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

时间:2023-12-25 作者:HT书生

二年级教案是老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教学文本。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重点掌握要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一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下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a原来有22人,b又来了13人,c走掉了6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3.请你列式解答。

学生试着列式,教师巡回指导。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35-6=29(人)。

还有谁的列式是和它一样的?举手!

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老师还发现了这样的列式。

22+13-6=29(人)。

同样是先加后减,比较一下!

学生:后面一个是综合算式。

师:是的,这样合在一起算的叫综合列式。

还有谁列的算式不一样?你是怎么列的?

(2)22-6=16(人)16+13=29(人)。

还有谁的列式是和它一样的?举手!

请你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那么综合算式怎么列?

22-6+13=29(人)。

5.金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同样都得了到答案29人,它们在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你仔细观察后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第一组算式,先算来了13人后的人数,再算走掉了6人后,剩下的人就是现在看戏的的人。

第二组算式,先算走掉了6人后的人数,再算来了13人后,一共的人数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师:哦,原来一个题目可以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你们真厉害!那再来看看这个题,你是否能够解决呢!

三、一展身手。

1、储蓄罐里面原来有52元,捐了15元,卖废品得13元,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三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60÷3÷4=7×7+1=21÷3+9=。

…………。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新授例题。

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2。

3、说思路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课堂训练。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学、爱学。

板书设计。

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1、搜集信息。

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几人?2、理清思路。

先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列式计算:60÷2=30(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列式计算:30÷5=6(人)3、列式解答。

答:每个小圈有6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八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九

各位评委: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一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

多样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别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学习了测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

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的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二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三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四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课件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六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七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一要审数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按格式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4)强调检查。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5)合理使用草稿纸。在打草稿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一张写完,再翻一张,估计位置不够不要随意下笔换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打草稿。检查时,也可从草稿入手。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八

(1)合理强化。

在学困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之后,应进行相应的练习。实施练习的首要原则是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化什么;同时,注意及时强化与把握好强化的频率。

及时强化是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使学生新获得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当堂巩固;强化的频率是指根据掌握、回生的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强化的周期,以促进问题解决方法的内化。

(2)分解强化。

为了让学困生形成比较稳定、清晰的思路,我们通常采用“分解强化”策略实施训练,即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步子”,为思维的清晰化提供一个支架,再逐渐将支架拆除。

(3)顺向加工策略。

顺向加工策略,是指不考虑一道题的特殊问题,而是整体考虑该类问题所含变量能组成多少种问题情境,予以全面呈现,一一练习,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知识系统。

(4)在辅导学困生时,要注意强调第四个步骤。例如,一个圆锥形的模具,底面半径是75px,高是100px。它的体积是多少?学困生往往能选择公式v=13sh,但是算式却列成1/3×3×4。原来,他们直觉地认为是三个数相乘,却忽略了公式的实际意义。因此,强调所需条件,提醒关注已知数据常常是必要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十九

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

(1)多读题,缓慢读题,读得顺畅、连贯,划出问题,圈出关键词句。

读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通过语言描述看到问题解决的契机。对于问题意义表征受阻的学困生,有必要指导他们从“指读”(用笔尖指着题目,眼睛看着所指的文字读)开始,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几遍,直至读懂的习惯。进一步,还可以指导他们划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并在句中圈出关键词。

(2)把“大数”化“小”。

例如,一本书共369页,平均每天看41页,多少天看完?对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将原题改为:一本书24页,平均每天看8页,多少天看完?他们往往能脱口而出“3天”。再用“小步子”进行追问: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两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3)联系生活,想象情境。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问题中的“小明”,进入情境,想象自己拿着20元钱去买票。从而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解决问题。以上三条策略,其实就是过去的读题、审题策略,现在依然非常实用。

(4)列表、画图。

表、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简洁、明了、正确地表征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不清楚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来帮助理解。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一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二

随笔写下当时感受,这就是生活,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最近在兴安一小听了一节解决问题,回来后自己想了想。

原来一直以为解决问题的最后的验证和回顾与反思没有什么用处,就是学生自己对这道题的检验,而学生的检验也都是验证自己算的数是不是正确的,今天,备完才知道,验证是在培养学生的另一种数学的思维,有的题培养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有的题就是逆向思维,而验证的时候往往是正向思维,这样一来,一道题就变成了两道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两种思维。本来以为我们上高中学习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对于小学生根本就用不到可是今天备完课后才发现,原来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而已。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少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把老师和学生拍的次数画一画,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个导入环节的练习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打下基础。在探究新知环节的第一个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呈现主题图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四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口答。在怎样解答环节,体现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借助导入环节的经验,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课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对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检验。在第二个例题,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独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环节,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说一说几号作业更好,为什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说到点子上,效果较好。当在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时,学生说是因为求比谁少而用减法,为了不让学生形成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所以我调整了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原来的习题设计是课本上的习题,而改为班级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教学。处理不太恰当的地方:1、在出示主题图时,缺少了有一点德育渗透。2、在更改习题的处理上,有点仓促,如果在处理的细一些,让学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说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而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会更好些。3、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没有小结。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的学习重点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自主探究、使用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活的现实问题情境,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本节课以学生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买面包的计算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创设了现实的情景,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设计上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反馈;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课堂上不足的地方:在用小括号将分步计算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时,应更加注重使学生理解分步计算时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加强分步与综合的联系。另外,在引出小括号时,应该放手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想改变运算顺序所做的记号,从而得出:“可以统一用小括号表示先算的部分,改变原来的去处顺序”这一结论使学生充分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今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二年级学生有一个缺点:书写错误,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园地四里有一幅看图写话,虽然现在二年级的孩子们早已进行过看图写话的训练,但本周我们在进行这个内容的学习时,我依然以此为重点。

