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

时间:2024-02-21 作者:笔尘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刺激学生乐读、善读、愿读的兴趣;采取多种活动鼓励学生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并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我常常不让学生做大量习题,而把时间用来让学生看书,并且看整本整本的书。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并效仿之,又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谴词造句。新学期,我都会利用第一节语文课,开一个新学期阅读动员大会。学生沉睡了一个假期的阅读梦,被我这一呼吁,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制定新年学期阅读计划。有的说,这学期我要看五本书,有的说这学期我要看十本书。当他们宣读完自己的阅读计划后,我顺势将自己本学期阅读计划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个个张开大嘴说,老师你也有阅读计划啊!我和学生相视一笑,阅读动员大会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接下来,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课外阅读半小时。每月的制作阅读卡成了学生分享、展示自己阅读情况的平台。每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在班上开一个隆重的读书分享和总结大会,让学生谈谈本学期阅读的心德体会。我还对学以致用的同学,大力表扬并颁发奖状。通过以上四个环节,一学期下来,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有时老师们总觉得课时不够,常常二个课时上不完一篇课文。纠其原因是老师没有抓住本单元和课文中的重点,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单元导读常常是学习本单元的线索。只要老师抓住了它,就抓到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我在备课时总喜欢钻研单元导读,而且钻研导读后迅速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中我发现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有的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先喜欢研读教参,对其中提出的知识点、注意点以及自己认为的考试点作了标记,以便上课时一一与学生探讨。其实这样做会禁锢我们的思维,束缚我们钻研教材的能力。在一两课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的形成,也不是学习一二篇课文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内化的过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钻研单元导读,然后才抓住了本课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静态描写大榕树和动态描写鸟的部分,让学生对比品读这一静一动,学习此写作方法。二是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抓单元重点,抓课文重点并集合两方面的重点,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时间,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想、思”的训练,真正实现“听得认真,说得完整,读得投入,写得相似,想得充分,思得深入”,坚持不懈地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基础一定会夯实。

“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自动调出,匹配和整合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量时,才有可能形成语言语文的自学能力。”语言积累,首先要谈课内语言的积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既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教材和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语言资源:课文中精彩优美的描写语段、运用精彩的修辞手法,甚至运用一个极其准确的成语、字词、标点……凡是书中要求记忆的,一个不放。同时还对学生提出对书中好词、好句摘抄和背诵的要求。在写作文时看谁用得多,写得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其次是课外语言的积累。有时在课堂上我会一篇带多篇的让学生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与课文相关内容的文章是如何组织语言的。常常在课前将课外的文章发到班级qq群里,第二天要求学生上课前准备好,对课外文章写得精彩的部分,采取课内品读,课外摘抄、背诵的方式让学生积累语言。时间一长,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会想象才会学会创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抓住契机,相机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中,有很多看起来没有的空白处,其实渗透极为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如执教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想象教学法,让孩子们读完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想象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课堂上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学生不仅想得好,而且说得好。不用我多讲,学生就明白丑小鸭离家出走之举是大错。我准确地发现想象点,适时地组织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升华。除了挖掘课文中的想象点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去看课文中的插图(每幅插图都是对文章重点内容的体现)。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时,让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想象周此时对傣族人民在说些什么呢?学生会心一笑,各个开动脑筋,说得是有声有色,这样图中的人物就变得鲜活多了。

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听讲习惯、认真做笔记习惯、规范写字的习惯、认真倾听的别人发言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想后说的习惯等。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这是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想学好语文,习惯可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想培养好全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仔细观察本班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对普通存在的不良习惯,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经我细心观察,本班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大都语文学习习惯不好。集中存在读书不动笔,不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问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首先,我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习惯很好的同学即时表扬。其次,在学生发言时,让其他同学不仅要听,还要动笔。如听别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应该边听边将读错音的字圈出来。对朗读好的同学还要其他学生,说说读得好在何处。最后,请听得认真,说得精彩的同学示范读课文。一学期下来,本班学生两大不良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教学中,每个年段都有相应培养学生习惯的要求,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意识地加以习惯上的指导和提醒,引导学生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

