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

时间:2023-12-26 作者:文轩

优秀作文还需要注重结尾,通过总结观点、提出建议或给读者留下思考的问题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完整性。奔跑的梦想:梦想是一朵鲜花,而奔跑是为了收获它的芬芳。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一

《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观后感。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读了论语后,感触颇深,便写下这观后感。

其一,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假如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v^学而不厌^v^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必须,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其二,学习还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则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许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v^学而不厌^v^,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观后感《论语观后感》。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同样这也是孔子所追求的为人处事之道。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二

“乎”是论语中使用最多的虚词之一.本文穷尽性统计了论语中的“乎”,对“乎”的性质做了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认为:“乎”作词尾与表态副词一起构成合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成分;位于疑问句末表真性的询问是(论语中“乎”最主要的'用法,“乎”可以表反问是由于与其他成分的配合.

作者:任爱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9)分类号:h1关键词:《论语》乎词尾非词尾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三

《论语》记录的是大圣人孔子的言行,其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但我们真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吗?在现代社会学习《论语》有用吗?今天听完于丹教授的讲座,觉得《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这些社会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很有现实意义。通过于丹教授的解读,这本《论语》变得懂俗易懂,她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和道理,也使得我们的内心更加平和。

处世之道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不管是对待身边的朋友、亲人、领导,还是对待工作都应该如此。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言谈举止要适度。孔子不鼓励巧言令色的人,鼓励积极做事的人。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其实从于丹教授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孔子主张的处世之道是先修自身。当我们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总是一味抱怨,抱怨不会改变什么,不如先“盯自己”,恭身自省。当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光明的、有希望的,我们就能成为快乐的人,就能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妄想替别人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越过自己的职位,去做不该自己做的事。谨言慎行,做什么事情之前,三思而后行,这样能让我们少后悔,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看看孔子在“侍坐”中的表现,我们惊讶的发现,虽然立志很重要,但关注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份淡定从容,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我更重要。这是所有那种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内在的一个根本基础。现实中,我们不缺乏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

只有经常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仪式,真正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才能让我们在忙忙碌碌、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拥有一份淡定和从容。这也能让我们对教师这份职业有认同感,今后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有所提升,而不是迷失了自我。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但我们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四十岁做到内心不惶惑;五十岁“不怨天、不尤人”,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六十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七十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还是要我们修炼自身,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如果我们能早早感悟到,那我们的生命将更有效率。即使不能达到孔圣人的境界,我们拿着这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我想,我们的心灵也会更加平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更加快乐!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四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温暖起来。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于丹对《论语》的心灵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现代更多的中国人的开始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

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的追求,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v^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v^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确实,在今天这么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更为重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使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必须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

同样,对于一所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将会增强教职员工,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拥有团队精神、远大的理想,将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前一段时间于丹教授到日本讲授论语心得,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这说明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国家拥有现代政体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同时社会、家庭、个人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

在于丹对《论语》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v^心灵之道^v^还是^v^处世之道^v^,无论是^v^君子之道^v^还是^v^朋友之道^v^,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

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五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百家讲坛的“美女教授”于丹讲解的《论语心得》,我深深的被吸引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所讲的内容,还有于丹教授讲课时的气概。真是一种大家风范,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势,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怪不得连易中天老师都发出了这样得感慨: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空虚了!于丹教授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的确,我们每天都在想着自己的口袋,想着车子,票子,房子。但一旦这些你都拥有了,回首过来你就得到全世界的幸福与快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你会有更多的欲望,因为你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没有看到我们内心的感触,以至于我们有时得到的越多而失去的也将越多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少。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子《论语》中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的诗人于丹以陶渊明为例,讲诉其罢官归隐的事例,当然当今社会能做到这点的人为之甚少。但还是在人们心中唤醒了那片曾经都梦想中都曾有过的桃花园!

论语中虽然只是记录孔子的简略的语言,但其高度的概括与深奥的寓意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孔子思想核心以两个字为主“恕”和“仁”,此二字我们都可以理解为“爱”。

“恕”是爱他人,于丹教授说圣人指的“恕”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我们都听过,但也许都只是听说而已,有几人去做过呢,我们总是在抱怨别人,抱怨父母唠叨,抱怨朋友不够意气,抱怨孩子不听话,爱人不上进,可是在你百般抱怨时是否想过自己是否做的更好身为子女,身为父母,身为朋友,身为爱人,我们又做的怎样呢?其实和孔夫子很久以前就教给我们的不抱怨的办法,就是该放下时且放下。我们对别人宽容一点,其实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仁”字也可说为爱,爱人!学会爱他人,你我会快乐!

孔子的思想还有很多称之为精华的,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学习,树立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不愧对于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也不亏对于教育事业的先行者!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六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七

以前在课堂上我经常听老师讲“孔子”的故事,在课外书中我也曾读到过他被人们尊称为“圣人”。我常常不解地想:“孔子不就是比我们早出生几千年的一个古人嘛!怎么会是神仙呢?”(我一直以为“圣人”就是类似神仙一样的人)。直到今年寒假,我在妈妈的指导下阅读了《论语》中的部分篇章后,才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学生,我最先选择阅读的就是《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论述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原则的话,我深有体悟。我想起我这些年的学习历程:考试前认真复习,我收获了好的成绩;运用课外阅读的知识,回答课堂提问时我获得了老师的肯定……还有我不再觉得自己好孤单,也不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如今的我充分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所以我读着这段话很佩服孔子老先生怎么说得这么深入我心啊!

