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实现r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使学习者不但如身i临其境,而且还能察言观色,增强对感情与心态的理解,促进对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关系的细致体会。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将英语的听力语当成一种技能习得,而不是当作知识去学。另外,电影中的人物都使用常的语速说话,一方面让学习者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的正常语言,以使学习致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充分体会英语i:1语中常用的缩短和弱化形成,养成听英语的正确习惯。原版英文电影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用来教授刚入学的英语专业的学生。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完善教学中的电教设备,增加英语电影影片的种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应发挥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做到加强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管理和研究,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服装店感恩节活动策划(模板17篇)

    活动策划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娱乐或教育需求的方式。活动策划的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策划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这对我们的参考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渠道销售主管简历表格(热门23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可以让你脱颖而出,获得面试的机会。以下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制作个人简历的

    简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精选15篇)

    一个令人满意的个人简历可以增加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编写个人简历这件事情。在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出色的个人简历样本,供大家参考和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热门17篇)

    中班教案还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彩色线圈》是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圆

    征地项目工作计划(汇总18篇)

    一份好的工作计划书应该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明确性,能够指导我们完成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能够从下面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灵感和方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工作

    迎接期末考讲话稿(优秀15篇)

    在写讲话稿时,我们应该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使讲话生动有趣,让听众产生共鸣。这些讲话稿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场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讲话的艺术。

    学雷锋演讲稿多篇(优质14篇)

    演讲稿范文的语言应该流畅明确,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如果你正在写演讲稿,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灵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土建安全员年度总结(优秀24篇)

    通过年度总结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年度总结范文,相信它们能够为大家撰写年度总结提供一些帮助。

    快递辞职报告参考(热门20篇)

    辞职报告的目的是表达自己对公司的感谢以及离职后的期望和计划。亲爱的上司:在这份辞职报告中,我希望能够向您展示我在岗位上的成果和进步。本人自20xx年7月15日进

    自我反省的演讲稿(实用12篇)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需要考虑到听众的背景和水平,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演讲稿范文中的思路和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但请勿直接照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