不管是家长朋友,还是教师、还是出版社,“打铁还得自身硬”,除非了花功夫分析儿童阅读现状、花心思去研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高效阅读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样一来,家长和师长以身作则,出版社则为孩子提供更优秀的图书,多管齐下,达成目标更圆满。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二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当下的小学语文已逐渐趋于完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试教育是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素质教育意境已经融入日常教学了吗?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不能确切的回答。教育在不断完善, 如何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提升,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引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小学的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性教育,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 考试却是与学习形影不离的。所以有又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试是当下对各项学习成绩和所具有的相关能力的一种考核, 会伴随一个人整个的学习生涯, 甚至是工作生涯。因此又有一句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在这样一种考核模式下, 我们可以看到, 当下中国教育的现状主要还是应试教育, 而应试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 因而我们说这样一种模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

然而从当下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看, 他们对这个社会和世界充满着非常奇特的理解和认知。他们这样的一种儿童的妙龄期, 相对应来看教学, 就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从形式还是特点, 都并不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语文学习从宏观来看应该是考察学生们的一种文化积淀, 因而应当主要注重主观发挥的成分。语文的学习与教学应当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 是享受诗情画意的过程, 是充满美好与希望的过程, 但是当下的教学与考试模式却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说, 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有待我们去解决与完善。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课程, 而同时作为我们的母语, 让学生学习语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是第一要义, 因而就需要进行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而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 更加要注重给学生灌输“读书重要”的思想。

小学生们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模仿能力很强, 尤其是对于家长和老师之家的学习。中低年级的学生, 往往没有很强的朗读技巧,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加以示范,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在断句、语气停歇、感情等方面的应用。相比之下,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 虽然如此, 老师的范读依然很关键, 在示范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 进而在朗读中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另外, 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展示较优秀的朗读作品, 给学生开阔眼界的机会。同时, 学生们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模仿并加以创造的朗读, 并在课堂中展示, 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的同时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若是说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作为语文学习的高级言语形式——写, 也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在一种模式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 小学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写作知识, 还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小学长达六年的教学实际是一个整体。在中低年级, 一般都是先从简单的句式入手, 中高年级才会涉及到作文。

说到模仿, 那就要先从仿写句子开始。例如:运用“虽然......但是......、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照样子写句子”等写句子。这里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紧扣题目、结构一致。同时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后期的训练, 或逐渐地教学生们写日记, 而写日记我在日常中的要求就会很宽泛, 甚至是没有内容上面的要求, 只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笔、形成开阔的思维方式, 即使是没有什么参照物, 单纯的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 强调学生的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任何拘束, 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内心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一直以来我都这样认为, 语文是一个神圣的学科, 它与各科目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应当做到对语言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例如我们所学习的苏轼的《题西林壁》。在语文的学习中, 古文的学习是一大难关, 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困难的境遇下实现对学生“思”的培养呢?这首诗有他特别之处, 因而, 我才用了形体语言形象表现古诗句的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我让学生分组采用了各种形式来展现这句话中呈现的意境, 有的小组在讨论后就机智的运用了自己的手指来展示。接下里的两大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同学们愤怒讨论后, 有的小组就一致采用了排排站的形式, 先横后竖再横, 后围成一个圈, 圈里站着一位矮个子的同学。这样矮个子的同学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如此具有意境的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 还加深了对古人的理解, 帮助背诵。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之下, 小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需要各位老师们的努力与发掘。近些年来, 小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 压力越来越大, 实在是大大的摧残了我们的新生代。因而抓住教学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就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改变“学生作为教育的牺牲品”的现状。借此良机, 也献上本人的一点心愿, 愿广大教师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造福于教学、造福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静.基于学生视界, 让预习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现状及相关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 2014 (13) .

[2]崔素芹.三部曲,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4 (4) .

[3]夏骏, 吴雪芬.走“简约”之路让“积累”更有效——小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2 (1) .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三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四

近日,在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专题讲座。听完讲座后,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讲座内容,浅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与体会。

此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和凸显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依据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那么,身处新课标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学”和“做”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名新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明白学无止境,才能学以致用。新课标时代下的每位语文教师,都是新课标的研究者,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适应新课标,以迎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觉投入新课标时代。

其一,转变观念。观念指挥着行动,作为语文教师要主动改变固守旧课标的经验的观念,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观念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我们可以主动去了解新课标的“新”在什么方面,只有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新课标的新变化,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其二,细致研读。当我们从心态上接受了新课标时代已经到来的事实后,就可以主动、细致甚至于是热情地研究新课标标准,这也是后续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比如,本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从三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与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全新的6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标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领域。

