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翰墨

优秀作文是一篇内容充实、论述透彻、语言流畅、结构完整的文章。看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够引发你们新的思考和创作的灵感。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一

我所在的小山村,该是油茶花开最早的地方了。落霜的日子,是家乡油茶花盛开的时候,那山岗、平畈、村前、屋后、田角、地头不知何时披上了一层白雪。走近,才知道那是盛开的油茶花。

油茶花香气淡雅,花色纯白。洁白的花瓣,金黄色的花心,美丽至极。特别是花儿被露水清洗后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会显得更加亮洁。每年这个时候,花满枝头的油茶林,自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树林里奔跑,在花丛中陶醉。尽管他们平时能吃到很多的美食,但吮吸花蜜才是最惬意的享受。

他们用一根硬杆茅草抽去草蕊,做成吸管,插入花蕊一吸,又甜又涩的花蜜便被吸入口中,甭提有多快活!他们在油茶花花蜜的滋润和甜蜜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待村庄里的屋顶上升腾着密密麻麻的炊烟,村口响起大人们此起彼伏的呼喊,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我爱家乡的油茶花,是它装点了家乡的秀色,是它让我对家乡生出更多的依恋,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那素雅的油茶花。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二

今天傍晚,我来到美丽的三江县城,在一家油茶体验馆体验侗族打油茶。

身着侗族服饰的漂亮小姐姐招呼我们坐在火堂旁体验打油茶。她首先介绍侗家打油茶所需的炒米、花生、姜、葱、猪血、绿豆、糯米和茶油。接着往一个厚厚的小铁锅撒下一把糯米,小火炒至糯米发黄,快速放入一抓茶叶,不停翻炒,随后倒入一壶满满的热水,水烧开后,一勺接一勺舀进一个小船似的竹筛子过滤,装满一罐之后,就分到一个个小碗递给我们。

小姐姐给我们的第一碗油茶,啥都没有,就是一碗又苦又涩的茶水,我喝了一口眉毛都竖起来,真是比药还苦。她看着我邹巴巴的脸笑眯眯的说,侗族油茶讲究“一空、二圆、三方、四甜。”寓意是第一杯希望客人清空所有的杂念,第二杯祝愿团团圆圆,喝了第三杯要方方正正做人,第四杯祝福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按着这个讲法,小姐姐在我们后面几杯的油茶分别加入圆不溜秋的小汤圆、切得四四方方的猪血块以及甜丝丝的红糖。相比之下,侗族油茶既豪华又有仪式感。

喝完油茶,小姐姐告诉我们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父母早逝的侗族姑娘在姑妈家生活,每天纺纱织布,其乐融融。一天,她到邻村参加活动,在那里学会唱侗族大歌,还学会油茶的制作工艺。回家后,她一天三餐教周围的妇女打油茶。一天一天,她越来越出名,人们感叹她长得漂亮,心底善良,心灵手巧,活到99岁的她在方圆百里受人尊敬,有侗家女神的称号。直到现在,每逢初一十五,那里的人们还以香火敬之,油茶祭之。

听了这个故事,我对侗家的民族文化又多了一些认识。美丽的三江,你也想来吗?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三

在我眼里,美丽从来不与艳俗、妖娆沾染,我所欣赏的,是一种清新、脱俗、淡雅的美丽,而这种极为我欣赏而崇拜的,是一种叫油茶清香般的美。

那年夏天,我七岁半,巴掌大的小县城里处处充斥着酷暑蒸发大地和人们身上的汗腥味儿,阵阵的热风吹来无名的花香,和着蒸汽、汗腥的味儿,无不散发出一股子的甜腥味儿。人站在火炉般的大地上,就如固体升华一样,感到呼吸困难,身体轻浮,那滋味儿!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感觉身临其境。

着实耐不住这般的酷热,母亲大人特批准这年夏天的暑假,到乡下来姥姥家避暑。那时,乡下可是个避暑的圣地啊!于是,我准备好行李、打点一下便启程了。

乡下带给我的印象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没有县城里弥漫的乌烟瘴气和嘈杂的汽车鸣笛声,而它带给我的是宁静,虽然时不时的还有知了在树上乱叫,却也不觉得烦心。放眼望去,菜田里绿油油的油菜好似一场梦,一场纯色的梦,美好而又安静。“路是人走出来的”我觉得说得一点也不错。乡下的小路曲曲折折,蜿蜒的尽头也不知道是哪里。小路上覆盖着清晨树叶上挥洒下的露珠,再配上头顶抵我几十倍高的树木和一大片的绿树成荫,望眼欲穿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路边随意生长着马尾草,毛茸茸的,乍一看,毛毛虫哦!一排排错综复杂的小平房,唯一一个红砖瓦顶的,便是姥姥家。

