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薇儿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一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二、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二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魔咒锁的听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同伴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倾听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会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并运用到游戏中去。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锁的谜语;儿歌《金锁银锁》

1.以猜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指导语:周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铁大哥,把门守,客人来,看看走,主人来,就开口。

(谜底:锁)

2.稳固幼儿开锁经验,为玩魔咒锁游戏做铺垫。

(1)出示锁,请两个小朋友拿钥匙打开。

指导语:接下来周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数四下之后再睁开哦!

幼儿:呀!锁,还有两把钥匙!

指导语:谁愿意上来帮我把锁打开?

幼儿用一把钥匙打开锁,另一把打不开。

指导语:咦?这把钥匙怎么会打不开呢?

幼儿:因为它不是这把锁的钥匙。

(2)总结经验,引出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真聪明,不是这把锁的钥匙就打不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说到锁,周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魔咒锁。魔咒锁有很多类,今天我们玩的就是"水果魔咒锁"。

3.设置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内容.

边提问边交代游戏规则: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其中一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锁。"然后,开锁人说:"××,××,×××。"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游戏的玩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总结游戏中应该遵循的规则)

(2)教师请两到三名幼儿上台一起玩游戏,念儿歌绕圈走,其他台下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手势动作。

(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儿歌内容以及游戏的玩法,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3)教师请几对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念儿歌可以做动作,注意幼儿发音是否准确,如不准确,随时纠正。

4.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指导语:刚刚小朋友看了老师表演的游戏,现在呢就让老师当观众看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啦!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一名幼儿当开锁的人站在圈外。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念完后,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水果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5.幼儿自主游戏。

四把锁,五个幼儿一组,自主地开展游戏2-3遍,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这是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必要时个别指导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游戏的时间长短视幼儿的兴趣和疲劳程度而定。)

6.游戏结束,总结。

指导语:小朋友今天玩的高兴吗?下一次我们就玩其他的魔咒锁游戏了,你可以把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玩!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三

幼儿四人一组持竹竿听令,根据教师提示方位快速调整步伐,协调一致的改变持竹竿排队方向,以正面对应老师的站立位置变化。

(1)教师顺着一个方向变化站立位置,并控制奔跑时的变岔化速度,帮助幼儿及时奔跑调整站立方位。

(1)教师以较慢的动作和详细的提示语言引领幼儿一起变换看齐四个方位

(2)教师以较快的的动作动作和提示语言连贯的改变看齐的四个方位

幼儿四人一组持竹竿听令向前、后、左、右正确移动

(1)教师参与幼儿一起向前、后、左、右正确移动

(2)教师与幼儿做相反的动作

教师提出新的活动要求:幼儿必须4人…一起过杆,并提示幼儿提前商议决定,根据前一组的完成情况做出跨越行走或跳跃等创造性的与同不同的动作过杆。同时调整和帮助幼儿形成动作,在活动中及时用语言肯定动作变化、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的动作。

教师示范与众不同的过杆方式,并引导幼儿在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变化。

3、游戏:开汽车,

(2)冉将4辆汽车变成2两辆汽车,开车不碰撞

(3)将4辆汽车变成一辆汽车,提示幼儿及时调整运动姿势,汽车加减速,转向要准确,开车不碰撞.

4、放松后回班级

针对自己上的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做一下反思。 记得在第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了幼儿的活动量。这一次是平衡类的动作,其本身的运动量比较小,在设计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开始环节,教师带领中班小朋友进行了队列练习和热身操。在队列练习中,设立了高人走和矮人走,也是对幼儿的腿部肌肉进行了初步的锻炼,也是为了之后单脚站立做了基础。加上之后的热身操,充分让幼儿达到热身的效果。

在基本过程中,通过幼儿尝试、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幼儿练习等教育策略让幼儿学习单脚站立3秒中的动作要领。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示范动作较少,可多示范2次,让幼儿从教师的规范动作中学习动作要领,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掌握。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幼儿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游戏通过爬、钻、跑、跳等基本动作贯穿整个游戏,也是为了加强幼儿的运动强度。在第一遍游戏时,教师没有引用单脚站立的动作,是为了让幼儿先熟悉一下游戏的场地;在第二遍游戏时,加上了单脚站立的动作,在讲解游戏情景时,教师没有讲解清楚,使这个游戏的逻辑性有点牵强,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应该讲清楚,小鸡站在高高的时候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看上去就像老鹰一样,狐狸就害怕不敢捉你了。在老师组织幼儿游戏时,由于站位的原因,也是教师缺乏现场的调控能力,使得摆放的石头比较密集,幼儿站在石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时比较拥挤,使其效果较差,所以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宜的调整活动场地,空出充分的空间来摆放器材。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个各种基本动作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但是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比较欠佳,特别是钻的动作上,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使其器材经常倒下。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钻的基本动作去掉。

在结束部分,教师首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了表扬,让幼儿心理上的压力得以解放,然后针对幼儿的身体进行拍打放松,最后跳了一个舒展性的舞蹈,让幼儿彻底得以放松。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全面的关注幼儿,只观察了部分幼儿,使得不能全面的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全体幼儿的情况,针对性的指导幼儿,这样才能活动中真正的受益。教师这一方面需要加强。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四

