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作文字(大全9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一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ù)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ǎ)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ī)可供借鉴(gō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5、假如你是杨立伟,遨游太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答:

二。课堂点击

6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

答:

8 中国的飞天梦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

三。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

催化剂:

答:

答:

政治上:

经济上:

科技上

四。延伸拓展(课外熏陶,训练语感、灵感、超越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上天不容易,落地更难。飞船的回收,是事关整个飞行成败的最后一个环节。回收着陆系统由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装置、伞舱排水和标位等7个子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利用降落伞稳定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运动姿态,减低其下降速度,最后通过着陆缓冲等手段保证航天员软着陆;为返回舱提供闪光和海水染色两种标位手段,研制防止海水侵入主伞舱的装置。

808所的葛玉君推算出一个数据:如果没有着陆缓冲系统,光靠降落伞把返回舱减速到2米/秒的速度,伞的面积必须达到14600平方米。这样大的降落伞,即使整个返回舱也装不下。

伞系统工作时,先打开引导伞;引导伞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减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80米/秒逐渐减到15米/秒。但是,即便是这样,航天员落地也会被礅个半死,怎么办?在返回舱底部安装一个γ高度探测仪,当飞船距地面一定高度时,γ探测仪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的速度减到1~2米/秒。

γ高度探测仪具有精确测量的功能,它的抗干扰能力强,不论是雨天还是雾天,都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来准确测量距地面的高度。但γ高度探测仪也十分复杂。刚在返回舱上应用时,第一批试验下来,葛玉君和队员们全都傻眼了:不仅精度满足不了要求,而且测量趋势还不对。理论上,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高度也应该越高;反之亦然。可是γ高度探测仪的实际工作情况却相反。

这样的试验一连做了几个月。从夏天到了秋天,葛玉君等4人一直住在朱庄试验基地。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对比着做,可是这两种情况下,γ高度探测仪测出的数据就是不一致。原因何在?一次接一次地试验,困扰他们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走投无路的葛玉君只好请来专家当外援。专家往试验场一站,几次对比试验下来,便提出疑问:是不是动态试验接头处的一麻袋棉花在作怪?对呀,怎么就没想到是它呢?原来,做动态试验时,怕接头掉下来砸到下面的返回舱大底,所以特意放了一袋棉花用来减震。而静态试验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对γ的反射性特别强,所以影响了测量的精度。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γ高度探测仪的脾气算是摸准了。

12对“γ高度探测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准确测量飞船距地面的高度。

b.能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

c.能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速度减到1~2米/秒。

d.安装在返回舱底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精确测量功能。

13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

b.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γ探测仪指挥点火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越低。

c.在第一批试验中,γ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亦然。

d.在第一批试验中,γ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未必。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葛玉君等人试验内容的一项是(   ) 

a.返回舱下降速度不同,γ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的高度不同。

b.在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况下,γ探测仪测出数据的对比。

c.在不同季节条件下,γ探测仪的测量精度。

d.在有减震棉花与无减震棉花的不同条件下,γ探测仪的测量精度。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是飞船发射成功的最终标志,我国科学家成功地解决了返回技术的难题。

b.保证航天员安然无恙地软着陆的飞船落地速度是1~2米/秒。

c.飞船回收着陆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力减速技术、控制技术、火工技术等领域。

d.在目前条件下,降落伞将返回舱减速必须逐步进行,在将来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五。欣赏顿悟(在美文中得到感悟,从故事里读出人生)

第六颗钻石

楼一春  编译

经过一道道严格的考试,我在理查森珠宝店当上了临时售货员,这是我第一次找到的工作,父母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的人,大概是个失业汉,老是在柜台边蹓跶。此刻,麦哲伦先生吩咐我取个玻璃盒。盒子放在高处,要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才够得着。我拿到了,就在下来时衣袖挂在一个盛放钻石的托盘角上,我赶快伸手握住盘子,但还是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

麦哲伦先生走了过来。“快拾起来!”他说,“放回去。”

我四处找,终于从地上拾起了五颗钻石,并放了回去。但我找不到第六颗钻石!我找遍了墙角和柜底,就是找不到。“怎么办?”我焦躁不安,到处乱翻。蓦地,我想:“准是他拿了钻石。”因为那个穿脏衣服的人刚才站立的地方是钻石可能滚到的唯一地点。这时,他正打算离开。