在很多人看来,都认为写话难,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会难于下手。难在哪里?从观察到指导、从口语训练到笔头书写、从错字标点到好词的添加、从完工修改到及时点评……每次的写话都需要进行这长长的过程。比现在孩子们接触的任何一门书面作业的工作量都要大,所以时间有限,训练的力度不够,也就更难于看到孩子的进步。但在过去,我们班的孩子进行过每周小事的记录,更多孩子进行过假期生活的描述,早已用笔头进行了训练。虽然每个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但都已经行动起来。所以对于此次课文中园地四里看图写话的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就轻松了很多,这也是课本上第一次正式将看图写话提到要求中来。

首先,我指导孩子们看图,交给孩子观察的方法: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其次,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并重点指导观察假山上的猴子,它们分别在干什么?能具体说说它们的动作吗?这时,有孩子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我马上板书了这组词,再鼓励孩子们具体说一两只小猴子的动作。在孩子们的口语练说之后,他们越说越带劲,因为孩子们的思路也随着发言学生的话语受到了启发,每只小猴子在它们的口中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脑海中。最后再开始动笔了,提示孩子们可以分段而写。第一段可以用几句话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第二段写写重点观察的部分,第三段进行总结。讲完过后,十五分钟,半数孩子就已经完成。我在一边查看中也一边点评,其他孩子也能陆续完成。

看到孩子们草稿中的精彩语句,忍不住记录下来——。

涂思怡:“秋游了!秋游了!小朋友们可高兴了。”(模仿了一年级课文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开头写法)。

毕依然:“让我感到最可笑的是那只坐在假山上的猴子一边吃着苹果,一边把香蕉皮扔到了一只猴子的头上,好像那只猴子还没有发现呢!”(想象合理)。

刘梓婧:“有一只小猴子爬上山顶,很神气的样子哦!哦,它一定是美猴王。”(联想合理)。

后文中还联系了课文《黄山奇石》提到了这只猴子是在“观海”,观“人海”。

王忠奇:“有一只小猴子顽皮极了,它用尾巴绕在树枝上荡来荡去。”(学过的词语能合理运用)。

肖亦然:“到了动物园,他们看见了许多动物,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猴子,可调皮了。”(放在段首,总起全段,再接着重点写小猴子)。

我们在看图聊天、引导孩子们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也会在黑板上记录孩子们说的一些关键词,在聊完之后孩子们进行书写时,这些关键词对孩子们又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很多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说话能力与写话能力是不一致的。其实,对于这种不一致,不用担忧,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可书面表达时受到了很多限制。这是因为思维活跃,想到了,并加以引导就能说得很好。但同时,因为不会书写的字多了,总是被打断思路,要去想这个字怎样写,甚至有更多孩子不喜欢写拼音,而去查字典又会花费更多时间,这样就很容易遗忘前面自己所说过的内容,而忘记了后面应该如何去写。也有笔头表达比较弱的孩子觉得需要写的字过多而懒于动笔。这些现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所以,此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孩子,不能一味埋怨。否则,孩子就不会对写话产生好感。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以欣赏为主。

有的孩子笔头表达比口头表达更强,因为笔头上的东西可以经过自己的精心修改再拿出来,所以调理会更清晰。而口头表达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欲望就没那么强,反而宁愿从笔头上下功夫。无论孩子处于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让孩子正常迈过这个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共同发展。

等到孩子们都在草稿本上完成之后,我接着指导孩子们进行修改,并告诉孩子:好文章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并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修改符号。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每篇写话都是孩子精心创作的结果,我们要学会欣赏与指导,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这是跟随着他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三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图案。

1.观察一下,这两种设计图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每个图案中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的,但左边是外方内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右边是外圆内方,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2.理解题意。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抽象成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就是:思考: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即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右图求的是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即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3.分析解答。知道两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可知,左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由此可求面积;右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可以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学生自己计算,集体订正。

4.回顾反思,理解算法。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图形算一算。学生分小组探究、汇报结论。想一想: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一致吗?代入看看。小结: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外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0.86,而内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1.14倍。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五第9、11题。

观看欣赏美丽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观察两个图案,找出组成两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并找出它们的特点关系。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实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计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例3左图:

2×2—3.14×12。

右图: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四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学年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年度总结是一次向自己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好好把握。下面是一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写年度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把师德

    临床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2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让我们通过文字记录下社会实践活动的点滴,保留下宝贵的回忆。如果你正在写社会实践报告,那么以下这些范文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到了县医院,我的师傅,

    大学生消防安全精彩演讲稿(汇总16篇)

    大学生演讲稿可以是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展开论述的文章,也可以是对自己见闻和感受的表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大学生演讲稿,希望能激发同学们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生命是一支蜡烛(优质23篇)

    优秀作文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那是临近高考的一个晚上,儿子正在

    学年工作计划大全(21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书来指导和管理我们的工作。如果您需要参考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工作计划书范文资料。

    高校教师十禁止心得体会范文(19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职业道路上的一次冷静思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路径。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与时俱进。在本次培训中,还贯

    小学教师课堂观摩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根据学校安排,我暑假利用现代网络观摩

    读简爱有感的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

    我希望我的房间(实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启迪思想和传递价值观念的文学作品,它能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灵感。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计划和总结(汇总14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升经验。以下是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为促进全校安全生产持续发展,避免和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