红砖瓦顶的管子上不时的冒出一缕缕云白色的炊烟,升入空中,便再也找不到它了。葡萄架儿上虽然还没有结成紫色的小果实,但现在已经是枝叶繁茂了,一颗颗青绿色的小果实垂挂在上面,风一吹,凉爽的劲掩盖了恶魔般的夏日炎炎,叶子忽闪着,一束束一束束的扑闪着青绿色的小果实却已经摇摇欲坠了。趁着葡萄架下的阴凉,放上冰凉的石桌子、石凳子,无疑,是适合的,一家人坐在上面吃着在寻常不过的家常饭,嗑着、唠着。姥爷有时还会在上面下下象棋,日子过得充足而又简单。

每天清晨,伴随着姥姥挑水、做饭的叮当声,美梦结束了,一觉睡到自然醒。推开门,朝外边美好的世界望去,心情大好。看着银灰色的大门,它半敞着,时不时有清凉的风吹过,混杂着清晨露珠的湿气和露肩林木的香味,一阵清爽跃上心头,耳边传来姥姥让吃饭的声音,只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一种油茶清香般的美好生活,它正是我心中的美丽,一种永恒的美丽。

一晃,几年的光阴流逝了,时光匆匆,它带走了油茶清香般的美丽,而替代它的,是一切机械化的格局,心头荡漾起酸涩的遗憾,因为它再也不复返了。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四

我的家乡在广西省恭城县,这里的小吃特别的多,有糍粑,粽子,水晶粑,油茶,糖粑……而我们这里卖得最火的是油茶,糖粑,水晶粑,艾叶粑,这四种中卖得最火的是油茶,它是排在首位的,每个恭城人都喝过油茶,没喝过的就不是恭城人,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打上一锅美味可口的油茶,据说是玉皇大帝喝的汤,那我就给你说说它是什么制作的吧!

你要先准备“7”字型的木锤,特质的锅,茶叶阁,花生,姜,提前浸泡好的茶叶,油,开水,准备这些就可以了。

首先把锅给烧开,再放油,就把姜拍扁,然后把茶叶,姜,花生一起放入锅中,一起锤打,大约打到茶叶粘锅,闻见一股香味后,就说明打好了,然后用开水一冲,在用锥子搅一搅,在把茶叶阁放在碗的头上,把油茶倒入茶叶阁里,再用锥子挤一挤,一锅油茶就出锅了,喝了一口油茶下去身子非常的舒服。

来旅游的人说了,来到恭城没有喝油茶就不代表来了油茶,有些人说:小孩子喝一碗油茶可以变聪明,青年人喝一碗油茶变得精神抖擞,老年人喝一碗油茶可以长命百岁。

我们恭城还有油茶节呢!快点来参加吧!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五

尝过沁人心碑的普洱茶,品过耐人寻味的铁观音,喝过清爽怡人的龙井茶……可在这众多茶中,最让我难忘,最令我回味无穷的,定是老家陕西那热乎乎的油茶。

它朴实,它香浓,那令我难忘的味道,就像家乡的亲人一样让我眷恋不已。

今年暑假回到家乡,刚走到村口,就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卖油茶哩!”这声音是多么亲切,我便不由地坐到小摊旁。品味着酥香可口的油茶,望着对面空无一人的凳子,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记得那时的秋冬季节,奶奶总喜欢牵着我的小手到集市上去喝碗油茶,油茶摊上总有祖孙俩欢快地笑声。

儿时,每逢村上赶集,我就拉着奶奶高兴得又碰又跳。奶奶胖胖的身躯,被我拽得一摇一晃。离老远我就闻到了油茶的香味,高兴的喊道:奶奶,油茶!油茶!奶奶笑了,忙说:好,好,我们走!”话音刚落,我便甩开了奶奶的手,乐颠颠奔向那家油茶摊。吸引我的永远是那油茶里的花生碎和那焦焦的芝麻。

“给咱来碗油茶!”奶奶用纯熟的老陕话叫了碗油茶。“要得!马上给您上!”只见老板端起一只海碗,麻利地舀上几勺炒熟的面粉,再来上一勺花生芝麻碎,另一手舀起一瓢热水,快速地浇到上面,紧接着匀速地搅拌一下,再抓起一撮葡萄干,洒入里面,一碗热乎乎的油茶便呈现在我眼前。

我小口地喝着油茶,感到全身舒坦,浑身发热,但接着,就满嘴余香了,我喝了几口,便将油茶推给奶奶,说:“奶奶,油茶这么香,你为什么不喝几口呢?”