“请留步。”我说。

他转过了身。“你想说什么?”他问。

我想说什么?由于他干的事(我肯定是他干的),灾祸可能降临到我头上!但是,我确实没有任何证据。

“的确很难找到。但有一个好工作属于你,我能祝贺你吗?”他微笑了。

他伸出了手握住了我。略一停顿,他松手,推门离开了珠宝店。

当我伸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简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这句话潜在的哲理性体会得十分深刻。如何说话,如何说好话,说得得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的“我”是一个小女孩,面对一个因藏匿钻石而给自己带来生存威胁的陌生的大男人,不是恶语相加,而是婉词达意,最终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探究性学习(自主创造性探究,提倡学习的革命)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参考网页:

追击:“神五”行动揭密     

航天探索           

16飞向太空的航程

3. b 答案简析: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如“消息震动全国”。

重重:突出程度重种种:突出种类多。

制订:创制拟订。

制定:创制拟订的工作完成,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树立: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

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

4、 b   答案简析:a“神舟五号”应为“神舟”五号   c句末句号去掉    d“三号四号”应为“三号、四号”。

5、答案简析:从的角度考虑,一是过程的艰难,二是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兴奋,三是观察地球美景的奇妙角度,四是对父母妻儿的牵挂等等,可参照课文和后文杨立伟的演讲辞。答案不求一律。

6答案简析: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7答案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8.答案简析:六个阶段。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9, 答案简析: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催化剂:形象说明“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10 答案简析: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11 答案简析: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12   c  答案简析: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的是“缓冲发动机”。

13   b  答案简析: a“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错;  c讲反了;  d“反之未必”错。

14  c   答案简析:试验“从夏天到秋天”是因为测出的数据不一致,并非试验的内容。

15  d  答案简析:常识错误,减速一步到位宇航员将不能承受。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4—8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4.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5.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6.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拓展链接。

4.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5.逻辑顺序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7.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8.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三

2100年,我作为一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飞向了火星。

发射!”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飞船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已飞上地球轨道,准备与对接飞船对接。”对接飞船是无人驾驶的,它里面装满了燃料,食物,备用天线和宇航员的生活用品,以防主飞船发生故障,宇航员的生命遭受威胁。我们的飞船内的宇航员不会遭受失重的威胁,因为我们的飞船飞到太空时,就会执行事先预定好的旋转程序。

“飞船速度每小时1000万千米。”

我们此次的任务是调查火星。

“已到达火星。”

“距离火星表面还有1米,人工负物质装置已启动。”负物质是一种在20xx年发现的具有反重力特性的东西,从20xx年它开始用于登陆舱缓冲。把它放在登陆舱内部,在登陆舱接近星球的那一刻,装有负物质的特殊容器就会放出负物质。

“打开登陆舱舱门,宇航员请走出登陆舱。”

我冲出舱门后,发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人,手里拿着一把枪一样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说“hi”他们就把我和登陆舱给抓回了他们的监狱。

我在他们不注意时笑了起来,冲进了登陆舱并关上舱门。我把登陆舱装配的超级能量炮打开,按下了按钮。能量炮放出了相当于“一个能打开通过26维和10维空间的入口的粒子加速器的能量”,把整个宇宙毁了。不过,我和登陆舱还有飞船还在。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四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xx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 (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 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作业∶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附: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xx)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xx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xx年1月10日、20xx年3月25日、20xx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xx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xx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八空间模拟对接初步成功

中新社上海十月一日电 (宗晨亮)

随着“神七”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下一步进展备受关注。记者今天从上海航天局了解到,上海航天局目前已经着手“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三步走”计划已迈出最后一步。作为“神八”核心试验任务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地面试验中已获得成功。

上海航天局介绍说,与“神七”一样,上海航天局将继续承担“神八”推进舱、推进系统、电源系统和通信、语音系统的研制工作,目前这些系统已经进入了调试阶段。“神八”发射前,将首先发射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天宫一号”,然后才发射“神八”飞船,两个航天器将在太空试验交会对接。两者在地面模拟环境中进行的交会对接试验已经成功。

据悉,目前正在研制的“神八”乃至于“神九”的核心任务是试验“空间对接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的基础性技术。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会合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是实现太空装配、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立大型空间站的基础。

中国航天计划分为三步来实行,第一步是“神五”完成的从无人到载人飞行,第二步则是“神七”完成的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试验。而“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则是,首先建立短期小型空间实验室,最终目标建立长期的大型空间站,以及建立航天员可以往返于地球与空间站的“空间往返系统”,进而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因此可以说,“神八”的研制,标志着中国航天工程已迈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