主动学习并适应新课标,这是新课标时代下语文教师的一个方面——“学”的方面。

当然“知之不若行之”,新课标时代下语文教师还应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做”的方面。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标的内容,温儒敏教授在此次讲座中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借鉴学习。

其一,在日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具体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将标准中提出的具体方法与实施建议转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往,无疑是践行新课标的一条最佳途径。比如新课标提出的“以文化人”,这是对语文课程概括的补充,这也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严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做到“润物无声”。再比如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统编版的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主,这些单元都是有人文主题的,也有语文的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在落实任务群。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实新课标的'阵地。语文教师可以在一阵地中,让每一次扎实的教学指导,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台阶。

其二,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这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而“作业作为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家校关系、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更加开放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努力设计出更具有挑战意味的创意作业,让作业也成为语文学习的亮点。

总之,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的正式颁布,预示着义务教育进入了新课标的新时代。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主动迎接新课标,勇于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五

近日,通过观摩xx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22年版)解读培训系列活动,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法有了深刻的驳辨和新的调整。

xx部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里,为了省时省力和赶课程进度,教师更多用的是单一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活动完成为目的,或者达到简单的课程内容目标。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设计确实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学习主体地位,但对于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也是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载体,但一个老师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塑造,和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是当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点,我们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着力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真正的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应对教学要求而生硬地“搬”进课程尾声,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符合认知逻辑,满足学习需求,也是我们要持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另外,在倡导多元教学评价这方面,也是我要为之改进的一部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笔试。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要有对应的调整了。没有了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要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其实我们一直都被引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关注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六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近期,认真的研读了《小学标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以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下就来谈谈我的体会——科学新课程。

通过学习我明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将来的科学研究学习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以前我只是吧注意力放在科学概念上,现在我认识到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的教学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或者说是科学上的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话这就不是科学课,科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的来的,而实验过程最主要的就是探究,在做实验前一切都只是个人的猜想,猜测,是没有事实来支持的,只有在完成实验以后才等得到结论,而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得出结果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验证结论而去实验,而是为了研究去实验,原先的假设或许是错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而去实验,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加以分析,甚至,当这个实验叫复杂,很难准备时就干脆取消这个实验改为我现场做或者干脆不做,而是我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结果以及知识点,现在想想这个的做法很不好,这不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这违背了科学的主旨——探究,没有探究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注意这点。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我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自生的主管能动性,他们的成绩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小组活动实验的效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能预先制定好,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成一定的结对同学,带动后进生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后,我对将来要走的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七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下面试着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阅读系列、表达系列的课,是实施的途径;听、说、读、写,是实施的途径;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这么说虽有歧义的,可以深入研究)。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阅读的理念。要多读、多思考。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采用买、捐书、漂书等多种形式。)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利用显示频展示)。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范围涉及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既有古代的经典,也有现当代的佳作。《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芣苢》《木瓜》《硕鼠》《蒹葭》《桃夭》《子衿》《河广》《式微》等,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篇目、《子鱼论战》《狼三则》《愚公移山》《听颖师弹琴》《陋室铭》《出师表》《孙子兵法》《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在邓人涵、成超、梁铧文等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背诵的宋词篇目有《念奴娇》《玉蝴蝶》《雨霖铃》《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满江红小住京华》《庆清朝慢》《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用两个月时间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1、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后感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后感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每次习作,我会选择部分同学(尽量不重复)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八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听过的一节《认识分数》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哪个数可以用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后,让学生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一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九

20xx年上半年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培训过程中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专家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而这两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专家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

专家们还从他们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除了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主办方还安排了科考实践活动,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实践考察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明白: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才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课的灵魂,使科学课上出“科学味”!

不管愿不愿意,培训在意尤未尽中就这样宣告结束了,真的很舍不得一起学习的同事,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更要衷心谢谢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我们疑惑的教师们。带着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在下面的教学中将会好好努力,努力增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再接受更多的熏陶。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

summary: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不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牢牢把握课程教的的主动权,采用单向式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而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便成为空谈了。并在此过程中,融入合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生活教学法,为学生搭建多样性的语文学习舞台,真正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展开论述。