我选择阅读的第二条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条语录告诉我一个人如果品性端正,有孝心、爱心、责任心,那么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确实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听到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比如用硫酸泼狗熊来检测“狗熊是不是真的笨”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还有只为个人之间的一点私怨就连杀四名同学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这些人都曾是天之骄子,成绩出类拔萃,可是他们缺失了品德的修养,缺失了仁义之心,缺失了对他人、动物的爱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悲!可叹!如果他们也能多读读孔子老先生的话,“每日三省吾身”,那么也许他们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很庆幸我现在就懂得了孔老先生的教诲!

妈妈说,《论语》是部博大精深的思想著作,不可能靠读这么几则语录就能读懂孔子的思想。而我自己也认为我的阅读很粗浅,但是孔子能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这么多道理,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研究《论语》,学习他的思想,用他的准则来为人处事,我认为孔子在我的心目中不仅仅是“圣人”,真的跟神仙没两样!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八

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

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对《论语》敬佩的原因。

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青年因家长几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丝毫不留情。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之中,有多少问题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种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也不可能做出这种行为,定是平时所积累的不满就此宣泄。而不满又从何而来?就是不尊重开始的,你的不尊重,导致了你的不满,心中有个念头:总想着他们凭什么说我,对我这么不尊重。然则是你从一开始就错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实,尊重是相对性的,应该尊重父母为先。他们也曾有过尊重他们的父母,也想让你明白,也许他们出发点错了,但他们总比你理性许多,说归说,但有个度,干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当的行为。尊重你的父母,他们定会尊重你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尊重为前提。不要以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就不觉的什么了,相反他们还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论语》所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不让我迷失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之中。

文档为doc格式。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九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中国作文网)。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三)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四)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五)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六)朝闻道,夕死可矣。

(七)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八)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一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礼,与其奢也,宁俭。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8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二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寝不尸,居不容。

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6、德不孤,必有邻。

17、食不语,寝不言。

1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6、未知生,焉知死。

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7、巧言令色,鲜亦仁!

4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0、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君子周急不继富。

54、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

55、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三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我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能够的。)。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欢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我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我,小人求之于别人。)。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7、当仁,不让于师。(应对着仁德,就是教师,也不一样他谦让。)。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细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我,这样能够说是好学了。)。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忙自我培养仁德。)。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能够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1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仅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我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我,只求自我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2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到达仁,仁就来了。)。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样样?”孔子说:“这也算能够了。可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2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8、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研究,必须会有眼前的忧患。)。

30、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须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仅有牺牲自我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我,只怕自我不了解别人。)。

3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我站得住,也要帮忙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我过得好,也要帮忙人家一同过得好。)。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当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当自我反省自我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5、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一样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8、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能够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我,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欢乐,有仁德者长寿。)。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自我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我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4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齐,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齐,怎样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8、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我,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终凋谢的。)。

5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四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3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五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六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不学诗,无以言。

7、不迁怒,不二过。

8、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过,则匆惮改。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放于利而行,多怨。

1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2、不学礼,无以立。

2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0、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七

(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三)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四)德不孤,必有邻。

(五)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七)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八)君子周急不继富。

(九)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十)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十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十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十五)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十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七)子不语:怪,力,乱,神。

(十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二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二十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二十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二十三)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二十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二十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二十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七)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二十九)巧言令色,鲜亦仁!

(三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三十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三十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十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十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十七)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十八)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三十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十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四十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四十三)食不语,寝不言。

(四十四)寝不尸,居不容。

(四十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八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我心中的论语大全(19篇)篇十九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3、德不孤,必有邻.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4、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冠肺炎防控(汇总15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心灵的火花点燃了文字的火焰,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1、物业小区实施

    九族之美小学(专业19篇)

    优秀作文是用文字展现美好情感和情景,通过准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文,建议大家多读多思考,以提升自己的

    理财顾问实践报告(精选20篇)

    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整理实践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更好地展示实践成果和收获。在阅读实践报告范文时,我们要注重挖掘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本站发布理财顾问实

    成长中的路人(热门17篇)

    作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我们应该向优秀作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这些范文包含了不

    那时樱花开(热门18篇)

    优秀作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作者独到的思考和洞察力。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一起感受文字的美妙和力量。金秋十月,所有的花朵都已不再怒

    哦那个人初三(专业20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需要具备独特的思考和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看看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魅力和观点独特性来打动读者的。

    读后感字教学勇气读后感(汇总20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自己所读所思所感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看下面这些读后感,或许能给你一些新的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思路。《教学勇气》的作者

    科学反对邪教(通用14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示,我们应该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优秀作文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标杆,激发了我们的写作潜力。(1)要态度坚

    初一的一件趣事(模板17篇)

    作文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让我们有更多的写作灵感。上xx年级的时候,班里突然兴起了一股养

    我咋这么快乐呢(模板20篇)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出色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方式。每当周五一放学回家,就觉得自己轻飘飘的