“因为奶奶想让你快快长大啊!”奶奶答非所问,随即,又一脸宠爱地看着我:“你长大想干什么啊?”“我想当宇航员!”我自豪地说。“好好,当宇航员好啊!”奶奶脸上洋溢着满足,微笑的目光里似乎已出现一个宇航员。

长大后我才明白,当时家里经济紧张,奶奶不肯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她的爱是那样朴实真切。回想起来,我的心如油茶般,热热的,眼里却酸酸的。

“打烊咯!”老板的喊声,使我如梦初醒,怱怱付了钱,离开了摊子。奶奶的陪伴犹如这碗热乎乎的油茶,深入心田,永难忘记。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六

逛商场时,不经意发现了一种东西——油茶。看到“油茶”这两个字,我不由得眼前一亮,思绪瞬间回到了几十年前。

上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无论是什么“好吃的”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一天,到了开饭的时间,我以为,还像平常一样,妈妈肯定还是做“搅团”或者是“驴蹄子”(用玉米面做的一种面食)。这两种饭天天吃、顿顿吃,早已经感到腻歪,早就想妈妈换换口味。可是,那个生活困窘的年代里,日常的生活,吃的大部分都是粗粮,而小麦等细粮很少。由于食物短缺,妈妈也没有办法,只能做一些粗粮饭菜给家人吃。

“吃饭了,快来看,妈妈今天给你们做啥好吃的了!”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和哥哥们凑了过来。只见妈妈给大家端上了一碗碗糊糊状的东西。

“妈妈,这是啥呀,是糊糊吗?”我不解地问道。

妈妈摇摇头,笑着说:“不,这不是糊糊,它叫‘油茶’。”

“妈妈,什么油茶,这里面放了些什么东西,好喝吗?”

妈妈看着我和哥哥,便高兴地介绍了起来。油茶,它是北方人,尤其是陕西人特殊的一种饮食,它是将盐巴、香料等调料和花生、核桃仁、羊油等一起熬制而成。凉却后它就会结成块状。食用时,用刀子将它一块一块削下来,在开水中煎熬,熬制到其成为糊状即可。

闻闻“油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实在是太香了!妈妈介绍着,我和哥哥们早已经垂涎三尺了。一口下肚,一股浓浓的香醇顿时沁人心脾,我觉得,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喝的东西!

为了做这顿饭,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弄来了羊油、花生和核桃仁这些食材,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这些东西可是紧缺的“好东西”!为了让家人吃好,真是让妈妈费心了。

不知不觉,几十年瞬时而过。如今,再次看到“油茶”,不由有一种亲切感,我开始思念母亲,追忆起那令人难以忘却的香醇。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七

我的家乡盛产茶油,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

油茶树,是我家乡最常见的树种。她和松树长期和谐地共存在一起,分层利用空间。而近二十多年来,松树撤出了,油茶树这种灌木却仍然顽强地坚守着阵地。油茶树在园林鉴赏者眼里是非常不起眼的,它没有完美怪异的的树形,没有奇丽色彩,它像一位的质朴的村姑,身穿的是农家自制的粗布衣裳,扎实着马尾辫,顶多插一朵家乡的野花,超凡脱俗,纯天然地生活在那片没有喧嚣的世界里。但它却总是让家乡的人们惦念着。

春天,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油茶树已长出了新绿,家乡的大地便披上了盛装。山山岭岭的翠绿像是水墨画中的景色被渲染过似的,青翠欲滴,捧手可掬,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脱尽尘埃。特别是与树周围的蔓草融为一体,你会情不自禁在草坪上打个滚,或仰卧着从绿锦似的树梢间欣赏蓝天白云,或又转身反扑拥抱大地感受小草的温软。最惬意的是,你突然发现那浓绿的枝头有白嫩嫩的像“白炽灯”一样闪亮的“茶泡”在和风中颤悠着,这使你顿感有了食欲,但又不忍去摘取她。破坏这绿意中的亮丽。