引言。

善,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也随之更新,传统师生互动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语文教师需要对互动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创新。课堂互动是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师生感情的有效方式。良好的师生互动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整个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高效的师生互动课堂,通过互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1.建立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是课堂的两个主体之间进行有目的的双向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是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主体间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师单向教学输送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完成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积极构建,并且能够主动地与他人展开交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需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主体意识和主体表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发起的互动行为。帮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创新,展现出学生的自我主体表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领悟以及对于互动的理解,在构建互动的行为过程中发起有质量的行为,在这种评价互动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在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充分的展现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真正的构建企业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2.展开多维信息互动模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完成情感和价值观的构建,从而培养出完整人格的学生。因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语文知识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点,帮助学生围绕知识获取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有深入探究的积极的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等符号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热情再加上丰富的语言和语调,做到声情并茂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绪。

二、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打造互动课堂,教师就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活动中来。让学生参与教案的制定。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一般由教师提前制定,然后课堂教学按照教案所列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中,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教案,以此促进师生互动、教学互动。首先,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知识和教育目标对学生做出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知识多且零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分层次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确定自己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对应讲解。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及时做出调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创设情境,准备互动。

课堂上,学生不能积极地互动起来,可能是文本的知识跟学生的生活距离较大,也可能内容枯燥乏味了。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优势,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化,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利用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具体走进课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课前收集了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学生所了解的仅仅是文字方面的知识,纸上谈兵作用不大的。地球有多美丽,有多壮观,学生们能深入体会吗?于是,笔者播放了一段宇航员遨游太空拍摄的地球视频,一个水蓝色晶莹的球体缓缓地出现在学生眼前,还在不停地转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地球的美丽壮观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朗读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出地球的美。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了,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二)走进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现在的学生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离李大钊所处的社会动荡的年代较远,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有一些困难的。教师不急着让大家学习课文,而是跟学生聊生活:冬天容易产生静电,手经常会被静电击中……这时有学生立刻接过话茬:“嗯!麻麻的,很不舒服。”教师又问道:“有谁不小心,指甲被异物扎过?”“上次我妹妹被扎过,疼得哇哇直哭。”发言的这位同学眼神中还充满着担忧。教师继续引导着:“这些我们是不小心碰到的,可革命者李大钊是被逼的……”学生们眼睛都瞪圆起来了。“平常的静电都会让我们难受,可李大钊却要受坐电椅之苦;指甲流血就会让我们哇哇大哭,可李大钊却要受拔指甲之痛。即使敌人再残暴,也动摇不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结束语。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一

近十年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科学教学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学期我有幸从事科学教学工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和总结反思,在此,我浅谈自己工作的点滴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都不错,我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有兴趣的东西,他们掌握起来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社会,指导于生活,科学学科的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引入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利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教育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累,改革创新,为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加美好!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二

连月酷暑烧烤天,一场风雨洗诸尘。晚上青春语文的分享会,恰如午后这场三伏暴雨,清凉了天地,也清凉了我这颗在语文教学中摸索滚爬的狂躁的心。因寻着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与方法,而让原本驿动的心也渐趋宁静恬淡。

“大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新兴起的语文热点话题,也是许多语文人的探索盲区。由衷感叹,马老师一个“大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前行者,在这块陌生区域摸索前行,收获颇丰。今晚,马老师以独特的嗓音,风趣的语言,睿智的见解,从“系统性,开放性”、“系统·聚焦·打通”与“真实·有效”三方面为我们这群爱语文者奉上一场视听盛宴。

马老师开门见山抛出任务群的特性。任务群不是几个任务简单组合,而是有关联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升华,层层递进。而且任务的外延是开放性的,几个有关联的小问题组成一个群,几节课完成单元的学习任务。在系统性、开放性的问题群的牵引下,学生的思考不自觉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关注单元导读,系统地梳理相关内容,从而聚焦单元文本的共性,确定教学目标。马老师就七下第三单元为例,巧妙聚焦“小和大”,设计了三个小目标,从欣赏人格到生命写作,再到激情生活,打通了文本与生活,学法与活法,层层递进,系统有效,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如此实例例证+理论辅助,为我们具体详尽的诠释了“系统·聚焦·打通”,让大单元教学有理论的高度,也有操作的实操性。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的生活,任务要难易适中,富有挑战性。马老师依然以七下第三单元为例,其设计尤为精彩。“巧设情境,任务推动,打通生活,读写结合。”妙哉!

