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实用10篇)

时间:2023-09-05 作者:文轩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实用10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一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平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 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第二次月考中关于人民解放军取得内战胜利的原因等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二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一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综合多种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定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以小见大,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这节课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课点睛之笔是对《马关条约》的教学,教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如我在课堂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用这种颜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符合学生的从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应该对我的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中,不帖标签、不灌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阐释与理解,给历史必要的宽容,现实的回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的魅力;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润物细无声”,我想,这恰恰是思想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核心知识,相信学生不必于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诚然,因为是一节“原生态”的课,也有瑕疵,如时间的把握、教材的取舍、语言的过渡等。好在叶谰教授早说过,真实的课总会留下遗憾,聊以自我安慰。不过,伴随阅读而生、不乏亮点的教学设计,足以给自己更坚定的信念:教师生涯,阅读作伴。

本周我校组织了第一次月考,现针对这次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1.命题符合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一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认知水平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漏题。

2.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体体现在第一题、第三题上。

3.试题体现了灵活性,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出发,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体现了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问题

一、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积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有许多时候是跨节授课,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3、历史故事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很少应用,今后的历史课中应适度调整。4、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有的知识点,讲课中根本没有提到,结果学会无从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2、月考前时间紧,内容多,期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差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总我应作到:

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老师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平时上新课过程中,课后作业中可适当安排一些回家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合作完成。

6、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昧的说好。

另外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老师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多接触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一些在历史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让学生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兴趣。

5、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全新,而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还相当有限,还有待于我们全体老师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而在教改中求发展。

本次考试虽已结束,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我将加倍努力争取能打一个翻身仗。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三

这学期由于特殊的原因,学校给我安排了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对于非专业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仔细一算,从学校毕业后一直都未翻阅过与地理相关的书本已经有十来年了。心里除了紧张之外,多半就是担心了,担心自己上不好这门课。

虽然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中国的区域差异,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应该更加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但是在做课程的教学计划是就面临很大的问题。面对这仅有四章的内容,如何讲解,如何上好这门课?怎样进行课时安排?着实让我很头疼。好在有许多热情的同事,是他们帮我分析问题,又耐心帮我解决了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上存在的问题。

正式上课后才发现,虽然八年级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了,但对于初中地理在中学的地位,大多数同学对地理的认识不够,所以许多讲过的只是由于课后没有巩固记忆,早已被学生忘记了。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在备课、讲课之前,从感性材料入手,吃透教材内容与

新课标要求。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教法学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如何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从而树立应用知识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课是,由于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为您编辑]所以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感知,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通过上网查询还发现了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四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党课学习以后,应组织的要求,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我们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这次实践活动是经过小组讨论后,最后决定把这次的活动内容定为与党校班主任刘老师的一次座谈。刘老师长期担任文学院党校班主任的职务,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能邀请到他与我们座谈对我们来说这是难能可贵。我非常珍惜这样一次能与优秀的老党员面对面谈话的机会。

活动定在下午的两点十分开始,刘老师准时到达了会议室,听其他同学说老师早上也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十分辛苦,中午吃了饭就赶了过来。做为一个快70岁的老人,他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我们感动。座谈会正式开始,刘老师首先向我们提出了此次座谈会的四个主要问题:1.正确的入党动机。2.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3.向优秀党员学习4.退而不休,继续为党工作。

刘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他入党的过程: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在高中,当时是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书,认为入党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同时对共产党存有感恩的思想。因为自己从小吃苦,是共产党解放了自己。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劳动,在1961年的3月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自己的入党动机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最先开始的光荣和感恩之心演变成了“为共产主义奋斗,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刘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九十年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入党培训班也没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条件主要是要学习好,工作表现良好。刘老师在大学期间一直属于佼佼者,在1963年5月4号被评为五好学生团员,在1964年被评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在1964年到1965年期间的四清运动,又通过社会活动锻炼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在1965年6月18日党支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大学四年下来一共就发展了2个党员。在1965年刘老师进行劳动实习接受考验,调到高等教育厅工作,后来因为“”的影响,于1970年才转为正式党员。

