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琴心月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方法。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一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二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免费论文。

2. 3. 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 3. 2 时空四维原则。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 3. 3 景意交融。免费论文。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免费论文。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如松竹梅被人们喻为三君子,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 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2. 5 经济性原则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 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 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三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四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五

植物景观设计实习是一个许多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一段旅程。在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我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本文主要分享我在植物景观设计实习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实习开始。

在实习开始的时候,我感到有些迷茫和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植物设计。但是,我的导师非常有耐心和专业,他向我解释了许多关于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后来,我逐渐明白了植物设计的核心是把植物和周围环境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美丽、和谐、自然的景色。

第三段:学习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学会了制定植物设计计划和方案,了解了各种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图的绘制和制作设计报告。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经常跟随导师一起去现场考察和实施设计方案。这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了解了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

第四段:实践体验。

通过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我认识到,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环境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认真地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市场信息,找到最适合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第五段:总结。

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实习,我不仅获得了实践中的经验和技能,更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看到了设计方案的实施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能够在美丽的景色中生活。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运用植物景观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为建设美丽、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六

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免费论文。

2. 3. 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 3. 2 时空四维原则。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 3. 3 景意交融。免费论文。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免费论文。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如松竹梅被人们喻为三君子,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 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 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七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 “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2.3 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2.4 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4.1 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3.4.2 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裸露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3.4.3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1) 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八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品质以及精神需求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在切实了解人们真实需求之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园林造景方案,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让人们置身其中时可以得到心情的舒缓和视觉的满足。本文分析了关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以及造景方案,希望可以为相关园林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

1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作用。

在园林设计当中植物景观是整个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园林主体风采展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于整个园林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解分析,进而对于布置和造景做好构思,可以在园林内部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园林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1]。2)愉悦身心。身处于优美的景观环境中,可以达到愉悦观赏者身心的目的。而且可以为其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让人们在观赏景观的同时,可以放松身心,亲密接触大自然。3)警示作用。对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宣传效果明显。让人们感受生态环境的好坏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舒畅,进而促使大家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4)视觉享受。供人欣赏作为其最基本的作用,带给人以视觉享受[2]。各种观叶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的色彩搭配,通过不一样的景观类型进行展现,给人们多重的感官体验。给远离郊区身居城市的居民带来对于美好景观的享受,并可以放松疲惫心情,缓解压力,轻松工作。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九

株高(cm)。

花色。

种植株间距(cm)。

美人蕉。

150。

红色、黄色。

80。

蜀葵。

180。

粉色。

30。

拂子茅。

观叶。

一平50株。

玉带草。

120。

不开花。

观叶。

10*15。

波斯菊。

红紫色。

美国薄荷。

7

紫红色。

50。

紫松果菊。

紫色。

40。

紫菀。

紫色。

30。

千叶蓍。

白色。

荷兰菊。

10。

玫红色。

40。

火炬花。

橘红色。

30*40。

蛇鞭菊。

红紫色。

一平6-9株。

丛生福禄考。

紫色。

委陵菜。

黄色。

金鸡菊。

黄色。

矮滨菊。

白色。

鸢尾。

蓝紫色。

重瓣向日葵。

黄色。

60。

落新妇。

红色。

蓝花鼠尾草。

蓝色。

桔梗。

紫色。

天人菊。

橘黄色。

红花天人菊。

红色。

半枝莲。

红色。

27。

佛甲草。

黄色。

5

千屈菜。

100。

红色、粉色。

30。

宿根亚麻。

蓝紫色。

预算。

名称。

颜色。

数量。

单价。

总计。

蜀葵。

粉色。

30。

须芒草。

观叶。

25。

5

125。

玉带草。

观叶。

10。

1.5。

15。

高山紫菀。

淡蓝色。

36。

2

72。

松果菊。

紫色。

25。

1.5。

37.5。

千屈菜。

紫红。

20。

1.5。

30。

荷兰菊。

粉色。

66。

1.5。

99。

美国薄荷。

红色。

10。

2.5。

25。

落新妇。

红色。

25。

2.5。

37.5。

千叶蓍。

黄色。

10。

1.5。

15。

金鸡菊。

黄色。

40。

1.5。

60。

火炬花。

红色。

16。

2.5。

40。

天人菊。

红黄复色。

20。

1.5。

30。

蛇鞭菊。

紫红色。

35。

3

105。

桔梗。

紫色。

10。

2

20。

宿根亚麻。

淡蓝色。

15。

1.5。

22.5。

费菜。

观叶。

12。

1.5。

18。

金叶过路黄。

观叶。

40。

1.5。

60。

德国鸢尾。

紫色。

30。

1.5。

45。

鼠尾草。

紫色。

40。

1.5。

60。

小花葱。

粉色。

15。

2.5。

37.5。

矮滨菊。

白色。

30。

2

60。

五彩石竹。

粉色系。

35。

1.2。

42。

总计。

1056。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2.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一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生活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为了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土壤的质量进行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尽快适应种植地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达成美观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立体感。在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应当选取多种不同的习性以及形态的植物进行交叉种植,并且要保证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色彩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突显出园林的多层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环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园林的多样性特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引各种动物,使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园,可以促进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平衡。