新领域摸索,确实不易,那在老生常谈的旧话题里,推陈出新,同样可贵。今晚陈老师关于综合性活动的探索与分享,让我深深感动。

陈老师首先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理念。“语文性,拓展性,实践性,综合性”,“导探究,导过程,导方法”,“重运用,重参与,重体验。”等等,使我们在贫瘠的思维有了理论而丰盈起来。

接着是成果展示。陈老师讲到小学各年级的综合性活动项目,谈了具体做法,并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比如“中国传统节日”成果展示:@办一份有关传统节日的手抄报。@举办故事会“传统节日我来说”。@视频录制传统节日风俗。@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日记展现@分组讨论,展现传统节日为何能传承至今?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下去?惊艳陈老师课堂活动丰富,成果丰厚,更让我们学到了关于综合性活动课的教法。

最后是综合性评价,评价形式要多远立体,不能扁平单一。“注重过程,形式多样,展示交流,上好综合评价课。”评价是一种精神动力,它会激发孩子们的无穷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陈老师的评价元素很新颖、前卫,让我看到一个有思想人的课堂,永远是孩子们的乐园。

盛夏巨热,但青春语文总能带给我们盛夏里最有凉意的语文新风。惟愿自己永怀青春之心,如今晚两位老师即使岁月跌更,但爱语文之心不渝,在语文教改这片沃土上永葆探索、奋进之赤子之心。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三

本单元的课文介绍了农村孩子的幸福生活,大自然的迷人秋景,古诗词的深厚底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一根主线就是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元目标】。

识字写字:

1、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5个字只识不写,读准1个多音字,认识2个偏旁。

2、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课和《静夜思》。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了解乡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4、读背成语和《三字经》片段,丰富语言积累。

写话习作:

1、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2、激发活动的兴趣和喜爱秋天的思想感情。观察大自然,用图或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口语交际:

1、学会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2、学习文明的人际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匀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深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预设。

1《秋游》。

3课时。

2《再见了,xx!》。

3课时。

3《英英学古诗》。

3课时。

4《乡下孩子》。

3课时。

练习2。

3课时。

单元练习与讲评。

3课时。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四

一、照样子,写句子:(句子特点:谁爱吃什么东西。)。

例子:

1、小猫爱吃鱼。

2、小狗爱吃肉。

3、小马和小牛爱吃草。

1、老虎爱吃_________。

2、__________爱吃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_爱吃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说一说:(句子特点:谁在干什么。)。

例子:

1、爸爸在看报纸。

2、妈妈在洗衣服。

1、奶奶在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在喝茶水。

3、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三、读句子,找特点,再说几句:(提示:3个句子都含有什么字?)。

例子:

1、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江上有一座大桥。

3、屋子里有一台电脑。

1、办公室里________一本台历。

2、书包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里有五支笔。

4、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子:

1、苹果是水果。

2、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1、小明是我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文具。

3、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五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应回归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中借助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标;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本体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深入学习、研读,切实做到在学习中反思,不管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六

(一)受传统教学影响大。

调查显示:小学教师经常改变教学方式的比率为18%,偶尔改变教学方式的占到了24%,而有28%的小学教师很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惊人的是有30%的小学教师从来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爱好,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改变相应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方法是如何的呢?学生针对教师的.上课方式又有怎么样的态度?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法很感兴趣,占到了总数的62%,向后依次为谈论法、对话法、练习法、讲授法,而对于讲授法是格外排斥,认为它是课堂上最枯燥、无聊的教学方式,它占到了49%。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随后的一些访谈中,也进一步印征了这一结果。小学教师虽然能够从观念上认同创新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但是对这种教学方法创新尝试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平时仍是以常规的讲授法为主,这从一个侧面看出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师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为什么将学生放在首位呢?因为对于课堂来说,学生才是主体。我们对学生越了解,才越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个比方,就像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而又只有对症下药,病人才能尽快痊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学生群体,以学生为本,找寻最适合他们的授课方法,并且保证课堂上无论学生怎么跳脱都能在即将“出线”的时候巧妙地把他们带回主轨道,像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那样――“超越教材,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对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利用多媒体所储存的教学信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情感,进而乐学、爱学。

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该文的重点是跟随老舍先生的叙述,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感受草原的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学生是难以领会到作品里的草原风光和美好人情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视频及背景影像,从多个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这篇文章,感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画面的感染下,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课文,仿佛自己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欣赏着草原秀丽的景色,为草原的秀丽而折服。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自然而然也会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心生感动。在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后,再深入来分析作品,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意境之中就不再是难事了。