油茶树的夏天和秋天,是她长生繁育的季节。家乡的父老乡亲也似乎暂时遗忘了她,她过着那属于她自己的寂寞的日子。可是一到冬天的“霜降”前后,山野的油茶林里便沸腾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这山里来了,学校也要放一周“摘茶籽”假,他们全天候的在这里摘茶球。他们有的是送饭来的,有的甚至就地做饭,菜一般是现成的,早就准备好熏得黝黄滴油、腌制的又香又辣稍微一蒸的“榨肉”。而小孩子最开心的是在那堆积如山的茶球中嬉戏,象是在泥淖攀爬,又像在雪地里登山,毫不亚于现在幼儿园里的塑料球或气球堆里翻腾。油茶树是“带子怀孕”的,茶籽的生长期整整一年,在摘茶球的同时,人们还可以欣赏那洁白的茶花,享受蜜蜂的哼唱。稍大一点的孩子又多了一份福利,从树下如被褥似的蕨菜丛里折其一枝,抽出芯来,做成吸管,衔在嘴里,把吸管刺进茶花的花蕊中,轻轻地一吸,口中的。甜意,却让你美在心里。更有甚者,带上一个洗干净的小药瓶,把吸进管中的糖液又吹到瓶里,储存起来,在一个优闲的时间,一次性的喝下去,在那年代可算是痛痛快快地享次口福,过一个馋瘾,让你对她在口舌上产生依赖。

但最使我敬仰油茶树的是她的品格。她耐得了凄凉又守得住贫贱而又不忘感恩。油茶树生长过程,不需要特别的照料,常是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尽其天年。她不用高贵的肥料,也不必精心地栽培。她的生存环境也不挑三拣四,不论是肥沃的黑土地,还贫瘠的黄土地,她都能尽情地生长。哪怕是遭受山火焚烧的灭顶之灾,她也要在砍去树身的树蔸上长出新芽,三五年后也要结果。对生活,她一片赤诚,不抱其中的怨枯燥乏味,不诅咒人生的平淡无奇;对环境,满腔热情,她不在乎舒适与恶劣,不计较功过得失。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扎实实地开花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消受自己的花样年华。每年的冬季,人们就会从不同地方回到家来摘茶球。记得小时候,有的年头要摘半个月,还要请亲戚来帮忙。榨油也榨好几天,收益颇丰,我们当地人都称她是“地宝”。那时我读大学每年的学费就靠这茶油。她不像现在种的脐橙那样,费心费力,又是要家畜粪肥,又是要剪枝传粉,又是要病虫害的防治,天天在果园里管护着,盛产期过后,其人生系统还要升级甚至于更新换代。而油茶树最多是每隔三五年翻翻土,当然最好是在下雪天上山把树上的蚂蚁窠划破,让蚂蚁冻死,或是用火熏死带回家喂鸡。她凭借旺盛生命力,顽强强的毅力,敦厚的品格,坚强地生长着,开她的花,结她的果,反哺着和她一样淳朴憨厚农民,回报着这片明净的青山绿水。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八

这几天,终于有空闲了,回了一趟益阳。尽管一个人3个小时孤零零的长途跋涉,但还是掩盖不了我内心的喜悦。这次,我又看到了绿油油、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不禁抬头仰望蔚蓝、没有一丝污染的天空,大口呼吸着新鲜甜润的空气,迫不及待的和朋友一起去抓蝴蝶,躲青蛙,一起尽情奔跑,尽情喊叫,一起闹,一起笑。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难闻的汽车尾气,也没有拥堵得令人窒息的街道,没有高得令人害怕的大楼,没有横七竖八的车辆,没有胡乱摆在路旁的小摊,没有成堆的垃圾。在我梦中梦了无数遍的乡村,在这里,自由自在,想怎样怎样。和一群纯洁,童真的小孩在一起,就是这么开心,就是这么忘我。不用去做好学生,不用提心吊胆的去想有没有小偷。玩了一天回到家,还有热情的家人给你一碗热腾腾的饭菜,然后,让你安稳的入眠。

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人。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就留在我家吃饭吧”这是我到别人家玩,听到的最多得一句话。“我帮你带吧”这是当一个人有事的时候,居民所说的话。这家乡的一景一物,一字一物,都让我爱上了这里。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人!农村的人,就是这么无忧无虑,就是这么快乐。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九