刘老师苦口婆心的说到:“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首先成为合格的党员。牢记党员的义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刘老师在这么多年的任职期间获得了荣誉无数,他拿来了其中一小部分奖状给我们学习。两个被评为优秀党员。其实刘老师在20__年就退休了,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返聘刘老师回来工作,刘老师义不容辞。“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好什么”刘老师这样说到。这样一位优秀老党员确实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位同学向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刘老师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入党的功利性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衡量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刘老师说的很对,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每一名企盼入党的同志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个座谈会,大家似乎都很意犹未尽,因为在这一次的座谈会中我们解决了许多自己以前对入党的困惑,同时也对入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次座谈会对于我来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现在我认识到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党员,让自己慢慢的成熟,在实践行动中实践我所知道的和我要知道的,并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起优秀的一员,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我的行动。现在,我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应努力做到先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然后争取组织上入党。

因此,第一要务使更坚定党的信念和对党的追求。通过对党史和对党实行的政策的了解,认识到党的伟大,自觉在党的旗帜下确定自己各阶段目标。在党课学习,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学习中;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进步。

八年级寒假实践心得体会【篇5】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五

寒假的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必须非要用成功来作为本身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可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小草用绿色证明本身,鸟儿用歌声证明本身,我们要用行动证明本身。所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我选择用社会实践充实本身。群众路线心得体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人能轻简便松成功。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学校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本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小我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本身的本事,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寒假出去找个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大家都说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学校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坚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类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应对你从没应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对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应用方面感触感染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并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四平八稳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环境。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抱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也许教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不像在社会,可是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真消化,有平时功课的补充,我们比别人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知识去应付各类工作上的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参与实践也使我颇感兴奋。

在学校上课时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在打工期间,没有任何教材能够帮忙你。平时在学校有什么错了改一改就能够,但在实践里,有时一个小小的错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工作是有联系的,很可能一子错,全盘皆落索。所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些细微的要求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只需会解一道题就能够了,但那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实际,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必须要异常细心谨慎,并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教师打个红叉,然后悔改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职责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在我的社会实践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贵重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必须要心平气和,仅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并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理解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当做的。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本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必须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支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明白赐与比获得更使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进取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四周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实践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工作生活的全部吧。我不明白多少工作的人有过这种感触感染。

但总的来说,这次的实践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此刻想来,二十四天的社会实践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小我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应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假期实践。寒假虽然仅有短短的一个半月,可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能够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感化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明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本事。经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本事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当改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寒假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本身的创业和社会实践本事。此刻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本事以及与他人的交际本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本身所能承受的,就应当掌控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本身,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

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慢慢走向社会,渐渐走向成熟。此刻,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学校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学校与社会环境的不一样,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构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进取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我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八年级寒假实践心得体会【篇3】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六

这本书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而简爱就是独立人格的代表。

简爱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爱的信念,平等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已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简爱的一生,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她充满智慧和爱心,让自己的生命流光溢彩。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却因为可爱而美丽。

书中还有一个充满爱的小天使——海伦。她完全放弃现时,达到了浩淼高远的精神境界。有着难以想象的忍耐精神。海伦在人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简爱作为独立女性的代表,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她一样,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性格生活。读完这本书,心里很安静,知道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七

“咚咯隆咯天,咚咯隆咯地……”舞蹈房里又传出了欢快的音乐,而此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比这音乐幸福万倍。

“准备道具,马上要排练了,快!”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都迅速去领灯笼。由于我来晚了一会,橱柜里空空如也,仔细一瞧,只要角落里还剩下一个。我别无选择的拿了它,却发现是个坏灯笼,只有半边。像一个未满的红月亮。

太令人失望了,这可怎么用啊!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我望着手里这滑稽的灯笼,无奈的摇了摇头。

跟往常一样的舞蹈音乐,此时在我耳中变的刺耳,像噪音一样令人反感。已经记的滚瓜烂熟的动作,因为没有了节奏跳的乱七八糟。“一切都因为这个破灯笼!”我心里十分不耐烦。

“这个同学怎么不笑啊,一点也不认真,笑起来!”我勉强的咧开了嘴。这句在平常知识督促的话,现在讲起来无非就是火上浇油。我强忍着涌到眼眶的泪水。可忍何曾容易,心上一把刀啊!