1、喜欢玩大型玩具。

2、学习解决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3、能相互谦让,不拥挤,推攘同伴。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提醒幼儿适当脱减衣服。

一、提出要求。

1、请幼儿自己说要求

2、安全要求

二、幼儿游戏 玩法:一个跟着一个上去玩再滑下来。

规则:不能推挤,不能抢,违反规则就取消玩的资格。

三、做安静游戏并小结。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五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即将走过三个春秋,是幼儿每天活动都离不开的工具。平时,孩子们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独木桥等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安全问题而被限制。为了满足孩子好奇、好玩的心理,我引导他们用椅子开展游戏,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体验游戏的快乐。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2.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

椅子、奖牌、音乐。

1.幼儿带椅子列队准备。

2.幼儿听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椅子操。

1.幼儿第一次探索:自由探索椅子玩法。

(1)教师引导,“椅子的用处可真大,让我们想想椅子有哪些有趣的玩法呢?请你试试看。”

(2)幼儿自主探索,教师进行随机鼓励指导。

(3)交流分享:请幼儿讲解示范自己尝试的游戏玩法。

2.幼儿第二次探索:合作探索椅子玩法。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奇妙!请你和小伙伴再一起试试看,椅子还有哪些更有趣的玩法。”

(2)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进行随机鼓励指导

(3)交流分享:请幼儿讲解示范和小伙伴一起尝试的游戏玩法。

3. 幼儿第三次探索:进一步合作探索椅子玩法

(1)教师引导,“请你和小伙伴用别人的方法玩一玩,还可以继续去发现新的玩法。”

(2)幼儿第三次探索,教师进行随机鼓励指导

(3)幼儿分组搭超级独木桥并尝试通过。

(4)比赛:超级独木桥。

1.为幼儿颁发奖牌,师生分享成功的快乐。

2.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整理椅子。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六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2、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

游戏准备:

几根三尺长短的绳线。

游戏玩法:

绳儿是一根三尺长短的绳线,两端绾结成圈。为两人游戏,多是女孩子们玩。一人把线圈拉套在两手上,用手指穿拉出一个花样,对方绾赶到自己手上,形成一种新的图案,对方再赶绾,自然又成一种形式,如此反复绾赶。有上翻,有下翻和左右翻。绾赶有样式走向,而且讲究先后顺序,章法规矩。心灵手巧者能绾赶出簸箕,筛子、斗、花面旗、长条旗、斜面、方块、雨伞等花样。

活动反思:

此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易模仿、好动手的年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记忆、观察能力,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一根小小的翻绳,成为孩子们手中的法宝,变换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编制出幼儿的梦想。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七

1、喜欢玩大型玩具。

2、学习解决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3、能相互谦让,不拥挤,推攘同伴。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提醒幼儿适当脱减衣服。

一、提出要求。

1、请幼儿自己说要求

2、安全要求

二、幼儿游戏玩法:一个跟着一个上去玩再滑下来。

规则:不能推挤,不能抢,违反规则就取消玩的'资格。

三、做安静游戏并小结。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八

1、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1、活动前,组织幼儿收集大量的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洁净废旧物品。(纸盒、易拉罐、酸奶盒、饮料瓶、果冻盒、纸杯、塑料瓶、玻璃瓶等)

2、装饰用的彩色橡皮纸、皱纹纸、蜡光纸、彩笔。

3、双面胶、胶水、小剪刀。

4、用废旧物品制作好的成品。(俏皮帽、笔筒、储钱罐、小火车、小动物、火箭、飞机等)

开始部分:组织活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1、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在幼儿互相欣赏的基础上,指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收集了这么多的废旧物品,有易拉罐、纸杯、纸盒、塑料瓶、玻璃瓶、瓶盖、果冻盒、饮料瓶等。这么多的废旧物品堆在一起多乱呀,谁能想个好办法把它摆放整齐?(引导幼儿将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标志记录)

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这些废旧物品都摆放整齐了,那我们能用这些物品做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今天,老师想利用这些废旧物品来做一个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4、幼儿分组做游戏。(教师向幼儿介绍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每个幼儿都要参与游戏,用不同的纸盒、易拉罐、纸杯、塑料瓶、玻璃瓶等进行摞高,看哪组小朋友在规定时间内摞得高。)游戏后,师幼共同作结。

5、出示制作好的成品,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谈话:废旧物品除了做游戏外,老师还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呢,你们看:(出示制作好的成品,引导幼儿欣赏。)

(2)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作成的?是怎么做的?

(3)幼儿充分讨论后,回答。

(4)如果这些做好的玩具坏了,该怎么办?