社论: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

——热烈祝贺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xx年09月29日08: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成果举世瞩目,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xx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代航天人建立的历史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技术难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状态变化更多,对任务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下一步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这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巨大威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神舟七号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神舟七号飞行,太空迈出一小步,中国前进一大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面对未来的征途,渴望发展的中国人民将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神七”完成四大科学任务 创造中国航天四个第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人10月5日公布,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顺利完成前期空间观测任务,共下传1000多幅飞船多角度翱翔在太空的图像,均清晰完整(见上图)。至此,此次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出舱、舱外空间材料研究、伴飞小卫星以及中继试验卫星——天链一号的应用四大科学试验,创下了中国航天领域的四个第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是中国第一次由一个航天器围绕另一个航天器在飞行。要搞空间站,这样的伴飞技术是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宗文)

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22日发射升空。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前首席助理斯科特•佩斯说,人类虽已登月,却还未利用新近技术为月球绘制详细的“现代地图”,火星地图都比月球地图全面。他说,采用新技术的“月船1号”将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地图。“月船1号”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探明稀有同位素氦3在月球上的分布情况。氦3是可控核聚变原料,可能成为地球未来所需的重要能源,被认为在月球上储量丰富。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即便月球上存在大量氦3,开采难度也很大。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月船1号”还将释放一颗重约30千克的撞击探测器到月球表面。探测器内仪器将收集其着陆时扬起的“尘土”,展开分析。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五

今日是9月27日,我们看了一个电视,名字是《神七问天》。这个电视节目主要将了3个航天员在宇宙中的经历。

刚开始先是光包,过了一会电视节目开始了,只见一名航天员躺在火箭里,正在那里看哩,我仔细一看,原先他在看报纸。

火箭到了宇宙,我最终看见了我十分想看到的宇宙。

因为在与地球同进的远古,所以航天火箭看起来走的很慢,看上去火箭比人走还要慢。

到了地球的上头,航天院们开始了太空行走,可是,仅有一个人能够在太空上行走。

地面上的打听是能够发出指令的,所以过了一会儿,打听穿浅蓝衣服的指挥员,就让航天员出了飞船。开始宇宙中的行动。

第一个出来的是翟志刚,他一向出不来,是因为仓盖不好打开,过了一会儿,仓盖打开了,航天员出来了,因为没有重量,所以上不去。最终翟志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一只手出来了,然后又下去了,到了16点四十六分才出来。看,他正在我们打招呼呢!

他一出来腿在空中飘,然后他又吧安全带带上,害怕飘到走了。

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真是不一般。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六

1、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内容目标择定理由:新闻内容解读)

2、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目标择定理由:赏析本文独特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关注中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意识。(情感目标择定理由:根据本文的内容择定此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 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

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文本内容,你怎样来看待飞向太空的前世今生?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神舟七号发射录像》rm视频。

2、阅读《火箭升空原理介绍》(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  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列加粗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横亘(gèn)  集腋成裘    朝阳晖(huī)映

b.透露(lù)   焚膏继晷   扭转乾坤(kūn)

c.饿殍(piào) 箭步如飞   飞船着(zhuó)陆

d.酝(yùn)酿  趋之若鹜   瞠(chēng)目结舌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这让他叫苦不迭。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3、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a.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

c.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d.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二、课文探究检测

1、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七

一、整体把握

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点读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道的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中国,才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来事件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接下来是叙述中国研究载人航天飞船的征程,又回到了现在,xx年10月15日,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时间、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来,使人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总之,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细部探微

2.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成就的?

点拨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xx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点拨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863计划”出台之后,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航天梦想的?

点拨“863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尘封了多年的草稿又拿了出来。1992年9月21日,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新的航天征程又开始了。先提出我们的计划,找出我们现存的困难,然后一一解决,就像当年第一颗卫星上天一样。第一、二个难题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在“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手里解决了,接着“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二号又发射成功,接着是三号、四号,一直到“神舟”五号,五战五捷,“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这几段以叙述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航天人的艰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已充分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半个世纪坎坷的历程,寄托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希望,倾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血!

