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的夜晚片段 伤心城市的散文随笔(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文锋2023年城市的夜晚片段 伤心城市的散文随笔(优秀8篇)

自我介绍通常需要简洁明了,清晰表达个人信息,避免过多冗杂的细节。岗位职责范文四:担任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执行和控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一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历史也是这样的。历史的变化,短时间内不易察觉,日子长了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树木体内的年轮,地层的累积以及一个个朝代的兴替和字的演变,都向我们完美地展现了岁月的飞逝之快。但它也清晰的记录了一些惨无人道的,令人回想起来痛彻心扉的事实,比如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明朝司礼太监朱瑾,清朝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秦长城,明长城的修筑和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的这些,无不是用百姓的血肉之躯来完成的。但历史总被篡改。

不管历史被怎样的修改,不管当朝者怎样的掩盖事实······但历史的转盘会一折不扣的转下去,岁月的史书会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以最真实的语言来书写这铁证如山的事实!是的,我们人类总是在逃避问题,不愿去正视过去,甚至还想要掩盖事实。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它绝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改变。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转,变化,发展,历史也是这样的。正所谓,有历史才会有经验,有经验才会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现如今的新时代。比如,如果没有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和民族解放的运动的胜利的历史,那么我国也不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更不会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的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

历史就像雨中黄叶,腐烂了又会渗进泥土,成为未来新枝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它的生命会以新的方式来循环延伸,永无止境,就像轮回一样,一个接一个,永远哑无尽头。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二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自己建筑性地标,它是人文的,蕴含着这座城市内涵。“海大一号桥”就是海东这座新城的新地标,它的全称是“海东大道一号特大桥”。

海大一号桥,位于海东城市核心区西,跨越湟水,连接了朝阳山麓的中心城区和南岸的职教片区,并高高跨过民小一级公路、鲁大复线、兰青铁路,把海东城市大道和109国道紧密连接起来,全长达一千二百米。

无论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无论是傍晚还是晨曦的哪个时段,都喜欢漫步在海大一号桥上,因为站在这座桥上就会把整个新城收揽于眼,看朝阳山红,仰南山积雪,望湟水蜿蜒,瞰脚下车流。

春天的`脚步临近时,沿海东大道走向特大桥,一路鲜花一路绿,身居大桥之上桥两侧芳草碧绿,桥下湟水漫流,一幅人间仙境,自己则是景中人。夏天热浪侵袭,站在桥上,凉风习习,甚是清爽。秋风吹来,金黄铺地,桥周围又是另一种景色,俯瞰桥下野鸭嬉戏,仰望桥顶蓝天白云。冬日来临,桥面落下一层白雪,把整个大桥银装素裹,走在桥上,脚踩一路图画,倾听一桥的“咯吱”。

早晨,东升的太阳把大桥照的金碧辉煌,远远望去如同蛟龙横卧在湟水之上,那象征“中国尊”的高百余米的桥塔如同羞红脸的少女迎接着晨练的人们。傍晚,这桥更加好看,七彩灯把整个大桥打扮的富态典雅,高高的“中国尊”桥塔,红黄相间、凹凸有序,又似五彩之中曼妙的窈窕舞女。

每每在周末或在假日里,或漫步、或驱车在桥上,去体验这不同季节,不同时光中高高在上的感觉,望眼新城飞速的发展,享受这个时代的美好生活。

我的城市这座桥,富含了这座城市的幸福。凝聚了这座城市的特色。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三

在中国的某地区有一座空中城市,这里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广州。这个城市固定在半空中。

为什么要把城市固定再半空中呢?因为有些地区都出现干旱现象,为了确保人们的饮水问题,就把城市升到半空中,好把地下水抽到每家每户的水库里,这个水库占地面积只有鞋盒那么小,因为这些地下水很脏,所以要经过几分钟过滤,而且每当水库的水用完了,地下水就会接着把水库装满,这个虽说不是一些发明,但可以方便居民用水。除了抽地下水之外还可以种植水资源,用什么种子种植呢?那当然是用一些水果种子,每10颗种子十天之内就可以种植30吨水,因为这些土壤用的`是压缩土壤,每一颗土壤里面有很丰富的水源。还有人工降雨,也可以帮助水资源。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个空中城市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因为空中有一些压力,所以那些压力都被压到地下,接着就会变成新鲜空气。

我们都知道天空的氧气很薄弱,所以穿的、卖的都是有氧气层的衣服,它通过身体传到身体需要氧气的部位。建筑楼房用的红砖也会传播氧气,不仅仅是这样,它还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和冬暖夏凉的功能。

