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碧墨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8篇)

感恩是一种内心的感激和喜悦,可以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切。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感恩榜样,引导他们向您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感恩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您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灵感。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

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

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

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

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明确:诗歌描写春、江、花、夜、月,重点写月。描绘了一幅壮丽、宁静、优美的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从而概括出所描绘的景色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生发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虽然短暂却又代代相传”的感慨,从而概括出心理美。然后诗人把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但诗人又不直说游子思妇的思念,而是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们的相思之情,继而概括出情感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列举之前所学诗中描写“明月”“江水”“落花”的诗句,分析与本诗所写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这些景色的寓意,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播。

(五)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学生总结,老师补充,总结出本诗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尽情讴歌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将之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优美深邃的境界。

作业:

借助想象,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 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

《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张若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沉,与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其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的笔法、清丽新颖的语言风格,与初唐流行的浮艳诗风截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诗人,都从中吸取过艺术营养。后人还将《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回环、往复、连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调配这些艺术特色,总结为“《春江花月夜》之格”。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写月亮的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二、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皆似霰绕芳甸汀上皎皎扁舟子捣衣砧碣石潇湘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

滟滟霰穷已但见扁舟清风浦上不胜愁不知乘月几人归逐月华摇情可怜楼上月徘徊水成文3、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

三、合作探究

1、欣赏诗的景物美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2、领悟诗的哲理美

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本段引发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3、体会诗的情感美。

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和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相比,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却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了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师导: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作者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学生自由朗诵剩余的二十句。

(2)学生朗诵。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层,写游子想家。全体男学生诵读。

(5)男生诵读。

(明确: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如此美丽,可思妇和游子就在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将逝,真是令人感伤之至。)

(7)引导学生分析“尽”、“复”、“沉沉”、“无限路”“摇”等字词。

(明确:人有情而江水绝情,江水滔滔向东流啊,春光快被流“尽”了,一个“尽”字真是痛心极了;人有情,而月绝情。月却又一次西斜,将要坠下去了,一个“复”字,说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游子的心情折射吗?。“无限路”表面是写路,暗指游子遥遥无归期。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两地相思永恒。)

(四)“赏”月诵诗:

1、这首诗歌主要描绘哪些意象?

(明确: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月是整首诗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诗人对宇宙的感叹,也是借助月引发出来,思妇游子的思亲怀乡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触动。所以,月在诗歌中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了。)

3、诗歌中各处的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法?

(明确:月初升迷离美妙(高亢)——月中天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月西斜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月落游子想家的哀怨(哀伤)。)

4、自由读这首诗,读出这种美来。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低落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1、搜集与“月”相关的诗句。

2、背诵全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和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相比,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却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了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师导: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作者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学生自由朗诵剩余的二十句。

(2)学生朗诵。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层,写游子想家。全体男学生诵读。

(5)男生诵读。

(明确: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如此美丽,可思妇和游子就在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将逝,真是令人感伤之至。)

(7)引导学生分析“尽”、“复”、“沉沉”、“无限路”“摇”等字词。

(明确:人有情而江水绝情,江水滔滔向东流啊,春光快被流“尽”了,一个“尽”字真是痛心极了;人有情,而月绝情。月却又一次西斜,将要坠下去了,一个“复”字,说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游子的心情折射吗?。“无限路”表面是写路,暗指游子遥遥无归期。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两地相思永恒。)

(四)“赏”月诵诗:

1、这首诗歌主要描绘哪些意象?

(明确: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月是整首诗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诗人对宇宙的感叹,也是借助月引发出来,思妇游子的思亲怀乡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触动。所以,月在诗歌中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了。)

3、诗歌中各处的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法?