“休息一会吧。”转眼间二十分钟过去了,可我还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你这个灯笼好可笑啊。”一个同学指着我手上的“红月亮”好奇的说。又提它,我没好气的把它甩到了一边。那位同学好像察觉到了什么,笑着说:“我用你的吧,我站在后面别人看不大见,你不一样。”我听之一颤,不可思议的望着她那双充满真诚的双眼,正不知说些什么。另一个同学也跑过来说:“你的灯笼能给我用用吗?我还没用过半截的灯笼呢!”我犹豫着,她却抢我那烂灯笼,以‘快开始了’为理由,塞给我一个漂亮的灯笼。

“开门红!!——开门红!!”嘹亮的音乐响起。我小心翼翼的抱着那个圆圆满满的红灯笼,那是一只沉甸甸的灯笼,里面装满了同学们的爱。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八

那时正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了一个个红色的大灯笼。小区里当然也是如此,于是每一棵树上都挂上了纸灯笼。

我们家并没有挂灯笼的习惯,但自己却想挂几个灯笼在窗台上,看着肯定很有过年气氛。我和几个小伙伴就一起组织好去“摘”灯笼。

来到小区树下,抬头便可看见大大小小的灯笼挂在上面,大多都是小小的纸灯笼,它们看起来十分脆弱,风一吹就会落地。我跑到一棵凤凰树下,它树上的灯笼挂的都很高,远远看去就像一颗红色果子结在树上。

“什么,灯笼!”她们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我在哪里捡到的,我指指凤凰树下,她们马上跑了过去,找起纸灯笼来。

我径直走向小区里的假山,虽说是假山,但也挺大,上面种满了杜鹃花与桂树,火一般的杜鹃在枯叶满地的冬天很是显眼,偶尔还可以看到几盏灯笼挂在上面。我看到山下的小伙伴纷纷拿着灯笼跑了上来,无一例外全都是小小的纸灯笼。

大家一齐点头,马上朝着桂树跑了过去。我们围在桂树下,跳跃着把自己的灯笼挂到高出。我将纸灯笼上的铁丝弯成钩状,用力向树顶抛了过去。灯笼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准确无误的挂到了树冠外面的一根树枝上,“哇!”她们异口同声的惊呼道,也学着我把灯笼往上面扔,可惜没有扔中,都掉了下来。只有我的纸灯笼依然高高的挂在树冠上,被风轻吹得微微歪斜,像是胜利者在向失败者炫耀。

虽然纸灯笼现在已经不在了,但那时的那份喜悦仍然留存在我的心里。这只灯笼会作为我回忆的一部分永存心中,使我无时无刻不怀念童年时的往事。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九

练习并不在于多,而在于针对性强。我期末给学生出示的`练习题,选题主要来源于学生平时各个单元的错题,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后练习题,还有单元练习题的重点题。这样学生会有“新鲜”感,充分激发他们的挑战性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来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快乐学习,提高效率。

复习要做到以本为本,千万不能脱离课本,课本上的练习是最好的复习题,老师可以变着法子让学生去练习,这是改变学生思维定势的最好办法。只有熟练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任何的练习题都不是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复习也不会成为学习负担。

充分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让大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并在大组内进行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每次考试,哪个大组得a级的人数多,他们大组每个孩子的试卷可以复印了贴在墙上展示,并有小红花可以得到,这样大组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去主动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或者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那样孩子们才会对复习课感兴趣,复习效果才会理想。

孔子有句话叫“温故而知新”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复习好巩固好,还要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最大的愿望,因此,我要做到和家长保持及时的联系,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帮我们完成我们课上完不成的任务,比如检查作业;在学校不会的题可以帮忙教一教;还可以及时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等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这需要我们做的是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上加上一个“家长签名”,这样学生就不会糊弄我们,掩耳盗铃了。这样我们可以及时反馈复习的情况,调整复习的进度,让家长帮学生充分去“温故”,这样学生就会常常有新知。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家长是很少交流的,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给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我想家长和学生都会非常愿意的,因为我们三者的愿望是一致的,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成才。

复习期间,对于学困生,我们即不能放弃他们,也不能粗暴的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其实,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班上的差生通过复习,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差生,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的成长循序渐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时刻充满成就感,达到勤学好问,善思乐学的效果。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不要求他们梳理、掌握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内在联系,但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至少提到某个内容或知识点,孩子能迅速想起并能正确回答。总之做到面向全体,人人都有进步。

所以我觉得复习要讲求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知识习惯双丰收,为孩子的美好人生打好基础,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共同的愿望。

灯笼心得体会八年级篇十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我这个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读好书,写出心得。希望通过读书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让自己可以在书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可以在如今日渐商业的城市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在这个假期中,令我颇有体会的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忧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相信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从中获得从容面对的勇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