点拨本文虽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一、中心主旨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作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二、写作特色

1.“饺子式”的结构,“馅子”丰富。

本文开头在写杨利伟飞向太空之际,笔锋一转,从600多年前的万户写起,写中国几百年的航天奋斗历程;不但时间长,而且空间跨度大,从北京到各地,从中央到地方,这样的“馅子”实在丰富,且“包”起来也有条不紊。最后,用“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句合上“饺子皮”,用10分钟走完600多年,走完几万里,实在妙。

在文中,发射活动只是“饺子皮”,开头以之摊开,结尾借之合拢,而中国近五十年的航天之路才是“饺子馅”。这样安排,别出机杼,富有创意。与一般把笔墨用在发射活动本身上不同,这样便避免了与其他媒体报道方式雷同。

2.引用传说,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其一,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使文章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二,文中有许多诗意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因为新闻要求严谨真实,所以许多新闻类作品显得很刻板,像家用电器的说明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题材的新闻,罗列数据和术语,让外行人备感枯燥。而这篇通讯,则摆脱了俗套,创造性地融入了浪漫主义的笔法。

三、结构图解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静侯耸入云天直刺九宵扭转乾坤

b.酝酿  慢慢征途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苛克  连名上报  借签经验  摘星揽月

d.配置  最高致意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答案c

解析a项“侯”应为“候”,“宵”应为“霄”;b项“慢慢”应为“漫漫”;c项“克”应为“刻”,“连”应为“联”,“签”应为“鉴”;d项“订”应为“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时不少诗文中含有朴素唯物论色彩。如“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着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对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一结论,学术界不少人有________,认为半坡文字似乎更为原始。

③刘翔刚到孙海平的麾下时,不少人认为他综合条件并不突出,难出成绩。孙教练却对他________,认为他经过系统训练后必成大器。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异议刮目相看

b.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争议  刮目相看

c.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争议  另眼相看

d.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异议  另眼相看

答案d

解析“世事”句强调的是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与语境不符。“争议”用于结论未下时;“异议”指与结论不同的意见。“刮目相看”指对同一个人的看法前后不同;“另眼相看”指对待某人与其他人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做事时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遇钱即抓。

d.奥巴马上台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迂回曲折,再次呈现逐步改善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答案b

解析b项比喻为自己吹嘘,不合句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xx年举办的“爱心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和“春暖人间•元宵喜乐会”这两台晚会中,艺术性地浓缩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的救灾故事和感人瞬间,展示了湖南人民绝不向灾难低头的决心和毅力。

年又是我国航天器发射的一个高峰年,未来5年到xx年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c.江华瑶族自治县环保局局长贺定权、纪检组长李旭最近悔青了肠子。清清白白的好官他们不做,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被“孔方兄”给收买了,利用“电子洋垃圾”炼铜,毁了江华县“天然氧吧”。

d.本着举办无烟奥运为原则,xx年北京各大公共场所特别是队员生活和比赛的场所将实行全面禁烟。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中”是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应该去掉“在”和“中”;b项语序不当,造成主谓搭配不当,“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应改为“我国航天器的发射”;d项句式杂糅,应该将“为”改为“的”。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10分)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 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5.“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为什么说“再一次”?(5分)

答案因为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的腐朽,中国遭受了外来列强的侵略,曾落后了若干年。

6.为什么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5分)

答案因为中国不能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人造卫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7~10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生导师李剑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做“常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嫦”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14世纪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的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仆人点燃火箭,随着火箭的轰鸣,这位世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的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

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历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做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情,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

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文章有删改)

7.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要确定信息区间,题干中已明确在“新闻资料”中,具体段落中第1段是“嫦娥工程”规划方针及其原因,第2段是“嫦娥工程”实施的三步及具体三步战略,其中第一步、第三步较容易概括,分别是绕月飞行,采样返回,第二步战略在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第二步的其他信息均是对着陆器降落区“其”的说明。“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显然是在第2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在新闻资料中文字量最大,说明最为详实,而且与题篇新闻“‘嫦娥’奔向月宫”的联系更为紧密。

8.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答案专家解读“奔月”神话“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将本部分主要内容用简洁醒目的文字表述出来即可。其中本部分第1、3段侧重写“嫦娥”寄托探月梦想,第2段主要写专家对“嫦娥”的解读。

9.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注意结合倒数第2段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10.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字。(6分)

答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本题具有探究性。解答时注意第二、三则材料与“嫦娥工程”的内在联系,不要单纯谈“嫦娥工程”的意义。

四、语言运用(18分)

11.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个字)。(6分)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答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