(明确:月初升迷离美妙(高亢)——月中天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月西斜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月落游子想家的哀怨(哀伤)。)

4、自由读这首诗,读出这种美来。

四、课堂小结: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低落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五、作业:

1、搜集与“月”相关的诗句。

2、背诵全诗。

附诗的大意: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上的一篇诗歌,其作者是张若虚,他的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此诗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评此诗为“孤篇盖全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的教学设计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出发,通过听、读、品、写,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反思这堂课,有得也有失,感受颇深。

成功之处:

巧妙新颖的导入语。人们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导入语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同一般。本课我将导入语设成一副画面,让学生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带动了学生对月的意象的思考,从而为本课月的象征意义做热身。

写作环节的设计。在学生两次阅读后,对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让他们选取感兴趣的有关月的诗句进行扩展训练,无疑为了让他们通过想像描绘出作者在诗中创设的优美意境,进一步把握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且此环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唤起了他们积极思考探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足之处:

诗歌读的过少。诗歌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尽管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朗读教学,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未能采取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因为读的较少,学生思考的就过少过浅,师生生生互评的也就少了。

课堂环节未能达到“有序与无序”的完美结合,未能引导好学生吃透文章难点。本文的难点意在理解本诗的景情理如何交融的,尽管学生在课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课后我问及此诗为何能“盖全唐”,学生依旧说不清楚。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此诗中月的不同象征意义和其他诗进行比较,从而难点解决。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板书: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课外延伸:

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喜欢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意象含盖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文档为doc格式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析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想象,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

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两课时

(一)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探究法讲析法和点拨法

2、教学用具:音频资料图片多媒体

(二)教学手段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使学生在吟诵中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奥运会昆曲《春江花月夜》

2、导语: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首昆曲么?(《春江花月夜》)没错,就是这样的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篇诗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也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登上那顶峰上的顶峰,去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3、了解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二)整体感知,充分阅读

1、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感受作者心境与表达的主要情感。

2、通过默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相思之情,引出作者在看见美丽壮观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所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3、让学生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并指导学生找出月的变化规律,从而导出文章线索——月。

4、通过月亮位置的变化为学生们描绘一幅“月亮变化图”,并以此为参照,深入赏析课文。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

1、找三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当月亮随波而生的时候,诗人看见了哪些美景?

(2)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可用原文)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体现世人所不能解答的疑问,从而引出诗人笔峰一转,将对世间的疑问转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即诗人后来所想到的,感叹“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的短暂,而人类历史繁衍的永恒”,体会诗人“哀而不伤”的情感态度。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江月

花张

月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

夜虚

(位置变化)

相关范文推荐

    给同学的毕业赠言英文版加翻译(优秀18篇)

    企业标语要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增加销售额。编写标语后,要进行市场测试和反馈收集,及时修正和调整,以确保标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接下来,请看一些经典企业标语的案

    诚信演讲稿格式(模板12篇)

    演讲稿需要注意语言简练、简单易懂,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还在苦恼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广播稿吗?不用担心,以下的范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经验。诚信演

    会计爱岗敬业心得体会(汇总8篇)

    读书心得是记录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实习心得范文七:奋斗的足迹会计爱岗敬业心得体会篇一19__年,我来到百货大楼

    最新竞选生活委员发言稿一分钟(通用13篇)

    励志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合理结构总结文档,将重点和核心内容突出展示。以下是一些励志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

    2023年幼儿园升旗老师演讲稿 幼儿园冬至的国旗下精彩讲话稿(通用9篇)

    即兴是一种对即时情绪和感受进行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幼儿园升旗老师演讲稿篇一尊敬的

    小区业主委员会工作报告(优质8篇)

    通过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所要报告的内容和要点。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辞职报告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小区业主委员会工作报告篇一1、7月7日前完成

    最新向日葵花语的唯美句子 向日葵花的花语(优质20篇)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它是建立在诚实守信、承诺兑现、言行一致等基础上的。诚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有效沟通和信任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的

    2023年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优质13篇)

    教师总结是评价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工作表现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考试总结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反思自身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如何写出一篇较为完

    2023年秒的认识教案(通用20篇)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秒的认识教案篇一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包括直

    2023年怀念过去说说短句(优秀14篇)

    就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入职后要关注公司的发展动态,积极适应变化,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些精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