3.3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由于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比外来的植物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在保证园林设配置的稳定性的同时,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很多地区以及开始实行开发本土园林种植。例如,我国赣南地区种植的榕树、香樟等,都是采用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当地的植物特色,还实现了群落的生态特点。

3.4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季节,一到秋季时分,很多的植物都会渐渐枯萎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使生态园林建设没有季节之分,使城市园林无论是秋季还是冬季都能满足绿化需求,使城市园林一年四季都能发挥着生态效益。

为了园林绿化具有立体感,让人们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花朵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交叉种植多种且颜色各异的植物,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可以观赏到绿油油的树叶。为了突显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进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园林中同时种植淡绿色的草木、暗绿色的油松及深绿色的樟树这3种植物结合种植,可以有效展现出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既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给人们的眼球有着不同的美感。

3.6注意层次。

在园林拼花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层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叶色和花色,做好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4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环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种植比例,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张慧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园艺,2016(22):16.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二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三

我国的园林艺术历史十分悠久,虽然在理论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意境与规律都掌握得比较成熟,根据植物的特征与习性汇集地域文化构成独特的空间结构,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注重植物文化表达。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身的特点与习性,由于植物生长的形态不同,表现出来的植物文化也就有所区别,因此,在园林植物影响设计上,要注重植物文化表达,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植物的特点,并且与景观更好的融合为一体。比如,牡丹给人一种富贵大气的感觉,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上,通常会用于皇家园林,显示出皇家庄重华贵的气派;用并蒂莲、百合可表现出喜庆、幸福的氛围,通常用于表达爱情的景观设计之中。注重植物文化表达可以直接烘托出景观设计所要表达出的内涵。

(二)、重视功能与实用价值。

园林植物景观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重视植物的功能与实用价值是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同的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植物也有所不同,比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树冠较大、阔叶类的树种,有效的减少大气污染与噪音污染;选择造型可爱的绿篱树种适用于儿童娱乐场所;在郊区种植果树,美观、绿化的同时,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采摘的休闲活动。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种植,重视功能与实用价值,体现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际意义[1]。

(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审美体现。科学性是重视植物的生长习惯,艺术性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而产生的美观设计。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植物的形态、色彩、香味与季节变化都要考虑周全,使植物间的层次与色彩都有一定的秩序与美感。同时还要注意与景观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植物之间错落有致、结构合理、空间设计和谐,形成协调、统一,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四)、认知植物科学绿化。

每种植物对生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要认知植物的特征与习性才能因地制宜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设计前要先掌握景观场地的气候条件与土质条件,经过详细分析后选用适合的植物种植于景观场地,实现科学绿化,尽可能利用每种植物的特征与习性,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是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植物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设计要素完美的结合,按照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景观中按照空间设计需求对植物进行相应的组合。园林植物作为一种景观设计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的组合,赋予空间结构生命力,按照植物的高低进行层次组合,使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同时,通过园林植物组合造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空间,或开放、或封闭、或包容、或渗透,每种植物对空间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对应形式。另外,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理论也可以说是组织植物配植与造景的过程,根据植物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向心式或者离心式的组织形式而进行空间景观排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空间过渡,比如,相邻式空间过渡、共享式空间过渡等等[2]。

(二)、植物配植与设计的心理理论。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要求已经不是以往单一山水石木的欣赏,更期望追求自然之美,在生理与心理上都能满足优美的空间环境体验。精神层次上的需求是对原生态的向往,在园林造景中除了提供可欣赏性之外,还要重视观赏者的心理,人们的心理需求直接反映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与需求。人的情感变化是多样化的,在当前生活紧凑、压力较大的环境下,人们更需要一种舒适宁静的生态环境,轻风明月、垂柳塘荷、青山翠柏,都可以舒缓人们紧张、压抑的心理。造景的心理理论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需求出发,为人们提供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的立体造景,满足人们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可以看出,植物景观造景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而提供的审美活动,在人们欣赏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心理共鸣,体现出园林造景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三)、植物造景的群落理论。