我的家乡那是一鲜为人知的地方。没有高耸大厦;没有美丽的花园;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我还是很爱自己的家乡——上畔。春天,我家后山桃园里的桃花开了。真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似乎在说:“欢迎来到这儿,欢迎来到这儿。”小草们还懒洋洋的,只吐出一点嫩芽儿;害羞的花姑娘似乎还舍不得把自己的美丽让人欣赏,怕别人嘲笑自己似的;柳树姐姐甩着长长的秀发,抽出绿绿的芽儿;来,让我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

一晃到了秋天。邻居家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五颜六色的果子,挂在碧绿的果树上,多美啊!金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菊黄色的桔子。不管是谁来到了他们的果园,都会迫不及待地去摘果子。

家乡真美啊!如此美丽的家乡,我能不喜爱吗?

点评:这是一篇描写家乡的文章,对家乡一年四季的美景都各有特点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且内容丰富,比喻贴切,用词生动,语言充满童趣,行文流畅自如。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十

我的家乡在xx市,我非常喜欢我的家乡。

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例如:龙源古镇、龙泉塔、红河湿地等。特别是夏天的时候,红河湿地荷花飘香,波光粼粼的微山湖简直变成了人间仙境,几万多荷花依次绽放,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简直是美呆了!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但是只要你一脚踏进红河湿地,保证你神清气爽,把所有的烦恼一股脑儿都跑到九霄云外了,红河湿地简直是一个“解暑神器”。

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是菜煎饼,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煎饼,一把菜刀,一些蔬菜,一台电鏊子,其次,把一张煎饼放进鏊子里,把调和好的菜扑在煎饼上,盖上另一张煎饼,金黄色的在上面,白色的在下面,再放上事先切好拌好的蔬菜,例如:火腿肠、洋葱、鸡蛋等,不一会儿,菜煎饼就好了,吃上一个还想吃下一个。

对了,我们还有“花姑娘”呢!它名叫“迎春”,总是在春天开放,因为春天是它的化妆品,而冬天是它的面纱。迎春花露出了笑脸,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在风中点头,在日下绽放......我始终喜欢米黄色的迎春花,因为它是春天里的“辉煌姑娘”。

微山湖上荷花依旧,菜煎饼名扬天下,迎春花随风飘舞......我的家乡张开双臂真诚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做客。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十一

“天津麻花,卖天津麻花喽”路上传来一阵吆喝声。是啊,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美食特点,无论是县城还是城市。我们钟山也有自己的美食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油茶。今天一大清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名叫瑶乡人家的油茶馆,一品油茶的独特口味。

进到油茶馆,浓浓的油茶味扑鼻而来,一位亭亭玉立的油茶姐姐走了过来,热情地招待我们。

一切安排好之后,油茶姐姐开始打油茶了。打油茶的水必须是纯净的山泉水,茶叶也是有讲究的,油最好是鸡油,就连打油茶的工具也有讲究,都是要用铁锅和木槌来打。首先把泡好的茶叶放到锅里炒干水,然后放点老姜和蒜米,用力捶碎之后,放些鸡油下去爆炒一下茶叶和老姜,之后一股浓浓的香味就出来了,再倒些纯净的山泉水,香喷喷的油茶就出锅了。

当然,要想喝到一碗正宗的油茶,还需要有配料呢。有葱花、炒米、花生、香菜、油果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配置哦。盛好之后,这碗油茶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油茶中有些淡淡的绿色,又掺杂些浅黄色;凑近一闻,姜味里带着些油味,配料浮在上面,看了让人垂涎三尺;细细品尝一口,更是了不得,喝到胃里暖暖的。

看着油茶姐姐打油茶是那么的轻松,我也忍不住体验一下。我接过油茶姐姐打油茶的木槌,炒茶叶。我用力搅拌着茶叶,使茶叶均匀地分布在铁锅上,用力一摁,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这就是水分从茶叶里蒸发出来的声音。不一会儿,我的手就累得不行了,几乎把全部的力气都放在了上面,手软绵绵的,再也抬不动了,只好“下岗”,可不能毁了这一锅油茶啊。

看来,打油茶并不容易,需要有耐力和力气,还有娴熟的技艺,才能打出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油茶出来。

这一次的体验,让我品味到了独特的油茶,也让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需要有耐力,才能成功!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十二

在我对家的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每年新春临近,家家户户热火朝天地做果条、煮油茶的情景。