(5)引导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渗透节能环保教育。

我们制作的这些玩具如果坏了,能回收的可以送到废品收购站,加工再利用变成有用的东西,节约资源,不能回收的送垃圾处理厂,保护环境。

6、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谈话:刚才小朋友欣赏了老师制作的玩具,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想)

(2)分给幼儿剪刀、彩纸、彩笔等,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同时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a、想好制作什么玩具,用到哪些废旧物品。

b、鼓励幼儿合作,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同一种好玩的玩具。

(3)教师重点指导对完成制作有困难的幼儿。

(4)幼儿制作完成后,将所有作品摆放在展示桌上,并鼓励幼儿进行讲评,体验“变废为宝”成功的乐趣。

三、简单讲评本次活动情况,鼓励幼儿“变废为宝”,大胆创新。

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制作更多的玩具。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九

1.积极运用拼接组合的双色板创造性地进行走、跑、跳等各种动作练习。

2.能主动与同伴一起探索双色板的各种连接方法,设计不同的运动方式。乐意与人合作,敢于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和合作的愉悦。

1.场地四角分别放置若干双色板、平衡木和箭头及标线。

2.红蓝双色板60块(每块大约长40厘米,宽20厘米),走、跑、跳、爬等运动标志,擦汗用的小毛巾等。

3.展示板,记录用的双色板标志。

一、热身运动 1.幼儿随着强节奏音乐手持双色板跑进场地。 2.幼儿跳双色板健身操。

二、探索在双色板上进行运动

1.引导幼儿探索在红蓝双色板上可进行的运动,并分散练习。

(1)说一说:这块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讨论:在这块板上能做什么运动?

(3)请幼儿找空地分散活动,可以单独活动,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活动。

(4)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交流自己在板上做了什么运动。

2.引导幼儿以不同方式连接双色板,并据此设计不同的运动方式。

(1)出示展示板,和幼儿讨论双色板的不同连接方法,共同设定在板上进行的运动方式并贴上相应的运动标志。

(2)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讨论结果连接双色板并进行对应的运动,要求幼儿每练习一种运动就在展示板上贴上相应的运动标志。

(3)鼓励幼儿把双色板连接成不同的路段,进行走、跑、跳、爬等各种动作练习。

(4)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每种运动方式。

三、练习通过每组连接的双色板路段,并尝试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障碍物

(1)设置“危险”路段,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练习走30~40厘米高的平衡木。

(2)鼓励幼儿大胆通过障碍,并不断提高动作练习的难度。

四、放松运动

(1)幼儿互相表达成功的喜悦,做放松运动。

(2)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双色板,结束活动。

大班餐前游戏活动教案反思篇十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探索滚球、躲避球的方法。

3、能用眼跟踪、观察物体运动方向的同时,提高快速躲闪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教师手持多个“火球”滚向他们,幼儿灵活躲闪,不被球击中。

【活动过程】

玩法一:全体幼儿站在场地中间,教师手持火球滚向幼儿。幼儿躲闪灵活,不被击中。球的数量逐渐增多。

规则:被球击中者停止游戏一次。

注意事项:奔跑时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评析: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这个游戏基本保持了原来“打野鸭”的方法。但是难度上有变化。

一、是球的数量有所增加,教师手上的球从一个到多个滚向幼儿。

二、是滚球的方向在不断变化。教师在圆圈上,不断变化滚球的方向,幼儿也跟着跑动躲球。

玩法二:幼儿分两队,一队幼儿站在边线上滚火球,另一队幼儿依次排开站在圆圈上,躲避正面滚来的火球,想出各种躲避火球的方法。

规则:

1、只能在圆圈内躲避火球,如果离开圆圈就算犯规。

2、提醒幼儿只能用球滚同伴的脚,不能抛击同伴脚以上的身体部位。

评析:这个玩法注重了幼儿间的互动。幼儿在相互滚球与躲避过程中,要动脑筋玩,随着球滚过来的方向,左右跑动,上下跳动,前后奔跑等,活动的运动量大,幼儿身体的敏捷性得到提高。

玩法三:幼儿分三队,一队幼儿站在圈内,两对幼儿迎面站立在边线上,持球的一队先将火球滚向圈中的幼儿,对面一队幼儿接到火球后再立刻滚出,幼儿滚球速度又快又慢,躲球的幼儿需不断判断火球滚来的方向迅速躲避。被球击中的幼儿与滚球者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滚球的幼儿接到球后,迅速把球滚向圈中幼儿。

2、被球击中的幼儿须与滚球者交换位置。

评析:幼儿由两队变为三队。由于两边幼儿滚球的速度快慢不一,这就需要躲避火球的幼儿对不同方向向先后滚来的火球迅速作出判断,从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体方向灵活的躲避。

玩法四:幼儿分三队,一队幼儿站在前面的起跑线上,两队幼儿在其侧面迎面站立。听到指令,起跑线上的幼儿迅速向前面跑动,躲避从两侧面滚来的火球,以速度最快,不碰到火球者为胜。躲球的幼儿与滚球者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奔跑时注意安全,不互相碰撞。

2、被球击中者停止游戏一次。

评析:这个玩法难度很大。幼儿要从躲避正面的火球变为躲避两侧面的火球。两侧幼儿同时不断将球滚向中间跑动中的幼儿,求得数量越来越多,火力越来越猛,幼儿需迅速判断时机,快速冲向终点,从而成功地躲避火球,这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既要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又要鼓励幼儿反映迅速,身体随着球滚动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