(三)置疑导思,提高成效。

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交往互动”的形式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所存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于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属性,以“问题”为主线,巧妙引领。具体来说,一要求问得巧,二要求接得巧,三要求带得巧。正如窦桂梅老师上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她围绕“好好儿活”分三个层次层层引领学生: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使用关键词的问题引领,不仅能使学生准确把握重点,还可以简化问题,让他们进行有效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得巧”。再看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衔接得当,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语言衔接得相当巧妙。这就是“接的巧”,能快速带领学生进入主题,防止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极大地节省了问题的时间,在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带进了下一环节。就像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一个“美”字带领主线,用具像带着学生发现美,用好词带领学生感悟美,最后用移情入景带领学生意会美。如此一来,相信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明显提高。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已是必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做到开发创新,因材施教,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林红连。试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3):152。

[2]周伟。如何上“活”语文课[j]。考试周刊,2011(2):1。

[3何莉娟。刍议新课改理念下“快乐”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2(4):1―2。

小学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范文(17篇)篇十七

教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五大终身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身的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必然使命。而终身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求知、做事、共处、生存、改变都是在语言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研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研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因此,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语文学科改革进行到深水区后必然的选择。

(四)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预评价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共含18个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要素在教育中如何落位,需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者进行思考和研究。我校有印刷学院支撑,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多年来阅读工程建设,又具备开展各项语文主题活动的软硬件要求。新的任务需要采用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来完成,而“教学评价则是现代教学的决策手段”,研究、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标准是我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心理学中能力模型可以看作是素养研究的前身。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几乎把学生的所有素养都包括在内;有的走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一些关键的、高层级的素养。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语文是母语学科,语文教育不仅教语言文字与逻辑,还传递价值观与信仰,关乎每个学生的认知与审美、人格与心灵。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母语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评价的指标与检测标准,把核心素养指标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机制之中。

摘要:当下,小学语文改革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以小学生的语文学情和心智发展规律为依据,将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尝试性的进行了创新改进。其中,阅读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动作之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语文教学创新的试点。

阅读,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望远镜,也是连接心与心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认字学习成果进行巩固以及提高,还可以为发散性思维的萌生提供培养皿。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具备,无疑就是让学生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使学生能够在广泛繁杂的阅读文本内容中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在求取“语文核心素养真经”的道路上能够更加顺利。

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知识的起始学段,由于学生语文學习经验的不足,所以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环节上是薄弱的。而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既是学生语言锻炼的场地,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把学生的“读”放在首位。但是,学生“读”,并不是指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阅读文本的字音,而是需要在读的过程中,将单个的字串联起来,去感悟连词成句之后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内容的“思”,来实现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长可以获得更多语言知识的支撑,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培养。例如在《桂花雨》中,作者对桂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将桂花与梅花的对比,写出了桂花的特点,并从中流露出了作者对于桂花的感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段话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让学生在了解写法特点的前提下换一种植物进行仿写,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到更为丰富的语言,去填充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宝库。

学生除了能够在阅读仿写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还可以在阅读背诵中积累语感。语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语文能力,但是语文语感的获得能够带给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更大的助力。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优秀的诗歌篇章,教师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其进行背诵记忆,不仅能够加深多样化的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望洞庭》中,针对诗中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小巧玲珑的青螺的大胆想象进行形象化化的诵读记忆,对诗句的韵律、词语字面的意思进行关联,会让学生对短小精悍的词语使用的更加的顺畅,以实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语感增强的助力下得到提升。当学生的表达能力上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阅读是一项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考查较为全面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仅语文基础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受着检验,学生的思维也同样在被关注。小学学段的学生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依据去对事物进行判别,思维方式较为感性,这种思维方式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抽象思维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带动下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通过对学生在阅读后的书写与感悟,能够帮助学生把思维放飞到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掌握基础的字、词、句以外,还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类的“老师”》中,结合课文人们根据动物特征进行的发明创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根据动植物的特征而创造的发明,通过对被仿照的特征的事物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辩证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事物。当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更加理性的时候,学生的思维线路也就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语文核心素养也由此得到巩固。

3.在阅读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值得被学生珍藏一生的宝贵财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具备语文自信。语文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的,而不是单纯的因为学校设置了语文课程,所以才开展教学活动的“为了教而教”。阅读,作为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自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阅读导入形式以及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的创新,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学习关注力的吸引,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阅读学习,并逐步的形成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微课等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契合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的浓厚,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坚持能够得到更多乐趣感受的支撑,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巩固中得到增强。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生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面的考察是随机性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具体的引导学生懂得积累、懂的阅读、懂得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实现真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迎礼,买志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观一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中),2017(09):18.