每逢过节,油茶和果条是瑶族人民不可少的食品,这不年关临近,我们家也就开始忙碌些啦。

妈妈在糯米粉里打入一颗鸡蛋加水做成面胚,然后准备了一大锅的芝麻。只见她麻溜的掐一点面团来搓成长条状,让他们在洒满芝麻的簸箕中打几个滚儿,直到浑身上下裹满芝麻方可罢休。

在揉面的时候油锅早就准备好了,等果条做好油也烧得起了泡,就可以放进油锅炸了。果条像一群群游泳健将在油锅中里起起伏伏,并发出"滋滋"的欢笑声,那调皮的香味更是往油锅里钻。我围着油锅转呀转,伸长脖子不时往油锅里望上一眼等待的时光是难捱慢得仿佛停滞了一般,我急切的问外婆:"好了吗?好了吗?可以捞出来了吗?"外婆看了看油锅,再看看心急的我,露出慈祥的笑容:"还没呢,再等等。"第一锅在我的翘首企盼中终于出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根,哇!又酥又脆,唇齿留香。

做完果条又开始煮油茶了,妈妈驾轻就熟的先将茶叶、花生、蒜、姜片准备好,把它们洗净,放到锅中,加一大锅的水煮沸。十多分钟后关火,过滤茶渣。盛到碗里,一碗土黄色、微苦的油茶就做好了。

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吃果条喝油茶。我早已准备好碗,在外婆身后转悠了。大家围在桌边,一边喝着香醇的油茶,品着酥脆的果条,一边说说笑笑。在一年里大人们在,他乡遭受的挫折与委屈,在父母絮絮叼叼的宽慰中,在儿女清清朗朗的欢笑中,在亲情轻轻柔柔的鼓励中坦然释怀,烟消云散。大人们的烦心事我是体会不到,我只管把碗里的油茶往嘴里送,结果烫到了舌头,我赶忙咽下去,那顺滑的口感,浓郁的茶香,变成幸福快乐原之不断地向我涌来。让人感到心满意足。

那果条、那油茶,凝聚着家的温馨,是新年的味道,是丰收的味道,是勤劳的味道……。

家乡的油茶(实用13篇)篇十三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坡的一个小城市,虽然它不大,但是它很美丽。

春天,柳树和小草发芽了,鲜艳的花开出了饱账的花骨朵儿。小燕子从南方飞回这里,停在了水池边的石头上,一会儿飞到这边的石头上,一会儿又飞到了那边的石头,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汶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我时不时就会来这里看那美丽的诱人的景色。来的时候,我都要看看我们种的石榴树。

夏天,我们种的石榴树上结满了红色的石榴,我摘下了一个,扒开了外面硬硬的皮,一尝里面的,好吃的味道就钻进了我的嘴巴里,不甜不酸,正好。接着,我摘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石榴,准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和姐姐们吃。

秋天,黄色的树叶飘落下来,花草都枯萎了,整个森林的树木都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果子成熟了,摘下了一个,一尝,啊!真甜,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果子。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房屋上、树木上都积满了白雪。我欢呼着,哦!冬天来了,冬天来了,可以堆雪人、打雪人啦。刚说完,哥哥就拿起雪打在了我的身上,就这样,我们欢快的玩儿起了雪。

我非常喜欢我这个有花花草草,山山树树的这个家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

    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增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帮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每一名党员

    小学第一学期秋季教学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学进展和学习成果。在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新课标的出台为课堂教学指

    五一超市促销活动策划(通用18篇)

    活动策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一些成功活动策划的案例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五月份是一个黄金周,在全月

    应届毕业生简历制作注意事项(优秀23篇)

    毕业生是指完成学业并取得学术或职业资格后离开学校的人。以下是一些毕业生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灵感。对应聘者来说,好的简历意味着成功的一半,那怎

    自查的报告范文(12篇)

    自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自查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

    护士述职报告版范文(22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全面回顾自己的工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那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尊敬医院领导、亲爱同事

    快乐的感觉真好(热门18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优美,更需要思想有深度,触动人心。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让我开心的事有很多:看书、画画、唱歌,

    师范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优质14篇)

    在社会实践报告中,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

    大学生留校工作申请书(精选14篇)

    申请书是一种向相关机构或组织提出申请的正式书信,以表达个人或团体的需求和意愿。如果你对申请书的写作有所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尊敬的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