这里没有交通工具,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可以在空中飞翔,像在水中游和坐飞机的速度而且还很自由呢!这里还分别分了通道和道路。这里的居民,无论是吃的、住的都很放心。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四

人都说城市彻夜不眠,这话我本是相信的。但在我动笔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城市是睡着了的,至少,它打了个盹儿。

这一时刻,凌晨五点三十分,在我所处的这一小小的场域来说,属于城市的嘈杂与喧嚣纷纷退却,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城市像一个熬夜贪玩的孩子,终于耷拉着眼皮,悄无声息地睡着了。

城市睡着了,嘈杂与喧嚣没有了,一些平时被掩盖、被淹没的声响却清晰起来,就如这婉转的鸟鸣。刚开始,奏出的是“曲瑞缺缺缺缺缺,曲瑞缺缺缺缺”的调子,悠扬绵转,抑扬有秩;一会儿,又变成了两个音的急奏:“曲瑞曲瑞曲瑞”,促急连续,似是分别在即的恋人不舍的呼唤,又像是脚步踉跄的小儿在前面疾跑时,在后面追赶的母亲的急切呼唤;待会儿,又变成连续不断地“戏嘘嘘戏嘘嘘戏!戏嘘戏嘘戏嘘”,不知道是看到谁做了羞人的事,在戏谑讥笑呢;不多会儿,又变成了“缺缺缺缺缺趣”的调子,最有趣的是那“趣”音,在连续的平音之后陡然来一个降音,让人魂灵为之一紧,瞌睡觉意陡然不见了踪影,只觉得整个世界,满满地都是清新的鸟鸣,这个世界,更加幽静了。

即使它不是诗人,肯定是一位歌者了。听,它的清音独唱竟引来了一批粉丝: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在呼朋唤友,说着,走走走,开唱了,去听,去看。另一对,似乎是姑侄,是小侄女跟着姑姑来的,不过应该姑姑走得快,小侄女追赶不上,急得一个劲儿地叫唤,姑姑,姑姑,姑姑等,姑姑等。

演唱在继续,引来了更多的观众。灰喜鹊应该是个粗鲁莽汉,听到得劲处,竟忍不住亮开嗓子,喳喳嘎嘎地叫起好来,就像一位暴发户进入了交响音乐演奏会一样,不懂得静品,还以为是进了某个三流明星的演唱会现场,只管自己可劲儿喊叫。这立即引来了一众麻雀的集体讨伐,它们叽叽喳喳地批评灰喜鹊的粗浅和不懂礼仪。灰喜鹊似乎也知道了自己惹了众怒,没了声,但不久后,听到得意忘形,又故态复萌,叽叽嘎嘎地叫起了好。

那歌者,我平日从未见过其形貌,也是第一次听到它的歌唱。它是谁?它长什么模样?我打开窗户,试图寻找它的影子,但推开窗的那一刻,远处马路上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嗡嗡声,建筑工地上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随着一股晨风迎面扑来。嘈杂喧嚣再一次统治了这个世界,城市完全醒来了,演唱会也完全结束了。

麻雀们似乎意犹未尽,还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学问不高的,酝酿半晌,才说道,唱得真好。那个有学问的则赞叹:可谓绕梁三日。说完,引来了其他麻雀的附和。而姑姑还是那个姑姑,似乎只顾着自己走,让落后的小侄女又一个劲地急喊:姑姑,姑姑,姑姑等!灰喜鹊呢?似乎觉得自己在演唱会丢了面子,喳喳两声便没了声,应该是懊恼自己真笨呢。

向窗外望去,歌者不见踪影,但触目所及,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上,满树淡粉的梧桐花与绿叶相间,在晨风中招摇,显露着春之蓬勃与葳蕤气象。

那歌者,该是栖居在梧桐高枝上的隐士吧?该是晓梦初醒,群动未起,那属于山林的基因让它本能地鸣叫了起来了吧?那一刻,钢铁水泥的丛林和它无关,灯红酒绿的繁华和它无关,寻吃觅喝的奔劳也和它无关。它的眼里,一株梧桐便是整片山林。它像那些生活在山林田野的同类一样,只想对着朝阳,隔叶而鸣,自在地啼。