摘要。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逆向教学设计,运用“七维度”教学策略,建立多元、开放、立体的“大学科”“大阅读”“大课堂”,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个体素养融为一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的生命自由舒展、多姿精彩,最终达成培养人、发展人和造就人即立德树人的目标。

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着我国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形象。核心素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必然首先要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放在前面,发挥出应有的“头雁作用”。以下是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和做法,抛砖引玉,以期有所裨益。

就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在以往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理解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思考与更清晰的表达。由此,语文核心素养直接指向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核心素养,重在其独特的结构性、基础性、融生性和发展性。

一是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性来看,一般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项内容。实际上,这四个板块并非等量齐观的并列关系,最核心的内容当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领军板块。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其三个实践性应用,都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无一不是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是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极端基础性来看,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须臾不可离也。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说的听说读写四大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方法、过程、结果和技能。所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不得不依赖对语言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有效运用。通过对语言文字甚至标点符号的建构和运用,来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度统一,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进而发展学生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文化的积淀,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是从语言与思维和审美的融生性关系来看,毫无疑问,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必然要伴随并融入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建构和提升过程,它们相辅相成、融生共促,一起不可分割地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关键性核心素养,最终奔向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诗和远方”。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是思想的直接显现,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能力与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密不可分、如影随形。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字是富有内涵、富有生命、富有意蕴、富有情感、富有价值美感的结合体,因此,学生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不但必须与思维同步,也自然地要求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同频共振。最终,在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中会自动地形成一种对于审美鉴赏的自觉意识和内生能力,水到渠成地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生活品位。

四是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诗和远方”来看:从古至今,两千多年的丰厚底蕴积淀为我们保存了非常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效设计和策略,引导学生根植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丰厚土壤之中,舞动思维与审美“双剑合璧”,挺直腰杆,自信地感受和吸收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补足精神之“钙”,最终培育出具有鲜明中华特色、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觉的优秀学生,这当然是语文教育无法推卸的责任,更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路追寻的“天命”。

基于以上观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是语文课程的本真和最终目标,是语文三维目标的综合与凝练,彰显语文课程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而学生的发展情况则是衡量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校秉承“新教育实验”理念,坚持“创造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七彩教育”办学思想,探索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通过建立多元、开放、立体的“大学科”“大阅读”“大课堂”,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个体素养融为一体,着力培养他们内在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同时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改进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的生命自由舒展、多姿精彩。

实践教学中,我们的逆向设计步骤一般为:锁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形成评价标准—立足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研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首先,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其次,确定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再次,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默读课文第2段,把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句的作用,并能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对小艇的特点进行了描写?(检测目标1)浏览第4自然段,勾画出本段的中心句。圈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关键词,并通过对比、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学习运用抓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积累背诵(检测目标2)。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完成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表格。对比学习小艇的特点与景物、风景相结合的表达特点(检测目标3)。最后,依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我们关注并尊重逆向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的主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既为学生的体验创设真实情境与可行性任务,又为学生的发展预留空间,具有一定的生成性,避免评价实施“千人一面”。这种教学设计,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的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反思与内省提供依据,发挥其诊断与激励作用,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只是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检测,而是系统性的建构出“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链环,有利于学生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

总之,逆向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梯来确定教学活动的优先次序,以评价任务催生学习信息,以学习信息研判学情,并基于学情提升学习质量,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是个关键性的转变,即遵循课程的基本原理,通过课程技术路径,将学生要达到的语文核心素养转化成了学生现实的学习目标,最终有利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现路径,我们注重语文课程团队学科组的研究,构建以“语用”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开发以“文化”为中心的大阅读课程、探索以“习作”为圆心的语文课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七维度”教学组合策略。

(一)提高“温度”

吉尔·哈德菲尔德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安全感、被肯定的幸福感以及被教师所关爱的满足感。要想实现这个“春风化雨”的高线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只有一颗润泽深厚的心灵,才能培育出万千颗七窍玲珑之心。如整本书共读《草房子》一课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你最像这本书中的哪个人物形象?”在角色白居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书中的人物形象,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幸福感。

(二)开阔“广度”