1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分)

家是什么?家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家是不离不弃的朋友;家是生命的摇篮和成长的沃土,家是心灵中那一小块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家是夜归时为你闪烁的那盏灯家是冬夜等待你的那盆火(或:家是无时不在的牵挂家是理解和宽容的代名词)

13.下面是一段采访,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该如何回答?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案中国的月文化源远流长,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是中国人执著的梦想。今天,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把千年梦想变为了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可参考两点:一是要表露出中国人与月亮的历史情感,二是要表现出中国人的科技成就感。

五、随堂练笔(20分)

14.还记得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的矫健的步伐,快速地一跃、飞速地闯线……;还记得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吗?这些特写的镜头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抓住它,记录下来,写一个小片段,不少于400字。

答案略。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八

我躺在沙发上,手中拿着太空漫画书,静静地看着。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十分惬意。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我来到了2067年,我经过严格的太空选拔,在许多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首位少年航天员。我穿着宇航服,背着孩子们梦想的翅膀,在众人的护送中,和船长、教师一起进入了“和谐号”火箭的舱内,向太空进军。

之后,我们平安地进入正常轨道,进入了太空。

发射完毕,我换上了便服,准备吃午餐。这是我在太空的第一顿饭。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津津有味地吃着。太空食物可多啦!有酸酸甜甜的草莓干;有果粒布丁;有优质鸡肉……虽然这些食物不怎样好看,可是味道是相当的。我最喜欢在太空中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晚上,我经常看着繁星点点的宇宙。星星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不停地眨着眼睛。畅游在浩瀚的宇宙是一件多么欢乐的事啊!

当然,我不会一向呆在轨道舱里,总得去太空玩玩吧!我换上宇航服,带着装备,和船长一起去太空遨游。打开舱口盖,我和船长一一来到了太空,我先把安全绳系好,转身看了看下头。啊……真壮观啊!可在太空中行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太空中我也会做一些趣味的实验。在地球上,蜡烛的火苗是向上的,但在失重下的蜡烛只能聚在原位。

“瞌睡虫,快起来了!时间不早了,要上学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是妈妈在叫我。我这才明白,这仅仅只是一场梦呀!

飞向太空字飞向太空字篇九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目睹了太阳徐徐东升,缓缓西落,西河皓月,神秘莫测。人们多么渴望认识和了解那广阔的蓝天和湛蓝的太空。因人类无限的遐想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历史渐渐进入了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历史掀开了辉煌的一页。航天技术和工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为人类开发宇宙展示出更加美妙的前景。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航空航天事业。航空与航天,越来越为广大人民,异常是向往未来的青少年所关注。

宇宙浩大,宇宙的奥秘也很多,为了探索一件件奥秘,就这样—航空飞船渐渐诞生了。

1957年4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人类开始了进军宇宙的历史,人造地球卫星也成了我们研究太空的得力帮手。

实际上航天科技的一些重大成就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经过40年的空间探索,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为了把人类的活动推展到其他星球,为了利用空间造福人类,月球必然是人类注目的第一个星球,研究开发月球将会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

假设一下,如果月球上资源丰富的话。那么,月球必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地球”。

自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之后,经过30年的沉寂,人们又在热烈讨论月球了。很多科学家还曾提出建立月球基地,并打算于2005年正式破土动工。看来,在未来几年内,开发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是势在必行和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伴随着空间工厂的生产,太阳能电站的建造,月球和小行星的开发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大规模活动的发展,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到宇宙空间去工作、生活。需要建造一种适于人类在宇宙空间居住的场所,即太空中居民的定居区或城镇。

既然能够在宇宙中建造城镇,那么人类在宇宙中穿梭可没那么容易!首先要穿上厚厚的宇航服背上重重的氧气瓶。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多麻烦呀!如果科学家发明一种轻一些的宇航服,方便一些的宇航服那该多好!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果在宇宙中都有一个直接通往一个星球或未来太空中的城镇那该多好。不然行动起来会很麻烦。

宇宙浩大,在宇宙中漂浮、旋转着数以千计的小行星。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回忆寒假作文字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2023年回忆寒假作文字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回忆寒假作文字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2023年作文才好八篇(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语文作文提高技巧实用(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2023年飞向太空作文字 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作文5篇(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最新飞向太空作文字通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

    2023年简单版购房合同 个人购房合同书优秀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

    2023年个人购房合同通用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

    2023年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七篇(精选)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