那些贪睡的人呀,那些急躁的人啊,那些满腹心事埋头苦奔的人,不妨早早醒来,放下心事,放慢脚步,于凌晨时分,在城市睡着的时刻,用心聆听,这场如天籁的演唱。

嘘,别出声,你且静静地听!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五

城市的夜晚,是某些人眸子里的贪婪,却不是我的期盼,想起家乡的老妈妈,情不自禁地泪水在眼里打转,又让人不由自主的寝食难安……赡养不是负担,鸦有反哺之孝世代传,伺候老人是儿女的责任我甘心情愿;可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告别熟悉的伙伴,不背井离乡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城市的夜晚,灯红酒绿甚是好玩,可恋人的心事谁会看穿?峰回路转,思念的路程有点太远,貌似山路九拐十八弯;虽然城市霓虹灯璀璨,点亮了黑暗,点亮了港湾,却照不亮家乡的庭院,赶不走身边的孤单。伊人隔着万水千山,牵挂翻山越岭累得满身是汗;思念是世界上最勇敢,无论距离如何远困难如何多都敢翻攀;虽然牵挂的远方看不到岸,可是思绪义无反顾使劲地追赶;爱是一份激情一份永远,是男人责任就要勇于承担!

是谁在我世界里呼唤?犹如黎明的太阳驱走了黑暗,让我的天地不再混沌不再平淡;让我停止了在虚拟网上的神侃,不再夸夸其谈。没有爱情的陪伴我日子真的好简单,忧愁郁闷不敢来侵犯,得过且过有点僧道的风范;稀饭一碗,油条二根这就是我的早餐,一个疲于奔命的流浪汉,对待饮食还有多少选择权,背井离乡欲把梦想圆,餐风饮露早已习惯!没有爱情的日子我真的好茫然,整天就像丢了灵魂一般,除了上班下班和睡觉就是吃饭,美丽的青春年华任凭她在岁月的蹉跎中锈迹斑斑,我的心仿佛坠入无底深渊,不是被幻想和思念填满,而是深深地掩埋着遗憾!

城市的夜晚,浓郁的思乡烈酒将我紧紧地纠缠;我没有为昨天的一事无成而埋怨,也没有对明天的到来有丝毫怠慢,收拾好记忆里琐碎和现实中的懒散,我要为家庭的幸福而战,要为光鲜的爱情撑起保护伞!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六

时光蹉跎了岁月,风霜淡忘了流年。二十四个春秋如同一场午夜的电影,很快的就人走茶凉了。忆往昔就如一幕幕的电影,一幕正在上映,没有悲喜的结局。历练将自我由一个懵懂的无知孩童幻化成历经沧桑世事的悲情浪人。蹲伏在某个角落,舔着自我的伤口。

我还没有结束无止境追逐,谁可知晓永恒有多恐怖?熟悉的城市,似曾相识的街角。流年雕饰的建筑,再也觅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往返的穿梭于此,心里一片空白。眼前熟悉的景物,熟悉的路口。却无奈的纷踏而来,痛彻心扉。谱写泛黄的日志——伤心城市。

游走在繁华的大都市,折射在满目疮痍的伤心地。累,却无止息。继续步履蹒跚,却从未回头。有关你的痕迹,抖落一地,伴随一曲伤心城市。时刻能够抹杀一切,一阵风吹去你的一切,想擦掉有关你的记忆,不剩下一丝的痕迹。厦门是一座很美的城市,于我来说却是一座空城。

为一个人来一座城,伤心人伤心城。茫茫人海,我只是沧海一粟。由相遇、相知、相离、到心灵独舞,终是一场奢侈的宴会。谁都无法抗拒曲终人散的结局。彼此终成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想着想着,不争气的泪水划过脸颊,模糊双眸,轻轻的滴在屏幕上,模糊了你,也模糊了我。心灵再一次明白,忘记你,真的好难。也许我能欺骗所有人,但是无言的现实让我真实重现。

如书涵深,似情流浅。那些黄昏并肩看夕阳,夜半临场谈风景,镶嵌在天一邂诟。如前让我深陷其间繁花似锦,而今言谈半句方为多。言语凄凉似寒多,擦肩而过头不回。也许只有伤心人才知道难过,也许只有心碎的人才知道心痛。回忆起来,我走的好累,心伤款款,我心有不堪,我怎能奈何?离开,就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把所有的心伤都埋在心里,那根玄,不允许任何人触碰!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自古多情总被无情伤。感情线断裂,飞的在高也会掉下来。感情的戏,我没演技。闲暇之余,用心领略别人的故事,流自我的眼泪。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能够放下。童贞的记忆已经退却,遗忘就是愉悦。回到两条平行线上,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谈不起的情,伤不完的心。当风干的'伤口,痛过后就不会觉得痛了,有的只是一颗冷漠的心。不问世事,轻言瓜秧的浪人归途。

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风景的含义,生活就如一面明镜,你哭他哭,你心碎他也心碎。太多的往事困扰着我的心,太多的记忆让我痛彻心扉,太多你的话,让我不能忘怀。那么在意你,而应对而今我的状态,经常酒醉胡言,伤其心,不能控制自我,不得不以最残忍的方式结束。从未想到要去强迫你做任何选取,其实当初呈现的那道选取题,只是一个借口,期望你选取。这样我才能够心甘情愿的离开!可一切到最后还是我的那个选取,所有的一切,风无情的撕裂,留下无垠的伤。独自演绎一场离别,惊梦魂断!