植物大多是以群落的形态存在的,并且具有明显的自身结构特征与外表特征,按照自然生长规律而进行发展的。园林中的植物群落可以称为栽培群落,是以提高欣赏性的前提下而栽培的植物群落,形成了具有园林特色的景观之美。植物群落的生长密度、季节变化、层次等级以及植物的优势种都会影响到植物群落的外部形貌。随着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提出了复层混交群落与顶极群落的概念,进一步加深了群落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复层混交群落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植物的多层次垂直结构,在一个群落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在维护动态平衡的同时,产生一种层次感之美,每种植物之间的层次变化非常明显;顶极群落是根据植物的优势种更新变化,形成群落景观的整体变化,因此,这种群落的变化比较有规律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园林设计中可以多创造这样的顶级群落景观,以维持动态平衡的持久性。

三、结语。

现代人们更加追求领略自然风光,净化心灵的同时,感受到自然植物带来的愉悦与放松。园林植物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合理利用造景理论,挖掘植物的自然之美,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四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有主导地位,植物的不同搭配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植物搭配中,色彩的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四季的变化再结合当地的气候,设计出独特的植物色彩美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常用形式和园林设计中植物的搭配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为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色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橙色、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等等,色彩的不同搭配,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心理学上讲色彩的不同会给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情感”。1)橙色。橙色代表着欢快、活泼、华丽、健康和快乐,属于暖色系的一种,给人温暖又幸福的感觉,看到橙色就会使人联想到金秋和硕果。这是一种充满着幸福的颜色。代表着橙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孔雀草、旱金莲、金盏菊、菊花、万寿菊等等。橙色与其他颜色搭配还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比如橙色和黑色、橙色和白色,给人一种沉着、稳重又有一点含蓄的感觉;橙色和绿色、橙色和蓝色,给人一种欢快、明亮的感觉;橙色和黄色,给人一种舒适的过渡的感觉。2)绿色。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平、健康、放松、安静和青春。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看到绿色就会给人一种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感觉。这是一种充满朝气的颜色[1]。绿色有很多种,包括:灰绿、墨绿、草绿、嫩绿、深绿、黄绿等等,将几种绿色搭配在一起更能体现一种强烈的层次感。3)红色。红色代表着热情、吉祥、喜悦。看到红色就会给人一种艳丽、芬芳的感觉。在万绿丛中有那么一点点红,更是有引人注目的效果。代表着红色的植物有很多,例如月季、凤凰木、美人蕉、玫瑰、红花夹竹桃、红花紫荆、木棉、杜鹃等等,植物类的还有红色的枫叶[2]。4)紫色。紫色代表着高贵、典雅、庄重。看到明亮的紫色就会使人感到美好和兴奋。紫色不同于其他颜色,不能同明亮、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但是紫色特别适合搭配白色。紫色和白色搭配在一起能够呈现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感觉,白色加入的越多,紫色越是显现出多层次的淡紫色,这些淡紫色的景观就会显得柔美、动人[3]。代表着紫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薰衣草、紫罗兰、紫藤、石竹、紫荆、美女樱等等,植物类的还有紫色观叶植物紫绢觅。5)黄色。黄色代表着富贵、希望、吉祥、智慧、财富和权力。看到黄色就会使人感觉到光明、辉煌、灿烂的感觉。黄色可以和很多颜色相搭配,比如说黄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年轻、朝气、有活力的感觉;黄色和蓝色,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淡黄色和深黄色,给人一种高贵、富有、典雅的感觉。代表着黄色系的植物有很多,观花植物有连翘、黄花夹竹桃、菊花、迎春、黄花美人蕉、金鱼草等等,叶片具有黄色斑纹的植物有变叶木等,黄色干皮植物有黄金间碧玉竹等。6)白色。白色代表着干净、纯洁、纯粹、明亮、清晰、坦率和朴素。看到白色就会使人感觉到肃静、纯洁、没有瑕疵的感觉。白色是百搭色,可以和任何一个颜色相结合,比如白色和黄色、白色和绿色、白色和紫色等等,特别是两种颜色不协调时,加入一点白色的元素在里面,就能够改善色彩,使色彩看上去更加协调。白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刺槐、白玉兰、茉莉、白花夹竹桃等等,植物类的还有还有白色柠檬按、白千层等等。

大部分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不同的叶片绿色深浅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浅绿、灰绿、蓝绿和深绿等,多种绿色的搭配组合具有视觉趣味性。也有一些植物的叶色并不是绿色,这给植物配置添加了无限的变化,加强了生动感。当人们看到这种违反常规的叶色时,就会产生新鲜刺激感,加强了游览的兴趣[4]。有些植物会在春季和秋季显现独特的颜色,如臭椿春季新发叶为浅紫红色,黄葛树的新发叶为带有透明质感的嫩绿色,黄栌、枫树类、悬铃木、南天竹在秋季会形成绚丽的秋色。这样的橙色、黄色、红色或紫红色使入觉得温暖、开放、有活力、亲和力强、珍贵。