好的语文课倡导语文学习的丰富性、广谱性、趣味性,让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让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求索状态。我们把“听、说、读、思、悟、写”有机结合,通过组织自主探索、操练、圈划、评注、利用资料、小组合作、对话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组合运用,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创造一个宽广的空间,即增加“广度”,建立概念,发现关联,凸显“学科群”。我们积极建设与课堂教学融通整合的大阅读课程,如我校进行的“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绘本课程建构与实施”“‘七彩1+a’群文课程”“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等,都很好地促进了儿童阅读扎牢根基,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潜移默化润泽心智拔节。开阔广度,还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自觉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

(三)探究“深度”

要想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深刻理解和深切体悟,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和思考层次,通过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开掘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其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以《天空在脚下》绘本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梦想主题绘本热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创作梦想主题的绘本奠定基础,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从读者角度、作者角度和社会角度去比较“天空在脚下”和“大脚丫跳芭蕾”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教会学生“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学习之道。经过各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了解到绘本文字简单、图画内涵丰富的特点,明白了绘本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创作风格也会不同,体会到人人都有梦想,而梦想的具体模样无不与所处的国家、社会、时代、身份有关。同时,荐读《牧羊少年奇遇记》等课外读本,探底深度感悟:无论前路多么漫漫、坎坷,只要我们不忘初心,追寻“天命”,执着地超越自己,“全世界都会集合整个宇宙的力量来帮你”,你就会超越困阻,梦想就会实现!这样就营造出适合学生深度思维生长的教学内容场和教学对话场,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在阅读与实践中体验、思索,在深化对知识的解与运用中逐步提升思维力。

(四)拔升“高度”

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好的语文课,强调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关注,就能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高度,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至应有的高度。如通过巧妙引导和适度迁移,在学生的思维阻滞处,及时抛出一两则精当的资料,将学生启发式地引领到运用常识、富有逻辑的思维轨道上,使之逐渐有情怀和能力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来进行语文教学,想一想我们今天所做的,有多少能经过时间的荡涤最终沉淀在孩子心田,以此倒推教学设计和行为,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五)拓展“宽度”

好的语文课,要求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拓展文本,整体把握知识体系,覆盖知识盲点,启迪成长智慧。为此,我们特别注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寻求“大语境”载体,拓宽教材体系、拓宽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课型、拓宽教学方法、拓宽学习情感。以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科学精神这一主题为例,课文讲授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蠢家伙’的胜利”“我站在巨人肩上”“对‘想当然’的惩罚”等,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和语言运用的“摄入”与“输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在单层、平面的“二维”课程路上行走转向在多元、立体的“三维”课程空间遨游。

(六)达成“适度”

学科知识、能力、素养、思维等要素应该怎样组合、以怎样的长度、靠什么样的链接点来组合,才最适合学生年段特点,最适合学科特点?它时刻提醒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教与学的“度”的“中庸之道”,不可“不及”或“过”,而要做到紧扣文本、适时适度,力求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七)追求“效度”

学习的本质,不仅在于“学得”,更在于“习得”。要提升学生有效的学习度,必须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只有通过作业引导和任务设定,坚持反方式地收集、研判、理解和运用,才有可能以“教你在未来”的战略视角,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起舞当下语文课堂,完成好国家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就终生学习而言,咬住语文核心素养这个“小切口”,就能推动拓展出多学科借势发力、贯通推进的整体性学习的战略“大纵深”,最终彰显出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意义,成为学生一生自主学习,幸福进化的内在基因和发展基石。

相关范文推荐

    2024年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22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可以帮助他人了解和认识我们,也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宝贵资料。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事迹材料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沧桑砥砺六十载,跃马扬鞭踏

    编辑的教学秘书工作总结(热门20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评估教学成果和反思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教学工作总结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例和写作思路。摘要:教务秘书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直

    社区迎新春活动(通用13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精选和整理,以供学习者进行参考的优秀文本。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春节即将到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

    健康专家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专业20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一篇范文范本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新课改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师

    最新政治能力自我评价民警报告(热门13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它我们能够找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人这一年以来,具有热爱我们

    高中教师评语(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权威参考,它们经过精心挑选和编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1、作为本班的班长,你对待班级

    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总结(通用2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学习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自己与组织的要求还有

    运动员的羽毛球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绪,理清经验和知识的关联。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作为网球的入门者,我曾经认为

    综合事务部工作总结范文(18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效率,寻找提升空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月工作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大学生职业规划(专业17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规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