漆黑的夜晚,天使的翅膀在放飞歌唱。回不去的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城市的灯火,一次闪亮。寂寞的霓虹灯远远近近的闪烁着,车流如水,逝去的感情犹如夜色中十字路口的霓虹灯,寂寞红了、绿了。在这个伤心的城市,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从起点到终点,划一个美丽的圆,我把自我困在中间,逃离这座城市,再次踏上我漂泊的浪迹生涯。我用真情建造的城堡轰然坍塌,我被流沙掩埋,疼痛的呐喊都无声可发。

如果能够把校园的风景刻在心底,杨柳依旧在天回河畔婀娜。所有的回忆都随之而去,就如同劳燕分飞的恋人,只能彼此各自找寻归宿。我只想找一个永不打烊的酒家,把酒言欢到明年。

佳人音讯全无,故事断了下文。

开心又一天,不开心又一天。而我宁愿伤悲每一天,没有人懂得我的情绪。华丽的转身,洒脱的别离,换来的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伤心人。在你的世界里为你开心的人千千万,而愿意为你伤心的人却没有多少,就让我做你心里为你伤心的人吧!

当所有的情愫繁花已被冷雨打的残红飘零时,又何苦扰了别人,伤了自我?

昨日只是一个回忆,让咱们忘记;这天是那么真实,让咱们好好珍惜;明天充满期望,让咱们勇敢应对!

听悲伤的歌,看愉悦的戏,浏览空间那熟悉的动态。走完同1条街,回不去的两个世界!

寄语:

伤心只是短暂,愉悦将要来临。用咱们火热的心,拥抱生活,拥抱完美明天!

三:伤心城市,伤心夜

夜已深,感觉自我依旧是那随风飘摇的风筝,风停留的那一刻,又是一个堕落的开始!

想着,想着,突然感觉双眼朦胧,依旧的茫然,是否还是破罐子破摔?是否依然日复一日颓废的生活幻想着哪天的美丽邂逅?呵,呵呵,感觉自我真的很好笑,狼狈,秒秒钟都有一种想拿起石头砸自我的感觉!

用手拍了拍自我的头,发现原来砸自我也是需要勇气的!回到现实,钱,面子,欲望,尊严;假,好假啊,以前所向往的生活,向往的地方,原来和此刻相差十万八千里!

今后的我,路在何方?继续幻想?还是认真投入这个社会,不想太多?钱是什么?为什么人要活得这么被动?人太多了,我觉得不是一件好事,或者说,其实作为一个人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吧!要想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东西太多,种种,其实,作为一个人,我只是不想活的这么被动,人生就应是很完美的,为何感觉活的这么匆忙?活的这么累?一天天,一年年,我有多狼狈!

这几天左眼皮总是跳,也不知道是跳什么,或许又有什么不好的等着我吧?但是,人生到如此狼狈的地步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害怕的了吧?无非是找个网吧,上几天几夜的网,无非是找个夜晚的大排档,吃吃喝喝醉一夜到天亮,明天的明天,依旧的生活,依旧的漫步行走!

人生路啊!何时才会有真的改变?才会有新的生活?

伤心城市,伤心夜!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七

河岸上的灯亮起来了。一个个孤零零的,映在不会晃动的河面上,灯影好像定格了一样,在演绎着一个城市的落寞。独自背着书包,穿过一道道未曾变过的街,那些熟悉的街角,那个等待了多少次的路口,和如今那些陌生的人。

在桥上瞥见一只小狗,卷卷的毛,蜷缩在桥梁的一角。我不知所措的望着它,想起了刚路过的那个流浪歌手,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里,用凄哑的歌声讲述着太多的无奈与酸楚。

又固执的走回了这片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已经记不起四年前我13岁时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茫然,还有那时对这个城市充满的幻想与好奇。习惯的回到了还有这个熟悉到似乎有种归宿感的网吧,释然的坐下。它见证了我太多太多不眠的夜晚,还有那些忘不掉的日子。