花色是景观中最让人心动的部分,许多植物因花而傲。玫瑰、杜鹃、牡丹、玉兰、芍药、山茶、菊花都因其花朵的观赏性而成为世界名花。花卉的颜色繁多,几乎涵盖各种颜色,包括各种冷暖色调。如友善的橙色(孔雀草)、温和的赤红色(鸡冠花)、热情的黄橙色(蛇目菊)、自由的绿松石色(翠菊)、清爽的`蓝色(矢车菊)、奔放的红色(大丽花)等。

2.3果色、枝色、干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果实的观赏一般是在秋季,结合果实和花卉的颜色,可以实现四季中色彩的过渡,增加景观的可观赏性[5]。如冬青属具有亮红色的果实,芸香科具有大的黄色果实,银杏具有白果、紫珠的紫色果实,构骨的紫黑色果实都具有观赏性。有些植物的枝干冬季亮丽夺目,能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白桦树的白色树干、白皮松和悬铃木的斑驳树干、梧桐的青色枝干、山茱萸的亮黄色枝条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冬季,这些植物的枝桠耸立,有强劲的美感。

3.1符合异同整合原则。植物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在色相、明度以及彩度等方面应注意相异性、秩序性、联系性和主从性等艺术原则。3.2景观设计要有主题任何景观设计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主题展开,色彩的应用或突出主题抑或衬托主景。3.3色彩要有感情不同的色彩带有不同的感情成分,而不同的主题表达亦要求与其相配的色彩,调和出或热闹、或宁静、或温暖祥和、或甜美温馨、或野趣,或田园风光等氛围。

4结束语。

在掌握园林植物色彩协调应用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以运用。在发展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彩色植物,创造色彩斑斓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3]张剑.色彩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4):77.

[5]范淼.色彩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3):323.

优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案例15篇)篇十五

1.1古典园林的设计方式及发展过程。

西方古典园林的功能极为丰富,包括生产功能、遮荫功能、游乐功能、赏玩功能、装饰观赏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环境生态平衡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设计者需要将自然引入庭院,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程度及环境的活力,并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蒸腾作用及遮荫效果,调节局部的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吸收热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逐渐代替了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制作的园林建筑、墙体或者砖石建筑的室外空间逐渐减少,植物景观数量增加,也属于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如果庭院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适当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包括水果、蔬菜、鲜花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功能。现代西方园林修剪技术逐渐的进步与发展,也明显地体现出了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园林景观的各种功能设计逐渐完善,展现出了设计者对于美学的理解。在空间组织方面,灵活地将各种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包括列植、间植等,创新设计手法对于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幽深小径等道路实施改进措施,强化遮荫功能,调节小气候。

1.2西方现代的园林设计发展。

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相较传统有了较大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及现代园林。在该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景观功能要求不断出现变化,使得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在传统园林的基本功能上,有衍生出了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更加突出乡土特征的植物、归化植物,其生境景观等元素构成的自然景色。设计者会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置自然保护区域,其中的植物则是具有当地特色且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印象,包括沼泽、荒野、草原等自然景观,构造生态型园林。该园林植物设计方式被许多国家的设计师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包括草原风格浓郁的林肯纪念园,即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植物逐渐生长稳定,各类草原植物均会得到一定的生长空间,且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养护工作,成本较低。

二、总结。

在实践中还需要设计者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结合中西方设计方式的优势,全面把握各个因素,包括周边的环境情况,当地的气候、自然景观、当地的文化氛围等,探索出合理的设计方式,在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美观性的同时,兼顾实际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公务员政审自我鉴定qzzn(汇总16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的难题,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和解决困惑的思路和篇章。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

    最新幼儿园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对幼儿园一段时间内的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份文件,它是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现在是时候制定一份新的幼儿园工作计划了。

    精选留住员工的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最优近代史仿真实验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体会和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仿真实验

    最优数字产业心得体会(通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里收集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今年5月22日~5月29日,我

    参观实习单位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实习心得体会,我可以对我的实习经验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下是从各个领域整理出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相信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借鉴和参考。

    精选彩票合法协议书大全(16篇)

    合同协议对于双方来说具有约束力和法律效力,一旦违约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以下是一些行业常用的合同协议模板,供您在撰写合同时参考使用。购买彩票来要协议

    专业初二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于某一具体事物或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呈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所悟。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于心得体会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专业海口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收获。下面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指导和思路。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

    最优逃课学生检讨书(通用18篇)

    检讨书是一种内省之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尽快修正,是进步的好助手。在完成自己的检讨书之前,先看一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敬爱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