夜是越来越深了。

白日喧闹的网吧,终究还是陷入了沉寂。我想逃避那些沉沉的记忆,那一切一切的曾经。我怀念的,总是伤及记忆的最深处,明明是很清晰的思念,而分离似乎更确定的要我接受。看惯了多少没有你在身边的风月,发生了太多没有你在身边的故事,我却总不能转回面向你的遥望,固执的守候着一曲断裂的鸿歌,还有黯然了的月华。不知道又一轮的满月能不能映出我思念的脸庞,能不能把我的祝福带走。

想睡觉了,忘不忘的掉,毕竟,明天,又快要亮了……天亮了,对自己说,晚安。

城市的夜晚片段篇八

在中国,提到海滨城市,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除去海南岛,大概也就剩青岛和大连了。它符合人们对蓝天碧海的所有想象。不管你是去多少次,也不论你在青岛逗留时间是长是短,青岛给人的印象总是空气里面带着海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既然到了青岛,照例是要看海的。虽然还未进入正式的旅游旺季,但五四广场、栈桥、海滨浴场里仍像一个闹烘烘的市场。好在喧哗声随即被海风吹走了,迅速被海浪拍碎了,席卷在浪花里。天热了,风知道,水也知道。没见过青岛之海的朋友们惴惴的走到岸边,想采撷一朵浪花,但很快被扑面而来的波涛吓坏了,来不及躲开,波浪已经劈头而来。尖叫着,恐惧着,兴奋着。

已经是第三次来到青岛了,我还会有新的感受吗?

好在有些自由时间,可以避开热闹的旅游景点,去鱼山路,青岛最文艺的地方走一走;去那些隐蔽在城市角落里的书店逛一逛,赫然发现,这座陌生而熟悉的城市,在另一个时空中如同洒满海面的月光碎片,熠熠生辉。

《墨子》里有“墨子寄于太山”一说,这里的太山经考证是青岛崂山,墨子成为最早客居青岛第一代学者。李白在济南正式“入道”,从此“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成为一个道教徒。

唐人李白来到东海边的崂山,赏日出,观晚霞,好不惬意。

宋代苏轼在山东密州做太守,密州的辖境就在今天的青岛一带。苏轼任职密州期间,作风简朴,史载“斋厨索然”,并且还经常在荒郊野外效法屈原大夫“采杞菊食之”,不失潇洒本性。

这些都只是史书里的一笔,时人对青岛的认知大多来源于近代,在那个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难时期,青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德国人的盘中餐。青岛的文化特征便成了舶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合,这一点全体现在了青岛的欧陆建筑上。几乎每个第一次来青岛的人都要去八大关转转。

1930年,杨振声成为国立青岛大学的校长,于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带有欧韵风味的青岛,便与当时国内活跃的知识分子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青岛,俨然是一个文化重镇,作家、诗人、学者们的群居之地。

闻一多与梁实秋,一个是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一个是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各策手杖,沿鱼山路缓缓而行,娓娓而谈,风神潇洒,他们也许是在下课后观山望海,也许在讨论学术和诗歌,走在通向国立青岛大学的路上,隔着岁月的沧桑,我仿佛能听到两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者爽朗的谈笑声,他们的脚印留在了山海之间的幽静的小路上,他们的身影化作雕像,激起无尽的追思与怀想。

腼腆的沈从文忐忑不安地走向讲坛,他的脸因拘谨而红红的,看了一眼讲台下的学生,心不由得发慌,于是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等几分钟”……此刻在青岛大学教授写作的沈从文,处于热恋中(他在上海中国公学看中的女学生张允和此时在青大图书馆任职),依然孤独而决绝,无窗斋里,在激愤中创作。1932年8月的一天,28岁的巴金来访,在沈从文的无窗斋里住了一周,两人在樱花林里散步谈话,“有话便谈,无话便沉默”,这种深深的友情和无言的默契,令我神往。

梁实秋认为青岛“天时地利人和,宜于居住”,沈从文也说气候好、景物宜人,宜于写作,他在此创作了以青岛大学为背景的小说《八骏图》,老舍在这里创作了《骆驼祥子》,洪深在这里创作了剧本《劫后桃花》,王统照的小说《山雨》也是这里创作的,萧红萧军也是这里创作他们各自的处女作《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应该说这一批人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拓荒者,他们为青岛注入了学术的氛围、文化的活力。

八十多年过去了,青岛的海风依旧,青岛的老房子依旧,但青岛所有的一切,白云与流水,沙滩与明月,樱花与红楼,胶州湾与崂山,都带着一层人文色彩。

这就是文化的青岛,而青岛也总能给一次次前往的旅人不虚此行的惊喜。

作者:徐公

公众号:徐公桃李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